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发烧推拿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退烧

小儿推拿退烧

六月的天,冷冷热热变动非常大,加上空调、踢被子等儿童感冒现象非常多,儿童出现感冒发烧的现象非常多,该怎么样退烧、什么样的退烧的方法才有效,不用说打针吃药再所难免,宝宝不愿意、害怕、抗生素等负面因素太多,是药三分毒何况是小儿、儿童,但迫于健康家长也没其他的可行方法!在这里介绍小儿推拿退烧的方法。

1、小儿推拿退烧手法儿童按摩跟成人不同,相对而言简单得多。

成人按摩要求有力,而儿童按摩要柔轻快;成人按摩要精确地找穴位,而儿童按摩以点状按摩、面状抚摸或线状推揉为主。

对1岁左右的患儿,应以推、揉等弱刺激手法为主。

为了避免伤及宝宝皮肤,减轻摩擦,按摩时手上可事先蘸一些婴儿爽身粉或润肤油之类。

按摩后以微汗出为宜,切勿发汗太过。

2、小儿推拿退烧选穴儿童感冒可选用推攒竹、揉太阳、清天河水3种手法进行按摩治疗。

风寒感冒者加推三关,风热感冒者加推脊柱。

其中,清天河水可宣肺清热;推攒竹、揉太阳可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可发汗解表、驱散风寒;风热者加推脊柱以清热解表。

3、小儿推拿退烧环境在给宝宝推拿时,室内温度要温暖适宜,不可过热或过冷,同时严格避风,以免加重患儿病情。

按摩时,得让宝宝平躺着放松身体,动作要柔,不然孩子哭闹不配合,非但没有保健效果,反而伤身。

此外,孩子如果有皮损伤,按摩时要避开受伤皮肤,以免皮肤因摩擦受热而再受损伤。

4、小儿推拿退烧时间最适合按摩的时间是饭后2个小时。

饭后半小时内按摩易发生呕吐、胸闷等不良反应,而空腹则容易出现头晕等不适。

对于轻病患儿,每日推拿1次即可;对重病患儿,每日推拿2-3次疗效较好,且每次推拿的时间应掌握在20-30分钟左右。

小儿的感冒发烧家长要重视,一般而言儿童的体质区别于大人体温在39℃左右才算是发烧,在日常的居家生活中家长应具备常识性的小儿推拿的手法,实践证明,小儿推拿疗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绿色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特点包括: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不给小儿带来恐惧感、不用打针服药,避免了药物的毒副作用等。

感冒发烧推拿按摩方法

感冒发烧推拿按摩方法

感冒发烧推拿按摩方法感冒发烧是常见的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

除了及时就医,适当的推拿按摩也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下面是一些可以使用的推拿按摩方法:1. 额头按摩:用食指和中指在额头上方的穴位上轻轻按压,并以顺时针方向做小圆圈按摩。

这可以缓解头痛和发热的感觉。

2. 头部揉捏:用双手的手指均匀地揉捏头部的皮肤,从额头开始,以螺旋状往后揉捏。

这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头部不适。

3. 肩颈按摩:用手指或拇指按摩肩膀和颈部的肌肉,采用轻柔的长按和轻轻拍打,可以减轻肩颈的疼痛和紧张感。

4. 胸部敲打:用手掌轻轻敲打胸部,从左侧开始往右侧继续敲打,然后往下打到胸骨。

这可以激活肺部,促进呼吸顺畅,并缓解鼻塞和咳嗽。

5. 背部推拿:用双手的掌心沿着背部的两侧往下推,力度要适中。

这可以促进背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背部不适。

6. 腹部按摩:用双手的手指以顺时针方向在腹部轻轻揉捏,可以促进肠胃蠕动,缓解腹部不适和消化问题。

7. 手臂按摩:用双手的手指从手腕开始,沿手臂逐渐向上按摩,然后往回按摩至手腕。

这可以促进手臂的血液循环,减轻手臂酸痛和乏力感。

8. 足底按摩:用手指或手掌按摩足底的穴位,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拿按摩时要掌握力度和频率,以免造成不适。

如果感到疼痛或不舒服,应停止按摩并就医。

此外,在按摩前可以使用温水对身体进行热敷,以帮助放松肌肉和打开毛孔。

需要提醒的是,推拿按摩只是辅助疗法,并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感冒发烧症状持续严重或有其他严重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同时,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合理饮食,有助于身体康复。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推拿按摩方法,但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请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推拿按摩。

小儿推拿小窍门

小儿推拿小窍门

小儿都是阳性身体,一般的感冒、咳嗽、流鼻涕、便便不好、尿床、不爱吃饭等,都可以通过推拿来解决,避免了吃药打针吃抗生素这样的痛苦以及可能带来的恶果。

我也通过在孩子身上的实践获得了一些成效。

首先介绍下孩子的5个手指分别代表的脏器从大拇指到小指头分别是:脾,肝,心,肺,肾。

1. 不爱吃饭- 捏脊据陈姥姥介绍背部有很多条经络经过,捏脊的好处很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改善孩子的饮食和促进身体长高。

这个方法我只是偶尔给孩子做下,因为孩子本身胃口就很好个子长得也很快。

但据试验了这个方法的人说:捏脊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胃口大开并且身高也长势喜人了。

