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六种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及练习巩固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及练习巩固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对、换、留、删、调、补。
1.“对”即对译,就是将文言文按词一个一个地译成现代汉语,对于实词,要译出词义;对于虚词要在译文中反映出它的用法。
例如:原文: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译文: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漏译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由于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
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2.“换”即换词,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去换古代汉语中的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使用的词。
看看下面的翻译是否正确例如: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
《西门豹治邺》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3、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译成:我怎么会疼爱一头牛。
4、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子;与世隔绝的地方。
)3.“留”即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
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像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地名、物名、国名、朝代名、历史地名、民族名以及官号、年号、帝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
例如:原文: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柳子厚墓志铭》)译文: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
4.“删”即删减。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
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等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还有偏义复词和同义连用的词,及个别虚词都删去不译。
文言文好多种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逐字逐句翻译,力求忠实原文。
此法适用于字词简单、句式结构相似的文言文。
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直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二、意译法意译法,即根据原文意思进行翻译,不求字字对应。
此法适用于句式复杂、意境深远、难以直译的文言文。
如: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意译:山不一定要很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气。
三、增译法增译法,即在翻译时添加一些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使译文更加流畅易懂。
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增译: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思绪。
四、减译法减译法,即在翻译时省略一些古文中常见的虚词、重复的词语等,使译文更加简洁。
如:原文:朝三暮四,愚公移山。
减译:朝三暮四,愚公移山。
五、换译法换译法,即将古文中生僻的词语、成语等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成语替换。
如:原文:君子之交淡如水。
换译:朋友之间的交往应该像水一样淡泊。
六、分译法分译法,即将长句或复杂句式拆分成若干短句,使译文更加清晰。
如:原文: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分译:天地最大的德性是生养万物,圣人的最大宝藏是地位。
七、合译法合译法,即将若干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使译文更加紧凑。
如: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合译:通过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以达到准确、流畅、生动的效果。
然而,无论何种方法,都应以忠实原文为前提,力求让现代读者领略古文之美。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大全详解
我们学习并学好的文言文(),学会如何翻译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其《天演论》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的观点,被奉为后世翻译的准则。
简单概括来说,“信”是准确性,需要忠实于文言文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句句落实;“达”是直观性,即通顺明白,表意明确,语句流畅;“雅”则是文学性,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文言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当中,要力求将“信”和“达”做好,对“雅”的要求相对低一些。
那么,翻译初中语文词句甚至段落,该从何下手呢?1.留:保留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等,原样呈现即保留原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古今词义相同,表述相同,直接翻译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如: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省略词语、句子成分,适当补充即将文言文(初中语文文言文精品解题视频,尽在问酷)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如: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
(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语气词、判断词、辅助用助词,当删则删即删去文言中不译的词。
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古文翻译方法
古文翻译方法古文翻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对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词汇意义以及文化背景有深入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古文翻译方法:1. 结构化分析法:先对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理清句子的主谓宾关系,然后再逐个翻译成现代汉语。
这种方法适用于句子结构相对简单的古文。
例如:「衣冠者莫称乡愿,朝父母而暮不至。
」分析结构可以得知,「衣冠者莫称乡愿」是一主句,「朝父母而暮不至」是一个并列的从句。
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为:穿着衣冠的人不要随口许愿,向父母表示早晨的问候,而晚上却不回家。
2. 逐句翻译法:按照句子的原文顺序,逐句进行翻译。
遇到词语的意义不清晰或有多种可能时,可以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推测。
例如:「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逐句翻译可以为:许多花卉凋零了,只有这一支还残留着妖娆的姿态,吹得这一片风景饶有风情。
3. 意译法: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面的表达。
适用于一些句子结构复杂,句意深奥的古文。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意译可以为:人的本性最初都是善良的。
4. 考据法:通过对古文词句的文字学研究和文献比较来确定词义。
这种方法适用于经典文献或古代注释的翻译。
例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通过考据可以知道「前不见古人」指的是作者无法和古人交流,「后不见来者」指的是作者无法预见未来的变化。
5. 翻译注释法:对于一些很难准确翻译的句子,可以在翻译后加上注释,用现代汉语进一步解释古文的含义。
