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花凋》中的女性悲剧命运
解读《花凋》
奇特的比喻
•郑家这样的大黄狗有两三只,老而疏懒,身上生癣处皮毛 脱落,拦门躺着,乍看就仿佛是一块敝旧的棕毛毯。 •她姊姊泉娟说话说个不断,像挑着铜匠担子,担子上挂着
喋塔喋塔的铁片,走到哪儿都带着她自己的单调的热闹。
•她的脸像骨架子上绷着白缎子,眼睛就是缎子上落了灯花, 烧成两只炎炎的大洞。 •硕大无朋的自身和这腐烂而美丽的世界,两个尸首背对背 拴在一起,你坠着我,我坠着你,往下沉。
解读《花凋》
(选自《传奇》1944、2)
内容简介
一(1-2)美丽姑娘川嫦之死;
二(3-19)川嫦的家境介绍;
三(20-44)川嫦与未婚夫情定终身; 四(45-57)川嫦患上肺病; 五(58-65)未婚夫另有所爱; 六(66-81)川嫦病死。
主题分析
通过川嫦病死的过程展示了生命的悲 凉。生命的悲凉不仅来自不能逃脱的疾病、
4、大雅大俗的写作特色 主要表现为“古典小说的根底”和“市 井小说的色彩”。
• “古典小说的根底”最为鲜明的表现: “《红楼梦》风”。 • 《花凋》被看作是“现代《葬花词》”:不 仅《花凋》直接来源于《红楼梦》中的《葬 花词》,而且主人公郑川嫦也被她直言不讳地 称作“现代林黛玉”。
思考与练习
1、《花凋》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2、以《花凋》为例张爱玲小说雅俗并存 的审美形态。 3、以《花凋》为例分析张爱玲小说对女
•她爬在李妈背上像一个冷而白的大白蜘蛛。
3、借助精神分析法,批判嘲讽人性的自 私和冷漠。 (1)亲人的冷漠与自私:
•在我们家里,谁都不用想一个人享点清福。 •明儿她死了,我们还过日子不过? •郑夫人忖度着,若是自己拿钱给她买,那是证实了自己有 私房钱存着。
(2)人性的虚伪与冷漠
•人们的眼睛里没有悲悯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只要是戏剧化的,虚假的悲哀,他们都能接受。
郁郁芳花,凄婉而凋-2019年文档资料
郁郁芳花,凄婉而凋《花凋》是张爱玲一九四三年三月发表于《杂志》月刊的一篇短篇小说。
文中的“郑川嫦”是贯穿整个小说的核心人物,张爱玲呈现给我们的是关于一个正值花季少女郁结而死的凄美爱情故事,文中除了对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娓娓道来以外,还对郑家遗少家族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张爱玲小说作品《花凋》中川嫦的爱情悲剧就体现了女性受男权社会压抑,屈从与家族及男性社会的悲剧,与其说张爱玲小说中描写的是川嫦的个人悲剧,不如说是她对中国传统女性独立意识的一种呼吁和呐喊。
一、凄婉芳华空凋零郑川嫦是郑家遗少三个女儿中的最小的一个,郑家却是一个上海没落陈腐虚荣的大家族。
文中说道“可是郑家的财政系统是最是人捉摸不定的东西”,“说不上郑家是穷还是阔”,呼奴使婢的一大家子人,洋房一栋,床有两只,有钱看戏却没钱给孩子补蛀牙,姑娘们虽在锦绣从中长大却跟拣煤核的孩子一样泼辣有为。
好容易熬到上面的姊姊们出嫁,川嫦才异常漂亮起来,开始了她洋溢着青春的芳华。
于是在合适的年龄合适的季节里,川嫦遇见了留洋归国的年轻有为的医生章云藩,起初“川嫦对于他的最初印象是纯粹消极的,不够这个,不够那个,然而第一次的见面,她却为了同样的理由爱上了他。
”他是她眼前第一个有可能性的男人,谁知好景不长,川嫦在那次中秋家庭聚会后病倒了,一卧便是两年多,病情恶化从原来的肺病转成骨痨。
云藩起初是等着她的,但是因为时间太长她的病情一直没能好转,川嫦也隐隐约约知道他外面有了人,于是她万念俱灰,在试图自杀一次未遂之后,死在三个星期之后。
《花凋》的情节并不复杂,也并不是那么扣人心弦,但张爱玲用她异于世俗的女性批判的犀利眼光审视整个腐朽没落的郑家,醇熟的文笔下流淌出的是那么一个细腻性情内心世界丰满的女子,她的举手投足间展现的是女性对自己独立自由意识的向往追寻。
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在《张爱玲和她的小说》中写道《花凋》是以其舅舅黄定柱的第三个女儿黄家漪的爱情悲剧为原型写成的,其中小说中反映批判的是满清遗老后代民国之后坐享家世,奢靡颓废的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被放逐的女性——试论张爱玲小说《花凋》的悲剧主题
吃橘子水了。 I ”川嫦昔 日丰美的肉体在难堪与焦虑 中从云藩 眼 前一 寸一 寸 消 失 了, 幸福 也 一 步 一 步 离
她 远去 了。 自己的健康 和美 貌一 点一 点从心 爱 的人 面前 消尽 , 世上再 没有 比这更 残酷 和痛 苦 的事情 了 。 川 嫦病 了两 年 , 云藩本 来许诺 一定 会等 她 , 终 于没 但 有禁得 起家 里 的催促 , 终归 要 娶 妻 生 子 而且 也 对 他 她 的病无望 了。都 云 君 生 日 日说 恩情 , 君死 又 随人
疼爱 孩 子也不 能 说不 慷 慨 , 而一 旦 手 头 紧 了难 免 翻
1 31
起《 红楼梦》 中孤寂的黛玉 , 她又似乎比黛玉幸运得
脸 不认 人 。郑太太 又不 善 于 理 家 , 面 上是 富足 人 表
爱人看见 自己最不美丽 的时候 , 尤其是听到被当成
病 人 的职 业 语 言 : 今 天 觉 得 怎 么 样 ?过 两 天 可 以 “
强 食 的环境 里不 会争 夺 的女孩 连漂 亮 的资格 也被剥
、
无 从 美丽 的灰 色人 生
荒凉 是 张爱玲 作 品一 贯 的主 题 , 笔 下 的家庭 她 都 是 缺少 亲情 无爱 的沙 漠 , 主人 公 大 多 是 没 有 家庭 之 爱 滋润 的人 , 无 爱 的人 生 里他 们 是 流 浪 的无 根 在 之人 , 没有 寄 托也 不 知 道 未 来 。亲 情 失 落 的生 命 里 爱 情也 如 水 中之 花遥 不 可 及 , 于是 他 们 在 荒 凉 的 岁