姥姥说:每年的5月和10月是孩子长个的最好季节,所以要赶在4月和9月就开始给孩子捏脊,让他们在长个的季节好好表现。

捏脊的方法很多种,这里介绍的是三字经派的3捏2提法。

3捏-让孩子俯卧在垫子上,先用手掌从上往下轻轻按压一下他的背部,让他放松。

从孩子的尾骨开始提起,要连皮带肉一起提起,不能只捏一点皮往上提,那样会比较疼的。

然后往上赶,就是两个大拇指在后,其他手指在前,连皮带肉一起往上赶,直到大椎处。

大椎就是脖子后面的大骨头处。

在大椎处再提几下,然后双手从孩子的脊柱两侧滑下来,使点劲哦。

这样的动作重复3次,这就是3捏2提里的3捏。

2提-同样从孩子的尾骨出开始提起,然后向前赶两下,提一下,就这样重复,提一下赶两下,直到肋骨处,大概就是背部中间的地方。

然后一直赶到大椎,在大椎处再提几下。

这样的动作重复2次,这就是3捏2提里的2提。

捏完了提完了,可以再把孩子脊柱两侧从上到下的用手捏一捏,让背部的血液循环加快。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孩子,还适用于大人,我也让玉爸给我捏过,捏的时候有些疼,但捏完了很舒服。

大人捏的时候要注意的一点是高血压的人要从上往下捏,捏脊还有降压作用。

有想改善孩子胃口想让孩子长高的家长可以试一下。

2. 感冒流鼻涕-艾灸盒+黄蜂出洞孩子着凉后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流鼻涕,所以家长尽量要在变天的时候给孩子适当地保暖,有风的时候要给孩子带帽子和围巾,保护好孩子的头。

小儿推拿的四大手法

小儿推拿的四大手法

⼩⼉推拿的四⼤⼿法⼩⼉推拿的四⼤⼿法应对⼩⼉外感的四⼤基本推拿⼿法,即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后⾼⾻。

这四⼤基本⼿法不管是风寒还是风热都可以⽤。

⽽且都在头⾯部,不⽤脱⾐服,不怕孩⼦冻着。

按摩介质,⼀般天热可以⽤平常的饮⽤⽔,天冷可以⽤葱姜⽔。

风寒⽤葱姜⽔,风热⽤饮⽤⽔。

如果⼩⼉有发烧,可以⽤酒精或者薄荷⽔。

没有绝对,具体情况可以⾃⼰灵活运⽤。

当然还有其他⼀些介质可以⽤,也可以根据⾃⼰的情况灵活应⽤。

1.开天门:简单说就是从眉⼼印堂⽳向上直推到发际。

【⽳位】:开天门,天门⽳⼜名攒⽵,位于两眉中(印堂)⾄前发际成⼀直线。

【⼿法】:操作时,术者两拇指交替⾃下向上推3~5分钟,称“推攒⽵”或称“开天门”。

若⾃眉⼼推⾄囟门,约30~50次,称为“⼤开天门”。

【功效】:“开天门”具有开经络、开⽳位、活⽓⾎、调阴阳和祛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明⽬等作⽤。

“开天门”⼀般作为推拿起式。

含有天⼈相应、开经⽳之意。

主治头⾯诸疾,如头昏、头痛、流涕、眼屎多、⾚眼等。

外感内伤均宜。

“开天门”还能疏风、解表、开窍,治疗风邪外感之恶风发热、头痛、⾝痛、⽆汗等,风寒风热均可配伍后运⽤。

2.推坎宫:从眉⼼向左右两侧分推⾄眉梢。

操作⽅法:⽤两拇指桡侧⾃眉⼼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推后也可点刺放⾎或掐按揉摩,以增强疗效。

操作次数:50~100次。

作⽤:功能作⽤:疏风解表,醒脑明⽬,⽌头痛。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痛,烦躁不安,惊风,⽬眵等。

临床作⽤:临床上常与推攒⽵、揉太阳开天门、揉⽿后⾼⾻等⼿法配合治疗外感发热、头痛等症。

在临床治疗中,推坎宫多与推攒⽵、揉太阳等⼿法配合使⽤。

在治疗⽬⾚肿痛时,多与清肝经、掐揉⼩天⼼、清天河⽔等合⽤。

推后也可点刺放⾎或掐按揉摩,以增强疗效。

推拿注意事项1.推坎宫是通过对肢体或⽳位和按摩,达到疏通经络,活⾎化瘀的作⽤从⽽使脑萎缩的肢体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碍得以恢复。

2.在春夏季患感冒,推拿时蘸⽔,秋冬季患感冒,推拿时要蘸少许⿇油、润滑膏或BB油也可。

小儿发热运用穴位推拿干预的护理效果

小儿发热运用穴位推拿干预的护理效果

小儿发热运用穴位推拿干预的护理效果1. 引言1.1 小儿发热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小儿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是由于感染、免疫反应或其他疾病导致的。

发热会使儿童身体不适,食欲下降,睡眠质量下降,甚至会出现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对于幼儿来说,高烧还可能导致惊厥等危险情况发生。

小儿发热对儿童健康造成了明显的影响,也给家长带来了担忧和困扰。

1.2 穴位推拿在小儿发热中的应用穴位推拿在小儿发热中的应用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适当的按摩和推拿手法,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自然疗愈能力,从而达到治疗小儿发热的目的。

在小儿发热的治疗中,穴位推拿可以帮助调整体内的阳气和阴气平衡,加速疾病毒菌的排出,减轻发热引起的不适和疼痛。

据研究发现,穴位推拿还可以促进小儿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热量的散发,从而降低体温。

