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报告_过渡金属离子对蛋白质水解作用的研究 (2)
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研究进展
![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54a40e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d.png)
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研究进展金属硫蛋白(MT)是一类能够调控金属离子代谢和解毒重金属的蛋白质,其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从金属硫蛋白的基本特征、调控功能及其在重金属解毒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金属硫蛋白的基本特征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和囊泡素的小分子蛋白,其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多硫键含量丰富和结构紧凑。
金属硫蛋白能够结合多种金属离子,其中包括重金属离子如汞、铅、镉等,也包括一些生物必需的金属离子如锌、铜等。
金属硫蛋白的结构特点使其能够与金属离子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参与调控金属离子在生物体内的平衡。
二、金属硫蛋白的调控功能1. 金属离子的调控金属硫蛋白通过与金属离子的结合和释放来调控金属离子在生物体内的稳态平衡。
在生物体内,金属硫蛋白能够在金属离子浓度过高或过低时与金属离子结合或释放,从而保持金属离子的平衡状态。
这种调控功能对于维持生物体内金属离子的正常代谢至关重要。
2. 氧化应激的调节金属硫蛋白还参与了细胞内氧化应激的调节。
在细胞受到氧化应激刺激时,金属硫蛋白能够通过与氧化应激相关的蛋白质结合或释放金属离子,从而调节氧化应激过程的进行,保护细胞不受氧化应激的侵害。
三、金属硫蛋白在重金属解毒中的作用重金属是生物体内具有毒性的物质,长期暴露于重金属环境中会对生物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金属硫蛋白通过其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的能力,参与了生物体内重金属的解毒过程。
具体来说,金属硫蛋白通过与重金属离子结合,将其转移至泡体内,从而减少其对细胞器和膜的损害,保护细胞内重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发挥了重要的解毒作用。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金属硫蛋白的调控功能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研究表明,金属硫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与金属离子的浓度变化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的调节能够对金属离子的代谢产生重要影响。
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5f029aa284ac850ad024247.png)
金属离子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一、实验目的:测定过渡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二、实验原理:金属离子在许多生命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结合作用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内容,是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血清白蛋白是哺乳动物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它能够储存和转运众多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
由于血清白蛋白在生理上的重要性和易于分离、提纯,从上世纪50年度(国内80年代末)开始,人们对血清白蛋白与金属离子(和药物分子等)的相互作用展开了大量研究,以期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相关生命过程的奥秘。
许多蛋白质含有金属离子,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发挥生物学功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人体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中,超过30%的蛋白质含有一个或多个金属离子;所有酶中,超过40%的蛋白质含有金属离子,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着各样的生物学功能。
许多人类的疾病与金属离子-蛋白质的异常相互作用相关。
目前用于研究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2)荧光光谱法;(3)平衡透析法;(4)毛细管电泳法;(5)电泳法等。
(一)紫外-可见光谱法蛋白质通常有3个明显不同的紫外吸收带:(1)210nm以下的吸收来自肽键的吸收以及许多构象因素;(2)210-250nm为芳香族和其他残基的吸收、某些氢键的吸收、与其他构象和螺旋相关的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3)250-290nm附近为芳香族的残基,其中酪氨酸残基在278nm(Tyr,260-290nm)附近有强吸收,色氨酸残基(Trp)在290nm附近有强吸收,而苯丙氨酸(Phe,250-260nm)的吸收较弱。
外界因素如溶剂极性以及pH等会影响吸收光谱。
当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结合时,蛋白质或金属离子吸收光谱的强度或者谱带位置会发生变化,可分为两种情况:(1)蛋白质微扰的金属离子光谱变化,可以推断金属离子的配位环境;(2)金属离子微扰的蛋白质光谱变化,可以推断生色基微环境及蛋白质结构的变化。
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的作用
![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57c5d4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e.png)
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的作用引言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分之一,而金属离子则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理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的结合方式、作用机制以及在生物体内的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的结合方式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的结合方式有多种,常见的包括静电相互作用、配位键结合和氢键相互作用等。
静电相互作用是指蛋白质中的酸性氨基酸残基(如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与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配位键结合是指蛋白质中的某些氨基酸残基(如组氨酸、半胱氨酸和赖氨酸)与金属离子形成化学键结合。
氢键相互作用是指蛋白质中的氢键供体或受体与金属离子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
二、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的作用机制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催化反应、结构稳定和信号传导等。
催化反应是指金属离子作为酶的辅助因子参与催化反应,促进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例如,锌离子在碳酸酐酶中起到催化反应的作用。
结构稳定是指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结合后,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构象,增强蛋白质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
