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首先,中学生厌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内容枯燥无味。
很多中学生感到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过于单一,缺乏新鲜感和创新性。
第二,学业压力过大。
当前中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学习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这导致许多中学生感到无法承受,产生了厌学情绪。
第三,教育方式单一、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综合能力,这也成为中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教育资源不均衡。
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而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这也使一些中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针对中学生厌学的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
首先,创设新颖有趣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游戏化教学等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同时,学校也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以满足中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其次,减轻学业压力。
学校和家庭应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不要过分追求成绩,而是鼓励学生充分发展个人潜能。
同时,可以通过提供心理辅导和减负措施等方式,帮助中学生减轻压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教育方式。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第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当然,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除了学校和家庭的努力外,社会各界也可以提供帮助。
例如,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提供教育捐赠和志愿服务,为中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同时,媒体也应注意矫正片面化的教育观念,传播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之,中学生厌学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减轻学业压力、教育方式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等对策,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及消除对策
给予 了 无私 的帮助 , 让他感受到老师 同学对他 的关心爱护 。 多次到该生家家
访 , 父亲为 了不耽误孩子的将来 也应该给孩子多~些 的爱。 劝其 通过老师同 学爱的付 出, 重树孩子 生活的信心 , 子的脸上绽放 出了灿烂的笑容 , 孩 学习
学校是 中学生接 受教育的主要场 所, 中学 生的影响尤为深刻。 对
动、 烦恼 的事 , 学习是为老师而学、 为家长 而学 , 自己无关 与
通, 使他们 以开放的心态、 心情 舒畅的进行学习。 同时, 教师要多学 习一些心
教育学的理论知识 , 正确处理好师生之 间存在 的矛盾和冲突, 形成融 2 受校外营业性娱乐场所影响或吸 引, 、 使中学生将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 理学、 洽的师生关系。实践证 明: 生之 间平等 的交流和沟通 , 师 建立 良 的师生关 好 自认 为有趣的事情上 。
一
学生的过程中, 班主任应 发挥科 任老 师的作用。首先 , 通过科任老师更全面
不屑与轻视 , 一旦这些差 生做错 什么就严加惩 罚, 大打出手 , 仿佛遇 见仇敌 地 了解学生对 每一科 目的学 习态度 和表现 ,使 自己的工作更有针对性 。其
般 。 差生是由老师一手造 就的。” 素质 的教师使学生对其产生逆反心 次 , 以通过任课老师做学生 的思想 , 别是通过 学生 比较喜欢的老师与学 “ 低 可 特 (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 二) 学校 、 教师 的职 能是教书育人 , 师在教好书的同时, 教 更要在育人 上做
而调查表明, 现在 中学生厌学心理普遍滋 生, 已经成了中学教育不得不正视 的重要 问题。 而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有很多, 我们只有找 出其厌学的
真 正 原 因 , 能对 症 下 药 。 才
中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应对方法
中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应对方法“厌学”顾名思义就是讨厌学习,觉得学习很痛苦,学习生活太单调,对做作业、考试感到厌烦,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
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才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潜在共同的问题。
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发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一、中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为:(一)把学习看成负担,被动地应付学习(二)责任心不强、马虎草率(三)行为散漫,经常旷课、迟到,甚至逃学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情绪上的失调状态。
近年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多种不良因素影响,使得学生中的厌学情绪有所增长。
求知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而追求快乐又是学生的天性,若因求知而被剥夺快乐,在痛苦和压迫的状态下学习,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要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首先要弄清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最终使他们快乐学习。
二、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一)从学生自身来看,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心理素质不高巨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使他们难以承受,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在学校要完成过重的学习任务,在家里也得不到轻松,成绩稍差还会受到老师批评和家长指责。
在家里家长逼着学,在学校老师逼,有的连课间也不让休息,这种氛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厌学情绪便会油然而生,进而形成一种与家长、老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
2、学习方法不当有的学生不会学习,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
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二)从家庭因素来看,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侵蚀。
有的家长忽视自身作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师”的角色,在教育子女上,他们湖涂认识多,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放任自流多。
有的家长在孩子学习上的唠叨让孩子心烦意乱,进家门就有抵触情绪,不愿学习;有的家长常常打架吵嘴,甚至草率离异,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使他们无心学习;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将来而不是今天。
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一、初中学生厌学原因1.学习压力大:初中阶段是学生面临的第一次较为严峻的学业压力,学习任务增多,知识难度增加,让学生很难应对。
