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艺术生作业: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2讲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文明——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阶段提升练十四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含解析
阶段提升练(十四)(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西太原期中)日本政府在参加华盛顿会议前,明确提出希望这次会议主要讨论限制军备问题,避免涉及“任何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
这里的“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是指()A.日本和英国的同盟关系B.日本在国联的大国地位C.日本在中国山东的权益D.日本在太平洋所占岛屿解析“任何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特别指的是日本在山东的权益问题,它不希望被取消,故C项正确。
答案 C2.(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某国际会议通过的文件指出:“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
……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该国际会议召开地位于图中()A.①B.②C.③D.④解析由材料“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可知为波茨坦公告的内容,签署地点在柏林近郊波茨坦,①错误,故A项错误;②为波茨坦,故B项正确;③位于非洲,故C项错误;④位于亚洲,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8·山东日照模拟)下图是1925年美国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根据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整理)。
这份统计数据反映了美国()A.贫富分化使社会购买力明显下降B.消费市场孕育着极大不安全因素C.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D.股票投机过度导致市场虚假繁荣解析据题表,日常消费用品分期比例高容易引发经济问题,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市场孕育着不安定因素,故选B。
据题表得知,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高,未涉及贫富差距和购买力的问题,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高,未涉及科技进步,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分期付款消费,与股票投机过度无关,D项错误。
专题12 二战后的世界发展与演变(第35题)-2020年高考历史选择题按高考题号逐题必杀
二战后的世界发展与演变(第35题)第一部分(模拟演练)一、单选题1.(2020·湖北宜昌高三元月调研·35)“这是忍不住的痛苦的嗷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命。
”符合该描述的文艺流派是()A.浪漫主义 B.新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2.(2020·重庆南开中学高三第五次教学质量检测·34)如图为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平均GDP增长速度对比示意图,材料表明()A.苏联经济增长不断减缓 B.世界各国工业化有所发展C.苏联体制弊端日趋显露 D.私有化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3.(2020·广东茂名一模·35)1953年9月,苏共中央决定,将义务交售的畜禽产品的采购价提高6.4倍,奶类产品提高1倍,土豆提高1.5倍。
1954年6月,废除谷物义务交售制。
这些措施旨在() A.加强对重工业的投资 B.废除计划经济体制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实行新经济政策4.(2020·湖南长郡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二·34)在1965年至1980年,苏联军费开支占其国民收入的比重高达19%—23%。
出于争霸的需要,军事工业一直是苏联经济的重中之重,这一时期的重点仍然是发展钢铁、机械、金属等传统的重工业部门。
这一决策给苏联带来的主要问题是()A.高层官员思想严重僵化 B.社会经济转型受到迟滞C.工农生产积极性的缺乏 D.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失调5.(2020·安徽黄山一模·34)下表为苏联1965—1975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灌溉土地面积(万公顷)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民月工资(卢布)1965 980 883 531975 1660 1228 120苏联这一阶段农业的发展得益于()A.改革一定程度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C.美苏争霸中苏联占据了优势地位 D.农业集体化进一步发展6.(2020·广东惠州三模·35)1930年代,美国漫威和DC两大漫画公司成立。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914—1945年)
第11讲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914—1945年)20世纪上半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时期,也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
1.政治上: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3.科技文化上: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政治方面(1)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1914年一战爆发,经历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最终同盟国战败,协约国取得了胜利;战争带来了深重灾难,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选修3)(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在《四月提纲》的指导下,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国际关系方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秩序;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前国际关系相对稳定;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打击下,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法西斯国家加紧侵略扩张,世界动荡不安。
(选修3)(4)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为世界全面战争,有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等战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最终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
专题13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口袋书】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1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总体特征:20世纪上半叶是一个动荡、分化和重组的年代,以战争与革命(包括十月革命、亚非拉斗争)为主题,世界从战争走向和平,革命继续发展,国际秩序从无序走向有序,两种社会制度并存,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知识点0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难点】一战后国际秩序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1.背景(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2)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3)各国间的不平衡性加剧,原来先进的国家在很多方面被后起的国家超越。
