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技能实训课程标准
《养老护理员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养老护理员技能训练》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eb77c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8.png)
《养老护理员技能训练》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420201总学时数:54(理论课学时数:27;实践课学时数:27)学分数:3适用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一、课程性质1、必修课2、专业(理论+实践)课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按照“循环教学、学做合一”模式建设的课程。
本课程坚持面向老年化社会发展需要,面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面向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目的,坚持前瞻化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优质化、精品化的课程建设思想,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提高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老年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的衔接和配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对接)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校(学院)企(医院、社区、老年院)合作共建”模式,本着技能型和人文关怀为原则,构建“嵌入式”社区课程体系。
根据老年护理专科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紧紧围绕老年护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以职业认知能力培养为重点,与医院、养老院合作设计面向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医院护理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内容,设置养老服务技能基础知模块、老年人生活照料模块、老年人基础护理模块、老年人康复护理模块、老年人心理护理模块等四大模块,主要有绪论、日常生活护理、用药护理、常见疾病护理、心理与精神健康护理等内容的教学;紧扣课程整体思路,本着“基础在前、专业在后”;“通用在前、专项在后”;“专项在前、综合在后”的原则对课程进行排序,按照从正常到衰老,从衰老到疾病,从疾病到临终设计项目课程教学;课程表现形式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实训计划、文档教案、多媒体课件、自测习题库、虚拟动画、录像、电影、典型案例库、特色教材等。
四、课程基本目标1、知识目标:首先,要具备基本的老年人日常护理理论和实践知识。
其次,能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提出健康问题及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
高职《会计技能实训》课程标准研究
![高职《会计技能实训》课程标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299ac17a76e58fafab0036f.png)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 的一种类型和层次 , 目标是 其 培养适应生产 、 建设 、 管理 、 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 用型人才 , 使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
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 , 完成这一层次学习的学生获
三 、会计 技 能 实训 》 程标 准 设计 《 课
( ) 一 内容 与 学时 分 配
2. 至 蔓 两种 点眇点抄 : 雾 蓑禁; 拄点 方; 黧笤 式嬷本法 手 别 : 钞鉴 别伪 : 翕 法 钞 持 莅 鉴基 式魁 本性 3 量方 : . 钞 掌 踟 与 伪 与 鉴
材 氩
配 验
机 点 抄
程的教育之后 的结果做的具体描述 , 是教育教学的指导性
一
书写 壤 舍计数字 : 擎 : 器 手
{ 匏 主 摇 3. ■ 金颤 幅 掌 规范
虬掌盒大写 矗颧小法
、
PI - o
计篁
辟 鼙
打
汁 簟
:
龉盲 .
I. 抖 至
:
撞术 器 盲
、
高职 课 程 标 准 的涵 义
P. o2
舞 两 伸手
高职课程标准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 , 对学生接受该课
及其框架结构作 了进一步的探讨 。 关键词 : 高职教育; 财务会计 ;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 : 72 G 1
文献标识码 : A
d i 0 9 9 .s.6 2 3 0 ( ) 0 20 . 文章编号 :62 30 (0 2 0 — 5 0 o: . 6/i n17 — 3 9 s. 1 . 1 1 3 js 2 46 17 — 3 9 2 1 )4 3 - 3
栏目 主持人: 汪振纲
装配钳工实训与考级课程标准
![装配钳工实训与考级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206aa3501f69e3143329440.png)
装配钳工实训与考级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制造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训练课程;是一门具体体现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颁布实施的《国家职业标准》,本着彰显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和优势,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的现代职教思想来设计本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内容包括:钳工基础技术训练、装配钳工技术训练、装配钳工(中级)技能实训与考级、装配钳工(高级)技能实训与考级四个单元。
选择与职业岗位活动紧密相关的典型技能训练项目为主要内容,各教学项目包括:相关知识、项目任务、方法与步骤、检测与评价、知识拓展等,使学生通过学习训练,达到国家职业资格相应等级水平,项目内容中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与训练,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学生在初级钳工训练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第五学期达到中级工技能等级操作水平;在第七、第八学期强化训练后达到高级工技能等级操作水平。
经过劳动部门的考核,使学生取得装配钳工高级技能等级证书。
2、具体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能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创新发展;(2)会熟练识读和理解一般复杂零件图样和装配图样以及装配文件;(3)能熟悉钳工工种的分类、工艺范围与特点,会制订加工和装配工艺规程;(4)能根据图纸技术要求正确选用工、量、刃具,会合理选择加工方式;(5)熟练掌握钳工工种的工艺分析方法和操作技能,能对相应产品质量进行检测与评价,最终达到高级技能操作水平,通过考核,取得装配钳工高级技能等级证书;(6)能对钳工常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7)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意识,会正确处理生产中出现的突发事故。
职业技能培训大纲
![职业技能培训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03db6a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1.png)
培训对象及要求
培训对象
面向有意愿从事相关职业的各类人群,包括应届毕业生、在职人 员、转岗人员等。
培训要求
学员需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来自,遵守培训纪律,按时完 成培训任务。同时,培训机构应提供必要的培训资源和支持,确 保培训质量。
02
培训内容与课程设置
互动交流
指导学员利用平台内的讨论区、聊天 室等功能,与老师和其他学员进行互 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
课程学习
介绍课程结构、学习进度安排、在线 学习资源获取方法等。
线下集中授课安排
授课时间与地点
明确线下集中授课的时间 、地点及注意事项。
课程内容
介绍线下课程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及教学方法。
课堂互动
。
04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
课堂表现及参与度评价
学员出勤率统计
记录每次课程的出勤情况,以评 估学员的学习态度和投入程度。
课堂提问与回答
