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课课件第4章地球和宇宙本章复习
第 4 章 地球与宇宙
(1)该实验能模拟地球的 公转 (填“自转”或“公转”)
运动。
(2)仔细观察地球仪被灯光照亮部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判
断,我国夏至日(6 月22 日前后)地球仪平移的位置处于图中
的B
(填“A”或“B”)附近。
第 4 章 地球与宇宙
解析 地球仪围绕着电灯自西向东运动。其中电灯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 球,该实验模拟地球的公转运动。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运动到A 处时,太 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地球运动到B 处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因此 夏至日时,地球仪平移的位置处于图中的B 附近。
方法透视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月球 的宇宙环境为:引力( 重力加速度) 是地球引力( 重力加速度) 的16;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第 4 章 地球与宇宙
例3 【宁波中考】太阳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同时太阳活动也会 对地球产生不利影响。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 C) A.无线电通信受干扰 B.地磁场发生磁暴 C.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 D.气候发生明显变化
第 4 章 地球与宇宙
解析 太阳活动会引起无线电通信受干扰、地磁场发生磁暴、气候发生明显 变化。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是由地球公转而产生的。
活动类型: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11 年 对地球气候、电离层、磁场等的影响
表面状况:亮区:山脉、高原;暗区:平原和低地
宇宙环境:没有空气、没有水、引力是地球的1/6
探测月球
第 4 章 地球与宇宙
概念: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 地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第四章 第1节 太阳和月球
第1节 太阳和月球
学习目标
1.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和太阳活动。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2.了解月球的大小、表面和环形山。
3.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测。
知识点1 太阳 重点
1.太阳的概况: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主要是氢和氦)组成的球状天体
(2)月球的基本数据
2.月球的表面形态
(1)月陆和月海: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
概况
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地形。月球的正面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有33 000个以上
图示
太阳活动与天气、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6.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构造
天文望远镜的结构主要包括寻星镜、目镜、主镜(物镜)、调节手柄等
使用方法
安放
在晴朗的夜晚,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
对准
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1)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2)在寻星镜内利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向和不同高度的搜索。(3)发现目标后,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
归纳总结没有空气对月球的影响月球上的许多现象可以用“月球上没有空气”这一知识来进行解释,如月球上没有各种天气现象、月球上不能听到声音、月球上不能放风筝、月球的背景是黑色的等。
续表
典例2 [杭州期末] 如图所示是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发回的月面照片,如果未来人类乘坐“嫦娥 号”登上月球,则下列情景能看到或体验到的是( )
C
A.看到月球上跟图中一样的较暗部分是海洋或湖泊B.会听到陨石撞击月面时发出的巨大的爆炸声C.月面上的昼夜温差比地面上的昼夜温差大D.人的质量会比在地球上时小得多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单元复习 第4章地球与宇宙
是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天体,其中距离地球最远的是( D)
A.太阳
B.火星
C.月球
D.北极星
[解析] 太阳、火星、月球和地球都是太阳系中的天体,相互 间的距离较近。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的一颗恒星,距离地球有 434光年,所以距离地球最远的是北极星。
宙
定义: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运行的运动
地球的 公转
特征:方向为_自__西__向__东_ ,周期为__一__年__,地轴呈 _倾__斜__状__态
产生现象:正午太__阳__高__度__变化 、昼__夜__长__短__变化、 __四__季_____的形成等
月相
地
球
与 宇 宙
日食和 月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变化规律:从新月到_上___弦__月__到___满__月___再到 下弦月再到__新__月_____
考点三 地球的公转 考点分析:明确由于地球的公转而产生的二十四节气。知道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大概日期、昼夜长短与 正午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典例4 从图中得到的地球运动相关信息,正确的一组是(C )
①这一天是我们一年中正午影子最短的一天
②这一天是一年中天安门升旗仪式开始最晚的一天
③“梦断天鸡喔,起看旭日升”的地点是A,
[变式]立秋这一节气一般是公历的8 7 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如图)的位置是( C)
9日。这些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
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以北地 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 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 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 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 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 夜平分。8月7至9日地球公转到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也 就是图上的丙位置,我们北半球昼长夜短。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太阳和月球1、在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球是:太阳(恒星)月球(卫星)2、太阳:本身能发热、发光,是气体球,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达1500万℃.(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平时看到的形状)、色球层、日冕层.(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1998年开始为第23个周期.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耀斑。
