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题乌江亭》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杜牧《题乌江亭》赏析杜牧《题乌江亭》赏析1题乌江亭杜牧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①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②不期:难以预料。

③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④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译文】: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赏析】: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2【原文】《题乌江亭》年代:唐作者: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杜牧过乌江亭时,写了这首咏史。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是项羽起兵的地方。

【译文】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

高中语文课文《题乌江亭》赏析与练习

高中语文课文《题乌江亭》赏析与练习

题乌江亭杜牧(唐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一、知人论世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41年(会昌元年)赴任池州刺史,路过乌江亭时所写。

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二、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三、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四、赏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首句直截了当的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做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此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辱”,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实在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江东的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如项羽愿返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无面见江东父老”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2024届高考怀古咏史诗练习(含答案)

2024届高考怀古咏史诗练习(含答案)

2024届高考怀古咏史诗练习(含答案)咏史怀古诗练习(2023.8)1.阅读下面三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有人说,《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个人的咏怀。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作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①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②《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城门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

战国时,楚国就在清凉山一带筑金陵邑。

公元212年孙权重筑,改名为石头城,城依山临江,南靠秦淮河口,形势险要,为六朝江防要地。

杜牧《题乌江亭》的赏析与译文

杜牧《题乌江亭》的赏析与译文

杜牧《题乌江亭》的赏析与译文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题乌江亭杜牧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①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②不期:难以预料。

③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④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译文】:
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
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赏析】: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杜牧《题乌江亭》原文、注释及译文

杜牧《题乌江亭》原文、注释及译文

杜牧《题乌江亭》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镇,旧传是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不期:难以预料。

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大意】
胜败是兵家常事,难以预料,而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能屈能伸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

江东子弟中人才济济,多有才能出众的人,如果项羽当年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说不定能卷土重来。

高二语文杜牧古诗练习+答案

高二语文杜牧古诗练习+答案

杜牧练习学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

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

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谓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

”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

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

”曰:“不得,即请第五人。

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

郾日:“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后又举贤良方正科。

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

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

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

诗情豪迈,语率惊人。

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选自《唐才子传•杜牧》,有删改)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

少与李甘等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

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

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

卒,年五十。

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

”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

俄而炊甑裂,曰:“不祥也。

”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

牧于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

(选自《新唐书•杜牧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向偶见文士十数辈向:刚才,从前B.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扺掌:击掌,搓手C.辞容激厉辞容:言辞,面容D.以考功郎中知制浩知:认识,了解(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明君选才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B.请公与.状头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C.牧亦以.疏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D.而.牧困踬不自振吾尝跂而.望矣(《劝学》)(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题乌江亭(含对比阅读和怀古永史诗归纳)

题乌江亭(含对比阅读和怀古永史诗归纳)

批判项羽的骄傲自大
杜牧认为项羽的骄傲自大是导致他失败的原因之一,他过于自信,忽视了敌人的力量和智慧。
惋惜项羽的命运
杜牧在诗中表达了对项羽命运的惋惜,认为他的人生充满了起伏和转折,最终以悲剧收场。
杜牧对项羽的评价
对后世的启示
项羽的事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成功和失败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现实。
作为诗歌的主要意象,象征着英雄末路和生死抉择的场所,为诗歌营造出悲壮的氛围。
江水、落日、秋风等自然意象
通过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烘托出英雄末路的悲凉和无奈。
这些战斗意象的运用,展现了项羽昔日的英勇和霸气,与今日的失败形成鲜明对比。
铁骑、长戟、战袍等战斗意象
直抒胸臆
诗人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项羽的敬仰和对其失败的惋惜,情感真挚而强烈。
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项羽的人生历程充满了传奇和悲壮,他的故事激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对历史和英雄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开创历史新篇章
项羽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他推翻了秦朝,开创了历史的新篇章。他的事迹和影响一直流传至今。
项羽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05
CHAPTER
艺术手法分析
03
英勇与懦弱的对比
惋惜项羽失败
诗中通过项羽的失败,批判了轻视敌人的思想,认为只有充分了解和重视敌人,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批判轻视敌人
杜牧在诗中强调了果断决策的重要性,认为项羽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是导致他失败的重要原因。
强调果断决策
题乌江亭的主题思想
肯定项羽的英勇
杜牧在诗中肯定了项羽的英勇和军事才能,认为他是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
与史书记载对比
与同时代作品对比

【课外阅读】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课外阅读】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课外阅读】杜牧《题乌江亭》赏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他是宰相杜佑之孙。

