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断层组合及解释
地震 断裂识别解释 组合
地震断裂识别解释组合
地震断裂识别解释组合是一种用于识别和解释地震数据中可能存在的断裂带或断层的技术方法。
该组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和分析手段:
1.地震勘探技术:通过使用地震波反射或折射的原理,对地下结构进行探测。
地震勘探可以提供地下岩层的速度、密度和反射界面等信息,有助于识别潜在的断裂带或断层。
2.地震层析成像: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差异,构建地下速度结构的三维图像。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确定断裂带或断层的位置、走向和形态。
3.地震波形分析:对地震波在不同位置的传播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振幅、相位、频率等参数。
通过对比不同位置的波形差异,可以推断出地下结构的变化,进而识别断裂带或断层。
4.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结合地震数据与其他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如地质图、钻井数据、重力和磁法测量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
这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地下构造和断裂带的特征。
5.三维可视化: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地震数据和解释结果进行三维可视化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断裂带或断层的空间分布和形态。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和方法,可以提高对地震断裂的识别和解释能力,为地震灾害评估、工程建设和资源勘探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技术选择和应用会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和数据可获取性进行调整。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论文提要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较复杂的地质现象,我国华北、苏北、江汉、南海北部湾盆地等地区断层都相当发育,断层对于油气的运移聚集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与油气形成、分布、富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正确解释断层就成为地震资料解释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下面我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正文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主要特征:1.反射波同相轴错断,由于断层规模不同可表现为反射标准层错断和波阻系的错断,在断层两侧波阻关系稳定,波阻特征稳定,这一般是小型断层的反映,其特点是是断距不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
2.反射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阻间隔突然变化,在断层的下降盘地层变厚,而上升盘地层变薄甚至缺失,这种情况往往是基底大断层裂的反映,其特点是断距大,延伸破碎带宽,这种断层对地层厚度起着控制作用,一般是划分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3.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这是由于断层错动引起的两侧地层产状突变,或是断层面的屏蔽作用和对射线的畸变造成的。
4.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一般这是小断层的反映,但应注意这类变化有时可能是由于地表条件变化或地层岩性变化以及波的干涉等引起,区别他们要综合考虑上下波阻关系进行分析,对于地表条件引起的同相轴扭曲常表现为对不同深度的同相轴都是一样的影响。
5.异常波的出现这是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志,在时间剖面上反射层中断处往往伴随出现一些异常波如绕射波,断面反射波它们一方面使记录复杂化另一方面成为确定断层的重要依据一、断层模型的剖面特征(一)水平地层中的断层图一所示是水平地层中直立断层、倾斜正断层、倾斜逆断层的断层模型和叠加剖面上的反射同相轴形态,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震反射剖面特征与实际模型基本一致,断层棱点处出现绕射波。
(二)倾斜地层中的断层当断面倾斜时,断面反射波向其下倾方向偏移有以下几种情况:正向断层和反向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与断面倾向一致称为正向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与断面倾向相反称为反向断层,在水平叠加剖面上,正向断层的两盘的反射和断面波都向下倾方向偏移,反向断层的两盘反射向断面波相反方向偏移,(图一)绕射波的极小点对应真实地层断点位置,断盘反射波在断点处与绕射波向切,断面反射相对地下真实地层的断面位置总是向下倾方向偏移。
