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口诀
1表里寒热虚实辩证歌诀1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
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
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
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
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
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
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
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
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8、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
口舌生疮咽肿痛。
腹痛便溏紧相连9、上寒下热: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
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
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
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
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
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14、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
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5、虚症: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
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6、上实下虚: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
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
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
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
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
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中医诊断学口诀,朗朗上口,很好记,值得收藏
中医诊断学口诀,朗朗上口,很好记,值得收藏
望色
春夏秋冬长夏时,青黄赤白黑随宜。
左肝右肺形呈颊,心额肾颐鼻主脾。
察位须知生者吉,审时若遇克堪悲。
更于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
又有辨舌之法。
舌上无苔为在表,鲜红为火,淡白为寒(主无苔言,非谓苔之淡白也。
)
若有白苔为半表半里,黄苔为在里,黑苔病入少阴,多死。
苔润有液为寒,苔燥无液为火,舌上无苔如去油腰子为亡液,不治。
闻声
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
肺金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
又法,气衰言微者为虚,气盛言厉者为实,语言首尾不相顾者神昏,狂言怒骂者实热,痰声漉漉者死,久病闻呃为胃绝。
大抵语言声音以不异于平时者吉,反者为凶。
问症
(出《景岳全书》。
张心在增润之)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短语告儿科,天花麻疹虔占验。
三部九侯
三部者.上中下.即寸关尺也.每部三候.各自分天人地。
上部天以候头角.上部人以候耳目.上部地以候口齿。
中部天以候肺.中部人以候心.中部地以候胸中。
下部天以候肝.下部人以候脾胃.下部地以候肾(九候虽有数说.不如此说易晓.今亦难用.姑存之.)
王子亨云.一位有三候.浮取之属阳.沉取之属阴.中得之为胃气.故无胃气则死。
中医诊断必背诊断歌诀,分享收藏
中医诊断必背诊断歌诀,分享收藏诊断不确,开口动手便错,中医诊断学的精,临证才能一丝不苟。
中医诊断八字真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能尽数掌握此八字,则中医入门矣。
千般变化,不越八纲之法,诊断仅此八字而矣。
看似简单,实则变化无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真热假寒,真寒假热,都是经常遇见的情况。
你看到的热,可能不是热,是寒隔阳于外;你看到阳,可能不是阳,是阴虚阳盛;尽管不能一下全部掌握,但熟悉八纲辨证,入门足矣。
中医对病症的认知:1、阳虚= 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舌淡+疲劳没精神+脉沉弱无力2、阴虚= 长期容易发热+睡觉爱出汗+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3、气虚 = 精神不振+疲之无力+面色不好+稍微劳作后就加重4、血虚= 面色发白+口唇颜色淡+头晕眼花+舌淡+脉细+女性经少5、气滞= 有胀痛感+憋闷+喘不上气+反气+情绪激动加重+时轻时重6、血瘀= 疼痛有定处+发热位置固定+像针扎一样疼+青紫+有包块7、津亏 = 身形瘦弱+干瘪+经常口渴+脉细8、血寒= 身体发冷+疼痛+麻木+暖和之后会减轻+脸色和嘴唇颜色泛紫9、内湿= 胸闷+胀闷不适+食欲不振+苔白腻+疲倦乏力+大便不成形10、心火亢盛 = 精神亢奋+情志亢盛+口舌生疮+燥热+易心烦失眠对症方法:1. 酸--弹拨;2. 痛--揉压;3. 麻--推抚;4. 木--捏抓;5. 无力--拍打;6. 胀--拿捻;7. 困--按推;8. 寒--搓揉;9. 湿--压揉;10. 风--推摩。
11. 痹在骨--沉重;12. 痹在脉--血凝;13. 痹在筋--不伸;14. 痹在肉--不仁;15. 痹在皮--寒凉;16. 春为筋痹;夏为脉痹;秋为皮痹;冬为骨痹,至阴为肌痹。
17. 风邪重--疼痛游走不定;18. 寒邪重--疼痛剧烈如锥;19. 湿邪重--四肢麻木不仁,重着不移。
20. 热邪重--关节疼痛不触,局部灼热红肿。
21. 酸痛--疲劳;少动;22. 寒湿;血少不畅。
