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及注释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解读汇总(注释+译文+解析)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解读汇总(注释+译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3f67d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b.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解读汇总(注释+译文+解析)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注释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古诗赏析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
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
“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完整版)优秀日记大全趁早让孩子背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完整版)优秀日记大全趁早让孩子背](https://img.taocdn.com/s3/m/63285a3228ea81c759f57891.png)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完整版)+优秀日记大全,趁早收藏让孩子背!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1.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释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2.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解释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释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4.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释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5.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释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6.竹枝词·其一〔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四年级必背古诗词带注释
![四年级必背古诗词带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8cb4fe7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2.png)
四年级必背古诗词带注释四年级的学生们在学习古诗词时,不仅要背诵诗词本身,还要理解诗词的含义和背景。
以下是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及其注释: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注释:- 床:指井边的栏杆。
-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 疑是:好像。
- 霜:霜冻。
- 举头:抬头。
- 低头:低下头。
2. 《春晓》- 作者:孟浩然- 内容: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注释:- 春眠:春天的睡眠。
-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 啼鸟:鸟叫声。
- 夜来:昨夜。
- 花落:花朵凋落。
3.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注释:- 白日:太阳。
- 依山尽:靠着山落下。
- 黄河:中国的第二长河。
- 入海流:流入大海。
- 欲穷:想要看尽。
- 千里目:千里远的视野。
- 更上:再上。
4.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内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注释:- 千山:许多山。
- 鸟飞绝:鸟儿都飞走了。
- 万径:许多道路。
- 人踪灭:人的踪迹消失了。
- 孤舟:孤单的小船。
- 蓑笠:蓑衣和斗笠,古代渔翁的装束。
- 独钓:独自垂钓。
5.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内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注释:- 日照:阳光照射。
- 香炉:香炉峰,庐山的一座山峰。
- 紫烟:紫色的烟雾。
- 遥看:远远地看。
- 瀑布:从高处流下的水。
- 飞流:飞快的流水。
- 三千尺:形容瀑布的高度。
- 银河:天上的银河。
- 落九天:从天上落下。
背诵这些古诗词时,学生们应该尽量理解每一句的意思,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记忆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必背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必背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f2db04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a.png)
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必背内容一、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1.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2.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3.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4.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三、课文片段。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统编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词解读
![统编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词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c7418d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2.png)
统编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词解读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古诗赏析:"空山不见人",首句即勾勒出空山那无人踏足的幽远景象。
王维笔下,"空山"一词频繁出现,却在各首诗中赋予了各异的韵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此中"空山"展现的是雨后秋山的清透与纯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则描绘出春夜山林的宁静与幽雅;至于"空山不见人",它更侧重于凸显山的空旷与清冷,因了人迹的绝迹,即便是实体存在的山峦,在诗人的感知中亦化为了一片空茫,恍若置身于远古的寂静之中。
"不见人",这三个字,恰如其分地将"空山"的意境具象化,令人心驰神往。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或许会觉得它略显平淡无奇,但紧接着“空山不见人”之后,“但闻人语响”的出现,却使得整个意境瞬间跃然纸上。
“但闻”二字,实乃耐人寻味之语。
在寂静的空山之中,尽管“不见人”,却往往并非死寂一片。
鸟儿的啾啾啼鸣,虫儿的唧唧细语,风的瑟瑟低吟,水的潺潺流淌,这些大自然的音符交织成一首美妙的乐章,展现着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四年级语文必背内容上册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必背内容上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4a974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a.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必背内容一、古诗1.《暮江吟》唐·白居易-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夜半的江上景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生动地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江面的色彩变化,“铺”字形象地展现出夕阳余晖的广阔和均匀。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通过比喻的手法,把露水比作真珠,月亮比作弓,细腻地刻画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2.《题西林壁》宋·苏轼-解析: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角度描写庐山,说明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点明主旨,告诉人们要想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摆脱主观成见,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
3.《雪梅》宋·卢钺-解析:诗中把梅花和雪花争春的景象写得生动有趣。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梅雪互不相让的姿态。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通过对比,揭示出事物各有长短,要取长补短的道理。
二、现代文段落《观潮》中描写潮来时的段落:-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解析:这段文字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形状和声音两个方面,生动地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白线”“水墙”“白色战马”等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潮水的形态有了直观的感受;“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则夸张地写出了潮水的声音之大,气势之磅礴。