2.学习方法不当:初中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懂得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一味地死记硬背,往往让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3.教育方式不合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4.知识呈现方式单一:学校教材的呈现方式大多是书本上文字的形式,让学生产生了审美疲劳,对学习对知识的兴趣逐渐丧失。
5.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有些学科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学生很难找到学习的动力。
二、初中学生厌学对策1.缓解学业压力:学校和家长应合理分配学生的学业负担,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和娱乐。
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学习压力。
2.培养科学学习方法: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懂得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习方法培训班、阅读学习方法书籍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互动教学等方式,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外出实践的机会,将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三、加强家校合作1.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渠道:学校要定期组织家长会等活动,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办法。
2.家长给予正面激励: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家长要时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学校的进展和问题,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3.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给予他们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第一篇: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摘要:厌学是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也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本文剖析了中学生的主观心理状况,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客观因素入手,分析了中学生厌学的客观成因,最后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心理对策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以及在学习中的种种不良表现方式。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笔者曾经对本校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厌学心理普遍存在。
有百分之五十五的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
要想改善职业高中学生的厌学状况,必须对学生厌学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对这种状况采取正确的对策。
一、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从心理特征来看,厌学中学生有以下显著的特征:1、动力系统不足。
国外的研究表明:非适应性成就动机模型的学生的特征是不能建立合理的、有意义的目标,不能进行持续的努力来克服困难,同时也不能完成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目标。
在学习目的上,厌学中学生有随意性的特点,没有长远动机,在学习上没有自制力,意志力薄弱。
2、心智活动差。
厌学中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中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他们对基础学科特别是数学、英语有强烈的畏难情绪;注意力极易分散,听课不专心,作业常抄袭;理解记忆少,知识缺乏系统性,知识脱节严重。
3、自卑心理明显。
不少厌学中学生还表现出较低水平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学家布鲁门肖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对知觉、思维、记忆的形态和智力功能进行归纳;可以指引认识的Page 1 of 6进程----记忆的恢复、思维的构成和知觉的形成。
”人际敏感、焦虑、强迫、抑郁、偏执这些心理症状在职高学生中较为常见。
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思维的速度和精确度,使得他们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状态。
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
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一、了解厌学的原因厌学是一种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的心理状态,了解厌学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厌学的原因可能包括学习内容的难度、学习方法的不当、学习压力过大以及学习动力的缺乏等等。
通过深入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厌学问题。
二、调整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心情的重要因素。
对于厌学的学生来说,调整学习态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可以尝试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学习,将学习视为一种成长和进步的机会,而不是一种负担。
同时,我们也可以设定一些具体的学习目标,通过实现目标来增强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三、改变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不当是导致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我们发现学习方法不适合自己或者学习效果不好时,应该及时调整。
可以尝试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如阅读、笔记、思维导图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此外,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也非常重要,避免学习过度导致心理疲劳。
四、寻求帮助和支持在面对厌学问题时,我们可以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和支持。
可以寻求老师、家长或朋友的帮助,分享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寻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我们也可以加入学习小组或参加辅导班,与他人共同学习和交流,互相激励和支持。
五、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克服厌学心理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块,逐步完成。
同时,我们也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六、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兴趣是解决厌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我们可以尝试将学习内容与自己的兴趣相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
同时,我们也可以参加一些与学习相关的活动,如参观展览、参加讲座等,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七、缓解学习压力学习压力是导致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缓解学习压力,如运动、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
此外,我们也可以学会放松自己,尝试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冥想、瑜伽等,以舒缓紧张的情绪和压力。
中学生厌学情绪分析及治疗干预
攀高 , 单亲及后双亲家庭越来 越多, 残缺家庭 如处置不 当, 可
使相当多的子女 因对父母不满而产生失望和厌学情绪。
1 17 电 视 中 不 良内 容 的 影 响 如 电 视 剧 中 常 有 的 “ 盲 .. 文
成大款” “ 、 高知者打工 ” 现象 , 其是一 些反 映校 园生 活 的 尤
12 主观的内在影响源 这方 面的因素带有 明显 的倾 向性 .
