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管理思想史期末复习重点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管理思想史期末资料整理
管理学思想史复习资料整理目录1共容利益 (2)2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问题 (4)3法约尔管理思想 (5)4巴纳德管理思想 (8)5人事管理 (11)6史记10 (11)7史记19,20 (12)8孟子 (13)9庄子 (16)10国家行政管理基本原则 (18)11当代国际政治的特征和趋势 (19)12创新 (21)1共容利益奥尔森在《权利与繁荣》提出共容利益(Encompassing interests)一词,作者将共容利益定义为:某位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的个人或某个拥有相当凝聚力和纪律的组织,如果能够获得稳定社会总产出中相当大的部分,同时会因该社会产出的减少而遭受损失,则他们在此社会中变拥有了共容利益。
共容利益给所涉及的人以刺激,诱使或迫使他们关心全社会的长期稳定增长,与之对应的是拥有“狭隘利益”的个人或组织,鉴于他们对只能享有或丧失产出增减量中的微不足道的部分,故他们对增加社会产出毫无兴趣,而仅仅热衷于再分配以寻求该社会产出的更大份额,甚至不惜损害社会的福利。
企业建立共荣利益如何做:企业通过文化、愿景的方式从思想层次影响人的思维,促成员工共容利益的一致性;以制度为保障,强制规范个体的行为,让其与共容利益更多的融合;借力于多种激励机制,如股权激励、职位激励、奖金、荣誉等,磨合个人利益走向共容利益。
因此,我们在设计企业战略,组织结构,薪筹体系等等时,时刻应以共容利益为基础,分层次、多角度挖掘个体的私利与共容利益的集合,只要企业力求使起共容利益最大化,则这样的企业无疑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
当某位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的个人或某个拥有相当凝聚力和纪律的组织,如果能够获得特定社会所有产出增长额中相当大的部分、同时会因该社会产出的减少而遭受极大的损失,则他们在此社会中便拥有了共容利益。
共容利益给所涉及到的人以刺激,诱使他们关心全社会的长期稳定增长。
拥有共同利益者的利益实现,不仅是力求获得社会产出品的更大份额,而且还需要扩大该社会的总产出。
《管理思想史》仅8页全考点(知识点分级并标注题型)
管理思想史要点提纲第一章管理思想的出现***1、古希腊的管理思想苏格拉底1)用“问答法”传播思想,也叫“精神接生术”;2)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公共事务管理与私人事务管理仅是量的不同,忽视了管理的特殊性。
色诺芬1)著《家庭管理》(又称《经济论》),是古希腊论述经济问题的第一部著作;2)主要贡献:①提出经济管理研究对象是财产问题;②管理水平优劣的判别标准是财富是否增加;③管理中心任务是加强人的管理;④分工提高产品质量。
柏拉图 1)著《理想国》; 2)研究国家范围内的分工来体现管理思想;3)把人分为3等:一等人是治国贤哲;二等人是卫国武士;三等人是民间艺人;理想国里没有贫民和奴隶的位置; 4)认为国家是放大的个人,个人是缩小的国家,而人的本性,即灵魂,是由3个部分构成:理性、意志和欲望。
亚里士多德1)是古希腊少有百科全书式学者;2)著《政治学》揭示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关系:管理者关系是天赋的。
3)发展了色诺芬“家庭管理”的思想; 4)对于事物内在发展规律的揭示,这一思想实质上揭示了管理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即“目的—(物质+管理)—新的目的”的过程。
*2、古罗马的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1)意识到现代企业的某些性质; 2)在罗马帝国建立过程中,罗马人具有了集权、分权到再集权的实践经验(法西斯原为棒加战斧即权力)。
3)罗马人在长期军事生涯中,具备了遵守纪律的品格,以及以分工和权力层次为基础的管理职能设计能力。
*3、宗教和古代管理思想:基督教管理思想1)制定法令;2)建立等级制度;3)分级管理,各司其责。
罗马天主教管理制度1)层次分明的组织结构;2)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运用“幕僚职能”。
4、中世纪思想家的管理思想*阿奎那的管理思想 1)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誉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神学之父”。
2)他的思想:①认为宇宙秩序是按等级的阶梯来安排的,上帝是整个系统的最终目的;②自然的观点占有重要地位;③对系列经济问题进行论述,包括消费的适可原则,生产上的二因素论——劳动和土地,经济活动的干预主义、公平价格论、货币论、利息论、商业论等,都显示出其宗教论思想。
管理思想史要点总结
管理思想史要点总结管理思想史要点总结第一章、早期管理思想国外早期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代名家管理思想中世纪管理思想第一节、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一、古代埃及人和巴比伦人的管理思想埃及人懂得了分权并且是最早的“管理幅度”的实践者。
《汉漠拉比法典》的编制表明古巴比伦人意识到了——法律方法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二、古希腊人思想氏族部落采取的是“一长两会”制。
(一)苏格拉底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
(二)色诺芬-《家庭管理》1、首先提出了管理的研究对象2、首先提出了管理水平的判别标准问题。
3、首先认识到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加强人的管理。
(三)柏拉图:《理想国》《理想国》第一等:治国贤哲第二等:卫国的武士第三等:民间艺工,商人、农民等组成柏拉图建立了“亚加德米”-大学的雏形。
人的灵魂理性意志欲望三、古罗马人和希伯来人的管理思想(一)古罗马的管理思想1、首先意识到了现代企业的某些性质。
2、在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中具有了集权、分权的经验。
恩与威——从古罗马军威到现代管理在第一次服役时,古罗马的士兵要在庄严的仪式中宣誓,保证永不背离规范,服从上级指挥的命令,为皇帝和帝国的安全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宗教信仰和荣誉感的双重影响使罗马军队遵守规范。
队伍金光闪闪的金鹰徽是他们最愿意为之献身的目标;在危险的时刻抛弃神圣的金鹰徽既是邪恶的又是可鄙的。
某种更有实质内容的敬畏和希望加强了这种力量来源于想象的动机,在指定的服役期满之后享有固定的军饷、不定期的赏赐以及一定的酬报等减轻了军队生活的困苦程度;恩与威——从古罗马军威到现代管理当然,另一方面,由于懦怯或不服从命令而企图逃避最严厉的处罚,那也是办不到的。
