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基础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保护

合集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作者:晏晶晶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4期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不仅在知识技能方面,特别是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一、对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安排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的一个原则就是: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发现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合适的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同时也不排斥教师的适时、适度、适当的讲授。

因为用正确的想法取代错误的观念以达到清楚的认识,光靠学生自己是难以实现的。

学生在数学认识活动中,由于缺乏背景知识或认知策略陷于困境时,教师就需要给以适当讲解和点拨。

在《确定位置(一)》一课中分组的标准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告知学生,这是规定性的知识;同学们的发明与数学家笛卡尔的发明之间的差距也需要教师适度地告知学生,以帮助学生提升思考。

本课中除了以上两点需要教师讲授,其余内容都可以通过学习自主学习完成。

二、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引导1.找准思维起点,引发认知冲突,激起探索的欲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会用一些方法描述位置。

只是没有数学方法那样准确而简洁。

了解了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后,这节数学课我请学生不按照平日在教室的座位来坐,而是根据老师发放的卡片描述的位置来找自己的座位。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日益重要。

学生主体地位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学生的导师和引导者,并且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性格特点等不同条件,灵活地布置任务和评价方式,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学目的。

首先,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性格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习惯,灵活地设计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简单加减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游戏或者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几何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图形的拼接、打折、剪纸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最后,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度,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己安排时间和任务,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数学竞赛和实践活动,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例如,在进行一些数学竞赛之后,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评价,让学生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进而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提高的方向,提高学生的自律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正确的引导,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从而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目的。

谈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谈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谈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数学教育一直被视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素质教育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不仅仅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体现在它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它强调逻辑推理和思维方式的规范性,因此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极大的培养作用。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思维、概念思维、联想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

这些思维方式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和判断方式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数学并不只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看出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体现在它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上。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式。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活动,以此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不容忽视。

它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将来学科学习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故而,珍视小学数学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加强数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和更高水平的数学教学。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和重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提升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名老师,我们时刻都在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如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谈一谈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积极的参与者。

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往往是站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解知识,而学生则是在座位上静静地听讲,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需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我们可以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答,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动机。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趣味性教学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我们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需要我们多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也各不相同。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多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辅导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多元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兴趣,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

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是当前教学改革潮流。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有一套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艺术。

为了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克服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的消极影响,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在哪?我想谈谈以下浅见。

1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1.1不烦教导。

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广泛,获取信息渠道多元化,喜欢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而数学固有的抽象,严谨造成了学生未学先惧的心理,甚至厌学的情绪。

所以,教师要不烦教导,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数学的渊源历史,数学的繁荣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教学中经常性地给予教导。

1.2认真“编导”。

数学作为高度抽象思维的学科,貌似支离破碎,但就初中数学而言,他也象小说一样有线索,各章节都被一条或几条无形的线索牵连着。

如“平行四边形”就沿着边、角、对角线,以及由一般到特殊发展的。

所以,教学中的每堂课就像电影中的每个场面,我们要编导好每堂课,也就是在认真钻研教材,搞清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针对课题,抓住教学重点,构思好教学思路,设计好教学方案,制作实用的课件。

1.3善于倡导。

就是因材施教,因学生的精神状态,在课堂上要善于发动学生,揭示数学在各科中的地位,作用及不容置疑的重要性,很有利于我们去鼓励学生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4积极引导。

这是近年来新课改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所提出的问题,要创设情境,提供隐藏的规律性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引导常表现在概念的的出现,定理及许多命题的出现与证明。

如八年级”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就是建立在折叠问题中的完全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证明它就是利用这一隐藏的规律和明显的事实,这也是初中数学证明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

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的价值

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的价值

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的价值数学是一门普遍存在于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基础教育中数学教育的价值,并举例说明其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

首先,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推理、分析问题、抽象思维等能力。

比如,在解决数学题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思维逻辑进行推理和演绎,从而培养出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训练对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出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在数学领域中有用,而且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中也具备重要价值。

通过数学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数学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领域中具备的知识、技能、观念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数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和推理能力。