地震断层识别基础知识
地震断层识别基础知识:什么是断层,断层检测的原理01 什么是断层?断层检测为什么重要?地下岩石受构造应力作用,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发生断裂,断裂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地质构造,在油气勘探开发的不同过程对其认识也不同。
常见的断裂构造主要有裂缝(fracture)和断层(fault)两类。
裂缝的产生是由于地下岩石在局部力场的作用,其连续性受到破坏造成的,这种条件下形成的裂缝不确定性较高,可查性较差,因此在常规的地震剖面上较难发现。
断层是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岩石两侧发生了明显位移的断裂结构,其连续性和完整性都受到破坏,在地震剖面中有明显的特征。
地震往往是由断层活动引起的,是断层活动的一种表现,所以地震与断层的关系十分密切。
此外,在油气藏勘测领域,断层和裂缝网络的几何形态对油气成藏和运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其进行识别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
断层规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延伸数百千米,常由许多断层组成,可称为断裂带;小者可以是米甚至更小的量级。
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中国华山北坡大断崖。
断层的种类通常根据两断层面相对移动的关系而分为断层、逆断层和走向滑动断层三种。
第一种断层根掘断层的两盘相对位移关系来划分。
断层面若是倾斜的,按相对位置关系,通常把位于断层面之上的断盘称为上盘,之下的断盘称为下盘。
断层形成后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正断层,它主要受到张力和重力作用形成的。
断层产状较陡,通常在45°以,以60°左右较为常见,其在地形上表现多形成河谷、冲沟和湖泊等。
第二种是逆断层,其为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一般认为逆断层是受到水平的挤应力作用而形成,多与皱褶相伴生。
第三种是走向滑动断层,它是规模巨大的平移断层,又称横移断层,亦称为扭转断层。
平移断层作用的应力是来自两旁的剪切力作用,其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而无上下垂直移动。
地震解释中的构造成图及地质解释介绍
➢ 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等t0构造图--------->真深度构造图。 (应用较广)
➢ 以三维叠偏剖面为基本资料,利用水平切片直接作t0图,再进 行时深转换(不需要空间校正)即可得到真深度构造图。
2、造图制作步骤:
1.资料的检查(针对所有剖面) ➢ ① 检查标准层地质属性的正确性、层位数量是否符合地质任务。 ➢ ② 层位是否有闭合误差,各剖面交点闭合是否在允许范围(小于
• 5. 勾出偏移后各点的位置和真深度,即得真深度图。
➢ 当等值线间距不是常数,即地层的倾角是变化时,反射 界面不是平面而是曲面时,上述方法就不适合了。
➢ 需要将等t0图和时间剖面上的同相轴结合起来,根据同 相轴上某点的产状,以及等t0线和测线的相对位置,来 求取空校偏移值。具体步骤如下:
➢ 在等t0图上,找出等t0线和测线的交点,根据交点O的位置和t0 时间,在时间剖面上找到其在同相轴上的位置A,过A点作同相 轴的切线,按一定△t0间距,求出相对应的△l,并标注在等t0图 的O点处。
➢ 把△l看成△x,由O点的t0 、△t0,查空校数据表,求出的偏移 距为二维偏移分量,按偏移距大小在测线上截取OB;
➢ 过B作测线的垂线,交过O点与等t0线垂直的直线于O′点,OO′ 即为倾向方向的三维偏移距, O′ 为反射点的真实位置。
➢ 由O点处的t0 值和三维偏移量OO′的大小,再查表即得真深度。
等值线距之半)内; ➢ ③ 断层、超复、尖灭等地质现象的确定是否合理。 ➢ ④ 深浅反射层之间和相邻剖面间的解释有无矛盾; ➢ ⑤ 注意:在连续介质情况下,利用曲射线法绘制深度剖面时,如
果界面倾角较大时,交点处可能出现深度不能闭合的现象。
➢ 测线Ⅰ为界面走向布 置,因界面表现为水平, 法线深度垂直向下没有 出现偏移;
煤田地震勘探断层解释
煤田地震勘探断层解释煤田地震勘探断层解释1断层解释技术1.1断点解释所采取的措施1.1.1区域控制。
在解释技术开始之前,相关人员应该对当地的地质构造、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掌握,这样后面的勘探才能够有序进行。
1.1.2分类解释,逐条命名。
在解释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条分类进行解释,应该先使用八十乘以八十的网度进行解释,这样就能够对断层水准比较大情况进行控制,通过对比之后所使用的网格密度越来越小。
为了解释更加方便,可以对各个断层分别命名,也可以对形成的曲线采取不同的颜色,方便辨识。
1.1.3多种方法联合解释。
单一的解释技术不足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通过多种方法联合解释能够提升检测的精确度。
同时也能够利于解释系统的放大功能以及面积和密度之间的变化显示等方面,实现主剖面和其他剖面交错的关系能够容易解释,而且从剖面角度来说实现可视化检测技术能够做好煤田地震检测工作。
1.1.4属性切片全面分析断层。