军团百人队队长有权用拳打作惩罚,司令官则有权处决死刑。
古罗马军队的一句最固定不变的格言是,好的士兵害怕长官的程度应该远远超过害怕敌人的程度。
恩与威——从古罗马军威到现代管理在西方,这种管理方法终于总结为一句格言:“胡萝卜加大棒”。
拿破仑说得更形象:“我有时像狮子,有时象绵羊。
自考管理思想史--重点复习资料
自考管理思想史--重点复习资料管理思想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群氓假设:由李嘉图提出。
内容为:1)社会由一群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2)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利益而行动;3)每个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尽可能地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行动。
P522、★例外原则: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负责处理,而自己保留对例外的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P893、★管理哲学:是管理中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从思维和存在的角度对管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
P904、★甘特图:是通过对生产日期和产量图示来控制计划和生产的进行,也叫生产计划进度图或线条图。
P945、★孔茨的职能管理:认为管理是通过别人使事情做成的各项职能。
强调管理的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认为管理工作是一种艺术,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一种现实情况。
管理的各项职能,应划分为计划(是五种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其他四种管理职能都必须反映计划职能的要求)、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等五项。
P2196、★目标管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P2867、★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组织。
P340 8、★核心能力:是构成企业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基础的多方面功能技能、互补性资源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是识别和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P360-3619、★企业文化:是指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是核心层;2)企业作风,是中间层;3)企业形象,是外围层。
P367 10、★企业再造:也译为“公司再造”、“再造工程”,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及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
管理思想史知识点
管理思想史知识点管理思想的发展源远流长,它如同一条蜿蜒流淌的长河,汇聚了无数思想家和实践者的智慧结晶。
从早期的古典管理理论到现代的管理思潮,每一个阶段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确定工作的最佳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
泰勒主张对工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标准化,例如确定工人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最佳时间和动作,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工作定额。
这一理论在当时的工厂环境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则以其一般管理理论而闻名。
他认为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五大职能,并提出了十四条管理原则,如分工、权力与责任对等、纪律等。
法约尔的理论为管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官僚组织理论强调了组织的理性化和科层制结构。
他认为官僚组织具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层级结构和规章制度,能够实现高效的管理。
这种理论在大型组织的构建和运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将关注点从单纯的工作任务转向了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
梅奥(Elton Mayo)通过霍桑实验发现,员工的士气和人际关系对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发现促使管理者更加重视员工的需求和情感,注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
这一理论帮助管理者理解员工的动机和激励因素,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则区分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如工资、工作环境等只能消除不满,而激励因素如工作的成就感、晋升机会等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管理思想史复习资料(综合整理)--四川省
管理思想史综合复习资料(重点章节:第2、3、5、7、9章)第一章(主要出选择题,简答题比较少出)1、管理的概念是什么?11.1/13.4广义的管理概念: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
狭义的管理概念:推法约尔为代表。
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活动,去有效配置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促进管理思想演进的主要原因:管理思想的历史演进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产物。
而文化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遗产,它包含着与人类行为相联系的:1)文化的经济内容;2)文化的社会内容;3)文化的政治内容。