最全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诀绪论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望诊观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
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黄帝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
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
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
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张景岳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陈言创三因,卫气营血叶天士,三焦辨证吴鞠通。
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彩图辨舌指南书,曹炳章著重要书。
上篇诊法四诊总括四诊望闻问切明神色形态舌诊称闻诊听声嗅气味问以言审切指凭四诊合参查全面整体症状辨病情第一章问诊问诊总括问诊一般内容多主症现病既往何个人生活家族史重点景岳十问歌一、问诊的方法问诊首先抓主诉,重视主症了一般,问诊直接问病人,语言通俗又易懂,避免主观和片面,防止暗示性套问,危重病人要细心,果断迅速快诊断。
二、问诊的一般内容(―)问一般情况一般情况问姓名性别婚否和年龄民族职业和籍贯现住单位记录清(二)问主症和现病史主症主要自觉症现病发展经过情治疗效果和兼症辨证论治此为凭(三)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既往病史诊可参家族患病查相传个人嗜欲和习惯亦有影响问周全三、问现在症状问诊现症是首件十问歌诀有贡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倶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数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1.问寒热(1)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同时呈新病外感表证名寒重热轻属表寒伤风热轻而恶风表热热重恶寒轻(2)但寒不热但寒不热里寒证久病肢冷内损阳新病畏寒腹冷痛寒邪直中在胃肠(3)但热不寒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邪实热蒸腾热有定时名潮热阴虚湿温热阳明长期微热自觉热郁热气虚或阴虚(4)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无规律胸胁苦满病少阳疟疾寒热定时发先后交替寒热强(二)问汗汗为阳热蒸津缘寒热虚实问周全表虚伤风汗自出表实无汗感风寒自汗阳虚动尤甚盗汗阴虚潮热烦大汗不止绝汗居冷汗热汗亡阳阴病变转折出战汗冷汗阳气虚或惊壮热汗蒸里实热黄汗风湿热邪蒸头面汗出上焦热半身汗见中风瘫手足心汗阴虚证中焦湿热脾虚关下焦湿热蒸阴汗心脾心肾心胸汗(三)问疼痛(1)问疼痛的性质胀痛气滞刺痛瘀,重痛湿邪隐痛虚,灼痛火热冷痛寒,有形实邪绞痛寒,酸痛湿证腰膝肾,掣痛肝病窜气风,部位不同六经痛,胸痹真心痛多胸。
《中医诊断学》歌诀
一、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二、脉诊1.浮脉浮脉,举之有余。
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
厌厌(微弱)聂聂(轻貌)。
如循榆荚(素问)。
如水漂木(崔氏)。
如捻葱叶(黎氏)。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溺,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搜便不流通。
2.沉脉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
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
加石投水,必极其底。
[体状诗]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椎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
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
肾虚腰及下元痌(痌tōng:同“痛”)。
3.迟脉迟脉。
-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体状诗] 迟来-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駃(駃:kuài。
同“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
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
迟而无力是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
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4.数脉数脉。
一息六至(脉经)。
脉流薄疾(素问)。
[体状诗]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
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 数比平人多-至,紧来如数似弹绳。
数而时止名为促,数见关中动脉形。
中医歌诀大全
中医歌诀大全
中医歌诀是一种将中医理论、治法和药物等内容编成歌谣或口诀的形式,以便于学习和记忆。
以下是一些中医歌诀的示例:
1.寒邪致病歌诀:寒邪伤人最易见。
头痛身热阳难伸。
无汗肢冷必恶寒。
脘满便溏溲清长。
痰涕清稀为意象,温中散寒药为先。
2.温病歌诀:温病初起恶风寒,邪在卫分舌淡红,脉象浮缓为中风,脉象浮数为风温。
口渴苔黄阳明病,苔黄脉数为热瘟,舌绛神昏是内闭,凉开三宝有奇功。
3.辨舌歌诀:若问舌诊有何诀,舌体应与脏腑联。
总之,中医歌诀是中医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歌诀的学习和学握,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
同时,中医歌诀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可以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中医诊断歌决全
阳主动见躁不安,阴主静则身体懒;
肺胀喘息难平卧,低头喜俯精气衰。
患者姿态与疾病的关系,一般来说躁动多为阳证,蜷卧多为阴证;坐而喜仰多为实证,坐而低头喜俯多为虚证。
(二)局部望诊
1、望头面
脑为髓海精明府,囟填为实向外突;
