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电阻教学设计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4.1电阻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4.1 电阻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电阻》时,我采取了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方式,力求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电阻的概念,感受电阻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培养孩子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概念,感受电阻的奥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阻器、灯泡、导线、电流表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剪刀等。
四、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电源、电阻器、灯泡等教具,引导他们思考这些教具在电路中的作用。
2. 讲解电阻的概念:简要介绍电阻的定义,让孩子们理解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
3. 实验一:电阻器实验。
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阻器对电流的影响,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二:灯泡亮度实验。
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灯泡亮度与电阻的关系,记录实验数据。
6. 知识应用:让孩子们设计一个电路,使灯泡亮度达到一定程度。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2.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感受电阻的奥秘,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家中尝试制作简易电阻器,观察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真正理解电阻的概念,感受电阻的奥秘,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阻的概念1. 我向孩子们介绍了电阻的定义,即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
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我用了生动的比喻,比如水流中的礁石,阻碍了水流的速度。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电阻》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电阻》教学设计作者:王珊珊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4年第12期1教学分析1.1教学内容本节是苏科物理九年级第14章第1节内容,本节教学内容有两个:导体电阻概念的建立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一开始从设计调光灯的任务出发,通过学生的活动,去发现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途径和方法,本设计没有只局限在改变接入电路的导体来改变电流,而是将活动的思路开放,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给研究复杂问题带来的便利.通过阅读材料的形式,初步介绍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和超导体,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增强对物质世界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1.2教学对象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已初步掌握有关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有独立实验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还需进一步的激活和升华.1.3教学环境多媒体设备,干电池、小灯泡、电流表、导线、开关、各种金属丝(康铜丝、锰铜丝、镍铬合金丝、铁丝等)、铅笔芯、打火机、废旧日光灯灯丝等.1.4教学方法从常见的调光台灯引入,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让学生根据大家交流的成果知道导体在导电的同时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的性质,形成电阻的概念,进一步讲授电阻的单位.再启发学生从生活中的经验及以前的实验现象进行猜想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实验从中体会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应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探究得出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及温度有关,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通过阅读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以及半导体、超导体的特性及应用.本节课综合应用学生体验、实验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式,通过多媒体、网络等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升华学生的物理思维.2教学目标2.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电阻,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关系.(2)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3)了解导体、绝缘体、半导体、超导体的电学特征,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活学生思维.(2)经历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过程,掌握运用控制变量和转换法设计实验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体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爱.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电阻的初步概念,用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2)教学难点:电阻概念的建立和理解,对实验现象的归纳总结.4教学过程4.1创设情境,激活思维活动:出示调光台灯,让一位学生上台旋动旋钮,引导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并思考灯泡亮度变化的原因.学生:电路中电流大小发生了变化.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展示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场景,达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和求知欲的目的.4.2项目学习,引入新课现在我们来试着改变一个小电灯的亮度,也就是改变通过小灯泡电流的大小.给出器材:学生电源、小电灯、开关、铅笔芯、材料不同的金属丝、电流表.电路图如图1所示.学生自主探究后,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1)改变电路两端的电压;(2)改变连接在电路中的导体.提问:为什么同一电路中,选用不同导体电路中的电流会不同呢?教师引导后回答:导体在导电的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板书)电阻(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电阻的符号:R(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 kΩ=1000 Ω1 MΩ=106 Ω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探究活动,避免教师过多干预,层层深入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改变被动学习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为更好地突破重难点做好准备.4.3启发猜想,激活课堂展示设疑: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多个导体,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不同.启发猜想: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导体电阻的大小呢?设计意图:通过先展示几种导体,然后让学生猜想,避免猜想的盲目性,也使下面的探究具有针对性.同时,通过猜想,课堂的气氛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探究热情也被激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教学顺利完成,还激活了课堂,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4.4自主探究,交流总结在学生猜想之后,引导思考:(1)如何通过实验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2)如何研究其中一个因素是否影响电阻的大小?(3)提供几种导体?(4)你还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如何进行实验?请画出电路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记录数据.(1)研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接入的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电流电阻镍铬合金丝LS镍铬合金丝2LS学生汇报实验成果.