穴位推拿还可以调整小儿的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抵抗力,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减少发热的复发。

穴位推拿在小儿发热中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小儿的不适和疼痛,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儿发热干预方法。

2. 正文2.1 小儿发热的病因及症状小儿发热的病因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异常、过敏等。

在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感染,比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细菌感染也是引起小儿发热的常见原因,比如肺炎球菌、链球菌等。

免疫系统异常也可能导致小儿发热,比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过敏反应也可能引起小儿发热,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支气管炎等。

小儿发热的症状主要包括体温升高、面部潮红、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等。

体温升高是最为明显的症状,一般超过38℃即可被称为发热。

面部潮红是血液循环加快的表现,全身乏力和食欲不振可能是因为发热消耗了大量能量,烦躁不安则可能是因为身体不适引起的情绪波动。

小儿发热还可能伴随有头痛、咳嗽、嗓子痛等其他症状,具体表现因病因而异。

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疗法,外感发热小儿推拿

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疗法,外感发热小儿推拿

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疗法,外感发热小儿推拿小儿发热即体温升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一般可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热与阴虚内热三类。

其中外感发热除感冒外,还可见于急性传染病初期,下面来教教大家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疗法。

本方疏风解表,治一切外感发热症。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为治外感的主要推拿法,配拿风池功在疏风解表;清肺经,揉肺俞则宣通肺气。

病因:小儿脏腑娇嫩,肌肤疏薄,卫外不固,故当气候骤变,冷热失常,或看护不周时,外邪易乘虚入侵肌表,使卫阳被郁,而致发热。

临床表现:寒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喉痒,苔薄白,脉浮,指纹鲜红;风热者,发热重,恶风,微寒出,口干,咽痛,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

位置:两眉间中点起,直上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用两手拇指桡侧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

作用:发汗解表,镇惊安神,清脑止痛。

主治头痛,发热,感冒,惊吓等。

位置:自眉头沿眉弓上缘至眉梢成一直线。

操作:先用两拇指掐按眉弓中点片刻,再用拇指桡侧面,自两眉头稍向上,外分推至眉梢。

作用:发汗解表,清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感冒,头痛,头晕,目赤痛。

位置:两眉外端的后方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指端在穴位旋转揉运,向眼睛方向为补,向耳后方向为泻。

作用:解表,止头痛,醒神,明目。

主治感冒发热,恶寒,头痛,目赤痛。

位置:耳后高骨微下凹陷中。

操作:以中指按于穴位上揉运之。

作用:解表发汗,镇惊除烦。

主治伤风感冒,惊风抽搐,烦躁不安。

位置:后发际下大筋外侧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食指用力提拿风池,有节奏的一松一提。

作用:发汗解表,通经止痛。

主治恶寒,高热,头痛,身痛,感冒。

位置:肺经亦称肺金,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至指尖,为清肺经。

作用:补益肺气,清肝泄热,止咳化痰。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胸闷,虚寒,脱肛。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操作方法:用拇指螺纹面自肩胛骨内缘从上至下向两旁分推。

小儿发热运用穴位推拿干预的护理效果

小儿发热运用穴位推拿干预的护理效果

小儿发热运用穴位推拿干预的护理效果
小儿发热是指儿童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病情较轻时,常通过中医推拿治疗。

而推拿在儿童发热的护理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缓解发热症状
通过推拿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小儿发热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嗜睡等不适感。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加速汗腺分泌汗液,使体内热量通过皮肤散发出去,从而降低体温,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二、促进体液代谢
发热时,小儿体内的新陈代谢会加速,身体会产生更多的废物和毒素,而正常的体液循环可以帮助排出这些废物和毒素,保持体内的水平衡。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经络的畅通,增加血液和淋巴循环,帮助排出废物和毒素,调节体液代谢,提高机体抵抗力。

三、提高免疫力
小儿发热时,机体抵抗力会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进一步加重病情。

推拿按摩可以刺激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四、改善睡眠质量
小儿发热时,常伴有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使儿童情绪不稳定,影响疾病的恢复进程。

推拿按摩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体内的激素分泌,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增加睡眠时间,帮助小儿更好地休息和恢复。

小儿发热时的推拿按摩干预可以通过缓解症状、促进体液代谢、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等作用,帮助小儿恢复健康。

在进行推拿按摩时,还需要注意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措施的选择,确保干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推拿按摩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按摩手法,并注意控制力度,避免造成不良反应。

[宝宝发烧按摩那些穴位]

[宝宝发烧按摩那些穴位]

[宝宝发烧按摩那些穴位]小宝宝发烧按什么穴位1、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2、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3、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宝宝发烧怎么办根据宝宝的状态,妈妈们可以选择使用直肠式测温法,更加精确。

打开温度计,用水溶性浆润滑温度计尖端,用一只手分开宝宝的臀部。

用另一只手轻轻地将温度计的尖端滑入直肠不超过12毫米的地方。

宝宝发烧物理降温遇到宝宝体温偏高,妈妈先做一下客观的评估,比如小宝宝是不是刚洗完热水澡?或是天气太热、穿太多?室内通风不良等等,妈妈可以先卸下宝宝的外衣,并且打开门窗,保持通风。

一般情况下,如果宝宝的体温不超过38.5度,我们不建议吃退烧药,可以多给宝宝喂水,增加宝宝的尿量,促进宝宝体内毒素的排出。

同时,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也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

