数学实验报告02
数学调查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一次数学调查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需求以及兴趣点,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需求以及兴趣点;2. 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现状,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我校高一年级1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2. 实验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包括数学学习困难、需求、兴趣点等方面;3. 实验步骤:(1)制定调查问卷;(2)发放问卷,收集数据;(3)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4)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学学习困难分析(1)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②解题技巧不足;③缺乏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④学习兴趣不高。
(2)针对以上困难,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②开展解题技巧培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③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培养问题意识;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数学学习需求分析(1)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需求主要包括:①提高数学成绩;②掌握解题技巧;③提高逻辑思维能力;④拓展知识面。
(2)针对以上需求,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达成;②注重解题技巧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③开展思维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④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数学学习兴趣点分析(1)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点主要包括:①数学竞赛;②数学应用;③数学趣味知识;④数学史。
(2)针对以上兴趣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举办数学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数学应用教学;③引入数学趣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④介绍数学史,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活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数学活动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内容为“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是数学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具有稳定性强的特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原因,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实验器材:铁丝、剪刀、胶带、直尺、三角板、钩码、支架等。
(2)实验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 实验过程(1)观察三角形的稳定性: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结构,如桥梁、建筑等,感受三角形稳定性的重要性。
(2)制作三角形框架:每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利用铁丝和剪刀制作一个三角形框架。
要求三角形框架的边长满足一定条件,如边长比例为1:1:√2。
(3)测试三角形稳定性:将三角形框架固定在支架上,逐渐增加钩码的重量,观察三角形框架的变形情况。
(4)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三角形稳定性的原因。
3. 实验总结(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2)教师点评各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三角形稳定性的原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大部分小组制作的三角形框架在增加钩码重量时,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只有少数小组的框架发生了较大变形。
2. 实验分析(1)三角形稳定性原因: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强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当外力作用于三角形时,三个角能够均匀分担外力,使三角形保持稳定。
(2)影响三角形稳定性的因素:边长比例、材料强度、受力方式等。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基本原理,了解了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数学探究小实验报告
数学探究小实验报告引言数学探究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参与数学探究过程,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验旨在探索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理解二次方程的性质。
实验目的1. 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2. 加深对二次方程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纸、铅笔、尺子、直角三角板;2. 实验装置:一个直角三角架。
实验步骤1. 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模型:在一张纸上用尺子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确定三个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2. 使用剩余的纸制作另一个相似的三角形模型,边的长度是原来的2倍,角度相同;3. 将两个三角形模型放在直角三角架上,直角以一条边对齐;4. 观察两个三角形模型的高度差;5. 根据观察结果,得出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我们得到以下结果:1. 两个三角形模型的高度差是原来三角形的一半;2. 当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两倍时,它们的高度差是原来的一半;3. 这个规律与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有一定的关系。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可以认为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个关系可以通过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通过推导和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设它的两个根分别为x_1 和x_2,则有以下关系成立:- x_1 + x_2 = -\frac{b}{a};- x_1 \cdot x_2 = \frac{c}{a}。
