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与《西厢记》讲义共70页文档
王实甫与《西厢记》
2,篇幅虽长而结构严谨,剧情虽多双线并 篇幅虽长而结构严谨, 进展曲折,关目自然,富于变化. 举,进展曲折,关目自然,富于变化. 《西厢记》就全面剧情安排情节,一方面 西厢记》就全面剧情安排情节, 是波澜壮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是波澜壮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方 面是巧妙曲折的情景安排. 面是巧妙曲折的情景安排.根据内容的需 要,为了表达莺莺与张生悱恻缠绵的爱情 纠葛在一折中设置了种种场景. 纠葛在一折中设置了种种场景.
西厢记》的成书》 第一诸宫调与王实甫《西厢记》 的联系与区别
1,文化心理不同:《董西厢》代表北方观众草原 文化心理不同: 董西厢》 文化心理,武打场面安排的多, 王西厢" 文化心理,武打场面安排的多,"王西厢"代表 汉民族文化心理,武打场面安排的少. 汉民族文化心理,武打场面安排的少. 2戏剧结构不同:《董西厢》安排的是单线结构; 戏剧结构不同: 董西厢》安排的是单线结构; 王西厢"安排的是复线结构, 王西厢" "王西厢"安排的是复线结构,"王西厢"不但 安排了以老夫人,惠明,郑恒等为一方与张生, 安排了以老夫人,惠明,郑恒等为一方与张生, 莺莺,红娘为一方的矛盾;还安排了张生,莺莺, 莺莺,红娘为一方的矛盾;还安排了张生,莺莺, 红娘内部矛盾的一条线索,构成复线结构. 红娘内部矛盾的一条线索,构成复线结构.
3,语言特色,辞采华美,清丽婉约,具有 语言特色,辞采华美,清丽婉约, 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作品擅长情景 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 交融的描绘,善于吸收和熔铸前人的名句. 交融的描绘,善于吸收和熔铸前人的名句. [混江龙] 混江龙] 落花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 落花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 兰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 兰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 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 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 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消减了三楚精神. 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消减了三楚精神.
元代文学第二讲 王实甫与《西厢记》
• 第一本楔子[赏花时·幺篇] :“可正是人值 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 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 • “俺娘也好没意思,这些时直恁般堤防着
人。小梅香伏侍的勤,老夫人拘系的紧,则 怕俺女孩儿折了气分。”(第二本第一折[天 下乐])
• ……俺娘呵,将颤巍巍双头花蕊搓,香 馥馥同心缕带割,长搀搀连理琼枝挫。白头 娘不负荷,青春女成担阁,将俺那锦片也似 前程蹬脱。俺娘把甜句儿落空了他,虚名儿 误赚了我。(第二本第三折《离亭宴带歇拍 煞》)
“我死也!”
莺莺:回顾觑末
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 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借 厢
闹 斋
末云: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 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子 时生,并不曾娶妻
红云:谁问你来?
末云:敢问小姐常出来么?
