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2017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2020年整理).doc
专题七实验探究题1. (2017·甘肃省卷)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家用普通干电池中含有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剥开电池时闻到氨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氨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能闻到氨味说明含有铵盐(如NH4Cl);黑色固体可能有铁粉、氧化铜或二氧化锰.【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I.小聪取适量黑色物质与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强烈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观察到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实验II.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取不溶物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2.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交流讨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实验I.熟石灰(或烧碱或其他碱性物质);实验Ⅱ.过滤;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H2O2(或过氧化氢)溶液,木条复燃【交流讨论】2H2O22H2O+O2↑.【解析】实验Ⅰ.铵盐与碱混合会放出氨气,所以取适量黑色物质与熟石灰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故填:熟石灰(或烧碱或其他碱性物质);实验Ⅱ.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过滤,取不溶物进行实验;1.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说明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2、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H2O2(或过氧化氢)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会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2017·盐城)小明取酸性锌锰干电池进行探究,他发现电池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
2017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
专题七实验探究题1. (2017·甘肃省卷)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家用普通干电池中含有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剥开电池时闻到氨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氨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能闻到氨味说明含有铵盐(如NH4Cl);黑色固体可能有铁粉、氧化铜或二氧化锰.【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I.小聪取适量黑色物质与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强烈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观察到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实验II.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取不溶物进行实验.【交流讨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实验I.熟石灰(或烧碱或其他碱性物质);实验Ⅱ.过滤;【交流讨论】2H2O22H2O+O2↑.【解析】实验Ⅰ.铵盐与碱混合会放出氨气,所以取适量黑色物质与熟石灰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故填:熟石灰(或烧碱或其他碱性物质);实验Ⅱ.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过滤,取不溶物进行实验;1.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说明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2、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H2O2(或过氧化氢)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会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2017·盐城)小明取酸性锌锰干电池进行探究,他发现电池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
【查阅资料】(1)锌皮为金属锌(含有少量的铁)(2)黑色糊状填充物由炭黑、MnO2、ZnC12和NH4Cl等组成(3)有关数据见下表【实验探究一】小明取适量黑色糊状填充物,按图2所示实验流程进行探究。
(1)溶液A 中溶质主要有(填化学式),操作Ⅱ中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实现两者分离的依据是;(2)欲从固体M 中得到较纯的MnO2,操作Ⅲ可采用的简便方法是____________。
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汇编(精品文档)实验探究题(解析版)
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实验探究题38(2017·北京中考)(7分)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实验小组对高锰酸钾的某些性质进行研究。
Ⅰ.不稳定性(1)如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3.16g KMnO4产生O2的质量质量为 g。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的原因是。
Ⅱ.腐蚀性【查阅资料】KMnO4溶液呈中性、有腐蚀性【进行实验】实验1:将新鲜鸡皮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KMnO4溶液浓度0.002%0.01%0.1%1%鸡皮的变化无明显变化边缘部分变为棕黄色全部变为棕色全部变为黑色实验2:将铜片分别浸泡在4种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
编号①②③④实验25mL0.1%KMnO4溶液25mL0.1%KMnO4溶液+10滴浓硫酸25mL蒸馏水+10滴浓硫酸25mL1%KMnO4溶液+10滴浓硫酸铜片质量/g 实验前0.54 0.54 0.54 0.54 18小0.54 0.52 0.54 0.43时后【解释与结论】(3)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2中通过对比②和④,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5)实验2中,欲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6)实验2中,铜片被腐蚀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Cu+2KMnO4+8H2SO4=5CuSO4+2MnSO4+K2SO4+□_________【答案】Ⅰ.(1)2KMnO4=K2MnO4+MnO2+O2↑ 0.32(2)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发生反应Ⅱ.(3)样品浓度对KMnO4浓度腐蚀性的影响(4)酸性条件下KMnO4浓度越高,腐蚀性越强(5)①②③(6)8H2O36(2017·北京中考)(3分)如下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
实验1 实验2实验3(1)实验1: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包下沉,原因是________。
2017届中考化学专题:实验探究题(课件和练习)(2)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一、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 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二、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林语堂 三、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四、拥有梦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让人羡慕。当大多数人碌碌而为为现实奔忙的时候,坚持下去,不用害怕与众不同,你该有怎么样的人生,是该你亲自去撰写的。加油!让我们一起捍卫最初的梦想。——柳岩 五、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 六、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汪洙 七、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方志敏 八、当我真心在追寻