2.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x_1 和x_2 之间的关系与三角形模型的高度差之间的关系类似,即当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两倍时,它们的高度差是原来的一半。
这与二次方程的根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
实验结论在实验结果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中和与积分别与系数之间有关;2.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二次方程的根之间的关系与高度差之间的关系类似;3. 实验结果为二次方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启示。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2
糖果问题题目:某糖果厂用原料A,B,C,加工成三种不同牌号的糖果甲,乙,丙。
已知各种糖果中A,B,C的含量、原料成本、各种原料的每月限制用量、三种牌号的单位加工费及销售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原料成本/元kg 每月限制用量/kg A 》60% 》15% 2 2000 B 1.5 2500 C《20% 《60% 《50% 1 1200 加工费/元kg 0.5 0.4 0.3 售价3.42.852.25问该厂每月生产这三种牌号的糖果各多少千克,使该厂获利最大?是建立这个问题的先行规划模型。
问题分析:由于甲、乙、丙三种糖果中A,B,C 的含量是未知的,我们若只设生产三种牌号的糖果各x, y, z 千克,要解决问题还要设出A,B,C 三种原料在他们当中所占的百分比,如此下来,在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列方程时,方程中会出现二次式,很不利于我们解决问题。
为此,我们就想怎么设变量才能把各个变量都统一起来,并且使方程都是线性的。
经过思考之后,我们可以假设每个品牌的糖果当中只含A,B,C 三种原料,设甲中A,B,C 的含量分别为x1,x2,x3 ,乙中A,B,C 的含量分别为y1,y2,y3 , 丙中A,B,C 的含量分别z1,z2,z3 ,那么由假设我们知道x=x1+x2+x3 ,y=y1+y2+y3 ,z=z1+z2+z3 ,在由表中的各个约束条件我们可列出如下方程:甲: 乙: 丙:60%20%aa b c ca b cX X X X X X X X ≥++≤++ 15%60%aa b cc a b c Y Y Y Y Y Y Y Y ≥++≤++ 50%a a b c Z Z Z Z ≤++有每月限制用量:200025001200a b c a b c a b c X X X Y Y Y Z Z Z ++≤++≤++≤利润函数:()()(,,)()(3.40.5)()(2.850.4)()(2.250.3)2.00,1.50,1.00,,,,13.40.5,2.250.4,2.250.3,,11,,a b c a b c a a c a a a b b b c c c Ta a a a ab b bc c c f X Y Z X X X Y Y Y Z Z Z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X YX Y Z X Y Z =++-+++-+++--++⎛⎫ ⎪++ ⎪ ⎪++⎝⎭⎛⎫⎛⎫ ⎪ ⎪=---- ⎪ ⎪ ⎪ ⎪⎝⎭⎝⎭()()()1,,1 2.00,1.50,1.001,,,,,,3.40.511,1,1,, 2.250.4,,1 2.00,1.50,1.002.250.31,,,,a b b b c c c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Z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 ⎪ ⎪⎪ ⎪ ⎪ ⎪⎝⎭⎝⎭-⎛⎫⎛⎫⎛⎫⎛⎫ ⎪⎪ ⎪ ⎪=-- ⎪ ⎪ ⎪ ⎪ ⎪ ⎪⎪ ⎪-⎝⎭⎝⎭⎝⎭⎝⎭程序源代码:clear; x=[];A=[-0.4,0.6,0.6,0,0,0,0,0,0 -0.2,-0.2,0.8,0,0,0,0,0,0 0,0,0,-0.85,0.15,0.15,0,0,0 0,0,0,-0.6,-0.6,0.4,0,0,0 0,0,0,0,0,0,-0.5,-0.5,0.5 1,0,0,1,0,0,1,0,00,1,0,0,1,0,0,1,00,0,1,0,0,1,0,0,1];B=[0;0;0;0;0;2000;2500;1200];C=[0.9,1.4,1.9,0.45,0.95,1.45,-0.05,0.45,0.95];xl=[0;0;0;0;0;0;0;0;0];xu=[2000;2500;1200;2000;2500;1200;2000;2500;1200];x=linprog(-C,A,B,A,B,xl,xu);x运行结果:x =1.0e+003 *2.00050.66680.66680.00020.00010.00000.00010.53400.5336问题结果有上述分析,通过matlab命令,我们求得最优解为甲乙丙使用总量A 2000.5 0.2 0.1 2000.8B 666.8 0.1 534 1200.9C 666.8 0 533.6 1200.4此时的利润为4748.5元。
小学数学趣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探究“奇数和偶数的奇妙之旅”实验目的:通过趣味实验,让学生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小学一年级教室实验器材:数字卡片、彩笔、白纸、剪刀、胶水、透明胶带实验参与人员:一年级全体学生实验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说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
二、实验操作1.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若干个数字,要求每个数字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
2. 学生用剪刀将画出的数字剪下来,形成数字卡片。
3. 学生将奇数卡片用红色标记,偶数卡片用蓝色标记。
4. 学生将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分别用透明胶带粘贴在黑板上。
5. 教师提问: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在黑板上排列后,有什么规律?6.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奇数卡片之间相差2,偶数卡片之间相差2,且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交替排列。
三、实验验证1.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黑板上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顺序打乱,还会出现这样的规律吗?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打乱顺序后,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是否依然交替排列。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无论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顺序如何,它们都会交替排列。
