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气象服务导论
气象服务导论
促进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摘要: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公益性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首要任务。
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我国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刻不容缓。
关键字:气象服务;发展;提升服务水平1.引言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国家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公共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2.需求与现状2.1需求分析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气象服务在经济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要求越来越高。
首先,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其次,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增强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三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四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业防灾减灾、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五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此外,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对公共气象服务也提出了新的需求。
与此同时,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切、人民群众高度关心、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气象事业,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气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计算机、通信网络、新媒体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2现状分析中国气象局党组历来重视公共气象服务,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于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
关于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关于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明显影响以及全球气象灾害的频发,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政府或相关机构为公众提供的与气象相关的信息、预警以及决策支持等服务。
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公共气象服务不仅可以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还能为各行各业的日常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围绕公共气象服务的意义、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并探索如何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更实用、准确、可靠的气象服务。
首先,公共气象服务的意义不言而喻。
气象活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对公众来说至关重要。
气象服务可以帮助公众及时了解气候变化,做好穿衣携带物品的选择,合理安排出行计划,预防气象灾害等。
此外,对于农业、渔业、能源等行业来说,气象信息更是不可或缺的,决定着生产成本、产量以及资源利用等。
因此,公共气象服务的存在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气象情况,公共气象服务也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导致预警信息信息有时无法及时传达给公众,增加了灾害发生后的损失。
其次,缺乏准确可靠的天气预报和预警,造成了公众对气象服务的不信任,影响了公众对预警信息的接受和对灾害的应对准备。
另外,公共气象服务的定制化、个性化程度不高,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不同行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差异巨大,需要更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公共气象服务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首先,完善信息传播渠道是关键。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气象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气象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在信息传播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媒体手段,及时、准确地将气象信息传达给公众。
其次,提高气象预报和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关乎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气象观测网络建设,提升气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能力。
同时,加强各级气象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公共气象服务导论
气象预警系统
预警监测
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气象灾 害。
预警分析
分析气象数据,预测气象灾害的可能影响。
预警发布
通过各种渠道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提醒公众 采取防范措施。
气象服务产品系统
产品研发
研发多样化的气象服务产品,满足不同行业和公众的需求。
产品提供
通过各种渠道提供气象服务产品,包括网站、手机APP、电话等 。
02
灾害应对措施
03
灾后评估和重建
提供灾害应对措施和建议,指导 公众在灾害发生前采取有效措施 防范和应对。
参与灾后评估工作,提供灾害损 失和影响的相关信息,为灾后重 建提供参考和支持。
04
公共气象服务的挑战和 对策
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
强化气象观测网络建设
01
提高气象观测的覆盖率和精度,加强观测设备的维护和更新,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气象事务,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提高全球公共气象服务的整体水平。
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强化科技支撑
加大气象科技研发力度,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 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