家的排场里子却寒酸拮据 , 小姐们衣着粗糙马虎, 佣 人 的工 资经 年拖 欠 , 孩 子 的牙 齿 坏 了也无 钱 去 医 小
院补 。父母 总是 为 了一 点 小 钱 怄气 , 这样 的家 庭 在 里 女J ' 唯一 的出路 是做 “ 结 婚 员 ” 婚 姻对 于 女 bf f l 女 , 性 来说 真是 最古 老最 稳妥 的职业 。好 不容 易 盼到姐
《花凋》的悲剧意识解析
《花凋》的悲剧意识解析作者:高娇娇袁劲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4期《花凋》以郑川嫦悲苦的人生和无望的爱情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悲凉,而这种悲凉不仅仅来自病痛的折磨,更来自于亲情的冷漠与爱情的背叛。
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天才女作家张爱玲横空出世。
她的小说始终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苍凉之感,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我发现许多作品里力的成分大于美的成分。
力是快乐的,美却是悲哀,两者不能独立存在。
” 苍凉作为一种基调笼罩着张爱玲笔下的每一个故事。
她让我们发现世界的无情与荒诞,感受人生的无奈和悲哀。
《花凋》就是这样一部充满悲剧意识的作品。
《花凋》堪称张爱玲最经典的短篇悲剧,描写了一个正值青春妙龄的女子郑川嫦感染肺病死亡的故事。
川嫦生在一个封建遗少的家庭,窘困的日子使她只能嫁人,然而爱上一个章云藩,又因为她患上了肺病和骨痨,最终婚事也因疾而终。
这个故事里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大悲大喜,只有小人物无声的挣扎、无痕的泪水、无奈的哀怨。
川嫦的悲剧来自于人性的冷漠与自私。
作品从郑川嫦的坟墓写起,首先定下了一个悲凉的基调,写的是郑川嫦悲哀的人生,悲剧的结局。
“川嫦是一个稀有的美丽的女孩子……爱音乐、爱静、爱父母……无限的爱,无限的依依,无限的惋惜……回忆上的一朵花,永生的玫瑰……安息罢,在爱你的人的心底下。
知道你的人没有一个不爱你的。
”这令人肝肠寸断的碑文会让不知内情的读者觉得川嫦生前一定过着很幸福的生活,有那么多的爱。
然而一句简单的“全然不是那回事”这一否定性议论表明了川嫦的父母在说谎,这是一个“无爱”的世界。
这样的预设轻易地打破了假象和错觉,增强了事件悲剧性的震撼力。
川嫦,在郑家排行老四,面对剧烈的家庭竞争,她是姐妹中最老实的一个,天生要被人欺负。
当着人,“她们是勾肩搭背友爱的姊妹”,背地里,她们“不停地嘀嘀咕咕,明争暗斗”。
“姐姐们经常为了同时看中一件衣料而争吵,又尖刻的算计着川嫦,只能穿姐姐们淘汰掉的旧衣服。
张爱玲《花凋》中的辞格浅析
眼看就要冷场 , 主持会议的领导站起来接着说 :‘ 实 “我 在没啥说 的’ ——这是多 么朴实 的语 言。 ‘ ’ 我 实实 在 在地干 , 只干不说 , 这本身就是丰富而宝贵 的经验。如 果我们都像李梅 同志那样 扑下身子埋头 苦干 , 拼 奋力 搏, 努力钻研 , 么我们就 能取得更大成绩 。几句话 点 那 ” 明了发言者的精 神要义 , 使会场气 氛重新热烈起来 。 “ 三个明确” 六个 发挥” 和“ 是快速构思的几种主要 常用技巧 , 当然还有其它 的一 些技巧 , 在此不再赘述 。 技巧来 自 实践 , 又在实践 中发展。只要我们 大家多作 些即席发言 的实践 , 多锻炼 , 您一定会发现更 多 想信 的技巧。 ( 作者单位 : 河北省衡水市委 )
张爱玲 花凋 中的辞格浅析 《
陈 莉
张爱玲是擅长 以纯熟 精巧的文字表达她 对人生 、 人性的认识 的作家 , 的中短篇小说集< 在她 传奇》 她 中, 对人性洞察之深刻 , 对世情描摹之细致令人 叹为观止 。 其 中短篇‘ 花凋》 写女 孩子郑川嫦短暂 的悲剧 一生 , 作 者使用了摹绘 、 比喻、 比、 对 反语 、 比、 复等等辞 格 反 来营造作 品氛 围、 描绘人情风俗 、 塑造人 物形 象 、 绎 演 人生悲剧 , 现将作品中出现的辞格作一分析。 摹绘 。摹绘是一种 通过人的感觉 把事物 的声 音、 颜色 和形体 、 情状 , 如实地 描摹下来 的修 辞手法 。 运用摹绘手法 , 以使人对事物 的感觉具体 、 可 真实 , 有 声有色 , 有形有状 , 身临其 境 , 真实地表 现事 有如 能更 物的特点 , 渲染气氛 , 增强表达效果。
、
“
一
时机地插入 了这样一 段话 :知子知女莫过 父母 , 冷 “ 知 知热莫过爹娘 ,此时此刻 面对含辛 茹苦 的二老双亲 , 就让两位新人亲亲热热地呼唤一声爸妈 、 爹娘吧 , 四 让
张爱玲《花凋》:绝望背后,轻如鸿毛的死,却暗藏着人性的自私
张爱玲《花凋》:绝望背后,轻如鸿毛的死,却暗藏着人性的自私你快乐全世界为你快乐,你悲伤只能一个人悲伤-张爱玲张爱玲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作家,她的写文风格,当世罕见。
经历了从旧时代到新时代的社会变迁,经历了爱情的创伤和婚姻的坟墓,张爱玲的一生可歌可泣。
一个女人要经历怎样的痛苦,才能让自己内心被坚硬的城墙包围,张爱玲的内心就是城墙。
从不被父母宠爱,再到爱情上的受挫,最后一个人远渡重洋,远走他乡的张爱玲,她活的比谁都洒脱,但也活得比谁都窝囊。
女人都是渴望被爱的,这就像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各个都是在爱的路上奔走,但最后都徒劳,无功而返。
说到徒劳这个词,我不禁想起了川端康成写的《雪国》。