3、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固体卫星,本身不发光,灰色,平时看到的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1)月地距离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2)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3)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4)月球的表面明亮的是高原和山脉,暗黑的是广阔的平原或盆地,分别称月陆和月海;(5)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或火山爆发造成.(6)月球没有大气层,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天空背景是黑的.(7)月球表面上的物重约为地球的1/6.自转和公转周期都是27.32天。
( 8)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证据:(1)、北极星附近星空的连续曝光照片,(2)、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北逆南顺)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称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称夜半球,于是出现昼夜现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与宇宙 复习教案
第四章基础知识汇总第一节:1.太阳(sun)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
太阳的直径:约140万千米,为地球的110倍。
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2.光每秒传播 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3分钟。
3.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向光性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4、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5、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6、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的变化。
活动周期是11年。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等。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7、太阳活动情况小结: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
(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暴现象。
可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
(3)太阳风导致南北极极光的产生。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
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9、观察太阳黑子常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用主镜观测目标星体。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第04章 地球和宇宙(复习课)(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4章地球和宇宙复习课目录【知识网络构建】【考点专题梳理】考点1 地球自转与公转比较考点2 昼夜长短变化考点3 日食和月食形成原理1.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的形成(1)当月球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三个天体成一线时,日食便会发生。
月球阻挡了太阳光,在地球上形成阴影,使某些地区不能接受到部分或全部阳光。
至于观测者看到太阳被遮盖了多少,则要看他们身处的地方相对阴影的位置。
如观测者在半影区内,他们会看到日偏食,而身处本影区的人会看到日全食(如图1)。
(2)有些时候,月球距离地球较远,它的本影不能抵达地球,即月球不能完全把太阳遮盖,在这种情况下,身处伪本影投影区的人仍会看到一圈太阳的光环,这便是日环食(如图2)。
2.月全食、月偏食的形成(1)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
地影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
(2)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是只受到部分太阳光直射的地方。
(3)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本影和半影区,这就产生月食现象。
(4)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月球一部分进入本影,另一部分在半影区时,就会发生月偏食。
3.日食与月食的比较(1)原理不同。
日食是太阳光被月球遮住而看不到;月食是月球在地球的影子中,没有光照射而看不到。
(2)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同。
日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食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
(3)发生的时间不同。
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
(4)开始的部位不同。
日食总是从太阳西缘开始,到东缘结束;月食总是从月球东边缘开始,到西边缘结束。
(5)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
日食持续的时间短,一般只有几分钟;月食持续的时间长,有时可长达一个多小时。
(6)看到的范围不同。
地球上只有较小地区的人会看到日食;而半个地球上的人都会看到月食。
4.月相和月食的区别(1)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所看到的月亮被照亮部分的圆缺变化;月食是地球挡住照射在月球表面的太阳光,而使月亮部分或全部变暗。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 地球和宇宙复习提纲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一、太阳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恒星,它是一颗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为地球表面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源,与地球上的生物息息相关。
2、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0C,中心温度约1500万0C,日地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太阳的直径:约140万千米,为地球的110倍,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
3、太阳的外部大气层由外到里依次是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
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4、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的变化。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等。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极光、磁暴现象等。
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
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6、观察太阳黑子常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用主镜观测目标星体。
注意: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二、月球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2、地月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因此在地球上看月球感觉和太阳大小差不多。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为地球直径的1/4,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月球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质量约为地球的1/81,引力只有地球的1/6。
3、月球上没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陨石坑——环形山,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些是由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