四、实验拓展1.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奇数和偶数的例子吗?2.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奇数和偶数例子,如:桌子、椅子、书本、水果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有这么多奇数和偶数?4.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奇数和偶数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实验总结:本次趣味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实验拓展环节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模型实验报告2
教师签名:
实验小结: 本次试验主要让我们掌握线性方程组建模,利用 MATLAB 来计算线性方程,从而解决 实际问题,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十分值得学习。
教师评语: 1. 实验结果及解释: ( 准确合理、 较准确、 不合理 ) ; 2. 实验步骤的完整度: ( 完整、 中等、 不完整 ) ; 3. 实验程序的正确性: ( 很好、 较好、 中等、 较差、 很差 ) ; 4. 卷面整洁度: ( 很好、 评定等级: ( ) 较好、 中等、 较差、 很差 ) ; 日期:
X4-X11+X12=500
X5+X8=3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X5-X6+X10=400
(2)使用 MATLAB 求线性方程组:
实验目的: 掌握线性方程组建模,并会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熟悉科学计算软件 MATLAB 求 线性方程组的命令。 实验仪器: 1、支持 Intel Pentium Ⅲ及其以上 CPU,内存 256MB 以上、硬盘 1GB 以上容量的 微机; 软件配有 Windows98/2000/XP 操作系统及 MATLAB 软件等。 2、了解 MATLAB 等软件的特点及系统组成,在电脑上操作 MATLAB 等软件。 实验内容、步骤及程序: 实验内容 问题一:某城市有下图所示的交通图, 每条道路都是单行线, 需要调查每条道路 每小时的车流量. 图中的数字表示该条路段的车流数. 如果每个交叉路口进入和 离开的车数相等, 整个图中进入和离开的车数相等 。
31 31
左上方框里填写学号后两位,学习委员按此顺号(报告展开排序)交给老师
数学模型实验报告
专业 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 信息与计算科学 史博强 2017 年 9 班级 同组人 月 23 日 初等模型 实验地点 k7-403 1班 组别 指导教师 许小芳
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实验报告二
for i=1:n %每条边计算一次
q1=p(i,:); %目前线段的起点坐标
q2=p(i+1,:); %目前线段的终点坐标
d=(q2-q1)/3;
j=j+1;r(j,:)=q1; %原起点存入a
j=j+1;r(j,:)=q1+d; %新1点存入a
n=1; %存放线段的数量,初始值为1
for s=1:k %实现迭代过程,计算所有的结点的坐标
j=0;
for i=1:n %每条边计算一次
q1=l(i,:); %目前线段的起点坐标
q2=l(i+1,:); %目前线段的终点坐标
d=(q2-q1)/3;
j=j+1;e(j,:)=q1; %原起点存入a
j=j+1;e(j,:)=q1+d; %新1点存入a
程序:
function frat2(k) %显示等边三角形迭代k次后的图形
A=[cos(pi/3) sin(pi/3);-sin(pi/3) cos(pi/3)];
%用于计算新的结点
B=[cos(pi/3) -sin(pi/3);sin(pi/3) cos(pi/3)];
%用于计算新的结点
p=[0 0;10 0]; %存放结点坐标
B=[cos(pi/3)-sin(pi/3);sin(pi/3) cos(pi/3)];
得出这两个重要的曲线旋转公式。
感悟:
实现雪花的算法有多种,有时选择的算法虽然繁琐,往往却很好理解和方便调试错误。
d=(q2-q1)/3;
j=j+1;w(j,:)=q1; %原起点存入a
j=j+1;w(j,:)=q1+d; %新1点存入a
离散数学实验报告(两篇)
引言:离散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数学学科,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等领域。
本文是《离散数学实验报告(二)》,通过对离散数学实验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总结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希望能够对读者对离散数学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概述:本实验主要涉及离散数学中的集合、关系、图论等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通过对离散数学的实验学习,深入掌握了这些概念和应用,对于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文内容:一、集合相关概念及应用1.定义: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无序的整体。
介绍了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表示法以及集合的运算。
2.集合的应用:介绍了集合在数学、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如数据库的查询、关系代数等。
二、关系相关概念及应用1.定义:关系是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介绍了关系的基本概念、关系的表示方法及其运算。
2.关系的应用:介绍了关系在图像处理、社交网络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如图像中的像素点之间的关系、社交网络中用户之间的关系等。
三、图论基础知识及应用1.定义:图是由顶点和边组成的抽象的数学模型。
介绍了图的基本概念、图的表示方法和图的运算。
2.图论的应用:介绍了图论在路由算法、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应用,如路由器的路由选择、电子商务中的商品推荐等。
四、布尔代数的概念及应用1.定义:布尔代数是一种基于集合论和逻辑学的代数系统。
介绍了布尔代数的基本概念、布尔表达式及其化简方法。
2.布尔代数的应用:介绍了布尔代数在电路设计、开关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如逻辑门电路的设计、开关控制系统的建模等。
五、递归的概念及应用1.定义:递归是一种通过调用自身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介绍了递归的基本原理、递归的应用技巧。
2.递归的应用:介绍了递归在算法设计、树的遍历等方面的应用,如快速排序算法、树结构的遍历等。
总结:通过本次离散数学的实验学习,我深入掌握了集合、关系、图论等基本概念与应用。
集合的应用在数据库查询、关系代数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系的应用在图像处理、社交网络分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数学实验综合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综合实验报告《数学实验综合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数学实验的方式,探索和验证数学理论,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和结论。
本实验涉及到数学的多个领域,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和发现,验证了数学理论的正确性,并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实验目的1. 验证代数公式的正确性2. 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3. 分析概率统计的实验数据4. 探讨数学理论的应用二、实验方法1. 代数公式验证实验:通过代数运算和数值计算,验证代数公式的正确性。