在《雪国》这本书里川端康成就通过他笔下的岛村这个人物,为我们诉说了人生的徒劳。
其实徒劳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其实生活中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徒劳的,但人最让人动容,最能引发人们感动和热情的,往往都是这种徒劳的过程。
徒劳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绽放的美,这种美,即便哀伤,即便没有结果,但那种为爱去行动,去不顾一切的过程才是人们所追求的。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悲剧,但面对爱情她依然充满希望。
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个富有才情的女子,要把自己的余生交给了爱情,并且一次次让自己遍体鳞伤。
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张爱玲是主动的也是被动的,错爱一生的遗憾,以及被伤害的痛苦,充斥了她的一生,但她有一点就是,她足够坚强。
张爱玲的坚强,是她对待世事的冷漠,是她在她的小说里一遍遍诉说着悲痛和决绝。
明明内心充斥着怨和怒,明明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失望和痛恨,可当一切回到了原位,她的文字依然是那样,冷峻不掺杂一点个人情感。
其实纵观张爱玲的命运,以及她的惨死,我们不难发现,她的命运就像她笔下的郑川嫦,或许她唯一与这个女人不同的地方就是,她曾经享受过爱情,而郑川嫦还没有拥有那份爱情,就已经香消玉殒。
在张爱玲的笔下,《花凋》这篇短篇小说里的郑川嫦,就是旧时代女性的缩影。
花凋读后感
花凋读后感《花凋》读后感《花凋》是一部由陈忠实所著的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
小说以花凋为象征,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读完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思考了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着一个普通家庭展开,通过家庭成员的生活经历和命运的起伏,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
在小说中,花凋成了一个重要的象征,它代表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在家庭成员的命运中,花凋的凋谢和再次绽放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种寓意,让人不禁感叹生活的无常和变化。
通过阅读《花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人生就像花朵一样,短暂而美丽,我们要珍惜每一刻,不要轻易放弃,更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多舛,但他们依然坚守初心,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和努力,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和困难,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轻言放弃。
另外,小说中也展现了社会变迁对家庭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成员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变迁的不可逆转性。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家庭成员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但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总的来说,读完《花凋》让我深刻地思考了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生命就像花朵一样,短暂而美丽,我们要珍惜每一刻,不要轻易放弃,更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我们也要不断努力,坚守初心,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这部小说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加珍惜生活,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小说,从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行。
那些凋零的……——读张爱玲的《花凋》
那样为民族“呐喊”,去开创⼀⽚新天地,她只是徒然地叙述着⼀个时代的凋零。
然⽽两者之间,却⼜的确有着⼀些微妙的相似。
两⼈都有着对⼈性极为敏锐的洞察⼒,这⼀点似乎应该成为所有优秀作家的特点。
《花凋》中川娥的⽗亲⾯对她的病也泪流满⾯,但不肯花钱给川娥治病,因为她的病治不好了,“做⽼⼦的⼀个姨太太都养活不起,她吃苹果!”“明⽇她死了,我们还过⽇⼦不过?”母亲抱着失去了希望的川娥也哭了,可是她⼜忖度着“若是⾃⼰拿钱给她买,那是证实了⾃⼰有私房钱存着。