和个体 差异。这些 因素在外在客观影响源 的外因作用下 , 可 以产生程度 上 日渐加重 的变化 , 尤其 是内外因素 的影响源交 叉感染时 , 其造成的危害不可低估 。究其影 响, 主要有 以下 6 种因素 J 。
12 1 学 生 对 学 习 认 识 上 的偏 差 .. 对发 现知识 、 了解 知识 、
21 0 2年 5月 第2 4卷 下 半 月 第 l 0期
中国民康 医学
Me ia o ra fC ieeP o l at dc l u l o hn s epesHe h J n l
M a . 01 y2 2 Vo . 4 S 1 2 HM No 0 .1
【 社会 ・ 行为 ・ 心理 】
中 学 生 厌 学 情 绪 分 析 及 治 疗 干 预
刘 卫
( 天津市安宁医院 , 天津 30 0 ) 0 30
【 关键 词】 中学生; 情绪; 疗干预 厌学 治
di1 .9 9 ji n 17 06 .0 2 1 .6 o:0 3 6/.s .62— 3 9 2 1 .00 7 s
负担之大无 讳言 , 一个认 真 的中学生 , 天的学 习时 间不 每
低于 1 2小时 , 这种压力和负担 , 对于正处于生理 和心理发育 期的中学 生来 讲 , 确实是不适 当的 。 1 12 家长期望值太 高 当前 , 中学生 的家长们 对 于子 .. 高 女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 目标 , 致使 不少 学生难 免灰 心气馁 , 产生厌学情 绪 , 甚而逃避或放弃 。 1 13 教师教育方式 不当 .. 教师在教育教 学 中有意无 意地 产生一些 失误 , 如考试 分析 时对排 名次 的过度 强化 、 个别 辅
初中生厌学怎么办?初中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
初中生厌学怎么办?初中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初中生厌学怎么办?初中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厌学心理是一种常见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群体中的心理问题,正因为它的涉及之广、危害之深而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积极地寻找厌学心理的干预技术与方法的过程中,应针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找出适合问题行为人的具体方法,有所侧重地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初中生厌学案例一:小洋,15岁,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他小学的成绩还一般般,处于班级的中等水平。
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常常因为考试成绩的低分而遭致家长的责骂。
由于在外地住校,每个月才回家一次,老师频频与家长联系,反映其在校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经常在上课的时候无精打采,提不起学习兴趣,也常常旷课在宿舍睡觉,并且屡教不改,初一学年结束时学校要求其转学。
初中二年级的上学期,在新的学校中他的表现也是非常的糟糕,班主任也常与家长联系,甚至还请家长到校进行面谈,可小洋的表现并没有多大的改善。
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结束后,小洋主动向家长提出退学要求。
案例分析:(初中生厌学怎么办)在本案例中,小洋即使知道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他的未来,但是他仍然对学习表现得非常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宁愿承受老师、家长以及其他亲朋好友的责骂,也要逃课,或者是在课堂上睡觉,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
这些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的急速下降,从小洋的表现中可以判断他存在着极度的厌学心理,而且在这种厌学思想的指导下,他无心向学,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初中生厌学原因分析:(初中生厌学怎么办)1、不良性格的影响。
小洋的不良性格导致了其在面对老师与家长的批评时不能很好地调整来促进学业的进步,而是轻易地放弃了学习。
小洋来自于农村,没有受到很好的基础教育,上了初中以后与城市的孩子对比,显示出了明显的劣势,家庭的贫困也让他在与众多的城市学生的生活中觉得比不上别人,因而自暴自弃。
同时母亲对他的.宠爱与骄纵形成了他对事实漠不关心,不愿意承受过于沉重的学业压力,追求享乐,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就主动放弃的性格。
中学生厌学现象分析与应对方法
中学生厌学现象分析与应对方法一、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和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阶段的学生以及不同的个体其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
根据中学生所处的阶段和身心发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层面:(一)自身因素自身因素是中学生产生厌学现象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是学习态度问题。
部分中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志向不定,缺乏学习动机,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在学习上没有自制力和坚持性。
其次是学习方法不当。
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尽管平时也很努力,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学习上的失败往往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厌学心理产生。
三是性格问题。
有些学生注意力散漫,有意注意少,无意注意多,微小的动因也能使他们呈现明显的分心状态,他们情绪不稳定,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预习、复习无恒心,形成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
还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原因,不易也不愿意与别人沟通和交流,同学关系不融洽,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四是生理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育阶段,由身体不适引起厌学的现象也不少见。
如营养不良、易疲劳、体质屏弱,经受不住较长时间的学习,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另外,视力、听力异常的学生也会因为视力、听力障碍而导致不能充分理解教学内容,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导致厌学。
(二)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将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部分家长由于对科学的教育规律了解甚少,与子女的沟通甚少,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背道而驰。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大,目标过多,关怀过度,压力过大,仅看重学习而忽视包括心理品质在内的非智力因素良性发展。
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有些家长经常采取讥讽、数落、辱骂、厌恶、苛责、蔑视和冷漠等“软暴力”形式对孩子心理进行伤害,家长的“软暴力”比“硬暴力”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更具有隐蔽性,杀伤力更大、更持久。
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
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一、认识厌学心理厌学是指对学习产生了抵触、疲倦、无兴趣或者情绪低落等负面情绪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对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及时认识并处理厌学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找出厌学的原因我们需要找出厌学的原因。
厌学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学习内容过于枯燥乏味、学习压力过大、缺乏学习动力等。
