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知觉ppt

合集下载

感知觉ppt课件

感知觉ppt课件

2
Outline
• 感觉知觉概述
– 什么是感觉/知觉 – 感觉/知觉的种类
• 感觉知觉的规律
– 感觉规律 – 知觉规律
3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 1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 1· 1 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 感觉
• 物体的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人脑引 起的心理活动就是感觉。 • 感觉的日常概念与学科概念
• 刻板印象
– 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
28
第三节
感觉的一般规律
• 3.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人体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感受性(感觉能力)--绝对感受性、相对感觉阈限, 用感觉阈限度量。 感觉阈限:绝对阈限、差别阈限 3.1.1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人体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强度的感 觉能力。E=1/R
• 生理基础
• 分析器 » 感受器(感觉器官)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6
1·3 感知觉的生存意义
• 开端与基础 • 维持和调节正常的心理活动
– 感觉剥夺(Sensation deprivation)
1954年, Bexton,Heron,Scott, 加拿大一所大学,每天 24 小时躺在有光的小屋的床上。眼 -- 眼罩,散射光, 无图形视觉;手--纸板做的棉手套,限制触觉;头--U 型泡沫橡胶枕头,单调的嗡嗡声限制听觉。 心理障碍: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连续而清晰地思考、 幻觉、神经质、恐怖起来。 ----- 人在日常生活中漫不 经心地接受的刺激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感觉是多么重 要。
9
听觉
• 适宜刺激
– 音高(声波频率引起的心理量16-20000HZ)尖----低 沉 – 音强(振幅0-120分贝)响----弱 >130分贝=》痛觉 160—耳膜穿孔,170—强音致死,声音的保护标准为 90db – 音色: (声波混和特性)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乐曲

感觉和知觉学习教材PPT课件

感觉和知觉学习教材PPT课件

漏报
N
虚报
正确否定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PSYCHOLOGY
19
信号侦察论
绝对阈限绝对吗? 判断的必要: Sensitivity Vs. Response bias 信号侦察论的基本假设

感觉能力短时间不会有多大变化,但判断标
准却可以随时变化(愿望、奖惩等)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PSYCHOLOGY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PSYCHOLOGY
26
3 视觉
视觉系统 视觉刺激 色觉理论 主要视觉现象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PSYCHOLOGY
27
3.1 视觉系统

眼睛的构造与功能

视觉中枢神经机制
2.2 差别阈限

最小可觉差(jnd)
刚刚(50%)能觉察到刺激变化时的刺激强
度变化最小量。

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
绝对阈限是差别阈限的一个特例
韦伯定律 费希纳(对数)定律 斯蒂文思幂定律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PSYCHOLOGY 15
韦伯定律 (Weber Law)
差别阈限与刺激量呈正比关系 (I2-I1)/I1=K
1/60 1/60 1/30 1/10 1/7 1/4 1/3
17
费希纳(对数)定律 斯蒂文思幂定律

S=KlogI+C

S=KIb
b<1 b>1
等同于对数定律(物理量快于心理量) 心理量增长快于物理量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PSYCHOLOGY
18
2.3 信号侦察论
反 应

第二章 感知觉138页PPT

第二章 感知觉138页PPT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够感觉出的两 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K =△I / I
(3)阈下刺激的心理效应:
低于绝对感觉阈限的刺激,虽然我们 感觉不到,但却能引起一定的生理效应。 例如,低于听觉阈限的声音刺激能引起脑 电波的变化和瞳孔的扩大。
1957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家电影院中正在 播放一部电影,但是电影的胶片被处理过,加入 了“请喝可口可乐”,“请吃爆米花”的广告语 ,只是这两条广告信息播放的时间是3/1000秒, 非常快以至于人们根本就没有觉察到,但是比较 试验前后电影院周围的可乐和爆米花销量,人们 惊奇地发现:爆米花销售上升了58%,可口可乐 销量上升了18%。
错觉在生活中的应用
冷暖色调的应用
红橙黄、绿蓝黑、灰白紫 咖啡杯为什么常是红色?
横竖条纹的应用 商场音乐的选择 举例:
电影霓虹灯制作 日本桥面的设计 商场促销的合理应用
实物直观 模象直观 语言直观 电化教学
形象与语言结合时的注意事项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够感觉出的两个同 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K =△I / I
心理物理法
第二节感知觉基本规律
感受性的变化
例子:调香师 感觉适应
刺激的持续作用带来的 感受性变化
明适应和暗适应
感觉对比
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作用下感觉性发生变化 的现象
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联觉
3、 感觉的种类 (1)视觉
适宜刺激: 400-760毫微米的 电磁波,即可见光
视错觉游戏
中间的确是个正圆, 不相信用仪器量!! !
视错觉游戏--“完好的圆”
【解析】虽然端点看 起来不连在一起,左 边弯曲部分也显得比 右边的小一点,但其 实这是一个完好的圆 。