红怒云: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 不亲,礼也。”君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道不得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 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 向日莺莺潜出闺房,夫人窥之,召立莺莺於庭下, 责之曰:“汝为女子,告而出闺门,倘遇游客小僧 私视,岂不自耻。”莺立谢而言曰:“今当改过从 新,毋敢再犯。”是他亲女,尚然如此,可况以下 侍妾乎?先生习先王之道,尊周公之礼,不干已事, 何故用心?早是妾身,可以容恕,若夫人知其事, 决无干休。今后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
• —— 《红楼梦》 第二十三回
赖 婚
(末云):小生醉也,告退。夫人跟 前,敢一言以尽意,不知可否?前者 贼寇相迫,夫人所言,能退贼者,以 莺莺妻之。小生挺身而出。作书与杜 将军,庶几得免夫人之祸。今日命小 生赴宴,将谓有喜庆之期,不知夫人 何见,以兄妹之礼相待?小生非图哺 啜而来,此事果若不偕,小生即当退。
第三章 王实甫及其《西厢记》 古代文学史 教学课件
二、《西厢记》故事艺术、主题的转变:从 唐代元稹《莺莺传》(又称《会真记》) 小说到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 称“董西厢”,一种说唱文艺,因其由多 个宫调的曲子连缀而成,故名)再到王实 甫《西厢记》杂剧(又称“王西厢”), 艺术形式将人物活动与心理世界不断扩展, 故事主题一再得到提升。从表现文人薄情 负心,对女子始乱终弃的“猎艳”心态到 肯定“自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 歌颂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由大胆和封建 家长展开斗争,虽然还不免带上“合礼”、 “报德”
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赖简”表现出莺莺在爱情与礼法之间 的犹疑局促,渴求扭变。(本是主动 邀约,却当即变卦,让张生狼狈不堪, 如陷深渊。当然张生的“跳墙”亦是 让莺莺很难接受的“豪侠”行为。) “幽会”表现出莺莺、张生、红娘经过 情感经历的磨合最终好事告成。崔张 幽会于西厢,成就了男女之间的相思 之渴。(至此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结
的色彩,但到“王西厢”最终将“情”的一 发难收、天经地义表现得酣畅淋漓,喊出了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 嘹亮呼声。 三、《西厢记》的矛盾冲突:两条线索:以 崔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的对自由爱情婚 姻的追求者与以老夫人、郑恒为代表的封建 保守婚姻观念的捍卫者之间的冲突(此为明 线、主线);另一条即崔莺莺、张生、红娘 之间的带有喜剧性质的矛盾冲突(此为辅线、 暗线)。
全剧五本二十折: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惊艳 闹斋)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寺警 琴心)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传简 探病)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幽会 惊梦)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思念 荣归)
借厢 酬韵 请宴 赖婚
闹简 赖简 拷红 送别 寄物 求配
剧本开始的“楔子”,交代出崔莺莺家庭 的变故:作为“前朝相国”的父亲“因病 告殂”,母亲与其及一弟扶柩途中暂居普 救寺,崔莺莺已被先期许配郑恒。莺莺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的唱词隐隐露出心事。 “惊艳”一折将张生初见莺莺美貌时的震 惊及莺莺的依依留情表现得鲜明生动。 (“我死也”、拈花微笑、“回顾觑末”) 此可谓矛盾冲突的前奏。
王实甫与《西厢记》
八、关于第五本优劣评价问题
徐评本于《草桥惊梦》一出批道:“天下事
原是梦,《西厢会真》,叙事固奇,实甫既 传其奇,而以梦结之甚当。汉卿纽于俗套, 必欲以荣归为美,续成一套,其才华虽不及 实甫,犹有可顾;关后复被后人拾郑恒求配 处插人五曲,如乞儿疮疽,臭不可言。惜乎 汉卿,欲附骥尾,反坐续貂。冤哉!”
七、《西厢记》艺术特色
《西厢记》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作中国古典
戏剧的巅峰之作,无论在内容开掘还是形式 构建上,都堪称典范。
延阁刊本卷首还有鲁浚的“叙”一篇,其开头就说 道:“天地间自有绝调神遇、断不容人再脱者,文 如子长之《史记》,经如《楞严》,小说家如罗贯 中之《水浒传》,曲则王实甫之《西厢记》。” 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今无来者,后掩 来哲,虽擅千古绝调。”
王实甫一生有十三个杂剧,现有全(足)本 流传的是《西厢记》、《四丞相高宴丽春 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此外还存有 《芙蓉亭》、《贩茶船》各一折曲文。《其 中《西厢记》是其代表作,王世贞《曲藻》: “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自明朝成化、 弘治之后,有学人提出本剧是实甫与关汉卿 合作完成,略备一说。 “元曲四大家”相关讨论。
六、《长亭送别》简析
峰回路转的情节设置和逆转中的心态张力。
情理挣扎的抒情背景 层层渲染铺叙的爱情心态 崔莺莺形象的层次感 诗性语言对紧张情感的虚化功能 互文性中情感的诗意化和程式化
明人何俊良曾有过一番感叹:“王实甫才情
富丽,真词家之雄;但西厢首位五卷,曲二 十一套,终始不出一‘情’字,亦何怪其意 之重复,语之芜类耶?”
