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天津卷
2010年语文高考试题
2010年语文高考试题2010年语文高考试题是中国高考中的一道语文试题,该试题涵盖多个领域和知识点,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分析、阅读和写作。
以下是对2010年语文高考试题的详细解析。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题目1:(A卷)题目内容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短文理解的能力,考生需要细读短文,理解短文的主旨和细节,选出与短文内容相符的选项。
题目2:(B卷)题目内容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考生需要根据短文的描述和暗示,结合常识进行推理,选出最符合情境的选项。
......第二部分语言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各题最佳选项。
题目21:题目内容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理词语的意义,并在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题目22:题目内容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理解并运用语法规则,根据句子逻辑和语法要求,选出最佳选项。
......第三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下面短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
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题目23:原文改正后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对语言运用进行判断,并对错误进行修改。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30分)假设你是李华,你的美国朋友Tom想了解你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请你给他写一封邮件,简单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统节日、传统戏剧、传统食物和传统艺术。
注意语句连贯,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
字数在100词左右。
范文:Dear Tom,I am glad to tell you abou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As you know, China has a rich history and diverse cultural traditions.Firstly, traditional festiv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culture. For example,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during which families gather together, enjoy delicious traditional food, and light fireworks.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Mid-Autumn Festival are also widely celebrated.Secondly, traditional Chinese theater, such as Peking Opera and Kunqu Opera, is well-known for its unique singing and acting styles. The performers wear colorful costumes and use elaborate facial makeup, which are fascinating to watch.Thirdly, Chinese cuisine is famous worldwide. From dumplings to hotpot, each dish has its own unique flavor and cooking technique. Chinese people value the harmony of flavors and believe food should not only taste good but also look appealing.Lastly,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including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paper-cutting, showcases the beauty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aesthetics. These artworks reflect the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artistic skills of the Chinese people.In conclusion,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is diverse and fascinating. It embodies the wisdom and aesthetics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continues to thrive in modern society.Best wishes,Li Hua解析:这篇范文按照邮件的格式,简洁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方面。
2010年高考真题:语文试卷(新课标)【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2010年天津高考试卷详细解析版
2010年天津高考试题详细解析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3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第1页至第9页,第Ⅱ卷第10页至第11页。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1. He telephoned the travel agency to three air tickets to London.A. orderB. arrangeC. takeD. book1.答案D【解析】考查动词辨析。
句意为:“他给旅行社打电话预定去伦敦的飞机票”,A项为“预定”,指预定座位或货物;B项意为“安排”;C项意为“拿,买”;D项意为“预定,登记”,指约定票,故选D。
2.—Excuse me, I wonder if you can help me?—Sure. ?A. What helpB. What is thisC. What is itD. What do you want2.答案C【解析】考查交际用语。
句意为“打扰你了,你能帮我个忙吗?当然。
什么事情?”,A项意为中国式英语;B项意为“这是什么”;C项意为“到底是什么”;D项意为“你想要什么”。
2010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a)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î)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3.下列格局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天津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估分)-中大网校
天津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估分)总分:100分及格:60分考试时间:120分一、(12分)(1)<Ahref="javascript:;"></A>(2)<Ahref="javascript:;"></A>(3)<Ahref="javascript:;"></A>(4)<Ahref="javascript:;"></A>二、(9分)(1)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现象,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则是近十年来的事,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
生态理论以珍爱、尊重和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生态道德是指将生态理论思想付诸实践的主体思想素质和精神评价机制。
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提出与构建人类道德文明进步与完善的标志,是新时期人类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
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是人类持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观,是继承、发展和超越传统道德教育之后的崭新教育范式。
传统德育是一种以“知识性”为主导理念的模式,这种“知性论”德育的哲学取向是主客体二元分立的人际观、自然观与心灵观,其关注点重在师生之间的理论知识型纽带关系,忽略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道德体验关系,其德育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是信规范知识传输的实践祥态,而生态德育从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这三重生态的视界重新定位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强调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态体验视界中深度领悟生存实践的关系。
2010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天津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1 至5 页,第Ⅱ卷 6 至 10 页。