例如:「战战栗栗」翻译为「非常害怕」,并在后面加上注释: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总之,古文翻译是一门复杂的技巧,需要翻译者有扎实的文化底蕴和语言功底。
熟悉古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并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才能准确地传达古文的含义。
文言文翻译实词方法总结
古文者,华夏文明之瑰宝,传承千年,博大精深。
然文言文语言古朴,词汇丰富,实词翻译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点。
本文旨在总结文言文翻译实词的方法,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
一、字面意义法字面意义法,即根据实词的字面意义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意义与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近或相同的情况。
例如:原文:“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译文:“太阳即将落山,气息微弱。
”二、词性转换法文言文中,实词的词性往往比较灵活,可以通过词性转换法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词性与现代汉语中的词性不同的情况。
例如:原文:“山川秀美,风景如画。
”译文:“山川美丽,景色如画。
”三、语境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即根据实词在文言文中的上下文环境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意义与字面意义不符的情况。
例如: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日夜不停。
’”四、对仗分析法对仗分析法,即根据文言文中的对仗句式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对仗句式中出现的情况。
例如: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译文:“太阳依傍山峦渐渐落下,黄河奔腾入海。
”五、比喻分析法比喻分析法,即根据文言文中的比喻句式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比喻意义出现的情况。
例如:原文:“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译文:“岁寒时,才能看出松柏的坚韧;患难时,才能看出真情的可贵。
”六、成语分析法成语分析法,即根据文言文中的成语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成语意义出现的情况。
例如: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七、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即结合以上几种方法,对实词进行综合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意义复杂,难以用单一方法进行翻译的情况。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译文:“青青的衣领,使我心情悠长。
”总之,文言文翻译实词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六字诀是:对、换、留、删、补、调。
1、留。
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
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
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
(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
即删去不译的词。
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原句: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
“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5、调。
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正确达意,必定依照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能够够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看作增补,特别句式的翻译也要依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畅达。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正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理解畅达,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饶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添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节余、负担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别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地址,更好地吻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出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矛盾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增添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利害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序次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驾轻就熟一、录“录”,就是把文言词句子中不用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用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又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用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用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说。
古文翻译技巧
古文翻译技巧古文翻译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艺术。
在翻译古文时,我们需要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并将其转化为现代读者易于理解的语言。
以下是几种古文翻译的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准确理解古文在进行古文翻译之前,首先要对原文进行准确的理解。
阅读并分析句子结构、词语意义和上下文信息是必要的步骤。
如果遇到难懂的词语或短语,可以通过查阅字典、注释或参考其他版本的译文来帮助理解。
二、把握句法结构古文的句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一些古文的句子可能包含倒装、省略或其他复杂的结构。
在翻译时,要注意重组句子结构,使其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
同时,还需要注意词序、主谓宾关系等语法要素的准确表达。
三、注重文化背景古文常常带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时代背景。
在翻译过程中,要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此外,还要考虑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习俗,以便准确翻译并传达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四、准确传达情感古文中常常包含作者的情感表达,如激动、伤感、愤怒等。
在翻译时,要注意把握句子的情感色彩,并在翻译中传达给读者。
通过选择适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还原古人的情感态度。
五、避免字面翻译古文和现代汉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字面翻译往往难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
因此,在翻译古文时,应该避免过于依赖字面翻译,而是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六、细致入微的校对与润色翻译完成后,需要进行仔细的校对和润色工作。
检查翻译是否准确、流畅,并修正可能存在的语法、拼写或标点错误。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确保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总结:古文翻译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的技巧。