良好的数学素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素养的提高将有助于学生在数学领域以及其他学科中的学习,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最后,基础教育中数学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数学教育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素养,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谈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谈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谈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而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进行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有效手段。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得出不同的答案,这就需要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通过与同学一起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形成了团队意识。

在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合作和团队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而小学数学教学正是培养这些品质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也要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注重学生掌握知识,更要注重其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而小学数学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数学,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团队意识,更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我们应该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更好地融入和适应。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和创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理念关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让他们在活动中主动学习,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容易引起学习动力不足。

教师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例如提问式教学,情境教学等,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也有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设计各类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教学资源,例如实验设备、图形化的教材、学习软件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和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拓展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智能。

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与策略

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与策略

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与策略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基础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数学教育的重要性1.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符号语言的学科,它强调逻辑推理和演绎思维。

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学生锻炼了逻辑推理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领域中有所体现,更可迁移到其他各个学科和日常生活中。

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2.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中常常遇到抽象的符号和复杂的问题,这要求学生善于将问题分解、归纳、抽象和推理。

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明确目标、寻找方法和评估结果的能力。

这种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数学思维方式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

数学思维方式注重精确性、逻辑性、抽象性和连续性。

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可以培养对细节的注意力、抽象思维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这种思维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并为他们面对未来的挑战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基础教育中数学教育的策略1. 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应用。

例如,通过实例分析、故事讲解和数学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 强化基础概念,注重扎实学习数学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学科,基础概念是后续学习的关键。

在基础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基础概念的强化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

只有掌握了基础概念,学生才能够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 注重实践应用,增加学习动机数学教育应该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问题中。

新课标下 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

新课标下 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摘要】主体是学生,学生为主体是我们考虑问题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动机,便会做出积极的反应。

而在这种氛围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亦可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也可取:【关键词】数学教学主体一、利用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自信心、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认知”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直接影响学习的内在动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教学工作中应予重视的因素。

不少学生由于基础差且意志薄弱,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对学习自暴自弃、信心不足。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动因,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敢于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引导他们奋发向上是教师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我对学生一方面进行思想教育,着重向他们介绍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是学好物理、化学的基础,从正面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正视困难,让他们在解决学习上的具体困难中树立和增强信心,锻炼战胜困难的意志。

学习上掉队的学生,大多数是因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后缺乏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和必要的辅导帮助,以至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开始的。

我经常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或测验中获取信息,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和精神鼓励,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同时对学生学习上碰到的具体困难给予耐心的帮助和辅导。

学生在接触新事物时往往好奇心比较大,兴趣比较浓,在接触新学科时也是如此。

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要经常有意识地通过多种渠道来进行。

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时,介绍古代高斯计算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椭圆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油罐的侧面曲线具有什么性质,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

此外,在教学中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活动、不断出现的挑战性的问题和随之而来的学生讨论,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

事实告诉我们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

数学教学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教学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教学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培养感情,驱动主动学习热情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喜欢你,甚至崇拜你,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因为有了情感基础,学生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了良好的情绪体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得以发挥,进而转化成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

二、增加表扬,提高主动学习动力新课程基本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对于那些怕学数学、怕学不好数学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可以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加强个别辅导,经常交流思想,多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

对学生的努力、取得的进步,都应该表扬,而且要当着全班同学表扬,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每次看到学生的点点进步和成绩,作为教师的我们都应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表扬。

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那么学习就不再是一项艰苦的任务而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学习的劲头就更足。

对于数学学习优秀的学生也要对他们不断激励,鼓励他们不怕困难,刻苦钻研,勇攀数学高峰,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功也要进行表扬,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更主动地学习。

三、转换角色,创设主动学习的环境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爱,给他们以体验和展示的机会,让数学课堂更加亲切,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

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以此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同时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浅析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基础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保护

浅析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基础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保护

浅析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基础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保护【摘要】数要求或者标题等。

谢谢!本文旨在浅析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基础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保护。

首先从数学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入手,探讨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受教育权的内涵,并分析教育实践中的受教育权保护措施。

其次, 讨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机会的平等保障。

最后, 结论部分强调加强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保护意识,推动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健全的教育法律和政策体系。

