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活动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人口变化D.文化传统4.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

A.继承性B.等级性C.历史性D.民族性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7.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A.国家一级管理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

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

)1.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成书于战国末期。

2.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3.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会影响教育的发展,主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题干强调今年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调整,由于今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导致农村学校减少,班级规模减少,因此本题选择人口因素。

4.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方针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本题选择答案B。

5.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于发展,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根据题干“不同级别官员的咨询进入不同的学校”明显说的是等级性。

故本题选择答案B。

6.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

中国古代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古代的“七艺”是指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不管是“六艺”还是“七艺”,以及物理、化学等都是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分类,属于典型的学科课程,因此,本题选择答案A。

7.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因此本题选择答案C。

8.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中学教学之教学的任务。

历史上形式教育论的典型代表人物为洛克和裴斯泰洛齐,该派认为教学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的内容的意义是无关紧要的。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活动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人口变化D.文化传统4.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A.继承性B.等级性C.历史性D.民族性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7.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A.国家一级管理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规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科目代码:30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活动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人口变化D.文化传统4.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A.继承性B.等级性C.历史性D.民族性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7.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A.国家一级管理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规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学记》的认识。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据考证由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著,撰写于战国末期。

《学记》提出许多教育原则和方法,为后世所学习借鉴。

A项正确。

B项:《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孔子的思想。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大学》相传由曾子所作,其中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

原为《礼记》中的一篇。

相传为孔子之孙孔伋(子思)所作。

内容是宣扬孔子的中庸之道。

南宋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入《四书集注》。

故正确答案为A2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几个方面。

其中,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题干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指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即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体现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B项正确。

A项: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活动或者称之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1)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2)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019年-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2019)

2019年-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2019)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学记》B.《论语》C.《大学》D. 《中庸》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活动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 )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人口变化D.文化传统4.2015 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5.我国应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人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人不同的学校。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特征? ( )A.继承性B.等级性C.历史性D.民族性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D.融合课程7.2001 " R国丽市的《基动教育课程改单纲婴(iu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A.国家一级管理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川D.回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8.近代教育史上:管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很本分歧尼( )A.以学习直按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现教学为主C.以常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D.以传权如识为主还是以精他为主9.班主任王者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单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有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淮》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参考答案:A题干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A项曹操《观沧海》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项张养浩;山坡羊i潼关怀古》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表现了作者忧国优民的情怀。

C项杜牧《泊秦淮》借陈后主陈权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哪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

D项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故本题选A。

2.教学《中国的拱桥》教师围绕“非凡只会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A.汪曾祺《昆明的面》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参考答案:C题干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项汪曾祺《昆明的雨》,作家的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本文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鲜亮的脚印。

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B项宗璞《紫藤萝瀑布》,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C项叶圣陶《苏州园林》,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表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叹。

体现了“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D项梁启超《最苦与最乐》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

)1.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成书于战国末期。

2.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3.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会影响教育的发展,主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题干强调今年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调整,由于今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导致农村学校减少,班级规模减少,因此本题选择人口因素。

4.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方针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本题选择答案B。

5.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于发展,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根据题干“不同级别官员的咨询进入不同的学校”明显说的是等级性。

故本题选择答案B。

6.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

中国古代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古代的“七艺”是指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不管是“六艺”还是“七艺”,以及物理、化学等都是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分类,属于典型的学科课程,因此,本题选择答案A。

7.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因此本题选择答案C。

8.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中学教学之教学的任务。

历史上形式教育论的典型代表人物为洛克和裴斯泰洛齐,该派认为教学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的内容的意义是无关紧要的。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与答案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与答案

WORD格式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科目代码:303)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准》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教学《中国石拱桥》教师围绕“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汪曾祺《昆明的雨》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3.缺失4.缺失5.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举例说明一些字词的使动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吴均《与朱思元书》)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D.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

(北朝民歌《木兰诗》)6.教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不恰当的是()。

A.领悟作者人生态度B.学习本文托物启志的写法C.感受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D.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7.学生对“借代”不熟悉,教师用古诗例句来讲解,恰当的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游》)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8.缺失9.缺失10.缺失11.缺失Z专业资料整理( 则。

习)( (搜3集动 A 目 B. 出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C 设 的了 .D 置 二、案貌例分析题、(清晰地向同3学讲述 第 16 题 20 分,第 17 题 8 分, 的并大方第 18 合 12 分,共 40 分) 的 习 情案例:阅授八年级文《最后一次演讲》的两个环 用操项 境 完成第明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初16 题。

2019下半年-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pdf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共分为一大题,即单项选择题。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请考生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1.第一题考查的是我国战国末期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即《学记》、《论语》、《大学》和《中庸》中的哪一篇。

正确答案为《大学》。

2.第二题考查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成语所反映的是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有影响。