通过准确理解古文、把握句法结构、注重文化背景、准确传达情感、避免字面翻译以及仔细的校对与润色,我们可以更好地将古文的美与智慧传递给现代读者。
希望以上的古文翻译技巧对你有所启发,并能够在你的翻译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
(完整版)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文言文翻译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常用的六种方法
古文翻译常用的六种方法一、对译法所谓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文言词的方法。
例如:“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欧阳修《卖油翁》)就可词对词地翻译:“有”译为“有个”、“卖油翁”译为“卖油的老者”、“释”译为“放下”、“担”译为“担子”、“睨之”译为“斜眼看他”、“发矢”译为“发箭”、“十中八九”译为“十次中了八九次”、“但”译为“只”、“微颔之”译为“稍稍地对此点点头”。
然后把上面的所有词连接起来就是准确译文:“有个卖油的老者放下担子站着斜眼看他,很久不离去。
看他发箭十次中了八九次,只稍稍地对此点点头。
”二、增删法增,就是增加;删,就是删除。
由于文言词大多是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已经成为双音节词了,所以翻译时,就要把单音节词增扩为双音节词。
例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就可以翻译为“鱼,是我喜欢的;熊掌,也是我喜欢的。
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很明显,括号里的内容是我们为了通顺而添加上的,“也”字删掉了,再加上了“是”字,句子就非常通顺了。
由于有的文言虚词,虚得无一点实在意思,可不译出;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翻译出来,反而会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都应该删去。
例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夫”发语词,不译;“也”,表判断的语气词,也可不译出。
三、移位法文言文的语言顺序和现代汉语的语言顺序是很不相同的,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必须将颠倒了的顺序再颠倒过来,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移位法。
例如:“何以效之?”(《订鬼》)“子何恃而往?”(《为学》)“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这些句子实际上都是宾语前置句(即倒装句)。
翻译的时候,都得把倒置了的宾语提到前面去。
“何以效之?”颠倒过来就是“以何效之?”意思是“用什么来验证它呢?”“子何恃而往?”颠倒过来就是“子恃何而往?”意思是“你靠什么前往呢?”“微斯人,吾谁与归?”颠倒过来就是“微斯人,吾与谁归?”意思是“假如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四、保留法文言文里的人名、地名、官名、帝号、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以及古今意思相同的词,都可以不翻译,照录,这就是所谓的保留法。
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夫文言文,古人之遗泽,虽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
然今之人,鲜有通晓古文者,故翻译之法,遂成吾辈之必备。
翻译文言文,非易事也,须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严谨的态度,以及灵活的技巧。
兹论及文言文翻译之法,以飨读者。
一、字词翻译1. 直译:以现代汉语中与之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替换古文中的字词。
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直译为:“天地,是万物所逆旅的地方。
”2. 意译: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语境,对字词进行灵活的解释。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意译为:“那青青的衣领,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3. 音译:对于一些古文中的字词,现代汉语中没有对应的意义,可采取音译的方法。
如:“蝴蝶”在古文中写作“胡蝶”,可音译为“胡蝶”。
二、句子翻译1. 调整语序:古文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调整。
如:“余闻之也。
”应翻译为:“我听说这件事。
”2. 增删词语:为了使句子通顺,可适当增删词语。
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有我的老师。
’”3. 保留古风:对于一些具有古风色彩的句子,可保留其原貌。
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翻译为:“月亮明亮星星稀疏,乌鹊向南飞去。
”三、篇章翻译1. 理解篇章主旨:翻译文言文篇章,首先要理解其主旨,把握全文大意。
如《离骚》一篇,主要表达了屈原忧国忧民之情。
2. 分析篇章结构:文言文篇章结构严谨,翻译时要注意层次分明。
如《岳阳楼记》分为四段,分别描述了楼之高、山之远、水之广、心之旷。
3. 融汇贯通:翻译文言文篇章,要将字词、句子、篇章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翻译。
四、注意事项1. 严谨态度:翻译文言文,必须严谨认真,不可随意篡改原文。
2. 灵活运用:在保证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可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3. 注重文采:文言文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还要注重文采,使译文更具韵味。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严谨的态度,以及灵活的技巧。
古文翻译六种方法
熟悉六种方法: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
例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08全国卷Ⅰ)译文: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
对译时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语作为语素之一)。
例如: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04湖北卷)译文: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
(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例如: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
(07江西卷)译文: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责职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3、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
例如:如古语里面的‘是非’应该翻译成:“这不是”,“设备”应该翻译成“设置防备”。
4、增——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1)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补出来。
例如: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07上海卷)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2)词类发生活用时候,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例如:郭异之,持以白王。
(07广东卷)译文:郭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5、删——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者为语气助词,或者表示停顿,或者是凑足音节,或者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候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例如:盖忠臣执义(07全国卷Ⅰ)译文:忠臣坚持道义。
6、调——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子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语法的习惯。
例如: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麋哺饿者于其下。
高考语文:文言文6大翻译技巧,实词记不住也能用!