五、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莺莺 :“可人儿”、“假意儿”(美丽善良、 矜持多疑、爱情至上) 情感历程:试探、渴慕、沉溺、呵护
西厢记与王实甫
西厢记与王实甫第三节王实甫与西厢记一、《西厢记》地位:被誉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a、失意文人b、熟悉青楼生活c、才华横溢(诗化的特点浓厚)3、作品杂剧共14种,除西厢记外,还有《破窑记》,残本《贩茶船》《芙蓉亭》4、成为“西厢故事”的精品A、情节提炼。
删去了一些有损主题、人物的情节B、语言提炼。
既保留了董西厢语言的自然质朴,又进一步融入了许多诗词佳句入曲,使语言显得典雅清丽。
三、主要情节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惊艳》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听琴》《赖婚》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赖简》《跳墙》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逼考》《拷红》《送别》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四、第四本第三折《送别》离别前:氛围、离别苦味、别后孤寂正离别:离别愁绪、夫妻话别离别后:崔莺莺的愁绪五、《西厢记》的艺术风格1、紧张的戏剧冲突两组矛盾:主线:老夫人与张生、崔莺莺、红娘的矛盾,即封建势力与礼教叛逆者的矛盾辅线:张生、崔莺莺、红娘之间的矛盾,如崔莺莺对张生的呵斥对红娘的防备还有内心矛盾刻画,如崔莺莺既想张生,张生来了又呵斥张生,表现了其既渴望爱情又收到礼教限制的内心矛盾2、成功的人物塑造崔莺莺:我国古典戏剧文学中重要的追求婚姻自由、叛逆封建礼教的贵族少女形象叛逆性:(1)主动追求爱情:张生是一个家道中落的书生,和崔莺莺的相国小姐身份显然不相配,正是张生的才华和痴情赢得了她的爱慕。
从佛殿相遇(一见钟情)——月下联吟(互诉衷肠)——跳墙幽会(私定终身),崔莺莺始终是比较主动的。
首先传简给张生,自见了张生,神魂荡漾,茶饭少进(2)反对礼教。
反对母亲,如母亲的严束,赖婚,反对母亲逼张生进京赶考,心中担心,从而怨恨母亲;寺中、守孝期间,发生恋情;在已与表兄郑恒订婚的情况下,追求张生(3)轻视功名。
非常看重感情,见《送别》的嘱托贵族性:(1)崔莺莺感情深沉,而性格是内向的,这源于其所受到的教育及母亲的管束。
她深深爱着张生,但因为礼教观念,她不敢直白表露自己的感情,必须瞒着母亲,防着红娘,内心十分痛苦和压抑(2)矜持性。
古代文学课件-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西廂:“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王西廂改編的“質變”:重“情”的現代意識
——人的覺醒
三、《西廂記》的戲劇衝突
一、以老婦人為代表的封建家長和以張生、鶯鶯、紅娘 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的矛盾衝突。
二、張生、鶯鶯、紅娘三人之間的性格衝突。 一主一輔兩條線索,相互制約,起伏交錯,推動劇情的發
展。
劇情介紹之《驚豔》
❖ 創作:有雜劇13種,有完整劇本流傳的3種:《西廂記》、
《破窯記》和《麗春堂》;存有殘曲2種:《芙蓉亭》、《販 茶船》,餘者均佚。
❖ 評價:
1、明•朱權《太和正音譜》: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 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 采蓮洛浦。
2、明·金聖歎《貫華堂第六才子書》:《西廂記》,必須掃地 讀之。掃地讀之者,不得存一點塵於胸中也;《西廂記》,必 須焚香讀之。焚香讀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 《西廂記》,必須對雪讀之。對雪讀之者,資在潔清也;《西 廂記》,必須對花讀之。對花讀之者,助其娟麗也。
第三章 王實甫與《西廂記》
講授要點
一、王實甫的生平與創作 二、西廂故事的演變 三、《西廂記》的戲劇衝突 四、《西廂記》的人物形象 五、《西廂記》的藝術成就
一、王實甫的生平與創作
❖ 生平:名德信,大都人。與關、白、馬屬同一時期。
鐘嗣成《錄鬼簿》將他列入“前輩已死名公才人”之列。 1、明•賈仲明《淩波仙》吊詞:風月營密匝匝列旌旗,鶯花寨明
颩颩排劍戟。翠紅鄉雄糾糾施謀智。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 輩伏低。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2《後庭花》支曲雲:“住一間蔽風霜茅草丘,穿一領臥苔莎粗布 裘,捏幾首寫懷抱歪詩句,吃幾杯放心胸村醪láo酒。這瀟灑傲 王侯,且喜的身登中壽。有微資堪贍赒zhōu ,有亭園堪縱遊。 保天和自養修,放形骸任自由。把塵緣一筆勾,再休題名利 友。”
