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面积计算方法。
-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合作交流,提高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面积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组织课堂交流,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7.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累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学习将更为顺利。然而,由于面积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理解面积是表示平面图形占据平面大小的量。
2.培养学生运用标准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进行面积测量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进行图形比较、组合和分割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利用生活实例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进入面积的学习。
1.生活实例引入: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客厅的沙发、教室的黑板、操场的跑道等,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小是如何测量的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知面积的概念。
2.回顾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提问:“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呢?”让学生尝试回答,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主要介绍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面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使全体学生能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将面积计算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学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方便学生动手操作。
3.练习题: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回顾它们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3. 面积的计算4. 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及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面积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面积现象,如房间的面积、书本的封面等,引导学生关注面积这一概念。
2. 探究新知(1)面积的概念: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理解面积是表示一个平面图形占据平面的大小。
(2)面积单位:介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含义及换算关系。
(3)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的图形,要求学生合作测量并计算图形的面积,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见作业设计)六、板书设计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3. 面积的计算公式4. 面积单位换算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图形的面积,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房间的面积、书本封面的面积等。
3. 拓展题:研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掌握了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及计算方法。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是否积极参与,合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4. 课后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三篇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物体的表面,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教学重点:使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教具准备:卡纸若干、眼罩、毛线绳、桔子、长方体教具学具准备:不同形状的小卡片若干、卡纸若干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引出“面积”同学们,这是?对了!我们最熟悉的数学书。
那今天这节课的数学学习,就从我们的数学书开始。
拿起你的数学书,伸出你的小手,从边缘开始,学着老师的方法,来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现在放下数学书,还像刚才那样,摸一摸课桌的表面,大家看!这是什么?谁来摸一摸它的表面?同学们,你还对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感兴趣呢?用你的小手摸一摸,看看能不能有所发现。
生汇报自己摸面的感受(发现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弯曲的。
发现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在数学上,物体表面的大小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
二、创设活动探究新知(一)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面积含义同学们,那我们现在可不可以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那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那谁来说一说你刚才摸的物体,表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1、摸一摸接下来,老师想进行一个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请同学上来,蒙上眼睛摸两个面,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一下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2、画一画补充“面积”含义现在老师把刚才他摸的这个面画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它是不是一个封闭图形呢?刚才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那现在我们可不可以说,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呢?当然可以!那现在我们就可以说,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猜一猜既有所拔高,又为小组活动做铺垫。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 教学设计、教案
2.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面积进行决策和解决问题。示例:老师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面积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
六、总结与反思
1.回顾内容: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面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示例: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问学生的收获。
2.分享经验: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面积的经验,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示例:学生分享自己在房间布置或其他场景中使用面积的经历。
八、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常见图形的面积。
2.学生能够解决涉及面积的实际问题,运用面积进行决策和解决问题。
3.学生能够理解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九、教学反思
1.互动与参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实践环节:考虑是否需要更多的实践环节,如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际的面积计算,以加深他们对面积的感知。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人教版)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下期
课题
面积
教科书
书 名:数学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的面积计算公式。
2.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常见图形的面积,并能够解决涉及面积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面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正方形:面积 = 边长 × 边长
示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如一个长方形长5米,宽3米,它的面积为5 × 3 = 15平方米。
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7篇