3、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多项选择常考)1)影响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2)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3)管理科学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4)通过对各种管理思想的广泛运用而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4、管理思想史的研究视角:(多项选择题)1)时间系列视角;2)研究领域系列视角;3)研究方法系列视角。
借助以上3个视角,管史的基本研究方法概括为:将各种管理思想放入相应的时间系列、研究领域系列和研究方法系列中,以理清各种管理思想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主要过程和历史地位,进而解释管理科学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5、泰勒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及法约尔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的发表为管理科学诞生的标志。
6、古代早期:《圣经》旧约全书《出埃及记》;7、丹尼尔~A~雷恩:管理即是环境产物又是其过程。
早期人道主义。
8、我国芮明杰教授:狭义的管理学主要由组织研究个管理方法研究构成;广义的还要加上经营领域研究。
9、中世纪:阿奎那的管理思想。
《神学大全》。
从自然法的观点出发。
10、尼科洛~马基雅维利。
意大利人。
管理思想有:1)“性本恶”的人性假定;2)物质利益决定论3)共和制优于君主制的政体观。
4)强调了领导者的素质问题。
11、托马斯~莫尔。
管理思想史复习资料
《管理思想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群体原则(p83):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发现真正的人,个人的潜能在被群体生活释放出来以前,始终只是一种潜能,人只有通过群体才能发现自己的真正本性,获得真正的自由。
事实命题(p104):事实命题是关于客观世界中可观察的事物及其运作方式的陈述。
事实命题可以证明真假,即是否实际上存在或发生所陈述的情形。
价值命题(p104):价值命题是关于偏好的表达,价值命题即宣告某种特定情形是“应该如此”、是“更好的”或者是“所期望的”,这种命题无客观是非,不能以经验或推理证明其正确性。
帕金森定律(p139):帕金森定律是帕金森在对组织机构的无效活动进行调查和分析中,提出的关于组织机构臃肿低效的形成原因的定律。
帕金森定律的第一法则(p141):是指增加部属原则,即行政官员感到自己的工作量过重时,对此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受动机规律引导,即“一个行政官员想增加的是下级而不是对手”,其目的在于减少组织中的竞争对手,同时增加部属也可以提高官员自己的地位。
帕金森定律的第二法则(p142):即行政官员彼此之间认为地制造工作,增加整体工作量的法则。
新公共服务理论(p313):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二、简答题2、官僚制的特征(p28-p30)(1)合理的分工(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官僚制的优点(p30)(1)严密性。
官僚制组织通过等级结构进行控制,按专业化标准,权力分层,职位分等,层层节制,环环相扣,秩序井然,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使一切个人都统一在一个法则系统之内。
(2)合理性。
由于专业技术知识居于中心地位,任何规定都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显示出精确、迅速、统一、协调、节约和高效等优势。
(3)稳定性。
非人格化秩序的确立,使管理的任何步骤都源于法规,摆脱了长官意志,保证了体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管理思想史》考点总汇(8页,快速学习必过)概要
管理思想史要点提纲第一章管理思想的出现***1、古希腊的管理思想苏格拉底 1用“问答法”传播思想,也叫“精神接生术” ; 2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 , 公共事务管理与私人事务管理仅是量的不同,忽视了管理的特殊性。
色诺芬 1著《家庭管理》 (又称《经济论》 ,是古希腊论述经济问题的第一部著作; 2主要贡献:①提出经济管理研究对象是财产问题; ②管理水平优劣的判别标准是财富是否增加;③管理中心任务是加强人的管理;④分工提高产品质量。
柏拉图1著《理想国》 ; 2研究国家范围内的分工来体现管理思想; 3把人分为 3等:一等人是治国贤哲;二等人是卫国武士;三等人是民间艺人;理想国里没有贫民和奴隶的位置; 4认为国家是放大的个人,个人是缩小的国家,而人的本性,即灵魂,是由 3个部分构成:理性、意志和欲望。
亚里士多德 1是古希腊少有百科全书式学者; 2著《政治学》揭示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关系:管理者关系是天赋的。
3 发展了色诺芬“家庭管理”的思想; 4对于事物内在发展规律的揭示,这一思想实质上揭示了管理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即“目的—(物质 +管理—新的目的”的过程。
*2、古罗马的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 1意识到现代企业的某些性质; 2在罗马帝国建立过程中,罗马人具有了集权、分权到再集权的实践经验(法西斯原为棒加战斧即权力。
3罗马人在长期军事生涯中,具备了遵守纪律的品格,以及以分工和权力层次为基础的管理职能设计能力。
*3、宗教和古代管理思想:基督教管理思想 1制定法令; 2建立等级制度; 3分级管理,各司其责。
罗马天主教管理制度 1层次分明的组织结构; 2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运用“幕僚职能” 。
4、中世纪思想家的管理思想*阿奎那的管理思想 1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誉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 “神学之父” 。
2他的思想:①认为宇宙秩序是按等级的阶梯来安排的,上帝是整个系统的最终目的;②自然的观点占有重要地位;③对系列经济问题进行论述,包括消费的适可原则,生产上的二因素论——劳动和土地,经济活动的干预主义、公平价格论、货币论、利息论、商业论等,都显示出其宗教论思想。
管理思想史复习要点(综合)