心理学感知觉完整ppt课件

心理学感知觉完整ppt课件

3.反映事物的内容和水平不同。
.
运动中感知觉的研究现状
❖ 感觉在运动中的研究现状 以本体感觉为主
❖ 知觉在运动中的研究现状 时间知觉
.
.过程的开始 ❖ 感觉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 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
(二)知觉:
❖ 一般概念。 ❖ 知觉的分类。 ❖ 知觉的基本特征。 ❖ 感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
知觉的一般概念:
❖ 一般概念: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
脑中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 整体的反映。
❖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
知觉的恒常性。
❖ 在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被感知 的对象仍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 是知觉恒常性的表现.
❖ 大小、颜色、形状恒常性。
.
感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同点:都是人脑对当前刺激的反映;感性认识
1.影响因素不同。
区别
2.性质不同。
E=1/R
.
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
❖ 视觉:30英里以外的一烛光 ❖ 听觉: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声 ❖ 味觉: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白糖 ❖ 嗅觉: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 ❖ 触觉: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一个苍蝇的翅膀
.
感觉剥夺实验
贝克斯顿(Boxton) 在美国麦吉利大学所做的 感觉剥夺研究,募集了大 学生志愿者作为参加实验 的人。
.
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
❖ 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
❖ 近距离感觉
(味觉、嗅觉和肤觉。肤觉又可细分为触觉、温度觉 和痛觉)。
内部感觉
❖ 动觉 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PPT课件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PPT课件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12
时间知觉的依据 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人的兴趣和情绪。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13
空间知觉
指人对客观世界 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 识。
形式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与距离知觉 方位知觉等
在众知觉中,视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别突 出,主要体现为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向 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7
视知觉恒常性种类 颜色恒常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8
形状恒常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9
大 小 恒 常 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40
亮度恒常性
知觉的理解性可以用隐匿图形和不合 理图形来说明。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4
从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 不合理图形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5
隐 匿 图 形 : 狗
从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6
(四) 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 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却 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的情况下,物体的相对明 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叫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例如,白墙在阳光和月色下看,它都是白 的;而煤块在阳光和月色下,看去都是黑的。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41
感知觉规律的应用

《感觉和知觉》课件

《感觉和知觉》课件

02
根据刺激的来源,感觉可以分为自然 感觉和社会感觉两大类。自然感觉是 指与生俱来的、不依赖于社会实践而 存在的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和肤觉等;社会感觉是指在 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反映社会生活和 社会关系变化的各种感觉,如集体感 、荣誉感、责任感等。
03
根据刺激的强度,感觉可以分为微弱 感觉和强烈感觉两大类。微弱感觉是 指刺激强度较弱,需要经过一定的时 间才能被察觉到的各种感觉;强烈感 觉是指刺激强度较大,能够立即被察 觉到的各种感觉。
强调感觉和知觉是由内在的、先验的理性知识所构成的,感觉只是对这些理性知 识的反映。
详细描述
唯理论认为,感觉和知觉是由内在的、先验的理性知识所构成的,这些理性知识 是先于经验而存在的。感觉只是对这些理性知识的反映,通过感觉和知觉,人们 能够认识和理解世界。
经验主义
总结词
强调感觉和知觉是由个体的经验和经历所构成的,感觉是对 外部世界的直接反映。
2023
PART 05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REPORTING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感觉是对刺激的直接反应
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感知,例如,当光 线照射到眼睛时,我们会感觉到光亮。
知觉是大脑对感觉信息的 整合
知觉不仅包括对外界刺激的直接感知,还包 括大脑对这些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例如
,我们能够识别出看到的物体是什么。
2023
《感觉和知觉》ppt 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感觉的概述 • 感觉的基本理论 • 知觉的概述 • 知觉的基本理论 •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 感觉和知觉的应用
2023
PART 01
感觉的概述
REPORTING