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基础,能够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前准备教案可以使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学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三)回忆圆柱体的特征.二、探究新知(一)圆柱的侧面积.1.学生讨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宽和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2.小结: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二)教学例1.1.出示例1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板书: 3.14×0.5×1.8=1.75×l.8≈2.83(平方米)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平方米.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三).1.教师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2.比较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区别.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而侧面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表面积包含着侧面积.(四)教学例2.1.出示例2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2.学生独立解答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底面积:3.14× =78.5(平方厘米)表面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答:它的表面积是628平方厘米.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积.(五)教学例3.1.出示例3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2.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什么?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3.学生解答,教师板书.水桶的侧面积:3.14×20×24=1507.2(平方厘米)水桶的底面积:3.14×=3.14×=3.14×100=314(平方厘米)需要铁皮: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答:做这个水桶要用1900平方厘米.4.教师说明: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5.“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1)“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值时,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数后向前一位进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2)“进一法”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数后都向前一位进一.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所研究的例1、例2、例3都是有关圆柱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什么呢?归纳:,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必须灵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四、巩固练习(一)求出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二)计算下面各.(单位:厘米)(三)拿一个茶叶桶,实际量一下底面直径和高,算出它的表面积.(有盖和无盖两种)五、课后作业(一)砌一个圆柱形的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米,深是2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二)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六、板书设计略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体会用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3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下面是收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3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1《认识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2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单位面积的便捷与合理。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答题纸、学具(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等)、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1)想一想:喜洋洋和美羊羊用同样的速度擦桌子谁先完成?为什么?预设:美羊羊先完成,因为美羊羊擦得桌子小,喜洋洋擦得桌子大。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设计意图:通过喜羊羊与美羊羊谁先擦完桌子这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桌子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的概念,为认识面积作好准备。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师:物体的面有大有小,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红旗的面积?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
预设: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凳子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铅笔盒表面的面积……师:总结面积概念(板书)3、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1)涂色比赛,认识平面图形有大小。
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数学 面积 完整版教案_
面积一、教学目标1.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2.用割补法解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
二、知识点内容知识点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知识点2:割补法求面积:三、教学重点割补法解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
四、教学难点割补法的选择。
五、需课前预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六、教学中参考的教具和学具PPT第1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例题精讲:1.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答案】(1)225平方厘米;(2)96平方厘米【例题小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2.一张长方形纸片的长为18 厘米,长是宽的3 倍,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 【答案】108平方厘米【例题小结】先求长宽,再求面积。
3.( 1)一块正方形纸板的周长为8分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 (2)一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为49 平方厘米,则它的周长是多少? 【答案】4平方分米;28厘米【例题小结】正方形先求边长,再求面积、周长。
【过关练习】1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答案】(1)144平方厘米;(2)70平方厘米;【解析】(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12×12=144(平方厘米)(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14×5=70(平方厘米)2 一张长方形纸片的宽是8 厘米,长是宽的2 倍,则它的面积是多少?【答案】128平方厘米【解析】长:8×2=16(厘米)面积:16×8=128(平方厘米)答:面积是128平方厘米。
3 一张正方形纸片的周长是36 厘米,则它的面积是多少?【答案】81平方厘米【解析】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36÷4=9(厘米)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9×9=81(平方厘米)答:面积是81平方厘米。
例题精讲:3、一个长方形的长不变,宽增加5 厘米,面积就增加40 平方厘米,这时长方形正好变成一个正方形,那么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答案】24平方厘米【例题小结】长不变,增加的面积=增加的宽×长4. 学校的阅览室长16 米、宽8 米,要用边长为80 厘米的方砖铺地面。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我收获了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
我觉得应该注意单位不统一的细节。
我觉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千篇一律地求大小面积。
……
你们收获真多呀!屏幕前的你们是否也有这么多的收获呢,自我检验检验吧。
(出示练习题)
四、巩固练习
1.铺一个长2米宽1米的卫生间,用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来铺,每块地砖2元,铺好这个厕所地面需要有多少钱的地砖费呢?
2.陈俊家卧室的地面长5米,宽4米。
如果用90块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地砖去铺这块地面够不够?