信号传导是指金属离子作为信号分子,通过与蛋白质结合调控细胞内的信号传递通路,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等生理过程。
三、蛋白质与金属离子在生物体内的功能蛋白质与金属离子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首先,金属离子作为酶的辅助因子参与催化反应,例如铁离子在血红蛋白中起到氧气运输的作用。
其次,金属离子可以调节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例如钙离子与肌球蛋白结合,参与肌肉收缩过程。
此外,金属离子还可以作为细胞内的信号分子,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等生理过程。
例如,锌离子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
结论蛋白质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的结合方式多样,包括静电相互作用、配位键结合和氢键相互作用等。
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催化反应、结构稳定和信号传导等。
在生物体内,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的结合对于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理过程至关重要,包括代谢过程、结构稳定和细胞信号传导等。
过渡金属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过渡金属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6490d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f.png)
过渡金属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报告摘要:过渡金属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研究报告综述了过渡金属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并重点讨论了几种常见的过渡金属催化反应机理。
通过对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有机合成反应的机制,并提高化学合成的效率和选择性。
引言:有机合成是一门关键的化学领域,它对于制备生物活性化合物、药物和功能材料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有机合成方法往往需要高温、高压和有毒的试剂,这些条件不仅对环境有害,而且限制了反应的选择性和效率。
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出现为有机合成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选择性和环境友好的方法。
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应用:过渡金属催化剂是一类能够在化学反应中加速反应速率、提高产率和选择性的催化剂。
它们通常由过渡金属离子和配体组成,通过形成活性中间体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过渡金属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于碳-碳键和碳-氮键的形成、环化反应、不对称合成等多个领域。
过渡金属催化反应机理:过渡金属催化反应的机理可以通过配体交换、配体迁移、配体消除等方式进行。
其中,配体交换是一种常见的机理,它涉及到配体的进出反应,从而使得过渡金属离子能够与底物发生反应。
配体迁移则是指配体在反应过程中从一个金属中心转移到另一个金属中心,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配体消除是指配体在反应过程中从过渡金属离子中脱离,从而生成产物。
案例研究:1. 钯催化的Suzuki偶联反应:该反应以芳基溴化物和芳基硼酸为底物,通过钯催化剂的作用,实现了芳基-芳基键的形成。
该反应在药物合成和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应用。
2. 铜催化的Click反应:该反应以炔烃和含有末端炔基的化合物为底物,通过铜催化剂的作用,实现了高效的环化反应。
该反应在药物合成和聚合物材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结论:过渡金属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为有机化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通过对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有机合成反应的机理,并提高合成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挑战杯】过渡金属离子对蛋白质水解作用的研究
![【挑战杯】过渡金属离子对蛋白质水解作用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9459927168884868762d6be.png)
过渡金属离子对蛋白质水解作用的研究段海华1 前言我国的废弃蛋白质资源十分丰富。
仅十几亿人口每年的人发渣就达几十万吨。
猪、牛、羊、等牲畜的毛、蹄角以及鸡、鸭、鹅、等禽类的羽毛每年都在百万吨以上。
利用这些废弃蛋白质水解制取氨基酸,开发氨基酸资源,成了既利于环保,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科研课题。
提高蛋白质的水解效率是开发氨基酸资源的最重要环节,也是化学界少人问津的难、重课题。
1.1 蛋白质水解研究综述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蛋白质水解制取氨基酸的方法主要有酸水解法、碱水解法、酶水解法三种。
在美国,Brehm Josef 等人将动物或蔬菜磨成粉末,并以此为原料,在pH值10.0-14.0,70摄氏度以上反应,制得氨基酸。
另外,Blortz Doris 等人用肽链内切酶和肽链外切酶水解动物产品,制得口感较好的氨基酸。
不过,酶水解法的水解率太低,而碱水解法会使丝氨酸、苏氨酸、精氨酸以及半胱氨酸遭到破坏,并使其它的氨基酸外消旋化。
因此目前应用得最广泛的是酸水解法。
本实验正是采用酸水解法。
酸水解法中,盐酸水解法使用较为广泛,一般用6-10mol·L-1盐酸水解7-24h。
优点是氨基酸96不易被破坏,但盐酸易挥发,对设备、环境及生产工人的健康均有不良影响,且浓盐酸的浓度较低,生产过程中耗量大,运输费用大,脱酸费用高。
硫酸水解法一般用3-5 mol·L-1硫酸,水解时间同盐酸法相当。
优点是硫酸挥发性小,可选用石灰乳或碳酸钙中和脱酸,生成的硫酸钙沉淀经分离而除去,生产成本低。
不足之处是个别氨基酸如色氨酸会损失。
另外副产品硫酸钙也是一种良好的饲料添加剂,对畜禽补充钙,用硫酸钙优于用碳酸钙。
综合考虑,硫酸水解法优于盐酸水解法。
毛发等角质蛋白是随处可见的废弃蛋白。
羽毛被广泛用做羽绒原料,但鸭毛、鹅毛提绒后剩下约40-50% 羽毛梗未被利用,国内鸡毛大多数被白白扔掉,其粗蛋白含量在80% 左右,因此从羽毛中提取复合氨基酸前景广阔。
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研究进展
![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07741c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5.png)
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研究进展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富含硫氨基酸残基(如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的蛋白质家族,其主要功能是参与金属离子的结合和转运,同时也起到了重金属解毒的作用。
这些蛋白质在细胞内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控制了金属离子的浓度和在细胞内的分布,并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
对金属硫蛋白的调控机制的研究表明,其转录和翻译水平是最主要的调控方式。
在转录水平上,研究发现许多转录因子可以结合到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调控其基因表达。
金属响应元件(MREs)是一类可以与金属响应转录因子结合的DNA序列,这些转录因子可以受金属离子的浓度和种类的影响,来调控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转录。