三、日积月累1.立了秋,把扇丢。
-解析:这句话意思是立秋之后,天气转凉,就不再需要扇子了。
反映了季节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二八月,乱穿衣。
-解析:农历二月和八月,天气变化无常,人们穿衣服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有的穿得厚,有的穿得薄。
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
![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ee6cf9c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c.png)
1.四年级上册古诗25首【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文园地五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
《颐和园月波楼》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杜光庭的《题福唐观二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朝刘凤诰咏大明湖的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苏州沧浪亭》欧阳修和苏舜钦语文园地七有志者事竟成南宋范晔《后汉书》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的《进学解》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东晋陶渊明的《杂诗》2.四年级上册必备古诗20首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 塞上听吹笛3. 凉州词(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那首)4. 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那首)5. 山居秋暝6. 过故人庄7. 春望8. 春夜喜雨9.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0. 乌衣巷11. 石头城12. 忆江南词三首13. 夜雨寄北15. 题李凝幽居16. 游子吟17. 登飞来峰18. 夏日追凉19. 雪梅20. 山中杂诗21. 游园不值22. 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那首)23. 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那首)24. 清平乐(yuè)·村居25.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那首)26. 逢入京使27. 马诗(大漠沙如雪那首)28. 赠花卿29. 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那首)31.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那首)32. 石灰吟这是我儿子上四年级时候老师给抄的。
还有下学期的,如果你要,单发消息就可以。
3.四年级的必背古诗1、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四年级上册语文所有的古诗
![四年级上册语文所有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67312cb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4.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所有的古诗《题西林壁》一、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衍生注释: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缘:因为。
此山:指庐山。
三、赏析:这首诗是苏轼游庐山时所作,它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自己就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四、作者介绍:苏轼(1037 年 1 月 8 日—1101 年 8 月 24 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五、运用片段:我和朋友去爬山,站在山脚下看那山峰,我不禁感叹:“这山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啊!”朋友笑着说:“是啊,就像苏轼说的那样,远近高低各不同呢!”我们一路向上爬,到了山顶,看着周围的景色,我忽然想到:“我们现在不就像在庐山上一样,不识这山的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嘛!”朋友点头称是。
四年级上册古诗词汇总(附注释+译文)-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古诗词汇总(附注释+译文)-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7e92a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0.png)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①鹿柴:地名,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下,是王维在辋(wǎng)川别墅里的一处景观。
柴,同“寨”,用树枝围成的栅(zhà)栏。
②但:只。
闻:听到。
③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同“影”,指日光。
④复:又。
【译文】空旷的山中看不到一个人影,只能听到说话的声音。
夕阳的余晖返照到山林的深处,又映照在绿油油的苔藓上。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
②残阳:夕阳。
也指晚霞。
③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这里指碧绿色。
④可怜:可爱。
⑤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夕阳渐沉,余晖铺在江面上,一半呈现出碧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清露像珍珠,新月如弯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①题:题写。
西林:江西庐山的西林寺。
②横看:从正面看。
③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
④缘:因为。
【译文】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是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不能看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①降(xiáng),服输。
②骚人:诗人。
因诗人屈原代表作名《离骚》而借称。
③阁笔:放下笔。
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④逊:差,不如。
⑤一段香:一片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7730564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5.png)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暮江吟》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衍生注释:1. “暮江吟”:“暮”指傍晚,这首诗描写的是傍晚到夜晚江边的景色。
2.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
3.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4. “可怜”:可爱。
5. “真珠”:即珍珠。
二、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江景图。
你看,那一道残阳像是铺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是青绿色,一半被残阳映得红彤彤的,多奇妙的色彩对比啊!就好像大自然是一位画家,拿着它那神奇的画笔在江面上肆意挥洒颜料。
后两句写了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弯弯的月亮就像一张弓。
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把夜晚的景色描写得如此美妙,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这诗里的画面感极强,每一句都像一幅精致的小画。
三、作者介绍: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
他关心民间疾苦,写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
同时,他也擅长写一些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就像这首《暮江吟》,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被人们广为传颂。
四、运用片段: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河边玩,那是傍晚时分。
我看着河面上的阳光,突然就想起了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我对小伙伴们说:“你们看,这景色和白居易诗里写的好像啊,大自然真的太神奇了,古人能把这样的景色用诗写出来,真的是太厉害了。
”小伙伴们也都纷纷点头,都沉浸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了。
《题西林壁》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衍生注释:1. “题西林壁”:“题”是书写,题写。
“西林”指西林寺,这首诗是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
2. “横看”:从正面看。
3. “侧”:侧面。
4. “缘”:因为。
二、赏析:前两句写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庐山呈现出不同的样子,有山岭的模样,有山峰的形状,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都不一样。
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人教
![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8142eab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e.png)