通过本文的研究, 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受教育权利保护问题, 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数学学科、基础教育、受教育权、保护措施、教育资源、教育机会、学生、意识、改革、发展、教育法律、政策体系。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前教育实践中,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受教育权的内涵主要包括:获得适当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机会、享有平等的学习条件、受到公平的评价和指导等。

实际情况中,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家庭条件、地域差异或学校资源不足等原因而受到影响,他们的受教育权可能受到侵犯。

教育实践中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受教育权。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教育机会的平等、推动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等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加强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保护意识,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受教育权的有效保护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对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受教育权的保护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社会更全面地认识和关注学生的权益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数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研究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受教育权的内涵和保护措施,可以更好地引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机会的平等保障,有助于改善教育环境,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加强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保护意识,推动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健全的教育法律和政策体系,将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就奠定坚实基础。

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基础教育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并解释数学教育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1. 数学承担着其他学科的基础角色数学是许多其他学科的基础。

在科学领域,数学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帮助科学家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

在工程和技术领域,数学的运用无处不在,它支持着设计和创新的过程。

此外,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数学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帮助分析市场趋势和风险管理。

因此,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学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 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和思考的学科。

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培养了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这些技能不仅在学术方面有用,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在面对挑战和难题时更加沉着冷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数学是一门富含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学科。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思考新的解决方案。

他们需要灵活和创造性地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找到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这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创造者和领导者。

4. 提升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在当今信息时代,数学能力对于学生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数学不仅涵盖了基本的计算和测量技能,还包括数据分析和科学推理。

通过数学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并具备处理大数据和复杂问题的能力。

这将使他们在职场中具备竞争力,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成功。

总结起来,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学科基础,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数学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还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了竞争力。

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

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

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数学是一门科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浅谈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优点和挑战,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育。

首先,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描述世界的规律。

通过学习数学,孩子们可以培养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这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另外,数学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对他们终身学习和成长都非常重要。

其次,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许多优点。

首先是数学教育能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和练习,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应用能力。

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

其次,数学教育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数学是一门严谨、逻辑性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注重细节的处理和问题的推理。

这种逻辑思维的训练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数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数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最后,数学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数学需要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学生不仅要具备数学知识,还要掌握逻辑思维、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多种技能,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非常有益。

然而,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问题。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缺乏实际应用,导致他们对数学缺乏兴趣和动力。

另外,由于数学教育的压力较大,很多学生只追求高分而不注重理解和应用,这导致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变得功利化。

此外,数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个挑战。

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注重计算和记忆,缺乏实际应用和启发性教学,导致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力不足。

数学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育的社会责任初步

数学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育的社会责任初步

数学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育的社会责任初步在数学教育中,小学数学教育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数学是一门普遍认为抽象、理论性强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并不容易。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和学校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首先,小学数学教育的社会责任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应用范围广泛且深远。

掌握良好的数学基础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而健全的数学知识体系。

通过数学教育,学生能够开拓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小学数学教育的社会责任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和坚持的学科,而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往往在这个阶段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此外,小学数学教育的社会责任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道德。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要强调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小学数学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道德观念,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正确用途和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最后,小学数学教育的社会责任还在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数学是一门普适性强的学科,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

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数学教育水平存在差异。

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注重教育公平,提供公正的教育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优质的数学教育资源,实现人人平等的发展机会。

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

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

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前言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在基础教育中,数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才与否,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不仅学会解题方法,更要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从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原则、数学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及数学教育的评价等方面来探讨数学教育。

一、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数学教育是一门基础学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思维方式,所以说数学教育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数学既是一种科学,又是一种技艺,因此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实现才智的手段,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保证。

因此,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原则(一)数学教育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其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习惯,使其在数学学习中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自我学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创新。

(二)数学教育的原则1. 以学生为本,使教育符合学生的需要。

2. 关注学生的差异,注重个性化教育。

3.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教学效果。

4. 提倡互动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三、数学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目前,数学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有许多,如: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法、体验法等。