一些转录因子还可以受其他信号通路的调控,如氧化应激等,来影响金属硫蛋白的表达。
在翻译水平上,研究发现金属硫蛋白的合成受一系列转录因子和转化因子的调控。
这些因子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选择性地增加或降低金属硫蛋白的合成速率。
金属硫蛋白的调控机制对于维持细胞内金属离子平衡和解毒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属离子是细胞内许多重要酶的辅助因子,也是许多代谢途径中必需的成分。
过量的金属离子会对细胞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导致细胞死亡。
金属硫蛋白通过结合和转运金属离子,调控其在细胞内的浓度,从而避免了金属离子对细胞的损伤。
金属硫蛋白还可以结合一些重金属离子,如汞、铅等,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减少了重金属的毒性。
金属硫蛋白还可以与其他金属离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调控其在细胞内的分布和代谢。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金属硫蛋白可能参与调控细胞的凋亡和抗氧化应激能力。
许多研究表明,金属硫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氧化应激条件下会显著增加,从而增强了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抵抗能力。
金属硫蛋白还可以通过调节一些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
这些研究为金属硫蛋白在抗氧化应激和细胞生存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
金属硫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家族,参与了金属离子的结合和转运、重金属解毒以及细胞凋亡和抗氧化应激等生理过程。
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的作用
![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7f8de9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c.png)
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的作用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有机分子之一,它们参与了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生物过程。
而金属离子是一类常见的无机物质,在生物体内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蛋白质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本文将对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结合蛋白质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结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金属离子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形成配位键。
常见的金属配体包括氨基酸的侧链基团,如半胱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等。
金属离子与配体形成的配位键可以是单个氨基酸残基与金属离子的结合,也可以是多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配合物。
二、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的功能1. 催化作用金属离子可以参与蛋白质的催化活性,使其具有催化反应的能力。
例如,金属酶中的金属离子可以提供催化反应所需的电子或质子,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金属离子还可以通过调节酶的构象或催化中间体的稳定性来促进催化反应的进行。
2. 结构稳定性金属离子可以增强蛋白质的结构稳定性。
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结合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折叠稳定性,从而增加其在生物体内的稳定性。
此外,金属离子还可以通过与蛋白质的结合改变其构象,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3. 信号传递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结合可以作为信号传递的方式。
例如,钙离子可以与一些蛋白质结合,从而调节它们的活性。
这种信号传递机制在细胞内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参与了细胞的许多生物过程。
4. 氧气传递铁离子在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起到了氧气传递的重要作用。
铁离子与血红蛋白中的组氨酸残基形成配位键,使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并运输到细胞中,从而实现氧气的传递。
三、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对人体的影响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人体的健康和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金属离子的缺乏或过量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铁离子的缺乏会导致贫血,而铅离子的过量摄入则会损害神经系统。
另一方面,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的结合可以用于药物设计和开发。
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研究进展
![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2ee6d3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c.png)
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研究进展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和硫氨酸的蛋白质,具有较高的结合亲和力,可以与多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金属硫蛋白络合物。
金属硫蛋白在生物体内起到调控金属离子代谢和解毒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金属硫蛋白的调控机制以及它在重金属解毒中的功能进行综述。
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具有高度保守性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以及古菌等生物体中。
它们的特征在于含有一系列的硫氨酸和半胱氨酸残基,这些残基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蛋白金属硫蛋白络合物。
金属硫蛋白主要包括金属硫蛋白A(Metallothionein A, MT-A) 和金属硫蛋白B(Metallothionein B, MT-B)两个家族。
它们在不同物种中的表达量和功能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能够结合多种重金属离子,如锌(Zn)、铜(Cu)、镉(Cd)等。
金属硫蛋白的调控机制十分复杂,包括转录、翻译后修饰以及蛋白功能等多个层面的调控。
转录调控是金属硫蛋白表达的主要调控方式。
在金属离子浓度升高的环境下,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会与一些转录因子结合,进而促进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转录。
翻译后修饰也对金属硫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发挥起到重要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等修饰方式可以改变金属硫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金属硫蛋白的还原状态和氧化状态也会影响其与金属离子的结合能力。