囟陷为虚精气亏,囟门迟闭称解颅。
小儿囟门高突又称囟填,属实证;囟门下陷又称囟陷,属虚证;囟门迟闭,骨缝不舍,古称解颅,属肾气不足,或后天脾胃虚弱,发育不良。
得神反映脏腑精气充足,正气强盛,为健康的表现,即使有病也是精气未伤,预后良好。得神可见于常人或轻病之人,表现为目光明亮灵活,精彩内涵,面色荣润含蓄,神情自然,大肉未削,体态自如,动作灵活,反应灵敏,神识清楚,言语清晰。
(2)失神
失神之人精气衰,面晦日暗眼球呆;
反应迟缓肌肉削,撮空循衣预后坏。
(三)望排出物
1、望痰
痰因水液凝聚成,又有寒热燥湿分;
清稀量多为寒痰,色黄质稠热结成;
痰少而粘为燥痰,白滑易咯淡痰表。
痰根据其颜色或性状主要分为4种:痰液色白清稀,或夹有灰黑点寒痰,是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所致;痰浓稠色黄为热痰,是热灼津液,煎熬所致;痰少而粘,难以咯出为燥痰,是燥热伤肺所致;普稠色白量多易咯为湿痰,是脾虚不运,水湿内停所致。
(3)望口唇
唇红脾热虚淡白,青紫心肺功能衰;
口角糜烂脾湿热,口腔溃疡称口疳。
口内白斑绕红晕,此为麻疹粘膜斑;
樱桃红唇煤气毒,脾阳衰竭人中满。
脾开窍于口,足阳明胃经环绕口唇,故口与唇可诊察脾胃的病变。此外,口唇的颜色也可反映心肺功能的病变。口角糜烂为脾胃湿热;口腔溃疡中医称为“口疳”,其形成多因脾胃实火,也有因中焦虚火;口内白斑有红晕围绕,为麻疹黏膜斑;口唇颜色呈樱桃红色为一氧化碳中毒所致;人中平满,为脾阳衰竭的征象。
(完整版)中医诊断学歌诀
(完整版)中医诊断学歌诀胀痛气滞刺痛瘀,重痛湿邪隐痛虚,灼痛火热冷痛寒,有形实邪绞痛寒,酸痛湿证腰膝肾,掣痛肝病窜气风,部位不同六经痛,胸痹真心痛多胸。
虚证病久痛势轻,痛而喜按阵发松,实证痛短痛势剧,痛而拒按持续痛。
(2)问疼痛的部位1.头痛头痛病在髄诸阳实痛暴急虚缓长风热面赤身恶热风寒怕风头项强气虚绵綿过劳甚血虚头晕面白苍前额阳明少阳侧巅顶厥阴后太阳头痛连齿少阴病牙为骨余病肾详2.胸痛胸痛病证有多般胸痹憋闷痛引肩面青痛剧真心痛肺热热咳喘鼻煽潮热盗汗阴虚证痰湿胸闷喘多痰肺痈咳吐脓血臭气滯太息胀痛连刺痛血瘀有定处痞满不痛寒热兼3.问胁部胁痛病犯肝胆经气胀火灼刺瘀成悬饮咳痛肋间满呕恶身黄湿热蒸往来寒热少阳证伤寒胸胁苦满疼4.胃脘痛胃脘冷痛属于寒热痛口臭便结干血瘀刺痛胀气滯阴虚嘈杂五心烦5.腹痛大腹总属脾胃乡小腹肠肾胞膀胱两胁少腹肝经过痛位不同知病方实证拒按痛急暴虚证喜按痛缓长得热痛减属寒痛痛而喜冷热为殃持续阵发胀吐闭肠闭肠结气不通全腹压痛反跳痛脏器穿孔或热毒6.背痛背脊多因寒湿伤背痛连项寒太阳7.腰痛腰痛绵绵属肾虚阴雨痛甚感寒湿灼热沉胀湿热痛刺痛不移是血瘀8.四肢痛肢痛风寒湿热痹疼痛性质病可知风窜寒剧热灼痛沉重酸痛属于湿9.周身痛身痛多因风寒湿凝滯经络血行迟暑湿疫毒发斑痛久病卧床营血虚(四)问头身胸腹头晕症状多因成肝亢目眩兼耳鸣胸闷呕恶痰湿盛面白舌淡血不荣耳鸣遗精腰酸软肾虚失养髓海空气机不畅胸闷心心慌不安为心悸惊悸怔忡需分清肝胆胁胀脘痞胃气滞腹胀湿重身身重因湿困阳气嗜卧懒言脾病知乏力或虚或脾湿麻木或虚或肝风(五)问耳目(1)问耳耳中暴鸣肝火攻渐鸣按轻髓不充新病暴聋肝火逆年老渐聋精气亏肾虚风邪故重听耳胀耳闭风痰湿(2)问目目痛恶呕五风障目痒羞明风热伤眩晕肝亢痰湿盛肝肾亏虚昏雀歧(六)问睡眠睡眠卫气阴阳关理出灵枢口问篇失眠嗜睡须详辨各种病因察相兼(1)失眠失眠又称不寐证阳盛阴虚不得眼惊悸纳少心脾弱心肾不交潮热烦胸闷口苦痰热扰脘胀食滞卧不安(2)嗜睡嗜睡多眠神疲倦阳虚阴盛有湿寒身重脘闷湿困脾脾气虚弱倦懶言心肾阳衰但欲寐邪陷热谵发疹斑(七)问饮食与口味(1)问口渴与饮水口渴饮水津液添渴饮多少病态关不渴喜热属寒证大渴饮冷实热烦大渴尿多身消瘦肾阴亏竭消渴传阴虚湿热不多饮漱水瘀血吐饮痰(2)问食欲与食量食欲食量问可知纳呆神疲脾胃虚身重便溏湿困脾厌油身黄肝热郁厌食嗳腐伤食滯胃火亢多食善饥多食易饥便溏泻胃强脾弱不化湿胃中嘈杂灼热感饥不欲食胃阴虚(3)问口味询问病人口味异可察病性和虚实口甜脾湿口苦热酸腐伤食淡脾虚口咸肾病与寒证临证详辨病可知(八)问二便询问二便诊病明便秘泄泻质异情便感异常与尿液多少禁痛淋闭癃。
中医诊断歌诀学习版.doc
1、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
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
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
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
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
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
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
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
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8、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
口舌生疮咽肿痛。
腹痛便溏紧相连9、上寒下热: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
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
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
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
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
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14、虚症: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
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5、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
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6、上实下虚: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
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
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
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
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
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中医诊断学辩证口诀.