拓展服务领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将进一步拓展到环境 、生态、健康等更多领域,如空气质量预报、气候变化影 响评估等。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公共气象服务 体系,完善服务流程和 规范,提高公共气象服 务的质量和效率。
加强与社会的互动
积极与社会公众互动交 流,了解公众需求,不 断改进和优化公共气象 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
05
公共气象服务的案例分 析
案例一:某地区气象预警服务的成功经验
总结词
精准预报,广泛传播,高效应对。
论气候变化下的公共气象服务
・ 1 4 3 ・
论气 候变化下 的 公共气 象服 务
张恒 狲
( 黑龙江省气象服务 中心,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3 6 ) 摘 要: 气候变化是 3今 - 国际社会 关心的热点问题 , " 适应 气候 变化 已成为 中国的迫切任 务 , 公众向应对 气候 变化 的服 务工作提 出了 更 高更 多的要求。本文分析 了为应 对和适应 气候 变化发展公共 气象服 务的必要 性 , 阐述 了公 共气象服 务的发展 现状和存在的 问题 , 对气 候 变化下如何发展 公共气象服务提 出了相 关对策 。 关键词 : 气候 变化 ; 公共气象服务 ; 对策 1气候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3 . 2做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共气象服务 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当今 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 陛热 建设省级气候变化数据集 ,包括现有台站气候观测资料 的均一化 点问题。 根据《 联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规定》 , 气候变化是指在类似 处理和长序列气候资料的构建 ; 组织开展气候变化事实的分析 , 加强气 时期 内所观测的气候 的自然变异之外 ,由于直接和间接的人类活动改 候变化对 当地农业 、 水资源、 能源 、 生态系统 的影响评估 , 开展 区域人 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 1 J o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 , 口、 经济 、 农业 、 水资源 、 交通、 能源等气候承载力分析, 提出调整经济生 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消耗能源资源 ,导致大气中温室 产布局和优化功能分区的适应与应对措施 ,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气候 气体浓度增加 ,引起全球气候近 5 0年来以变暖为主要特征 的显著变 变化决策服务产品; 为风能 、 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优质气象 化, 对全球 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明显影响, 对人类社会 的生存和发展带 服务; 针对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紧迫要求 , 研 来严重挑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 P C C ) 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 究制定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对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措施 。 估报告对上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进行了估计 , 增温幅度为 1 . 1 — 6 . 4 ℃。 最 3 _ 3全面提升气象各方面服务能力 新科学研究成果表明: 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近百 ̄ ( 1 9 0 6 — 2 0 0 5年) 升高 通过树立决策气象服务 的首位意识,进一步强化决策气象服务工 了0 . 7 4  ̄ C, 预计到 2 1 世纪末仍将上升 1 . 1 — 6 A ̄ C  ̄ 。 这使得我国极端事件 作。规范决策气象服务关注重点 ,特别是明确规定决策服务产品的内 发生的频率 、 强度和区域分布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把握 , 所造成的灾害 容 、 形式和发送 , 认真研究社会关注的热点 问题 , 以增强决策气象服务 可能更为严重。 的针对 l 生、 敏感陛、 综合 陛、 时效 陛, 提高决策服务产品的质量 。通过加 我 国幅员辽阔 , 横跨热带、 亚热带、 温带 、 寒带 , 是全球气候变化最 强对重大灾害性、 关键 牲、 转折 f 生 天气气候 的预测预报和服务 , 最大限 复杂、 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 我国人 口众 度的减轻气象灾害的损失 。 多、 经济发展水平低 、 气候条件复杂、 生态环境脆弱, 易受气候变化的不 通过广泛征求公众的合理化建议, 增强气象服务的针对 陛, 加强公 利影响; 同时, 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 , 面临着发展经济 、 消除贫 众气象服务, 深人 了解公众的需求来改变服务滞后 、 被动的现状。通过 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 , 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 , 任务繁 对产 品的包装和细化 , 在公众气象服务 的多样性 、 精细化 、 广覆盖上下 重。 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现实 的威胁 , 工夫 , 逐步增加对公众的预报滚动订正发布频次。 丰富和优化气象信息 主要体现在农牧业 、 林业 、 森林与 自然生态系统 、 水资源等领域以及沿 传播手段 , 扩大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面。 海和生态脆弱地区, 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中国的迫切任务 , 国家、 社会 、 3 . 4积极开展公共气象服务基础业务系统建设 企业和公众也对应对气候变化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组织建立和培养专门的气象服务队伍 ,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信息采 2 发展 公共气 象 服务 的必要 性 集以及数据库系统 , 增强气象综合观测、 预报预测业务对公共气象服务 公共气象服务指的是气象事业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 的基础作用 , 充分利用雷达 、 卫星 、 加密自动站等观测资料, 综合应用各 力, 向政府决策部门、 社会公众、 生产部 门提供气象 息和技术 , 并让用 种数值预报产品资料 , 积极开展多元资料融合系统建设 , 以强对流天气 户了解和掌握一定气象科学知识 ,将气象服务信 息和技术应用于 自身 潜势预报 、 短时临近预报 、 精细化预报方法 、 定量降水预报方法 、 短期气 的决策、 管理和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 候预测方法 、 重大气象灾害的评估方法研究为重点 , 努力提高气象业务 国家 、 社会、 企业和公众对气候变化服务工作提出了更多 的需求。党和 服务产品的科技 内涵 , 提高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科技支撑能力 , 加强公 国家领导人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了气候变化问题和气候变化服务工作的 共气象服务学科建设 , 同时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重要性。