2017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汇编专题——实验探究题
2017年中考真题专题汇编实验探究题之物质反应后所得溶液成分的探究题型分析:通常为A+B==== C+D↓(H2O)充分反应后形成溶液的溶质的猜想与探究。
该类型解题方法是:从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和是否过量去考虑,而生成物是一定存在的。
因此一般猜想有三种:(1)只有C(恰好完全反应);(2)A和C(A过量);(3)B和C(B过量)。
验证猜想时,一般不需要验证生成物,只需要验证过量反应物是否存在。
不合理猜想的判断方法:(1)猜想的物质含有反应物中未涉及的元素;(2)猜想的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反应;技巧方法:①要围绕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假设或猜想,假设越全面,结论越可靠。
②要注意猜想的科学性,要符合化学规律、化学原理,不能凭空设想。
如要猜想某个反应物,一定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③提出的猜想要有探究的价值、要有利于实验方案的设计,有利于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④要充分运用题目提供的材料或信息,设计验证方案或解答方案中的有关问题。
设计实验方案时一定要根据物质的性质。
⑤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四个要求:即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和简约性。
⑥结论表达要简洁明了,切中问题要害。
真题演练:1.(2017天水)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废液。
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作出猜想】甲同学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化学式)。
【査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①甲同学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_ __(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_。
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017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精选150套中考题)
2017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精选150套中考题)D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实验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1)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清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
(2)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下实验。
①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溶液,测得溶液pH=7。
②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发现溶液变为色。
但小亮认为实验②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
③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
2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
【实验探究二】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
再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
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
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各猜想三不成立。
【得出结论】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响反应能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
【反思交流】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
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取出【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清液的pH为Y,若X Y(填“>”“=”或“<”),则她的猜想成立。
【答案】【实验探究一】(1)酸(2)①氯化钙或CaCl2②红【实验探究二】CaCO3+2HCl=CaCl2+CO↑+H2O(未配平或无“↑”符号扣1分,化2学式错误扣2分)【得出结论】反应物的浓度大小【反思交流】<【解析】【实验探究一】(1)当pH<7时,溶液显酸性,现在pH=2,所以溶液自然显酸性,只不过是酸性增强;(2)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钙能溶于水,形成氯化钙溶液,而CO2气体能溶于水且显酸性,现在要对比生成的氯化钙溶液的酸碱度受CO2气体溶于水之后的酸碱性大不大,所以应先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CaCl2溶液;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生成碳酸显软酸性,紫色的石蕊溶液遇酸变红,所以溶液会变红;【实验探究二】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微溶于水,饱和后从液体中溢出,所以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得出结论】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说明反应不再进行,当再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说明之前不再反应是由于稀盐酸被消耗完了,所以可得出影响反应能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反应物的浓度大小;【反思交流】如果小慧的猜想正确,那就说明【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生反应,生成CO2,溶于水显酸性,而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清液还未进行反应,pH 肯定要大于x,故填<。
【化学课件】2017届中考化学专题:实验探究题(课件和练习)
中考专题精讲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中考专题精讲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中考专题精讲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中考专题精讲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中考专题精讲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
中考专题精讲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中考专题精讲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中考专题精讲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中考专题精讲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中考专题精讲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中考专题精讲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中考专题精讲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中考专题精讲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中考专题精讲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中考专题精讲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中考专题精讲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中考专题精讲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