中医诊断学辩证歌诀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
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
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
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里寒虚症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
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
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
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
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
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
口舌生疮咽肿痛。
腹痛便溏紧相连上寒下热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
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里寒表热: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
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
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
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
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
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虚症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
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上实下虚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
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上虚下实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
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
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里虚表实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
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真实假虚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
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真虚假实真虚假实腹胀满,痛喜揉按而和缓。
舌质胖嫩虚弦脉,反泻含冤重危险。
阴阳阴证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语声低。
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阳证神旺语声粗,面目红赤呼吸粗。
中医诊断歌诀
中医诊断歌诀1、望神神是生命活动征,意有广义狭义分;两精相搏为基础,神色形态看得真。
(1)得神得神之人精神好,两目精彩身灵巧;呼吸平稳肌肉丰。
虽有疾病不用恼。
(2)失神失神之人精气衰,面晦目暗眼球呆;反应迟缓肌肉削,撮空循衣预后坏。
(3)假神假神突然起精神,面如红妆想见亲;阴不敛阳精已竭,虚阳外越死期临。
(4)神乱神乱可分癫狂痫,痰蒙心窍为根源;抑郁为癫湿痰致,兴奋为狂痰火煎。
突然昏倒吐白沫,醒后如常则为痫;肝风夹痰扰清窍,化痰开窍治为先。
2、望色面部色泽最易望,气血盛衰好端详;色为五脏发于外,泽乃气充在表彰。
(1)常色红黄隐隐为常色,五脏调和气血旺;含而不露真精采,纵然有病也不慌。
常色又分主与客,皆为正常之色泽;主色一身不可变,客随外因变些些。
(2)病色(病色主病)青色为寒气血凝,凝而不通疼痛因;本色为肝病现外,小儿见之主风惊。
赤色主热气血涌,实热征满面红;颧红阴虚火上炎,重病见之虚阳浮。
黄色脾虚气血弱,或有湿邪内停着;面目俱黄为黄疸,阴黄阳黄要斟酌。
白色为寒气血虚,阳气不中足失温煦;白阳虚有水泛,苍白阴寒血行瘀。
黑色为寒肾阳虚,或有水饮体内居;黧黑血瘀阻于内,黑而干焦肾阴枯。
3、望形体形体肥胖痰湿多,消瘦之人常有火;形气相得身体康,形胜气虚寿不多。
4、望姿态阳主动见躁不安,阴主静则身体懒;肺胀喘息难平卧,低头喜俯精气衰。
(二)局部望诊1、望头面脑为髓海精明府,囟填为实向外突;囱陷为虚精气亏,囱门迟闭称解颅。
面肿因水或热毒,要看颜色才可区;耳后肿起为痄腮,口歪中经与中腑。
2、望五官(1)望目目虽属肝分五轮,五脏之疾皆可推;全目红肿热在肝,白睛红赤热在肺。
两眦赤痛为心火,眼睑赤烂脾热为;肾精消亡瞳孔大,黑睛变浅肝精亏。
(2)望鼻鼻头青冷腹中疼,鼻头红赤肺胃热;清涕肺寒浊涕热,热甚络伤则出血。
(3)望口唇唇红脾热虚淡白,青紫心肺功能衰;口角糜烂脾湿热,口腔溃疡称口疳。
口内白斑绕红晕,此为麻疹粘膜斑;樱桃红唇煤气毒,脾阳衰竭人中满。
中医诊断学复习重点:望诊考点口诀速记
中医诊断学复习重点:望诊考点口诀速记中医诊断学,是联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
作为中医学考试的必考科目,诊断学的地位不容小觑,但其难度又使很多人头疼,今天中公教育师资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下中医诊断学复习重点:望诊考点口诀速记,总结对比,将很快掌握其精华。
一、诊色歌伍色辨征,望诊之要。
色分常病,浮沉泽夭。
微甚清浊,散抟宜晓。
一生不变,是为主色。
四季转移,名为客色。
病色异常,善恶宜量。
含蓄明亮,预后佳良。
暗晦暴露,其后不祥。
伍色主病,宜细分认。
青主寒瘀,又主痛惊。
青黑寒痛,青白虚风。
青紫瘀阻,青赤肝火。
赤主热汪,虚实宜分。