(利用汉字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 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
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课内实例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析】“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
课外实例1、启听淮北取籴。
【解析】其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 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2、袖空牒窃印【解析】部首“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都有“文件、文书” 的意思。
(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
课内实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解析】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意思是“任用”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见:被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解析】弥:愈,越4、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解析】固:险固的地势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族:族灭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解析】“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7、追亡逐北【解析】亡,北对应,均为溃败。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方法归纳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方法归纳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
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研究”,“”可对译为“温”;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
”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2.“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
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
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
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
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
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不译。
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
5.“补”,即补充。
一种情况是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应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根抚尺罢了”。
小古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古文,中华文明之瑰宝,流传千古,韵味悠长。
然今之人,读古文者,往往望文生义,难以领略其真谛。
故翻译古文,实为传承文化,弘扬国粹之重任。
兹论小古文文言文翻译技巧,以助后来者一臂之力。
一、字义辨析古文之字,多含多重意义,故翻译时,需辨析字义,方可准确传达原文之意。
如“焉”,古义为“于之”,今义为“哪里”。
又如“何”,古义为“什么”,今义为“多么”。
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选择恰当的字义。
二、句式转换古文句式,与今文不同,翻译时需进行转换,使语句通顺,易于理解。
如古文中的判断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时,可转换为“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
又如古文中的倒装句“吾欲之南海”,翻译时,可转换为“我想去南海”。
三、修辞手法古文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翻译时需保留这些手法,以体现古文的韵味。
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翻译时,可保留比喻手法,译为“黄河的水仿佛从天上流下来,奔腾到大海就不再回流”。
四、文化背景古文所蕴含的文化背景,是理解古文的关键。
翻译时,需了解古文中的文化元素,如地理、历史、风俗等,以便准确传达原文之意。
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翻译时,需了解吴楚地区地理特点,译为“吴楚之地在东南方向裂开,天地之间的景象日夜浮动”。
五、语气传达古文语气,富有感情色彩,翻译时需传达这种语气,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的情感。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翻译时,可译为“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我的心”,以传达出诗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六、归纳总结翻译古文,需在以上五点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使全文翻译准确、流畅、富有韵味。
具体方法如下:1. 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 逐句翻译,注意字义、句式、修辞、文化背景、语气等方面的处理。
3. 检查全文,确保翻译准确、通顺、富有韵味。
总之,翻译小古文文言文,需耐心、细心,结合实际语境,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方能使古文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言文语句翻译六字诀
翻译古文,虽难亦乐,六字诀,助你通关。
兹以文言文语句翻译六字诀,析其要义,以飨读者。
一、求义求义,即寻求原文之本义。
翻译文言文,首当其冲便是理解文意。
古人云:“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故而,翻译时须细心揣摩,探求字词背后的深层含义。
如《论语》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时,应先理解“学”为学习,“时”为按时,“习”为复习,“说”为愉快,最终译为:“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二、明词明词,即明确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文言文中的词语,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用法。
翻译时,需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
如“驷马难追”,其中“驷”为四匹马,“难追”意为难以追上。
此句译为:“四匹马都难以追上,形容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挽回。
”三、辨句辨句,即辨别句子的结构和成分。
文言文句子结构严谨,成分繁复。
翻译时,需梳理句子结构,明确主谓宾关系,准确把握句子含义。
如《离骚》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此句中,“青青”修饰“子衿”,“悠悠”修饰“我心”。
翻译时,应译为:“青青的衣领,悠悠的忧思。
”四、通译通译,即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翻译文言文,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含义,还要使译文流畅自然。
如《诗经》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时,应译为:“那美丽的女子,君子们都喜欢她。
”五、求韵求韵,即追求文言文的韵味。
文言文具有独特的韵味,翻译时,应力求保持原文的韵味。
如《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翻译时,可译为:“桃花盛开,绚烂夺目。
”六、审校审校,即反复审阅、校正译文。
翻译文言文,需反复推敲,确保译文准确无误。
如《左传》中“子路曰:‘敢问何谓君子?’”翻译时,应译为:“子路问道:‘请问什么是君子?’”在翻译过程中,需多次审校,确保译文通顺、准确。
总之,文言文语句翻译六字诀,即求义、明词、辨句、通译、求韵、审校。
掌握此六字诀,便能游刃有余地翻译文言文,领略古人之智慧。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古文今译六字法,系指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最基本、最常用的6种方法,即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和意译法。
可概括为“对、增、移、留、换、意”六字。