王实甫与《西厢记》
五、分析杂剧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1、莺莺的反封建意识具体表现在哪些曲词中? 明确:(1)对拆散鸳鸯的不满。莺莺“遥望见 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见安排着车儿,马 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2)对功名富贵的 蔑视。莺莺劝张生休忧“文齐福不齐”,休提 “金榜无名誓不归”,认为“得一个并头莲, 煞强于状元及第”,功名富贵不过是“蜗角虚 名,蝇头微利”。
五、赏析第一部分:“送别途中”(长亭路上、 赶赴长亭)。 (一)赏析【端正好】 1、其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这首曲子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碧 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 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 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用:借凄凉的暮秋景象写莺莺的离愁别恨.
(二)试从【二煞】中找出一个词来描绘莺莺离别
之时的心理活动。 明确:怕。 “怕”什么? 明确: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 为什么“怕”?明确:莺莺的担心在男尊女卑的 封建社会是有现实基础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莺莺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及 时代局限性:莺莺的倔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 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身 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妇 女悲惨屈辱的地位,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主宰自己 命运的痛苦。
一首真挚的抒情诗, 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
赏析《长亭送别》
故事之美
人物之美 意境之美
曲词之美
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君瑞于河中府 (今山西永济)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国崔珏(已故)千金崔莺莺。莺莺“眼 角儿留情”,“回顾觑”,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遂借 “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史”。
王实甫及西厢记概述
一、《西厢记》的创作时间
• 崔珏 • 第一折:这寺是先夫相国修建 的,是则天娘娘的香火
院。 • 第二折:贫僧乃相国崔玨的令尊剃度的。此寺年深崩损,
又是相国修造的。 • 楼钥:《中興顯應觀記》:百神在天地間,昭布森列,皇
朝咸秩,無文非有功不祀其間靈效顯著遠邇奔走者,不過 數處,而䕶國顯應真君其一也.真君崔姓,廟在磁州,旁 為道觀,河朔人奉之,五百餘年矣。靖康中,高宗由康邸 再使金。磁去金營不百里,既去,謁祠下,神馬擁輿,
• 1、人类的爱美的天性 • 2、人的认识由外到内 • 3、张生莺莺二人所处的时代只能是由外到内 • 4、二人的爱情具备“心”“智”“体”三个方面
• 正撞着五百年前的风流业冤”,“风魔了张解元”, “引了人意马心猿”。
• 往常“但见个外人,氲的早瞋;但见个客人, • 厌的倒褪”,但此时,尽管红娘催促她: • “小姐,那壁有人,咱家去来”,她却仍然大胆地偷看
• 《诸宫调》
• 诸宫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 方式,属叙事体,其中唱词有接近代言体的部分。诸宫调为后世 戏曲音乐开辟了道路。宋代已用诸宫调的曲调来演唱宋杂剧了。 至元代,其曲调对北方杂剧的形成却起了重要的影响,它的重要 的艺术手段,都为元杂剧所吸收。它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奠定 了基础。据宋王灼《碧鸡漫志》卷而载:“熙丰、元祐 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 之。”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 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 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