3.陈俊家餐厅用的如下图左一的地砖,但不知道尺寸,刚好手边有扑克牌,就想到了这样的测量方法:“我用扑克牌来测量瓷砖的面积(如下图右二),但不用摆满,我就能算出整块瓷砖的面积。
”一张扑克牌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按照这种方法,你能知道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地砖总数量=地面面积÷一块地砖面积
长铺的块数×宽铺的块数=地砖总块数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
自行补充增加。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面积教案(通用10篇)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面积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面积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面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面积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70-74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重迭、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用一用、想一想,从实际生活中形成面积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教学流程:一、激趣引入1、游戏引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张纸,如果咱们要在这两张纸的面中进行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
那你想选哪张纸?为什么?2、师小结:纸的面有大有小。
二、探究新知(一)揭示面积的概念1、出示实物,引导观察(1)出示一本数学书和一个练习本,先用手摸一摸它们的封面,再比较一个它们的封面哪个大,哪个小。
(2)组织学生汇报比较的结果。
(3)你再摸一摸课桌的面和铅笔盒的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吗?2、师小结:刚才通过我们的摸和看,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板书3、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现在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那我们以前还认识过一些封闭图形,比方说:“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出示课件)那这些图形有大小吗?(生汇报)4、师小结:对,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5、揭示面积的概念。
物休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1、引导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你们每人小组都有两张不同颜色的彩纸,这两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生汇报)2、师:对于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大家有三种猜测,那么到底哪种猜测是正确的?你有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3、组织交流师: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图形呢?不一样大的图形行吗?(生汇报)看来在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时,一定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5.6面积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5.6 面积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的第五章第六节内容,也就是面积的解决问题。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实际问题来计算物体的面积,并且能够解决一些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面积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物体的面积,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生活中的面积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面积计算问题,并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我将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示,以及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面积计算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计算一张纸的面积,或者计算教室地面的面积,来引起大家的兴趣,并引导大家思考面积的概念。
2. 讲解:然后,我会向大家介绍面积的定义,解释面积的意义,并通过图示和实物模型来展示如何计算面积。
4. 应用:我会给大家一些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大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通过板书来展示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大家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一张长方形纸,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
2. 一个正方形桌面,边长为8分米。
答案:1. 面积 = 长× 宽 = 10厘米× 5厘米 = 50平方厘米2. 面积 = 边长× 边长 = 8分米× 8分米 = 64平方分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课后作业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对于那些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在课后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对面积计算的理解和掌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地位与作用: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还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建议用8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认识面积教学内容:教材P61~62例1、例2及“做一做”,教材P64“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知面的存在与面的大小,并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尝试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感悟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面积单位作准备。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面积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用正方形等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在直观比较中引出“面积”。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60情境图。
师:教室里,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两个同学用同样的速度(擦黑板的快慢程度)来擦黑板和国旗,谁先完成呢?为什么?【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比国旗面大。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6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6篇只有关注学生当前学习状态而设计的教案,才能为他们提供适时的支持和指导,很多时候教案应当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
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常用面积单位模型。
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信息窗1主题图)师:小明家要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得多开心呀!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二、活动过程:活动一、1、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2、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发现。
3、师: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积是指什么吗?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4、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面积的理解。
活动二、1、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晚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学生自己摆。
2、师: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3、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活动三、1、认识平方厘米。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面积》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2. 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来计算面积。
3. 面积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的计算方法,面积的单位。
难点: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尺子、剪刀、胶水、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模型。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墙壁、桌面、课本等,提问它们的大小是否一样,引入面积的概念。
2.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面积问题,如占地面积、面积的计算等。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
2. 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用边长的乘积来计算正方形的面积,用长和宽的乘积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 讲解面积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例题: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 |++答案:4平方米2. 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模型来计算面积。
四、随堂练习(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 | |+++答案:9平方米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六、板书设计(略)七、作业设计(5分钟)1. 作业题目: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并填写答案。
+++| | |+++2. 答案:9平方米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1. 让学生调查家庭成员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家庭的总体积和总体重。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教案标题:认识面积教学目标:1. 理解面积的概念。
2. 掌握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的方法。
3. 能够解决简单的面积问题。
教学重点:1. 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 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1.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2. 教学课件。
3. 黑板和彩色粉笔。
4. 图书和教学卡片。
5. 学生练习册。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0分钟)1. 通过示意图和教学卡片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的概念。
2. 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见过面积这个词?”“面积是什么意思?”3. 提示学生:面积是物体表面所占的空间。
“面积就是一个物体上有多少个单位格子。
”4. 通过示例和板书,引导学生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以及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