煤层的构造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通过运动学以及动力学方面的信息中能够有所体现,一般来说会生成属性切片,特别是在断层的位置会有更加明显的变化,方便断层解释技术的使用,方便解释人员分析。
1.1.5方差体切片寻找特殊断层分析。
地下组织结构十分复杂,在碰到地层中存有断层的时候,一般会通过地震道反射出来,形成的曲线会有一定的变化。
通过这种方法能够直接检测出地层之间存有的细微差异。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直观的反应出地层和断层之间的关系。
1.1.6三维可视化手段,了解断层的空间展布形态。
通过这种手段不仅能够全面立体的看到断层的构造情况,而且还能够实现断层在空间上的分布直观查看,进而使工作人员能够在空间上掌握断层的结构。
这项技术在实际当中的应用具有很大优势,能够让工作人员在了解断层空间构造的基础上实现断层组合。
1.2断层组合通过三维断层解释技术等让解释人员对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有详细的了解,通过对具体的煤层进行属性切片并通过垂直和水平上的对比观察实现断层组合。
断层的组合类型
•断层很少单独出现,常由多条断层成带状组合在一起,延长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形成断裂带,一般与褶皱带伴生。
逆断层可组合形成迭瓦式构造;正断层可组合形成阶梯状断层、地堑和地垒等。
•迭瓦式构造:许多条大致平行的断层,倾向一致,老岩层依次逆冲覆盖在新岩层之上,状似迭瓦。
它常同强烈褶皱伴生,断层走向与枢纽平行。
标志该区经历过强烈挤压。
•阶梯状断层:许多条大致平行的正断层,倾向一致,断块呈阶梯状排列。
•地堑和地垒:由两条和多条正断层(或逆断层)组成。
相邻正断层倾向相向,中间断块下降,形成地堑;相邻正断层倾向相背,中间断块相对上升,形成地垒。
如汾渭河谷就是新生带形成的大型地堑。
断层活动的特征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向反映出来,这些特征即所谓的断层标志,它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①地貌标志--断层崖及断层三角面等;山脊及水系的错开或突然转折;泉、溶洞或湖泊的串珠状分布等。
②构造标志--线状或面状地质体被错移、中断等。
③地层标志--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④断层擦面和构造岩• a 磨擦镜面(断盘沿断层面发生滑动,在坚硬的岩石表面上形成局部性的光滑面)、擦痕(由坚硬而细小的岩屑刻划而出的较为均匀细密的凹凸线条)、阶步(与擦痕近于垂直的台阶状起伏)。
•擦痕一端深,一端浅,由深至浅的方向指示对盘移动的方向。
•阶步:由缓坡到陡坡,指示对盘移动方向。
• b 断层构造岩•碾碎、变形、重结晶,是断层存在的标志。
•断层角砾岩:若角砾大小不一、棱角分明,无定向排列,胶结物多来自外源物质示正断层;若角砾有一定程度的圆化,或呈凸镜状,具定向排列,示逆断层或平移断层。
•碎裂岩和糜棱岩仅见于大型逆掩断层和平移断层中。
•⑤断层带中的构造强化现象:产状的急剧变化、片理化、节理化、揉皱等。
•⑥牵引构造。
•⑦岩脉、矿脉、蚀变带的线状分布。
• 5.断层形成时代的确定◆①.断层切断地层或岩体,则断层形成时代在被切断的最新地层或岩体之后。
断层组合及解释.
断层组合及解释在地震勘探圈闭评价中断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油田早期勘探多以构造圈闭为主,构造圈闭中断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断层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横向上、纵向上短距离运移、长距离运移都可能存在,这种断层有种说法叫“油源断层”或“控油断层”等;断层也可以实现油气的封堵,尤其是那种反向断层,由于断层的存在使得目的层储层正好对接致密泥岩;或形成断鼻构造、或形成断块构造。
在地震解释流程中,断层和层位追踪解释是核心。
断层在垂直剖面上的直观反映是波组错断、扭曲以及振幅和频率的突变,在断层两侧体现出地层产状不同、构造变形不协调、地层厚度不同等特征。
如下图:断层的类型整体上分三种: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如下图:断层组合形态基本包括如下几类:根据断层对构造、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构造发育史,通常将断层分为几个级别:一级断裂,控制盆地沉积,断穿基底,在剖面上上下盘断距非常大,断层可能从深层一直断到浅层,平面上延伸很长,规模较大,从浅到深都会存在;二级断裂,控制构造带,是构造带的分界线,剖面特征也很明显,断距比较大平面延伸较长;三级断裂,控制局部构造,如形成鼻状构造的两翼断层,剖面特征上断距不是很大,延伸较短;四级断裂,也就是那些伴生断层、小断层等。
从解释过程来看,断层组合就是选定某一层位面上各层位段与断层段在剖面上的交点(断点)分布规律,再根据用户对研究区域断裂分布的了解以及工作经验,把属于同一断层的断点相连,形成该层位面的断层分布图,进而形成空间断层面分布图。
如下图:由于断点来源于剖面,断层组合是在某一个层面上,所以在进行组合的时候必须要平剖吻合。
在描述上,断层剖面上的组合方式包括:“Y”字型、反“Y”字型、阶梯状或雁形、平行排列等,平面上组合方式包括:斜列状、网状、放射状、硫状、树枝状等。
在组合时对于单个断层,要确认是否存在,尤其是断层末端,具体会延伸到平面上哪个位置。
由于解释时密度不可能达到1x1的测网,所以有时候断层末端可能需要推测。
地震勘探原理05地震勘探组合法
4.1.1 检波器简单线性组合的滤波方程 1、组合系统相当于一个滤波器,组合输出信号F(t)的频谱
G(jw)等于输入频谱乘以滤波因子K(jw) 。