感觉与知觉ppt课件

感觉与知觉ppt课件
位听神经 听觉中枢(颞叶皮层) 产生听觉
.
58
二、听觉传导通路及其脑结构
毛细胞兴奋 延髓耳蜗核
上橄榄核
外神经侧元转丘换 系
丘 丘脑内侧膝状体
级听觉皮层
神经元转换
中脑下 颞叶的初
.
59
皮层听觉传导通路
听觉皮层具有向前额叶皮层投射的腹侧通路和背侧 通路,分别能够使人感知“听到了什么” (“What”通路)以及“声音在何处发出” (“Where”通路)。
.
53
对负后像的解释:
负后像的产生视觉神经元此消彼长的结果,例如 持久的绿光刺激会使某一神经元持续兴奋,因而 似乎会产生疲劳,当刺激消除后,该神经元的膜 电位反而反而会变得超极化(抑制),导致红色 知觉的产生。
对同时对比的解释:
当某一类对红光敏感的神经元兴奋时,其相邻部分
便会发生对红色刺激抑制的作用,引起同时对比。
44
三、视知觉及其加工
(一)颜色知觉(色觉) 大多数灵长类动物的视网膜分别存在对红、 绿、蓝三种颜色敏感的视锥细胞
.
45
茶隼
.
46
1、三原色理论
▪ 人类通过三种视锥细胞对不同的光感受做出反应 以形成色觉,这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蓝 三种颜色最为敏感,但对其他波长的光也会产生 不同程度的反应,只是反应强度比较弱。人们之 所以能够分辨颜色,是基于三种视锥细胞的反应 强度比率。
从外侧膝 状体到大 脑初级视 觉皮层投 射通路叫 做皮层下 视觉通路
丘脑