每次擦拭的时间要在10分钟以上。

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比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孩子如果发烧温度非常高的话,建议最好还是要及时的给她做一些物理降温,尤其是要注意额头,可以用一些退烧贴,或者用湿毛巾都是很好的,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到医院去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细菌感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是很可怕的。

宝宝发烧护理指南1、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退烧药。

2、一天使用退烧药不要超过五次以上。

3、不宜在半夜叫醒小孩服用退烧药,除非可能因发烧导致抽筋时。

4、不要给小朋友覆盖湿毛巾,应尽量保持干爽。

小儿发热运用穴位推拿干预的护理效果

小儿发热运用穴位推拿干预的护理效果

小儿发热运用穴位推拿干预的护理效果小儿发热是常见的儿童疾病,常见的病因有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等。

小儿发热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推拿也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

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儿发热时运用穴位推拿干预的护理效果。

一、穴位推拿的原理推拿是我国传统的一种疗法,主要是通过按压患者身体的特定穴位,刺激身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身体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对小儿发热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按摩,可以发挥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健脾益气等功效,减轻小儿的症状,加速康复。

二、穴位推拿的具体效果1、穴位推拿可以调节小儿的体温通过按摩“大椎”穴位,可以刺激交感神经,使小儿出汗,减轻体内热度,从而起到调节小儿体温的效果。

2、穴位推拿可以增强小儿免疫力通过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促进脾气养分,增强小儿的免疫力,对小儿的康复有着重要的帮助。

3、穴位推拿可以缓解小儿不适症状通过按摩“曲池”穴位,可以缓解小儿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让小儿感觉更加舒适。

三、穴位推拿的实施方法推拿按摩要在小儿体表上,以掌根或指面或足底掌根、趾小球等手法对穴位施行刺激。

推、按、摩等手法都是驾驭穴位的主要手段。

针对小儿发热的护理需求,一般肚脐上方三个横指的处所叫做“天枢”穴位,这里是人体的“寰宇之府,气血之海”,通过按摩“天枢”穴位,可以疏通气血,调节节拍;棱间穴是用手指从椎管以外向棘突、椎间缝方向按压,在小儿的脊柱两侧各有一列,共12个点位,通过按摩棱间穴,可以起到清热解毒、镇痛安神的功效,“曲池”穴位是在小腿外侧的“肚眼”处,按压或揉动“曲池”穴位可以起到缓解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

1、按摩力度按摩的力度要适宜,不宜过轻或过重,太轻的话效果不明显,如果过重的话会使小儿疼痛,影响到疗效。

2、操作方法操作方法也非常重要,按摩要均匀、适度、持续,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病情轻重病情轻重不同,配合的方法和按摩的力度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孩子感冒发烧按摩哪里

孩子感冒发烧按摩哪里

孩子感冒发烧按摩哪里孩子感冒发烧按摩的穴位开天门位置:天门穴又名攒竹,位于两眉中〔印堂〕至前额发际处,成一条直线。

手法:施术者两拇指交替自下向上推〔有时宝宝不太协作,或两手操作不太方便,用一个拇指连续上推也可以〕,如图:次数:50-150下/次〔0.6个月以内的宝宝〕;200-300下/次〔0.6-2岁〕;300-500下/次〔2岁-12岁〕,每天2-3次。

另外假如感冒程度严峻,每次也可以多推100-200下。

功效:“开天门”一般作为小儿推拿起式,含有天人相应、开经穴之意。

具有开经络、开穴位、活气血、调阴阳和祛风解表、开窍醒脑、冷静安神、明目等作用。

针对风寒风热引起的风邪外感之恶风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等症状均有良好作用。

此外,针对头面诸疾,如头昏、头痛、流涕、鼻塞、迎风流泪、眼屎多、赤眼等也有肯定效果。

推坎宫位置:坎宫〔眉弓〕是眉头〔或印堂/两眉宇中间〕至眉梢延伸至太阳穴的一条弧线。

手法:用两个大拇指的正面〔拇指肚〕从印堂穴沿着眉毛向眉梢太阳穴方向分推。

次数:50-150下/次〔0.6个月以内的宝宝〕;200-300下/次〔0.6-2岁〕;300-500下/次〔2岁-12岁〕,每天2-3次。

另外假如感冒程度严峻,每次也可以多推100-200下。

功效:可疏风解表,止头痛,醒脑明目,适用于风寒感冒,有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头痛等症状者。

此外,坎宫是孩子眼睛的卫兵,眼睛相关疾病一般可以推拿坎宫穴,比如预防/调理眼睛虹膜炎、小儿近视等。

揉太阳穴位置:两眉梢后凹陷处为太阳穴。

手法:用中指指端“由轻到重”按揉太阳穴〔假如高烧且无汗,手法可以略重一点,揉太阳可以发汗退热〕。

一般不分顺逆时针〔但也有专家建议为逆时针方向,向着施术者方向〕。

次数:50-150下/次〔0.6个月以内的宝宝〕;200-300下/次〔0.6-2岁〕;300-500下/次〔2岁-12岁〕,每天2-3次。

另外假如感冒程度严峻,每次也可以多推100-200下。

孩子感冒发烧时的中医精油按摩

孩子感冒发烧时的中医精油按摩

孩子感冒发烧时的中医精油按摩感冒与发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的健康问题,而中医精油按摩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疗法。