金属硫蛋白在重金属解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金属硫蛋白具有高度的结合亲和力,它们可以与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金属硫蛋白络合物,从而减少重金属离子对细胞内的损害。
金属硫蛋白还可以结合一些重金属离子的还原态,如Cd2+被还原为Cd+,从而减少了重金属离子在细胞内的毒性。
金属硫蛋白还能够促进重金属离子的转运和排泄,从而减少了它们在体内的积累和毒性。
近年来,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一些研究发现,金属硫蛋白不仅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在细胞外环境中也具有重要的功能。
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凝胶化行为的影响研究进展
![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凝胶化行为的影响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807292867ec102de2bd897d.png)
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凝胶化行为的影响研究进展邵瑶瑶1,赵 燕2,3,徐明生1,徐丽兰1,汪 雄1,涂勇刚1,*(1.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省天然产物与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5;2.南昌大学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7;3. 南昌大学 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7)摘 要:凝胶化行为是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特性之一。
蛋白质凝胶化的形成受到多种理化因素影响,其中金属离子是影响蛋白质凝胶化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在阐述蛋白质凝胶化行为形成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凝胶的微观结构、物化特性、聚集行为、分子构象和主要分子作用力的影响,并对其研究价值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凝胶化的影响机理及提高蛋白质凝胶制品的加工特性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金属离子;蛋白质;凝胶化;聚集;分子构象A Review of Effects of Metal Ions on Gelation Behavior of ProteinSHAO Yaoyao 1, ZHAO Yan 2,3, XU Mingsheng 1, XU Lilan 1, WANG Xiong 1, TU Yonggang 1,*(1. Jiangxi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Products and Functional Food,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7, China;3.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re of Biomass Convers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7, China)Abstract: Gel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protein. The gel formation of protein is affected by many physicochemical factors, and metal ion i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protein gelation behavior. The mechanism of the gel formation of protein is elaborated in this paper. Additionall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ffects of metal ions on the microstructur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ggregation behavior, molecular conformation and main molecular forces of protein gels and the value of protein gelation for researchers is predict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further researches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metal ions on protein gel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rotein gel products.Key words: metal ions; protein; gelation; aggregation; molecular conformation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705048中图分类号:TS25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7)05-0299-06引文格式:邵瑶瑶, 赵燕, 徐明生, 等. 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凝胶化行为的影响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7, 38(5): 299-304.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705048. SHAO Yaoyao, ZHAO Yan, XU Mingsheng, et al. A review of effects of metal ions on gelation behavior of protein[J]. Food Science, 2017, 38(5): 299-30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705048. 收稿日期:2016-06-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1460400;31360398);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资助计划项目(20162BCB23031);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计划项目(20153BCB23028);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1BBF60022)作者简介:邵瑶瑶(199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与贮藏。
金属离子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金属离子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237da3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8.png)
金属离子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蛋白质是生命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机体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生物功能,如酶催化、运输、感受、抗体作用等。
然而,当一些金属离子参与到蛋白质的结构中时,它们会影响到蛋白质的稳定性、活性、亲和力等性质,从而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功能。
影响蛋白质稳定性的金属离子金属离子的存在可以使蛋白质的稳定性增加,但同时也会使蛋白质变得不稳定。
一些金属离子,如氧化铁和铜离子,在蛋白质中会形成自由基,导致其氧化,并进一步导致蛋白质的构象改变,从而影响其稳定性。