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试卷共 11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奇葩.(pā)B.坎坷.(kě)C.着.(zháo)重D.畸.(jī)形哈.达(hǎ)勖.(xù)勉巷.(hàng)道慰藉.(jiè)砧.板(zhān)棘.手(jí)混.(hùn)沌骁.(xiāo)勇不胫.(jìng)而走拾.(shè)级而上中规中矩.(jǔ)扺.(dǐ)掌而谈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甄别腥红亲和力声名鹊起B.迂腐乔迁舶来品两全齐美C.福祉喝彩挖墙角甘之如饴D.真谛整饬明信片共商国是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收益了。
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A.决定即使提升息息相关B.决定虽然提高休戚相关C.确定即使提升休戚相关D.确定虽然提高息息相关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天津东临渤海,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是沿海各省通往京城和华北腹地河流交通的枢纽。
B.20 世纪后期,学者们有条件广泛接触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尽管在对其介绍和评价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他们取得的成绩还是应当肯定的。
C.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2010天津高考语文
2010天津高考语文一、题目背景介绍2010年的天津高考语文考试是中国高中学生们迎接大学生涯的重要关卡之一。
语文考试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化、文学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2010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二、试卷结构分析2010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总共分为两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占试卷总分60%,非选择题占试卷总分40%。
下面我们将对每一部分的题型进行详细解析。
1. 选择题选择题部分分为阅读理解和语言知识运用两个部分。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部分包括两篇文章,每篇文章后面有相应的问题。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章内容涉及社会、文化、科学等多个领域,题目形式多样,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主旨、概括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等。
- 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知识运用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语法、词汇和修辞手法。
题型包括选词填空、改错、句型转换等。
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对语言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包含两个大题:写作和鉴赏。
- 写作写作部分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题目或提示,进行文章写作。
题目形式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正确的表达和逻辑的组织。
- 鉴赏鉴赏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需要对给出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
三、试题解析与思考1. 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试卷为例,第一篇文章题目为《太湖的春天》,主要描述了太湖的美丽景色和生态环境。
问题包括太湖的面积、水质等。
通过这篇文章和问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2. 语言知识运用题语言知识运用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法、词汇和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例如,试卷中有一道句子改错题,要求学生找出并改正错误的部分。
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3. 写作题写作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或提示进行文章写作。
2010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0年高考陕西省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江西省语文试题
2010年高考山东省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I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宁夏省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上海市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广东省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江苏省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海南省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重庆市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江西省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四川省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福建省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天津市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湖南省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湖北省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0年高考安徽省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浙江省语文试题及答案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的进行新一年的高考复习高考网特总结整理近几年的全国各地高考真题供考生参考下面是2010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0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的进行新一年的高考复习,高考网特总结整理近几年的全国各地高考真题,供考生参考,下面是2010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及答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2010语文高考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a)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î)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3.下列格局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高考复习资料——2010天津高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天津卷,解析版)第Ⅰ卷【试卷简评】2010年高考语文天津卷是一份丰厚的文化大餐. 在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中独树一帜. 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继承传统,不乏创新,特别是文化底蕴深厚,这是在开创高考命题的新思路、新风范,同时也给语文教学,尤其是新课程改革指示了方向. 而且纠正了未来高考备考的错误和失误,也即,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不能只顾复习语言知识,而丢失了文化和情感交流.这套试卷紧扣考纲,命题精细,设计巧妙,因而有很好的信度和区分度,并且难度设计得很规范,能够分层次选拔人才. 就考查的知识点来看,非常全面. 甚至对于重要的知识点重复考查,以突出能力选拔. 作文题目在形式上虽然采用了较老的“话题作文”,但内涵确定得很好. 降低考生审题的门槛,留下广阔而自由的立意空间. 还能引发考生回眸生活,洗礼心灵,陶冶情操.总之,一张出色而有意蕴的高考卷,必将成为天津考生终其一生的指路明灯.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奇葩.(pā)哈.(hǎ)达砧.(zhān)板不胫.(jìng)而走B.坎坷.(kě)勖.(xù)勉棘.(jí)手拾.(shè)级而上C.着.(zháo)重巷.(hàng)道混.(hùn)沌中规中矩.(jǔ)D.畸(jī)形慰藉.(jiè)骁.(xiāo)勇抵.(dǐ)掌而谈1.答案 B【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知识,能力层级为A级.【解析】此题考查的重点是多音字、形声字.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甄别腥红亲和力声名鹊起B. 迂腐乔迁舶来品两全其美C. 福祉喝彩挖墙脚甘之如饴D. 真谛整饬明信片共商国是2.