G jw g jw• K jw
2、函数K(jw)与信号的形状无关,与信号到达时间也无关, 只与信号的频率有关,以及信号到达组内各检波器的相对 时差有关,即只与组内距和组合点数有关,所以 K(jw)表征 了组合的固有特征,称之为组合的方向频率特性或组合特 性。
面积组合
03:57:56
31
第四章地震勘探组合法
◙4.1 检波器简单线性组合
线性组合的基本假设: (1)检波器沿直线排列; (2)地震波是简谐平面波; (3)各检波器接收的信号的形状一样,只是时间延迟不同。
以f(t)为输入信号,以组合后的输出为总输出 输入f(t)→组合系统→F(t)(输出),在组合系统中,有几
第四章地震勘探组合法
的特征:
1、 t 0 T
1,
一次极值
2、 t 1,2,L T
1
二次极值
3、 t 1 , 2 ,L , n -1 T nn n
0
零点
4、 0 t 1 , T 2n
2Va
03:57:56
42
第四章地震勘探组合法
◙4.1 检波器简单线性组合
4.1.2 简单线性组合的方向特性 Direction Character
K jw
1
sin n
f t
1
sin
w
nt 2
1
sin
n
x
n
n sin f t
n
sin
w
t 2
n
sin
地震解释2断层解释多媒体
(七)
断 层 识 别 解 释
一 、 水 平 叠 加 剖 面 解 释
4 . 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 --中型断层
① 无论是正断层还是逆断层,反射同相轴或波 组均明显错断。
逆断层时,同反射层同相轴在断层附近相互叠 掩;正断层时,同反射层同相轴在断层附近一般无 叠掩现象。 ② 断层附近反射波形改变、能量减弱,可见绕 射波和断面波。 ③ 存在一定宽度的断裂带。断裂带资料信噪比 降低,反射波波形、能量有不同程度变化,断裂带 影响区以外反射波恢复正常。
1.与断层有关的基本概念-- 断层描述要素 断层延伸长度:断面与某地层面相交的交线称 为断层线,其长度即为断层断至该层的延伸长度; 纵向穿层情况:反映断层在地层中向上或向下 断开及消失层位状况; 断距:指断层沿断层面相对位移的距离(亦称 为总距离),它由水平断距和铅直断距构成。
水平断距--指断层上下盘断点间的水平位移量;
(七)
断 层 识 别 解 释
一 、 水 平 叠 加 剖 面 解 释
4 . 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 --小断层 ① 在无薄层叠加干涉和其他反射组系干扰情况下 小断层一般表现为同相轴扭曲、小错动或反射能量减 弱,高分辨率剖面提高了剖面纵横向分辨率,上述小 断层特征更清楚,是识别小断层的重要资料。 当同相轴分叉合并或强弱相位转换时,应根据近 邻层反射特征和相邻剖面表现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是否小断层。 ② 发生小断层的部位存在局部地层产状变化。 ③ 为逆断层时纵向穿层较少,但在其上下近邻相 位应有类似地震响应。
1.与断层有关的基本概念--断层的主要分类
按断层面倾角大小、断层两盘的相对关系分为: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平推断层(走滑断层):两盘相对位移主要沿水平方向 进行,垂直断距不明显;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可近一 步分为:
地震相分析解释与构造解释
在石油、煤炭等地下沉积矿产的勘探开发中,沉积相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目的层深埋于地下,因此所采用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与露头区的沉积相研究相比有很大不同。
在地下相分析中只有通过岩石资料才能够观察到目的的沉积相标志,而钻井取心一般都不是连续进行的,并且一口探井的全井取心率往往只有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这给沉积相研究造成很大困难。
利用电测井资料进行测井相分析虽可对全井做出连续的沉积相解释,但其多解性较强,因此除上述两种资料外,还迫切需要从其它资料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以提高沉积相解释的准确性。
更重要的是,即使单井相分析的资料足够充分,但采用传统研究方法所得到的毕竟只是一部分信息,而如地层叠置模式、沉积体外形等重要信息并没有利用。
进一步看,即使解释完全正确,但毕竟只是“一孔之见”。
要想进一步掌握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就必须有大量的足够密集的钻孔,而这在勘探阶段恰恰难以满足。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仅用少量钻孔就能较好地掌握沉积相平面变化特征的新手段、新方法。
地震相分析正是为满足上述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地震相就是在地震反射时间剖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反射波的面貌。
地震相分析则是根据地震相特征进行沉积相的解释推断。
在石油勘探及某些煤田、盐矿勘探中,地震勘探资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资料。
这些资料一般在勘探初期就可获得,且一般都能覆盖整个盆地,其中具有极为丰富的地层、构造和沉积相信息,因此是地下地质分析中极为宝贵的基础资料。
地震相分析作为地震地层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于1977年左右,并在世界上迅速传播。
十几年来它在广泛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已成为地下相分析不可缺少的锐利武器。