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气象部门提供气候变化和 3 5 加强面向农业农村的公共气象服务 防灾减灾方面的技术和信息 ,为国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提供科学 加强农村 的山洪 、 滑坡泥石流 、 雷 电、 大风等气象及其次生灾害防 依据 ,为国家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息,为广大人 民群众的福祉安康服 御工作。 建立和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 息 发布系统, 建设多渠道气象 务。 服务信息传播平台, 着力解决信息发布“ 最后—公里” 问题。 加强农业气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应对气候变化 、 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 实现人 象灾害监测、 预报 、 预警和评估 , 重点加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 与 自然和谐 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解决民生问题 、 促进社会和谐 、 全 产影响的定量分析评估技术研发 , 完善农业气象灾害信. 息系统 , 提高针 面建 没小康的迫切需要 ;是增强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 对关键农事季节和具体农业生产活动的农业防灾减灾服务能力。 主导地位 、 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为了适应和减缓气 面对未来 , 应 当充分认识气候变化及其带给人类的不利影响, 了解 候变化、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十分必要 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相关问题 ,从而更加重视气候变化下发展公共气象 的。 服 务 的必要 性 , 坚持“ 以人 为本 、 无微 不至 、 无 所不 在” 的服务 理念 , 开 发 3气候变化下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相关对策 有针对 幽的服务产品, 不断增强 自身的服务能力 ,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 , 3 . 1做好国家级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共气象服务 促进综合气象观测 、 气象预报预测与公共气象服务的协调发展。 组织开展气候变化监测、 检测与分析业务, 尤其是加强全球变暖背 参考文献 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和诊断 ; 开展气候变化情景模拟和预估, 集 [ 1 ] 联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 / 0 【 胁t t p . ' / / z h . w i k i p e d i a . o r g / . 成气候变化对敏感经济社会领域和区域影响评估成果 ,着力加强我国 [ 2 ]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C第四次评 估报 告[ E B / O L 肌t t p h i d a 0 . b a i d u . c o m / q u e s t i o n / 2 2 8 7 7 8 6 7 . h t n l L 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对策综合分析 , 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布局 、 农 5 业生产 、 煤电油气运 、 生态环境 、 土地利用 、 能源政策调整 、 国际谈判 的 [ 3 ]中国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基本一致 啪 【 t t p : / / w w w . c h i n a n e w s . c o m / y / 2 0 1 0 / 1 1 - 3 0 / 2 6 8 9 2 4 5 . s h t mL 影响 , 为国家制定科学的战略对策提供决策依据 , 提高我国对气候变化 n 的适应能力和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第三讲 公共气象服务
第三讲 公共气象服务1. 第一节 公共气象服务的内涵1.1. 1.1 公共气象服务的定义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
从服务对象上讲,公共气象服务包括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
但在新的形势和新的需要下,气象服务向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延伸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决策气象服务:是指为决策部门组织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指挥生产以及组织重大社会活动和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活动。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
其目的是在第一时间让决策部门获得科学、及时、有决策价值的气象信息。
公众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电子显示屏、电话、手机、气象警报系统等手段面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预报、警报、预警信号等信息,以防灾减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等为主要目的公益性服务。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社会公众。
专业气象服务:是为经济社会特定行业和用户提供的有专门用途的气象服务。
其通过气象服务产品加工和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和满足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使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不同生产过程对气象条件的特殊要求得到满足,从而达到提高工效、减少消耗和损失的目的。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生产部门、行业的专业用户。
目前,专业气象服务已涉及到农业、水利、航空、海洋、交通、电力、城建、林业、工矿、能源、环保、保险、旅游、盐业、储运、卫生、体育等多个行业和部门。
专项气象服务:是指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特定服务需求、面向专门项目或特定用户所提供的具有个性化用途的专门气象服务。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一些具有特殊服务需求的特定用户群体, 包括重大活动组织机构、重大工程建设部门等。
1.2. 1.2 公共气象服务的定位和属性第五次全国气象服务会议对公共气象服务进行了明确定位:即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基础性公共服务范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
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机制的创新论文.
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机制的创新论文2019-01-231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理论研究对于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服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公共气象服务与预报预测、综合观测是有差别的。
我国当前的气象服务体系主要包含决策气象、大众气象、专业气象和科技气象四部分。
该服务体系体现出了气象服务的公众性,它是为政府、社会各个行业以及社会公众服务的。
在我国的气象大会上曾明确指出,公共气象服务代表了气象科技服务的公益性。