正确答案为环境。

3.第三题考查的是我国近年来对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进行调整的原因。

正确答案为人口变化。

4.第四题考查的是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正确答案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5.第五题考查的是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这一特征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

正确答案为等级性。

6.第六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会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哪一类课程。

正确答案为学科课程。

7.第七题考查的是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的管理层级。

正确答案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8.第八题考查的是近代教育史上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什么。

正确答案为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

9.班主任XXX采用详细记录学生研究、品德、体育锻炼表现的评价方式,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这种评价方式属于形成性评价。

10.某中学通过将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并号召大家向他们研究,体现了说服教育的德育方法。

1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的规律。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2019 下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科目代码: 302)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 )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件是 (A)A. 《学记》B. 《论语》C. 《大学》D. 《中庸》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以下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B)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个体活动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主要反响了以下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C)A. 政治制度B. 经济制度C. 人口变化D. 文化传统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B)A.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B.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C.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D.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 ,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一样级别官员的后辈进入不同的学校。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点 (B)A. 继承性B. 等级性C. 历史性D. 民族性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 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 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综合课程D. 交融课程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 ( 试行 ) 》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C)A. 国家一级管理B. 国家、地方二级管理C.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D. 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 (D)A. 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 以理论授课为主还是以实践授课为主C. 以学科授课为主还是以活动授课为主D. 以教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议论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平常表现,较客规地反响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2019下半年-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科目代码:3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照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 《学记》B. 《论语》C. 《大学》D. 《中庸》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个体活动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 政治制度B. 经济制度C. 人口变化D. 文化传统4.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A.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B.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C.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 教育必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下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

A. 继承性B. 等级性C. 历史性D. 民族性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数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会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综合课程D. 融合课程7.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A. 国家一级管理B. 国家、地方二级管理C.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D. 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有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试题(附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试题(附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本卷共分为 2 大题 21 小题,作答时间为 120 分钟,总分 150 分,90 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教师告诉学生,古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通过作品表现豁达的心境,建议学生搜集这类作品阅读。

下列不适合的是()。

A.柳宗元《小石潭记》B.苏轼《记承天寺夜游》C.欧阳修《醉翁亭记》D.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答案】A【解析】《小石潭记》描写的幽冷凄苦的景色反衬出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记承天寺夜游》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的生动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醉翁亭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答谢中书书》通过描写山川的自然之美、勃勃生机,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2.在古代诗歌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含有“菊花”意象的诗句,下列适合的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C.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答案】B【解析】A 项,出自陆游的《卜算子·咏梅》;B 项,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C 项,出自贺铸的《芳心苦·杨柳回塘》;D 项,出自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

A、D 两项均为含有梅花意象的诗句,C 项为含有荷花意象的诗句,B项为含有菊花意象的诗句。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后,准备向学生推荐一部科幻小说,下面作品适合的是()。

A.刘慈欣《三体》B.叶圣陶《稻草人》C.大仲马《三个火枪手》D.丹尼尔·笛福《鲁滨孙漂流记》【答案】A【解析】A 项,《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系列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B 项,叶圣陶的《稻草人》为童话集;C 项,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为浪漫主义小说,非科幻小说;D 项,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是长篇历险小说。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 )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淮》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题干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A项曹操《观沧海》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项张养浩<山坡羊i潼关怀古》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表现了作者忧国优民的情怀。

C项杜牧《泊秦淮》借陈后主(陈权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哪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

D项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故本题选A。

2.教学《中国的拱桥》教师围绕“非凡只会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汪曾祺《昆明的面》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题干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项汪曾祺《昆明的雨》,作家的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本文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鲜亮的脚印。

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B项宗璞《紫藤萝瀑布》,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 -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C项叶圣陶《苏州园林》,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表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叹。

体现了“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D项梁启超《最苦与最乐》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答案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答案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答案】A。

解析:A项,曹操《观沧海》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B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C项,杜牧《泊秦淮》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D项,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苦闷。

故本题选择A项。

2.【答案】C。

解析:A项汪曾祺《昆明的雨》作者选取昆明雨季最有特色的事物,表现了作者四十年后对昆明的雨的怀念。

B项宗璞《紫藤萝瀑布》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C项叶圣陶《苏州园林》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D项梁启超《最苦与最乐》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

故本题选择C项。

3.缺失4.缺失5.【答案】C。

解析:A项“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B项“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

C项“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D项“转”古义-量词,今义-动词,转动。

故本题选择C 项。

6.【答案】B。

解析:《记承天寺夜游》主要描写了作者在承天寺中庭与张怀民“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生活片段,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的方式,展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题】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江南博哥)问题的文献是()A. 《学记》B. 《论语》C. 《大学》D. 《中庸》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我国的《学记》(收入《礼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年。