地震相必须在一定的地震单元内部进行。
最重要的地震地层单元是层序,它被定义为相对整一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其顶部和底部以不整合面及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一套地层,主要根据地震剖面上的上超,削蚀及退覆型顶超来划分。
在层序内部可进一步细分为体系域(或准层序组),体系域以重大海侵面为界,这一界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很强的连续反射同相轴,并在界面上下伴生有下超、视消截和前积型顶超等现象。
断层划分标准
断层划分标准摘要:一、断层定义二、断层划分标准1.断层活动性2.断层平面形态3.断层力学性质4.断层组合关系三、断层划分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正文:地球表面的岩石层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会发生破裂和错动,形成断层。
断层是地壳中具有一定规模和特征的地质构造,对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地壳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描述断层,地质学家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断层进行划分。
一、断层定义断层是指地壳中岩石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和错动的现象。
根据断层两侧岩石的相对运动方向,可将断层分为上升断层、下降断层和平移断层。
二、断层划分标准1.断层活动性根据断层的活动性,可将断层划分为活动断层、非活动断层和化石断层。
活动断层指近期有明显地质活动的断层,非活动断层指长期没有明显地质活动的断层,化石断层指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活动过,但现在已不再活动的断层。
2.断层平面形态根据断层平面形态,可将断层划分为简单断层、复杂断层和环形断层。
简单断层指断层面较直,错动较小的断层,复杂断层指断层面曲折,错动较大的断层,环形断层指断层面呈环状的断层。
3.断层力学性质根据断层的力学性质,可将断层划分为脆性断层、韧性断层和黏弹性断层。
脆性断层指岩石在破裂过程中,断层两侧岩石没有明显塑性变形的断层,韧性断层指岩石在破裂过程中,断层两侧岩石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断层,黏弹性断层指岩石在破裂过程中,断层两侧岩石既有一定塑性变形,又有一定弹性变形的断层。
4.断层组合关系根据断层的组合关系,可将断层划分为单断层、双断层和多断层。
单断层指一个地质体中只有一个断层,双断层指一个地质体中有两个相互联系的断层,多断层指一个地质体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互联系的断层。
3地震资料构造解释
3.确定标准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
(1) 确定标准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
设法鉴别出标准层相当于哪些地质层位的反射。
(2)确定标准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的方法
① 工区有井 找到连井剖面,利用地震测井速度资料,将钻井的地 质层位换算成时间,引到时间剖面上确定。 (地层倾角 大时应先作倾角校正,因为法线深度与钻井深度有区 别)
(2)对比骨干剖面,同时分析剖面上的地质构造。 (3)对比其它剖面,同时分析剖面上的地质构造。
5.剖面闭合检查
(1)检查交点是否闭合。 (2)检查断层解释是否合理,要绘断裂系统平面图。 (3)检查对比解释是否符合地质规律。
交点闭合前后对比图
三、地震等 T0 图、构造图的绘制 (一)基本概念
1. 构造图 依据地震资料,用等值线及一些符号表示地下反射界 面起伏的平面图件。
层位标定
木83井Βιβλιοθήκη 60HZT0665HZ
木83井
T06
抽提
木83井
T06
T1 T1 T1' T1' T1' T1
T2 T2 T2' T2'
T2
T2'
过木83井地震剖面( inline330)
②邻区井 当本工区没有井,可参考邻区井的资料。 ③地质资料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构造发育史,结合工区地震 时间剖面的构造层特征、接触关系、波组特征, 确定标准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
产状变化
(翼中)
产状变化
平点
(翼中)
三维偏移成果
72-29
66-37
T1
T1-1
钻井断距:5.5m 地震断距:10m
钻井断距:12.2m 地震断距:5m
2.断层要素的确定
地震解释断层解释多媒体
剖 面 解
逆掩断层--断面倾角在45 。 以下的逆断层;
冲-掩复合断层--一条断层由逆冲和逆掩两部分构成。一般上部为冲 断、下部为逆掩,多呈‘L’形;
释
第四页第,四页共,一课件百共七有1十70页一页。
一 (七) 断 层 识 别 解 释
、
1.与断层(duàncéng)有关的基本概念--断层(duàncéng)的主要
水
平
(shuǐpíng)
叠
加
平推断层 ( 走滑断层(duàncéng)
剖
)
面
两盘相对位移
解
主要沿水平方 向进行
释
第六页,第六共页,一课件百共有七170十页 一页。
一 (七) 断 层 识 别 解 释
、
1.与断层有关的基本概念-- 断层描述(miáo shù)要
水
素
平 叠 加
断层性质(xìngzhì):指正、逆(逆冲、逆掩)、平推等 ;