《管理思想史》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广义的管理是指一种活动,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的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实现某个目标;狭义的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活动,去有效配置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二、管理学研究的对象:1、影响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2、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3、管理科学发展变化的只要规律;4、通过对各种管理思想的广泛运用而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三、最早研究分工的是英国斯图亚特;第二章: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形成的宏观背景1、市场和企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2、对企业制度化管理的重视程度投入增强;3、管理者和管理组织的出现;二、古典管理理论形成的现实原因1、劳资关系及激励问题;2、管理人才的缺乏;3、工人掌握技能及工人的劳动效率问题;4、政府机关如何提高管理效率;三、科学管理: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认为工人“磨洋工”的原因是:1、管理问题;企业管理当局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管理,不懂得工作程序,劳动节奏和疲劳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2、工人的认识问题:工人认为加快工作会使另外一些人找不到工作;3、工人的传统习惯问题:工人们使用但凭经验的代代相传的工作方法,缺少训练,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适用的工具;4、科学管理的前提假设:1)科学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2)工人是“经济人”,关心的是如何提高物质收益;3)单个人可以去得最大效率,集体行动反而导致效率下降;科学管理就是探索使单个人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5、科学管理的目的:获得最高的效率;泰勒认为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6、科学管理的内容:1)作业管理2)工人的选择和培训;3)激励性的报酬制度;4)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职能工长制;6)例外原则;7)管理哲学;四、法约尔一般管理:1、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创始人,被成为“管理过程之父”。
管理思想史复习要点(综合)
《管理思想史》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广义的管理是指一种活动,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的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实现某个目标;狭义的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活动,去有效配置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二、管理学研究的对象:1、影响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2、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3、管理科学发展变化的只要规律;4、通过对各种管理思想的广泛运用而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三、最早研究分工的是英国斯图亚特;第二章: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形成的宏观背景1、市场和企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2、对企业制度化管理的重视程度投入增强;3、管理者和管理组织的出现;二、古典管理理论形成的现实原因1、劳资关系及激励问题;2、管理人才的缺乏;3、工人掌握技能及工人的劳动效率问题;4、政府机关如何提高管理效率;三、科学管理: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认为工人“磨洋工”的原因是:1、管理问题;企业管理当局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管理,不懂得工作程序,劳动节奏和疲劳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2、工人的认识问题:工人认为加快工作会使另外一些人找不到工作;3、工人的传统习惯问题:工人们使用但凭经验的代代相传的工作方法,缺少训练,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适用的工具;4、科学管理的前提假设:1)科学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2)工人是“经济人”,关心的是如何提高物质收益;3)单个人可以去得最大效率,集体行动反而导致效率下降;科学管理就是探索使单个人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5、科学管理的目的:获得最高的效率;泰勒认为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6、科学管理的内容:1)作业管理2)工人的选择和培训;3)激励性的报酬制度;4)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职能工长制;6)例外原则;7)管理哲学;四、法约尔一般管理:1、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创始人,被成为“管理过程之父”。
管理思想史复习资料
管理思想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在美国和欧洲的基于科学观点和方法研究组织与管理问题的管理思想。
2、“管理理论丛林”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理论已出现一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乱局,管理理论还处在一个不成熟的青春期。
3、霍桑实验梅奥进行的一项以科学管理的逻辑为基础的实验,实验分为四个阶段,即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研究和观察研究。