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人教《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望岳》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些古诗词是四年级上册学生需要背诵的,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古诗经典朗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古诗经典朗诵](https://img.taocdn.com/s3/m/9576d9a9dd3383c4bb4cd21e.png)
四年级上学期背诵[20篇(段)1.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译文千里的云似乎变成了黄色,阳光也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2.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耘田:锄草。
绩麻:即缉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童孙:幼小的孙子。
未解:不能,不会。
供:担任,担负。
傍:靠近。
译文白天出去锄草夜里缉麻,农家儿女都能各自持家。
小孙子还不会耕田纺织,也靠近桑树阴学习种瓜。
3.前出塞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注释挽弓:拉开、开弓。
擒:捉、拿。
译文用弓就要用强弓,用箭就要用长箭,要射敌人,先要射敌人的马,要抓敌人,先得抓敌人的头。
杀人也应该有个限度,各国都有自己的边界。
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成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4.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1、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2、锤:捶打,敲击。
3、击:撞击。
4、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5、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随便6、青白:指高尚节操。
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译文经历千锤万凿而出了深山,经历烈火焚烧也如同平常一样。
即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只要留下清清白白在人间。
5.寿阳曲.渔村夕照元马致远鸣榔罢,闪暮光。
绿杨堤数声渔唱,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在捕鱼图上。
注释①浦:水边。
②酒旆(pèi):旆,古代一边像燕尾的旗。
这里指酒旗——酒店的招子。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古诗词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97c2e34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3.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古诗词1. 《石灰吟》- 于谦(明)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 《竹石》- 郑燮(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 《村居》- 高鼎(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 《画眉鸟》- 欧阳修(宋)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5.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唐)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7. 《秋词》- 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 《逢入京使》- 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 《鹿柴》- 王维(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0. 《暮江吟》- 白居易(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1. 《题西林壁》- 苏轼(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2. 《雪梅》- 卢钺(宋)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3. 《山居秋暝》- 王维(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4. 《嫦娥》- 李商隐(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5. 《出塞》- 王昌龄(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6. 《凉州词》- 王翰(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7. 《夏日绝句》- 李清照(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文(注释+译文)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文(注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598b9287c24028905fc380.png)
浪l àn ɡ淘t áo 沙sh ā唐t án ɡ 刘li ú禹y ǔ锡x ī八b ā月yu è涛t āo 声sh ēn ɡ吼h ǒu 地d ì来l ái ,头t óu 高ɡāo 数sh ù丈zh àn ɡ触ch ù山sh ān 回hu í。
须x ū臾y ú却qu è入r ù海h ǎi 门m én 去q ù, 卷ju àn 起q ǐ沙sh ā堆du ī 似s ì雪xu ě堆du ī。
注释: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作品描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②须臾:指极短的时间。
③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译文: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海潮浪涛声如万马奔腾,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击回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似乎在片刻之间,潮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在阳光照耀下像雪堆一样堆积在江岸。
鹿l ù 柴zh ài唐王维空k ōn ɡ山sh ān 不b ú见ji àn 人r én ,但d àn 闻w én 人r én 语y ǔ响xi ǎn ɡ。
返f ǎn 景y ǐn ɡ入r ù深sh ēn 林l ín ,复f ù照zh ào 青q īn ɡ苔t ái 上sh àn ɡ。
注释: ① 鹿柴(zh ài ):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② 柴:通“寨”,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③ 但:只。
④ 返景(y ǐng ):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⑤ 复:又。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书全部古诗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书全部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4ace7d4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05.png)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书全部古诗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解析:这诗描绘的场景可有点神秘呢。
你看啊,空荡荡的大山里看不到人影儿,可突然能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这就很奇妙,好像有啥神秘人在山里躲猫猫一样。
那最后夕阳的光透进深深的树林里,又照在青苔上,就像给青苔打了一束光,这画面一下就有了一种静谧又有点幽冷的感觉呢。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解析:老白可真会观察。
你瞧那傍晚的太阳啊,就像铺在江面上一样,江水一半是碧绿的,一半被夕阳染得红红的,就像一幅画被分成了两半,颜色对比可鲜明了。
再看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月亮弯弯的像弓一样,这夜景描写得太美啦,感觉像走进了一幅绝美的夜景图里。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析:老苏这诗可充满哲理了。
你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的山岭,从侧面看又成了高耸的山峰,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都不一样,这就告诉咱啊,看东西角度很重要呢。
最后说不知道庐山真正的样子,是因为自己就在这山里呀,就好像有时候我们对一些事情看不清,就是因为我们身处其中,这就像给咱敲了个小警钟,提醒咱看事要全面。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解析:这梅和雪就像两个争宠的小娃娃。
都觉得自己能代表春天,把诗人都难住了,不知道该夸谁好。
其实呢,梅花比起雪少了三分洁白,雪呢,又没有梅花那股子香味。
这就告诉咱啊,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没有谁是完美的,就像我们人一样,各有各的优缺点。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解析:你看那云母屏风后面,蜡烛的影子深深的,银河渐渐消失,星星也沉下去了。
这环境描写就给人一种很孤独的感觉。
再说嫦娥啊,她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飞到月亮上去吧,在那碧海青天的地方,每天晚上都孤零零的,这嫦娥的故事被李商隐这么一写,更让人觉得她可怜又可悲了。
四年级语文(上)必备古诗及注释
![四年级语文(上)必备古诗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3b4b553b0b4e767f5acfce31.png)
词句注释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