2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2.1气象部门的实际能力难以满足需求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政府以及一些行业对气象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使气象服务在内容和范围等方面不断拓展,比如风险评估、灾情收集、对气候资源的预报和评估、预警发布、农业气象服务等。
由于我国一直将气象部门定义为公共服务部门,所以,社会各界对公共气象服务有着较高的要求。
但我国对气象部门这一事业单位的经费投入和人员编制是有限的,气象部门在人力、财力和技术方面无法获得更多的支持,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明显不足,这严重制约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
因此,大众需求与实际能力间的矛盾会随着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而更加突出。
2.2大众需求与服务缺位的矛盾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各企业及个人对公共气象服务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电力、交通等领域,对气象部门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面对用户的需求,气象部门难以找到专业人员来执行,导致用户的需求得不到响应。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专业化、精细化的气象服务队伍,且已有服务队伍的服务水平较低,一直无法有效解决气象部门所提供的信息不专业、气象科技服务缺乏科技含量等问题。
2.3公共气象服务与科技服务的矛盾目前,保证气象部门的稳定发展和提高气象单位职工待遇仍然是气象科技服务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此形势下,公共气象服务在发展中面临着气象服务行业公益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
对于气象科技服务行业而言,保障和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气象科技服务所创造的收益。
公共气象服务的认识和思考
30 卷 4 期
浙
江
气 象
9
业、 建筑等领域与用户进行有效的相互影 响和 沟通; 六是加强公众科普教育, 帮助具备气象知 识的公众能更好地利用气象产品和服务 ; 七是 推进气象部门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合作 , 建立 相应的气象服务联动机制; 八是开展气象 服务 评估, 不仅要评估技术、 准确性、 服务产品 的时 效性, 还包括产品设计、 内容以及传递的用户满
1
从 WMO 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战略 出发, 明辨气象事业的发展方向
向社会提供天气和气候信息, 保障生 命和
Hale Waihona Puke 财产安全及社会福祉 , 一直是 WMO 的 188 个成 员国( 地区 ) 气象局 ( NMHS) 的主要责任。进入 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 , WMO 及各国气象部门 开 始致力于向社会提供尽可能高质量的公共气象 服务 , 并制定了六大发展计划之一的 公共气象 服务计划 ( PWSP) 。 1. 1 公共气象服务计划 明确了公共气 象服 务的主要任务 公共气象服务是一项复 杂的系统工程 , 主 要承担 4 项基本 任务: 一是减少由高影响 的强 天气事件造成的生命、 生产和财产损失。二是 减少与天气相关的社会经济不利影响。三是帮 助公众应用气象信息, 安排与天气相关的 日常 活动。四是 为经 济社会 的整体 可持续 发展 服 务, 有效地 规划、 管理、 实 行行政社会事务。因 此, 公共气象服务正日益成为环境服务的基础 , 涉及 自然科学、 社会 科学, 涉及风险 和灾害 管
意度, 要在 生产 、 提供 和 消费 的整个过程 中持续进行评估。 也就是说, 公共气 象服务需要多学科领域 包括社会学家、 环境学家、 灾害管理者以及气象 学家的共同努力 , 建立气象服务循环改进机制 ( 如图 3) 。
公共气象服务平台调查报告
公共气象服务平台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公共气象服务平台进行调查和分析,以评估其对公众和相关行业的价值和影响。
通过对用户满意度、服务范围、数据精确性以及应用程序和功能的分析,本报告总结了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的优点和改进的空间,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1. 引言公共气象服务平台是一个提供天气预报、气象数据和其他相关信息的在线服务平台。
它的主要目标是向公众提供准确、及时和可靠的天气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
在这个数字时代,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用户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覆盖了不同年龄段、职业和地理位置的用户,旨在了解他们对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的了解程度、使用频率、满意度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用户访谈则深入探讨了用户对平台功能和体验的看法。
3. 用户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用户对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给予了积极评价。
他们认为平台提供了准确的天气预报和详细的气象数据,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然而,一些用户表示在特定地理位置的天气预报精确度有待提高。
此外,用户也提出了对预警通知系统更进一步的改善建议。
4. 服务范围调查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目前提供的服务范围广泛,除了天气预报外,还包括气象灾害预警、气象数据查询、气候分析等。
用户对这些服务表示满意,并希望平台能进一步扩展其他相关服务,如空气质量监测、紫外线指数等。
5. 数据精确性评估调查结果显示,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的天气预报和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然而,一些用户提出了对实时数据更新频率的期望,希望能够更及时地获取最新的天气信息。
6. 应用程序和功能评估用户对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的应用程序和功能总体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
用户对平台界面的简洁性和易用性给予了正面评价。
然而,一些用户表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个性化设置和交互功能,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7. 建议和改进基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建议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改进:- 提高天气预报在特定地理位置的准确性。
公共气象服务的工作总结
工作不足和改进方向
01
服务覆盖面有限
目前我们的气象服务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服务覆盖
有待提高。未来我们将加大在这些地区的投入,扩大服务范围。
02
技术更新速度慢
虽然我们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我们将引进更多
整理
按照主题、作者、发表时 间等分类整理文献,便于 后续的筛选和引用。
筛选
根据研究目的和范围,筛 选出与公共气象服务相关 的核心文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公共气象服务概述
公共气象服务的定义和特点