2017年中考化学命题研究(青海专版)
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验探究题--化学2017浙江真题
2017年浙江中考实验探究题——化学1、(2017•杭州)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
(实验中操作正确,O2的密度为ρg/cm3)(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V和ρ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为________。
(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MnO2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MnO2的质量。
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第1步:2MnO2+2KClO3 2KMnO4+Cl2↑+O2↑第2步:2KMnO4 K2MnO4+MnO2+ O2↑第3步:K2MnO4+ Cl2 2KCl+ MnO2+ O2↑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________。
2、(2017•杭州)小金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 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步骤操作甲组现象乙组现象1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 m1m22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能被吸引能被吸引3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无明显现象4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明显现象①甲组的黑色粉末及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及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
他又发现m2恰好________g,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________(填写化学性质)。
安徽省2017中考化学试题研究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研究专题六第1415题实验探究题试题
专题六第14、15题实验探究题(必考)专题解读安徽中考第14题常以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为载体,侧重实验报告的阅读、完成、给予信息的运用与挖掘。
只要能掌握一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反应中的现象,读懂命题者的意图,此类试题就可以解决。
安徽中考第15题常以教材中某一个重要知识点为载体,侧重于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法等化学思维方法的运用。
此类试题注重基础探究且综合性较强,附加题更是在基础探究上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发散思维进一步考查。
控制变量法:对于受多个因素制约的问题,把其他变量统一,只讨论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对问题影响的方法。
如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金属活动性、酸溶液的浓度、温度、金属颗粒大小等,因此若要研究金属活动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必须控制温度、酸溶液的浓度、金属颗粒大小等因素相同,然后选用不同的金属来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对比实验法:对比实验法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实验现象的比较分析,探究一个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进而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
如探究盐酸中哪种粒子使石蕊溶液变红,可在已知盐酸中含有H2O、H+、Cl-的前提下,向不同溶液中(含有H2O、H+、Cl-)滴加石蕊溶液,通过对比排除H2O和Cl-,从而证明H+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分类猜押训练类型一教材实验拓展研究(2011、2010、2008.14;2016、2009.15)一有关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拓展1. (2016蚌埠九中一模)某化学学习小组借助下列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及相关试剂粗略测量空气中O2的体积百分数。
第1题图(1)实验前用10%的H2SO4溶液清洗铁钉至有气泡产生。
用H2SO4溶液清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试管剩余空间和导管的体积为40 mL,导管截面积约为1 cm2,形成稳定液柱时,读取读数为8.2 cm。
2017中考化学真题专题汇编——实验探究题
专题七实验探究题1. (2017·甘肃省卷)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家用普通干电池中含有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剥开电池时闻到氨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氨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能闻到氨味说明含有铵盐(如NH4Cl);黑色固体可能有铁粉、氧化铜或二氧化锰.【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I.小聪取适量黑色物质与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强烈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观察到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实验II.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取不溶物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2.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交流讨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实验I.熟石灰(或烧碱或其他碱性物质);实验Ⅱ.过滤;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H2O2(或过氧化氢)溶液,木条复燃【交流讨论】2H2O22H2O+O2↑.【解析】实验Ⅰ.铵盐与碱混合会放出氨气,所以取适量黑色物质与熟石灰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故填:熟石灰(或烧碱或其他碱性物质);实验Ⅱ.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过滤,取不溶物进行实验;1.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说明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2、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H2O2(或过氧化氢)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会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 22H2O+O2↑;2.(2017·盐城)小明取酸性锌锰干电池进行探究,他发现电池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
浙教版2017年中考科学化学探究题复习(含答案)
[证据与结论](3)实验一,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实验二,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则猜想①成立。
[分析与交流](4)实验一和实验二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元素,因为。
(5)写出碳的一条化学性质。
(3)装置E的作用是处理尾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结6.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 可能是NaOH; ② 可能是Na2CO3; ③ 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它是如何产生的?