只有找到了原因,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三、调整学习方法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
我们可以尝试调整学习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
比如,可以尝试使用多种学习方式,如阅读、听讲、演示等,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另外,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的学习造成疲劳和厌倦。
四、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兴趣也是缓解厌学心理的重要方法。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或课程,或者找到学习中的乐趣,例如通过实践或实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此外,与同学讨论学习问题,参加学习小组或俱乐部,也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动力。
五、寻找外部激励除了自我激励外,我们还可以寻找外部的激励来帮助缓解厌学心理。
比如,可以向父母、老师或朋友寻求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给予我们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另外,我们还可以设定一些可行的目标,并给予自己一些小奖励,以增强学习的动力。
六、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以上方法无法有效缓解厌学心理,我们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教育专家的帮助。
他们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总结起来,面对厌学心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寻找外部激励以及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来缓解厌学心理。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学习是一种持久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
相信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态度,就能够克服厌学心理,享受学习的乐趣,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
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第一篇: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尤其是中学生;北京心理卫生协会2000年8月召开的心理学专家座谈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学生厌学率高达20%;而一项对浙江镇海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区中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的占53.49%,高中生更为严重,达60.13%[1]。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到,厌学这一现象不仅仅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出现,而且也会出现在学习成绩比较的学生中。
所以进一步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学生的厌学问题,是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厌学的表现有:一是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爱打瞌睡,不愿意做作业。
二是经常会有迟到、早退现象的发生,无故旷课、请假,不理会家长和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
三是对学习缺乏直接兴趣,没有求知欲,只有在外界存在压力的情况下才会被动、机械地学习,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课堂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者可导致辍学[2][3]。
二、厌学现象的心理成因厌学作为一种现象,必然有相应导致其出现的原因。
我通过对中学生进行访谈,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厌学这一负性现象的产生有其相应的成因。
从总体上可以把其划分为个因素一是学生自身二是客观性因素的原因2.1自身因素。
2.1.1学习的因素。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
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
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
无论进行什么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都会多多少少的令人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
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2.1.2自我控制能力差。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策略研究在农村地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日益凸显,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也给农村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深入探究农村初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并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对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表现1、学习态度消极许多农村初中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走神。
他们对作业敷衍了事,甚至抄袭他人作业,不主动思考问题,缺乏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逃学旷课现象增多部分学生经常找借口逃学旷课,不愿意待在学校。
他们觉得在学校里没有乐趣,更愿意在外面玩耍或者无所事事。
3、对考试成绩漠不关心厌学的学生通常对考试成绩毫不在乎,无论成绩好坏都不会引起他们的情绪波动。
他们认为学习成绩不能代表什么,对未来也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4、缺乏学习动力这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
他们觉得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二、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1、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缺失在农村,许多家长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祖辈的教育方式往往比较陈旧,无法给予孩子有效的学习指导和心理支持。
(2)家庭氛围不佳有些家庭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或者对孩子过于严厉、溺爱,导致孩子缺乏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从而影响学习情绪。
2、学校因素(1)教学方法单一部分农村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课程设置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活动和兴趣培养课程,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
(3)评价方式片面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和厌学情绪。
3、社会因素(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农村地区可能存在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如赌博、沉迷网络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产生负面影响。
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了厌烦和厌恶的情绪。