鼓励学员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回答 问题,以促进互动和交流。
小组讨论与分享
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以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作业提交及批改情况展示
作业提交要求
明确作业提交的时间、格式和要求,以确保作业 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作业批改与反馈
及时批改学员的作业,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 建议,以帮助学员改进和提高。
优秀作业展示
挑选出优秀的作业进行展示和分享,以激励学员 继续努力和提高。
期末考试或结业证书颁发
考试内容与形式
根据培训内容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以确保考试的 公正性和有效性。
考试成绩评定
严格按照考试标准进行成绩评定,以确保成绩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数控技术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数控技术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122280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18.png)
《数控技术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综合实训》是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选题,开展毕业综合实训,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
通过典型载体学会中等复杂零件的加工;借助仿真软件,完成零件的程序编制和仿真加工,包括确定加工路线、选择刀具、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最后使用数控机床加工合格零件。
三、设计思路是以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结合专业教学经验与专业工作过程特点,对数控制造专业的就业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各种零件的加工过程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学习领域为课程主线,以各种数控零件的工作过程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与技能特点,采用循序渐进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通过学习知识点、技能点,通过实际的加工过程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工厂加工零件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实际工作过程的专业技能。
紧紧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突出实训课题与理论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
四、课程培养目标(一)专业能力培养目标(1)基本数控机床加工方法。
(2)刀具的刃磨与安装。
(3)机床的基本操作。
(4)常用量具、辅具的正确使用。
1)游标卡尺正确使用。
2)内、外径千分尺正确使用。
3)螺纹样板、粗糙度样板的使用。
4)螺纹量规的使用。
(5)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措施。
1)保证尺寸精度的方法;2)保证表面精度的方法;3)保证形位精度的方法。
护理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8ebf7c781c758f5f61f6769.png)
《护理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16适用专业: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护理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依据技术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岗位任务需求,采用工学结合、院校一体的深度递进组合教学内容,根据护理职业能力为依据,以临床实际护理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基本护理技术体系构成为主线。
通过基本的护理技能训练、技能考核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实训、考核、岗前培训和顶岗实习要求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基本护理技能的职业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信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综合能力,为顶岗实习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根据临床环境下护理工作岗位需要整合操作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情景案例。
以护理程序的思维方式为框架,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达到护理目的。
并利用训练目标和思考题,引导学生在训练中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护理技术的应用能力;引入行业岗位标准,融合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能力的要求,从职业素养、操作护理程序、质量标准、知识问答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标准,以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学时16,理论学时0,校内实训学时16。
学分1分。
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模块:第一模块为出入院患者的护理;第二模块为住院患者的护理;第三模块为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第四模块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护理操作技能,以及与护理操作相关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学会应用护理程序,以患者为中心,实现实训、考核、岗前培训和顶岗实习要求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基本护理技能的职业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信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一)知识目标1.掌握常见护理操作技能的目的。
2.掌握常见护理操作技能的步骤。
3.掌握常见护理操作技能的评价要点。
《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技能鉴定培训》课程标准
![《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技能鉴定培训》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2de4ad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4.png)
《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技能鉴定培训》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技能鉴定培训》课程标准课程编码〔37413〕承担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0.8〕审核〔建筑工程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10.23〕批准〔〕批准日期〔2022.10.23〕(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技能训练课。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高速铁道工程技术的施工员、测量员、线路工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掌握铁路路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轨道工程的施工和施工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岗位综合能力,要求学生掌握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验收交接、使用管理及保养维修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高速铁路线路与车站设计》、《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高速铁路信号与通信》等,后续课程有《毕业综合实训》、《社会顶岗实践》。