”他们也不是不爱川娥,但这分爱是需要有充⾜的钱来保障的。
⼈的本质始终是⾃私,这也许是张爱玲的观点。
鲁迅对愚昧的看客冷漠⾃私的⼈性洞若观⽕,祥林嫂在被迫改嫁失去了孩⼦后再回到鲁镇,⼈们听厌了阿⽑的故事,⼜转⽽对她抗婚时额⾓上撞的疤产⽣了兴趣,“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收到极⼤的压抑和毒害,民众愚昧和冷漠,被吃者也在⽆意中吃⼈。
鲁迅将⽂字做⼔⾸,狠狠地解剖这毒瘤,不刮⾻不能疗疮,他剖析的是“国民性”的弊端,也是⼈性的弊端,祥林嫂死于⼈们对她悲哀命运的反复咀嚼之下,死于担⼼到了阴间要被⼀分为⼆的恐惧之中,死于捐了门槛赎罪之后依旧被四婶视为不祥之⼈的绝望之后。
千千万万劳动民众中的⼀个祥林嫂死了,在爆⽵声中,天地圣总预备给鲁镇的⼈们以⽆限的幸福。
张爱玲发不出这样的呐喊,也没有这样的⼒量,她只是以⼥性敏锐的感叹,把⼤时代的影⼦浓缩在家庭⽣活中的⼀个⼩⾓落,淹没在⽇常⽣活的细节中。
《花凋》⾥的川娥是美丽⽽⼜容易被忽视的,她是家庭中最⼩的⼥⼉,要被⼤的欺负,⼜被弟弟占去爹娘的疼爱。
⽗亲郑先⽣是个遗少,“他是酒精缸⾥泡着的孩⼫。
”“有钱的时候在外⾯⽣孩⼦,没钱的时候在家⾥⽣孩⼦。
”鲁迅的⽂字是⼔⾸,剔⾻疗疮,张爱玲的⽂字是利刃,使⼈物穷形尽相。
川娥依旧有着梦想,梦想着上⼤学,从容地找⼀个合适的⼈。
可是⼥⼉总是被⽗母急着当做可以换取更好物质⽣活的⼯具,川娥见了章云藩,尽管了解不够,喜欢不够,可她也觉得爱上了,因着章云藩对她有着⼏分动⼼,因着章云藩可以带她逃离这个封闭局促的环境。
花凋
张爱玲《花凋》如果你知道江南旧俗,应该知道花雕酒,相传富家养女,初弥月,即开酿数坛,直到此女出门,即以此酒陪嫁,则至近亦十许年,其坛率以彩缋,名曰花雕,如果女儿未嫁而亡便是花凋,若是圆满就叫“女儿红”。
若是儿子便是“状元红”,看古人把生活过得多有诗意。
而张爱玲有篇短篇《花凋》讲的也是那样一个悲凉的女子,,“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女主人公川嫦这朵花在没有爱与同情的世界里艰难地生存,在独自泪流中凄冷凋落。
下面就是出国留学网作文频道为你带来的《本来面目全非——浅析张爱玲<花凋>》,希望对你有所触动。
本来面目全非——浅析张爱玲《花凋》故事的主人公郑川嫦,正穿肠,或许作者有此之意,这个世界让一个女子伤心断肠,病而如落花逝去,正是花凋。
开头便是以死亡开始,“在新修的墓碑上这样写道:‘……川嫦是一个稀有的美丽的女孩子……十九岁毕业于宏济女中,二十一岁死于肺病。
……爱音乐,爱静,爱父母……无限的爱,无限的依依,无限的惋惜……回忆上的一朵花,永生的玫瑰……安息罢,在爱你的人的心底下。
知道你的人没有一个不爱你的。
’”可是,下一段的笔锋一转,告诉我们的却是“全然不是这回事。
的确,她是美丽的,她喜欢静,她是生肺病死的,她的死是大家同声惋惜的,可是……全然不是那回事。
”作者在后面的文章里都在告诉我们“全然不是这回事”。
是的,真相都是难看的,事实本来是面目全非的。
川嫦也不像墓碑写的是一个稀有而美丽的女孩子,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她长相普通,既不聪明,又毫无出众之点。
她的一生短暂而压抑,在本该最灿烂的青春里先后失去了健康和爱情,在绝望中渐渐变成一只“大而白的大白蜘蛛”最后死去。
她的一生与碑文上的描述迥异,生的无比痛苦,死的无比凄凉。
歪曲事实的碑文连同“白大理石的的天使,垂着头,合着手,脚底下环绕着一群小天使”的塑像与真相构成了巨大的反差,形成了强烈的反讽。
川嫦的悲剧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悲凉,而这种悲凉来自病魔的侵袭,更来自于其他的各个方面。
“花凋”——张爱玲作品中女性形象和命运解读
0杨爱 林 王
张 爱玲 作 品 中女 性 形 象笔 化 运 解读 和命 作 下 直 品
的 至
玲 缘
玲
余 [ 川理 工 学 院人 文 学 院 , 四 川 自贡 四
一一 一 一
6 30 ] 4 0 0
张爱玲 作 品多 以女性 为主要 写作 对象 , 性在 传统 宗法 制家 庭和婚 姻 的压 抑之 下 , 运悲 惨 令人 同情 。在 张 女 命
带来 见她 , 章云 藩 的女友 面前 , 川娥却 又感 觉 “ 惭 形秽 ” 最 后 , 而在 郑 自 。 她认 为 自己 :总 之 , “ 她是 个拖 累 。 于整个 对 世界 , 是个拖 累 。” 此 自 和 自卑 , 她 如 责 郑川 娥这 朵花 的凋谢 , 便是 必然 的 了。 郑 川娥 临终 前的 面 目让 渎者 赫然 心惊 :她 叫李妈 背她 下楼去 , “ 给她雇 了一 部黄包 车 。 爬在 李妈 背上像 一 个冷 而 白的大 白蜘蛛 。” 骨痨 病不 仅让 她无 法行走 , 其心 灵也被 伤害 —— 父母 竟然不 肯全 力挽 救她 的生命 , 他们在 她走
紫薇 是 以美 丽娇 弱 而著称 的花 , 是这个 老 太太 的名字 。 也 她确 实是 美丽 的 :眉 睫乌浓 , “ 苦恼地 微笑着 的 时候 , 眉毛睫 毛一丝 丝很 长地仿 佛垂 到跟 睛里 去 。” 太太 原来 有这样 好 听的名 字 , 老 这样美 的脸 蛋 和身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了还看 得 出 老 苗 条 的身 形 。 但她 嫁 了不成 器的 丈夫 , 丽 、 又有什 么用 呢 ? 到她 当家 :经手卖 田卖 房子 , 美 本分 轮 “ 买卖股 票外 汇 , 过
的娇弱 , 需要 后 天的特 别 呵护和 自身 的成 长 。 而这 二者 , 张爱 玲笔下 都难 以见到 。 然 在 在男 权被 绝对强 化 的宗法社
浅析《花凋》中的川嫦形象