答案D【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形”的知识,能力层级为A级.【解析】A项中“腥红”应为“猩红”. B项中“两全齐美”应为“两全其美”C项中“挖墙角”应为“挖墙脚”.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呢个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___收益了. 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_____,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法制保障等因素_____.A.决定即使提升息息相关B.决定虽然提高休戚相关C.确定即使提升休戚相关D.确定虽然提高息息相关3.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知识点,能力层级为B级.【解析】第一组的区别在于:“决定”能够表示句间的因果关系,这是与语境相吻合的,而“确定”只能表示一个客观的动作行为,所以要选“决定”. 第二组的区别在于,根据语意和语法可以确定,此空要与后面的“也”构成让步性假设关系的复句,所以选“即使”. 第三组的区别点是词语运用的习惯搭配对象. 因为前面出现的对象是“产业”,所以只能选“提升”. 第四组的区别是词语(成语)意义的侧重点. 息息相关侧重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多而紧密. 休戚相关侧重表示对象(两者)之间好与坏、利与弊紧紧相连. 根据语境应该选息息相关.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天津东临渤海,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是沿海各省通往京城和华北腹地河流交通的枢纽.B.20世纪后期,学者们有条件广泛接触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尽管在对其介绍和评价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他们取得的成绩还是应当肯定的.C.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的有食吃.D.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现象,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 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则是近十年来的事,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生态伦理以珍爱、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 生态道德是指将生态伦理思想付诸实践的主体思想素质和精神评价机制. 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提出与构建是人类道德文明进步与完善的标志,是新时期人类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 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民的自觉行为选择,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直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道德观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系生态平衡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道德观,是继承、发展和超越传统道德教育之后的崭新教育范式. 传统德育是一种以“知识性”为主导理念的模式. 这种“知性论”德育的哲学取向是主客体二元分立和对立的人际观、自然观与心灵观,其关注重在师生之间的理论知识型纽带关系,忽略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道德体验关系,其德育过程中操作流程是信奉外部道德规范知识传输的实践样态. 而生态德育从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这三重生态的视界定位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强调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态体验视界中深度领悟生存实践的关系. 它试图把长久以来无法解释和无法确认的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行为中的一系列棘手问题的认识与处理,纳入德育视野,以一个崭新的思路去培养一种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5.下列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道德教育要求人类以一种新视角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是一种适应现代人类生存需要的崭新的教育范式.B.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它既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协调人与自然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C.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D.生态道德教育是要讲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引导人们以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知识点,能力层级为B级.【解析】此项中“天然合理性”的表述是错误的. 对应的答题区间是选文的第二段的后半部分. 这部分语意是介绍“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强调的是基于人类道德自身的缺陷而提升人类道德境界.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德育突破了传统德育的范围,主张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强调人的生态体验,重视培养人的生态意识.B.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C.从道德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的理念,与中国古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是一致的.D.传统德育关注的是人在人类社会中的生存状态,而生态德育关注的是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虽然生态道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可以预见这门新兴学科一定会引起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重视,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实际效益.B.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使之自觉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解决当前人类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C.提倡生态道德教育,可以逐渐消弱生态环保领域的强制性惩处力度,转换该领域执法机构的工作职能.D.生态道德观念把人类道德理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就意味着一个不珍爱自然、不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人,不是完美健全的人.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 少惠,善淘金,父爱之. 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赪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 女时尝得一鳞,二寸余,①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 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 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 ”乃易其弊.衣.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 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于常鱼,藏其骨于②郁栖之下.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 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 ”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 ”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 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 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 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人称者. 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 得叶限,令履之而信. 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 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 逾年,不复应.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一夕,为.海潮所沦.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注】①赪:红色②郁栖:粪土堆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易其弊.衣弊:破旧B.女觉遽.反遽:急忙...C.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具事:陈述事实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发:发放8.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知识,能力层级为B级.【解析】发,在文中是“打开、拿出”的意思. 本题重点考查文言多义词,关键在于用“语境定意”法的运用. 另一个难点是“具事”,方法是语境推断法,选项与文中语句互相参验.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gg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