2.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形成与表现实质地位或影响英德矛盾(主要矛盾)(1)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2)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在世界的领导地位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帝国主义之间最主要的矛盾法德矛盾(1)普法战争后,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2)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北非殖民地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德俄矛盾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俄奥矛盾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争夺巴尔干地区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3.20世纪初,欧洲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形成: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导致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4.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的争夺。
(2)军事上:列强之间的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参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习卷: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一、选择题1.(2019·湘赣粤六校联考)关于“新政”,沃尔特·李普曼说:“2月末,我们是一些乌合的受惊暴民与宗派团伙。
在3月至6月这100天中,我们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相信我们保证自己安全和控制自己命运的力量了。
”这表明新政(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B.维护了美国工人阶级利益C.稳定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D.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2.(2019·山东济宁一模)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企图把福利国家政策硬加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以此来建立一个比以前更为公正的社会。
为此,罗斯福新政时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
美国“固有权力结构”改变的结果是( ) A.国家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B.政府的行政职能被严重削弱C.“三权鼎立”格局得到强化D.总统成为经济政策的决定者3.(2019·百校冲刺)下表列举了美国学者就罗斯福新政时期加强实施劳工立法提出的看法。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研究者的史观决定历史事实B.历史研究受时代特征的影响C.历史解释难以形成统一认识D.应多角度研究历史事件起因4.(2019·广东模拟)1941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补充兵力,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拒绝了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
这反映出( )A.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B.医疗科技取得重大进展C.分权制衡导致效率低下D.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5.(2019·陕西一模)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一个著名公式“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
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B.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C.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D.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6.(2019·广东广州二模)1921年,苏俄政府通过法令规定,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
2021届高考历史分类题库 考点8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2020年)(1)
2021届高考历史分类题库考点8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2020年)1.(2020·重庆文综·T22)图6是一幅苏联宣传画。
那时的苏联()A.对外国资本的依托性比较强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打算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峻D.工业生产增加速度明显下降【命题立意】此题以宣传画为切入点,考查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苏联的国内特点。
此题考查学生的历史材料分析运用能力。
难度一样不大,此类题型是各地高考命题的重要形式。
【标准解答】选B。
解题关键在于把握宣传画中“捍卫莫斯科”的字样,表现出材料的时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莫斯科捍卫战,现在苏联由于战争工业生产增加速度明显下降。
苏联建设没有对外资本的依托,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暴发,苏联没有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打算,苏联没有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不大。
2.(2020·全国文综Ⅰ·T22)【命题立意】此题从地图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的把握情形及材料分析能力,中档难度。
这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势力合作的隐性考查顺应了2020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成功65周年的国际形势。
【标准解答】选D。
从图片内容来看,材料表现的地址是瓦胡岛。
而瓦胡岛是夏威夷的一部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这次战役是珍珠港事件。
美国的“中立”政策改变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暴发后,“证明制空权已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指半途岛战役。
因此,答案选D。
【知识延伸】近代以来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1)美国独立战争后,极力推行扩张政策,19世纪20年代,美国打出了“门罗主义”的旗号,排斥欧洲列强向美洲扩张。
(2)19世纪末,美国排斥英国在拉美的殖民势力、挑起美西战争、在远东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慢慢把握了世界经济霸权,推行所谓“金元外交”政策。
(4)第二次世界大战暴发后,美国修改中立法,规定能够向交战国出售军火。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12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目标检测卷十二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和德国都是后起之秀,都是采用新技术成果的模范。
