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法学基础知识..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仲裁机构和法院不同 法院行使国家所赋予的审判权,向法院起诉不需要双 法院行使国家所赋予的审判权,向法院起诉不需要双 方当事人在诉讼前达成协议,只要一方当事人向有审 判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经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必须应 诉。仲裁机构通常是民间团体的性质,其受理案件的 管辖权来自双方协议,没有协议就无权受理。 3、仲裁的适用范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 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不能进行仲裁的情形: (1)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不能仲裁, (2)行政争议不能裁决。
八、名词概念
1、支付令: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 、支付令: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 依法作出的督促债务人为一定给付义务的法律文 依法作出的督促债务人为一定给付义务的法律文 书。 支付令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督促程 支付令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督促程 序,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的限期履 行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法律文书。债权人对拒 行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法律文书。债权人对拒 不履行义务的债务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基 层人民法院申请发布支付令,通知债务人履行债 层人民法院申请发布支付令,通知债务人履行债 务。债务人在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不提出 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直接申请人民 法院强制执行。
法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法的概念和特点 一、法的概念 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 范。 法是表现为国家意志的,以权利义务为主 要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国家强制性 的社会行为规范。
二、特点:
1、 法是由国家机关经过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认 可的行为规范,体现的是执政阶级的意志。 2、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警察,监狱,法庭,军 队等 )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 法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法是普遍有效的,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 法是普遍有效的,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即使是 特权的享有者,其特权的享有也只能依法进行。 特权的享有者,其特权的享有也只能依法进行 。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道德没有,如宗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道德没有, 教仅对信徒有效。 教仅对信徒有效。 4、 法是规定权力义务的行为规范。 法的主要内容是设定个人或者组织的权利和义务, 明确行为范围和后果。
6、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 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仲裁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 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 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 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三)、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三)、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主体
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包括自然人、组织和国家。 主体在不同法律关系中的身份不同。如:父亲;法 定监护人;买卖关系中的双方;被继承人等。 2、内容 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权利是主体依照法 律或者约定享有的行为自由,义务是主体依照法律 或者约定承受的行为约束。大多数关系中,权利义 务对等。权利可放弃(有些不行,如职权等),义 务必须履行。 3、客体 是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种类包括:物, 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
3、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 而在法律关系中,一个人可以做什么、不 得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都是国家意志的体 现,反映国家对社会秩序的一种维持态度。 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就意味着国家意 志所授予的权利受到侵犯,意味着国家意 志所设定的义务被拒绝履行。这时,权利 受侵害一方就有权请求国家机关运用国家 强制力,责令侵害方履行义务或承担未履 行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即对违法 者予以相应的制裁。
六、法律责任
是立法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否定性评价。 表现为具有强制力的国家机关通过制裁 活动限制社会主体人身或者财产的具体 措施或者方式。 措施或者方式。 分民事、刑事、行政、宪法、专业性或 者社会性制裁措施。
2法律责任的种类 法律责任的种类
(1)民事责任。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 (1)民事责任。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 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 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2)行政责任。主要指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 (2)行政责任。主要指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 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 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3)刑事责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 (3)刑事责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 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七、民事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一)、诉讼 1、诉讼的适用范围 、诉讼的适用范围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 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 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 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 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而失去诉 讼保护的制度。诉讼时效期间是指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 或仲裁机关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 或仲裁机关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 (1)普通诉讼时效期间。是指由民事普通法规定的具 有普遍意义的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 有普遍意义的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规定,普通 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2)特别诉讼时效期间。是指由民事普通法或特别法 规定的,仅适用于特定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期间。 (3)最长诉讼时效期间 )最长诉讼时效期间 根据《民法通则》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 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五、法律关系
(一)、概念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 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如企业与职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后,就构成 了双方的劳动法律关系。 了双方的劳动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 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权 利义务) 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 利义务)和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
2、审判制度 、审判制度
(1)合议制度 (2)回避制度 (3)公开审判制度 (4)两审终审制度
3、诉讼管辖 诉讼管辖
(1)级别管辖。是根据案件性质、案情繁 简、影响范围,来确定上、下级法院受理第 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2)地域管辖。各级人民法院的辖区和各 级行政区划一致。按照人民法院的辖区,确 定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 和权限,称地域管辖。分为:一般地域管辖、 和权限,称地域管辖。分为: 特殊地域管辖。 特殊地域管辖。
(二)、法律关系的特征
1、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是由于法律规范的存在而建立的社会关系, 没有法律规范的存在,也就不可能形成与之相应的法 律关系 。 (比如:民事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合 同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等)
2、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形成的社会关系
这种权利和义务可以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也可以是由 法律授权当事人在法律的范围内自行约定的。 法律授权当事人在法律的范围内自行约定的。
三、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 三、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
法律部门是按内容、方法、调整领域,将 法律规范分的类。
法律部门有机统一构成一国法律规范的系 统,就是法律体系。
四、法的形式与法的效力
(一)、法的形式 )、法的形式 法的形式也称为法的渊源,通常按照法律机关 和法的效力来划分法律渊源,具体包括有: A、宪法:国家根本大法 B、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C、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 件 D、部、委规章和其他有关规范性文件 E、地方性法规 F国际公约等等
5、判决 、判决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根据不同情况,分 别作出以下判决: (1)判决维持; (1)判决维持; (2)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 (2)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 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3)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 (3)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 (4)判决变更。 (4)判决变更。
(二)、法的效力 )、法的效力 A、效力等级:上级地方性法规的效力 高 于下级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 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上级政府规 章的效力高于下级政府规章的效力 B、对象效力:法对哪些社会主体有效 C、空间效力:法生效的地域范围 D、时间效力: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 及溯及力。
2、刑法 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 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 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 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 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 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刑事处罚的法律。 3、民法 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 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 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二)、仲裁
1、仲裁的概念 仲裁一般是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 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官方身份的仲裁员 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 种制度。(仲裁活动和法院的审判活动一样, 关乎当事人的实体权益,是解决民事争议的方 式之一。) (1)、民事争议通常可以采取向法院起诉和申 )、民事争议通常可以采取向法院起诉和申 请仲裁机构审理两种方法。仲裁指争议双方在 仲裁机构审理两种方法。仲裁指争议双方在 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 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
5、仲裁裁决 、仲裁裁决
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仲裁庭也 可以进行调解。 可以进行调解。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仲裁不公开进行。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仲裁不公开进行。 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 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 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 满不起诉的,即发生法律效力。 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 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4、申诉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 、申诉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 应当提交申诉书,并按照被诉人数提交副本。 申诉书应当载明申诉人的姓名、职业、住址、 工作单位、邮政编码以及联系电话和被诉人 工作单位、邮政编码以及联系电话和被诉人 (企业)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 企业) 务、联系电话; 务、联系电话;申诉书应当着重阐明仲裁请求 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并且提供相应的证据 材料。仲裁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二名律师或者 其他人代理参加仲裁活动。委托他人参加仲裁 活动,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 者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应当具体明确委托权 限有无代为提出、承认、放弃和变更申诉请求、 代为进行和解权利。
三、法的功能
法律的基本功能在于:通过设定行 为模式,规范社会关系,进而实现 良性发展的社会秩序。
二、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
法律规范,其是指法所设定行为模式的规 则表现。 则表现。 法律规范通常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部分 构成。假定是规范适用的条件或者对象, 处理是行为模式中的权利和义务,制裁是 不当执行处理时的否定性后果,通常指法 律责任和制裁。 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技术表现,是规范 性法律文件的构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