地震解释 断层解释 多媒体 (jiěshì)
(jiěshì)
(ɡònɡ yǒu) 第一页第,课一件共页有,共一百七十一页。 170页
一 (七) 断 层 识 别 解 释
、
水
平
1.与断层有关(yǒuguān)的基本概念--断层定义
(shuǐpíng)
叠
加 剖 面
连续的岩层在构造力或地层重力的作用下遭到
机的紧密结合,共同反映了构造展布格局、构造受力状况和
叠
构造间的接触(jiēchù)关系;
加
用于构造活动和构造发展研究、沉积相研究、受力分析
剖 、裂缝发育带和储层优劣预测、油气资源评价等;
面
断层具有两重性,一是遮挡作用,有利于油气富集;二是破
正断层,平移断层和断层组合形式认识
正断层,平移断层和断层组合形式认识
地质学上,断层是指地壳中的一种构造形式,具体来说,它是两个岩块之间的断面面对面滑动。
不同的断层类型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正断层、平移断层和断层组合形式。
正断层是指两侧岩块的夹角大于45度,即岩层相对面的倾向相对于断层面的倾角小于45度的断层。
在正断层中,岩渣自上而下衔接,下方的岩层向上推起,形成斜坡地形。
这种断层是矿藏勘探的主要靶区之一。
平移断层是指断层面与岩层倾角大于45度,同时断块的滑动方式为平行滑移,与断层面垂直。
在平移断层中,两侧岩块的夹角一般大于70度,岩层斜向交错,因此形成颇具变形性地质体,是地震造成的典型地形,常出现断层块体的大移位下降,导致地震破坏的情况。
断层组合形式是指两个或以上的断层在同一地区相交或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断层类型。
在断层组合中,岩层的变形非常复杂,不仅表现出多个方向的挤压力,还有多处被挤压力的地段。
断块的断层组合可能会影响设施的建设,例如地铁线路和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
为了保证这些建筑物的安全,需要根据断层组合情况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断层是构成地球地质的基本构造单元,是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和释放地震能量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断层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
地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质现象,从而更好地进行资源开发和生态环保工作。
正断层组合形式
正断层组合形式正断层是地壳中的一种地质构造,是地壳中岩石层次发生位移的断层。
正断层组合形式是指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正断层的不同部分相互连接形成的一系列地质构造。
正断层组合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征,对于地质学研究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正断层组合形式的第一种是对称型正断层组合形式。
这种形式是指断层在空间中的排列呈对称状,断层的长度和位移量在左右两侧基本相等。
这种形式常见于构造活跃的地区,如地震带。
对称型正断层组合形式的存在表明地壳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发生了较为均衡的变形,具有较高的构造稳定性。
第二种是不对称型正断层组合形式。
这种形式是指断层在空间中的排列呈不对称状,断层的长度和位移量在左右两侧不相等。
这种形式常见于复杂构造带,如山脉前陆带。
不对称型正断层组合形式的存在表明地壳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发生了不均衡的变形,具有较低的构造稳定性。
第三种是倾斜型正断层组合形式。
这种形式是指断层在空间中的排列呈倾斜状,断层的长度和位移量在不同高程上有所变化。
这种形式常见于构造活动较强的地区,如断陷盆地。
倾斜型正断层组合形式的存在表明地壳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发生了局部的倾斜变形,具有较高的构造活动性。
第四种是复合型正断层组合形式。
这种形式是指断层在空间中的排列呈复杂状,断层的长度和位移量在不同方向上有所变化。
这种形式常见于复杂构造带,如山地地区。
复合型正断层组合形式的存在表明地壳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发生了多次的变形,具有较高的构造复杂性。
正断层组合形式的研究对于地质学的发展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正断层组合形式的分析,可以了解地壳构造的演化历史和构造运动的特点,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此外,正断层组合形式的研究还可以揭示地壳中的岩石层次发生位移的机制,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指导。
正断层组合形式是地壳中的一种重要地质构造,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特征。
通过对正断层组合形式的研究,可以了解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变形过程,为地质学的发展和资源勘探提供重要支撑。
煤田地震勘探中的构造解释分析
摘要:本文以某煤田地震勘探为例,探究煤层构造解释中断层和褶曲的解释思路与方法应用。
关键词:地震勘探地震解释断层解释煤田地震1断层解释断点的解释以及断点组合是否合理决定了断层解释的合理性。