故本题选A。

2. 【单项选择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个体活动正确答案:B收起知识点解析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

其中,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翻译为“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反映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项正确。

B项: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效果较好,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社会活动对人的生命活动和心理活动具有促进作用,随着实践活动内容和范围的不断丰富和扩大,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 【单项选择题】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 政治制度B. 经济制度C. 人口变化D. 文化传统正确答案:C收起知识点解析参考解析:人口结构决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构成及地区分布等。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

共42分)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参考答案:A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活动参考答案:B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人口变化D.文化传统参考答案:C4.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参考答案:B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A.继承性B.等级性C.历史性D.民族性参考答案:B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参考答案:A7.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A.国家一级管理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参考答案:C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参考答案:D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规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2019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详细参考答案

2019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详细参考答案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及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 )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准》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教学《中国石拱桥》教师围绕“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汪曾祺《昆明的雨》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3.缺失4.缺失5.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举例说明一些字词的使动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吴均《与朱思元书》)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D.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

(北朝民歌《木兰诗》)6.教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不恰当的是( )。

A.领悟作者人生态度B.学习本文托物启志的写法C.感受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D.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7.学生对“借代”不熟悉,教师用古诗例句来讲解,恰当的是(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游》)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8.缺失9.缺失10.缺失11.缺失12.缺失13.缺失14.缺失15.阅读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的活动目标,按照要求答题。

活动目标(1)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有关交友之道的名言,并识记其中10则。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试卷及答案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试卷及答案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试卷及答案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待遇稳定,福利有保障,教师拥有“双休”加寒暑假的超长假期,教师工作环境也相比其他职业更舒适。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试卷,希望大家喜欢!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导读《傅雷家书》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傅雷在家书中多次提到的艺术家“克里斯多夫”是哪位作家创作出的,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

A.司汤达B.罗曼·罗兰C.雨果D.巴尔扎克2.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教师联系了其他几篇已经学过的议论文,来帮助学生进行议论文阅读,下面不适合的是( )A.《敬业与乐业》B.《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C.《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大自然的语言》3.在四大名著的导读课上,教师询问学生哪一部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下面学生回答正确的是(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4.教学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时,教师打算向学生推荐其他表现作者与友人惜别和深厚情谊的送别诗,下列诗歌不合适的是( )。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高适《别董大》C.刘长卿《送灵澈上人》D.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5.《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皆出自《世说新语》,下面这位老师在向学生介绍《世说新语》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的是( )。

A.《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B.《世说新语》主要记载的是南北朝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锁语C.《世说新语》共六卷,三十六篇D.《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6.教学王安石《伤仲永》时,教师推荐了几篇议论性文言文,建议学生积累阅读,下列不适合推荐的是( )。

A.《曹刿论战》B.《鱼我所欲也》C.《马说》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教学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时,教师指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美好感受和对美好春光欣赏和赞美的思想感情,并举例相同或类似情感的诗歌进行阅读推荐,下列举例不合适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科目代码:303)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准》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教学《中国石拱桥》教师围绕“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汪曾祺《昆明的雨》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3.缺失4.缺失5.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举例说明一些字词的使动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吴均《与朱思元书》)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D.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

(北朝民歌《木兰诗》)6.教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不恰当的是()。

A.领悟作者人生态度B.学习本文托物启志的写法C.感受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D.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7.学生对“借代”不熟悉,教师用古诗例句来讲解,恰当的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游》)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8.缺失9.缺失10.缺失11.缺失4.缺失5.缺失6.缺失合性学习“有方来”的活动目标,按照要求答题。

活动目标 (1)搜集有关交友之道的名言记其中10 则。

(2)了解活动案要素,初步学会活方案 (3)学会大方礼貌、清楚明白地发出” (4)写一篇自,并大方、清晰地向同学讲述 (5)聆听他人的发言,能听懂他人发言的意思 活动目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设置学习情境,联系践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B 出了语合运用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C .活可操强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D .的五项目标中掌的要突出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 第18题12分,共40分) 8.案讲授课文《最后一次演讲》的 完成第16题。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礼堂,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 上,李着悲泣走到台上愤怒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罪行, 泣不成声。

一千多听众泪下,而竟有一些歪戴礼帽的特纠 的一再制止,中抽笑、无理取闹成混乱。

闻一 多先生本来讲话,看情况,抑制不的愤怒,走上讲 台⋯⋯ 同学们在课下录制了模仿闻一多先生演频我们一边播 放,同学们一上标记出你感受最深刻的词句观察表演者的 表情和动作,遇到鼓掌的地方我们还要鼓掌。

结了本文的学习之取了以下文本,进行了读闻一多 啊! 既制了,便烧着! ! 烧破世人的梦, 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破他! ⋯⋯ 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结的果子!“获,但问耕耘。