浅析《花凋》中的川嫦形象作者:吴冯豆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8期摘要:张爱玲擅长以纯熟精炼的文字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其中短篇小说《花凋》以女主人公的恋爱经历为线索,叙述了民国时期上海一家遗少家庭的琐事,着重再现了川嫦由生到病到死的生活状态,人物描写细腻丰满。
本文将着重从分析川嫦的人物性格,造成悲剧的原因,浅析《花凋》中的川嫦人物形象。
关键词:《花凋》;川嫦;张爱玲作者简介:吴冯豆(1995-),女,汉族,四川德阳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01张爱玲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具有传奇的人生,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深刻的人性洞察能力。
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细腻而别致,具有突出的悲剧性,短篇小说《花凋》可以极好地体现出来。
《花凋》讲述的是一个美丽普通的郑川嫦简单而悲凉的一生。
文中的人物看起来似乎都是普通而平凡的,都是张爱玲笔下的“那些忙忙碌碌与百无聊赖的人们,似乎被时代忘却了,自己也忘却了时代,但这种生活却以其独特的本质,反映着近现代中国的重要历史侧面。
”[1]一、川嫦人物性格(一)美丽安静平庸无常小说开端对川嫦进行外貌刻画,“川嫦以前有过极其丰美的肉体,尤其美的是那一双华泽的白肩膀。
……长睫毛,满脸的‘颤抖的灵魂’,充满了深邃洋溢的热情与智慧,向《魂归离跟天》的作者爱米丽,勃朗蒂。
”[2],但随后,作者却开门见山,直接说川嫦并不聪明。
为什么一个看起来漂亮美丽,聪慧可爱的女孩,却很是平庸,是没有点灯的灯塔,是花瓶,空有其表,缺乏光和精神呢?探究其原因,和其家庭紧密相关。
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孩,在女儿中排行最小,注定要被强势的姊姊们欺负,被弟弟夺走爱,也最容易被父母忽视,在要面子又穷困的名士派头的家庭中,物质和精神的被剥夺,教育的匮乏,川嫦逐渐变得安静,老实,不争不抢,但希望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追求自己普通的幸福。
从意象中看张式苍凉:以《花凋》为例
(二)压在玻璃下的照片:无望的爱情 留学归来的医生章云藩,本不合川娥的意,但他的家里 有点底子,人也有点底子,和生活在争吵与嘈杂中的家人不 同,他是干净整齐的,“她喜欢他头发上的花尖,他的微微 伸出的下嘴唇”。这是她生命中第一个有可能的男人,也是 她渐渐爱上的人。女为悦己者容,她听闻云藩喜欢女人的旗 袍长过脚踝,便穿着已经不合时宜的长旗袍;她会因挽手时 云藩的胳膊肘抵在自己的胸脯子上而脸红。这时的川娥是快 乐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 可她的快乐并不长久。跳舞回来之后川娥染了肺病,“瘦 得肋骨高高突了起来”。原是恋爱中的男女朋友,现在大部 分时间竟成了医生与病人的关系,“章云藩天天来看她,免 费为她打空气针。每逢他的手轻轻按到她胸肋上,微凉的科 学的手指,她便侧过头去凝视窗外的蓝天。从前一直憧憬着 的接触,是的,总有一天,可是想不到是这样。”曾期望的 肢体接触,变了味儿似的以另一种她不愿意的方式呈现在她 眼前。病了两年,成了骨痨,那个曾信誓旦旦说“我总是等 着你的”的人,已经和看护余美增光明正大谈起了恋爱。 人人都是热闹的、光彩的,可只有她满身病人的气味, 在她看来余美增只是五短身材,配不上章云藩——“因为她 爱他,她认为唯有一个风华绝代的女人方才配得上他”。但 云藩身边站着的人,不可能是久病的她了。为了表示自己曾 经年轻漂亮过,在余美增来之前,川娥特地让人把自己曾经 拍过的照片压到桌子的玻璃下。这个举动是孩子气的,却不 难看出川娥的不甘心和那一点点傲气。几乎要结亲的婚事、 令人动容的海誓山盟,却因为她的病成为泡影。以后那“十 年的美,十年的风头,二十年的荣华富贵”,都一并随她的 病拱手让人了。 相比起妻子的身份,川娥更像是一具曾有价值的肉体。 在这具肉体病了、不适合做妻子的时候,她仅有的一点价值 已经消逝。云藩和川娥是有爱的,可是不多——不能支撑他
《花凋》《倾城之恋》与女性成长
030《名家名作》·评论尹 璐当我们说孩子气的时候,可能会联想到任性、不自立等特质。
而这些特质在成年女性身上也时有体现。
成年女性的成长有时是通过对自我进行反思和剖析实现的。
本文以《花凋》与《倾城之恋》为例,探讨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角色从孩子气到成熟的成长过程,看看在这一成长过程中女主角摒弃了哪些特质,以及在这一成长过程中的悲剧基调。
一、《花凋》:花也凋零人也没《花凋》的开篇就已经申明女主角川嫦的离世,因此本篇是以倒叙的手法进行书写的,而川嫦悲剧性的成长也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
川嫦的一生就如文题所表达的那样,是一朵凋零的鲜花。
她出生的家庭表面阔绰,实际上却要举债度日。
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父母与诸位姐姐又都不甚在意她。
直到她的姐姐们纷纷出嫁后,她才悄然绽放,开始享受爱情的滋润。
然而,她却因中途不得不缠绵病榻被所爱的人抛弃,郁郁寡欢,最终黯然凋零。
可以说,从一开始张爱玲就已经用死亡表达了川嫦悲剧的结局。
作为张爱玲第一部也是非常重要的中短篇小说集《传奇》中的一篇,相比于小说集中的其他篇章而言,《花凋》的研究体量逊色太多。
比如在《张爱玲研究资料》中,它只是被简略提及,也鲜少有分析。