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这两个国家却成为对手的根本原因是( )A.德国成为美国盟国的敌对国B.美国和英法有着历史的渊源C.美德资本扩张的矛盾和冲突D.德国的潜水艇战伤害了美国2.1919年,中国对欧洲国家的商品进口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868年的33.4%下降到11%。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当时资本输出成为主流B.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发生变化C.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D.国内开展反帝爱国运动3.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
邀请书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美国发出邀请的主要意图是( )A.减轻巨额军费开支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B.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充当和平使者的角色C.通过外交手段重新确定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D.牵制日本扩张,与英国共享亚太地区领导权4.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的几个月,“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政党”等字眼在城市或乡间的广大人民阶层中十分流行,俄国民众一夜之间几乎都成了社会主义者。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世界上首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B.暴力革命成为俄国社会的共识C.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D.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群众基础广泛A.地区冲突的加剧B.德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维护和平的尝试D.国际组织作用的加强6.1918年,列宁选派工人征粮队到农村征粮,要求选派征粮队员必须谨慎,每个工厂每25人摊派1人,要“保证每个候选人忠诚老实,能遵守革命纪律……不让那些总想浑水摸鱼的……骗子混进征粮队”。
这说明列宁( )A.认识到征收粮食税的重要性B.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方式C.意在防止征粮危害工农联盟D.认为征粮能有效巩固新生政权7.据档案记载,1925年,苏联农民心中始终存在一种困惑:“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他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一)背景1.时代背景: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2.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3.重要原因(1)法德、英德、俄奥三大矛盾激化,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2)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
(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大战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4.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二)经过(三)性质 1.帝国主义战争(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
(2)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分赃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3)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非正义战争(1)从战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2)战争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
(3)从战争的结果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中,巴黎和会的召开就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与掠夺。
(四)影响1.经济方面: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
一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2.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
(1)促成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2)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瓦解,英法等国受到重创。
(3)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
(4)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
3.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
2020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世界的形成1.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以确保持久的和平。
但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
这一变化表明( )A.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B.战后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C.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走向D.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已破裂2.1946年初,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写道:“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这一言论( )A.拉开了美苏“冷战”序幕B.导致了两个德国形成C.宣告了美苏关系破裂D.影响了战后国际格局3.推动下表中所列美国对外政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B.欧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C.美国力图全方位包围苏联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4.1947 年7—8 月,苏联为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帮助东欧经济发展,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史称“莫洛托夫计划”。
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的产生背景是“冷战”加深、对抗加剧B.它割裂了世界市场,使世界经济呈现半球化C.它主要目的是反击美国为首的“关贸总协定”D.它一定程度防止了美国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渗透5.二战后初期,西方盟国对在德国实行的“非工业化政策”进行反思,他们指出:“在两次世界大战间隔的时期内,德国在欧洲市场上的强大地位并不是体现于它对欧洲经济的主宰,而是反映各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对许多国家来说,德国在正常的年代里,既是最重要的供货国,也是最重要的接受货国。
”其主要目的在于( ) A.重建世界经济秩序B.化解法德之间固有矛盾C.扶植德国对抗苏联D.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6.1952年9月,中国派出由重工业部、外交部等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民主德国(东德)举行的莱比锡博览会,以重工业机械的展览为主。
2020中考 部编版世界现代史 专项模拟三 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附答案)
世界现代史专项模拟三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1.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