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生活很不得意。

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

李德裕失势,内调为司勋员外郎。

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

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

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

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镇压沧州抗命的藩镇,他写了《感怀诗》,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厚敛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为国家作一点事。

《郡斋独酌》一诗更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

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

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

”又如《河湟》一诗: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自发丹心尽汉臣。

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诗人通过河湟无力收复的事件,对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示无限的忧愤。

这个时候,朝廷里连元载这样曾经想到收复河湟的人也没有了。

尽管河湟的人民还在戎服下面怀着系念祖国的丹心,但是,举国上下却以麻木不仁、醉生梦死的态度来听取从河湟凉州传来的歌舞。

题乌江亭阅读答案赤壁.doc

题乌江亭阅读答案赤壁.doc

题乌江亭阅读答案赤壁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题乌江亭阅读答案赤壁,希望大家喜欢!题乌江亭阅读答案赤壁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北宋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乌江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案:(1)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2)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阅读练习二:⑴三首诗议论的角度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4分)⑵这三首诗对项羽乌江自刎的做法表达了不同看法,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杜牧:兵家用兵王安石:民心向背李清照:为人气节(答一点得1分,答两点3分,答三点4分)(2) 杜牧: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

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王安石:军民离心,败势难回。

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得出。

李清照: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

这首诗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2~23题。

(共4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2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2分)赤壁阅读答案由语文网整理,仅供参考:22.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李清照《夏日绝句》古诗词比较阅读

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李清照《夏日绝句》古诗词比较阅读

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李清照《夏日绝句》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乌江亭【注】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浦,相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1.下列对三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B.杜牧诗不落传统察白。

认为项羽不该自杀,本该卷土重来。

而王安石则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

C.李清照对项羽进行了高度评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D.这三首诗对项羽评价的角度都不一样,杜牧是从兵家用兵角度、王安石是从民心向背角度,李清照是从节操(气节)角度进行评价的。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答案】1.B2.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意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本题要求选出“对三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王安石则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错误,属于主观臆断,王安石不认可杜牧“卷土重来未可知”的观点,并不能判定他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题乌江亭和乌江亭阅读答案

题乌江亭和乌江亭阅读答案

题乌江亭和乌江亭阅读答案【篇一:题乌江亭】txt>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唐?杜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李清照对西楚霸王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的赞叹。

她认为,项羽生前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死也死得惊天动地,他有霸气,更有傲骨,因而能傲视群雄,真可谓是人中之豪杰,鬼中之英雄!的确,项羽是英雄,无人能及!然今日读到杜牧诗歌《题乌江亭》,颇有同感,我也认为项羽真的应该过江东!胜败兵家事不期自古以来,战争的胜负难以预料。

东汉末年,曹操率八十万大军与孙、刘二十万联军准备在赤壁决一雄雌,胜负似乎已成定局。

然而,面对强敌,孙权、刘备冷静分析形势,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蒋介石借雄厚的军事势力,多次将共产党逼上绝路,然而他哪里又能想到自己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丢失了整个国家和人民!“胜败不为人先知”,螳螂捕蝉,焉知黄雀在后?包羞忍耻是男儿大丈夫当应能屈能伸,方能有所作为,方能出人头地。

自古能成大事者,必经历种种磨难。

越王勾践曾兵败会稽山,国破家亡。

但他为了越国能够东山再起,毅然决定受辱亲自侍奉吴王夫差。

之后,他卧薪尝胆,终于在十四年后报仇雪恨,杀了吴王,灭了吴国,成为一代霸主。

相比,项羽是不是缺少了一点包羞忍耻的精神呢?是不是缺少一点真正男儿具有的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呢?他是不是也应该想到即便是死,也定要“重于泰山”呢?江东子弟多才俊项羽带领江东兄弟一路走来,他们踏过了多少的坎坷,化解了多少的艰险!江东人杰地灵,奇才辈出,江东子弟是一群勇士,个个善战,他们能以一当十,能拼死苦战。

尤其是巨鹿一战,他们能把强悍的秦军打得一败涂地,这支军队真的可以与后来的戚家军、杨家将相媲美了。

但项羽却不知利用,不知珍惜,也难怪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会发出感叹:“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是一代将才,白手起家,能从江东走到咸阳,能从远古走到现在。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题乌江亭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题乌江亭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题
乌江亭
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①,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期:期望,预料
17. 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
;第二首:。

(2分)
18.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2分)
杜牧:
李清照:
答案:17. 遗憾,惋惜;赞扬,肯定(2分)
18. 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