2. 几何图形性质探索实验:通过几何构造和图形分析,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
3. 概率统计数据分析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分析概率统计的规律和特性。
4. 数学理论应用实验: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探讨数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代数公式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代数公式在特定条件下成立,验证了代数理论的正确性。
2. 几何图形性质探索实验发现,某些几何图形具有特定的性质和规律,进一步加深了对几何学的理解。
3. 概率统计数据分析实验得出了一些概率统计的规律和结论,对概率统计理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4. 数学理论应用实验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验证了数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性。
四、结论通过本次数学实验,我们验证了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数学理论的正确性,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发现。
实验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展望本次实验虽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方法的局限性、实验数据的局限性等。
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和方法,开展更深入的数学实验研究,为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运筹学实验报告案例二
安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运筹学实验设计题目:配料问题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13级二班学生:常俊建 130800003 学生:刘翠宇 130800004 学生:李燃 130800022配料问题一、问题的描述某饲料公司生产鸡混合饲料,每千克饲料所需营养质量要求如表C-4所示。
表C-4每千克饲料所需营养质量要求公司计划使用的原料有玉米、小麦、麦麸、米糠、豆饼、菜子饼、鱼粉、槐叶粉、DL-蛋氨酸、骨粉、碳酸钙和食盐等12种。
各原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及价格见表C-5。
表C-5原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及价格公司根据原料来源,还要求1吨混合饲料中原料含量为:玉米不低于400kg、小麦不低于100kg、麦麸不低于100kg、米糠不超过150kg、豆饼不超过100kg、菜子饼不低于30kg、鱼粉不低于50kg、槐叶粉不低于30kg,DL-蛋氨酸、骨粉、碳酸钙适量。
(1)按照肉用种鸡公司标准,求1kg混合饲料中每种原料各配多少成本最低,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2)按照肉用种鸡国家标准,求1kg混合饲料中每种原料各配多少成本最低。
(3)公司采购了一批花生饼,单价是0.6元/kg,代谢能到有机磷的含量分别为(2.4,38,120,0,0.92,0.15,0.17),求肉用种鸡成本最低的配料方案。
(4)求产蛋鸡的最优饲料配方方案。
(5)公司考虑到未来鱼粉、骨粉和碳酸钙将要涨价,米糠将要降价,价格变化率都r,试对两种产品配方方案进行灵敏度分析。
是原价的%说明:以上5个问题独立求解和分析,如在问题(3)中只加花生饼,其他方案则不加花生饼。
二、问题的分析与符号说明2.1模型的分析设公司计划使用的原料有玉米、小麦、麦麸、米糠、豆饼、菜子饼、鱼粉、槐叶粉、DL-蛋氨酸、骨粉、碳酸钙和食盐的用量分别为()1,2,,12i x i =,若将相应的原料单价分别用()1,2,,12i c i =,来表示,则其总成本可以用下面的线性函数来表示即121i i i w c x ==∑.2.2模型的符号说明三、模型建立与求解4.1问题(1)的模型建立与求解根据问题(1)所给数据及问题要求可列出约束条件,所以可建立混合饲料配料计划的线性规划模型如下:123456789101112123456781234567min 0.680.720.230.220.370.32 1.540.38230.56 1.120.423.35 3.08 1.78 2.10 2.40 1.62 2.80 1.61 2.73.35 3.08 1.78 2.10 2.40 1.62 2.80 1.6z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812345678123456812345678123456781135781141421174023604501701451622957249113108452.33.4 6.0 6.524.18.129.110.65.61.2 1.72.3 2.7 5.17.111.8 2.29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91234567810111234567810121234567891011121234580 2.60.70.60.3 1.0 3.2 5.3634300400300.30.34101358.427414051000 3.710.4,0.1,0.10.15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6780.10.030.050.030,(1,2, (12)j x x x x j ⎧⎪⎪⎪⎪⎪⎪⎪⎪⎪⎪⎪⎪⎨⎪⎪⎪⎪⎪⎪⎪≥⎪⎪≥⎪≥⎪⎪≥=⎩ 问题(1)的lingo 程序如下:Min=0.68*x1+0.72*x2+0.23*x3+0.22*x4+0.37*x5+0.32*x6+1.54*x7+0.38*x8+23*x9+ 0.56*x10+1.12*x11+0.42*x12;3.35*x1+3.08*x2+1.78*x3+2.10*x4+2.40*x5+1.62*x6+2.80*x7+1.61*x8>=2.7; 78*x1+114*x2+142*x3+117*x4+402*x5+360*x6+450*x7+170*x8>=135; 78*x1+114*x2+142*x3+117*x4+402*x5+360*x6+450*x7+170*x8<=145; 16*x1+22*x2+95*x3+72*x4+49*x5+113*x6+108*x8<=45;2.3*x1+3.4*x2+6.0*x3+6.5*x4+24.1*x5+8.1*x6+29.1*x7+10.6*x8>=5.6; 1.2*x1+1.7*x2+2.3*x3+2.7*x4+5.1*x5+7.1*x6+11.8*x7+2.2*x8+980*x9>=2.6; 0.7*x1+0.6*x2+0.3*x3+1.0*x4+3.2*x5+5.3*x6+63*x7+4.0*x8+300*x10+400*x11>=30; 0.3*x1+0.34*x2+10.0*x3+13.0*x4+5.0*x5+8.4*x6+27*x7+4.0*x8+140*x10>=5; 1000*x12=3.7;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1; X1>=0.4; x2>=0.1; x3>=0.1; x4<=0.15; x5<=0.1; x6>=0.03; x7>=0.05; x8>=0.03;问题(1)Lingo 程序的结果: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Objective value: 0.6553693Infeasibilities: 0.000000Total solver iterations: 9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X1 0.5385030 0.000000X2 0.1000000 0.000000X3 0.1000000 0.000000X4 0.000000 0.1446276X5 0.7213126E-01 0.000000X6 0.3000000E-01 0.000000X7 0.5000000E-01 0.000000X8 0.3000000E-01 0.000000X9 0.3233949E-03 0.000000X10 