下图中的漫画表达的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B.轴心国的形成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俄、意两国犹豫不决2.“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被推动战争的两大军事集团所利用,更是被奥匈帝国当作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
”这段话说明( )A.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导火线B.一战是民族自卫战争C.一战根源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D.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开始的标志3.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时,欧洲的民众满怀信心地期待着这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可到了战争的第四个年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笼罩在战壕中和平民百姓当中。
导致一战后期人们情绪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的时间过长,范围过大B.战争给双方造成了巨大的伤害C.人们认识到战争的非正义性D.战争导致欧洲的政治地位下降4.1919年1月,27个国家的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
在5个月的会议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这些国家的代表素质不高B.会议主办国有意拉拢这些国家C.会议的内容与这些国家毫无关系D.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从会议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看,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B.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C.法国收回阿尔萨斯一洛林D.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6.美国总统威尔逊说:“实际上有两种和平。
一种和平是暂时性的,是现时的,战争要同放下武器被战胜的德国一道结束。
与此同时的另一种和平是未来的和平,它应当使未来战争永远成为不可能。
”这两种“和平”的体现是()A.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B.《凡尔赛条约》门户开放C.《九国公约》联合国D.《凡尔赛条约》国际联盟7.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2020届高考艺术生历史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 板块三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文明——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第一部分板块三第12讲(时间:35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金丽衢十二校联考)1930年,美国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引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战。
这一现象( )①摆脱经济危机的尝试 ②扰乱了世界经济秩序③加剧世界性经济危机 ④自由放任政策的放弃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A [本题考查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根据材料“1930年”“美国胡佛政府”“提高关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危机,美国胡佛政府采取提高关税等措施尝试摆脱危机,但这些措施进一步破坏了世界经济秩序,加剧了经济危机,故①②③正确;胡佛政府仍然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④错误,故选A项。
]2.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说:“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
”为此颁布的法律是( )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农业调整法》D.《联邦紧急救济法》解析:B [根据材料“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可知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故选B项;《紧急银行法》为金融领域,排除A项;《农业调整法》为农业领域,排除C项;《联邦紧急救济法》为社会保障措施,排除D项。
]3.(2020·潍坊模拟,8)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社会传播着这样的信息:我们先辈们奋斗夺来的政治自由被经济上的无保障和工业暴政变得毫无意义了。
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们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
(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政府管辖之下的人所拥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为此罗斯福政府( )A.摒弃了市场经济B.开展了“蓝鹰运动”C.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D.实施了“计划经济”解析:C [根据“(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政府管辖之下的人所拥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可知新政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即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不是在工业方面的措施,排除B项,故选C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以适应生产力,故A、D两项说法错误。
2020版历史高分突破大一轮课标Ⅱ地区专用专题二十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中国学者的史学著作 日本学者的史学著作
中
中国学者的史学评论
越南战争
中
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中
中国学者的史学著作
苏联原子武器的研究 中 戴高乐的“ 自由法 中 国” 运动 11 题 / 14 卷
俄国学者的史学著作 戴高乐回忆录
考频
常见考法
学科素养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05 命题趋势
1.在考查内容上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 界大战为主ꎬ其他考点考查相对较少ꎮ
2.注重选 取两次世界大 战中的细节 进 行 考查ꎮ
06 备考建议 1.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基础知识ꎬ不遗漏
任何知识细节ꎮ 2.重点掌握 两 次 世 界 大 战 的 相 关 知 识ꎬ 适
当挖掘教材拓展知识ꎬ但不必挖掘过深ꎮ 3.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ꎬ理性反思战争ꎮ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268
②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ꎬ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战胜 国之间、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ꎬ资本主义国家与社 会主义苏联之间ꎬ这些矛盾的发展必然使凡尔赛体系走向解体ꎮ
③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ꎬ使欧洲和中东的 政治格局发生很大变化ꎮ