第二步:呈现新知识(15分钟)1.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图片,并介绍其特点。
2. 分别列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的面积=长的边长×短的边长。
3. 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第三步:巩固与拓展(20分钟)1. 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以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2. 设置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的房间是一个正方形,边长3米,他需要铺地板,请问他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小华的长方形花园长5米,宽3米,他想在花园周围修一圈围墙,请问他需要多少米的围墙?”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问题,并选择学生回答并解释答案。
第四步:概括与归纳(5分钟)1. 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 引导学生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不同,帮助学生总结并记忆。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 通过老师的小结,让学生重新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够解决简单的面积问题。
面积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物体,共同讨论如何计算该物体的面积。
-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
-通过讨论,加深对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拓展学生思维。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过程。
-教师适时引入面积公式,并通过动画、演示等多种方式解释公式背后的原理。
-设计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常见物体的面积,加深对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教学难点突破:
-对于面积单位换算,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不同尺寸的地板砖铺地所需数量的计算,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练习换算。
-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计算家庭房间、学校操场的面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能力提升练习:
-布置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题目,鼓励学生运用近似方法进行计算,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一些拓展性题目,如研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小组合作任务: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共同完成一份关于面积知识的手抄报,内容包括面积的定义、计算方法、生活应用等。
-对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提供一些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分割、近似等方法估算面积。
4.教学巩固: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应用,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难题。
5.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表现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讲解面积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计算方法。
详细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面积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面积公式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面积计算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面积公式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面积公式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面积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面积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面积的概念。
简短介绍面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面积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面积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公式。
3.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计算实际物体的面积:观察物体的形状,确定其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然后应用相应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的描述,运用面积公式求解:仔细阅读题目,找出所给的长、宽或边长,将其代入相应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得到最终答案。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今天教授《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总体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空间观念和问题解决。通过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能够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建模和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能够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的学生中,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他们对于之前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周长公式的应用。这为他们在本节课上学习面积公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22年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面积 解决问题》教案(公开课)
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例8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应用面积计算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3×3=9(平方分米)1800÷9=200(块)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60÷3=20(块)30÷3=10(块)20×10=200(块)学生汇报时要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我们用两种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那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谁会验证?学生思考,指名汇报。
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解答,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当引导。
五、拓展提升在一个边长为5米的大花坛外围四周铺上宽为1米的碎石路。
碎石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5×1×4+1×1×4=24(平方米)六、课堂总结经过一节课的学习,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呢?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习十六第4、6、7题。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8方法一:6×3=18(平方米)3×3=9(平方分米)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1800÷9=200(块)方法二:6米=60分米3米=30分米60÷3=20(块)30÷3=10(块)20×10=200(块)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已有的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
教师用示意图清晰地表达了两种解决思路,为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直观模型。
不足之处:教师如果不及时引导,学生解决思路可能会不清晰。
教学建议:在学生的解题方法上多给予指导。
本课是参加《2021年全国公开课邀请赛》的获奖作品,本次大赛共设奖项130名,其中一等奖和二等奖比例约占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单元面积
第7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难点: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标识牌和问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计算呢?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
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
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
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页的第5题,集体订正。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6—8题。
让学生先读题,并理解题意,说明每题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
最后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第6题:18×12=216(平方分米)
答:墙报的面积是216平方分米。
(18+12)×2=60(分米)
答:花边总长60分米。
通过练习,明白需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求面积,二是求周长,所用公式不同,所用的单位也不同。
第7题:6×3=18(平方米) 18-3=15(平方米)
答:要粉刷的面积是15平方米。
解决此题时要让学生明白:用墙壁的面积减去黑板的面积,
才是粉刷的面积。
第8题:200×6=1200(米) 1200×8=9600(平方米)
答:能给9600平方米的地面洒上水。
让学生明白洒水车洒水的面积是长方形,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洒水的宽度是8米不变,洒水的长度是(200×6)米,长×宽就是洒水的面积。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5页的第10题。
让学生读题,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
楼房高15()数学书厚6()
课桌面的面积33()课桌长8()
足球场的占地面积是7200()
1、教室的黑板长35分米,宽2分米,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在黑板四周贴一条彩带,彩带的总长是多少?
2、一台压路机,压路的宽度是3米,每分钟行驶38米,压路机15分钟能压多大面积的路?
3、学校要粉刷教室左边的墙壁,墙壁长8米,宽4米,墙上有3扇窗户,每扇窗户2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
五、思维训练
1、判断。
(1)用14米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小。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26厘米。
(3)6公顷=600平方米
(4)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5)用6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6)用4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4平方米,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2、一根铁丝能做成长2分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两个同样的的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应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形花池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把它的宽延长2米,长不变,它的面积增加多少?周长增加多少?
【板书笔记】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