0.4263719E-01 0.000000X11 0.3270518E-01 0.000000X12 0.3700000E-02 0.000000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1 0.6553693 -1.0000002 0.000000 -0.52187993 0.000000 -0.2339449E-034 10.00000 0.0000005 14.51952 0.0000006 0.3329203 0.0000007 0.000000 -0.2461224E-018 0.000000 -0.5600000E-029 4.247413 0.00000010 0.000000 -0.1540000E-0211 0.000000 1.12000012 0.1385030 0.00000013 0.000000 -0.160739414 0.000000 -0.329545515 0.1500000 0.00000016 0.2786874E-01 0.00000017 0.000000 -0.305907518 0.000000 -0.450236719 0.000000 -0.5434558所以按照肉用种鸡公司标准,1kg混合饲料中玉米约需要0.54kg,小麦约需要0.1kg,麦麸约需要0.1kg,米糠约需要0kg,豆饼约需要0.072kg,菜子饼约需要0.03kg,鱼粉约需要0.05kg,槐叶粉约需要0.03kg,DL蛋氨酸约需要0.0003kg,骨粉约需要0.042kg,碳酸钙约需要0.032kg,食盐约需要0.0037kg,此时成本最低为约为0.655元。
工程数学—数值分析实验报告(二)
工程数学—数值分析实验报告(二)2010年11月13日郑州轻工业学院 机电工程系制冷与低温专业 10级研究生 王哲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学习特征值的内涵和幂法是求方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特征向量的一种迭代法。
利用幂法求方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特征向量的一种迭代法,等等。
主要了解掌握幂法的几种加速法,来求解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培养编程与上机调试能力及应用数学软件(excel ,Matlab ,Linggo )等实现这几种方法。
二.幂法具体理论设An 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v 1,v 2,…,v n ,对应的特征值1,2,…,n ,满足基本思想:因为{v1,v2,…,vn}为Cn 的一组基,所以有:∑∑====ni ikini i i kk v A av a A xA 11)0()(∑∑==+==ni ii kik ni i k iiv a v a v a 21111λλλ])([21111∑=+=ni i i ki k v a v a λλλ若a 1=0,则因舍入误差的影响,会有某次迭代向量在v 1方向上的分量不为0迭代下去可求得及对应特征向量的近似值。
111111111111111)0(1)0()max()max()max()max()max()max(λλλλλ==≈---v a v a v a v a xAx A k kk kk k注:若A 的特征值不满足条件,幂法收敛性的分析较复杂但若。
则定理结论仍成立。
此时不同初始向量的迭代向量序列一般趋向于的不同特征向量。
三.用幂法求⎪⎪⎪⎭⎫ ⎝⎛=361641593642A的最大模特征值及对应特征向量1.利用excel 来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矩阵A2 4 63 9 15 416 36计算区k x k|x k | max(x k ) y k0 1 11 1 1 1 1 1 1 1 112 27 56 12 27 56 56 0.21428571429 0.48214285714 12 8.3571428571 19.982142857 44.571428571 8.3571428571 19.982142857 44.571428571 44.571428571 0.1875 0.44831730769 13 8.1682692308 19.597355769 43.923076923 8.1682692308 19.597355769 43.923076923 43.923076923 0.1859676007 0.44617447461 14 8.1566330998 19.573473074 43.882661996 8.1566330998 19.573473074 43.882661996 43.882661996 0.18587370795 0.44604115118 15 8.1559120206 19.571991484 43.880153251 8.1559120206 19.571991484 43.880153251 43.880153251 0.185******** 0.4460328881 16 8.1558673562 19.571899699 43.879997817 8.1558673562 19.571899699 43.879997817 43.879997817 0.185******** 0.4460323763 17 8.1558645901 19.571894014 43.879988191 8.1558645901 19.571894014 43.879988191 43.879988191 0.185******** 0.44603234461 18 8.155864418819.57189366243.8799875948.155864418819.57189366243.87998759443.8799875940.185********0.4460323426512.利用Matlab 来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function y = maxa(x) k=1;n=length(x); for i=2:nif (abs(x(i))>abs(x(k))), k=i; end; end; y=x(k);A=[2,4,6;3,9,15;4,16,36]; x0=[1;1;1]; y=x0/maxa(x0) x1=A*ywhile(abs(maxa(x1)-maxa(x0)))>0.001 x0=x1;y=x0/maxa(x0) x1=A*yend; ymaxa(x1)四.幂法的迭代公式:加速方法⎪⎩⎪⎨⎧==+)()1()()()()max(k k k k k Ay x x xy)2(1)()1()2(2)1()2()2()max()max(2)max()]max()[max()max(+∆+++++=+---k k k k k k k x x xxx xλ1.Aitken 加速法步骤:)2()2()2()1()1()1()0()0()0()max()max()max(+++→→→→→→→→→k k k yxxyx xyxx计算)max()max(2)max()]max()[max()max()()1()2(2)1()2()2()2(1k k k k k k k x x xxx x+---=++++++λ五.用幂法求方阵A 的最大模特征值,并用Aitkem 加速法⎪⎪⎪⎭⎫ ⎝⎛---=20101350144A1.利用excel 来解决幂法求方阵A 的最大模特征值,并用Aitkem 加速法矩阵A-414 0 -5 13 0 -10 2计算区 k x k |x k |max(x k ) λy k 0 1 1 1 1 1 1 1 1 1 1 1108110811010.80.1 2 7.2 5.4 -0.8 7.2 5.4 0.8 7.2 7.8644067797 1 0.75-0.11111111111 3 6.5 4.75-1.2222222222 6.5 4.751.2222222222 6.5 6.2666666667 10.73076923077 -0.188******** 4 6.23076924.5 -1.3760686.23076924.5 1.37606836.23076926.062510.7222222-0.220850308 3761 308 761 308 2222 480115 6.11111111114.3888888889-1.44170096026.11111111114.38888888891.44170096026.11111111116.015384615410.71818181818-0.235914702586 6.05454545454.3363636364-1.47182940526.05454545454.33636363641.47182940526.05454545456.003831417610.71621621622-0.24309494687 