本断层主要是以时间剖面为主进行解释,这是因为本区属于预查勘测并且区内断层的发育较少。
1.1断点的解释以波形变面积显示的时间剖面是断点解释的最主要方面,在地震时间剖面上,落差较小的断层主要表现为同相轴的反射波具有较小的错断、扭曲以及能力变化(如图1:小断点在时间剖面上的反映)。
较大的断层在地震时间剖面上主要表现为反射波同相轴存在较大的错断、终止或断层两盘地震反射波的产状存在明显的变化(见图2:大断点在时间剖面上的显示)。
图1小断点在时间剖面上的反映图2大断点在时间剖面上的反映1.2断层的组合在时间剖面上,解释完断点后应当对断点的性质和落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结合区内主体构造展布规律进行断层组合,即将相邻时间剖面上,具有相同性质、落差相当或具有规律变化落差的断点组合成断层。
1.3断层倾角的解释在时间剖面上,当断层错开两个以上反射波时,断层线就是上下反射波的连线,而倾角就是断层的视倾角。
当时间剖面垂直于断层走向时,视倾角经过时深转换后,就成为断层的真倾角。
1.4断层品质评价我们根据地质任务的要求对组合成断层的断点进行了评级,根据《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的要求对断点和断层的评级情况如下:全区参与评级的断点共215个,其中:A 级断点112个,占总断点的52.09%。
B 级断点69个,占总断点的32.09%。
C 级断点34个,占总断点的15.82%。
全区共控制断层31条,其中可靠断层18条,较可靠断层11条,控制程度较差断层2条。
另外解释出断点45个。
2煤层露头解释解释煤层露头主要以时间剖面为主,目的煤层底板发育的反射波趋势线和第三系底界面反射波的不整合交点处即为目的煤层的露头(见图3:煤层露头在时间剖面上的反映)。
煤层露头煤层露头图3煤层露头在时间剖面上的反映3褶曲的解释褶皱在时间剖面上有着直观地反映,通过有效波的连续追踪就能解释出区内的各个褶曲(向背斜在时间剖面上的反映见图4、5)。
断层组合及解释
断层组合及解释在地震勘探圈闭评价中断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油田早期勘探多以构造圈闭为主,构造圈闭中断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断层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横向上、纵向上短距离运移、长距离运移都可能存在,这种断层有种说法叫“油源断层”或“控油断层”等;断层也可以实现油气的封堵,尤其是那种反向断层,由于断层的存在使得目的层储层正好对接致密泥岩;或形成断鼻构造、或形成断块构造。
在地震解释流程中,断层和层位追踪解释是核心。
断层在垂直剖面上的直观反映是波组错断、扭曲以及振幅和频率的突变,在断层两侧体现出地层产状不同、构造变形不协调、地层厚度不同等特征。
如下图:断层的类型整体上分三种: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如下图:断层组合形态基本包括如下几类:根据断层对构造、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构造发育史,通常将断层分为几个级别:一级断裂,控制盆地沉积,断穿基底,在剖面上上下盘断距非常大,断层可能从深层一直断到浅层,平面上延伸很长,规模较大,从浅到深都会存在;二级断裂,控制构造带,是构造带的分界线,剖面特征也很明显,断距比较大平面延伸较长;三级断裂,控制局部构造,如形成鼻状构造的两翼断层,剖面特征上断距不是很大,延伸较短;四级断裂,也就是那些伴生断层、小断层等。
从解释过程来看,断层组合就是选定某一层位面上各层位段与断层段在剖面上的交点(断点)分布规律,再根据用户对研究区域断裂分布的了解以及工作经验,把属于同一断层的断点相连,形成该层位面的断层分布图,进而形成空间断层面分布图。
如下图:由于断点来源于剖面,断层组合是在某一个层面上,所以在进行组合的时候必须要平剖吻合。
在描述上,断层剖面上的组合方式包括:“Y”字型、反“Y”字型、阶梯状或雁形、平行排列等,平面上组合方式包括:斜列状、网状、放射状、硫状、树枝状等。
在组合时对于单个断层,要确认是否存在,尤其是断层末端,具体会延伸到平面上哪个位置。
由于解释时密度不可能达到1x1的测网,所以有时候断层末端可能需要推测。
地震讲义地震解释基本方法断层
正数层逆牵地震引讲义模地型震解与释基地本方震法剖断层面
(2)逆断层与挤压褶皱
图a为逆断层与挤压褶皱构造的地质模型, 图b为逆断层与相应褶皱的地震响应。可以看出地震剖 面的形态复杂的多断面波偏向下倾方向与上盘反射相交, 上盘地层反射仅在1.5秒处显示微弱倾斜反射,来自断层 棱点的绕射波与凸界面反射波重叠形成较强反射,下盘受 断层牵引曲率加大出现回转波。
地震讲义地震解释基本方法断层
图3-26 相同断点的几种不同组合方案
地震讲义地震解释基本方法断层
二、断点组合的一般规律 1.先主后次: 断点组合应先组合断裂特征明显,断层
规模较大的区域大断层或者二级断层。区域大断层一般平行区域 构造走向,断层两侧波组有明显差异,对盆地和陷具有明显的控 制作用。
2.先简单后复杂;断点组合应先从上而下进行,其理由是: (1)上部地震剖面特征明显、断点较落实;(2)受构造运动 影响较少,断裂系统较中下部地层简单,便于组合。
地震讲义地震解释基本方法断层
图3-10 逆断层挤压褶皱地质模型与地震响应
地震讲义地震解释基本方法断层
图3-10 逆断层挤压褶皱地质模型与地震剖面
地震讲义地震解释基本方法断层
4.断层面影响
(1).断层面对反射波能量的屏蔽作用 由于岩层错断,断面两侧岩石波阻抗往往是不同的,有时 甚至差别很大,使断层面可能成为良好反射界面,使断层面以 下界面反射能量大大削弱。屏蔽常造成断层面下出现空白区。 (2).断层面对射线的畸变作用
角在测线上的表现就不同。例如当断层走向和测线夹 角在600至00时,视倾角逐渐变小,直到剖面上出现 水平的断层;而当测线和走向断层成弧形相交时(断 面是一个弧形曲面)剖面图上会出现“锅底或“反锅 底”状断层(图3—12)。