2.国际联盟 (1) 由来:威尔逊的“ 十四点原则” 里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 的建议ꎮ (2) 成立:1920 年初ꎬ国联在日内瓦正式成立ꎮ ( 3) 主要机构:大会、行政院、秘书处ꎮ (4) 宗旨:促进国际合作ꎬ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ꎮ (5)性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美国因巴 黎和会的结果对其不利ꎬ拒绝参加) ꎮ (6)主要内容:“维护和平” 的原则ꎬ实行“ 集体安全”ꎬ对战 败国殖民地的“ 委任统治” ꎮ (7)解散:二战期间ꎬ国联名存实亡ꎮ 联合国成立后ꎬ国联宣 告解散ꎮ (8) 活动:初期ꎬ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 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ꎮ 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 久的和平ꎮ 20 世纪 30 年代ꎬ由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日本、意大利、 德国的侵略扩张姑息纵容ꎬ最终没有制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ꎮ 3.华盛顿会议及华盛顿体系 ( 1) 会议召开原因:日本利用一战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大大 扩充实力ꎬ对英美构成威胁ꎻ一战后美、英、日展开新的海军军备 竞赛ꎻ维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ꎮ (2)体系建立: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 四国条约» « 五国条 约» « 九国公约» ꎬ构筑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的新 格局ꎮ ( 3) 影响 ①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ꎬ特别是在中国的 利益冲突ꎮ ②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ꎬ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 洋地区的主导地位ꎻ确立了美英同为海上第一强国的地位ꎮ ③日本在东亚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ꎬ但其在太平洋地区 的权益也得到其他国家的正式承认ꎮ ④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最大受害者ꎮ 4.维护和平的尝试 (1)苏俄的和平外交: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ꎬ提出« 和平法 令» ꎻ1922 年ꎬ苏俄代表团出席热那亚会议ꎬ同德国缔结« 拉巴洛 条约» ꎬ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ꎮ (2) « 洛迦诺公约» 的签署:1925 年ꎬ德、法、比、英等国在洛 迦诺会议上缔结维护欧洲和平的条约ꎬ德国取得了与别国平等 的地位ꎮ 随后ꎬ德国逐步打破各种限制ꎮ (3)1928 年ꎬ美、德、法、英等 15 国在巴黎签订« 非战公约» ꎬ 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ꎬ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 秩序ꎬ但条约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板块三第12讲(时间:3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金丽衢十二校联考)1930年,美国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引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战。
这一现象()①摆脱经济危机的尝试②扰乱了世界经济秩序③加剧世界性经济危机④自由放任政策的放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A[本题考查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根据材料“1930年”“美国胡佛政府”“提高关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危机,美国胡佛政府采取提高关税等措施尝试摆脱危机,但这些措施进一步破坏了世界经济秩序,加剧了经济危机,故①②③正确;胡佛政府仍然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④错误,故选A项。
]2.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说:“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
”为此颁布的法律是()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农业调整法》D.《联邦紧急救济法》解析:B[根据材料“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可知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故选B项;《紧急银行法》为金融领域,排除A项;《农业调整法》为农业领域,排除C项;《联邦紧急救济法》为社会保障措施,排除D项。
]3.(2020·潍坊模拟,8)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社会传播着这样的信息:我们先辈们奋斗夺来的政治自由被经济上的无保障和工业暴政变得毫无意义了。
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们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
(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政府管辖之下的人所拥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为此罗斯福政府()A.摒弃了市场经济B.开展了“蓝鹰运动”C.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D.实施了“计划经济”解析:C[根据“(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政府管辖之下的人所拥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可知新政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即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不是在工业方面的措施,排除B项,故选C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以适应生产力,故A、D两项说法错误。
]4.1935年5月27日被罗斯福等人称为“黑色星期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
到了年底,报纸将“最高法院下达判决,怒怼新政”选为1935年的年度新闻。
这反映了()A.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受到挑战B.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C.新政危害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解析:D[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可知罗斯福新政受制于国内政治制度,新政之路艰难曲折,故D项正确。
] 5.诗人艾伦金斯堡说,鲍勃迪伦是最棒的诗人。
“当我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我哭了出来。
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
我被他的修辞镇住了,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憾动人心。
”下列作品与鲍勃迪伦作品属于同一风格流派的应该是()A.《安娜·卡列尼娜》B.《等待戈多》C.《巴黎圣母院》D.《母亲》解析:B[鲍勃迪伦作品内容包含夸张的描写,符合现代主义流派的特点。
A项属于现实主义流派作品,故A项错误;B项属于现代主义流派作品,故B项正确;C项属于浪漫主义流派作品,故C项错误;D项属于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作品,故D项错误。
] 6.近年来,美国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等电脑动画电影给中国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电影艺术结合的非凡效果。
以下有关信息技术和电影艺术发展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影艺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都诞生于美国B.电脑动画发展证明,人工智能可部分取代人类的创作劳动C.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影片擅长以幽默的语言打动观众D.电影艺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产生了互联网技术解析:B[本题考查20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和现代信息技术。