6.0270270274.3108108108-1.48618989366.0270270274.31081081081.48618989366.0270270276.000956937810.71524663677-0.246587560828 6.01345291484.298206278-1.49317512166.01345291484.2982062781.49317512166.01345291486.000239177210.71476510067-0.248305780859 6.00671140944.2919463087-1.49661156176.00671140944.29194630871.49661156176.00671140946.000059790710.71452513966-0.2491565616710 6.00335195534.2888268156-1.49831312336.00335195534.28882681561.49831312336.00335195536.000014947510.71440536013-0.2495794240411 6.00167504194.2872696817-1.49915884816.00167504194.28726968171.49915884816.00167504196.000003736910.71434552051-0.2497900732112 6.00083728724.2864917667-1.49958014646.00083728724.28649176671.49958014646.00083728726.000000934210.71431561323-0.2498951520713 6.00041858524.286102972-1.49979030416.00041858524.2861029721.49979030416.00041858526.000000233610.71430066271-0.2499476132914 6.0002092784.2859086153-1.49989522666.0002092784.28590861531.49989522666.0002092786.000000058410.71429318824-0.2499738187615 6.00010463534.2858114471-1.49994763756.00010463534.28581144711.49994763756.00010463536.000000014610.7142894512-0.249986913342.利用Matlab来解决幂法求方阵A的最大模特征值,并用Aitkem加速法幂法A=[-4,14,0;-5,13,0;-1,0,2];x0=[1;1;1];k=1y=x0/maxa(x0)x1=A*ywhile(abs(maxa(x1)-maxa(x0)))>0.01x0=x1;k=k+1maxa(x0)y=x0/maxa(x0)x1=A*yend;Aitkem加速A=[-4,14,0;-5,13,0;-1,0,2];l1=0;k=1x0=[1;1;1];y0=x0/maxa(x0)x1=A*y0;y1=x1/maxa(x1)x2=A*y1;y2=x2/maxa(x2)l0=maxa(x2)-(maxa(x2)-maxa(x1))^2/(maxa(x2)-2*maxa(x1) + maxa(x0))while (abs(l1-l0))>0.01x0=x1;x1=x2;l1=l0;k=k+1x2=A*y2maxk=maxa(x2)y2=x2/maxkl0=maxa(x2)-(maxa(x2)-maxa(x1))^2/(maxa(x2)-2*maxa(x1)+maxa(x0))end;六.实验体会1.通过实验,我更加掌握利用幂法求方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特征向量的一种迭代法;2.利用各种加速法求方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特征向量的一种迭代法;3.在试验过程中更进一步了解excel,Matlab解线性方程的方便性以及它的强大功能,相信这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两篇)2024
引言概述: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二)旨在对高等数学的相关实验进行探究与研究。
本次实验报告共分为五个大点,每个大点讨论了不同的实验内容。
在每个大点下,我们进一步细分了五到九个小点,对实验过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进行了详细描述。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高等数学的概念和应用。
正文内容:一、微分方程实验1.利用欧拉法求解微分方程a.介绍欧拉法的原理和步骤b.详细阐述欧拉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c.给出具体的实例,展示欧拉法的计算步骤2.应用微分方程建立模型求解实际问题a.介绍微分方程模型的建立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用微分方程建立模型c.详细阐述模型求解步骤和结果分析3.使用MATLAB求解微分方程a.MATLAB求解微分方程的基本语法和函数b.给出一个具体的微分方程问题,在MATLAB中进行求解c.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二、级数实验1.了解级数的概念和性质a.简要介绍级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b.阐述级数收敛和发散的判别法c.讨论级数的性质和重要定理2.使用级数展开函数a.介绍级数展开函数的原理和步骤b.给出一个函数,使用级数展开进行近似计算c.分析级数近似计算的精确度和效果3.级数的收敛性与运算a.讨论级数收敛性的判别法b.介绍级数的运算性质和求和法则c.给出具体的例题,进行级数的运算和求和三、多元函数极值与最值实验1.多元函数的极值点求解a.介绍多元函数的极值点的定义和求解方法b.给出一个多元函数的实例,详细阐述求解过程c.分析极值点对应的函数值和意义2.多元函数的条件极值与最值a.讨论多元函数的条件极值的判定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多元函数,求解其条件极值和最值c.分析条件极值和最值对应的函数值和意义3.利用MATLAB进行多元函数极值与最值的计算a.MATLAB求解多元函数极值与最值的基本语法和函数b.给出一个多元函数的具体问题,在MATLAB中进行求解c.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四、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实验1.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应用a.介绍曲线积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曲线积分问题,详细阐述计算过程c.分析曲线积分结果的几何意义2.曲线积分的应用举例a.讨论曲线积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b.给出一个实际问题,使用曲线积分进行求解c.分析曲线积分结果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3.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应用a.介绍曲面积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曲面积分问题,详细阐述计算过程c.分析曲面积分结果的几何意义五、空间解析几何实验1.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表示与性质a.介绍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表示和性质b.给出一个具体的空间曲线,转化为参数方程表示c.分析参数方程对应的几何意义和性质2.平面与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a.讨论平面与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平面与空间直线的问题,判定其位置关系c.分析位置关系对应的几何意义和应用实例3.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和距离计算a.介绍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和距离的计算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空间直线和平面,计算其夹角和距离c.分析夹角和距离计算结果的几何意义总结:通过本次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分方程、级数、多元函数极值与最值、曲线积分、曲面积分以及空间解析几何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数学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数学实验,探究函数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白板、白板标记笔、计算器、实验数据表格。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在白板上绘制坐标系,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数据表格。
