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建筑史前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史
前言
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历史地理要一起学!“历史地理学” 中国建筑历史年表与中国历史年表完全对应。 与西方人相反,中国人将神灵 “人化”,在现实 世界中,神的存在必须得到人的承认,宗教必须按照 帝王的意志加以改造,是为了利用宗教“助王政之禁 律,益仁智之善性”的作用,使其成为巩固政权的一 种精神统治工具。 倡黄老之学 、单尊儒家、舍宅为庙 、兴佛灭佛 (三武一宗法难)、《搜神记》、《封神榜》等。
中国建筑史
前言
7、积累与实践:学习建筑史的目的,并不在于 学会多少建筑创作技巧,能采用多少现成的样式;尽 管建筑史适当地介绍一些技巧和样式,并不是为了立 竿见影地在创作上产生效益,而是为了更具体、更生 动、更充实地叙述相阐释建筑的发展。 如果建筑史所学的只是年代、名称、数据和历史 意义等记忆的内容,那仅仅是知识与修养。 如果所学的建筑史,能引导人们理解建筑,帮助 人们解决困惑,指导人们去思考设计建筑,建筑史才 是一门学问。
中国建筑史
前言
五、外建史与中建史区别与比较
东西方建筑的比较学习,也往往是着眼于东方 与西方建筑之间,各自生成的内在原因方面。 例如:何以西方建筑以石结构为主,而东方建 筑,特别是中国与日本的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何以 西方建筑多追求大体量的形体与空间,而东方建筑 仅仅追求适度的空间与体量,如此等等的问题。 如果细究起来,仍然与建筑的意义与象征性等 一般性的问题有所关联。
中国建筑史
前言
6、精神性:在古代欧洲,宗教是最重要的意 识形态,是最高的权威。宗教不仅具有强大的信仰 力量,而且具有强大的组织力量和经济力量。宗教 的力量一直伸延到世俗的生活中来,致使这几个大 文化圈里的建筑,具有了一贯的、稳定的特点。
中国建筑史
前言
未成年的人通常受到父母、长辈的保护;人类在 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代,认为世界上也有一个象父母 的保护神(Guardian Angel),就象人幼年时相信童 话一样,古人(埃及人、希腊人等)将上天看作母亲 式的人物,似乎安详地看护着人类。这种认识不仅不 会影响人类将来对世界的理性认识,反而会为其提供 必要的安全感,随着孩子走向成熟,这一安全感最终 有助于一个真正的理性的世界观的形成。
中国建筑史
前言
外国建筑史图表 外国建筑史要点归纳表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建筑史年表
中国建筑史
前言
西方建筑史与其历史发展基本对应(个别时期出 现与历史发展不对应的倒退现象),有建筑遗址或建 筑实物,有建筑理论著作;西方人用石头建造房屋, 是为了超人间的神和上帝建造神殿和教堂,是在教会 的统治下,为一个永恒世界服务的,所以用砖石结构 创造永久性的纪念物,西方建筑史几乎就是一部宗教 建筑史。 纵向研究。 个体建筑。
中国建筑史
前言
中国有考古发现的遗址、有少量遗存的建筑,对 建筑史来说只是史料而非历史; 木构架建筑;单体建筑、建筑组群; 中国建筑没有理论著作,只有极少的“规范”; 梁思成先生认为在于 “建筑考古方面”的思想, 对后来中国建筑史学界影响很深,几乎以建筑考古、 发掘、调查等等的研究,替代了对建筑史的研究,从 而形成以考古方式为研究中国建筑的正统思想。 纵向?横向?纵横向! 所以,中国建筑史比外国建筑史难讲、难学,要 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前言
三、为什么要学习建筑史?