每种方法都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1. 讲授法讲授法是传统教育的一种方式,教师利用教材、课件等教学软件进行较为系统的课堂讲解,将知识点、应用等方面详细讲解,并加以举例说明。

在数学教学中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探析

在数学教学中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探析

在数学教学中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探析实施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关键要在确保学生主体地位上下工夫。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本人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现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也是起始和归宿。

清晰的教学目标宛如一面镜子,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

制定目标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

有些目标可在课始直接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主攻的方向。

如教学“圆的面积”字时,我先出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3)会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有些目标可让学生在课上提出。

如教学“8 的认识”一节,学生在认识1~7 这些数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可启发学生思考:我们今天认识新数字,应该完成哪些学习目标?通过学生回答,教师依次将学习目标展示出来,形成一个整体目标。

有些目标也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一明确,如教学“能被2、3、5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设计成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1)能被2 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2)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3)能被5 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4)能被2、3、5 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有些目标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小结时归纳,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学生学习,得出如下目标:(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2)弄清为什么要“0 除外”;(3)会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二新知——让学生去发现波利来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对后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让学生由“商不变性质”去发现。

[数学教学,学生,应还权]数学教学应还权于学生

[数学教学,学生,应还权]数学教学应还权于学生

数学教学应还权于学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教师习惯在课堂上搞一言堂满堂灌,自己愿意讲什么就讲什么,学生只有被动接受,只有俯耳倾听。

这样的课堂教师是主角,学生只是听众,只是看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

因此,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是目前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下面是我在初中数学实践中的几点浅显做法,仅供大家参考:一、还给学生观察权数学课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观察力是我们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人类智力的一部分。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

可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教师不让学生观察,认为这样浪费时间,于是就大讲特讲这个问题是这样,那个问题是那样。

其实这样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是教师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强加给学生。

新课改积极倡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时,我积极把观察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一些民间剪纸图案,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案做折纸实验,学生折出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他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很高兴,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图案,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轴对称的性质。

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我们教师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好多了,学生在观察中有了收获,有了体验。

二、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站在高高的课堂上俯视一切,自以为自己的权利不可侵犯,学生不能打断教师的讲话,不能违背老师的意愿,稍有偏离,教师就怒不可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要注重师生互动。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再搞一言堂,不能再独断专行,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时,我积极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教师则虚心接受。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1. 引言1.1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也是打下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

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可以建立起数学的基本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将来学习更加抽象和深入的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更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学生才能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1.2 学生主体地位的定义学生主体地位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和主角,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该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主体地位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说话、发言或表达意见,而是要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地去学习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学是一门需要反复练习和实践的学科,通过给予学生主体地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决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正文2.1 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基础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保护受教育权是公民宪法赋予的权利,具体表现为公民有享有均等的受教育的
机会和权益。

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义务受国家保护,保护受教育权法律体系的多样性,决定公民受教育权受到侵害的救济有不同的形式。

本文主要关注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问题,并且从依靠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对受教育权的具体保护措施入手,对解决受教育权问题提出建议。

标签:受教育权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法律保护
近三十年来,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国立法机构先后制定了《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教育的法律,促进教育领域的法律化,进而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虽然法律已经基本普及,但全国范围内学生受教育权侵犯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一、我国受教育权的现状
1.我国受教育权利的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是指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其内容包括受教育机会权、受教育条件权和公正评价权三个方面。

在我国法学界,一般认为受教育权是宪法确认和保障的一项基本人权,属于社会经济权利的范畴。

实现受教育权保的障问题的益处是极大的,对个人而言,保障其受教育权可以让他们得到学习的机会并通过受教育获得一定的知识;而对国家而言,个人的受教育权得到保障,才会有大量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涌现,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受教育权方面的保障机制并不全面,还处于薄弱阶段。

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模糊,致使地方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取得初始效果,最终,学生的受教育权会受到影响。

教育管理上的问题复杂,管理行为上的瑕疵更加滋生了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问题。

2.我国受教育权还存在不平等性
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最大障碍就是存在严重的不平等问题,也就是说上述提到的各个教育层次都存在不平等问题。