得出结论并板书: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2)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接入的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电流电阻镍铬合金丝LS镍铬合金丝L2S学生汇报实验成果.得出结论并板书: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3)研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接入的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电流电阻镍铬合金丝LS锰铜丝LS学生汇报实验成果.得出结论并板书: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指导,让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和结论,在汇报的同时,教师用动画模拟.总结(板书):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设计意图(1)由于电阻大小不能直接观察到,所以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想到用转换的思想解决,因为这种思想以前也遇到过,所以不需要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通过引导,让学生思考可以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比较灯泡的亮度或电流表示数的大小间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2)由于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虽然安排了探究活动,但有的小组完成也许会不太理想,所以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再用动画模拟一下,有利于突破难点,也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4.5教师演示,拓展思维展示灯泡在冷态和热态时的电阻,分析表格中数据,你还能看出什么?导体电阻值/Ω“220 V 40 W ”白炽灯(冷态)约100正常工作时的“220 V 40 W ”白炽灯(热态)约1200演示:出示示教电路板(如图2),介绍电路,闭合开关,让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电路接通,用酒精灯加热日光灯管的灯丝,再让学生注意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让学生思考得出电阻大小与温度有关,同时引导学生并板书:多数金属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出示几个讨论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中“读一读”部分内容.设计意图:(1)对于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教材中只在结论中提及,并没有做进一步的探究,我们设计时也做了淡化处理,由数据发现问题,然后教师演示,解决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严密性;(2)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一方面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4.6自主评价,升华应用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说一说还有什么新的问题没有解决,还有哪些新的想法,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实际问题能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同时完成几个联系生活的思考题:(1)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导线的电阻比铝导线的电阻小B.短导线的电阻比长导线的电阻小C.粗导线的电阻比细导线的电阻大D.两条长度相同的铜导线,粗的电阻比细的电阻小(2)把一根导线对折起来拧成一股作一条导线用,它的电阻增大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3)灯泡发光时比不发光时电阻大还是小?设计意图学生在与同伴、老师的交流过程中,系统地整理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且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内化,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步转化为能力,更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的物理思维,使课堂更加的高效.。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教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教案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性质,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物理实验的能力。
4. 让学生通过学习电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及其意义。
2. 电阻的性质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电阻的测量方法。
4. 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电阻的概念及其意义。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难点:1. 电阻的微观解释。
2.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阻的概念、性质及影响因素。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阻的变化。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一、电阻的概念及其意义(1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的概念,提出电阻的定义。
2. 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的意义。
3. 示例:用实物展示电阻的作用,让学生直观理解电阻。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电阻的练习题。
二、电阻的性质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2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导体的电流阻力不同。
2. 讲解:讲解电阻的性质,介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阻的变化。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电阻性质的微观解释。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电阻性质的练习题。
三、电阻的测量方法(1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电阻。
2. 讲解:讲解电阻的测量方法,如伏安法、欧姆表法等。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电阻的测量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阻的测量练习。
四、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电阻在电路、电器等领域的应用。
九年级物理上册《欧姆定律电阻》教案、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电阻和欧姆定律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在此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物理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感到困惑,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团队合作意识需加强。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探究,逐步深入理解电阻和欧姆定律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进步。
5.思考作业:
-思考电阻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作用,如何通过改变电阻来降低电器的能耗?
-分析欧姆定律在安全用电方面的意义,如何避免因电流过大而引发的火灾等安全事故?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学生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电阻、欧姆定律相关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教学实施:
-教师提出讨论题目,如:“为什么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第十章第2节后的习题1、2、3,重点加强对电阻计算、欧姆定律应用的练习。
14.1《电阻》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教学软件:物理仿真实验软件
-辅助材料:电路图模板、数据记录表、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4章第1节《电阻》。在正式开始之前,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上一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学习了电流、电压和欧姆定律。
2.非常好!那么,大家知道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阅读,教师解释伏安法的原理。
2.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测量电阻的实验。请大家按照教材中的图14.1-2连接电路,并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实验完成后,请各组汇报测量结果,并讨论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减小误差的方法。
五、探究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
1.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如何测量电阻。那么,电阻在电路中有什么作用呢?