中脑
外侧膝状体
上丘
.
36
底部2层:大细胞层 ( “Where”通 路)
顶部4层:小细胞层
(“What” 通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覺與知覺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 胡志偉
討論大綱
• 透過三個個案,談本單元的教學目的 • 感覺與知覺的定義 • 討論感覺與知覺前,需要先瞭解的一些相 關研究與現象 • 感覺 • 知覺
三個個案
• (一)一位無法查覺「動」的婦女 • (二)一位無法辨識人臉的男士 • (放映心理學相關影片B—Brain Story: 感 覺與知覺部分片段 3:10-20:19) • (三)一個「盲視」的個案
心理物理學--恆定法
• 研究者會記錄受試者每個嘗試中的反應;然後計算每 種刺激引發「察覺」反應的機率,並根據這些資料畫 一個「心理計量函數」(psychometric function)。
心理物理學--恆定法
• 在這類研究中,絕對閾的定義是,能引發 50%「察覺」反應的刺激強度。 • 這個對應可以透過「心理計量涵數」找到。
心理物理學
• 從科學研究的層面來看,Gustav T. Fechner 才 是第一位以科學方法,有系統的探討上述問題的 人。 • Fechner 是一位生於 19 世紀初的德國物理學家, 後來轉而研究心理物理的問題。他於 1860 年出版 的書 Elemente der Psychophysik(英譯 Elements of Psychophysics),象徵著心理物 理學的誕生。 • 對心理物理學家而言,科學心理學的誕生不是 1879 年(Wundt 於該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成立心 理實驗室,探討人類的意識),而是 1860 年。
心理物理學
• 在這個新的學門中,Fechner 面對了一個重要的 問題:如何用科學的方法測量人們對外界物理刺 激的感覺。 • 因為 Fechner 不知道如何「直接」測量一個人的 感覺,所以他採用「間接」的方法,從一個人對 物理刺激的區辨能力來推論這個人對物理刺激的 感覺。 • 在 Elements of Psychophysics 一書中, Fechner 提出三種方法來測量心理量和物理量之 間的對應關係:這三種方法分別是極限法(the method of limits)、恆定法(或定值刺激法; the method of constant stimuli)與調整法 (the method of adjustment)。
心理物理學
• 一些心理物理學家會探討的問題: • (一)一個物理刺激(如:聲音)需要多 強的強度,人們才能察覺該刺激的出現 (如:引發人們「聽到」的感覺) , • (二)物理刺激的強度需要做多大幅度的 改變,人們才能區辨改變前與改變後的刺 激。 如,在一個 10 公斤的沙袋中,加入 (或拿 出) 多重的沙,人們才會察覺沙袋的重量改 變了。
目的
• 前面所提的問題都是研究「感覺」和「知 覺」的心理學家探討的議題。 • 本章的目的是介紹目前學界對人類感覺和 知覺的研究發現和瞭解。 • 我們希望經過本章的討論後,同學們會知 道「盲視」是怎麼產生的。
感覺和知覺的定義
• 感覺和知覺研究探討的是:人類如何接受外在 「物理能量」,並將之轉換成「心理經驗」的歷 程。 • 雖然感覺和知覺的界線並不明確,大多數心理學 家認為: • 感覺(sensation)是從感官系統接收外在環境 刺激開始,到我們在意識中察覺這些刺激的經驗。 • 知覺(perception)則是人們對察覺到的刺激的 解釋。 • (見後圖)
心理物理學--極限法
• (二)這個程序會一直進行到受試者的反應從「有」 變為「沒」為止;然後結束這個嘗試。 • (三)在實驗中,一個受試者通常會做多個嘗試。其 中只有一半是將刺激由強轉弱的「漸減嘗試」,另一 半則是將刺激由弱轉強的「漸增嘗試」。 • 在一個嘗試中,受試者的反應從「有」變為「沒」 (或是從「沒」變為「有」)時,我們可以推論絕對 閾是位於引發這兩個反應的刺激(強度)之間。所以 在每個嘗試中,我們都可以找到一個受試者在這個嘗 試中的「絕對閾」;通常會以這兩個刺激強度的中間 值來代表。而受試者在實驗中的整體「絕對閾」會被 定義為「所有嘗試的絕對閾的平均值」。 • AL = (AL1+AL2+…+Aln) /n
一個「盲視」的個案
• 為了檢驗這些非實驗場合中發現的現象, 實驗者以科學程序檢驗 DB 左視野的視力。 研究者發現,在 DB 聲稱看不到的情況下, 他可以正確的「猜」出: • (一)刺激的位置, • (二)線段的方向(垂直或水平), • (Weiskrantz et al,1974)。
一個「盲視」的個案
一個「盲視」的個案
• DB 是一個英國人。在 14 歲時,他開始感到嚴重 的頭疼,從此以後,頭痛就長期的困擾著 DB。 剛開始時,DB 的頭痛大約每六星期發作一次。 頭痛發作的情形大約如下: • (一)頭痛前,DB 會在左視野看到一道閃光, 然後左視野會出現一個橢圓形的視盲區;他看不 到區域中的東西。當頭痛消失後,視盲的現象也 會消失。 • (二)到二十多歲時,DB 頭痛出現的頻率變得 更頻繁了;而且在一次嚴重的頭痛後,左視野部 分區域的視盲現象便一直存在,不再是只有頭痛 時才會出現的暫時症狀。
一個「盲視」的個案