中医精油按摩通过刺激穴位和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身体免疫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孩子感冒发烧时的中医精油按摩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1. 精油选择在孩子感冒发烧时的中医精油按摩中,我们推荐使用薰衣草、柠檬、薄荷和丁香等精油。

这些精油具有抗菌、消炎和镇痛的特性,能帮助孩子缓解鼻塞、咳嗽、头痛等症状。

2. 稀释方法中医精油按摩时,一定要将精油稀释后再使用。

对于婴儿和年幼的孩子,可以将1滴精油稀释在10毫升基础植物油(如橄榄油或甜杏仁油)中。

对于较大一些的儿童,可以将1滴精油稀释在5毫升基础植物油中。

3. 穴位选择进行中医精油按摩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穴位。

例如,风池穴位位于颈部,可以缓解头痛和喉咙痛;四白穴位于头部两侧,有助于缓解鼻塞;大椎穴位于脖子后部,可舒缓咳嗽;合谷穴位于手肘内侧,对缓解喉咙痛和咳嗽等症状有帮助。

4. 按摩手法在按摩时,先将稀释后的精油取适量于手掌心,然后用温热的手掌轻轻按压在孩子的身体上,以使其吸收。

按摩手法应温和而均匀,避免用力过大或刺激过度。

进行的时间应视孩子的情况而定,通常为5-10分钟。

5.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精油按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按摩前,确保孩子身体部位干净整洁,避免应用于开放性伤口或有过敏反应的皮肤。

- 使用前先进行皮肤敏感测试,将少量稀释后的精油涂抹在孩子的手臂内侧,并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 严禁将精油直接应用于孩子的皮肤,必须稀释后使用。

- 孩子进行中医精油按摩时,应有专人陪同,以确保按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 如果孩子的症状在使用中医精油按摩后没有改善或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总结起来,中医精油按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疗法,可帮助缓解孩子感冒发烧时的症状。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精油的选择和稀释、按摩的穴位选择和手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推拿治疗孩子发烧、感冒

推拿治疗孩子发烧、感冒

孩子发热了怎么办?只要孩子发热时精神不是很差,温度没超过39.5℃,家长也可以自己处理。

孩子发烧有个规律:如果发烧时手脚冰冷、面色苍白,则说明孩子的体温还会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脚变暖,出汗了,就说明体温不会再上升。

家长遇到孩子发热时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一岁半以内的婴幼儿,前囟门还未完全闭合,家长可以在孩子睡着后,用手心捂住孩子的前囟门,一直捂到孩子的头微微出汗,这时再看小婴儿,鼻子通了,呼吸平稳了,温度也降下来了。

这时,家长再把宝宝叫醒,多给喂一些温开水或红糖水,宝宝很快就能恢复如初。

我儿子一岁前有几次感冒发烧都是用这种方法治好的,最短的一次只用了15分钟,最长的一次捂了一个半小时,我的手都麻了,才见儿子头上冒汗。

所以在给宝宝用手心捂前囟门时,家长千万不要着急,最好是由孩子爸爸来操作,男士的热量大,宝宝容易出汗。

2.多数孩子还是受凉感冒引起的发热,发热时手脚发冷、舌苔发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家长可以用生姜红糖水给孩子祛寒,效果是不错的,如果生姜红糖水里再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长的葱白,效果会更好。

若孩子怕辣,可以在给孩子煮的稀饭里面加上两片生姜、两段葱、几滴醋,煮好后,去掉姜、葱,喂给孩子吃,能祛寒、发汗,退热的效果不错,孩子也愿意吃。

家长可以一天给孩子喂2~3次,孩子退热后就不要加葱了,舌苔不再发白时,姜也可以不放。

3.如果孩子发烧时手脚不冷,但面色发红,咽喉肿痛,舌苔黄或红,小便颜色黄、气味重,眼睛发红,则说明孩子身体内热较重,就不能喝生姜红糖水了,家长应该让孩子大量喝温开水,也可以在水中加少量的盐,冲成淡盐开水给孩子喝,能消内热。

孩子只有大量喝水,多解几次小便,让身体的内热随着尿液排出,体温才会下降,上火的症状也才会好转。

4.如果孩子白天、晚上都发热,则说明体内有内热或炎症,家长可以用苦瓜切成薄片,取10片,加水煮5~10分钟后给孩子喝,一天2~3次,到孩子白天不发热时,就不要再喝了。

刘氏推拿:让小儿远离咳嗽的痛苦

刘氏推拿:让小儿远离咳嗽的痛苦

刘氏推拿:让小儿远离咳嗽的痛苦作为一名家长,看到孩子生病咳嗽,心里总是特别的难受。

尤其是在这个季节,气候变化无常,小儿感冒咳嗽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在经历了无数个夜晚孩子咳嗽不止的痛苦之后,我终于找到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刘氏推拿,让小儿远离咳嗽的痛苦。

刘氏推拿是我国传统的推拿疗法之一,源于清朝末年,由著名推拿大师刘明仙创立。

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手法推拿小儿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刘氏推拿特别适用于小儿感冒、咳嗽、发烧等症状,具有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操作简便等优点。

我第一次接触刘氏推拿是在孩子三岁那年,当时他反复咳嗽了一个月,药吃了不少,但效果并不明显。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了刘氏推拿,便带孩子去了一家专门从事刘氏推拿的诊所。