而另一些金属离子,如锌离子,会与某些氨基酸残基结合,从而在蛋白质中形成结构稳定性较高的结合位点,使得蛋白质更加稳定。
研究发现,锌离子的存在可以使马铃薯多糖酶的催化活性增强,从而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影响蛋白质活性的金属离子金属离子也可以直接影响到蛋白质活性。
例如,锌离子和许多DNA结合蛋白结合有关,它们也是转录因子的一部分。
这是因为锌离子的化学性质使其能够结合特定的氨基酸残基,并使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功能。
铝离子是一种能够与蛋白质结合的金属离子,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会影响到某些蛋白质的活性。
一些研究表明,铝离子的存在可以促使蛋白质的酶活性发生改变,通过干扰蛋白质的构象和结构,从而影响其功能。
影响蛋白质亲和力的金属离子金属离子的存在还可以影响蛋白质与其他分子的结合亲和力。
研究表明,许多金属离子,如氧化铁和镁离子,不仅可以与蛋白质结合,还可以与不同的分子结合,从而影响蛋白质的亲和力。
例如,镁离子可以在某些酶的活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促进ATP 和其他小分子与蛋白质的结合,并增加催化活性。
此外,锌离子也可以与蛋白质中的卟啉结合,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结论总之,金属离子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它们可以影响蛋白质的稳定性、活性、亲和力等性质,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因此,在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时,必须非常注意金属离子的存在和作用。
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研究进展
![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8e5522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8.png)
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研究进展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和金属离子的蛋白质,可通过调控金属离子的稳定和转运参与多种生物过程。
金属硫蛋白也具有重金属解毒的功能。
本文将通过综述已有的研究,探讨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的研究进展。
金属硫蛋白主要有金属硫蛋白A (MTA)、金属硫蛋白B (MTB)、金属硫蛋白M (MTM) 等亚型,它们分布在细胞质中,参与金属离子的稳定和转运过程。
研究表明,金属硫蛋白能够通过与金属离子的配位结合,提高金属离子的稳定性,减少其对生物体的有害效应。
金属硫蛋白还能够促进金属离子的转运,参与金属离子在细胞内的分布和运输。
金属硫蛋白的基因表达受到多种调控因子的影响。
研究发现,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表达受到金属离子浓度、氧化应激和细胞周期等因素的调控。
金属硫蛋白基因在金属离子浓度较高或氧化应激情况下的表达水平往往增加,从而增强金属硫蛋白对金属离子的稳定性和转运能力。
金属硫蛋白还具有重金属解毒的功能。
重金属是一类对生物体有害的物质,对细胞膜、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具有毒性。
金属硫蛋白能够与重金属结合,形成金属硫蛋白-重金属配合物,从而减少重金属离子对生物大分子的损害。
研究发现,金属硫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重金属浓度呈正相关,说明金属硫蛋白在重金属解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者对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人员成功构建了金属硫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和动物模型,从而深入研究金属硫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研究者通过基因敲除和过表达技术,探究金属硫蛋白在细胞内的调控机制。
一些研究还发现金属硫蛋白在抗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研究进展
![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8265a8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2.png)
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研究进展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蛋白质,它们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与金属离子结合,并参与细胞内重金属的调节和解毒过程。
近年来,关于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和分析。
一、金属硫蛋白的结构与功能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含有硫氨基酸(半胱氨酸和囊氨酸)与金属离子结合的蛋白质,主要包括金属硫囊蛋白、金属硫酵母蛋白和金属硫激活因子等亚类。
它们在细胞内起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包括金属离子的转运、储存和代谢调控等。
金属硫蛋白对细胞内金属离子的平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金属硫蛋白可以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金属硫蛋白复合物,从而调节金属离子在细胞内的浓度和活性,避免金属离子的过量积累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金属硫蛋白还能够参与金属离子的转运和储存,保持细胞内金属离子的平衡。
金属硫蛋白还参与细胞内的抗氧化应激反应。
细胞内的氧化应激会导致金属离子的释放和产生过氧化物质等有害物质,而金属硫蛋白可以通过与过氧化物质结合和调节金属离子的状态等多种途径,保护细胞内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金属硫蛋白在细胞内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不仅参与金属离子的代谢和存储,还能够保护细胞免受金属离子和氧化应激的损害,因此对于维持细胞内稳态和生命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金属是一类对生物体有害的金属元素,包括汞、铅、镉等,它们可以通过食物链等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对生物体的生理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
金属硫蛋白能够参与重金属的结合和转运,发挥重金属解毒的作用,成为细胞内的“重金属清道夫”。
金属硫蛋白在重金属的解毒过程中还能够参与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包括参与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调节有关酶的活性、参与DNA修复等,保护细胞内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金属硫蛋白的重金属解毒功能对于维持细胞内重金属平衡和生物体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是细胞内解毒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形态和功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db93f0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5.png)
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形态和功能的影响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大分子,它在细胞的机能和生命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蛋白质的形态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作用。