公共气象服务的定义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利用专业技术和资源优势,向公众提供的气象信息 和服务的总称。
公共气象服务的特点
公共气象服务具有公益性、专业性、实时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旨在满足社会公 众和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性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05
工作总结的反思和展望
对工作的反思和总结
服务效果评估
技术进步
我们提供的气象服务在帮助公众预防自然 灾害、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方面取得了显 著成效。
随着气象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服务在 准确性和时效性方面有了明显提升,满足 了社会各界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服务覆盖面
服务质量提升
我们的服务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 但仍需在偏远地区加强服务力度,确保每 一位公众都能及时获取气象信息。
目前我们的用户反馈机制还不够完善,与用户的互动不足。未来我们将
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建立更加完善的反馈机制。
04
公共气象服务案例分析
公共气象服务案例分析
• 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气象信息和科学技 术服务,其目的是提高社会公众对气象灾害的应对能力,促进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公共气象服务的工作进行总 结,并重点分析其中的案例。
公共气象服务的工作总结
公共气象服务的工作总结公共气象服务是指通过气象信息的公开和共享,为公众、政府以及各行业部门提供相关气象产品和服务的工作。
这项工作的目标是保障公众生产生活的安全和便利,提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气象警报、气象灾害防御、气象信息发布和气候变化研究等。
以下是对公共气象服务工作进行总结的主要内容:一、气象观测:公共气象服务的基础是气象观测工作。
通过建立和维护气象观测站网,收集和监测各种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为气象预报和气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同时,还要负责观测仪器的校准和维护,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气象预报:公共气象服务的核心工作之一是气象预报。
通过收集气象观测数据、建立数值模式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等手段,对天气进行预测和预报。
气象预报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为公众和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如农田灌溉、航空运输、旅游等。
此外,还需要预报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大雾等,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范措施。
三、气象警报: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中重要的一项是气象警报。
对于气象灾害发生时,需要及时向公众发布警报,提醒他们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气象警报的发布需要根据气象灾害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进行分级,同时要注意警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四、气象灾害防御:公共气象服务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
通过对气象灾害的研究和监测,提前预警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的损失。
同时,还需要加强公众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提供相关的防灾知识和技巧,培训应急人员和志愿者,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五、气象信息发布:公共气象服务需要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和相关部门发布气象信息。
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向公众提供天气预报、气象解读和气象灾害预警等信息。
同时,还要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专门的气象产品和服务,如农业气象产品、航空气象服务等。
关于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
关于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气象灾害的频发,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公共气象服务作为一种提供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的服务,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施公共气象服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公共气象服务的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首先,公共气象服务的可靠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气象服务的信任度和依赖程度。
然而,由于气象现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天气预报的精确度难以保证。
因此,气象部门需要不断提升预报技术和设备,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鼓励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合作,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提高气象预报的精确度和时效性。
其次,公共气象服务应注重多样化和个性化。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有所差异,因此,公共气象服务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提供,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例如,对于农民而言,农业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其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至关重要;对于旅游业来说,天气预报和气象警报对旅游计划的安排和游客的安全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公共气象服务应加强对不同行业和群体的需求了解,提供个性化的气象服务解决方案。
第三,公共气象服务的传播渠道需要广泛而多样化。
目前,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传播渠道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通过各类气象手机软件、电视台、广播以及社交媒体等平台,公众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种气象信息。
然而,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也带来了信息的过剩和不准确性的问题。
因此,气象部门需要加强对气象信息的筛选和审核,提供准确、可靠的气象服务信息。