4、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只有激励因素能给人们带来满意感,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不会带来满意感。
5、管理过程学派又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主要致力于研究和说明“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侧重说明管理工作实务。
6、科学管理理论泰罗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的一套管理体系。
7、管理思想人们对管理实践进行思考所形成的观点或知识体系,包括管理经验、管理科学和管理哲学。
8、企业文化“四重奏”《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管理经验》《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二、简答(每题5分,共25分)1、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是什么?①承认“经济人”假设②坚持理性原则③强调外部控制④采用实验和分析的研究方法2、人际管理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①人是“社会人”,而不仅仅是“经济人”,而且主要是社会人。
②企业中除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另一种组织:非正式组织。
③管理需要新的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技术。
3、巴纳德是如何定义组织及其要素的?组织是一个有意识地对人的活动或力量进行协调的体系。
正式组织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的一个体系。
组织的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沟通。
4、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是什么?①自我超越塑造一种让每个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展现的内部环境。
管理思想史复习重点
管理思想史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为人文主义。
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这种人文主义思想主要是反对神学中抬高神而贬低人的观点,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可贵,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认识自然、造福人生。
2、圈地运动:15世纪末,英国发生“圈地运动”,从而资本主义和私有制开始确立。
一方面“圈地运动”把传统的“公地”私有化,从体制上改善了人们对土地、草场的过度掠夺与开发,有利于土地合理使用;另一方面,失去土地的农奴转向城市,为工厂手工业输送了劳动力。
3、管理效率:是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工具研究管理状况的一种科学方法。
广义的管理效率是指管理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具体到一个企业和单位,就是总的投入和总的产出的关系。
广义管理效率与企业效率在量上保持一致,在企业财务上难以严格区分。
狭义的管理效率是指管理活动本身所耗费的成本与所带来的收益的比例关系。
广义管理效率与狭义管理效率的划分只有在数量分析中才有意义,在理论分析中往往混同使用。
4、市场伦理:是与自由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价值体系,没有自由的市场社会环境,也就没有市场伦理。
市场伦理的发展有其自然演进的逻辑,随着市场及市场秩序的自发形成和发展,市场伦理也随之发生演变。
不同经济体所具有的普遍的伦理情感和道德心理,是市场伦理发展的人性基础。
5、疲劳研究:是一种关于制定工作和休息的合理的搭配方式和恰当的环境布置,使得工人的疲劳减少而产量增加的研究。
6、彼得瓶颈:7、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基本包括三个方面:纺织机等机器是工具上的革命,蒸汽机是动力上的革命,工厂制度是生产组织方式的革命。
这三个革命按时间来说是隶属于同一个时代,并且在商业贸易的带动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是英国工业革命得以爆发。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革,是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并最终在全世界占据统治地位。
管理思想史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已排版)
《管理思想史》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美国管理思想史学家丹尼斯.A.雷恩博士(Daniel A.Wren)所著的(《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于1979年出版。
2、研究历史问题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地总结、辩证地否定、批判地吸收,在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
3、体现古巴比伦人的许多管理思想的著名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4、希伯来人很善于利用(宗教)来控制人和管理国家。
5、古巴比伦人的许多管理思想都体现在法律上,他们在法律上做出了民事控制、事故责任6、生产控制与激励以及(最低工资)等规定。
7、(巴比伦)人首先认识到责任不能推诿给下级这一原则。
8、古埃及人在管理中已有了萌芽状态的(管理咨询制度)例外原则、授权等思想。
9、(都江堰)工程,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科学合理,兼有防洪、排灌、航运三种作用,在世界古代水利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充分展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工程设计和管理水平。
10、“为政以德”是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治国思想。
11、孟子全部管理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是(性善论的人性观)。