4、月球上没空气,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也没有天气现象,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
5、月球本身不发光,表面阴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月陆),暗区是平原和低地(月海)。
七年级科学(浙教版)下册第4章地球与宇宙专题复习-月相和日食月食.docx
三.月相和日食、月食复习看图说识太阳光图1典题成形1.某个星期六的早晨,小明同学外出旅游,一早起来只见弯弯的月亮挂在东方天边,此日 大约为农历( )(1) H 食的发生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2)月食的发生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1. 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 ②月球是个球体 ③月球的自转 ④月球绕地球运动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 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太阳的阻挡,形成不同的月相B. 月相证明地球有自转C. 由于月球发光的面朝向我们的角度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D. 由于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地球上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月相 3.当日、地、月三球大致成一直线而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A^新月B 、上弦月C 、满月D 、下弦月4. 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的过程的是()OOO © O O ® CDA B C D E F G HA 、 A-B-C-D-E-F-G-H-AB 、 Ef A-G->B-—D-*EC 、 F-A-G->B-F-C-H->D-FD 、 E-D-H-C-F-B-G-A-E 5.下列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月相相同的是( )A .清明节和元宵节B .屮秋节和重阳节A •二十六、二十七B.、十二C.十七.十八D.初七.初八2.小马在农历二十二、 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应该是图屮的( )3.用下列的代号表示日、月食过程。
B (: I)C.元宵节和中秋节D.重阳节和端午节6•下图是丰子恺所作的一幅漫画,题为♦'杨柳岸晓风残月S 根据图中的月相判断,哪一幅 是原作( )7.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这是因为( )A.月球各个方向的形状差不多B.月球离我们太远了,我们无法分辨C.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样D.月球的背面对着地球时为新月,故只能看到同一面孔2010年3月大22MB-庚寅年初七二月9. 不同类型日食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①观察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 ②时间不同 ③月、地距离的不同 ④、太阳大小不同 八、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10. 月食发生时的月相是() A 、朔B 、下弦月C 、上弦月D 、望 11・下列不会发生的现象是() A 、日环食 B 、日偏食 C 、月环食D 、月全食12.当地球上发生月全食时,在月球上的人将看到()A 、日全食B 、日偏食C 、日环食D 、明亮的地球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在农历的 ,月球正处在图1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置(阅14. 我国古代有许多诗词,其中的语句不仅优美,而且有些还涉及到月相的知识。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地球与宇宙是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在七年级的科学课程中,第四章主要涉及到地球与宇宙的一些知识点。
下面将从地球的构成、地球的运动、地球及宇宙的起源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地球的构成是地球与宇宙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大陆地壳由岩石和矿物组成,而海洋地壳主要由海水。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由固态岩石组成。
它的温度高,含有许多熔融的岩石,形成了地球上的岩石圈。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熔融的金属铁和镍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而内核则是固态的。
其次,地球的运动也是地球与宇宙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导致地球的昼夜交替。
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变化。
地球的倾斜轴使得不同地区的太阳直射点不同,形成了纬度和季节的变化。
夏至时,北半球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南半球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冬至时,则相反。
再次,地球及宇宙的起源也是七年级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现有的科学资料,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过程中。
地球是通过空间中旋转的气体和尘埃云的重力作用形成的,称为星云假说。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其周围的行星、卫星、小行星等天体组成的。
目前太阳系中已发现的行星有8颗,它们从太阳向外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宇宙是指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体,是广阔无边的空间。
宇宙的起源仍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有很多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如宇宙大爆炸理论等。
总之,在七年级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构成、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及宇宙的起源等知识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增加我们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对相关科学问题产生思考,并引导我们更加关注和保护地球和宇宙。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复习 ppt课件
4、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5、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
ppt课件
7
体积、质量比地球小,温差大; 无空气、水,无生命存在。自 身不会发光,是地球天然卫星。
明暗相间,布满环形山
苏联 最早开始
美国 最早登月
中国 起步较晚,发展很快
ppt课件
8
地球自转基本特征:
一、自转中心: 地轴
二、自转姿势: 斜着身子(与赤道平面成23.5o)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耀斑 发生在色球层
日珥
太阳风 发生在日冕层
ppt课件
5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月地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
(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地球上看到的太阳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和月亮大小差不多!
(是太阳的直径的1/400)
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
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ppt课件
25
日全食:月球挡住全部的太阳光。
ppt课件
26
日偏食:月球挡住一侧太阳光。
ppt课件
27
日环食:月球挡住中间的太阳光。
ppt课件
28
日全食的形成过程
初亏
食甚
复圆
西缘开始,东缘结束
ppt课件
29
1、日全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先后 顺序是怎样的?
月球自西向东运动,从日轮西缘 开始遮掩太阳,东缘结束.