同时,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气象服务的认识和理解。
再次,公共气象服务的可持续性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气象服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其运行和维护成本较高。
因此,气象部门应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承担公共气象服务的经费和资源支持,确保气象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气象服务ppt
实际应用
2003年6月15日进行了一次预报,预计未来24 小时将有小到中雨降水天气过程,实况16日降水 量为12.5mm。尧都区河西350万块半成品砖 坯,因提前防范减少了损失。依此可得: 实况天气下的损失比 y=0.088*12.5+0.005=1.105 不防范产生的纯损失为Mn =Mn′+G=1.105*3500000*0.02+1.10 5*350*50=9.6(万元) (按照善后处理费用为50元/万块,每块砖坯损失 0.02元计算)
计算方法
这两种服务指标是通过对用户生产的调查研究和 分析试验确定的,具有的一定的经验性,需要在 服务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由于用户的行业性 质不同,同一种天强度对其影响也不相同。因 此,专业预报应根据不同用户建立不同的专业服 务指标。如砖瓦业,影响指标:降水≥0.5mm, 冻害Tmin≤-2.5℃,防范指标:降水≥1mm, 冻害Tmin≤-3℃;塑料大棚,影响指标:大风 ≥5级,降温下降△T24≤6℃,防范指标:大风 ≥6级,降温下降△T24≤8℃。
基本思路
任何一种天气过程一般都可以分为强 度不同的级别。设某种天气为Wn (n=1,2,3,…,n),则这种天气就可分 为W 1,W2,W3,…,Wn 种级别。如W 1=0,表示这种天气强度为零,即无天 气过程出现。于是得出这种天气的预报 量与实际量的联合概率分布[2][3]布表
基本思路
表2 损失距阵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 气 不防范 防范 概率 W1 0 B P10 W2 M2 B+f2 M2 P20 W3 M3 B+f3 M3 P30 … … … … Wn Mn B+fn Mn Pn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众对气象信息需求的规律与公共气象服务
《公共气象服务导论》课程论文2012学年第二学期题目: 公众对气象信息需求的规律与公共气象服务学生姓名:管中慧学号:20091312168院部: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班级:3班任课教师:吴优二O一x年5 月22日公众对气象信息需求的规律与公共气象服务09会计3班 20091312168 管中慧摘要:本文为揭示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特征,对气象服务社会需求调查所得资料为样本进行统计定量分析,呈现出以下规律:公众最关注的气象信息、指数 (夏季温度、污染相关信息)受生理需求驱动;次关注的信息(高影响天气和人体舒适相关信息)与公众的安全感和追求高品质生活有关;而关注程度相对较低的信息具有2个特点:(1)需求人群相对特殊;(2)难以从大部分媒体获得。
分析表明,公众气象信息需求规律基本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而行为经济学信息易得性理论对调查中所发现的冰雹和降水概率的低关注度问题有较好的解释。
本研究所得结果为气象部门改进气象信息服务工作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气象信息公共气象服务公众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信息易得性引言气象服务是我国气象事业的根本。
随着气象科学理论深入发展,观测和资料处理技术的提高,以及高速计算机、卫星、雷达、自动观测站等现代化新技术的使用,气象信息不仅在量上有了巨大突破,准确率也有相应提高。
同时气象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气象服务水平也有很大进步。
然而,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现有的气象服务仍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
目前我国气象服务总体水平偏低, 服务结构单一,气象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很有限。
气象服务信息加工转化能力不强,从用户需求出发的产品开发工作相对滞后。
明确需求才能提供优质服务。
对气象服务而言,了解用户的需求是做好气象服务的必要条件。
了解、明确用户对气象服务的使用需求状况能够为气象部门明确服务方向,改进并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为了使我国气象服务满足社会公众不断变化的需要,使气象服务工作在拓展和改进的同时能够在服务水平上超前一步,就必须对以下问题要有明确了解: 第一, 公众对气象信息使用和需求现状如何?第二, 公众对气象信息需求的驱动力和决定因素是什么?第三, 气象部门应如何根据用户需求的相关信息来改进服务,并通过正确把握用户的需求方向来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方式?本文主要依据调查所得的用户需求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一个地区在特别季节(夏季)用户对气象信息需求的统计定量分析,揭示公众对气象信息需求的基本状况和规律,并将所得规律利用社会学经典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行为经济学信息易得性理论)加以验证,找出公众对气象信息需求的基本驱动力和决定因素并加以解释。
公共气象
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在物流交通运输中的完善一、公共气象服务1、公共气象服务,是指由政府提供的涉及全体社会成员公共利益的气象非物化服务产品和气象服务提供过程的总称。
2、公共气象服务主要特点(1)公共气象服务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是社会无差别的均等性服务;(2)公共气象服务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配置;(3)公共气象服务的提供主体是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4)公共气象服务的经济属性在于公共性和非盈利性,政府以计划方式配置资源。
3、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是指围绕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生产、提供、设施、组织、管理和运行而构成的体系,它包括气象预报预警和公共气象信息的制作、发布、传播、接收和指导使用。
(1)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生产,是指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空间天气、雷电等服务产品的加工制作,随着气象业务领域的拓展,气象服务产品生产还将不断增加。
(2)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提供,是指气象服务产品的发布、传播和应用指导。
它包括发布、传播和接收系统的全部环节和过程,这里不仅涉及到发布、传播和接收系统的硬件建设,而且还涉及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等运行机制。
(3)公共气象服务设施,是指公共气象服务所必须的发布、传播和接收系统的基础设施和硬件系统。
除气象部门具备的基础设施和硬件系统外,还包括利用政府其它部门资源、企业资源、社会资源、自治组织资源等,实现无差别的均等公共气象服务,必须依靠广泛的社会传播和组织资源。
(4)公共气象服务组织,是指发布、传播和接收气象服务的机构载体,它包括各级政府、各级气象部门、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和自治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气象服务的组织系统十分庞大。
(5)公共气象服务管理,是指公共气象产品从发布、传播到接收和指导使用的协同与控制过程。