12、“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是(管子)所强调的管理者应有的创新精神。
13、管子的“四民分业”,强化了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工。
14.工业革命之前,(工场手工业)是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15.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的观点对早期古典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突出的意义。
16.萨伊第一个明确承认生产力继土地、资本、劳动力之外还存在第四种要素――(管理)。
17.尤尔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著作是1835年出版的(《制造业的哲学》)。
18.普尔发现了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三个原则,它们是(组织原则)、(沟通交往原则、信息原则)19.(泰勒)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
20.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生产劳动率)21.在组织管理方面。
泰勒认为应该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传统的凭经验工作的方法。
管理思想史 复习资料
绪论第一节:管理思想发展概况1、从远古到18世纪前,是管理理论到奠基时期2、18世纪到19世纪末,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3、罗伯特欧文--现代人事管理之父4、古典管理理论时期:两方面贡献: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和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管理问题的看法,不能依靠传统的个人的良好愿望及直观感受,而是要从科学的意义上去探索工厂运作各个方面的规范方法和技术。
5、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时期人际关系学主要关点:人是“社会人”而非单纯的“经济人”,对人的激励应该是多方面的,应满足人的社会、心里等方面的需求;企业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也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影响;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程度,从而提高士气和生产率。
6、人际关系学说奠定况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
7、20世纪60年代,现代管理理论时期8、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当代管理思想时期第二节: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及学习管理思想史的意义1、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研究不断发展的管理实践;研究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研究社会生产方式与管理思想的关系。
2、管理思想史的学科特点:管理思想史是一门边缘学科;管理思想史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突出的史学特点;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内容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3、学习管理思想史的意义:传承和发展管理思想;引领和指导管理实践;弘扬和培育管理文化;开发和提高管理素质第一章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第一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征1、以人为管理的中心:以人为本的国家管理思想;管理者要学会识人之方;管理者要懂得用人之道;管理者必须“爱人贵民”。
2、组织与分工是管理的基础:组织体系层次分明;社会劳动分工的思想;组织内部关系要明确;重视家庭这一基本组织形式。
3、农本商末的治国理念:倡导富国以农;主张以农固国;强调保农以商4、重情重义的管理价值观:重义轻利;义利兼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5、运用计谋实现管理目标:以谋取胜;强调权变;思先于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管理思想史期末复习考试考点归纳总结名词解释1.行会:中古城市手工业者按照各自的行业结成的联盟,是城市手工业者保障自身利益的行业内部组织,它具有现代管理的某些雏形。
2.群体:群体的含义非常广泛,可以理解为后来的家庭、组织、工厂和国家。
其基本特征是:由人组成;有共同的基本目标;内部有组织,并且这个组织是为达到群体目标而客观存在的。
3.群氓假设:①社会由一群一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②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利益而行动;每个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尽可能地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行动。
4.大工业:所谓大工业,首先必须理解为一种组织,一种生产制度或生产组织方式。
这种组织的建立影响着整个经济制度,从而影响整个社会制度。
5.经济人:又称理性人,是指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己心的支配,人是个人利益的追求者。
6.工资规律:大卫·李嘉图提出,在资本和管理技术关系上存在所谓的工资规律,认为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泉,这是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
并且工资的高低与利润的高低成反比。
7.市场伦理:由亚当·斯密提出,是资本主义精神来源之一。
认为只有市场与竞争才是经济活动的调节器,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保证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并发挥最大效能。
8.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负责,而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9.甘特图:甘特图,是通过对生产日期和产量图示来控制计划和生产进行的一种日平衡图。