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涉及学生自身和学校教育的问题。
针对学生厌学的原因,可以采取一些防治对策。
1.学校教育问题:学校教育的僵化和单一化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兴趣。
一些学校过于强调功利性的学习,忽视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而存在,缺乏对学习的真正热爱。
2.家庭环境问题: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环境问题,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家长的关心和指导,无法在家里得到良好的学习支持和鼓励,导致学习动力下降。
3.学习理念问题:一些学生对学习存在错误的认识,觉得学习是苦差事,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一种为了达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缺乏对知识和学习的追求和热爱。
4.缺乏动力和自信心: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原因,缺乏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觉得自己学不好,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取得好成绩,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针对学生厌学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防治对策: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和教材,让学生从中获得兴趣和乐趣。
同时,学校也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势和不足,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培养学习兴趣: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各种兴趣班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科选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进行选择和发展。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增强学生自信心:学校和老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通过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和阻碍,逐渐建立起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精选5篇)
中同学厌学心理讨论(精选5篇)中同学厌学心理讨论范文第1篇【关键词】中同学;厌学;表现;防备措施厌学症是目前中同学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不安全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中学时期是同学长学问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
对于他们中显现的“厌学”现象,假如不实行有效的措施加以矫正和克服,任其扩散下去,就会给同学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造成中学同学厌学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多而杂的,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同学本身的原因等等,不一而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同学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这其中最简单忽视的是家庭教育。
本文从家庭教育方式入手,分析家庭教育对中同学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家庭因素造成中学同学厌学的重要表现(一)家长的期望值与同学实际本领不合而带来的负效应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
父母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苦痛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本身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那种期望值的时候,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会显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爱好,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家长对本身的要求。
(二)家庭富有带来的负效应由于家庭的富有,住宅条件、交通、通讯工具等的现代化,外加独生子女自我感觉优越性,等等,不少中同学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对学习学问技能的劳心劳力且枯燥单调的生活,自然就有一种畏惧感。
(三)家长严重的功利意识带来的负效应功利意识表现在:一是虚荣心驱使,舍命要求本身的子女争气,事事要比同事、邻居的孩子强,以充足本身的虚荣心理;二是强化子女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将来考一所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毕业后找一份高薪的工作。
事实上,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子女们往往不买帐,反而会变得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一、分析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1.学业压力过大。
中学生面对升学、期末考试等重要时刻,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容易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2.缺乏学习动力。
中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没有清晰认识,缺乏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导致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3.学习方法不当。
中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效果不好,不能及时获得成就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4.环境因素。
中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如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适,同学之间关系紧张等,也会对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二、对策1.加强沟通。
学校和家长要积极与中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关系。
2.激发学习动力。
学校和家长要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目标,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3.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和方法。
学校和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任务,教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4.改善学习环境。
学校应关注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问题,合理布局教室设施,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5.注重兴趣培养。
学校和家长要关注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发展兴趣,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让学习与兴趣相结合,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心理疏导。