颧红如妆,证属戴阳。
面黄浮肿,脾虚湿阻。
面目身黄,病属黄疸。
黄如橘子,湿热阳黄。
黄让钐熏,寒湿阴黄。
白主寒虚,脱血夺气。
淡白气虚,晄白阳虚。
白而无华,脱血夺气。
黑主肾虚,寒痛饮瘀。
面色黧黑,肾阳虚衰。
黑而忓焦,虚火上熏。
眼眶发黑,肾虚水泛。
面色紫黑,瘀血内停。
二、察舌辨证歌舌之与苔,首须辨识。
苔察气病,舌候血疾。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邪气浅深,察苔可知。
脏腑虚实,舌质可识。
舌质淡白。
主寒主虚。
淡白胖嫩,阳虚寒汪。
淡白瘦薄,气血辆虚。
红舌主热,尚有区别。
舌红苔黄,证属实热。
绛色深红,亦主热征。
舌绛起刺,温热传营。
舌绛无苔,阴虚火旺。
紫舌主病,寒热之分。
紫绛忓枯,热微伤津。
淡紫湿润,血瘀寒凝。
青舌主病,惟一主寒。
寒凝阳郁,痴血凝滞。
苍老娇嫩,虚实分明。
坚敛苍老。
皆属实证。
浮胖娇嫩,均属虚证。
胖大瘦薄,轻易辨识。
胖嫩淡白,脾肾阳虑。
胖大色红,脾胃湿热。
【真题演练】满面通红者多见于()A.气虚发热证B.阴虚内热证C.戴阳证D.外感发热证E.真寒假热证【正确答案】D【中公解析】颧红如妆,证属戴阳,外为阳。
《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诀《中医诊断学》歌诀一、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二、脉诊1.浮脉浮脉,举之有余。
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
厌厌(微弱)聂聂(轻貌)。
如循榆荚(素问)。
如水漂木(崔氏)。
如捻葱叶(黎氏)。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溺,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搜便不流通。
2.沉脉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
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
加石投水,必极其底。
[体状诗]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椎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
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
肾虚腰及下元痌(痌tōng:同“痛”)。
3.迟脉迟脉。
-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体状诗] 迟来-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駃(駃:kuài。
同“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
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
迟而无力是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
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4.数脉数脉。
一息六至(脉经)。
脉流薄疾(素问)。
[体状诗]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
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 数比平人多-至,紧来如数似弹绳。
(完整版)中医诊断学歌诀
(完整版)中医诊断学歌诀中医诊断学绪论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望诊观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
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黄帝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
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
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
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张景岳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陈言创三因,卫气营血叶天士,三焦辨证吴鞠通。
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彩图辨舌指南书,曹炳章著重要书。
上篇诊法四诊总括四诊望闻问切明神色形态舌诊称闻诊听声嗅气味问以言审切指凭四诊合参查全面整体症状辨病情第一章问诊问诊总括问诊一般内容多主症现病既往何个人生活家族史重点景岳十问歌一、问诊的方法问诊首先抓主诉,重视主症了一般,问诊直接问病人,语言通俗又易懂,避免主观和片面,防止暗示性套问,危重病人要细心,果断迅速快诊断。
二、问诊的一般内容(―)问一般情况一般情况问姓名性别婚否和年龄民族职业和籍贯现住单位记录清(二)问主症和现病史主症主要自觉症现病发展经过情治疗效果和兼症辨证论治此为凭(三)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既往病史诊可参家族患病查相传个人嗜欲和习惯亦有影响问周全三、问现在症状问诊现症是首件十问歌诀有贡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倶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数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一)问寒热(1)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同时呈新病外感表证名寒重热轻属表寒伤风热轻而恶风表热热重恶寒轻(2)但寒不热但寒不热里寒证久病肢冷内损阳新病畏寒腹冷痛寒邪直中在胃肠(3)但热不寒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邪实热蒸腾热有定时名潮热阴虚湿温热阳明长期微热自觉热郁热气虚或阴虚(4)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无规律胸胁苦满病少阳疟疾寒热定时发先后交替寒热强(二)问汗汗为阳热蒸津缘寒热虚实问周全表虚伤风汗自出表实无汗感风寒自汗阳虚动尤甚盗汗阴虚潮热烦大汗不止绝汗居冷汗热汗亡阳阴病变转折出战汗冷汗阳气虚或惊壮热汗蒸里实热黄汗风湿热邪蒸头面汗出上焦热半身汗见中风瘫手足心汗阴虚证中焦湿热脾虚关下焦湿热蒸阴汗心脾心肾心胸汗(三)问疼痛(1)问疼痛的性质胀痛气滞刺痛瘀,重痛湿邪隐痛虚,灼痛火热冷痛寒,有形实邪绞痛寒,酸痛湿证腰膝肾,掣痛肝病窜气风,部位不同六经痛,胸痹真心痛多胸。