• 《府君廟》在城西四十里,祀唐相崔珏。武德三年,民 懐其德,為之建祀。太宗夢與神遇,遂封號曰府君之神。 宋大中祥符三年,祈嗣有應,加封地曹判官。遣使致祭。 元(仁宗1320)延祐二年,封為䕶國西齊王,建廟始
第三讲王实甫与《西厢记》电视讲座-PPT精品文档
塔院侧边西厢
• [红笑云]姐姐,你不知,我对你说一 件好笑的的勾当。咱前日寺里见的那 秀才,今日也在方丈里。他 先出门 儿外等着红娘,深深唱个喏道:“小 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 也,年二十三岁,正月 十七子时建 生,并不曾娶妻。”姐姐,却是谁问 他来?他又问:“那壁小娘子莫非莺 莺小姐的侍妾乎? 小姐常出来么?” 被红娘抢白了一顿呵回来了。姐姐, 我不知了想甚么哩,世上有这等傻角! [旦笑云] 红娘,休对夫人说。
• • • • • •
[红出科] [末迎红娘祗揖科]小娘子拜揖! [红云]先生万福! [末云]小娘子莫非莺莺小姐的侍妾么? [红云]我便是,何劳先生动问? [末云]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 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 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 • [红云] 谁问你来?
• [末云]敢问小姐常出来么?[红怒云] 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 受不亲,礼也。” 君子“瓜田不纳 履,李下不整冠”。道不得个“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俺夫人 治家严肃,有冰霜之 操 • 老相公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乃 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为妻。因俺 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
• [洁云] 一间 房,甚是潇洒,正可先生 安下。现 收拾下了,随先生早晚来。 • [末云]小生便回店中搬去。[洁云]吃 斋了去。 • [末云]老僧收拾下斋, 小生取行李便 来。 • [洁云]既然如此,老僧准备下斋,先 生是必便来。 • [下][末云]若在店中人闹,倒好消 遣; 搬在寺中静处,怎么捱这凄凉也呵。
元代文学
•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 • [外扮老夫人上开] 老身姓郑,夫主姓崔, 官拜前朝相国,不幸因病告殂。只生得个 小女,小字莺莺, 年一十九岁,针指女工, 诗词书算,无不能者。 • 又有个小妮子,是自幼伏侍孩儿的,唤做 红娘。一个小厮儿 ,唤做欢郎。先夫弃世 之后,老身与女孩儿扶柩至博陵安葬;因 路途有阻,不能得去。来到河中府,将 这 灵柩寄在普救寺内。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 的,是则天娘娘香火院,况兼法本长老又 是俺相公剃度的和 尚;因此俺就这西厢下 一座宅子安下。一壁写书附京师去,唤郑 恒来相扶回博陵去。
王实甫和西厢记课件
才子佳人 《西厢记》
才子佳人婚恋模式的典范: 对前代文学的超越及其意义
1.一见钟情与始乱终成的恋爱方式
一见钟情 相思苦闷 诗书传情 丫鬟相助 密约幽期
—才子佳人爱情的一般程式
隔墙酬韵
❖ 月色溶溶夜, ❖ 花阴寂寂春。 ❖ 如何临皓魄, ❖ 不见月中人?
崔莺莺,表现出大家闺秀的两重性。
张生:功名与爱情 风魔汉
志诚种 傻角 银样蜡枪头
红娘:机智泼辣; 富有正义感;
搭结良缘的代名词
一、莺莺:
《西厢记》中的莺莺是一个纯真的女孩,美丽的化身、善良的代 表。一句话,集真善美于一身。
二、张生:是矛盾的主动挑起者,表现出对于爱情的 直率而强烈的追求。
1、本质上的志诚种、傻角。这是莺莺眼中的张 生。
([滚绣球])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 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 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 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 再休似此处栖迟。([二煞])
“君瑞是君子清贤, 郑恒是小人浊民” 。
“你值一分,他值 百十分,萤火焉能 比月轮?”