” 9.(1)评节”点,并提出具。

(10分) (2)分析“节”该文本的目的。

(10分) 案面的作,完成第17~18题。

遇见 ①“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寂;你来看此花此花颜 色一室明白起来。

”一次次的相遇会让你离她越来越近。

②初读易安居士的词,令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诗词中秀的巧 妙比拟,亦有闰中人的一点愁怨。

让人不由想起戴望舒《雨巷》中那个 丁香一样的姑娘。

读到“知否知”一句时,使我眼前一 亮。

我不禁构想出这样一副画面:雨后被濯洗过,掩不住那衰败 的花,诗人在行,拈起一瓣花瓣,随口吟出这样清丽托俗、 韶华易逝的词。

她的愁,般,数不胜数吧。

③后来,无意中读到李清照的生平,才知道世才女的一生竟 沛流离,青年是随夫被卷入争,中年时遭遇宋人不堪回首的 靖康之耻,之遭丧夫之痛。

她痛苦了愁肠百 散在了词句之间。

“凝眸处,从此又添一段新愁。

”这深情。

路长嗟日暮,有惊人句。

”这是她空有才华情 深却无处安放的感慨,从此再没有一个琴瑟和鸣的如意郎君与她共赏一 轮明月。

那不是一个小家碧玉的结,而是她生命后深切悲 痛的真情流露。

④打开宋词,你可能遇到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燕归来”的感伤遇到醉翁戴花君莫笑,六幺。

人生何处似樽 前”的沉郁,迎面“大江东去浪淘尽,流人物”的豪 迈,回首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卿卿我我⋯⋯ 诗中翻卷的浪花万千。

千年已过,遇到他们,依然熠 熠我以命的感悟生活的力量。

有了这种遇见,我们的 生命才得以放,并且以再没,展现生命,哪怕你我 只有生活中的泡沫,强,⑤再玉词》情仇尽在其中,浅唱低吟犹在耳畔。

遇见 李清照,月满西楼。

10.请从第②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②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

(8分) 11.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

(12分)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 第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9-21题。

夫②君子之行,静③以④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⑤无以⑥明⑦,非宁静无以致远⑧。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⑨,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⑩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释:①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中华书局2009年版)。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②〔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③〔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④〔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⑤〔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⑥〔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⑦〔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⑧〔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⑨〔广才〕增长才干。

⑩〔淫(yín)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19.从“大量的语文实践体会,把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或“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角度,写出你对《诫子书》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20分)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25分)2019下半年中小考 语文学与教学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注意事项:120分钟,150分。

定卡上填涂、作答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共1,3分,共45分) 1.【答案】A 。

解析:A 项,曹操《观沧海》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 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B 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 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C 项,杜牧《泊秦淮》表现了作者对国家 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D 项,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 难》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 和精神上的苦闷。

故本题选择A 项。

2.【答案】C 。

解析:A 项汪曾祺《昆明的雨》作者选取昆明雨季最有特色的事物,表现了作者四十年后对昆明的雨的怀念。

B 项宗璞《紫藤萝瀑布》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 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C 项叶圣陶《苏州园林》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 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D 项梁启超《最苦与最乐》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 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 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 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

故本题选择C 项。

15.缺失16.缺失5.【答案】C 。

解析:A 项“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B 项“东 西”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

C 项“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

D 项“转”古义-量词,今义-动词,转动。

故本题选择C 项。

2.【答案】B 。

解析:《记承天寺夜游》主要描写了作者在承天寺中庭与张怀民“月色入户起行”的生活片段,运用了记叙、描写、抒 情的方式,展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中并无“托物启志”手法的运用。

故本题选择B 项。

3.【答案】D 。

解析:A 项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 惊心。

B 项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 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

C 项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 手法,生动写出早起的黄莺鸣叫着争相飞向向阳的枝头,新来的燕子忙 碌着啄泥筑巢。

D 项“黄”代指黄狗,“苍”代指苍鹰,运用借代的手法。

故本题选择D 项。

4.缺失 5.缺失 6.缺失17.缺失18.缺失19.缺失20.缺失15.【答案】D。

解析:A项,活动目标(1)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有关交友之道的名言,并识记其中10则,体现了联系生活实践,力图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B项,活动目标(1=5)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C项,五个活动目标明确,操作性强,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D项,设定的五项活动目标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掌握。

故本题选择D项。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7.【参考答案】(1)优点:①一致性。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与所讲授的内容《最后一次演讲》相一致、整体的风格情感相一致,突出了导入和课文之间的相关性,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

②趣味性。

导入设计就是要首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导入通过一则小故事将学生引入课堂,并没有和教材内容或者要讲授内容的重复,使导入更富趣味性,从而达到快速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积极投入学习的目的,产生学习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