然而,金属离子作为生物体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在影响蛋白质的形态和功能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金属离子作为生物体内的重要成分金属离子在细胞内部具有非常广泛的分布,可以作为酶催化反应,调制蛋白质的功能和结构,也可以作为配合物参与各类生物活动。
金属离子可以与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等形成复合物,起到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同时,金属离子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也会对细胞和蛋白质造成危害。
金属离子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相互作用金属离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它们可以改变蛋白质的丰度、构象、可溶性和折叠形态等。
其中,金属离子可以绑定到蛋白质中的一些特定氨基酸上,如组氨酸、半胱氨酸等。
这种离子键的形成通常可以引起蛋白质的构象和第二结构的变化,并且有时可以影响到蛋白质的稳定性。
此外,金属离子还可以通过激活或者抑制蛋白质的酶活性和性质来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例如,铜离子可通过直接取代锌离子成为碱性核转录因子的功能部位,抑制其转录活性,与此相反,锌离子也能调控核转录因子的转录活性。
金属离子与蛋白质折叠与构象的关系金属离子可以对细胞内蛋白质的折叠和构象产生影响。
在折叠过程中,蛋白质从未折叠或者部分折叠的状态逐渐转变为其稳定的立体化结构。
金属离子可以在折叠过程中成为核心结构的组成部分,相信他们在折叠过程中能够颍紧平移,从而促进蛋白质折叠和稳定。
该过程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构型和功能活性,同时蛋白质本身也会对金属离子的存在和居留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
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结合金属离子可以通过与蛋白质特定的结合基团发生配位作用而与蛋白质结合。
例如,铁离子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从而使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分子,这是生命活动中最基本的生理过程之一。
该配位结合也可以进一步改变蛋白质的立体结构,从而影响其功能。
过渡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
![过渡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5ce73f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7d.png)
过渡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元素实验报告实验18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试管操作。
2.学习离心分离操作。
3.学习主族元素一些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内容1.卤离子的还原性:向3支盛有绿豆大小的KI、KBr和KCl固体的试管分别加入0.5 cm 3浓硫酸,观察反应产物的颜色和状态。
把湿的醋酸铅试纸、湿的碘-淀粉试纸和湿的pH试纸分别伸向装有KI、KBr2.氯含氧酸盐的氧化性往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NaClO、KClO 3和KClO 4溶液,然后加入KI淀粉溶液,观察现象。
向不发3.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性(1)氧化性:取1小片Pb(Ac)2试纸,加1滴H 2S的水溶液,则有黑色的PbS生成。
再向试纸上(2)还原性:取少量3%H2O2溶液,用H2SO4溶液酸化,再滴加2~3滴0.01 mol·dm-3KmnO44.过硫酸盐的氧化性向盛有2滴0.002 mol·dm-3Mn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cm3 3mol·dm-3H2SO4、2~3滴AgNO3溶液,再加入少量K2S2O8固体,小心加热,观察现象;另取1支试管,不加AgNO3,进行同样实验。
5.亚硝酸的氧化还原性请利用0.5 mol·dm-3NaNO2、0.1 mol·dm-3KI、0.02 mol·dm-3KMnO4、1 mol·dm-3H2SO4试剂,6.硝酸根的检出取少量FeSO4·7H2O固体于试管中,滴加1滴0.5 mol·dm-3NaNO3溶液及1滴浓H2SO4,静置,观察现象。
反应式为:2+-+3+2+2-7.磷酸根、焦磷酸根和偏磷酸根的鉴别(1)分别向0.1 mol·dm-3Na2HPO4、Na4P2O7和NaPO3溶液中滴加0.1 mol·dm-3AgNO3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生成的沉淀溶于2 mol·dm-3HNO3溶液吗?(2)以2 mol·dm-3HAc溶液酸化磷酸盐溶液、焦磷酸盐溶液和偏磷酸盐溶液,再分别加入蛋白溶液,各发生什么现象?。
不同过渡金属离子对 人血清白蛋白结构和性质的 影响
![不同过渡金属离子对 人血清白蛋白结构和性质的 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1cbc95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c.png)
不同过渡金属离子对人血清白蛋白结构和性质的影响过渡金属离子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在人体生命过程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它们的存在也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
近年来,关于不同过渡金属离子对人血清白蛋白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的研究日益增多。
本文将在不涉及政治的前提下,从分子层面上探讨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人血清白蛋白。
简单来说,人血清白蛋白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血浆蛋白之一。
它在维持生命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携带药物、调节血液pH值、维持血容量平衡、舒张血管,以及防止氧化反应等等。
因此,人血清白蛋白对于人体代谢过程中的发生和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同过渡金属离子在人体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各异。
我们知道,钙离子在人体内生理功能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参与骨质形成、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等过程。
而镁离子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骨骼生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外,铁离子是血红蛋白组成的一部分,可以促进氧气在血液中的传递。
此外,铜离子和锌离子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
但是,正因为过渡金属离子的存在,它们也会对人血清白蛋白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不同过渡金属离子的存在会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结构和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一个研究发现,添加了镁离子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可引起白蛋白的光学活性发生变化。
另一个研究表明,铁离子与人血清白蛋白可以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影响到白蛋白的氧气运输能力。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测量,人血清白蛋白与铜离子结合后,白蛋白分子发生了构象变化。
从上述研究结果中不难看出,人血清白蛋白与不同过渡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