题型五:综合题
题目:一个电路由一个电源、一个电阻R1和一个滑动变阻器R2组成。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50Ω时,电路中的电流为2A。如果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100Ω,求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答案:首先,当R2为50Ω时,根据欧姆定律I = V / (R1 + R2),可以计算出电源电压V = I * (R1 + R2)。然后,当R2调至100Ω时,再次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I' = V / (R1 + R2)。由于电压V不变,电流I'会变为原来的一半,即1A。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实验结束后,请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并总结出影响电阻大小的规律。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导体的材料不同,电阻也不同。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XSZL
教师: 学生: 年级: 审核: 日期: 时间段: 复核:电阻【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从中认识导体能够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的性质,了解什么是电阻。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换算关系。
(3)初步了解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的电学特征,了解半导体材料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2)提高根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能认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本身的美学特征,树立热爱科学、勇于献身科学事业的崇高理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导体电阻概念的得出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研究。
教学难点: 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引出电阻概念物理学中用 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 越大,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 。
电阻用字母“R ”表示,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电阻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 Ω)、兆欧(M Ω)。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Ω=Ω3101k ,Ω=Ω6101M (三)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总结:大量实验表明: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四)活动:演示导体的电阻会受温度影响研究导体的电阻与温度关系的实验如图所示,当用酒精灯缓慢地对线圈加热时,将观察到灯逐渐变暗,电流表的示数 (变大/变小),这表明导体电阻 (变大/变小),这个实验证明了导体的的电阻还跟 有关系,对大多数的导体而言,温度越 ,其电阻值越大.腾大教育学科导学案1.电阻是用来表示 的物理量,家用照明灯泡工作时的电阻约1200Ω= M Ω.2.关于导体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粗细相同的两条导线,长的电阻大 B .长度相同的两条导线,细的电阻大C .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两条导线,粗导线的电阻大D .对于大多数导体来说,当温度升高时,它的电阻就会增大3.如图所示电路中,A 、B 为两个金属夹,分别在两金属之间接入硬币、铅笔芯、橡皮或塑料尺,闭合开关后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教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教案苏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计算公式,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电阻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1. 电阻计算公式的运用。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的概念。
2. 提问: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是什么?3. 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在通过导体时,会遇到阻碍,这种阻碍作用是什么?4. 引入电阻的概念。
二、探究电阻的概念1. 让学生观察电阻器的构造,了解电阻器的工作原理。
2.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器的电流和电压,记录数据。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阻的计算公式:R = V/I。
三、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 让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2. 进行实验:让学生操作实验仪器,探究不同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四、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阻器、灯泡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电阻器?五、课堂小结2. 提问:如何运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掌握了电阻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电阻的测量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如用万用表、电流表和电压表等。
2. 进行实验:让学生操作实验仪器,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器的电阻值,记录数据。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七、欧姆定律1. 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电流I等于电压V除以电阻R(I=V/R)。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4.1电阻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14.1 电阻教案我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我设计的一次教学活动。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电阻",属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14.1节的内容。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次教学活动时,我希望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电阻的概念,了解电阻的影响因素,以及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感受电阻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电阻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2. 了解电阻的影响因素,知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3. 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4. 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以及如何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电阻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欧姆表、电阻器、导线、灯泡、电源等。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电阻的表格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并讲解电阻的影响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欧姆表测量不同电阻器的电阻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5. 应用:让学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电路,使得灯泡在不同电阻器上的亮度不同。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电阻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难点: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以及如何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进行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知识。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一、电阻_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一、电阻_教学设计1. 引言本教学设计是针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电阻展开的。
本章主要介绍了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电阻的因素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电阻的本质,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分析电阻大小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2.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基本的电路知识,能够简单地理解并应用欧姆定律。
在前面的章节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的概念以及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计算电阻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电阻和电压计算电流,根据电流和电压计算电阻,分析电阻大小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电阻大小与电流、电压的关系的理解。
5.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真实的实验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范教学法:通过示范计算电阻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计算。
6.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的电阻器,引发学生对电阻的认识和好奇心,提出问题:“什么是电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第二步:概念讲解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电阻的定义和概念,并与前面学过的电流、电压等概念进行联系,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实验观察进行简单的实验,展示不同电阻下电流的变化情况。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电阻大小与电流的关系。
第四步:电阻的计算方法通过示范,教导学生如何计算电阻。
以已知电阻和电流、电压计算电阻为例,详细讲解计算步骤和公式,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电阻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并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强化学生的理解。
