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杨景龙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小到意象、诗句、作品,大到诗人、流派、诗体、主题、手法,均可寻绎出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也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诗句“晨钟云外湿”。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蚱蜢舟再蚱蜢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洛夫也做过许多将古代诗句“加工改造、旧诗新铸的实验”,他就“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像何其芳的名篇《罗衫》,即是对班婕妤《怨歌行》的改造重组;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席慕蓉名篇《悲喜剧》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掘进;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一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李金
发象征诗的生涩凄美与李贺、卢仝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余光中诗歌的骚雅、才气、琢炼与屈赋李诗姜词,席慕蓉、舒婷诗歌的浪漫忧伤气质与唐宋婉约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生代诗的口语谐趣与元散曲本色派浅俗的“蛤蜊风味”,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不但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
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
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
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如果没有创新思想,就不会出现唐诗、宋词、元曲的成熟和顶峰。日前,中国现代传统古典诗歌艺术缺乏创新思想和勇气,始终是步人古人的后尘,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如果不创造新形式,永远都会是“旧瓶装新酒”没有神气,仍然依旧是古人的外衣,没有发展,没有
形成现代的诗体体裁形式。
古人的诗体体裁已经成熟,成为千古,流传青史,颠扑不破,不需要我们去墨守成规,去守旧,去保守。我们为什么不敢拿出勇气,在古人的成果里去吸收好的精神粮食,去创造和创新新的形式和体裁,为现代服务呢古代的语言形式毕竟没有现代的语言丰富和发达,为什么总是写不出来好诗,超越古人诗歌有视觉的诗歌,也有听觉的诗歌,有歌唱的诗歌,也有朗诵的诗歌。作者写什么形式的诗歌,是他本人的思想,我们没有必要去指责、去干预!诗言志,诗言情,诗言理(哲理诗),诗乐,诗爱,诗哀,诗讽,总之千姿百态。
日前,有很多诗歌非常遵守格律(我并不是反对),但是,内容平淡,没有感情,概念化倾向严重,那种有情没有景,有意没有象,有象没有味等,贴上的是口号标签。一些应时、应制之作满天飞。有些诗歌格律差点,但是意境突出味道好,突破了格律,为什么却总是受到责难指三道四呢为什么不把指摘别人的时间多用于研究诗歌的发展方向上去呢古典诗词艺术允许合理的批评、沟通和交流!古典诗词的创作更需要理论的支持和创新!古典诗词的创作更是多元化的,不是一花独放!当今古典诗词的创作缺乏的就是宽容、包容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动不动就是棒打、打压、讨伐、责难!一些古典诗词爱好者没有一点创造意思和创新思想,缩头缩脑,死守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框框,知法不会用法,法学死了,就成了“八股诗”,入法而不能出法,感情大大折扣,成为诗奴。这都是受到了格律的束缚,“不是格律为我所用,而是我为格律牵制”,--杨金亭语。这里,我们是要口号诗,还是要有味道的诗歌呢值得研究和探讨!格律诗是形式,形式为
内容服务,内容决定形式,在古人的诗歌(词)中都有过突破格律的诗例。(目前,我们缺乏的就是古人的种种创新精神和勇气。现代传统诗词艺术,当务之急就是要向中国书法和中国国画学习,并借鉴它们创造性的艺术方法和创作技巧!-----学十抛七!)因此,评价诗的好坏主要是由诗歌(词)内容决定的,而不是形式,古人思想很开放,今人却很僵化守旧,这样很不利诗歌的继承、创新、发展。我们应当学习古人“以诗入诗”、“以文入诗”、“以画入诗”、“以诗入词”、“以词入诗”、“以赋入诗”、“以民歌入诗”、“以杂文入诗”等等的探索和创造精神。我们既可以用古韵写作(目前,古韵有些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改造和完善),也可以用现代新韵作诗,关键是有没有现代气息的好作品出现,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既可以遵守格律规则,也敢于突破格律规则的限制,以意为主、以情感为主出好作品,出新作
品就够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i] 本帖最后由成志军于2009-4-6 15:10 编辑
秋——叶
一片纯纯的黄叶
宁静而清澈
如密林中的幽潭
亦如皓齿和明眸
在晨熙的薄雾中
轻轻的从窗口飘零而过
一瞬间的爱怜
生生世世的轮回这袭悠悠的舞
渺渺着来往的客
却视而不见
孩子突然说:
天上没有月亮和星星了
我说:
不是没有
而是看不见 200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