2010年高考语文天津卷文言文阅读
2010年高考语文天津卷文言文阅读·叶限养鱼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土人:世代居住本地的人)呼为吴洞。
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
末岁(末岁:岁末)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 鬐(赪:ch ēng ,红色。
鬐:通“鳍”)金目,遂潜(潜:悄悄地)养于盆水。
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
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
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
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
”乃易其弊.衣。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
鱼已长丈余。
膳其肉,味倍于常鱼,藏其骨于 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
忽有人被(被:同“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
”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翠:翠鸟的羽毛)纺上衣,蹑金履。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
”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
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水界:水域)数千里。
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
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人称者。
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
得叶限,令履之而信。
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
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
逾年,不复应。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际:边缘),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2010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奇葩(p)哈达(h)砧板(zhn)不胫(jng)而走B.坎坷(k)勖(x)勉棘手(j)拾(sh)级而上C.着(zho)重巷(hng)道混(hn)沌中规中矩(j)D.畸(j)形慰藉(ji)骁(xio)勇扺(d)掌而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A、砧板(zhn),习惯误读字;C、着(zhu)重,多音字;D、扺(zh)掌而谈,注意和抵区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甄别腥红亲和力声名鹊起B.迂腐乔迁舶来品两全齐美C.福祉喝彩挖墙角甘之如饴D.真谛整饬明信片共商国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形。
A、猩红;B、两全其美;C、挖墙脚。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________收益了。
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____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A.决定即使提升息息相关B.决定虽然提高休戚相关C.确定即使提升休戚相关D.确定虽然提高息息相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
决定: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决定的事项;某事物成为另一事物的先决条件;起主导作用;客观规律促使事物一定向某方面发展变化。
确定:固定;明确肯定;坚定。
文中意为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应用决定。
即使和也搭配。
提升:提拔;用卷扬机等向高处运送。
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
产业应与提升搭配。
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应用息息相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天津东临渤海,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是沿海各省通往京城和华北腹地河流交通的枢纽。
2010天津高考语文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天津卷)试题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奇葩.(pā)哈.达(hǎ)砧.板(zhān) 不胫.而走(jìnɡ)B.坎坷.(kě) 勖.勉(xù)棘.手(jí) 拾.级而上(shâ)C.着.重(zháo) 巷.道(hànɡ)混.沌(hùn) 中规中矩.(jǔ)D.畸形(jī) 慰藉.(jiâ)骁.勇(xiāo) 抵.掌而谈(dǐ)1.B A项,砧,读“zhēn”; C项,着,读“zhuó”;D项,扺,读“zhǐ”。
借题发挥: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考查的角度主要有形声字(砧、胫等)、多音字(拾、着等)、形近字的读音(藉、抵等)。
解答本题型,一要审好题,明确题目的要求;二要平时多积累;三要讲究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排除法、联想法、比较法等答题技巧。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甄别腥红亲和力声名鹊起B.迂腐乔迁舶来品两全齐美C.福祉喝彩挖墙角甘之如饴D.真谛整饬明信片共商国是2.D A项,腥红,应为“猩红”;B项,两全齐美,应为“两全其美”;C项,挖墙角,应为“挖墙脚”。
借题发挥:理解记忆法: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对于识记字形非常重要。
如“两全其美”的意思是“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其”是代词,指代“双方”,因此不能写成“齐”。
再如“挖墙脚”,本意是将墙脚挖掉,以使整体垮塌,比喻拆台、从根本上损害别人。
“墙脚”即墙的基础部分,而“墙角”指的是墙的角落,因此不能用“墙角”。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______收益了。
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__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______。
2010年高考(新课标)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全国卷)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0页。
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奇葩.(pā)哈.达(hǎ)砧.板(zhān)不胫.(jìng)而走B.坎坷.(kě)勖.(xù)勉棘.手(jí)拾.(shè)级而上C.着.(zháo)重巷.(hàng)道混.(hùn)沌中规中矩.(jǔ)D.畸.(jī)形慰藉.(jiè)骁.(xiāo)勇抵.(dǐ)掌而谈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甄别腥红亲和力声名鹊起B.迂腐乔迁舶来品两全齐美C.福祉喝彩挖墙角甘之如饴D.真谛整饬明信片共商国是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________收益了。
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再陪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____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A.决定即使提升息息相关B.决定虽然提高休戚相关C.确定即使提升休戚相关D.确定虽然提高息息相关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天津东临渤海,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是沿海各省通往京城和华北腹地河流交通的枢纽。
B.20世纪后期,学者们有条件广泛接触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尽管在对其介绍和评价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他们取得的成绩还是应当肯定的。
C.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期的鸟儿有食吃。