二、学习目标本课程主要介绍了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验收交接、使用管理及保养维修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及各部分、各单位、各工种在从事铁路运输生产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责任范围、工作方法、作业程序和相互关系。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明白了铁路技术管理的相关规定,以及铁路信号的显示方式和执行要求,明白了铁路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为更好的学习其他专业课及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重要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是掌握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相关规定,并将这些概念科学组织,使相关知识系统化。
二是养成严格的职业素养,懂得铁路职工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铁路规程的规定,在自己的职务范围内,以对国家和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保证安全生产。
三、课程设计本课程按照课程目标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在课程开发中,坚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原则,实现岗位能力标准与课程标准相融合,并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的考核要求,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专业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专业课程。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a1dad9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8.png)
《XXXX 》课程标准课程承担单位: 课程实训学时: 学制: 制定日期: 年 月合作人:审核日期: 年 月 一、果程定位1 .课程对应的岗位及其任务{对闵位、岗位任务和职业标准进行描述}2 .课程性质:指专业基础潺或专业技能课。
3 .课程地位和作用{用简块语言对该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总体描述.具体指出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能力培养方面与其他课程的分工与联系:本门课程的前导课程和后绘课程等。
)在课程体系中,该课程前导课程有XXXX 课程,后犊课程有XXXX 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珞要求:{按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即岗位生产技术和工作过程)、结合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按照项目化课程教学的要求设计教学活动。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XXXXX o②熟悉XXXXXo③掌握XXXXX 。
4 .能力目标{具体描述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①能熟练使用XXXX 及XXXX 仪器设备。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适用专业:制定人:合作单位:审核人:②能熟炼应用XXXX等软件。
③能熟练运用XXXX国家标准、规范及规则。
④会熟炼编制XXXX文件。
⑤能熟练运用XXXX做XXXXX。
5 .素质目标{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行为)四、课程内容和要求指时某一个具体课程模块的实施设计。
根据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按学习领域(或任务任务/项目/学习情境》:五、实施要求及无议1.师资要求{对教师职教能力要求进行描述}6 .实训设施配备要求《对开展课程教学所需的基本实训条件进行描述}7 .考核评价{各主要教学项目的试题类型、考核方式、考核权重;总评成飨的组成及评定标准,运用多个评价主体蛛合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考核内容应与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上岗条件相结合,与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8 .教材端写或选用建议{教材编写或选用的思路、原则与要求、教学内容的组织等J9 .教学建议{按教学内容和项目顺序描述教学方法选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邈、教学组织等内容,要体现该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要强调工学结合。
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标准
![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41cbe7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5.png)
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标准一、概述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一种专门针对财税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
该证书的设立旨在规范和提高财税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具备全面、系统的财税业务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各类财税工作。
二、课程标准1. 基础课程在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中,基础课程包括财务会计、税法基础、财务管理等内容。
学习者需要全面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税法的相关规定和适用情况,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的重点部分,包括税务筹划、税务申报、税务审计等内容。
学习者需要深入了解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技巧,掌握税务申报的流程和方法,具备税务审计的技能和经验。
3. 实操课程实操课程是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案例分析、业务模拟、实地实习等内容。
学习者需要通过实操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财税业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个人观点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标准的设立对于财税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从业人员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更好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财税沟通和服务。
在未来的发展中,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标准将成为财税从业人员必备的职业资格,有助于行业的规范和发展。
总结回顾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标准涵盖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操课程,旨在全面提升财税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和培训,从业人员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个人,促进财税行业的规范和发展。
以上是对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标准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希望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主题。
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和提高财税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个人,推动财税行业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标准的内容和意义,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钳工实习》课程标准
![《钳工实习》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9b7f00828ea81c759f57815.png)
教学考核
立体划线