• 然而,一些非正式觀察卻發現了幾個有趣 的現象。例如, • 當 DB 前面的人將手臂伸開時,雖然 DB 說他看不到手掌,但他卻可以很正確的碰 到那個人的手掌。 • 又如, • 當有人拿一根棍子放在 DB 的視盲區;DB 雖然說沒看到棍子,但是他卻可以很正確 的「猜」出棍子的指向。
心理物理學
• 藉著這些方法, Fechner 探討了以下兩類 問題: • (一)探討人類「察覺」外在刺激的能力 (亦即,所謂「絕對閾」的研究), • (二)探討人類「區辨」兩個(或兩個以 上)不同刺激的能力(亦即,所謂「差異 閾」的研究)。
心理物理學
• 早在古希臘的時代,便有學者提出:人類 對各種物理刺激的察覺,都存在著一道 「閾門」(threshold);只有當刺激強度 高於閾門時,人類才會感受到刺激的存在。 • 在現代的心理物理學中,這種閾門被稱為 「絕對閾」(absolute threshold 或 absolute limen;簡寫作AL),以彰顯它 是「有感覺」和「沒感覺」之間的分界。
心理物理學--極限法
• • • • • •
以探討受試者對1000Hz聲音的絕對閾為例子。 (一)在一個嘗試中,研究者會 (A)先呈現一張寫著「預備」的卡片〈或信號〉, (B)再呈現一個10分貝(註二)的聲音, (C)最後再呈現一張寫著「反應」的卡片〈或信號〉。 (D)當受試者看到「反應」的卡片時,他必需將他對 聲音的感覺講出來;如果受試者「聽到」聲音時,他要 說「有」,如果他「沒有聽到」聲音,他要說「沒」。 • (E)研究者會將受試者的反應記錄下來,然後他會將 聲音調低一點(例如,調成9 分貝),然後再依循著 「預備-聲音-反應」的順序呈現刺激,收集受試者的 反應。
心理物理學--恆定法
• 一個恆定法的實驗通常會包含很多實驗嘗試(可能多達 500到900嘗試)。 • 在每個實驗嘗試中,研究者會: • (一)先呈現一個預備信號(通知受試者「預備」), • (二)呈現一個實驗刺激, • (三)最後再呈現一個信號讓受試者「反應」(有沒有 感覺到刺激的出現)。 • 實驗時,每個刺激都會被隨機且重複的呈現;通常在實 驗中,一個刺激要呈現非常多次(100次,有時甚至 100 次以上);所以整個實驗會包含數百個實驗嘗試。
心理物理學
• 在十九世紀初期,便有心理物理學家透過實驗找 出物理刺激和感覺之間的關係,並用精確的方法 將這個關係表示出來。 • 例如, 德國的Weber 在1820 年代便開始探討 「人們區辨兩個不同東西的能力」。他探討: • (1)「A 法碼的重量為 100 公克,B 法碼的重 量為 99 克」人們能否區辨出它們的重量是不同 的? • (2)B 法碼的重量是幾公克時,人們才能區辨 A 和 B 在重量上的差異?
心理物理學--恆定法
• 使用恆定法測量絕對閾需經過兩個階段。 • 在第一個階段中,研究者要先粗略估計絕 對閾的強度 • 在第二個階段中,研究者選五到九個刺激 (除了一個刺激為閾值的估計值外,其餘 的刺激一半比估計值的強度強,另一半則 比估計值得強度弱),並進行以下實驗。 當將我們將這些刺激由強到弱排列時,兩 兩刺激之間的差別應該一樣大。
一個「盲視」的個案
• X 光的檢驗結果顯示,在 DB 右腦(大腦皮質右半球)靠近 視覺區(枕葉)的地方,有一 個腫大的血管團;因為這個腫 大的血管團, DB 才會發生頭 痛和視盲的現象。在 34歲時, DB 決定接受大腦手術,切除 血管團,以解決頭痛的問題。 • 因為手術所切除的大腦區域包 括了接收由左視野傳入訊息的 皮質區,所以醫生預測手術後, DB會喪失部分的視力。果然, 在手術後的視力檢驗中,DB 似乎喪失了部分的視力。
心理物理學
• 對一個強度高於絕對閾的刺激而言,只有 當刺激強度改變(變強或變弱)到一定的 程度時,人們才能察覺到這個刺激發生變 化了。在定義上,差異閾(difference threshold或difference limen;簡寫作DL) 就是那個剛好能在感覺上造成差異感的 「刺激強度的變化」。 • 這個剛好能引發「差異感」的變化量也被 稱做恰辨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 jnd)。
• 研究者將 DB 所呈現出的視覺現象稱為「盲視」 (blindsight)。 • 盲視現象:受試者聲稱沒有看見,但是卻可以辨認投射 在盲視區中刺激。 • 「盲視」是一個很矛盾,也很有趣的現象。這個現象不 禁讓人提出一連串的問題:
• 到底是哪些神經系統負責人類「視覺」? • 這些負責視覺的部分,各有何種功能? • 為什麼當 DB 說「沒看見」時,但他的行為卻顯示他 「看見」了。這種矛盾是否行為代表「視感覺」和「視 知覺」是不同的?
心理物理學--極限法
• 在極限法的研究中,受試者會在一個「實驗嘗試」 中,接受到一連串「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 刺激。 • 例如,探討人們對聲音的絕對閾時,研究者會在一 個「漸減嘗試」中,先將刺激定在很強的程度(強 到受試者一定能察覺刺激存在的程度),然後再慢 慢地將刺激減弱,直到受試者察覺不到刺激的存在 為止。 • 在一個「漸增嘗試」中,研究者會先將刺激定的很 弱,弱到受試者一定察覺不出刺激的存在的程度, 然後在慢慢地將刺激增強,直到受試者發覺刺激為 止。(見後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