具有简单、醒目和便于编制等特点。
从图上可以了解计划的完成和进展情况,还可以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预测和调整。
10.职能工长制:泰勒的职能工长制是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来进一步对分工进行细化而形成的。
职能工长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工人的全部作业过程来指导工人干活的具有特殊素质的管理者。
11.时间研究原理:在动作分解欲作业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工人完成每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考虑到满足一些生理需要的时间和不可避免的事情而耽误的时间,为标准作业的方法而制定标准的作业时间,以便确定工人的劳动定额。
这就是与作业研究原理相对应的时间研究原理。
12.差别工资制:通过对工时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标准制度,制定的定额是由管理部门完成的,并以科学为基础,从而改变过去以估计和经验为依据的方法。
采用该工资制度后,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
超额后按照高的工资率,以示鼓励。
13.作业研究原理:该原理包括: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并以合理利用工时为目的。
通过将每次操作分解为动作,并把动作分解为动素,然后在研究每项动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据此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
14、制度权利:权利是指挥和要求别人服从的力量。
由职位和地位而产生的权利即制度权利。
15、个人权利:与个人的智慧、学识、经验、道德品质和领导能力有关的权利为个人权利。
16.行为科学(狭义) :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
17.行为科学(广义):是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以及低等动物的行为)的一切科学.18、正式组织:指的是企业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所规定的组织成员中正式的相互关系和组织体系,其中包括:组织结构、方针政策、规划方案、规章制度等。
19、X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一种人性观。
这种观点对人性的假设是:人是好逸恶劳的;人生而不求上进,宁愿听命于他人;人生而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人习惯保守;只有少数人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归纳为五大类,这五大类需要是相互作用的,按照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为:第一级:生理上的需要。
包括维持生活和繁衍后代所必须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第二级:安全上的需要。
包括免除危险和威胁的各种需要。
第三级: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
包括和亲朋间的良好关系、友爱及帮助。
第四级: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
包括自尊心、能力、知识、成就、地位等的需要。
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一级的需要,指一个人实现理想、自我创造和发展的需要。
21.霍桑实验:在20世纪20年代,为深入研究工人的劳动效率问题,解决劳资纠纷和罢工,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在霍桑工厂进行的一项以科学管理的逻辑为基础的实验。
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和群体试验。
22.效价:是指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及其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的评价。
23.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首先提出的。
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因素。
满意因素可以使人得到满足,是适合人成长的心理因素,它属于激励因素;不满意因素指缺乏这些因素时容易产生消极和不满的情绪,又称为保健因素。
管理者在工作中应该满足激励因素,改善保健因素,以提高人的积极性。
24.非正式组织:指组织中没有经过正式的上级或一些相关的程序而建立起来的,以感情联系为主要沟通方式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和体系。
25.保健因素: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因素。
不满意因素是指缺乏这些因素时容易产生不满和消极的情绪,即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包括金钱、监督、地位、个人生活、安全、工作环境、政策和人际关系等。
26.管理方格理论:是美国行为学家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
该方法以纵轴表示对人的关心程度,以横轴表示对事的关心程度,并将它们划分为9格,作为关心的标尺。
其基本思路是在企业管理的领导工作中往往出现极端的方式,应该避免这种情况,追求组织目标和个人追求的最有效结合。
27.Y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一种人性观。
认为人并非生性懒惰,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在适当的鼓励下,不但能够并且渴望承担责任;只要管理适当,个人与组织的目标是可以统一的;一般的人都具有相当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8.行为科学:所谓行为科学,是利用许多科学的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29. 复杂人假说:该假说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能力,工作的动机不但是复杂的而且变动性很大。