【查阅资料】
(1)温度达200℃时,CuSO4开始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此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2)温度超过1000℃,CuO才分解生成氧化亚铜(Cu2O),Cu2O呈红色。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①可能是Cu;②也可能是Cu2O;③还可能是。
【实验探究】
(1)取红色固体观赏,呈亮红色;
(2)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固体不溶解,溶液仍为无色。
【分析推理】
(1)请教老师后得知,如有Cu2O存在,加入稀硫酸会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同学们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确定亮红色固体为。
(2)滤纸主要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经分析,产生红色固体的原因可能是滤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与分解产生的CuO发生反应,生成亮红色固体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这说明滤纸燃烧时的温度低于℃。
(word完整版)2017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推荐文档
专题七实验探究题1. (2017·甘肃省卷)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家用普通干电池中含有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剥开电池时闻到氨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氨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能闻到氨味说明含有铵盐(如NH4Cl);黑色固体可能有铁粉、氧化铜或二氧化锰.【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I.小聪取适量黑色物质与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强烈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观察到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实验II.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取不溶物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2.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交流讨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实验I.熟石灰(或烧碱或其他碱性物质);实验Ⅱ.过滤;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H2O2(或过氧化氢)溶液,木条复燃【交流讨论】2H2O22H2O+O2↑.【解析】实验Ⅰ.铵盐与碱混合会放出氨气,所以取适量黑色物质与熟石灰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故填:熟石灰(或烧碱或其他碱性物质);实验Ⅱ.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过滤,取不溶物进行实验;1.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说明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2、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H2O2(或过氧化氢)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会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2017·盐城)小明取酸性锌锰干电池进行探究,他发现电池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题型概述】探究创新类试题是近年来发展的新题型,它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查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题方法】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
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除需要勇气外,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
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第四,对探究问题做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
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
探究题一般并不包括所有的探究要素,但上述要求是解答探究性试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真题精讲】类型一实验方案设计类例1(2016·江苏宿迁)某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NaOH溶液与CO2气体的反应,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1)若导管a与b连接,将分液漏斗中的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关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振荡,然后打开导管上的活塞,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CO2与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探究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已知Na2CO3+H2O + CO2=2NaHCO3;NaHCO3+NaOH =Na2CO3+ H2O【提出猜想】Ⅰ.NaOH和Na2CO3;Ⅱ. ;Ⅲ. NaHCO3,Ⅳ. Na2CO3和NaHCO3。
【查阅资料】①Ca(OH)2与Na2CO3、NaHCO3均能反应且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CaCl2与Na2CO3能反应且有白色沉淀生成,与NaHCO3不反应。
③NaHCO3溶液显碱性,可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
【拓展应用】联想到空气中有CO2,所以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保存。
【解析】(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气压会减小,试剂瓶内的水流入锥形瓶中;CO2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提出猜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时,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如果二氧化碳过量,但是不能完全消耗生成的碳酸钠,则溶质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如果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是碳酸钠;如果二氧化碳过量,并且把碳酸钠完全消耗,则溶质是碳酸氢钠,所以猜想Ⅱ是Na2CO3;【设计实验】猜想Ⅲ不成立,就是要证明溶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题给资料②可知: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振荡,如果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猜想Ⅳ成立,就还要证明溶质中还含有NaHCO3,将操作I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振荡,如果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溶质中还含有碳酸氢钠;【拓展应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密封保存。
【答案】(1)试剂瓶内的水流入锥形瓶中2NaOH+CO2 =Na2CO3+H2O (2)【提出猜想】Na2CO3【设计实验】氯化钙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拓展应用】密封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
现将其放入一干净的烧杯M中,加入足量的水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讨论猜想】经过分析,针对白色粉末的组成,大家提出如下猜想:小红:氢氧化钠、硫酸钠;小华:氢氧化钠、碳酸钠;小明:碳酸钠、硫酸钠;小亮: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
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有。
3. (2015·四川资阳)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
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
【实验结论】(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反思】(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能达到鉴别的目的。