它们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对人血清白蛋白结构和性质产生影响,但这些影响常常是微小的但是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些影响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疾病产生影响,因此对于人血清白蛋白与不同过渡金属离子之间的作用关系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2024年过渡金属MOF基纳米材料用于电催化分解水及合成氨性质研究》范文
![《2024年过渡金属MOF基纳米材料用于电催化分解水及合成氨性质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20ec1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e.png)
《过渡金属MOF基纳米材料用于电催化分解水及合成氨性质研究》篇一过渡金属MOF基纳米材料在电催化分解水及合成氨性质研究一、引言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寻找高效、环保、可持续的能源转换和存储技术已成为科研领域的重要课题。
电催化分解水和合成氨作为两种重要的能源转换过程,在能源科学和化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过渡金属MOF基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在电催化分解水和合成氨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重点研究过渡金属MOF基纳米材料在电催化分解水及合成氨性质方面的应用。
二、过渡金属MOF基纳米材料的概述过渡金属MOF(Metal-Organic Framework)基纳米材料是一种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自组装形成的具有高度多孔结构和良好化学稳定性的材料。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化学组成和独特的电子结构,使其在电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过渡金属MOF基纳米材料在电催化分解水中的应用电催化分解水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氢能的技术,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等优点。
过渡金属MOF基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导电性、较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和优异的稳定性,在电催化分解水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研究显示,该类材料能够有效地降低水分解析氢的过电位,提高析氢反应的速率和效率。
四、过渡金属MOF基纳米材料在合成氨性质研究中的应用合成氨是农业生产和化学工业的重要过程。
传统的合成氨方法主要采用Haber-Bosch法,能耗高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电催化氮气还原为氨是一种新型的合成氨技术,具有低能耗、低排放等优点。
过渡金属MOF基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良好的氮气吸附能力,在电催化氮气还原为氨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研究表明,该类材料能够有效地降低氮气还原为氨的能垒,提高氨合成的速率和选择性。
五、研究方法与实验结果本研究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过渡金属MOF基纳米材料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包括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
金属离子对蛋清蛋白质结构的影响研究
![金属离子对蛋清蛋白质结构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8147ab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2.png)
金属离子对蛋清蛋白质结构的影响研究
刘西海
【期刊名称】《中国家禽》
【年(卷),期】2012(34)1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各种金属离子对腌制鸭蛋蛋清蛋白质结构的影响。
研究发现:金属离子腌蛋后增加了蛋清蛋白质的β-折叠,分子展开而促进交联。
但长时间金属离子的处理可导致蛋白质分子通过疏水作用部分簇集,使其表面疏水性下降。
蛋清蛋白加热后α-螺旋减少、β-折叠比例增加,同时增加蛋白质表面疏水性,金属离子通过影响蛋清蛋白结构,促进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随机聚集,形成凝胶网络交联度降低,结构粗糙、空洞多、网络不均匀,从而影响蛋清凝胶结构特性。
二价金属离子对蛋清蛋白质构象和蛋清凝胶微观结构的影响较一价离子更强,亦基本符合霍夫曼斯特离子序。
【总页数】5页(P27-31)
【作者】刘西海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10.1
【相关文献】
1.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凝胶化行为的影响研究进展
2.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拉曼光谱研究金属阳离子对含氧酸根结构的影响
3.金属阳离子对蛋白质水凝胶脱水变性过
程影响的液态簧振动力学谱研究4.六氟磷铵阴离子对类salen 3d-4f异核金属配合物结构的影响及其磁性研究5.新疆理化所阳离子对碱金属卤素硼酸盐晶体结构性能影响研究获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1ed5cf46c175f0e7dd13743.png)
金属离子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一、实验目的:测定过渡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二、实验原理:金属离子在许多生命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结合作用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内容,是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血清白蛋白是哺乳动物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它能够储存和转运众多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
由于血清白蛋白在生理上的重要性和易于分离、提纯,从上世纪50年度(国内80年代末)开始,人们对血清白蛋白与金属离子(和药物分子等)的相互作用展开了大量研究,以期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相关生命过程的奥秘。
许多蛋白质含有金属离子,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发挥生物学功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人体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中,超过30%的蛋白质含有一个或多个金属离子;所有酶中,超过40%的蛋白质含有金属离子,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着各样的生物学功能。
许多人类的疾病与金属离子-蛋白质的异常相互作用相关。
目前用于研究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2)荧光光谱法;(3)平衡透析法;(4)毛细管电泳法;(5)电泳法等。
(一)紫外-可见光谱法蛋白质通常有3个明显不同的紫外吸收带:(1)210nm以下的吸收来自肽键的吸收以及许多构象因素;(2)210-250nm为芳香族和其他残基的吸收、某些氢键的吸收、与其他构象和螺旋相关的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3)250-290nm附近为芳香族的残基,其中酪氨酸残基在278nm(Tyr,260-290nm)附近有强吸收,色氨酸残基(Trp)在290nm附近有强吸收,而苯丙氨酸(Phe,250-260nm)的吸收较弱。
外界因素如溶剂极性以及pH等会影响吸收光谱。