学校应配备专业心理辅导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决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重新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综上所述,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要解决中学生的厌学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从各个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方法,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有效地克服厌学情绪,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厌学的成因及对策作文
厌学的成因及对策作文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抵触情绪,甚至表现出逃避学习的行为。
这一问题在学生中较为普遍,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厌学的成因及对策。
一、厌学的成因1. 学习压力过大:当前,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如作业过多、考试频繁等。
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情绪。
2. 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学生可能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
这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3. 缺乏学习动机: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
他们可能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或者为了将来找份好工作,而没有意识到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4. 不良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家庭关系不和谐、学校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5. 身体健康问题:身体不适或患有某些疾病也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例如,睡眠不足、近视、贫血等,都可能导致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效果。
二、厌学的对策1. 减轻学习压力:学校和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压力状况,合理调整学习任务和考试安排,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同时,学生也要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 改进学习方法: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做好笔记、及时复习等。
3. 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厌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了解厌学的成因,才能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孩子厌学的心理辅导方案
孩子厌学的心理辅导方案心理辅导是帮助孩子们在情绪和学业上取得平衡的重要工具。
对于那些有厌学倾向的孩子来说,心理辅导能够帮助他们找到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一些针对孩子厌学心理辅导的方案。
一、了解孩子的需求与担忧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厌学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需求和担忧。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对于学习和教育的态度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学校经历以及个人特点等。
通过与孩子交流、观察他们的行为和表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内心世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建立信任关系在进行心理辅导时,与孩子建立积极、支持性和信任的关系非常重要。
我们应当保证自己是安全可靠且不会指责或批评孩子的人选。
我们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启发性地引导他们分享他们内在想法和感受,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去回答这些问题。
三、帮助孩子探索原因孩子厌学的原因可以多种多样,可能是因为学习困难、对于某个科目或学习方式的不喜欢,也可能有心理或情绪上的问题。
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和观察,我们应当帮助他们探索背后真正的原因。
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孩子自己对于现状和问题的理解,并在不加压力和指责的情况下提供适当支持。
四、设定目标与制定计划一旦我们了解了问题所在,就可以与孩子合作设立目标并制定实际可行的计划来改善他们的态度和克服困难。
确保设定目标具体、明确且适应性强,并根据孩子的能力和需求来设置小步骤。
这样能够增强孩子获得成就感和动力去坚持努力。
五、提供积极支持与奖励机制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支持非常重要,这将激发他们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
用赞美取代批评,并侧重强调他们已经取得进展或表现出积极态度时所做出的努力。
此外,可以制定奖励机制来增强孩子对于目标的追求和兴趣的培养。
六、教育家长与老师除了与孩子直接沟通,我们还应该建立与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他们是孩子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持者和指导者,通过向他们提供相关信息、建议和资源,能够确保孩子得到全方位的支持。
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2 . 3 营造适 合学 习的环境 : 学 习需要一个 安静 的环境 , 光线 充足 , 没有 干扰 的环境 , 远离一切 分散 注意力 的物品 , 如电视 、 手机 、 宠物等 , 教室的整体氛 围要适宜学 习 , 尤其对 自控力差
的学生 , 榜样 的作用不容忽视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 为 , 行为习 惯都是习得的 , 所 有积极的信息会直接影 响学生 的学 习行 为,
1 厌学的原因
每个学生都是不 同个体 , 都有其独特性 , 发现每个学生 的闪光
点, 因材施 教 , 采用高效课堂模式 , 采用赏识教育 , 激发学 习动 机, 树立 自信心 , 与学生有 效互动 , 提高学生 自我提高的 内驱 力, 使学生能够 有效学习 , 每天都能意识 到 自己在进步 , 变被
动为主动 , 由“ 要我学甚至逼我学变成 我要学 ” 。
l _ 1 学生基础差 , 达不到他人 预期 目标 : 在 当今应试 教育体 制下 , 社会 、 家长 、 老师 、 学校的评价标 准单一 , 不注意学生 的
内心感受 , 容易让学 生产生 自卑心理 , 社会往 往关 注成绩好
的学生 , 各种荣誉都集 于一身。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 定 的 目标
2 干 预 措 施
要表现为学生对学 习认 存在偏差 ,情感上消极对 待学习 , 行为上主动远 离学 习。厌学 问题 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 发
展的重要 问题 。有研究 表明 : 我 国有 4 6 %的学生对学 习缺 乏 兴趣 , 3 3 %的学生对学 习表现 出明显 的厌恶 , 真正对学 习持 积
太高 , 一厢情愿 , 不顾孩 子的承受能力 , 让其参加 形形色色 的
补习班 。学生课业 重 , 没有可 支配 的 自由时间 , 无法 查漏补
高中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高中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原因
1. 学业压力过大:高中生面临着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学业压力,导致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产生厌学情绪。
2. 缺乏研究动机:有些高中生可能对研究缺乏兴趣和动力,无法找到研究的乐趣,从而产生良好的研究态度和动力。