夏季太阳高度大; 冬季太阳高度小。
3、正午太阳高度的与纬度有关: 南 B A
北
正午太阳高度随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ppt课件
17
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必备知识点
【生物】1.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2.细胞分裂: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前者常见于有细胞核的细胞,而后者常见于无细胞核的细胞。
3.生物的遗传:遗传是指生物体内的性状在繁殖中传递给后代的过程,遗传物质是DNA。
4.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进行的一种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5.其他生物过程:如呼吸作用、消化作用、排泄作用等。
【物质】1.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的三种常见状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
3.物质的分子:分子是物质中最小的具有化学性质的粒子,分子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原子组成。
4.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物理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5.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新物质,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外观或性质上的改变。
【力与能】1.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之间或物体与外界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方向。
2.力的效果:力可使物体受力而变形、运动或改变速度、改变方向等。
3.功和能: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工作,而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能力,能分为动能和势能。
4.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弹性力的情况下,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地球与宇宙】1.地球的运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自转使得地球有昼夜和季节变化。
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台风等,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环境造成破坏。
3.空间探索:人类通过航天器进行对太空的探索,如人类登月、卫星发射等。
以上是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的一些必备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 地球与宇宙 知识点复习(pdf版)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复习第1节、太阳和月球知识点1太阳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①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②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③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④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⑤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
3、我们所见到的太阳可见光,几乎全部是由光球层发出的。
色球层需要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望远镜才能观测到。
日冕也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可以观测到。
4、太阳活动太阳表面经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称为太阳活动。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①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
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1755年为第1周,2009年为第24周.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耀斑: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
③日珥:日珥是突出在日面边缘外面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
它比太阳圆面暗弱得多,在一般情况下被地球大气所散射的太阳光淹没,不能被直接看到。
5、太阳活动的影响:①耀斑增强时,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②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知识点2月球1、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①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②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故看上去跟太阳大小差不多);③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2、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地,称为月陆,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地陷地带,称为月海。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课件第四章地球和宇宙复习
• (5)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行。
2、月球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黑夜: 太阳 照不 到的 一面
白昼: 太阳 照到 的一 面
昼夜交替
晨昏线
北极 A
太
晨线
D
阳
B
昏线
光
夜半球
C
昼半球
地 自转规律 球 的 自 转 自转产生的
现象
自转围绕的中心 地 轴
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自转的周期 约24小时
银 河 系
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宇宙
1、月相
D CB
太 阳
E
A
光
F
H
G
新月
满月
新月
春节 端午 重阳 中秋
正月 初一
五月 初五
九月 初九
八月 十五
元宵
正月 十五
除夕
十二月 三十
2、日食与月食
日全食过程 月全食过程
四、探索宇宙
离太阳最近的—— 水星 体积最大的—— 土星、木星(都有光环) 最亮的行星—— 金星 最暗的行星—— 土星 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 地球 与地球最相似,被称
昼夜交替
周期约24小时 晨昏线
日月星晨东升西落
2、地球的绕日运动
直射在赤道
(4)影响地球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生活。 (3)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 1.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春节 端午 重阳 中秋 元宵 除夕
1.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直射在北回归线 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
1.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土星、木星(都有光环) 黑夜:太阳照不到的一面 (5)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行。 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基础知识汇总第一节:1.太阳(sun)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
太阳的直径:约140万千米,为地球的110倍。
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2.光每秒传播 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3分钟。
3.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向光性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4、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氢和氦)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5、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6、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的变化。
活动周期是11年。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等。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
(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暴现象。
可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
(3)太阳风导致南北极极光的产生。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
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9、观察太阳黑子常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太阳和月球1、在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球是:太阳(恒星)月球(卫星)2、太阳:本身能发热、发光,是气体球,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达1500万℃.(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平时看到的形状)、色球层、日冕层.(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1998年开始为第23个周期.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耀斑。