2. 实验一:函数的图像a. 选择一个常见函数,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
b. 分别设定不同的函数表达式并计算相应的函数值。
c. 根据计算结果,在坐标系上绘制函数的图像。
d. 分析并总结图像的特点,如斜率、曲线形状等。
3. 实验二:函数的性质a. 选择一个函数,并设定其表达式。
b. 计算该函数的极限、导数、反函数等。
c. 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d. 比较不同函数的性质,并总结规律。
4. 实验三: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a.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汽车行驶问题、物体抛投问题等。
b. 根据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
c. 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并计算相关数值。
d. 分析计算结果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和应用。
5. 实验总结:总结数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归纳提炼实验中所学的数学知识点。
6. 附录:附上实验数据表格、图像绘制过程、计算过程等详细资料。
实验数据及分析:1. 实验一:函数的图像a. 线性函数:设定函数表达式为 y = 2x + 1,计算若干个点的函数值。
b. 二次函数:设定函数表达式为 y = x^2,计算若干个点的函数值。
c. 指数函数:设定函数表达式为 y = 2^x,计算若干个点的函数值。
d.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函数的图像。
e. 通过观察图像,得出线性函数的图像为一条直线,斜率为2;二次函数的图像为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指数函数的图像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
2. 实验二:函数的性质a. 选取三角函数 sin(x) 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其极限、导数、反函数等。
b. 求取 sin(x) 的极限结果为:lim(x->0) sin(x) = 0。
c. 求取 sin(x) 的导数结果为:d(sin(x))/dx = cos(x)。
数学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过程:
1. 预先准备实验材料,例如:尺子、直尺、量角器等。
2. 实验一: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 在纸上绘制一个三角形,并标明边和角。
- 使用尺子测量各边的长度,并记录。
- 使用量角器测量各角的大小,并记录。
- 分别计算和比较测得的角度和边的长度,验证三角形的性质。
3. 实验二:绘制平面图形。
- 在纸上绘制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矩形,并标明边长。
- 使用尺子测量各边的长度,并记录。
- 计算并比较正方形和矩形的周长和面积,验证其性质。
4. 实验三: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
- 使用直尺测量一个圆的直径,并记录。
- 计算直径与圆的半径的关系,并验证。
- 测量其他圆的直径和半径,并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所测量的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与理论值
较为接近,证实了三角形的性质。
2.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正方形的周长为边长的四倍,面积为边长的平方,矩形的周长为边长之和的两倍,面积为长乘以宽,验证了其性质。
3. 实验三的结果表明,通过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并计算它们的关系,验证了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和圆的性质,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较为一致,说明实际操作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实验报告2
实验报告21.综述计算机常用算法设计1.穷举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题目的部分条件确定答案的大致范围,并在此范围内对所有可能的情况逐一验证,直到全部情况验证完毕。
若某个情况验证符合题目的全部条件,则为本问题的一个解;若全部情况验证后都不符合题目的全部条件,则本题无解。
穷举法也称为枚举法。
2.回溯法(探索与回溯法)是一种选优搜索法,又称为试探法,按选优条件向前搜索,以达到目标。
但当探索到某一步时,发现原先选择并不优或达不到目标,就退回一步重新选择,这种走不通就退回再走的技术为回溯法,而满足回溯条件的某个状态的点称为“回溯点”。
3.能采用递归描述的算法通常有这样的特征:为求解规模为N的问题,设法将它分解成规模较小的问题,然后从这些小问题的解方便地构造出大问题的解,并且这些规模较小的问题也能采用同样的分解和综合方法,分解成规模更小的问题,并从这些更小问题的解构造出规模较大问题的解。
特别地,当规模N=1时,能直接得解。
4.在计算机科学中,分治法是一种很重要的算法。
字面上的解释是“分而治之”,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再把子问题分成更小的子问题……直到最后子问题可以简单的直接求解,原问题的解即子问题的解的合并。
这个技巧是很多高效算法的基础,如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5.贪心算法(又称贪婪算法)是指,在对问题求解时,总是做出在当前看来是最好的选择。
也就是说,不从整体最优上加以考虑,他所做出的仅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局部最优解。
贪心算法不是对所有问题都能得到整体最优解,但对范围相当广泛的许多问题他能产生整体最优解或者是整体最优解的近似解。
6.动态规划程序设计是对解最优化问题的一种途径、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特殊算法。
不像搜索或数值计算那样,具有一个标准的数学表达式和明确清晰的解题方法。
动态规划程序设计往往是针对一种最优化问题,由于各种问题的性质不同,确定最优解的条件也互不相同,因而动态规划的设计方法对不同的问题,有各具特色的解题方法,而不存在一种万能的动态规划算法,可以解决各类最优化问题。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 (2)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引言高等数学作为大学数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实验内容十分重要。