3. 研究方法不当:某些高中生不了解如何有效地研究,缺乏良好的研究惯和方法,导致研究效果不佳,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对策
1. 建立合理的学业压力管理: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确保不给高中生过大的学业压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研究任务和时间。
2. 增加研究的趣味性:学校和教师可以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提供研究指导和培养良好的研究惯:学校和家庭应提供必要的研究指导,教导高中生如何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研究惯,提高研究效果和自信心。
以上是一些高中生厌学的常见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帮助高中生克服厌学情绪,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
众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演化成厌学症,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
对于“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现状分析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业、考试、分数,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老师的脸色难看,家长的唠叨难听,学习没有一点乐趣。
而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厌学症。
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目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
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
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
但无论如何,尽管这一观点现阶段已缺乏市场,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特征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
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
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
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
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何况我们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热情。
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学校甚至还很严重。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课堂上,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吵闹,实行“四不主义”: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视上课为坐牢。
其二,练习、作业抄袭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
有的学生期末考试10分钟就交了卷,既不管耕耘,更不管收获。
其三,逃学,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借故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到别的学校擂肥等。
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
面对严重的厌学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及家长均采取了许多措施,诸如加强德育工作、严格控制辍学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娱乐场所管理等,但是收效并不显著。
这需要我们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学生的厌学,有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在的心理原因。
客观原因涉及考试制度,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还有家庭教育环境、社区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消极影响。
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起决定作用。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
学生的厌学,突出一个“厌”字,“厌”是一种心理状态:厌烦、厌倦、讨厌。
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其它心理因素造成的,具体说来,一般有如下几种:一,动机缺失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
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
其中有两个层次的因素,浅层因素是无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而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
深层的因素则是负动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某些错误思想,认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
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又做个体生意且财源茂盛的家长们,往往在不经意间误导了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厌学而追求享乐。
负动机的反作用力非常大,她能持久而强劲地推动学生逃避学习,老师的苦口婆心、老师的软硬兼施、老师的循循善诱,往往被抵消,“启而不发”者大有人在。
二,兴趣转移兴趣是动机的重要因素,她能引人注意,调动人的好奇心,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
而人的兴趣又易于产生干扰,导致转移。
思想成熟的人自控能力强,能自觉地排除干扰,保持兴趣的持久稳定。
而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
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
改革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五光十色的生活,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而多样的诱惑,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甚至走入歧途。
从兴趣转移的对象来看,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游戏、录像、上网,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后,逐渐荒废了学业;而那些黄色书刊影像则更毒害学生,使他们轻者精神萎靡不振,重者打架斗殴,违法乱纪。
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
兴趣转移的原因,除了自制力不强外,还有其它心理因素,游戏录相疯狂刺激,新奇变幻,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三,学习无望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奋斗,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一次次的失败,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对此作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底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
这便是典型的习得性失助感现象。
也有一部分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长期被老师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
我们有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常常违背教育规律,初一新生入学就分快慢班,将学生过早地分成等级。