第六步:拓展活动通过设计拓展活动,如分组小实验、物理思考题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4.1电阻教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第14.1节——电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的一种属性。
2. 电阻的符号及单位:让学生掌握电阻的符号为R,单位为欧姆(Ω)。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了解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
4. 电阻的测量: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阻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符号及单位。
2. 让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符号及单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箱、伏安法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不同,引导学生思考灯泡亮度不同的原因。
2. 电阻的概念及符号单位(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的一种属性。
(2)让学生掌握电阻的符号为R,单位为欧姆(Ω)。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2)让学生了解在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用控制变量法。
4. 电阻的测量教师讲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并进行实验演示。
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的阻值。
5.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有关电阻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符号及单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电阻知识的地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电阻的基本知识,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14.1电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的第一节——电阻。
具体内容包括: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公式、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如何测量电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电阻的大小。
2. 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公式、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电阻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如何测量电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电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电阻测量仪等。
学具:笔记本、导线、电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电流流动的过程。
2. 电阻的概念:通过多媒体展示电阻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电阻的含义,并介绍电阻的单位——欧姆。
3. 电阻的计算公式: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R=V/I,让学生了解电阻的计算方法。
4.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
5. 测量电阻:教授如何使用电阻测量仪测量电阻,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6. 例题讲解:运用电阻的计算公式,讲解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电阻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现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电阻的概念2. 电阻的计算公式:R=V/I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4. 电阻的测量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电路中的电阻值。
电路一:一段长度为10cm,横截面积为2mm²的铜导线,其电阻为多少?电路二:一个电压为6V,电流为3A的电路,其电阻为多少?2. 答案:电路一:电阻=10cm2mm²/100cm²1.65Ω/mm²=0.33Ω电路二:电阻=6V/3A=2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通过实验和例题,使学生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
九年级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单位和常见电阻器的特点。
2.学习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并能正确读取电阻值。
3.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掌握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4.能够运用串、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讲解电阻的概念、单位以及常见电阻器的特点。
-教师讲解:“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欧姆(Ω)。电阻器是一种用来调节电路电阻的元件,常见的有固定电阻器和可调电阻器。”
2.演示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教师演示:“现在我来演示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首先,将万用表的两个表笔分别接触到电阻器的两个引脚上,然后读取万用表上显示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电阻值。”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运用串、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2.难点: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关系的理解,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等基础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压、电流的概念,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电流和电压,谁能告诉我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流和电压是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电压推动电流。那么,有没有什么因素会影响电流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电阻。”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阻》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阻》。
教材主要介绍了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电阻的测量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力。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3. 电阻的测量:利用欧姆表或电阻箱等仪器测量电阻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电阻变化。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概念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测量方法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欧姆表、电阻箱、导线、灯泡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如家庭电路、手机充电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电路中的电阻是如何影响电流的。
2. 概念讲解:介绍电阻的定义,解释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3. 影响因素分析: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包括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4. 电阻测量方法:介绍利用欧姆表和电阻箱测量电阻的方法,并进行演示。
5. 例题讲解:运用实际例子讲解如何根据电阻的大小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概念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3. 电阻的测量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电路图:电源电阻1 灯泡电阻2 地已知:电源电压为12V,电阻1为5Ω,灯泡电阻为10Ω,电阻2未知。
2. 答案:(1) 电阻2为2Ω时,电路中的电流为2A,灯泡两端的电压为8V。
九年级物理《电阻》教学设计(1).docx
江夏区法泗中学 物理 学科备课教案课题 《电阻》教学设计 执笔张武庆 一、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 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 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索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4. 了解半导体及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帯来的影响。
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控制变最法探究决定电阻的人小的因素,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三、 徳育目标: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了解物 理学知识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节约川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索。
教学难点 确认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观察、对比分析、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电流表,开关,导线若干,废日光灯管的灯丝,电阻比较装置、,酒精灯,小灯泡,电源。
教学过程设计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部分电学知识,能够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也掌握了一些硏究物 理的方法,建立学生易于观察的模型,初步培养学牛建模意识,解决实际困扰学生的难 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一、 课前预习,教师出示口标。
(耍求:知道什么是电阻?电阻的单位及影响电阻的因素) 1、 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 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 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4. 了解半导体及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二、 实验演示,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比较小灯泡的亮度。
师: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及镰路合金丝分別 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请同学们观察灯泡的灯泡 的明亮程度。