要求:能独立操作,基准选得准确,步骤基本正确,选用划线工具基本合理,划线基本清晰
项目三锉削
课程
《钳工实习》
学习任务
项目三锉削
学时
12
学习目标
通过本学习任务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正确选用锉刀
2.掌握锉削的方法
学习内容
⒈ 锉削的特点及应用
⒉ 锉刀
⒊ 锉削方法
⒋ 各种表面的锉削方法及检查
2
3
5
5
项目五锯削
2பைடு நூலகம்
4
6
6
项目六孔加工
2
6
8
7
项目七螺纹加工
2
6
8
8
项目八综合训练-小手锤制作
2
8
10
总计
18
38
56
教学实施建议
1.师资要求
担任本课程教师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熟练的钳工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水平,取得高级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
2.教学设施
钳工实习室一间,配置不少于60个钳工工作台,配备台虎钳、砂轮、台钻、分度头、平台以及钳工常用工具等。
2.教学设施
2.能根据不同的材料正确选择锯条并安装。
3.掌握正确的锯削姿势并能对材料进行锯削。
4.学会分析锯条折断的原因及避免折断的预防措施
5.掌握锯削的安全文明操作有关要求
学习内容
⒈ 锯削的特点
⒉ 手锯的种类及构造
⒊ 锯条
⒋ 锯削方法
⒌锯条损坏和工件产生废品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⒍锯削的安全技术和文明生产
教学实施建议
加工六角螺母底孔φ12mm
职业资格技能实训课程标准
![职业资格技能实训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791b9d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9.png)
职业资格技能实训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职业资格技能实训适用专业:铁道工程技术开设学期:第三学年第1学期学时:32 学分:2(-)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了相关专业基础课及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的岗位,进行线路和桥梁维修大修养护常用机具操作,已达到熟练掌握铁路机具的使用方法。
先修课:铁路轨道及维护、铁路桥维护与加固技术、铁道概论、结构设计原理等后续课:毕业综合实践、地铁工程技术、施工组织管理和预算等课程(-)课程内容设计思路1.总体思路本门课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以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2.课程设计思路(1)目标设计《职业资格技能实训》课程是培养学生从事铁道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专业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其目标是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技能操作的训练,通过实践任务的引领,培养本专业学生掌握铁道维修技能;仪器的操作使用;维修计划制定;能使用国家现行铁路规范、规程、标准解决铁道工程相关问题的能力。
(2)内容设计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铁道工程所包括的各个系统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2个情景:线路施工管理实务(线路、道岔捣固实务;线路、道岔打磨实务;线路道岔轨缝调整实务;①钢轨探伤实务;钢轨接头探伤实务;利用液压起拨道机进行拨道实务;利用内燃扳手松紧螺栓实务;线路道岔轨距高差测量,检查实务)②桥梁施工管理事务(上部结构维修实务、下部结构维修实务,支座维修实务,附属结构维修实务)。
实训课程标准
![实训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8f4aa0e700abb68a882fbec.png)
焊接专周实训教学标准
1.实训总体目标
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构建行动导向的项目课程,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熟练掌握常规电弧焊方法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常规电弧焊方法焊接工艺的制定与实施的能力,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为今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熟悉各类基本焊接方法的焊接过程、实质、特点、适用范围,熟悉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及其行为、质量保证措施,了解常用典型电弧焊设备的结构组成、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再通过实训教学环节,能正确选择、安装调试、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焊接设备,能根据实际的生产条件和具体的焊接结构及其技术要求,正确选择焊接方法及其工艺参数、工艺措施;初步能提出焊接工艺的改进、提高方案;能分析焊接过程中常见工艺缺陷的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常规电弧焊方法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常规电弧焊方法焊接工艺的制定与实施的能力,从而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课程建设一开始就注重将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经过本课程学习的学生90%以上能直接通过职业考证。
2。
实训总学时
1周(30学时)
3。
实训项目
项目1:电焊安全教育
项目2:气割
项目3:引弧、运条及平焊
项目4:平角焊
项目5:平对焊
4.学时分配。
《金工实训》课程标准
![《金工实训》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731332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7.png)
《金工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金工实训是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获得基本操作技能的主要手段,是在教师的组织和领导下通过从事一定的工作实践或生产操作对学生进行特定的技术、技能或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的重要过程,是学生以生产、管理或服务人员身份在特定岗位上直接参与生产实践的过程。
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专业实习和就业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和初步实践技术经验,达到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对学生有实际帮助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能力,实现成功就业,全面提高我校实践教学水平。
二、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热爱专业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注重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思想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就业观念。
2.开展对学生的生产安全知识、劳动岗位纪律、生产操作和服务范围以及自救守护技能的教育;注重培养牢固树立生产安全意识、产品和服务质量意识,自觉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岗位实践技能,主动适应工作岗位对高素质技能性实用人才的实际需要,掌握机械加工中某一工种的基本技能操作,完成其它工种的训练。
3.能够正确的调整和使用所操作的某一工种的设备,常用机床附件、刀具和量具,能按零件图纸和工艺文件解决材料的选择和工艺的制定,工件的加工以及质量检验等全部工作。
三、参考学时:120学时四、参考学分:7.5学分五、实训内容和要求(一)钳工(必选2周)(二)车工(选修2周,车、铣、磨中选两种实训)(三)铣工(选修2周,车、铣、磨中选两种实训)(四)磨工(选修2周,车、铣、磨中选两种实训)六、实习要求及建议(一)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采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方法,由指导教师边操作示范、边讲授。
学生观察消化后,动手操作。
2.现场教学:在实训车间针对车工、钳工的设备、操作方法、加工工艺等,现场演示教学,学生分组现场操作。
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标准
![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660f4003169a4517723a36e.png)