学生心理本来就不成熟,这样做,无形中伤害了他们稚嫩的心灵。
分在慢班的学生,往往自认为是三等公民,低人一等,在学校生活中抬不起头来,许多学生便慢慢泯灭了自尊。
这便形成了习得性失尊感的学生群体。
失助感与失尊感均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是经过无数次的训练、无数次的打击以后慢慢养成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在厌学群体中,此类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
四,恨屋及乌爱屋及乌的心理较常见,恨屋及乌的心理也存在。
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情感迁移,也有“恨其师,厌其道”的消极情感迁移。
人的情感是可以迁移的,爱一个人,包括他的优点、他的缺点,甚至他的派生物;恨一个人,既恨他的缺点,也恨他的优点。
甚至包括他的派生物。
这种情感迁移与发散,如果调控不当,常常会产生负作用。
由于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某些失误或不足,造成部分学生对他们产生反感,并可能由此而影响学科的教学。
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对某位教师不满,往往对他讲课也不感兴趣,严重的对该学科也不感兴趣。
学生的情感容易延伸与发散,不善于控制与收缩,其结果常常运用惩罚自己(不学习该学科或者故意不学好)的手段来反抗教师。
笔者曾接触过一位姓张的学生,因迟到几次,语文老师当众批评了他,他便心存不满,发展到后来拒绝认真听讲,不完成作文练习,最后语文学习一落千丈。
这位张姓学生之所以变得厌学语文就是“恨屋及乌”的心理作怪。
“恨屋及乌”的心理的产生与学生对学习目的认识有关。
一部分学生存在幼稚的认识,认为学习是为了老师好,你得罪人了我,我就不帮你学,让你评不了优、得不了奖,认为不学就可以报复老师。
当然也与老师的业务素质有关,那些专业底子薄、教学水平低、师德素质差的教师,往往不能树立良好的威信,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五、情感饥渴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因而他们往往广交朋友,追求刺激,以从其它渠道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这同样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
这些学生广交朋友,常常不辨良莠,哥儿们义气十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诱惑,导致厌学甚至辍学。
有一周姓女生,父母离婚,同父亲生活在一起,而其父终日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小女,于是该生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过早地谈情说爱,常常夜不归家,最终造成逃学、出走的恶果。
许多事例表明,父母离异,其子女情感残缺;家庭变故(父或母亡),其子女情感孤僻;家教粗暴,其子女情感压抑。
这些都可以说是学生厌学的导火线。
追求情感平衡,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把握不当,则容易出现偏差,发生不良行为,产生不良后果。
六、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如此。
过重的学业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导致厌倦而厌学。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学校将压力付给教师,而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于是便产生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拼命延长课时,加班加点,学生从早学到晚,双休日也不得休息。
此外,各种资料五花八门,各种考试名目繁多,有些评价简单而残酷:如写错一个字,罚抄500遍等。
学习象沉重的大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他们没有品尝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真味,有的是苦海无边的酸楚。
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于是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便采取不正当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够忍受,有些孩子干脆“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达不到要求,索性放弃追求。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安徽省铜陵市一中高一女生肖鈺,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优秀,进入高中后成绩有所下降,父母寄予厚望,采取加压措施,结果该生不堪学习和家庭重压而离家出走。
有些家长的功利思想特别严重,一是虚荣心,邻居的孩子或者同学、同事的孩子比自己孩子成绩好,心理不平衡,便拼命要求孩子争气,二是成人化,强化孩子的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什么搞好学习将来就能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等。
事实上,这些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孩子们往往不仅不买帐,反而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倦心理。
因为他们的心理并没有成熟到大人的地步,是不可能按照成人的思想来生活的,欲速则不达。
掌握了学生厌学的心理规律,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针对不同的心理现象,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促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
第一,激发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学生们是在各种各样的动机的驱使下产生学习行为的。
没有动机或者负动机是不可能产生学习行为的。
动机的激发,可采取内部动机开启与外部动机诱导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强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识。
动机的发展要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发展感、争取社会地位感来推动,要靠期望、竞争、评价来保证,其中远大的理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则起决定作用。
第二,成功强化。
成功可起到正强化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防止习得性失助感与失尊感的产生。
1、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以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学生更应如此。
2、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经。
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
4、及时奖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奖励是愉快的刺激,她能增加个体积极反应发生的概率。
对于学习者来说,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学习者的成功是结果,本身不是评价,如果视之不见,漠不关心,那么很可能会熄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故仍需要奖励,当然要以精神鼓励为主,如此,能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
第三,引起注意。
对于兴趣转移的学生,要将他们的兴趣再转移到学习上来,必须着力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有意注意。
1、转变观念,淡化“苦味”。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这种观点当然不错。
于是许多老师抱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信条不放,一方面强化苦观,常念苦经,大讲特讲“头悬梁,锥刺股”等;另一方面常作苦事,倡导苦干,用时间加汗水的方法来推进学习活动。
于是过重的课业负担令学生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