(生:灯泡的明亮程度不同,铜丝 接入吋,灯泡较亮;镰路合金丝接入时较暗。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別?(教师出示课题)三、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电阻师:请同学打开书本P63面,讨论交流上述实验的情况。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教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教案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性质,了解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让学生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掌握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电阻的概念及其性质。
2. 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 欧姆表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欧姆表、电阻器等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的概念,引出电阻的概念。
2. 讲解电阻: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及电阻的性质,介绍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演示实验:教师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讲解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记录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阻的概念、性质及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6.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电阻的单位: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并掌握欧姆与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让学生了解电阻的串并联对总电阻的影响。
七、课堂互动:1.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节能灯、电热器等。
2.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阻,以达到预期的电路性能。
八、拓展训练:1. 让学生设计一个电阻实验,验证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运用欧姆表测量生活中的电阻值,如测量导线的电阻、判断电阻器的好坏等。
九、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物理九年级苏科版电阻教学设计
物理九年级苏科版电阻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以我的口吻,为你呈现一堂生动有趣的幼儿园教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和游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点。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让他们了解电阻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乐趣,培养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影响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阻演示仪、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灯泡等。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电阻实验套件,包括电阻材料、导线、灯泡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电路游戏,让孩子们观察到电阻的存在,引导他们思考电阻是什么。
2. 讲解:简要讲解电阻的概念,让孩子们知道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
3. 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电阻实验,观察电阻对电流的影响,记录实验数据。
4. 讨论:让孩子们分享实验心得,讨论电阻的影响因素。
6. 拓展:讲解电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阻丝、电阻器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影响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我发现孩子们对电阻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孩子对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孩子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拓展延伸:电阻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电阻的作用。
例如,我们可以讲解电阻丝在电热器中的应用,让孩子们知道电阻丝是如何产生热量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电阻电路,加深他们对电阻的理解。
一、电阻-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一、电阻-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电阻的计算方法、电阻和电路的关系,以及电阻对电路的影响等知识点。
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电阻的一些基本规律。
2. 教学重点•电阻的基本概念•电阻的计算方法•电阻和电路的关系3. 教学难点•掌握电阻对电路的影响•理解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解释4. 教学方法-讲授法 -实验演示法 -讨论法5. 教学内容与流程(1) 概念讲解电阻是指电流流过导体时遇到的阻碍。
用字母 R 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可以通过导体的材料、形状、长度和截面积等因素来进行调节。
(2) 计算公式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 = \\rho \\times l / S$,其中 $\\rho$ 为导体的电阻率,l 为导体的长度,S 为导体的面积。
(3) 实验演示1.电阻的实验验证让学生使用万用表或待测电表将三个不同材质、不同长度且相同截面积的金属丝测量其电阻值,并记录下来。
然后,使用计算公式验证实验中得出的电阻值是否符合理论预期。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阻实验让学生组建不同的电路并测量它们的电阻值。
展示如何在给定电路中计算总电阻值,并对比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阻差异。
(4) 讨论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回归知识点,体会阻力与电流阻碍的关系以及不同电路结构的电阻特征和差异。
6. 拓展练习1.燃烧8支蜡烛,能点亮金属丝灯泡的支数应为几支?2.将一铝框装置于通电的电炉内,铝框受热后会发生什么现象?7. 课后作业1.回顾将不同材料的金属丝测量电阻值时,需保证它们的截面积和长度相同。
为什么?请自己思考、解答。
2.计算下列电路的总电阻:三个电阻分别为50Ω、30Ω和20Ω,串联。
8. 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电阻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电阻和电路的关系。
通过实验演示,我们还了解了电阻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实验验证方法。
九年级物理《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课程重点(内容)1、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电阻的换算关系2、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3、渗透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难点——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考点——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教具——图6.3—1所需器材★过程一、电阻(R)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单位——欧姆(Ω)锰铜合金1MΩ=103kΩ=103Ω碳钢合金元件符号——镍铬合金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镍铬合金1.镍铬合金(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注意理解:铜 0.017Ω锰铜 0.44Ω镍铬 1.1Ω2.导体横切面积(粗细):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横切面积越大,电阻越大。
3.导体长度: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4.温度:导体电阻与温度有关大多数金属导体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U、I无关。
三、解读课本P图6.3—3151.↑导电能力强↓绝缘性好2.导体和绝缘体没有明显的界限★小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1)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电阻的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Ω),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板书设计一、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电阻的符号:电阻的单位:(略)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电阻
教学设计教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9上)第十四章欧姆定律
一、电阻
主讲教师:南京第三初级中学高敏
一、设计思想: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两个内容:导体电阻概念的得出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研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没有对电阻概念提出知道的终结性要求,即允许学生对电阻概念的表述不完整、不严密。
所以本节课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完成一特定任务(设计调光灯)为引导,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参与的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活动,去自主发现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途径与方法,从而自然了解到导体对电流存在阻碍。
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的空间,降低了理解电阻概念的难度。
对于影响到底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本节课设计的重点在于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在从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中,不但掌握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更悟出用“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手法去研究物理,给研究复杂的物理问题所带来的便利,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学习物理不仅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干电池2节、小灯泡(“”)、开关、不同材料的金属丝、电流表。
A、B、C、D四根金属丝(A、B、C都是镍铬合金丝、D是锰铜丝,A、C、D长度相等,B的长度是A的2倍,A、B、D的横截面积相等,C的横截面积是A的2倍)
教师演示:干电池4节、小灯泡(“”)、开关、电阻丝、酒精灯
三、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