但从女性成长的角度而言,文中所书写的川嫦短暂的一生所面对的主要命题,也是现实中年轻女性要面对的命题:自我与爱情。
从一开始,她就是不引人注目的,甚至朴素的,但是张爱玲很巧妙地以川嫦在姐姐们出嫁之后突然漂亮起来书写川嫦对得到关注的渴望:被压制的欲望终于得到了释放。
同时,这也是对姐妹之情的讽刺:姐妹之间并没有友爱,而是明争暗斗。
川嫦因为年纪最小则是被欺负的。
她仍带着少女心态的贪妄:她痴心想等爹有了钱,送她进大学,好好的玩两年,从容地找个合适的人。
[1]但是,现实却是:非得有很多的钱,多得满了出来,才肯花在女儿的学费上—女儿的大学文凭原是最狂妄的奢侈品。
[1]也就是说,她父亲郑先生作为一个遗少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思想:女儿的学业是最不重要、最不应该浪费钱的。
用叙事理论分析巴金《花凋》
用叙事理论分析巴金《花凋》有一个艺术理论是这么说的——“优秀的作品,要让舒适的人不安,也令不安的人舒适。
”《花凋》正是如此。
这个小故事,无论舒适的时候,抑或不安的时候,读起来都余音绕梁,使人低回不已。
故事讲述的是一名花季少女的死亡。
主人公郑川嫦出生于没落贵族,她漂亮、体贴,却一直生活在几个姐姐的打压和父母的冷落下。
好不容易等到长大,与一个医生互生情愫,却不幸患上绝症,在众叛亲离中死去了。
这篇小说带着浓郁的现实主义批判色彩,既写出了亲情的淡漠,亦揭露了社会的冷酷。
川嫦的父亲极度自私,不仅不支持女儿上大学,甚至在女儿命悬一线之际、也不肯为她买西药——【郑先生道:“你的钱你爱怎么使就怎么使。
我花钱可得花个高兴,苦着脸子花在医药上,够多冤!这孩子一病两年,不但你,你是爱牺牲,找着牺牲的,就连我也带累着牺牲了不少。
不算对不起她了,肥鸡大鸭子吃腻了,一天两只苹果——现在是什么时世,做老子的一个姨太太都养活不起,她吃苹果!”】相比父亲,川嫦的母亲在乎女儿一些。
但是她没有家庭地位,又不愿意暴露自己攒了私房钱,于是她支使川嫦求助于前男友,终究间接地放弃了孩子——【郑夫人忖度着,若是自己拿钱给她买,那是证实了自己有私房钱存着。
左思右想,唯有托云藩设法。
】川嫦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偷偷离家出走,想再看看上海滩。
可是走在街上,人们纷纷躲避她——【世界对于他人的悲哀并不是缺乏同情;秦雪梅吊孝,小和尚哭灵,小寡妇上坟,都不难使人同声一哭。
只要是戏剧化的,虚假的悲哀,他们都能接受。
可是真遇着上了一身病痛的人,他们只睁大了眼睛说:“这女人瘦来!怕来!”】川嫦记起学生时代纪念册上的两句诗,【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顿时兴致全无,回到家抱着母亲痛哭失声。
对照文章的开头,川嫦死后,人们精心装饰她的墓碑,在上面刻下虚伪矫情的文字——【安息罢,在爱你的人的心底下,知道你的人没有一个不爱你的】——何其讽刺。
小说以一句“她死在三星期后”结尾,全篇没有涉及疾病本身的痛苦,却用一大段意识流,非常露骨地、把死亡的绝望感呈现了出来:【川嫦自己也是这许多可爱的东西之一;人家要她,她便得到她所要的东西。
从川嫦恋爱中的三个瞬间解读《花凋》-精品文档
从川嫦恋爱中的三个瞬间解读《花凋》-精品文档从川嫦恋爱中的三个瞬间解读《花凋》《花凋》是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很少被研究者关注的一篇小说。
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遗少家庭中不被在意的四女儿川嫦从恋爱到患上绝症后恋人离去的过程。
张爱玲在《流言?自己的文章》中说:“一般所说“时代纪念碑”那样的作品,我是写不出来的,也不打算尝试,因为现在似乎还没有这样集中的客观题材,我甚至只是写写男女之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
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朴素,也更放恣的。
这种朴素的、放恣的人物心态在小说《花凋》中表现得似乎尤为明显,这也是《花凋》区别于张爱玲其它小说的独到之处。
本文的论述试图通过川嫦与章云藩恋爱经历中的三个瞬间来解读这篇小说。
(一)“每逢他的手轻轻按到她的胸胁上,微凉的科学的手指。
她便侧过头去凝视窗外的蓝天。
从前一直憧憬着的接触……是的,总有一天,……总头一天……可是想不到是这样,想不到是这样……”这段是川嫦患上肺痨后,恋人章云藩作为医生的身份给她看病时有过的身体上的接触的描写。
我们知道,章云藩是川嫦在最美好的年龄里遇到的初恋。
川嫦对于他的最初印象是纯粹消极的,“不够这个,不够’那个,然而几次一见面,他却为了同样的理由爱上他了。
”在和章云藩在跳舞场有了初次的小小的身体接触的时候,还“想到这里就红了脸……怎么着也不对,而且,这一点接触算什么,下次他们单独地出去,如果他要吻她呢……”川嫦如怀春少女一样对于和恋人的接触抱有本能的爱情想象和向往。
然而却在章云藩走后的第二天便一病不起,想象中的美好场景也只是自己身为病人时候和章云藩的接触,就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想不到是这样,想不到是这样”。
郑家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郑先生有钱的时候就在外面生孩子,没钱的时候就在家里生孩子;郑夫人极力存着自己的私房钱不被家人发现;川嫦的几个姐姐们在穿衣用度上也是互相排挤……所有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那么一点点小小的私利而现实地活着,正如川嫦自己所言:“在我们这个家里就办不到。
旧上海的黄粱一梦:从《花凋》与《红楼梦》的比较看“张氏苍凉”