实战心得下面试分别举例说明:一、对译法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如:“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韩非子·说难》)可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
”二、增删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有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例如:《曹刿论战》中:齐师伐我。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也要作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
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
如:“问:‘何以战’”(《曹刿论战》)“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应作补充。
译文则为:“(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反之,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应删去。
如:①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夫,发语词;也,表判断的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者,起提顿作用。
也,表判断的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词,应删。
三、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
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例如:①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陆离”是修饰“长铗”的,“崔嵬”是修饰“切云”的,翻译时应移到被修饰的中心语前。
四、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这叫保留法。
如: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古文翻译的六种手段
古文翻译的六种手段
录、释、理、添、删、缩
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
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
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
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
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
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
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
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四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文言文翻译六方法
文言文,古人之言,载道载史,传情传意。
然时代变迁,语言亦变,今人读之,多有隔阂。
故而,翻译文言文成为一门艺术,亦是一门学问。
以下六法,可助学者在翻译文言文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以现代汉语直接翻译文言文,力求字字落实,不增不减。
此法适用于文意清晰、词句明确之文言文。
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直译为:“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此法虽简明,但易失原文之韵味。
二、意译法意译法,即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文意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整,使译文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此法适用于文意含蓄、词句繁复之文言文。
如《庄子·逍遥游》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意译为:“大鹏鸟一旦乘风而起,便扶摇直上九万里。
”此法虽能传达原文之意,但可能失去原文的修辞效果。
三、注释法注释法,即在翻译文言文时,对一些生僻字词、地名、人名等进行注释,以便读者理解。
此法适用于古文注释较为匮乏的文言文。
如《史记·项羽本纪》中“力拔山兮气盖世。
”注释为:“力能拔山,气盖一时。
”此法有助于读者理解原文,但注释过多可能影响译文的流畅性。
四、比较法比较法,即通过对比原文和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找出差异,从而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原文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差异较大的文言文。
如《诗经·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比较现代汉语表达,可译为:“雎鸠叫声关关,栖息在河中的沙洲上。
”此法有助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五、综合法综合法,即在翻译文言文时,结合直译、意译、注释、比较等多种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此法适用于文言文较为复杂的情况。
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可综合直译、意译和注释,译为:“当年我出征时,杨柳依依;如今我归来,雨雪纷飞。
”此法能兼顾原文韵味和现代汉语表达,使译文更加生动。
六、情境法情境法,即在翻译文言文时,根据原文的背景、情境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译文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悉六种方法:
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
例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08全国卷Ⅰ)译文: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
患难不如屯田。
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
对译时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
(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语作为语素之一)。
例如: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04湖北卷)
译文:不能用阿附邪恶、
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
(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例如: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
(07江西卷)
译文: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责职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3、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
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
例如:如古语里面的‘是非’应该翻译成:“这不是”,“设备”应该翻译成“设置防备”。
4、增——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1)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补出来。
例如:游学青、徐、并、
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07上海卷)
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2)词类发生活用时候,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例如:郭异之,持以白王。
(07广东卷)
译文:郭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5、删——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者为语气助词,或者表示停顿,或者是凑足音节,或者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候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例如:盖忠臣执义(07全国卷Ⅰ)
译文:忠臣坚持道义。
6、调——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子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语法的习惯。
例如:门前植槐一株,枝
叶扶疏,时作麋哺饿者于其下。
(07湖北卷)
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株槐树,枝叶繁茂,他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那些饥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