第一,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不平等。

众所周知,城乡之间在义务教育实现程度和享受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涉及到教育的公平问题。

在国家未实现减免学杂费前,城市中小学的
教育支出一般由国家财政支持,而农村却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分来分区还是由农民承担,这就致使无论是受教育的机会还是受教育权的待遇,城乡之间都有天壤之别,城市的学生由于条件的优越比农村孩子接受更加全面,多样,质量高的教育,农村孩子花着一样的钱却在享受“廉价低层次教育”。

第二,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不平等。

应试教育的弊端在高考这一最高载体上一览无余,“万人争过独木桥”挤上去则前途似锦,挤不上去在将来的就业领域,部门上接受着层层限制,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考作为一个筛选机制,对现在的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而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高考作为重要的筛选机制长期以来由行政部门规章调整的,具有很大的不规范性和任意性,难以实现全国人民的意志和根本要求,从而造成公民受教育权存在严重和明显的不平等。

招生环节的黑幕,包括高校自主招生和高考后的“候补”部分在新一届领导集体上台之前皆是家境和权力的较量,在此环节教育的不公平与家庭挂钩。

告别高中进入大学,依然要承受着因学校的差异而带来的不平等,宏观到国家的财政拨款,小到公费出国交流的指标,教育资源的多样性皆是最好的例证。

第三,性别方面的不平等,尤其是对农村贫困地区女学生的受教育权保障不完善。

虽然宪法赋予男女同样的受教育权,教育机会,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部分农村人意识观念的封建,知识文化上的短浅,家庭环境的困难,女性受教育权的普及仍在接受着严重挑战,其受教育权无法得到保障。

在现实生活中,公民的受教育权有时会受到来自各方的侵害。

这些侵害不管来自哪里,不管方式如何,如果国家在侵害之前没有一个及时有效的预防侵害发生的机制,在侵害发生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及时有效的制止侵害继续的机制,在侵害发生之后没有一个及时有效的权利救济机制,则公民的受教育权就得不到有效的实现和保护。

二、保护受教育权的措施
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受到损害的现象屡见不鲜。

要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一、学生受教育权的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二、家长思想观念的转变及对孩子的接受教育的重视;三、学校要深入贯彻和落实《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并且要对教师行为进行规范;四、国家立法部门要切实不断完善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保护的相关法律;五、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及司法部门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把教育发展的核心,即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利益。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受教育权随时随地可能被监护人和或者学校或其他群体剥夺。

受教育者应该自小就了解一些与自己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特别是受教育的意识,以免使得自己没有机会享受接受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还有可能因此造成一生的心理阴影。

总之,作为教育的主体,要使得自己的受教育权得到实现,就一定要树立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维权意识,
一旦自己的受教育权被损害或剥夺,就要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的方式方法维护,不能保持甘愿忍受的态度,使本属于自己的受教育权被肆意地践踏,最终让这些违法违规分子变得越来越猖獗。

家庭方面,父母不仅要普及相应的法律知识,还要做维护孩子权益最坚实的后盾,摒弃落后观念对孩子受教育权的束缚。

父母在孩子受教育的方面不仅要给予自己子女物质上的支持,而且也能成为自己子女精神上的支柱,为子女的受教育权的保护和实现承担应有的责任的义务。

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司法部门的层面来说,行政执法人员要保持自身的公平正义感,利用公平公正的法律权杖为受害者伸张正义,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功能向社会传达法律的正能量,而非表面上口号式的宣言,仅有口号毫无实际意义。

从国家立法机构的层面来说,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体现学生才是受教育者的真正享受者,不断完善旧的法律法规,出台的法律法规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只要做到如此才能反映学生的真正诉求,才能让法律成为保障学生权益的一把利剑而不是空中楼阁离学生很远,需要受教育者个体法律意识增强、家长思想观念的更新、学校管理体制的改进、教育行政部门及司法执法的公平公正最后还有国家立法机构对教育法律法规的不断修改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松.关于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几个问题[J].教育探索. 2005
[2]陈运生.受教育权及其保障[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
[3]姜昕.马彩会.未成年人受教育权保护之实证分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