旧上海的黄粱一梦:从《花凋》与《红楼梦》的比较看“张氏苍凉”旧上海的黄粱一梦——从《花凋》与《红楼梦》的比较看“张氏苍凉”张爱玲在我人生的出场方式颇带了些“红楼气息”,是王熙凤式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个“声”是“名声”的“声”。
早在尚未接触过她的作品时,便在杂志上见到叶兆言评价她的一生“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个重重的叹息”。
作家太过出名,前人的研究和评论也就难免铺天盖地。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初相识,让“张爱玲”这个名字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个模糊的印象。
这种来自他人、缺乏基础的印象像极了她笔下三十年前的月亮,宛如“朵云轩信笺纸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隔着重重叠叠的光阴和前人的肩膀难以看到真正的月亮,所以直到中学时第一次读她的短篇小说集《传奇》,我才算是从原典中真正走近了张爱玲,得以一窥“月亮”的真容。
初读《传奇》时才十四五岁,十四五岁的世界主色调是纯净的天真的白,十四五岁的心对世事和人性都没有太多太深入的感知。
当年的我只依稀觉得张爱玲的小说描写繁复华丽,字里行间却莫名渲染着一种难言的沉重。
这种沉重大抵就是叶兆言所言的“苍凉”吧,但这苍凉最初却只给我冷冷的距离感。
再读《传奇》时的我已经站在十八岁的尾巴上,或许是年龄的增长拉近了我和张爱玲的距离,我竟不再觉得她的词句晦涩,也不再感到那种“苍凉”和我的生活格格不入。
相反地,这一部普通人的传奇中透露的苍凉强烈地吸引着我,让我隔了六七十年的时光依旧不可自拔地爱上她和她笔下的故事。
从泛黄的书页间,我看到了一个来源于平凡却并不止步于平凡的《传奇》,当初让我敬而远之的“苍凉”之感,现在却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感触。
《传奇》中不乏《金锁记》《倾城之恋》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而我却独独钟情于《花凋》。
有学者认为“《花凋》也许是张爱玲的小说中风格最凄惨哀伤的一部,在她描写的无数苍凉故事中最能扣动读者的心弦。
” ,我以为此言得之。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自序中坦言,“《红楼梦》是我一切的泉源,我唯一的资格是实在熟读《红楼梦》……偶遇拂逆,事无大小,只要“详”一会《红楼梦》就好了。
本来面目全非——浅析张爱玲《花凋》
本来面目全非——浅析张爱玲《花凋》如果你知道江南旧俗,应该知道花雕酒,相传富家养女,初弥月,即开酿数坛,直到此女出门,即以此酒陪嫁,则至近亦十许年,其坛率以彩缋,名曰花雕,如果女儿未嫁而亡便是花凋,若是圆满就叫“女儿红”。
若是儿子便是“状元红”,看古人把生活过得多有诗意。
而张爱玲有篇短篇《花凋》讲的也是那样一个悲凉的女子,,“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女主人公川嫦这朵花在没有爱与同情的世界里艰难地生存,在独自泪流中凄冷凋落。
下面就是作文频道为你带来的《本来面目全非——浅析张爱玲<花凋>》,希望对你有所触动。
本来面目全非——浅析张爱玲《花凋》故事的主人公郑川嫦,正穿肠,或许作者有此之意,这个世界让一个女子伤心断肠,病而如落花逝去,正是花凋。
开头便是以死亡开始,“在新修的墓碑上这样写道:‘……川嫦是一个稀有的美丽的女孩子……十九岁毕业于宏济女中,二十一岁死于肺病。
……爱音乐,爱静,爱父母……无限的爱,无限的依依,无限的惋惜……回忆上的一朵花,永生的玫瑰……安息罢,在爱你的人的心底下。
知道你的人没有一个不爱你的。
’” 可是,下一段的笔锋一转,告诉我们的却是“全然不是这回事。
的确,她是美丽的,她喜欢静,她是生肺病死的,她的死是大家同声惋惜的,可是……全然不是那回事。
”作者在后面的文章里都在告诉我们“全然不是这回事”。
是的,真相都是难看的,事实本来是面目全非的。
川嫦也不像墓碑写的是一个稀有而美丽的女孩子,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她长相普通,既不聪明,又毫无出众之点。
她的一生短暂而压抑,在本该最灿烂的青春里先后失去了健康和爱情,在绝望中渐渐变成一只“大而白的大白蜘蛛”最后死去。
她的一生与碑文上的描述迥异,生的无比痛苦,死的无比凄凉。
歪曲事实的碑文连同“白大理石的的天使,垂着头,合着手,脚底下环绕着一群小天使”的塑像与真相构成了巨大的反差,形成了强烈的反讽。
川嫦的悲剧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悲凉,而这种悲凉来自病魔的侵袭,更来自于其他的各个方面。
赏析张爱玲《花凋》
赏析张爱玲《花凋》《花凋》中“花凋”二字已为读者营造出一种类似诡异的环境气氛,在读者眼前出现一幅令人心碎的图画:灼灼鲜艳的一朵花,频频受到外界的侵袭,于是渐渐枯萎,直至凋零。
故事开场已是结束,小说采用倒叙手法。
小说一开始就在说川嫦的坟墓,可这是在给川嫦修墓碑么?这更像是她的父母在替自己找机会赎罪,或者寻求自我安慰罢了。
郑先生在川嫦病重时对夫人说的:“这孩子一病两年,不但你,你是爱牺牲,找着牺牲的,就连我也带累着牺牲了不少。
不算对不起她了……”前呼后应,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川嫦的墓志不过是华美的遮羞布,本该温馨舒适的家庭却是灵魂厮杀的残酷战场。
每个孤独的灵魂弃儿,在荒野中迷失,为了生存和利益,亲情顶不过股票和私房钱。
花终于凋零,冷酷铸就的泥金的小手,终于扼死了人。