经过推拿师一番熟练的操作,孩子当天的咳嗽就明显减轻了。

连续推拿了几个疗程后,孩子的咳嗽彻底痊愈了。

自那以后,每当孩子有咳嗽的迹象,我都会第一时间选择刘氏推拿。

刘氏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推天河水:用食指和中指沿着孩子前臂内侧,从手腕推向肘部,往返推擦50次。

2. 推三关:用食指和中指沿着孩子前臂外侧,从手腕推向肘部,往返推擦50次。

3. 推背部:让孩子俯卧,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沿着孩子背部从颈部向下推至尾骨,往返推擦50次。

4. 按揉肺经穴:位于孩子无名指末端,轻轻按揉50次。

5. 按揉膻中穴:位于孩子胸部正中线,乳头连线的中心,轻轻按揉50次。

6. 按揉中脘穴:位于孩子腹部正中线,肚脐上四寸处,轻轻按揉50次。

1. 保持室内温暖、舒适,避免孩子着凉。

2. 推拿师应洗净双手,涂抹适量推拿油,以减少摩擦。

3. 推拿力度要适中,以孩子能忍受为宜。

4. 推拿时间可根据孩子年龄和病情调整,一般每次1520分钟。

5. 推拿期间,让孩子多喝水,有助于病情恢复。

6. 如有疑问或孩子在推拿过程中出现不适,请及时咨询推拿师。

通过刘氏推拿,我的孩子已经远离了咳嗽的痛苦,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了解并运用这种方法,让更多的小儿受益。

小儿感冒发烧及咳嗽的推拿手法

小儿感冒发烧及咳嗽的推拿手法

小儿感冒发烧及咳嗽的推拿手法今年流感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高热、恶心、咳嗽等症状。

一旦情况比较严重,请及时采用中药调理,另外可以加一些推拿手法做为辅助治疗,以帮助孩子降温、恢复胃肠功能及调整脾肺系统。

以下是我刚刚整理的适合上述症状的一些推拿手法,由于水平有限,因些其中难免有些失误,请各位相互比较,如发现有误请及时告之,以尽快做出修改并完善内容,从而靠大家的智慧为广大X友们提供一些更合理、科学的推拿手法。

清天河水清天河水,小儿推拿方法名。

天河,穴位名。

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用食指和中指由腕横纹推至肘横纹,用治诸热惊风,心经热盛,口喝咽干等一切热症。

又说,位于前臂屈侧正中线,腕横纹上三横指处。

次数为200~300次,左右轮流做。

开天门小儿推拿方法名。

又名推攒竹。

由小儿两眉头之间向上直推至额上前发际处。

《保赤推拿法》:“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数,谓之开天门。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用治感冒,头痛,惊风等症。

推坎宫基本概述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手法:用拇指从眉心向眉梢作分推。

效用:外感发热,以及一般杂症,均可用之。

基本简介主要作用是通过对肢体或穴位和按摩,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一般100次左右。

运太阳眉毛末端与眼睛末端的连线中点向后一指宽有一个凹陷处,这就是太阳穴。

用两大拇指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

孩子脏腑娇嫩,肌肤柔嫩,皮肤疏松,一不注意保暖就会感冒。

孩子感冒发烧是常衣的事,但感冒时,孩子真是难受得很,这时运太阳就可以缓解这些痛苦。

运太阳还可以治疗孩子的惊风、头痛、目赤等症。

操作:使受术者仰卧或坐立,用两大拇指同时在太阳穴上不断转运,向耳侧转为凉为泻,向眼侧转为热为补。

说明:泻法治外感,补法治内伤,临症效果,泻法胜于补法。

一般以1~2分钟为宜。

按揉外劳宫穴位:外劳宫(外劳)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程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自成体系的推拿治疗方法。

【操作方法】1、开天门: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推24次,常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

2、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

—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骤。

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个步骤。

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症。

5、分推大横纹: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向两侧分推,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个步骤。

有调和气血、止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

可治疗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嗽、痰喘等症。

6、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伸摇数次。

不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作为结束手法,所以又名“总收法”(收诊法)。

拿肩井有畅通一身气血等作用。

7、推五经:五经指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个穴位,分别位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远端指节的指腹上,在这些穴位上运用推法治疗,可以调整各脏功能,并治疗相关的疾病。

诸如:(1)消化不良、呕吐、腹泻、食谷不化、痢疾、便秘、疳积等多属脾经病变,治疗时推脾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一般多采用补法。

(2)惊风、抽搐、烦躁、气逆、胁痛、目赤等多属肝经病变,治疗时推肝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清)。

退烧的小儿推拿方法

退烧的小儿推拿方法

退烧的小儿推拿方法小孩子发烧是最让妈妈们着急的事情,但是小孩子出现发烧的症状确实非常的多,所以掌握一些应急的措施还是非常关键的。

物理的治疗方式帮助孩子退烧要比药物好的多,推拿的退烧方式就是个不多的选择。

那么,退烧的小儿推拿方法是什么?退烧的小儿推拿方法1、开天门100次、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

推50~100次。

、功用:醒脑、镇惊、安神。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2、推坎宫100次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

推50~100次。

功用:疏散解表、提精神。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3、运太阳100次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

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

运50~100次。

功用:开窍、醒神。

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

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孩子发烧不退怎么办1、减少衣被:发烧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