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考情小结】解答此类试题应抓住以下几点:①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相应的实验用品,设计几种实验方案,并进行优化得出最终的设计方案;②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对试样进行外观观察,确定其颜色、气味、状态等;准备试样进行检验,当试样是固体时应先取少量配成溶液,同时观察试样是否溶解,在溶解时有无气体产生等,以初步判断试样可能含有哪类物质;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类型二反思与评价类例2(2016·江苏徐州)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金属的性质时,将一段去除氧化膜的镁条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有气体产生,充分振荡后静置,发现试管中有灰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猜想与假设】小华认为灰白色沉淀为碳酸镁(MgCO3 ) ,其他同学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小华的猜想,理由是。
小宇认为由于反应后氯化镁生成量偏多,灰白色沉淀为不能再溶解的氯化镁固体。
小彤认为灰白色的沉淀为脱落的镁粉细颗粒。
基于以上探究与分析,原有猜想均遭到了否定。
【查阅资料】HCl+AgNO3=HNO3+AgCl,AgCl是一种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2】他们又另取灰白色沉淀放入试管中加热,将蘸有硝酸银溶液的玻璃棒伸入试管内,玻璃棒上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证明产生了气体。
再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悬于试管口,试纸变色。
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得知,足量的镁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会经历从酸性到碱性且碱性逐步增强的过程,从而生成了碱式氯化镁沉淀。
据文献介绍,碱式氯化镁存在多种组成结构,化学通式可表示为2Mg (OH)Cl H O x y z m (其中20x y z --=,06m ≤≤)。
【反思拓展】(1)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镁条的用量宜少不宜多。
(2)铁片和铜片放入稀盐酸中产生的现象也不相同,据此推测出铁的活动性比铜 。
还可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来确定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猜想假设】因为反应物中都不含有碳元素,不会有碳酸镁沉淀,所以,小华的猜想与假设是错误的;【实验探究1】小宇认为,灰白色的沉淀为没有溶解完的氯化镁,因此,取上层的清夜,加入氯化镁应该不溶解,现在结论是其猜想错误,因此,应该是加入的氯化镁溶解了;小彤认为灰白色的沉淀为脱落的镁粉细颗粒。
现在得出的结论是其错误,因此,灰白色的沉淀加入稀盐酸中就不会产生气体;【实验探究2】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HCl+AgNO 3=HNO 3+AgCl ↓”AgCl 是一种白色沉淀。
”因此可知,产生的气体为HCl ,HCl 溶于水形成盐酸,所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反思拓展】(2)铁会与稀硫酸反应,铜不会与硫酸反应,所以推测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答案】【猜想假设】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合理即可)【实验探究1】溶解 没有【实验探究2】氯化氢(或HCl) 红【反思拓展】(2)强(或活泼) Fe+CuSO 4=FeSO 4 +Cu4. (2016·江苏泰州)“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成分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该敞口久置的消毒液中溶质有哪些?【查阅资料】“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
NaClO 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并易与空气中二氧化 碳反应(2 NaClO + CO 2 + H 2O =2HClO + Na 2CO 3 )。
NaClO 溶液、HClO 都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
HClO 不稳定,受热或光照会发生分解。
【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可能还有NaClO ,Na 2CO 3,,HClO 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验过程】I.向装入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消毒液试样,布条长时间不褪色。
Ⅱ.另取适量该消毒液试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 。
【得出结论】实验过程I 中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不含 。
实验过程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综上所述,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为 。
【交流反思】生活中,“84”消毒液储藏时应注意 ;一般不用“84”消毒液对水果、蔬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 。
【拓展延伸】(1)次氯酸钠与稀硫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有毒的氯气,日常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
5. (2015·广西桂林)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 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在实验①中同学们根据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判断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请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①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I.氢氧化铜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可脱水分解生成氧化铜。
Ⅱ.铜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
【猜想与讨论】小陶认为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了分解。
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猜测,理由是。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提出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少许氢氧化铜可溶于足量水中。
猜想二:氢氧化铜可在足量氢氧化钠浓溶液中溶解,溶液呈亮蓝色。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同学们用氢氧化铜粉末(其他试剂可任选)设计如下实验。
请你填写表中的空【结论与反思】(1)根据实验,并进一步查阅资料知道,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成Na2Cu(O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根据实验可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考情小结】解答此类实验应抓住以下几点:①科学性(即实验原理、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②安全性(即用药及操作要注意安全,注意环境保护等问题);③可行性(要满足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④简约性(装置简单、步骤少、药品用量少、时间短)。
参考答案1. D2. (1)小红(2)产生白色沉淀,溶液颜色不变(或溶液仍为红色)(3)有气泡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沉淀部分溶解NaCl 、HCl3.【理论分析】(1)氯化钠(或NaCl)(2)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的原子个数为1,而标签中为2(或碳酸氢根和硝酸根化合价为1-,而标签中显示推断酸根为2-)【实验结论】(3)碳酸钠(或Na 2CO 3) 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实验反思】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4.【分析讨论】NaCl【实验过程】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NaClO 、HClO Na 2CO 3+Ca Cl 2=CaCO 3↓+2 NaClNaCl 、Na 2CO 3【交流反思】低温、避光保存 会氧化水果、蔬菜中的维生素【拓展延伸】2 NaClO +H 2SO 4=Na 2SO 4+2 HClO5. CuSO 4+2NaOH =Cu(OH)2↓+Na 2SO 4【猜想与讨论】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而氢氧化铜分解产生的是黑色固体(合理即可)【实验探究】沉淀不消失将少许Cu(OH)2粉末加到浓NaOH 溶液中,充分振荡沉淀消失,溶液变成亮蓝色【结论与反思】(1)Cu(OH)2+2NaOH =Na 2Cu(OH)4(2)资Ⅰ显示Cu(OH)2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可脱水分解生成CuO ,而表格1可知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