一个人在组织中可以学到新的需求和动机,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模式,在正式组织中与别人不能合群,可能在非正式组织中能满足其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个人是否感到心满意足,肯为组织出力决定于他本身的动机构造和他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可以依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应。
30.激励因素: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首先提出的。
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因素。
满意因素可以使人得到满足,是适合人成长的心理因素,它属于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赞赏、责任感、上进心等。
31.俱乐部式管理:管理的重点在对人的关心上,企业充满轻松友好的气氛,不大关心生产任务的一种管理方式。
32.期望值: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某项工作的可能性估价,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概率的估计。
33.新三论:新三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
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理论。
34.数量管理科学学派:又称为数量学派。
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利用数学模型和程序系统来表示管理的计划、组织、决策等职能活动的合乎逻辑的过程,作出最优的解答,达到企业的目的。
35.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逻辑的思维推理,科学分析计算的方法,在确定的或不确定的条件下,找出各种可行的备择方案加以分析比较,进而选出一种最优的方案。
36.踌躇选择:为了实现决策的合理性,对替换手段将会产生的结果,以及对这种结果进行选择等,都需要花费时间加以考虑,这就是踌躇,然后在进行选择,即为踌躇选择。
37.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论的观点,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统筹学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
38.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为经营管理学派。
是继古典管理学派和行为科学学派之后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
该学派主张把管理看作一个过程,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
主要代表人物有法约尔等。
39.目标管理:是管理经验学派为适应实践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
是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
40.权变学派:又称为因地制宜学派或权变管理。
该学派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形成,以系统观点为理论依据,认为在企业的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
41.EDI:又称为电子数据交换。
是一种电子化商业贸易方式。
通俗的讲,EDI就是标准化的商业文件在计算机之间从应用到应用的传送和处理。
42.MIS:是英文管理信息系统的缩写。
管理信息系统是综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相结合,进行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传递的人机信息系统。
43.客户关系管理:是指通过管理客户信息资源,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与服务,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密切关系的动态过程和经营策略。
44.学习型组织:就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够持续发展的组织。
45.PDCA循环:PDCA循环是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D、C、A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是:①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②D(DO) ——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③C(CHECK)——检查,就是总结计划执行的结果。
④A (ACTION)——行动(或处理)。
46.战略弹性:战略弹性:是企业依据公司本身的知识能力,为应付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情况而具有的应变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由人员、程序、产品和综合的系统所构成。
47.企业再造:是指“为了飞越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重新考虑并彻底改革”,也就是说“从头改变,重新设计”48.朱兰质量环:朱兰质量环指产品质量在市场调查、开发、设计、计划、采购、生产、控制、检验、销售、服务、反馈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又在这个全过程的不断循环中螺旋式提高。
49.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表现为企业成员的集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同一的行为准则、习惯的沉淀、职业的习惯、一定的道德规范与文化素质。
50.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构成企业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基础的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源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是识别和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