中医诊断歌诀
中医诊断歌诀2、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
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
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
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
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
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
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
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8、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
口舌生疮咽肿痛。
腹痛便溏紧相连。
9、上寒下热: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急。
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
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
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
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
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14、虚症: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
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5、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
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6、上实下虚: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
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
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
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
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
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20、真虚假实:真虚假实腹胀满,痛喜揉按而和缓。
舌质胖嫩虚弦脉,反泻含冤重危险。
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诀.1.、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
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
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
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
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
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
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
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
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8、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
口舌生疮咽肿痛。
腹痛便溏紧相连9、上寒下热: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
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
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
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
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
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14、虚症: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
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5、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
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6、上实下虚: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
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
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
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
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
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中医诊断学口诀
中医诊断学口诀来源:网络1.面色主病青色寒气血痛风白色虚寒血夺气黑主水寒肾虚瘀血痛2.异常动作颤动热风虚风动蠕动阴风气血虚拘急寒凝气血虚舞蹈先天气风湿3.头之异常大头先天精水液方颅脾肾佝偻毒囟突热邪水脑髓囟凹吐泻血精髓解颅脾胃精佝偻4.面之异常面肿:心肾血瘀水凌心5.目色异常目黑肾寒欠睡眠黑睛灰白混浊——肝胆湿热邪阴虚6.目态异常瞳缩肝胆肾虚毒瞳散肾精肝胆毒目凝肝精痰热瘿露睛脾清津吐泻7.牙龈异常齿衄:脾胃内热阴虚脾8.咽喉异常乳蛾风热肺肾阴白喉疫毒热伤阴9.望舌1)舌色淡红正常或病轻淡白气血阳来虚,枯白夺气血病危红主实热与阴虚,绛里热炽盛阴虚火旺加血瘀,青紫血不畅寒热极血瘀酒毒。
2)舌形老实嫩虚胖水停痰毒瘦气血阴虚,肿胀多主湿热毒点刺脏极和血盛,裂纹阴血脾虚浸脾虚湿盛见齿痕。
3)舌态痿软伤阴气血虚强硬风痰热津包,㖞斜中风及先兆短缩寒痰血虚津,颤热阴阳血(热盛/阴虚/阳亢/血虚),吐弄闭(阳热闭郁)风(动风)呆。
10.呕吐:喷射扰神颅外髓11.嗳气:嗳食肝寒脾胃虚12.脉象:1)浮脉:浮洪濡散芤革浮表虚,洪热盛,濡虚湿,散元离,芤血阴,革脉亡血精产漏。
2)沉脉:沉伏牢弱沉里伏邪厥痛极,牢阴寒积散癥积,弱脉阳气气血虚。
3)迟脉:结涩迟缓迟寒亦见邪热聚,缓湿脾胃平亦虚,涩瘀气食精血少,结阴结气血痰瘀。
4)数脉:数疾动促数热亦见里虚证,阳疾阴竭元气脱,动脉疼痛加惊恐,促阳亢,血淤滞,痰食停滞脏衰肿。
5)虚脉:虚微细代短气血两虚细加湿,微大伤气血阳脱,代脏衰跌疼痛惊,短脉气郁与气损。
(有力气郁,无力气损)6)实脉:实长大滑紧弦实实平,滑脉:痰积实热青年孕弦脉:肝疼痰饮老年康紧脉实寒宿食疼,长阳有余热实平,大脉健康或病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歌诀绪论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望诊观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
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黄帝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
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
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
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张景岳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陈言创三因,卫气营血叶天士,三焦辨证吴鞠通。
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彩图辨舌指南书,曹炳章著重要书。
上篇诊法四诊总括四诊望闻问切明神色形态舌诊称闻诊听声嗅气味问以言审切指凭四诊合参查全面整体症状辨病情第一章问诊问诊总括问诊一般内容多主症现病既往何个人生活家族史重点景岳十问歌一、问诊的方法问诊首先抓主诉,重视主症了一般,问诊直接问病人,语言通俗又易懂,避免主观和片面,防止暗示性套问,危重病人要细心,果断迅速快诊断。
二、问诊的一般内容(―)问一般情况一般情况问姓名性别婚否和年龄民族职业和籍贯现住单位记录清(二)问主症和现病史主症主要自觉症现病发展经过情治疗效果和兼症辨证论治此为凭(三)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既往病史诊可参家族患病查相传个人嗜欲和习惯亦有影响问周全三、问现在症状问诊现症是首件十问歌诀有贡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倶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数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1.问寒热(1)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同时呈新病外感表证名寒重热轻属表寒伤风热轻而恶风表热热重恶寒轻(2)但寒不热但寒不热里寒证久病肢冷内损阳新病畏寒腹冷痛寒邪直中在胃肠(3)但热不寒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邪实热蒸腾热有定时名潮热阴虚湿温热阳明长期微热自觉热郁热气虚或阴虚(4)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无规律胸胁苦满病少阳疟疾寒热定时发先后交替寒热强(二)问汗汗为阳热蒸津缘寒热虚实问周全表虚伤风汗自出表实无汗感风寒自汗阳虚动尤甚盗汗阴虚潮热烦大汗不止绝汗居冷汗热汗亡阳阴病变转折出战汗冷汗阳气虚或惊壮热汗蒸里实热黄汗风湿热邪蒸头面汗出上焦热半身汗见中风瘫手足心汗阴虚证中焦湿热脾虚关下焦湿热蒸阴汗心脾心肾心胸汗(三)问疼痛(1)问疼痛的性质胀痛气滞刺痛瘀,重痛湿邪隐痛虚,灼痛火热冷痛寒,有形实邪绞痛寒,酸痛湿证腰膝肾,掣痛肝病窜气风,部位不同六经痛,胸痹真心痛多胸。
虚证病久痛势轻,痛而喜按阵发松,实证痛短痛势剧,痛而拒按持续痛。
(2)问疼痛的部位1.头痛头痛病在髄诸阳实痛暴急虚缓长风热面赤身恶热风寒怕风头项强气虚绵綿过劳甚血虚头晕面白苍前额阳明少阳侧巅顶厥阴后太阳头痛连齿少阴病牙为骨余病肾详2.胸痛胸痛病证有多般胸痹憋闷痛引肩面青痛剧真心痛肺热热咳喘鼻煽潮热盗汗阴虚证痰湿胸闷喘多痰肺痈咳吐脓血臭气滯太息胀痛连刺痛血瘀有定处痞满不痛寒热兼3.问胁部胁痛病犯肝胆经气胀火灼刺瘀成悬饮咳痛肋间满呕恶身黄湿热蒸往来寒热少阳证伤寒胸胁苦满疼4.胃脘痛胃脘冷痛属于寒热痛口臭便结干血瘀刺痛胀气滯阴虚嘈杂五心烦5.腹痛大腹总属脾胃乡小腹肠肾胞膀胱两胁少腹肝经过痛位不同知病方实证拒按痛急暴虚证喜按痛缓长得热痛减属寒痛痛而喜冷热为殃持续阵发胀吐闭肠闭肠结气不通全腹压痛反跳痛脏器穿孔或热毒6.背痛背脊多因寒湿伤背痛连项寒太阳7.腰痛腰痛绵绵属肾虚阴雨痛甚感寒湿灼热沉胀湿热痛刺痛不移是血瘀8.四肢痛肢痛风寒湿热痹疼痛性质病可知风窜寒剧热灼痛沉重酸痛属于湿9.