结合所学知识,电影艺术诞生于法国,故A项错误;卓别林的影片还处在“默片时代”,故C项错误;互联网技术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成果,故D项错误;电脑动画的出现也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可部分取代人类的创作劳动,故B项正确。
]7.(2020·漯河模拟,28) 奥地利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描绘列宁在1917年4月,坐着一列封闭的列车转道芬兰回到彼得格勒时,他写道:“这趟风驰电掣的封闭列车犹如一发炮弹,乘坐在里面的人物犹如威力强大的弹药,这一炮摧毁了一个帝国,一个旧世界。
”茨威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列宁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帝国的专制制度B.列宁领导的革命沉重地打击帝国主义的统治C.列宁当选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对资产阶级是沉重的打击D.列宁为代表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一战,符合人民意愿解析: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排除A项,B项正确;C、D两项内容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苏俄政权建立之后的事情,排除。
]8.(2020·石景山区一模)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尝试中,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我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曾遭遇了重大挫折,其根本原因在于()A.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B.急于提前进入共产主义C.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D.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析: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生产关系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都是失败的,故D项正确;两者都没有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故A项排除;B项是指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C项是指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
]9.(2019·哈尔滨一调,21)考茨基认为,俄国革命只有在同西欧革命同时发生的情况下,才可能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如果要把十月革命说成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只能是一个注定要夭折的“早产儿”。
考茨基意在说明俄国十月革命()A.必然以失败告终B.违背马克思主义C.不具备客观前提D.具有革命首创性解析:C[材料认为俄国十月革命必须和西欧革命同时发生,才具有胜利的可能性,显然说明俄国十月革命不具备客观前提,故C项正确;材料中前提是西欧革命同时发生,故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于马克思主义违背,故B项错误;首创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10.(2019·德州期中,20)1917年夏秋,布尔什维克针对工人、卫戍部队以及前线战士进行宣传,要求和平、土地、面包以及“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这使得大批新成员加入布尔什维克,在一个又一个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
这反映出当时布尔什维克() A.基本上掌握了临时政府权力B.坚持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C.初步确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D.推动了革命形势向前发展解析:D[掌握临时政府权力的是资产阶级,而不是布尔什维克,故排除A项;布尔什维克在七月事件以后放弃了和平夺取政权的方式,故排除B项;根据题意可知,当时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成功,也就没有确立起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故排除C项;根据“大批新成员加入布尔什维克,在一个又一个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可知当时布尔什维克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故选D项。
]11.(2019·江苏省百校大联考,19)从1920年到1926年,苏联与外国资本家签订135个合同,并和美、英、日等国签订过为期20年或30年的金矿、锰矿、石油开发协定。
这些外资项目都是有选择、有条件、受限制和受法律监督的,到一定年限,苏联可以无偿地把租让企业收归国有。
这表明当时苏联实行的经济政策()A.具有国家资本主义的色彩B.排斥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C.体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严重脱离苏联的社会实际解析:A[从材料信息来看,反映的是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状况。
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力,具有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故答案为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排除B项;苏联模式体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适应了当时苏联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实际,排除D项。
]12.(2019·淮南二模,34)前苏联时期有这样一则笑话说,斯大林在办公室发现了老鼠,他跟加里宁省主席抱怨这件事,后者想了一会说:“你干嘛不立个牌子上面写着:‘集体农庄’?这样一半老鼠会饿死,另一半则会跑掉”。
这则笑话体现了()A.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B.帝国主义对苏联经济的封锁C.苏联经济体制弊端凸显D.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巨大成功解析:C[由材料中笑话内容可知“集体农庄”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减产的消极影响,体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故选C项;材料中笑话是斯大林与加里宁省主席之间的对话,反映了苏联“苏联模式”下集体农庄的弊端,与外部西方国家对苏联实施的和平演变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笑话是斯大林与加里宁省主席之间的对话,反映了苏联“苏联模式”下集体农庄的弊端,与外部帝国主义对苏联经济的封锁无关,排除B项;由材料中笑话可知苏联农业集体化造成农业发展缓慢,粮食减产,D项既不符合材料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宁波期末)列宁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著名领袖,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政治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材料一据俄罗斯国际传文电讯社报道,1999年12月31日,也即20世纪最后一天,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而在此之前不久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二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岳麓版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十月革命、巩固新生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不同时期,阐释列宁被推举为俄罗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缘由。
(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请对这一模式进行简要评价。
(10分)解析:本题考查列宁和苏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