公共气象服务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的部门多、组织多、层次多和环节多,实现全程协同和控制的难度很大。
(6)公共气象服务运行,是指公共气象产品从分发、传送、接收、指导使用的常态和应急状态的自处理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一套从分发、传送、接收到指导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完善的运行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关系到人们群众生活的细节部分,研究公共气象服务中用户的需求,发现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取得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通过对公共气象服务中存在的几大问题的探讨,提出发展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公共气象服务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问题;对策;创新一、引言又好又快地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我国气象事业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共权益保障不断强化,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公共服务政策的透明度不断提高,亟需对现阶段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充分的认识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指导公共气象服务的科学发展。
气象事业作为基础性、科技型社会公益事业,只有始终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不动摇,根据国家和社会对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强化公共气象服务,气象事业才有生命力,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长期以来,气象部门将公共气象放在首要位置,并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态、防灾减灾、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等方而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主要问题1.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供给不足,覆盖面存在明显空隙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尚不能满足气象防灾减灾广泛覆盖的需求。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仍有0.36%的公众无法收到气象信息,这些人群大多分布在经济落后,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地区。
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信息最难覆盖到群体是最需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来防御气象灾害的弱势群体。
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手段落后。
突发性气象灾害发生后,气象部门虽然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做了广泛的宣传工作,但还有很多人不能及时了解或引起重视。
2.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与公共基础设施抵御气象风险的现实不相适应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抵御气象灾害风险方而的脆弱性问题。
局地山洪灾害在当时的监测站网密度下难以识别,若能加密测站网,在易发山洪的“上游”地区建设若干个自动观测站,当上游降雨达到警惕的上限,尚未出现灾害时,把信息及时传递到即将受影响地区,灾害将会减轻。
3.没有处理好公益性气象服务与盈利性气象服务之间的关系气象部门本质上是公益性服务部门,气象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提高气象服务质量。
同时应该兼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多方面利益。
就目前而言,公益性气象服务不可避免的与盈利性气象服务发生冲突,公益属性增加,则气象部门收入不足,若公益属性下降则偏离了工作性质,这种矛盾导致气象部门进入两难选择。
气象部门应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提高经费利用效率,避免浪费。
另一方面提高日常工作中的服务质量,使公益性发挥到更好。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气象服务部门应防止个别人员为盈利非法提供错误气象信息,影响气象部门信誉事件的发生。
4.防治灾害的能力较弱由于我国的气象服务工作开始运行的时间较短,目前很多的技术条件和服务都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使原本包含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灾害防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有效的进行另外,由于公众对气象灾害的关注程度不高,导致气象服务部门做出的各项预警工作没有的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气象服务部门做出相应的预警之后,公众的参与程度不高,导致各项防御措施没有有效的进行目前气象服务部门没有将服务的优势发挥出来,很多群众并没有完全理解气象服务中防灾减灾信息的重要性,很多人认为气象服务知识对气象天气情况的预报,没有对灾害预警引起有效的重视,不能完全达到现今社会度防灾减灾工作的要求5.基本公共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存在较多问题预警不能广泛传播及送达服务对象的问题。
局地发生突发性气象灾害后,各级气象部门做了灾害定量描述,但公众对预警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反应。
气象预警发布后不同主体应有的反应问题。
许多地方出现气象部门发布灾害预警,但地方政府没有应有的反应和准备。
“橙色警报发布后的地方政府究竟有哪些反应,值得总结”,没有哪级政府依法宣布进入预警期,地方政府没有采取启动预案,阻比灾害、确保人财物各项保障就绪。
6.部分气象服务落后,机构不健全,人才缺乏由于气象服务部门们的机构不健全,公共气象服务发展受到很多的限制,很多服务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造成的,短期之内很难有有效的解决办法现有的气象服务内部的工作人员的知识面较窄,专业技能也不强,这也是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存在问题的一个原因。
虽然我国对气象服务邵门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来供应气象服务部门的发展,但是受到制度等原因的限制,气象服务部门的内部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气象服务部门的内部机构不健全,各部门的分工存在很多问题,而且现今缺乏专业的从事气象服务工作研究的人才,这已经成为制约气象服务也发展一个重要问题,这也导致了很多气象服务推广工作不能顺利完成的关键问题。
三、公共气象服务问题产生的原因1.气象灾害预警机制不健全,公共气象服务资源配置失衡在应对灾害性天气方而,许多国家建立了较为详实的灾害性天气的历史资料和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模式。