周身痛身痛多因风寒湿凝滯经络血行迟暑湿疫毒发斑痛久病卧床营血虚(四)问头身胸腹头晕症状多因成肝亢目眩兼耳鸣胸闷呕恶痰湿盛面白舌淡血不荣耳鸣遗精腰酸软肾虚失养髓海空气机不畅胸闷心心慌不安为心悸惊悸怔忡需分清肝胆胁胀脘痞胃气滞腹胀湿重身身重因湿困阳气嗜卧懒言脾病知乏力或虚或脾湿麻木或虚或肝风(五)问耳目(1)问耳耳中暴鸣肝火攻渐鸣按轻髓不充新病暴聋肝火逆年老渐聋精气亏肾虚风邪故重听耳胀耳闭风痰湿(2)问目目痛恶呕五风障目痒羞明风热伤眩晕肝亢痰湿盛肝肾亏虚昏雀歧(六)问睡眠睡眠卫气阴阳关理出灵枢口问篇失眠嗜睡须详辨各种病因察相兼(1)失眠失眠又称不寐证阳盛阴虚不得眼惊悸纳少心脾弱心肾不交潮热烦胸闷口苦痰热扰脘胀食滞卧不安(2)嗜睡嗜睡多眠神疲倦阳虚阴盛有湿寒身重脘闷湿困脾脾气虚弱倦懶言心肾阳衰但欲寐邪陷热谵发疹斑(七)问饮食与口味(1)问口渴与饮水口渴饮水津液添渴饮多少病态关不渴喜热属寒证大渴饮冷实热烦大渴尿多身消瘦肾阴亏竭消渴传阴虚湿热不多饮漱水瘀血吐饮痰(2)问食欲与食量食欲食量问可知纳呆神疲脾胃虚身重便溏湿困脾厌油身黄肝热郁厌食嗳腐伤食滯胃火亢多食善饥多食易饥便溏泻胃强脾弱不化湿胃中嘈杂灼热感饥不欲食胃阴虚(3)问口味询问病人口味异可察病性和虚实口甜脾湿口苦热酸腐伤食淡脾虚口咸肾病与寒证临证详辨病可知(八)问二便询问二便诊病明便秘泄泻质异情便感异常与尿液多少禁痛淋闭癃(1)问大便1.便次异常①便秘便秘实热津亏肠冷秘畏寒面白苍阴虚便干脉细数老人产后气液伤②泄泻泄泻水湿停于肠脾虚完谷或鸭溏排便不爽肝乘脾五更泄泻损肾阳厌食噯腐脘胀痛泻物不化属食伤2.便质异常便质异常望问全完谷不化脾肾寒溏结不调肝乘脾初硬后溏脾虚原泻下黃靡或脓血湿热蘊结于大肠3.排便感异常排便感觉有异常肛门灼热湿热伤溏结不爽肝乘脾里急后重痢疾详脾肾阳虚或滑泻气虚下坠或脱肛2.问小便小便关乎肺脾肾津液盈亏问可分寒证消渴尿量多尿少浮肿或伤津频数失禁肾气弱短赤尿痛病为淋点滴名癃不出闭气化不行湿热因(九)问经带(1)问月经月经正常二七流持续三五二八周经色正红无瘀块七七癸竭经必休1.经期异常①月经先期先期量多色深红粘稠属热血妄行量多质稀红色淡气虚不能摄血成②月经后期后期量少质清稀经色淡红是血虚紫暗有块寒凝滞有块深红是血瘀③月经先后不定期愆期量少色深红肝郁气滯乳胀痛淡红质稀量不定脾肾虚衰损任冲2.经量异常量多血热或气虚量少血虚寒凝瘀。
腹痛经前实胀痛气滯血瘀痛不通虚证经后腹隐痛得热痛减是寒凝月经大下经崩证淋漓不断经漏名深红有块多实热色淡无块虚损成经闭原因有血瘀肝气郁滞气血虚室女经闭多虚证已婚妊娠哺乳期(2)问带下白带量多质清稀脾虚不运属寒湿黄带稠臭因湿热赤带淋漓是肝郁第二章望诊望诊总括望诊目视察病情欲知内脏视外应全身局部棑出物舌象指纹望分明一、望全身情况(一)望神望祌精基命总称广为活动狭神明意义精气衰与盛重点察目灵活情有神无神假神等精神错乱四类型(1)有神(得神)有神神清呼吸平两目精彩言语清肌肉不削面荣润动作自如反映灵(2)少神少神介于得失间精神不振思维钝懒言声低动作缓心脾两虚肺肾亏(3)无神(失神)无神萎靡目晦暗气微喘促动艰难面色无华形削瘦昏谵撮空手理线(4)假神假神病危反精神欲食多言想亲人面色苍白颧红泛回光反照死来临(5)神乱(神志错乱失常)乱神狂躁骂胡说打人毁物登高歌呆癫自语情郁闷癎发昏倒抽搐多(二)望色望色理论面络丰光泽干枯定吉凶红黃隐隐为正色五色偏深病色称常色又分主与客,皆为正常之色泽;主色一身不可变,客随外因变些些。
(1)正常面色正常面色隐黃红不枯不燥光润明精气含蓄而不露荣光外发气血平(2)病理面色病理面色分善恶善色病轻有光泽恶色枯晦主病重白黃青黑紅色多1.白色面白血亏虚寒成淡白无华血不荣㿠白虚浮阳气弱苍白阳脱阴寒凝2.黄色面黄主虚又主湿萎黄脾虚望可知阴黃寒湿烟熏暗阳黃湿热色如橘3.红色面红主热分虚实阴虛午后两颧赤满面通红实热证苍白颧红戴阳离4.青色面青寒瘀痛惊风寒痛面色苍白青面见青灰心气弱眉鼻唇青小儿惊5.黑色面黑晦暗肾阳虚阴寒水饮痛血瘀焦干肾精久耗证眶黑水饮带淋漓(3)望色十法十法浮沉表里分清色为阳浊属阴微甚虚实夭者重泽轻搏久散主新(4)面部分部色诊面诊部位可详参额心颏肾左颊肝右肺鼻脾分脏腑部色生顺克则难灵枢额首眉间肺目间主心鼻柱肝鼻头脾胃外小大人中胱子外肾颜(三)望形体(1)望形体的强弱胖瘦形体强弱胖瘦形内与脏腑盛衰应身强脏坚气血显体弱脏脆病易生肥白无华阳气弱面黃消瘦阴血空大骨枯槁大肉陷脏精衰败病危倾(2)望头背腰膝骨的异常表现头垂不抬目陷深精神将夺病昏沉背曲肩随胸府坏腰转不能肾虚因膝难屈伸筋将惫行则振掉骨病分(四)望姿态(1)望动静姿态动静姿态分阳阴阳动身轻欲见人实热仰卧掀衣被坐仰喘粗肺胀因阴静面里身踡卧身重近火虛寒深坐俯少气肺虚证卧则气逆水凌心(2)望异常动作异常动作察病情唇睑指颤血不荣痿证软弱肢不用痹见关节痛难行中风语謇身瘫痪四肢抽搐属肝风恶寒战栗疟发作伤寒战汗正邪争二、望局部情况(一)望头面(1)望头部1.头颅头形过大伴弱智,肾精亏损脑积水,小颅多是先天亏,佝偻病儿方颅见。
2.囟门囟门高突实热证囟陷津亏是虚寒颅囟迟闭肾气弱头摇肝风或老年3.头发发为肾华血之荣色黑润泽精血充干枯憔悴大病后脱发肾亏血虚风(2)望面部1.面形异常面肿多见水肿病,阳水阴水上下分,抱头火丹大头瘟,风热火毒上攻温,痄腮风温少阳毒,发颐难治阳明毒。
2.特殊面容惊怖癫病及惊风,苦笑破伤风象征(二)望五官(1)望目望目红肿实热证睑烂目黄脾热湿窠肿水病伤津陷曈缩中毒散精虚肝风天吊目斜视昏睡露睛脾气虚五轮学说心中吟,两眦血轮属于心,白睛气轮肺所属,黑睛风轮肝莫属,瞳仁水轮眼科肾,眼睑肉轮脾相奔,目赤为火淡白虚,胞黑晦暗属肾虚,瞳孔散大濒死危,瞳小中毒肝火旺,脾气不升胞睑垂。
(2)望耳耳为肾窍属少阳瘦小正虚厚身强干枯焦黑肾精耗流脓聤耳及耳疮小儿麻疹有先兆耳背红络耳根凉聤:耳窍化脓性疾病。
(3)望鼻鼻为肺窍属胃经枯槁病重明润轻阳明热盛鼻孔燥鼻煽肺热喘不宁清涕风寒浊涕热脓涕鼻渊引头痛(4)望唇唇为脾华属阳明淡白血虚热源红青紫寒瘀伤津燥口角流涎脾湿成唇口靡烂脾胃热抽掣肝风歪中风(5)望齿、龈齿为骨余肾所荣龈属手足两阳明精竭齿枯伤津燥龈淡血虚热肿红(6)望咽喉咽喉肺胃门户关虚火娇嫩色红鲜红肿化脓肺胃热灰白假膜白喉兼(三)望躯体颈项循行诸阳经,瘰疬痰核肝气郁,地方水土气结瘿,气管偏移水饮气。
项强风寒或落枕,神昏温邪脑髓病。
项软肾亏脾胃虚,颈脉动显水肿称。
扁平肺肾气阴虚,桶状久咳气不宣,鸡胸佝偻塌肺痿,一侧膨隆气胸悬。
腹部膨隆多鼓胀,精气耗竭腹凹陷。
(四)望四肢四肢水肿水肿病,热痹膝部红肿痛,血行障碍青筋露,肺咳喘见杵状指。
(五)望二阴阴挺脱肛中气陷,阴部湿痒湿热肝,痔疮又分内外混,血热肠燥或湿热,肛裂便血燥屎撑,瘘管流脓不收口。
阴囊肿大透明否,水疝狐疝有区分。
(六)望皮肤皮肤属肺护体表皮色润枯肿胀晓痘疹斑㾦痱湿疹痈疽疔疖二阴找(1)皮色皮肤红赤如涂丹丹毒赤游风热关皮肤面目黄如染阴黄晦暗阳黃鲜皮黑肾病虚劳损女劳黑疸黑黃兼(2)形态异常皮毛荣枯病太阴盛润衰枯须详分皮枯毛折肺损绝甲错血劳若鱼鱗浮肿病变肺脾肾指压皮肤凹陷深(3)皮肤病症1.斑疹斑大疹小抚之分,阳明为斑肺见疹,湿郁肌表白㾦疹,多种皮损为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