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热退烧,反而会因过热导致高热惊厥。

对于许多小婴儿来说,只要减少衣被就能使体温降低。

2、多喝水:有助于发汗散热,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机体丢失的水份。

3、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

对年长儿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

4、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孩子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另外水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散失一部分热量。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地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地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以下四种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1.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2、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3、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4、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小儿推拿退烧手法

小儿推拿退烧手法

小儿推拿退烧手法发烧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宝宝常见病之一。

发烧有时成因简单,有时成因复杂,很多因素都会引起发烧,例如病毒感冒、幼儿急疹、麻疹、积食、秋季腹泻等,有时候就连长牙也会引起发烧。

孩子一发烧,妈妈就如临大敌,想赶紧帮孩子降温。

如果发烧时孩子精神状态好,做妈妈的就不需要太焦虑,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发烧本身不是病,它是体内正邪双方在“交战”的表现。

中医的退高烧手法一般分为几类:一类是发汗解表的手法,一类是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的手法。

病在表,往往是风寒束表,孩子着凉、感受风寒导致毛孔闭塞、寒邪不出,在体内与正气相争,所以导致发烧,此时用上可以发汗解表的按摩方法最为对症。

1 推三关 300~500 次。

2 揉外劳宫 1~2 分钟。

3 重揉太阳穴 1~2 分钟。

4 拿风池 50 次。

5 清心经 10 遍。

6 掐揉二扇门 4~5 分钟。

病在里,如咽喉红肿也会导致高烧不退,温度往往要超过39℃,此时用的手法不能只想着发汗,要用清热凉血的按摩手法。

1 清天河水 300~500 次。

2 打马过天河 20~30 次。

3 退六腑 300~500 次。

另外,蘸水捏脊也是我给雨欣用过最有效的退烧手法。

一般我会捏脊20~30遍。

捏脊具有双向调整作用,既能驱寒,又能清热凉血。

反复蘸水捏脊20~30遍。

捏脊时由于发烧散热快,后背的水会干掉,就反复再蘸水,最后一遍不等宝宝后背的水蒸发干,妈妈们要用嘴从下往上吹,直吹到大椎穴,把水汽吹散、吹干。

这个手法也称为“脊背吹水”,这是北京一位非常德高望重的中医老师的心得真传,我在实际操作中做了一些手法上的改良,对退烧非常有效。

用了退烧手法也不一定能一劳永逸,有时发烧会反复,尤其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往往温度高,而且会反复 3~5 天。

邪气由盛转衰有一个过程,正气由弱变强也需要累积能量,所以这个反复过程也是免疫力系统被建立和完善的必经之路。

摘自《小儿推拿专家教捏捏按按百病消》。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自己整理)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自己整理)

1、感冒风寒感冒:平肝清肺10、清天河水10、一窝风5、外劳宫3、揉迎香3揉阳池3风热感冒:平肝清肺10、退六腑10、清胃3、揉迎香3揉阳池3。

咳嗽加:运八卦、横推四横纹胃热、便秘、呕吐加:清大肠惊厥加:小天心2、发热风寒发热:平肝清肺10、清天河水10、一窝风5。

风热发热:平肝清肺10、清天河水5、退六腑10、清胃3,捏大椎、按揉曲池、合谷、外关。

头痛鼻塞加:揉阳池咳嗽加:运八卦、横推四横纹惊厥加:小天心伤食发热:清脾胃10,清大肠5,顺运内八卦5,退六腑10摩腹5 阴虚发热: 揉二马15、清天河水10、逆运八卦53、咳嗽风寒咳嗽:顺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横推四横纹5风热咳嗽:顺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清胃5、退六腑10痰湿咳嗽:清肺经15、清补脾10、顺运八卦5阴虚燥咳:清肺经10、清补脾10、揉二马105、呕吐脾胃寒吐:揉外劳宫10、揉板门5、平肝5、清胃5、顺运八卦5。

胃热呕吐:平肝5、清胃10、清天河水10、顺运八卦5。

伤食呕吐:揉板门5,顺运内八卦5,清胃10、清补脾10。

6、泄泻寒湿泻:揉一窝风5、揉外劳宫5、清补大肠15。

湿热泻:平肝经5、清胃5、清天河水10、清补大肠10伤食泻:清胃5、清天河水10、顺运八卦5、清补大肠10。

脾虚泻:清补大肠15、清补脾10、补脾经5。

7、便秘实秘:清大肠10,退六腑10、清胃5、平肝5。

虚秘:揉外劳宫10、清补脾5、清补大肠58、厌食脾失健运:清胃经5、清补脾经20、推四横纹5胃阴虚弱:清胃经5、清补脾经10、揉二马10脾胃气虚:平肝经5、清胃经5清补脾经20。

9、腹痛实热腹痛:平肝5、清胃5、退六腑10、揉板门5。

寒积腹痛:一窝风5、外劳宫5、揉板门5、顺运八卦5。

气滞腹痛:平肝15、顺运八卦5、揉板门5、推四横纹5。

食积腹痛:平肝5、清胃10、清大肠10、顺运八卦510、疳积疳气:平肝10、顺运八卦5、清补脾15疳积:平肝经5、清补脾15、揉二马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宝发烧怎么办:小儿推拿,退烧有奇效!!
最近这几天,天气又热了起来,一大早就有一个朋友来电话,说昨天夜里宝宝突然发烧快40度,今天一早跑到医院,却发现儿童医院已经排队了几十米开外。