关于历史建筑之“为什么”方面的研究,也是我 们学习建筑史的意义。 关于建筑之 “意义”的研究、关于空间的 “质” 的研究、关于空间“场所”的研究、关于空间“路径” 与“终点”的研究等方面,已经逐渐渗入建筑历史学 科之中;对古罗马建筑的穹顶、对伊斯兰建筑的造型、 对印度神庙建筑、对中国藏传佛教喇嘛塔、对中国园 林的山水空间等一些独到而特殊的方面,所内蕴之意 义的研究——研究建筑之象征性内涵,不仅仅涉及建 筑的“意义”问题,也触及建筑的起源与发展的历史。
中国建筑史
前言
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些巨匠,也曾在建筑历史科学 的学术领域,留下过足迹,如哲学家黑格尔从美学的 角度对建筑历史的研究,诗人歌德对于哥特式建筑的 研究,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拉菲尔 等,都亲自参与建筑创作。 建筑历史研究建筑、建筑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演变 的规律,研究人类建筑历史上遗留下来有代表性的建 筑实例,从中了解前人的有益经验,为建筑设计汲取 营养。
中国建筑史
前言
2、区域与民族性:是除中国以外各国建筑的历 史,各国人民的创造史(包括已经消失了的国家和民 族)。以欧洲建筑史为核心,历史悠久,阶段性鲜明, 公共建筑发达建筑类型、形制和风格脉络清晰,富有 创造性的理论和思想。
中国建筑史
前言
3、唯物性:不同时期的最重要的、甚至占主导 地位的建筑,演化出了满足当时条件下的功能要求的 新形制,它们形成了各自鲜明的时代风格。 由社会变化引起的演变构成了建筑史的主要内容, 此外还有建筑借以存在的材料和技术的演变所引起的 形制和风格的演变以及建筑创作经验的进步等等。
中国建筑史
前言
5、技术性:凡建筑的材料与结构方式发生重大 的变化,就会发生建筑形制的变化,建筑的风格虽然 有滞后现象,或迟或早也都会发生变化,直至与材料 和结构的特性相合; 建筑风格总是附于建筑的可见形象的,因此它不 可避免地要适应建筑的材料、结构等技术条件,要适 应建筑的功能和环境,这些是它存在的前提。 作为一种实际存在,建筑风格的产生是许多材料、 结构等技术因素综合的结果。
中国建筑史
前言
4、成熟性:一个成熟的建筑风格,必定具有独 特性、稳定性和一贯性的统一 。
独特性:就是具有容易辨认的明确的特点; 一贯性:就是从建筑群到个体建筑物的体形、布 局、立面、局部、细节等都贯彻这个特点,构思完整 统一; 稳定性: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特点 不变,并且产生一批代表作品。
前言
是否今后的建筑历史研究仍然应该主要是着力于 对历史建筑遗存的现状记录与原状复原?(四大名楼, 元中都、元大都等) 是否除了对建筑的工程技术与造型或空间的艺术 作进一步的研究发掘之外,建筑历史研究已经无事可 做? 建筑历史研究是否只是与建筑领域发生关联,而 与建筑之外的学科领域,无所相关?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前言
二、建筑史的内容及发展方向是什么?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人们的研究兴趣主要放在 历史建筑之 “是什么”方面,大量的建筑测绘图录、 建筑考察报告、关于建筑的历史沿革分析、以及建 筑发展历史的论述,都属于这一方面。 在一部或两部系统的建筑历史著作问世之后, 建筑历史的深入研究还有没有必要?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张克明 2012年2月
源自文库 中国建筑史
总目录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前言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近代建筑史 中国现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前言
一、关于建筑史:建筑史主要应归属于哪一个 学科领域?
(一)、从一般的概念上讲:建筑历史学,属于 建筑学的一个分支,着重研究建筑发展的历史。而建 筑学基本上应当属于工程技术类学科。因此,建筑历 史研究就应当属于工程技术类的学科领域。
中国建筑史
前言
(二)、建筑学又是属于与艺术学科亲缘很近 的一门学科,建筑教育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艺术 教育。而无论世界与中国历史上的建筑,总是能够 为我们或是了解过去的艺术,或是创造当代与未来 的艺术,提供一个深广的源泉。因此,建筑历史研 究,又可以归属于艺术类的学科领域。
中国建筑史
前言
(三)、建筑历史也属于历史学与考古科学的 一部分。建筑发展的历史,是社会发展历史的一面 镜子,正是通过对每一时代建筑之遗存的研究,人 们对于那一时代的文化、政治与经济的历史,有了 更为深刻的了解。 历史建筑本身就是一部巨大的史书,翻开其中 的每一页,都会发现许多丰富的史料与文化的内涵。 因此,建筑历史研究,又应当归属于人文科学或社 会科学的研究范围。
中国建筑史
前言
四、关于外建史的说明
1、社会历史(局限)性:建筑与社会的发展息 息相关并保持同步发展;建筑的历史与社会政治、经 济等等的变化密切相关;建筑的历史又和文化的各个 领域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必须具有对历史的总体意 识和综合眼光,切不可试图孤立的去认识它;建筑史 的研究不可避免的应该是跨学科的,不能只就建筑看 建筑。
中国建筑史
前言
成熟建筑风格的获得,有赖于它们和影响它们 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历史、思想、文化、功能、 技术、环境的等基本处于和谐的状态; 没有这种基本的和谐状态,风格就不会有一贯 性和稳定性,通常就是处于历史的过渡时期,这时 旧风格已经过时,新风格还不成熟。 所以,一种成熟的风格有必然的客观意义。 不顾客观条件而主观地制造风格,或者抄袭过 去的风格,都是失败的。
中国建筑史
前言
建筑历史科学结合了工程技术类、艺术类、人文 科学或社会科学类,是一门边缘性与综合性的学科。 在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中,这是一门培养学生提高 综合修养、加深学问的课程。 建筑历史是“一门以历史—— 解释学为基础进行 论证的科学,并把它的任务建立在对艺术品进行全面 的文化——科学的解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