本文将针对高等数学实验进行详细报告,通过实验分析和计算,进一步加深对高等数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应用高等数学的知识和技巧,通过实验求解数学问题,巩固理论知识。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极限与连续通过实验验证极限和连续的相关性质,探究函数极限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加深对函数连续性的理解。
2. 导数与微分通过实验分析函数的导数和微分,验证微分中的等式,探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并通过实验加深对导数的理解。
3. 积分与不定积分通过实验求解函数的积分和不定积分,验证积分规则,分析函数的定积分,加深对积分的理解和应用。
4. 二元函数与偏导数通过实验分析二元函数的性质和偏导数的计算方法,探究偏导数在多元函数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加深对多元函数的理解。
实验步骤与数据分析在每个实验部分,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1. 实验步骤•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要求和内容;•在实验室中,根据实验内容准备实验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进行数据记录和计算;•将实验结果整理并进行分析。
2. 数据分析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我们进行以下分析和计算: - 对于极限和连续的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和绘制函数图像验证实验结果; - 对于导数和微分的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导数和微分系数来验证实验结果; - 对于积分和不定积分的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定积分和不定积分来验证实验结果; - 对于二元函数和偏导数的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偏导数和绘制二元函数图像来验证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实验结果和结论: - 在极限和连续的实验中,通过实验验证了函数极限的性质和函数连续的条件; - 在导数和微分的实验中,通过实验验证了函数导数的计算方法和微分的等式; - 在积分和不定积分的实验中,通过实验验证了积分规则和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 在二元函数和偏导数的实验中,通过实验验证了多元函数的性质和偏导数的计算方法。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矩阵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实验原理:对于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b,A为系数矩阵,b为常数列向量,如果Ax0=0,其中x0为齐次线性方程组Ax=0的通解,则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为x=x0+xp,其中xp为Ax=b的一组特解。
实验内容:以3x3线性方程组为例,进行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操作。
步骤1:对系数矩阵A进行初等变换,将矩阵化为上三角矩阵U。
此时方程组变为Ux=y,其中y为常数向量b经过初等变换得到的向量。
步骤2:利用回带法(也称为消元法的“回退”版),求出Ux=y 的解。
将求解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见表1)。
表1 回带法求解过程表
步骤3:求出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个特解xp。
由于Ax0=0,
故有(A+B)x0=-b,其中B是一个由U矩阵无法得出的矩阵,A为
U矩阵。
将(A+B)x0=-b解出x0,特解xp=A^(-1)(-b-Bx0)即为一个
特解。
步骤4:得到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为x=x0+xp,其中x0为
齐次线性方程组Ax=0的通解,xp为步骤3求解得到的一个特解。
实验结果:用本实验的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2x1+6x2+10x3=12
0x1+7x2+5x3=-3
0x1+0x2+3x3=7
得到的解为
x1=-1
x2=2
x3=7/3
实验结论:本实验所用方法确实能够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并得出正确解。
经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矩阵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 日期: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名
称 使用MATALB 对矩阵的拼接和输出幻方矩阵
问题背景与实验目的:
1.练习在MATLAB 中输入各种不同的矩阵;2。
练习使用MATLAB 对矩阵进行拼接。
实验内容:
1.设有分块矩阵 ,
其中E,R,O,S 分别为单位矩阵、随机矩阵、零矩阵和对角
矩阵,试通过数值计算验证
2.用命令magic (n )生成幻方矩阵,通过计算研究它的性质,如行和、列和、两条对角线等(可以用命令fliplr ,flipud ,其用法可以查阅MATLAB 帮助系统) 实验原理:
MATLAB 对矩阵可以进行拼接,可以生成幻方矩阵。
实验过程记录(含:基本步骤、主要程序清单及异常情况记录等): 1.
E=ones(3,3);
R=rand(3,2);
O=zeros(2,3);
S=eye(2,2);
A=[E R;O S];
c=[R+R*S];
e=S.^2
d=[E c;O e];
f=A.^2;
2.
H=magic(3)
实验结果报告:运行MATLAB 结果:
>> E=ones(3,3)
33322322E A R O S ⨯⨯⨯⨯⎡⎤=⎢⎥⎣⎦22
E R R S O A S +⨯⎡⎤=⎢⎥⎢⎥⎣⎦
E =
1 1 1
1 1 1
1 1 1
>> R=rand(3,2)
R =
0.9501 0.4860
0.2311 0.8913
0.6068 0.7621
>> O=zeros(2,3)
O =
0 0 0
0 0 0
>> S=eye(2,2)
S =
1 0
0 1
>> A=[E R;O S]
A =
1.0000 1.0000 1.0000 0.9501 0.4860 1.0000 1.0000 1.0000 0.2311 0.8913 1.0000 1.0000 1.0000 0.6068 0.7621 0 0 0 1.0000 0
0 0 0 0 1.0000 >> c=[R+R*S]
c =
1.9003 0.9720
0.4623 1.7826
1.2137 1.5242
>> e=S.^2
e =
1 0
0 1
>> d=[E c;O e]
d =
1.0000 1.0000 1.0000 1.9003 0.9720
1.0000 1.0000 1.0000 0.4623 1.7826
1.0000 1.0000 1.0000 1.2137 1.5242
0 0 0 1.0000 0
0 0 0 0 1.0000
>> f=A.^2
f =
1.0000 1.0000 1.0000 0.9027 0.2362
1.0000 1.0000 1.0000 0.0534 0.7944
1.0000 1.0000 1.0000 0.3683 0.5808
0 0 0 1.0000 0
0 0 0 0 1.0000
>> H=magic(3)
H =
8 1 6
3 5 7
4 9 2
总结:
魔方矩阵的行、列以及对角线个元素之和等于一个共同值教师评语:
报告评分:指导教师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