到快8点跟我通话时还没有排到她。

说发烧的宝宝真是太多了。

6月份本来也发过一篇帖子关于小儿推拿退烧的帖子,因为种种原因现在被封上了,所以今早特意再新开一贴谈谈小儿推拿如何退烧的,希望对那些在困境中的妈妈和宝宝有些帮助。

还是先讲一下我自己给宝宝退烧的几次经历,我是怎么在家处理的,没有吃药,没有打针,但效果却非常的神奇。

第一次发烧为幼儿急诊
雨欣第一次发烧是在打完第二针百白破,她刚满四个月的时候。

虽然有看过很多妈妈的帖子,知道很多宝宝打百白破都会出现发烧的现象,但雨欣第一次发烧是直到下午6点左右才发现的(因为之前一直玩的很好,没有什么异常)。

这着实让初为人母的我有点紧张的。

宝宝最开始的体温是38.4开始时,我也只是用物理降温的办法先控制温度,打电话给宝宝爸爸,让他下班回来的路上给宝宝买冰冰贴。

然后一直留心观察宝宝的反应和体温的变化,并不着急去医院。

7点钟宝宝的爸爸回来了,给宝宝贴冰冰贴,可是人家不配合,每次贴都拿下来,后来没办法,我干脆贴自己头上了。

到了晚上8点多,宝宝体温又升高了39.3,怕宝宝夜里难受睡不好,于是给宝宝洗了一个温水澡,洗好以后,开始给宝宝做退烧的按摩,有
1开天门200次
2推坎宫100次
3揉太阳穴一分钟(如果高烧,可以手法重一点,揉太阳可以发汗退热)
最后捏脊,并在脊背上滴几滴水,从宝宝的腰骶一直吹到大椎穴,吹散、吹干。

做完以后看着宝宝的体温在15分钟内,直线下降,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晚上宝宝睡了一个好觉。

第二天宝宝又有反复,不过温度还好38.4到38.7左右,主要是她精神很好,一直笑呵呵的,自己玩。

我是当宝宝烧得比较厉害的时候再来按摩,反复了2、3天左右,出了一身疹子,所以我给宝宝自己的诊断是幼儿急诊。

出了疹子宝宝倒是作了两天,估计是发疹子很难受。

这是我经历的第一次给宝宝退烧的经历。

第二次发烧为麻诊
雨欣第二次发烧是10个月打麻苗时,因为她蛋清过敏,所以一直拖到10个月才打。

这次是打好麻苗一周后,开始发烧,因为也是有心理准备宝宝中招的,所以这次没那么紧张,宝宝体温最高好像也在39度以内。

基本遵循上一次的经验,还是小心观察,注意体温。

如果温度太高,就帮宝宝按摩退烧,非常有效果,虽然有时烧还会再起来,但这个也是没办法的,记忆中也是2
3天的时间,宝宝这次是边发烧,边出疹,这次出疹子倒是没有怎么作。

精神一直比较好。

在平稳中读过了宝宝的第二次发烧!
第三次属于无名烧
雨欣第三次发烧,起初没有任何的征兆,好像是她13个月时候吧,我有点记不清了,最高温度也就是在38.7,早上起来发现有烧的,我当时都是给宝宝捏脊退烧,非常有效,后来一个白天都没有烧起来,到了晚上又开始发烧,这次我主要是重揉太阳穴,耳尖放血宝宝出了一身汗退烧了。

一夜平安。

第二天一早起来有开始有点发烧,温度也不是很高,推拿后退烧。

总结这次发烧的原因,还是有点不明确,可能是宝宝出牙,还有可能是宝宝宝宝肠胃不适,因为第一天发烧时我发现有点泻肚,当然泻肚也给宝宝按摩处理了,逆时针摩腹、按揉天枢穴、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第二天除了一早有点发烧以外,泻肚也停了!
捏脊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发烧的时候可以帮助退烧,体质虚弱的时候可以补益身体,强健体格。

我向所有的妈妈推荐平时宝宝无论生不生病都可以给宝宝捏脊或者推脊(6个月以内的宝宝可以从推脊柱开始)图如下
--------------附件--------------
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退烧也很神奇,这个方法我教过很多妈妈,她们跟我反馈的,这个方法退烧效果非常好。

有一个妈妈,她的宝宝自从开始按摩以后效果非常明显,无论从睡眠、饮食、便便的情况都得到显著的改善,她也有给自己的宝宝退烧的经历,因此出名,甚至被小区另一个妈妈请去,给她正在发烧的宝宝退烧,效果神速,据说是她们宝宝生病发烧以来,退烧最快,最没有痛苦的一次。

清天河水如图所示,方向由腕到肘,直推300-500次。

而打马过天河的方向和位置与天河水一直,不过操作手法是用我们的食指和中指两指蘸水然后从腕到肘方向在皮肤上敲打,其声音就像是马过河发出的响声,一边敲打,还要一边以同一方向吹气,因为是蘸有清水,所以有清凉的感觉,可以迅速带走体内的高温。

一般打马过天河比清天河水清热力度强,用于一切实热症。

--------------附件--------------
这个图的肺俞穴标得有点太低了,应该是肩胛骨内侧缘高点连线,在脊柱上就是胸椎第三节凹陷,旁开1.5寸就是肺俞穴了。

每个人的寸
的量法都是根据自己的骨骼体征量的。

如一寸就是一个拇指的宽度,3寸就是4指并拢的宽度。

--------------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