当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结合时,蛋白质或金属离子吸收光谱的强度或者谱带位置会发生变化,可分为两种情况:(1)蛋白质微扰的金属离子光谱变化,可以推断金属离子的配位环境;(2)金属离子微扰的蛋白质光谱变化,可以推断生色基微环境及蛋白质结构的变化。
生物体内抗重金属离子的蛋白质的研究状况
![生物体内抗重金属离子的蛋白质的研究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b15928806529647d27285258.png)
生物体内抗重金属离子的蛋白质的研究状况(×××××××××)摘要:本文主要对抗重金属离子的蛋白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离交换蛋白家族(CAX)、金属结合蛋白家族(MT)、助阳离子扩散蛋白家族(CDF)、ZIP蛋白家族、A TP结合蛋白家族(ABC)以及细胞壁相关激酶蛋白家族(W AK)等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作用机理的研究,使借助于转基因技术将耐重金属蛋白基因转移到一些某些特定的生物体上,并培养出能高效去除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生物,为生态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理想的材料。
关键词:抗重金属离子;蛋白家;研究状况Advances in Protein Families of biologyfor Tolerance of Heavy MetalsAbstract:The advances in protein families for tolerance of heavy metal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calcium exchanger(CAX)family, metallothioneins(MT s) family,cation diffusion facilitator(CDF)family,A TP-binding cassette(ABC) family, wall-associated kinase(W AK)family and etc. The structures, functions and mechanisms of those proteins are discussed simply, which can made by transgenic technology transfer protein gene in heavy metal detoxification and tolerance to some certain organisms, and cultivate efficient removal of heavy metalions in th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 repair to provide ideal material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水解法中,盐酸水解法使用较为广泛,一般用 6-10mol·L-1 盐酸水解 7-24h。优点是氨基酸 不易被破坏,但盐酸易挥发,对设备、环境及生产工人的健康均有不良影响,且浓盐酸的浓度较低, 生产过程中耗量大,运输费用大,脱酸费用高。硫酸水解法一般用 3-5 mol·L-1 硫酸,水解时间同 盐酸法相当。优点是硫酸挥发性小,可选用石灰乳或碳酸钙中和脱酸,生成的硫酸钙沉淀经分离而 除去,生产成本低。不足之处是个别氨基酸如色氨酸会损失。另外副产品硫酸钙也是一种良好的饲 料添加剂,对畜禽补充钙,用硫酸钙优于用碳酸钙。综合考虑,硫酸水解法优于盐酸水解法。
谭钦德等人将头发或鸡羽毛等物 500-600g 用浓度为 3.5 mol·L-1 的硫酸溶液 1800-2000mL 浸 泡,浸泡充分后转入水解装置,甘油浴中加热至酸液微沸,控制水解温度为 115-118℃。反应 7h 后 取样用甲醛法测定氨基酸含量。此后,每隔 2h 取样分析一次。到达水解终点的时间为:头发 14h, 鸡羽毛 11h。水解液用适量活性炭脱色后,慢慢加入石灰乳中和至溶液 pH=2.0,立即抽真空过滤, 滤饼用 pH=2.0 的硫酸溶液洗涤 3 次。收集滤液在水浴上蒸发浓缩,冷却后得混合氨基酸固体。按氨 基酸:稀土=3:1(摩尔比)分别称量氨基酸和稀土氧化物,各溶于水,使两者混合,于水浴上加热 反应并蒸发近干,得混合氨基酸稀土配合物。他们还提出甲醛法的本质是测定氨基酸的酸性基团 (-COOH),由于水解液中有 H2SO4 或 HCL 存在,在测定酸性基团前需用容量分析法对无机酸作定量分 析。这样在连续滴定时,会因溶液中同时存在两种指示剂,致使甲醛法的终点变色不明显而影响测 定结果。为减少因判断变色失误而引起的误差,本论文在最后滴定时除用指示剂外,还用 pH 计判断 滴定终点。
1.3 氨基酸配合物效用研究综述
微量元素是动物体所必需的营养要素之一,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体几乎所有的生理和生化功能, 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产品即 无机盐类添加剂,如硫酸铜、硫酸锌等;第二代产品即一些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如乳酸铜、富马酸 亚铁、葡萄糖酸锌等。以上两类特别是第一代产品存在许多缺陷,吸收及生化功能差,微量元素之 间的拮抗作用明显,不能满足动物生长的需要。第三代产品即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最先由美国 Albicn 实验室研制成功,并以“Metalosates”商标获得专利。
1.2 氨基酸二次开发研究综述
已发现自然界有一百多种氨基酸,但从蛋白质水解产物中分离出来的氨基酸通常只有 20 种。除 脯氨酸外,这些氨基酸在结构上都有共同点,即与羧基相邻的α— 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氨基,因此称 为α—氨基酸。α—氨基酸都是白色的晶体,各有特殊的结晶形状。熔点较高,通常在 200℃以上, 大多数可溶于水中。复合氨基酸与铜、铁、锰、锌、钴等的无机盐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螯合,可制 得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就αபைடு நூலகம்氨基酸而言,最常见是作为二齿配体,以α—碳上的氨基和 羧基作为配位基团同金属离子配位,形成具有五元环结构的较稳定的螯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氨基 酸侧链的某些基团也可以参与配位。
毛发等角质蛋白是随处可见的废弃蛋白。羽毛被广泛用做羽绒原料,但鸭毛、鹅毛提绒后剩下 约 40-50% 羽毛梗未被利用,国内鸡毛大多数被白白扔掉,其粗蛋白含量在 80% 左右,因此从羽毛 中提取复合氨基酸前景广阔。朱曜利用畜禽毛角作原料,在 10 mol·L-1 盐酸中,117℃下水解 6.5-7h, 料酸比为 1:1.8,滤液用氢氧化钠中和至 pH=4.8。静置沉淀,分离干燥,制得复合氨基酸。朱广军 将洗净的鸡毛用 10 mol·L-1 盐酸在 105~108℃水解 10h,水解液用氨水中和至 pH6.5-6.8,真空蒸馏 除水,干燥即得混合氨基酸。羽毛梗作原料,除杂、洗净、晾干、粉碎,加入 1.7 倍 10 mol·L-1 盐酸,在 105~108℃水解 12h,滤液用 9 mol·L-1 氨水中和至 pH6.5-6.8,直接减压蒸馏滤液,脱水 后干燥,粉碎制得复合氨基酸。
7
在 90-100℃搅拌反应。待 Fe2O3 完全溶解后,用 10% 氨水调整 pH≤4.0。继续保温搅拌反应 3-4h, 至反应液无三价铁离子为止。将反应液减压蒸发浓缩至液面出现结晶膜,冷至室温,结晶陈化 4-5h, 减压抽滤。将结晶 80℃烘干成粉状,即得复合氨基酸铁铵成品 97.2g,收率为 44.2%。
1.1 蛋白质水解研究综述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蛋白质水解制取氨基酸的方法主要有酸水解法、碱水解法、 酶水解法三种。在美国,Brehm Josef 等人将动物或蔬菜磨成粉末,并以此为原料,在 pH 值 10.0-14.0, 70 摄氏度以上反应,制得氨基酸。另外,Blortz Doris 等人用肽链内切酶和肽链外切酶水解动物 产品,制得口感较好的氨基酸。不过,酶水解法的水解率太低,而碱水解法会使丝氨酸、苏氨酸、 精氨酸以及半胱氨酸遭到破坏,并使其它的氨基酸外消旋化。因此目前应用得最广泛的是酸水解法。 本实验正是采用酸水解法。
过渡金属离子对蛋白质水解作用的研究
1 前言
我国的废弃蛋白质资源十分丰富。仅十几亿人口每年的人发渣就达几十万吨。猪、牛、羊、等 牲畜的毛、蹄角以及鸡、鸭、鹅、等禽类的羽毛每年都在百万吨以上。利用这些废弃蛋白质水解制 取氨基酸,开发氨基酸资源,成了既利于环保,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科研课题。提高蛋白质的 水解效率是开发氨基酸资源的最重要环节,也是化学界少人问津的难、重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