美国的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包括“监测一预警一信息传输一用户响应”的完整系统,由于预报技术设施先进、信息发布规范畅通、防御意识措施得力,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相比之下,我国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气象灾害前期相关征兆信息有限;受灾害性天气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难以做出长时效的准确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发布渠道不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部分单位和群众防灾意识不强。
组织资源配置失衡。
中国气象局2008年组建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省级气象部门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多分散在以专业为主(天气、气候、信息、科研等)的业务单位之内,服务力量分散,对服务需求的搜集、集成、分析、研究既无专门的技术又缺乏人才,气象专业和服务不分、专业人员既做业务又做服务,专业任务硬,服务任务软。
基层气象台站,处于直接服务的第一现场,是气象服务最基层单位,是与基层公众接触的最直接者,但工作岗位和任务却以基本气象观测为主。
以青海而言,台站服务人员对天气变化给当地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能否形成灾害的了解程度,远达不到能够及时指导和帮助可能受影响的人们采取主动防御措施和减少损失的程度。
投入失衡。
主要是气象部门内部建设投入失衡。
多年的气象现代化建设,投入基本集中在气象监测、预报预测、气象信息等专业能力建设方而,在气象服务能力这一“软件”的建设上的投入少之又少,运行中的投入仅在部门人员的人头经费、必要的办公维持经费,直接用于灾害服务调查、用户沟通反馈、需求分析的经费非常少。
2.尚未完全建立政府主导经济建设下的公共则政我国是全世界气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政府对公共气象事业高度重视,各级投入增长较快,但对气象的总体投入水平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总量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但也只相当于美国的1/8和日本的1/2。
我国人均国内气象投入为0.28美元/人(也就是说全国人均负担气象经费2元),相当于美国的1/36、日本的1/17和韩国的1/5“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之所以非常薄弱,还在于政府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财力还没有用到社会发展事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方而。
由于公共气象服务的地域性,与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相关的投入未纳入国家天气站网建设、省级及以下气象台站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等投入需由地方财政投入,加之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地方对公共气象服务的投入水平出现不均等的发展态势。
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用于支持公共气象服务的费用难以在各级政府的稳定投入渠道中落实。
3.社会协同缺乏!公众参与不充分目前,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社会动员机制、政策扶持机制等很不健全,气象部门虽采取了不同方式推进“信息员”队伍建设、气象灾害防御社区认证试点,但运行和推广在不同地区却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既有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发育缓慢、志愿者队伍缺乏等问题,也有法律、投入等支撑的制度保障不足的问题。
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对策1.加快完善气象服务体制对照全球蓬勃发展的气象服务,我国气象服务并没有在技术方面上落伍,而是在气象服务体制上显得有些不相适应。
当前,我国的气象业务体制无论是国家一级还是县一级,都是由国家和当地政府双重管理,业务技术体制在业务机构、业务分工、业务内容上与新的发展需求有很多不相适应,表现在众多的重复工作,造成很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因此存在着许多的弊端,这与服务体制不够完善有关,而运行机制则取决于新的服务观念和新型经济关系的确立。
2.加快建设发展现代化气象业务体系气象服务商业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特别是在提供定时、定点、定量预报方面,在有针对性的防灾决策、气候评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气象信息获知等方面,公众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气象业务技术体制又制约着现代化气象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目前我国的气象业务专业体系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例如:我们现在的气象预报服务比较单一,天气预报侧重在短时的天气和定性的天气预报之上。
在定时、定点、定量预报方面和有针对性。
3.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重视工作质量作为基础气象部门,各项数据都是上级气象部门的数据来源。
气象部门的观测预测关乎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农业的播种与收获、旅游业的进行与否等一系列问题,足以见得气象部门工作的重要性。
因此,基础气象部门更应该明确自身使命感,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加强人员培养等各种方式,致力于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高工作质量。
我认为过去我国教育事业小发达,导致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降低了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而现如今教育事业小断发展,新一代从业人员基本都具有综合素质可以胜任相关工作,另外应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使他们的相关知识能够被运用到实际中。
同时,老一代有经验的气象工作人员,应积极向年轻人传授经验,注重人才的培养。
4.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以实际为本,针对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按需预报天气,如农业区,可侧重降水以提高产量,林业区则应着重温度防比火灾发生。
应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自主开发新兴天气预测技术,努力实现气象监测的自动化、一体化。
气象工作作为一种服务,应努力拓宽服务方式,使服务更加贴近百姓的实际情况。
例如蒙古较为偏远,很多地区尤其是畜牧业地区难以收到电视信号,基层气象部门应有针对性的运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村委会喇叭等多种方式进行服务。
同时,上级气象部门应健全相关沟通制度,让人民群众的意见可以有效反应到气象部门,气象部门再随之进行服务创新。
5.激气象服务部门的体制改革要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水平,气象服务部门应对气象服务部门的体制进行改革,重新对气象服务部门的服务范围进行界定,将更多的社会群体添加到气象服务的范围中,保证公共气象服务的传播程度,并且对这些气象服务的部门进行细致的分类,保证各个不同的部门都能接受到他们需要的气象信自、提高气象服务部门的社会认同度,将气象服务部门内部也进行相应的完善工作,将内部进行细致的划分,保证内部服务人员能够人尽其用,促进社会公众的参与程度,保证企业能够进人到良吐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