D.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现象,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则是近十年来的事,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
生态理论以珍爱、尊重和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生态道德是指将生态理论思想付诸实践的主体思想素质和精神评价机制。
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提出与构建人类道德文明进步与完善的标志,是新时期人类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
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是人类持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观,是继承、发展和超越传统道德教育之后的崭新教育范式。
传统德育是一种以“知识性”为主导理念的模式,这种“知性论”德育的哲学取向是主客体二元分立的人际观、自然观与心灵观,其关注点重在师生之间的理论知识型纽带关系,忽略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道德体验关系,其德育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是信规范知识传输的实践祥态,而生态德育从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这三重生态的视界重新定位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强调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态体验视界中深度领悟生存实践的关系。
它试图把长久以来无法解释和无法确认的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行为中的一系列棘手问题的认识与处理,纳入德育视野,以一个崭新的思路去培养一种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5. 下列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生态道德教育要求人类以一种新视角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是一种适应现代人类生存需要的崭新教育模式。
B.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它既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协调人与自然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C. 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D. 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引导人们以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德育突破了传统德育的范围,主张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强调人的生态体验,重视培养人的生态意识.B.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
C.传统德育关注的是人在人类社会中的生存状态,而生态德育关注的是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虽然生态道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可以预见这门新兴学科一定会引起来赵多的有识之的重视,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实际效益。
B.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使之自觉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解决当前人类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c.提倡生态道德教育,可以逐渐削弱生态环保领导领域的强制性惩处力度,转换该领域执法机构的工作职能D生态道德观念把人类道德理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就意味着一个不珍爱自然、不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人,不是完美健全的人。
三、(12分)阅读下面古文,完成8~11题。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
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
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唔为尔新其糯。
”乃易其弊衣。
后令汲于他泉,千里数百也。
母徐衣其女衣,抽利刃行向池乎渔,鱼即出首,因斫杀之。
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②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
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
”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其似姊也。
”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
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千里。
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
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栲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
得叶限,令履之而信。
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
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
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
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
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
略有删节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乃易其敝.衣敝:破旧B.女角遽.反遽:急忙C.具.事.于市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困具事:陈述事实D.至社卒叛时,将发.以嶦军发:发放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因.扎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儒”A因.泣下霜今,与武诀去忽有人被覆粗衣,自天而.降B臣不忍见欺于王而.负赵乃以.是摒弃之于道旁C 斧斤以.时入山林一夕,为.海潮所沦D朝次设弦,为.秦宫人10.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女至池,鱼毕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A.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
”母亦疑之曾其肉,味倍常鱼B.常令櫵险汲深其轻如毛,履石无声C及洞节,母往,女守庭果女用其言,金及衣食随欲而具D后令汲于他泉,计其数百也1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B. 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的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 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以示追悔。
D. 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第Ⅱ卷四、(19分)12.吧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有向池时鱼。
(2)母归,但见女抱挺树眠,亦不之虑。
(3)出汗于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面拷掠之,竞不知所从来。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峡口送友人送蜀客司空曙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14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限选5句)(5分)(1)君子坦荡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2)_____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3)故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4)群山万壑赴荆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5)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6)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五、(8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17题。
人们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时,会感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时有时无,对此,科学家们有不同的解释。
西班牙科学家奥特洛和帕布罗斯认为,这只是视觉误差所致,因为我们在注视她的时候,眼睛会向大脑输送不同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