《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⑶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⑷昔时:往日;从前。
《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mò):死,即“殁”字。
⑸水:指易水之水。
犹:仍然。
白话译文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发已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山房春事二首(其一)唐岑参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唐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词句注释⑴山房:营造于山野的房舍、别墅。
春事:春色、春光。
⑵恬:这里指风柔和。
⑶衣桁(héng):又称衣架,挂衣服的横木。
⑷笔床: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
⑸梁园: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
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
日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⑹极目:尽目而望。
萧条:冷落荒凉。
⑺发:绽放。
白话译文其一春风柔日光暖满目荡漾春光,蝴蝶和蜜蜂不时乱飞进厅房。
几枝柳条低过了晾衣的横木,一片山花表落在了笔床之上。
其二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
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及注释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32c76e3c59eef8c75fbfb3c0.png)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词句注释
⑴过:拜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⑵具:准备,置办。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 米饭)。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⑶邀:邀请。至:到。 ⑷合:环绕。 ⑸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 xiá。 ⑹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 场;圃,菜园。 ⑺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⑻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 习俗。 ⑼还(huán):返,来。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词句注释
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 歌辞中的平调曲。
⑵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 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 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
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 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
【注释】 ⑴ 黄鹤楼:位于现在的湖北的武汉(武昌),与湖南岳阳的岳阳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集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1afba5c281e53a5902ff01.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上册古诗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四年级语文上册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注释】 ⑴ 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 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渐渐模糊消逝,只能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 流去。
【鉴赏】 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
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 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 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白话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⑴ 浥:润湿
【译文】 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微的浮尘,旅店旁的棵棵绿柳,
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劝您再喝完一杯酒,向西出了阳关,再 也没有老朋友了。 【鉴赏】
这首诗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⑷”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 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 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⑸秋节:秋季。 ⑹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 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 shuāi,根据语文出 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 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⑺百川:大河流。 ⑻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
题西林壁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及注释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⑴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上。 ⑵ 西林:西林寺,在庐山。 ⑶ 横看:正面看。 ⑷ 侧:侧看,从侧面看。 ⑸ 岭:山岭。 ⑹ 峰:山峰。 ⑺ 缘:因为。 ⑻ 此山:庐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
【注释】 ⑴ 黄鹤楼:位于现在的湖北的武汉(武昌),与湖南岳阳的岳阳
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古代著名三大楼”。 ⑵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唐著名诗人,字浩然,号鹿门处士、
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又称“孟襄阳”。 ⑶ 之:去、到;广陵:扬州。 ⑷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
【译文】 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
从高处、低处、远处、近处各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不能认 识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 【鉴赏】
借景说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 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 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鉴赏】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 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 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 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词句注释
⑴过:拜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⑵具:准备,置办。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 米饭)。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⑶邀:邀请。至:到。 ⑷合:环绕。 ⑸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 xiá。 ⑹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 场;圃,菜园。 ⑺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⑻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 习俗。 ⑼还(huán):返,来。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⑸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⑹ 下:顺流向下。 ⑺ 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 ⑻ 唯:只 ⑼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⑽ 辞:辞别。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
词句注释
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 歌辞中的平调曲。
⑵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 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 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
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 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