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案例的拓展学习来进行一些观点的梳理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案例的拓展学习来进行一些观点的梳理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主要就如何进行案例的拓展学习来进行一些观点的梳理。

的拓展在教学当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什么说有重要意义呢?首先,教材中所提供的案例虽然典型,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时候无法涵盖各种不同地区、不同学员情况下的不同的要求,通过拓展案例可以使我们的案例教学更加丰满,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更加深入,更加有说服力。比如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还拓展了一个晶圆制造厂的案例。第二个方面,拓展案例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比如我们在讲到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这样一个案例,学生学过了以后能不能用到类似的问题上去呢?所以就拓展了一个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的问题。也就是说,像这样的拓展能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加深对已经学到的案例分析能力的巩固,能够加深对刚刚获得的这些原理的认识。这是第二点。第三点,拓展能够使原来的一些东西——原来的教材、原来的课本上的案例,变得更加的生动活泼。比如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材上工业化与城市化内容的呈现相对来说比较僵硬,我们以李守银一家搬迁的故事作为一个拓展案例来展开讨论,就使我们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变得有趣、变得容易理解。第四个案例的拓展还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总而言之,案例的拓展,是要学生能够利用在第一个案例中学到的原理,去解决一个新的问题,这是最关键的。也就是说,学以致用。拓展案例还有一个意义,能够弥补学习单一的具体的案例所带来的很多的局限性。事实上,很多的原理不是靠一个具体的案例能获得,可能要许多的案例学完之后对原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我们在教材当中学习拓展的案例往往是在典型的案例学完之后,由于学的是同一个主题,有可能所要用到的案例的分析方法也是相同的,这里牵扯到教师是采用怎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拓展案例。我们在第一讲第二课中呈现了这样的一个案例,西北荒漠化,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当时老师是怎么进行拓展教学的。从录像中可以看到,老师进行的拓展教学的方式可以说是比较传统的,但是这种传统的方式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因为刚刚学了一个典型的案例,然后很快也很容易把他牵引到一个新的案例——萨赫勒的学习当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学到的原理进行迁移,也有利于学以致用和知识的巩固,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是非常顺利可以完成的。但是,典型的案例跟拓展案例是在一个课时当中完成的,仍然是按照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干旱的背景、气候异常这样的一个自然的因素、人为的影响,如果能够在拓展案例学习过程中突出一下重点——西非的萨赫勒跟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一个不同方面来进行拓展学习,可能学生投入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还更高一些。

在拓展学习过程中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要做到有所侧重。现在学的可能是同一种主题的案例,可能教学方法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我国西北地区,还有一个非洲萨赫勒地区,他们讲述的内容是同一类地理事物发生演变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看为同种案例,这样同种案例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讲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时候用了演绎的方法,先讲了原理,讲了形成的种种的因素机理,然后再讲西北地区的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是否符合形成的这些机理。在讲到萨赫勒的时候,实际上套用了前面学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这些原理来对号入座。西北地区是什么样的条件,萨赫勒地区是什么样的条件。实际上讲同一个内容的案例也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说一开始用演绎的方法,然后接下来萨赫勒地区,我们再来演绎一遍吗?觉得有点重复,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不是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比如说,同样是干旱地区,他们的干旱的形成条件、干旱的程度,或者干旱区的分布的形态有哪些不同?或者让学生找共同点和不同点。还可以一开始打出一些比较有震撼力的图片或者一些文字材料,先提出撒哈拉目前的一个严峻的荒漠化的局面,然后再根据前面所学的荒漠化的这些原理,分析为什么撒哈拉地区出现这样的一种严峻的局面。就是说,我们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

要根据具体的素材,或者说具体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者说已经学过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方法的不断的调整。

我们需要从案例教学的一些本质来思考。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能力,特别是综合概括分析能力的提升,还包括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他的局限性,因为一个典型的事物是不可能全面的来反映、展示一类事物或者同类事物的普遍规律。怎么来弥补这种局限?就牵扯到我们要用一些拓展的案例来进行一些补充。就像我们刚才讲的西北地区和萨赫勒地区气候、成因不一样,虽然都缺水、都是严重的荒漠化现象。所以拓展性的案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到案例教学对展示普遍的规律方面,可能要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第二个就是拓展性案例的教学怎么搞?我感到还是和典型的案例教学一样,着重于一些基本的规律,一些基本的原则的教学。关于拓展案例的教学方法还是要根据教案所提供的内容来定。提供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方法探究能够达到好的效果,我们就用什么样的方法。还牵扯到他的难度,学生的水平。如果难度高,学生的水平相对比较低的话,我们就演绎,相对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如果难度轻,学生的水平比较高,用归纳法就有利于学生能力各方面的深化。任何的案例拓展,都要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对于案例的拓展,学生如果没有有兴趣的话,课堂效率就难以体现了。

如何提高学生在案例拓展当中的信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对于拓展案例的内容,我们在课堂呈现的时候,不要蜻蜓点水,要层层深入,让学生有一种探究感或者是揭开谜底的快乐。第二,拓展案例的选择方面,一般应该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学生能够理解接受。另外,如果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拓展案例,他们会有更高的兴致。在教学案例结束之后,教师准备几个相关的案例,由学生根据他们自己掌握的一些方法或者一些原理情况,来自己选择,也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方法来决定,也可以用投票的方式。如果学生选择他们相对合适的案例,就说明他们本身对于案例的方法,或者一些案例呈现的原理是比较了解的。第二,他们能够用自编的案例进行学习,他们的学习的兴趣会更浓,探究的热情也会更加高涨。

刚才邵老师说到除了教材当中提供的拓展案例,教师不一定拿一个案例来进行教学,可能教师要准备比较多的案例,然后让学生在这些案例当中进行选择。但是教材当中往往只提供一个到两个这样的案例,如果教师要拿出比较多的案例给学生进行选择的话,可能教师要自己编写一些案例。教师编写的案例,一般来说,是跟学生的生活接触的比较紧密或者是有时代感的,热点的区域,可能学生会比较感兴趣。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教师他自己编写案例,毕竟是跟教材当中提供的典型案例有一定的距离。我们鼓励教师不拘泥教材,能够自己编写一些案例。教师如果编写案例,应该符合怎样的一些要求,才能跟课本当中提供的这些案例比较靠近?

教师自己编写案例,做法很好,也要遵循一些原则。首先要有真实性,源于生活,或者说源于周边的生产、周边的人和事。真实不是说真人真实,但是所叙述的故事事例,确实在客观世界中是存在的,是指这样的一个真实。第二个是匹配。编的案例当中所叙述的内容,是不是我们所要学习要讨论的问题,是不是与问题相符合,是不是教材所要教给学生的能力、知识的一个部分,当然是可以有所拓展,但是必须是和当前的学习是匹配的。第三个必须具有一定典型性。我们不可能编出像教材提供的比较经典的这样一个比较大型的案例,但是我们编写的案例能够在我们所讨论的问题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也是很重要的。再有,在编案例的时候,提供的图片、文字、视频、录像、动画都要具有可读性,包括形式和内容,都要具有可读性,让看的人很容易就去看懂,很容易就看得下去,很容易感兴趣,觉得可以研究,可以探讨,可以去分析。再有一个,要有一定的情景化,像邵老师编的那个李守银的《春天的故事》那样,人物时间地点,这样的一个案例,这样的一个事件。再有一个,要有时代性,反映时代的特征,而不是距离我们非常久远的,已经在记忆当中比较模糊的事情。我们要选择一些有时代性的、有现实意义这样的题材素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