3、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固体卫星,本身不发光,灰色,平时看到的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1)月地距离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2)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3)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4)月球的表面明亮的是高原和山脉,暗黑的是广阔的平原或盆地,分别称月陆和月海;(5)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或火山爆发造成.(6)月球没有大气层,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天空背景是黑的.(7)月球表面上的物重约为地球的1/6.自转和公转周期都是27.32天。
( 8)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证据:(1)、北极星附近星空的连续曝光照片,(2)、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北逆南顺)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称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称夜半球,于是出现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晨昏线平分地球、与太阳光垂直。
由于地球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移动。
(1) 晨线:日出各点的连线,顺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2) 昏线:日落各点的连线,顺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约为365天,即一年。
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0。
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
(由于地球公转)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3、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①、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②、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包括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③、南北回归线(23.50S和23.50N)上各直射一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④、其他地区无直射4、昼夜长短的变化,由地球公转引起。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②北半球: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
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且北极圈(北纬66.50)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现象;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
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利用纬线在昼半球和夜半球的长短可判定昼夜时长。
○6总之,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春分、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对于北半球,从冬至到夏至,昼渐长,夜渐短;从夏至到冬至,昼渐短,夜渐长;从春分到秋分,北极点周围连续出现极昼现象,南极点周围连续出现极夜现象,从秋分到春分,北极点周围连续出现极夜现象,南极点周围连续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和南半球季节相反,二至日二分日相反,昼夜长短也相反。
5、地球公转引起的变化:第四节月相1、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称为月相。
它的一个变化周期称为一个月,平均为29.53天。
2、月相变化的原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反射太阳光。
(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3、月相变化的规律:上半月由缺变圆,亮面在西;下半月由圆变缺,亮面在东。
黄昏看到月亮是上半月,清晨看到月亮是下半月。
4、一个周期内主要月相的名称:新月(朔)——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望)——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残月)——新月。
5、月相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和农历的对应:(1)三者成一直线时:地球——月球——太阳(新月农历初一朔)月球——地球——太阳(满月十五十六望)(2)三者成垂直时:月球地球——太阳(上弦月初七、初八)(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地球——太阳月球6、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球的背面。
7、我国根据朔望月(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确定农历,根据农历确定各个传统节日。
8、月相的形成变化图:上半月为反“C”形,下半月为正“C”形。
第五节 日食和月食1、日食的概念: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月球遮掩的现象。
日食发生在初一。
2、日食的类型: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3、日食形成的原理:当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时出现 日偏食,当月球遮住太阳的中心部分时出现 日环食, 当月球遮住太阳的全部时出现 日全食。
4、日食的方向:太阳被月球遮掩从西缘(右边)开始,东缘(左边)结束,即由西向东。
日全食过程图:全暗前正“C ”形,全暗后反“C ”形5、月食的概念: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月球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
(遮掩现象) 月食一定发生在望(满月 十五或十六)6、月食的类型:月全食、月偏食。
7、月食形成原理:月球部分进入地球的影子时形成月偏食; 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影子时形成月全食。
8、月食的方向:月球被地球遮掩从东缘(左边)开始,西缘(右边)结束,即由东向西。
月全食过程图:全暗前反“C ”形,全暗后正“C ”形。
提醒:日食图是先正C 后反C ;月相图和月食图都是先反C ,后正C ,且大半月的图形大不同。
9、日食和月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原因是:月地轨道面与地日轨道面有一个5º左右的夹角。
10、不能用肉眼直接观测日食、可用肉眼直接观测月食。
第六节 太阳系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炽热气体球,有大气层,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是恒星.)2、八大行星:水星(离太阳最近的固体星球,无大气层,无卫星,表面情况与月球相似,灰色,有环形山) 金星(固体星球,表面有很厚的大气层,气温很高,无卫星,自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最亮) 地球(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火星(与地球最相似,固体星球,大气层主要是二氧化碳,表面环境和气温与地球最接近,外观红色) 木星(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有光环,最大的特征是表面有大红斑,卫星66颗) 土星(第二大行星,最大的特征是有美丽光环和“土卫六”上有液体,卫星62颗)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是气体星球,都有光环,都有卫星,气温都较低,最远的行星气温最低。
3、小行星:小行星带主要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4、彗星:(1)彗星的结构:彗核、彗发、彗尾(朝向:背向太阳)。
(2)彗星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冰组成,运行的轨道是不对称的椭圆形。
(3)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绕日公转的周期是76年。
5、流星:(1)流星体:由太空中一种岩石或尘埃的聚积物。
(2)流星现象:流星体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
(3)陨星:那些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陨星。
(4)陨石: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
注意:流星和小行星有可能撞击地球.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的主要原因:日地距离适中,使水能以液态存在,有大气层的保护和保温作用.第七节 探索宇宙1、天空中的亮星大多数是恒星。
星座是天空中的区域,全天星座国际规定88个。
2、星等:星星的明暗程度。
星等越小星越亮。
最亮的星属第一等星,肉眼可见的最暗的星为六等星。
3、记住几个重要的星座的形状: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
4、北斗七星和北极星北斗七星位于大熊座,四季变化时斗柄指向随之改变:季节春夏秋冬,斗柄东南西北。
北极星位于北天星空的正中间,是北半球晴朗夜晚指北最好的标志,全年可见。
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利用北斗七星的斗前二星的连线,向斗口方向延伸5倍距离即是。
5、星图:简明地表示出星座和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利用活动星图可寻找恒星和星座。
6、银河系:由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直径约10万光年。
地月系——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7、宇宙其他恒星系(2000多亿个)河外星系(10亿多个)8、光年表示恒星之间的距离,1光年=94605亿千米。
9、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肉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器(旧地球上)(新走出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