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标准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标准为了建立正常的实践教学秩序,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使实践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标准。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实践教学是指理论教学以外的所有教学环节,如实训(包括生产性实训)、各类实习(教学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各类设计/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论文)、各类调查(社会调查、专业调查)等教学环节。
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也是高职教育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
是对学生进行技能基本训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要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必须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原则。
第二条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培养专门人才和组织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它体现了学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和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指导实践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必须根据教学文件和课程的基本要求制定。
实践教学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以保证实践教学秩序的稳定和实践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
第三条实践教学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对待实践教学工作,精心设计实践教学过程,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
第四条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和领导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各级管理干部都要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管理理论,借鉴国内外的实践教学管理经验,熟悉业务,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注重调查研究,勇于探索和改革,努力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
第二章实践教学文件第五条实践教学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学期授课计划、教材或指导书等教学文件规定的指导下进行,杜绝实践教学的随意性。
第六条课程标准是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各类实践课均须制定课程标准,要对本课程实践教学总的目的、任务、要求,项目的确定(包括选做项目),学时分配,教学方式,考试和评分要求作出明确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
职业资格技能实训
职业资格技能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职业资格技能实训
适用专业:铁道工程技术
开设学期:第三学年第1学期
学时:32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了相关专业基础课及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的岗位,进行线路和桥梁维修大修养护常用机具操作,已达到熟练掌握铁路机具的使用方法。
先修课:铁路轨道及维护、铁路桥维护与加固技术、铁道概论、结构设计原理等
后续课:毕业综合实践、地铁工程技术、施工组织管理和预算等课程
(二)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本门课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以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2.课程设计思路
(1)目标设计
《职业资格技能实训》课程是培养学生从事铁道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专业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其目标是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技能操作的训练,通过实践任务的引领,培养本专业学生掌握铁道维修技能;仪器的操作使用;维修计划制定;能使用国家现行铁路规范、规程、标准解决铁道工程相关问题的能力。
(2)内容设计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铁道工程所包括的各个系统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2个情景:线路施工管理实务(线路、道岔捣固实务;线路、道岔打磨实务;线路道岔轨缝调整实务;①钢轨探伤实务;钢轨接头探伤实务;利用液压起拨道机进行拨道实务;利用内燃扳手松紧螺栓实务;线路道岔轨距高差测量,检查实务)②桥梁施工管理事务(上部结构维修实务、下部结构维修实务,支座维修实务,附属结构维修实务)。
(3)项目设计
采用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将“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多元化的实训教学环
第 1 页共4 页
境,能力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整个课程内容的知识介绍以够用为度。
(4)考核评价设计
本课程以典型、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考核依据,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全过程的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以项目设计及答辩的形式进行,即每组学生提交相关项目文件,并制作答辩文件,就受教师的点评和同学的互评,并回答相应质疑,教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及答辩情况综合评价。
(三)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
(1)知道线路的基本病害
(2)知道各种线路病害的维修措施
(3) 知道桥梁的基本病害
(4)知道各种桥梁病害的基本措施
2.能力目标
(1)能熟练使用上述各种仪器;
(2)能掌握各种作业标准;
(3)能够针对各种仪器的故障进行处理;
(4)能够组织线路养护维修;
(5)能检查线路状况;
(6)能够制定线路维修的措施;
3.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2)培养学生与人协助工作的良好品德,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
(3)不断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4)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观点。
(5)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系统化思考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2.课程内容要求
2
3
(四)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1)教材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组织教材内容。
要通过自行编制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工地现场参观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组织与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贴近工地现场。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课程考核与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课间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项目成果+项目测试。
其中平时成绩占20%,项目成果占70%,项目测试成绩占10%。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4)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课堂教学与工地现场教学合一的功能要求。
(5)教学设施与实训环境
校内应有“多媒体教室”、“专业机房”,校外应有校外实训基地”。
6.其它说明
(1)本标准适用于铁道工程技术专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