(意近即可)(2分)
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杜牧《题乌江亭》阅读答案

杜牧《题乌江亭》阅读答案

杜牧《题乌江亭》阅读答案杜牧《题乌江亭》阅读答案引导语:杜牧的《题乌江亭》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今天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

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①,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期:期望,预料阅读训练17. 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 ;第二首:。

(2分)18.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2分)杜牧:李清照:参考答案:17. 遗憾,惋惜;赞扬,肯定(2分)18. 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

(意近即可)(2分)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拓展: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

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长江段西)边自刎。

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霸王”一词,源自项羽。

项羽至今为止一直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勇猛的著名武将,称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杜牧《题乌江亭》的赏析与译文

杜牧《题乌江亭》的赏析与译文

杜牧《题乌江亭》的赏析与译文 题乌江亭 杜牧 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①乌江亭: 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史记·项羽本纪》 载: 项羽兵败, 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 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 乃自刎于江 边。

②不期:难以预料。

③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④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译文】 : 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 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赏析】: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 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 羽负气自刎的惋惜, 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 不善于听取别人 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 含羞自刎, 怎么算得上真的“男儿”呢?“男儿” 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 到自己失败的原因, 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 有愧于他的“英雄”称 号。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 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





















题乌江亭阅读答案赤壁

题乌江亭阅读答案赤壁

题乌江亭阅读答案赤壁
导读:题乌江亭阅读答案赤壁
22.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题乌江亭阅读答案赤壁】
1.题乌江亭赤壁阅读答案
2.赤壁阅读答案
3.赤壁阅读题及答案
4.赤壁赋阅读题及答案
5.《赤壁杜牧》阅读答案
6.杜牧《赤壁》阅读答案
7.赤壁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8.赤壁赋阅读答案
上文是关于题乌江亭阅读答案赤壁,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
助,谢谢。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杜牧《题乌江亭》赏析杜牧《题乌江亭》赏析1题乌江亭杜牧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①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②不期:难以预料。

③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④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译文】: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赏析】: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2【原文】《题乌江亭》年代:唐作者: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杜牧过乌江亭时,写了这首咏史。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是项羽起兵的地方。

【译文】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

不肯过江东阅读理解答案

不肯过江东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题。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答案1.第一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2.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解析:《夏日绝句》李清照这是婉约派词宗的豪放诗作。

一、二句从屈原《国殇》“子魂魄兮为鬼雄”化出,表现出硬骨头精神,成为千古名句。

三、四句用了项羽不肯回江东忍辱偷生的典故,既是表达对项羽的怀念和敬佩之情,也是以“至今思”写出作者从宋朝南渡以来始终没有泯灭的对项羽硬骨头精神的崇敬心情,表达了她对南宋朝廷放弃大片国土,忍辱南逃,不肯北伐的可耻行径的强烈不满,道出了她后期词作中没有明白道出的心声,成了我们了解她后期词作的新“愁”的深意的钥匙。

《题乌江亭》杜牧此诗是开成四年杜牧由宣州赴京途经和州乌江亭时所写的一首咏史诗。

诗由项羽兵败自刎之地兴发感慨,对项羽不能忍辱负重总结胜败教训予以批评与讽刺,并对其雄图大业归于覆灭深表惋惜。

本来,楚汉相争,早成既成历史,而此诗却别出新解。

先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但却不能预先测定,因此大丈夫自应胜不骄、败不馁。

后说项羽兵败后应当重返江东故地,以图卷土重来。

杜牧咏史诗,多以重写历史的见识与气势,予人以深刻的启迪与思考,此诗即其中杰出代表。

部编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部编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部编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诗歌鉴赏。

(甲)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请概括两首诗的内容。

(2)甲、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清?【答案】(1)甲诗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乙诗针对项羽兵败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2)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乙诗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惋惜之情,同时暗含讽刺之意。

【解析】【分析】(1)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前提。

《赤壁》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后两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所以答案可整理为: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题乌江亭》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所以答案可归纳为针对项羽兵败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2)《赤壁》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题乌江亭》作者杜牧在惋惜、批判项羽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意见和用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鼓励百折不挠的精神。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的《题乌江亭》阅读答案
杜牧的《题乌江亭》阅读答案
赏析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要求:1.简单描述诗歌的前两句所叙述的事情。

2.说说这首诗和上面说选杜牧的哪首诗的风格最接近?
3.赏析诗歌的后两句,并体会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可和下面两首进行比较)
相关链接
王安石:《题乌江亭》: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参考答案:
古诗阅读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此诗与前选《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言
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

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

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