—红娘语
第三个波折(第四本):允婚与逼试,是第二次大冲突:崔张与老 夫人的冲突。
第三阶段(第五本) :终成眷属。 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很好地体现了作 者的爱情理想。爱情的阻挠者老夫人只好接受事 实,爱情的破坏者郑恒,只好含羞触阶而死。
《西厢记》真实、曲折的描写了崔张相爱的过 程,是对激情的张扬和青春的礼赞过程,也是对 礼教的蔑视和挑战挑战的过程,更是《西厢记》 的爱情主题不断突出、强化的过程。
西厢记 课件
王实甫的 西厢记》 《西厢记》
本章要目
第一节 王实甫及莺莺故事的嬗变 西厢记》的人物塑造、 第二节 《西厢记》的人物塑造、 矛盾冲突艺术成就和突出贡献
第一节 王实甫及莺莺故事的嬗变
一、王实甫生平及作品 王实甫,大都人,名德信,生卒年不详。 王实甫,大都人,名德信,生卒年不详。是 一位生活在“勾栏”“瓦舍” ”“瓦舍 一位生活在“勾栏”“瓦舍”中的书会才 录鬼簿》将他排在关汉卿之后。 人。《录鬼簿》将他排在关汉卿之后。 杂剧创作,词章华美,富有风韵,当时极负 杂剧创作,词章华美,富有风韵, 盛名。其杂剧存目14种 仅存3种 盛名。其杂剧存目 种,仅存 种: •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 《四丞相歌舞丽堂春》 四丞相歌舞丽堂春》 •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 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教条,越来越松弛无力; 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教条,越来越松弛无力; •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尊重个人意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 感情乃至欲望,开始成为人们自觉的要求。 愿、感情乃至欲望,开始成为人们自觉的要求。
王实甫对“ 王实甫对“情”的关注,比关汉卿、白朴更进一 的关注,比关汉卿、 张故事,贯彻着“ 步。崔、张故事,贯彻着“愿天下有情人都成 了眷属” 这一题旨,使由《会真记》 了眷属” 这一题旨,使由《会真记》以来流传 了几百年的题材,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了几百年的题材,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厢 记 》 插 图 (明 天 启 间 闵 氏 刻 本 1
4.善于选择和熔化古代诗词里优美的词句和提炼 善于选择和熔化古代诗词里优美的词句和提炼 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然华美的曲词。 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然华美的曲词。 其语言在戏剧性和性格化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其语言在戏剧性和性格化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形成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艺术风格。 形成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艺术风格。 例如: 例如:
王实甫与《西厢记》讲义PPT70页
1
0
、
倚
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王实甫与《西厢记》讲义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第二节 王实甫与《西
• 作品题旨:
•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强调“情” • 的自主。
•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说:“王实甫之
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 趣”
1、语言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特点。
• 〔混江龙〕落花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
梦晓,兰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 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 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 莺莺是大家闺秀,唱词节奏舒展,色彩华
• 对爱情执著诚挚的追求
•
• “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 • “风魔” “傻角”形象。 • 把爱情凌驾于功名利禄之上的“志诚种”。
• 张生在佛殿撞见了莺莺,猛然惊呼:“我死也!” • 活画出魂飞魄散的情态。
•
• 小生姓张,名珙,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
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
• 红娘反问:“谁问你来?”张生竟不答腔,
第二节 王实甫与《西厢记》
• 一、王实甫p154 •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录鬼簿》把他列
入 “前辈已死名公才人” 。
• 明初的贾仲明提出“《西厢记》天下夺魁” 。
二、《西厢记》的创新
• 故事题旨的改造
• 唐元稹《莺莺传》肯定张生抛弃莺莺的“忍情”
• 张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Leabharlann •载不动许多愁。”
戏曲小说,写到两性的恋史,往往是两 人一见面便相爱,便誓订终身,从不细 写他们恋爱的经过与他们在恋时的心理。 《西厢》的大成功便在它的全部都是婉 曲的细腻的在写张生与莺莺的恋爱心境 的。似这等曲折的恋爱故事,除《西厢》 外,中国无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