地震勘探中一些断层假象分析
地震勘探中一些断层假象分析地震勘探目前主要任务是解决地质构造问题,由于影响地震波传播的因素很多,不仅仅是煤层或地层构造的变化会引起波的变化,因此在地震数据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断层的假象。
本文总结了地震勘探中遇到的一些断层假象并加以分析,从而对地震勘探解释提供了参考。
标签:地震勘探断层假象分析0引言地震勘探目前已经成为煤炭勘探中的重要手段,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地震勘探处理解释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勘探水平也不断提高。
国内大部分矿业集团都有在采区开采之前必须做三维地震勘探的规定,因此最近几年煤田地震勘探的工作量也比较大。
但是地震勘探毕竟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有些地震地质条件好的地区误差小一些,地震地质条件差的地区误差更大。
以下总结了在地震勘探中遇到的一些断层假象,并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希望对断层解释起到指导作用。
1地震勘探中的断层假象形成的因素地震勘探在煤炭勘探中主要是利用煤层与其围岩存在密度等属性的差异,从而在不同岩层之间产生或大或小的波阻抗,波阻抗的差异会使地震波反映出不同的形式,从而判断不同层位之间的变化达到解释断层的目的。
但是一个地震勘探数据体需要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过程才能转化成地质成果,而这些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最终的数据体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数据采集中如果有桩号错误、操作员记录错误或放线工人放线错误等施工中的任何错误都会导致最终成果的错误;资料处理中静校正的好坏、偏移归位参数的选取对否都会引起地震资料的畸变与否;资料解释中解释员的经验,仔细程度,对地质资料的搜集整理的详细程度都会影响解释成果。
因此地震勘探中会存在一些断层的假象,我们把遇到的假象找出来,以提高对地震资料解释的正确性和精确性。
2勘探中遇到的断层假象及原因分析2.1由于浅层变化造成的假断层有些地区浅层有比较多的卵砾石层发育或流沙层的分布,比如说在峰峰矿区不均匀的卵砾石分布就比较广泛。
卵砾石分布的不均一会使速度在横向变化比较快,从而在时间剖面产生类似断层的现象,但在实际采掘中验证没有断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地震勘探圈闭评价中断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油田早期勘探多以构造圈闭为主,构造圈闭中断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断层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横向上、纵向上短距离运移、长距离运移都可能存在,这种断层有种说法叫“油源断层”或“控油断层”等;断层也可以实现油气的封堵,尤其是那种反向断层,由于断层的存在使得目的层储层正好对接致密泥岩;或形成断鼻构造、或形成断块构造。
在地震解释流程中,断层和层位追踪解释是核心。
断层在垂直剖面上的直观反映是波组错断、扭曲以及振幅和频率的突变,在断层两侧体现出地层产状不同、构造变形不协调、地层厚度不同等特征。
如下图:
断层的类型整体上分三种: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如下图:
断层组合形态基本包括如下几类:
根据断层对构造、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构造发育史,通常将断层分为几个级别:一级断裂,控制盆地沉积,断穿基底,在剖面上上下盘断距非常大,断层可能从深层一直断到浅层,平面上延伸很长,规模较大,从浅到深都会存在;二级断裂,控制构造带,是构造带的分界
线,剖面特征也很明显,断距比较大平面延伸较长;三级断裂,控制局部构造,如形成鼻状构造的两翼断层,剖面特征上断距不是很大,延伸较短;四级断裂,也就是那些伴生断层、小断层等。
从解释过程来看,断层组合就是选定某一层位面上各层位段与断层段在剖面上的交点(断点)分布规律,再根据用户对研究区域断裂分布的了解以及工作经验,把属于同一断层的断点相连,形成该层位面的断层分布图,进而形成空间断层面分布图。
如下图:
由于断点来源于剖面,断层组合是在某一个层面上,所以在进行组合的时候必须要平剖吻合。
在描述上,断层剖面上的组合方式包括:“Y”字型、反“Y”字型、阶梯状或雁形、平行排列等,平面上组合方式包括:斜列状、网状、放射状、硫状、树枝状等。
在组合时对于单个断层,要确认是否存在,尤其是断层末端,具体会延伸到平面上哪个位置。
由于解释时密度不可能达到1x1的测网,所以有时候断层末端可能需要推测。
另外断层的末端是否能与其它断层搭接,这也需要去剖面上检验,也就是剖面上的组合样式如何能在平面上体现。
在组合时一级、二级断裂属于主控断层,在工区内延伸较长,断层多边形也会相应的粗一些,三级、四级断层有可能直接搭接在主断层上,断层多边形可以相应细一些。
在切割关系上,一般新断层切割老断层。
相干体技术在解释断层和断层组合时有非常有用的帮助,可以直接从相干切片上看清楚断层的切割关系,通过浏览相干切片方式摸清楚断裂的立体展示。
但这种技术对三维很适用,二维测线断层组合就需要平面与剖面的反复对比。
如下三维的相干切片,利用该切片指导就能很好的把断层组合起来,包括主断裂、分支断裂的走向、断层延伸等都很清楚的可以在相干切片上识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