川嫦生之时的孤独感、被抛弃感,颠覆了“无限的爱、无限的依依、无限的惋惜……知道你的人没有一个不爱你的”的矫饰谎言。
正如作者所述“全然不是那么回事。
”越走近川嫦越了解得多这个被谎言所欺骗的世界竟如此让人心疼。
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女子,有着出众的容颜,本该拥有非常一般的命运,但事实并非如此。
对于人生,她不是没有炽烈的希望,她不仅渴望所有女孩子渴望的一切,甚至差点就要真实的拥有。
张爱玲擅长写“软弱的凡人”,那些游移于黯然背景里的人物,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自私、暧昧、迷离、痴情,还带着一点点清醒,却终是枉然。
张爱玲在塑造他们之时,时刻都没有忘记那些人所面临的尴尬处境。
只有幽微的弄堂里,才有着柴米油盐的结实日子,只有纸醉金迷的大上海,才能目睹过于精明的饮食男女。
川嫦的悲情结局,不是单考她个人努力就能彻底挣脱,很大程度是由她周身那种环境所决定着一切。
川嫦是个老实本分的女孩,她的人生愿望不过是普通的人生欢乐,最初,她希望找到一个可以相爱的人,但疾病、死亡却紧紧相随,最终那个“我总是等着你的”的承诺也随着时间和疾病的加深被淡化和遗忘,那些口口声说爱她的亲人也让她直接走向死亡放弃生命,那覆盖在表面上的“无限的爱”如谎言般编织着亲情间的碎梦。
张爱玲《花凋》读后感
张爱玲《花凋》读后感张爱玲在《花凋》读后感张爱玲在《花凋》中运用的是倒叙手法,在故事还没叙述之前,我们就已经知道了女主人公郑川嫦的结局,说郑川嫦死于肺病,但又说可是全然不是那么回事。
从开始就否定了郑川嫦死于肺病的说法。
那么是谁把她一步一步的推向死亡呢?原因是复杂的。
郑川嫦是美丽,善良的女性,从来不和姐姐们争夺衣物,爱音乐,爱静,爱父母。
并且是对未来生活有美好憧憬的女孩。
梦想有天能上大学,虽然自己知道这只能是个“梦想”,但她对未来依然是渴求的。
因为她知道在父亲眼中女儿的大学文凭是奢侈品,何况他家已一贫如洗。
郑川嫦的父亲是一个整日泡在酒精里的人,她的母亲是一个自私自利的魔鬼,张爱玲用极讽刺的词语,描绘的郑川嫦父母的自私与可恨,将自己的吃喝与享受放在第一位,孩子坏了牙齿没钱补,买不起钢笔头,这些在她们心里完全不算回事儿。
为何在这样的家庭里她的姐姐们都嫁了人依然能“活着”。
她却只有死这一条路呢?多半是因为她的善良,自卑。
如果川嫦能在面对姐姐们时不那么怯懦,不那么忍让。
可能她不会瘦的肋骨胯骨高高突了起来,也可能早就把自己嫁了出去。
当她遇到章云藩时,她以为找到了幸福,可是正因为在她的生命中也就结识了这一个男人,她没有比较,以至于章云藩在离他而去时,她陷入了死胡同,没有了活着的意义。
如果在川嫦的意识中觉得这个世界还会有比章云藩更优秀的男人,可能她不会死,可能还会有活着的勇气。
在封建家庭生活的她世界是狭小的,生活是贫困的。
川嫦在面对章云藩时总是内心自卑。
她没有向章云藩敞开自己的心扉,而自己一直在掩饰自己的贫穷与瘦弱。
川嫦虽善良却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自信,没有显示出自身的价值。
因此被章云藩在生病两年后抛弃。
川嫦被她的父母无情的当做可以换取更好物质生活的工具。
婚姻是建立在互相了解上的,而川嫦却对章云藩知之甚少。
但川嫦并没有觉得这些重要,只知道他有许多优点,却不知他的缺点,又怎么称得上对他了解呢?没有相互的了解又何来真正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花凋》中的女性悲剧命运
《花凋》是张爱玲于1944年3月发表在《杂志》月刊第12卷6期上发表的一篇作品。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与《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等相比,《花凋》并不出名。
但其中对于女性命运的描写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张爱玲是一个冷静的女性写作者,在《花凋》中,她以平淡的笔调向我们讲诉了一个少女的悲情故事。
《花凋》中川嫦的命运实质上是时代的缩影,其悲剧命运的根源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在历史的潮流中,在男权为中心的重压下,文本力图重现女性的真实遭遇,即被压抑的现状,从而引起社会的共鸣。
郑川嫦的悲剧首先表现在其个性的被压抑。
这种对其内心本能欲望的压抑是双重的。
文本开篇以倒叙的手法写道“……川嫦是一个稀有的美丽的女孩子……十九岁毕业于宏济女中,二十二岁死于肺病。
……爱音乐,爱静,爱父母……无限的爱,无限的依依,无限的惋惜……回忆上的一朵花,永生的玫瑰……安息罢,在爱你的人的心底下。
知道你的人没有一个不爱你的。
”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墓志铭呀,这躺在墓中的女孩子生前必然是十分受人宠爱的吧?可是作者在此却笔锋一转,接着说“全然不是这回事。
的确,她是美丽的,她喜欢静,她是生肺病死的,她的死是大家同声惋惜的,可是……全然不是那回事。
”不是那回事,那么又是怎么回事呢?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我们看到:“川嫦是姊妹中最老实的一个,言语迟慢,又有点脾气。
她是最小的一个女儿,天生要被大的欺负,下面又有弟弟,占去了爹娘的疼爱,因此她在家里不免受委曲……”,文本中提到,“川嫦是姊妹中最老实的一个,言语迟慢,又有点脾气。
她是最小的一个女儿,天生要被大的欺负,下面又有弟弟,占去了爹娘的疼爱……”在这种背景下,川嫦注定成为被忽略与欺压的对象。
为了在家里生存下去,川嫦不得不隐藏起自己的本能欲望。
她没有漂亮的衣服来装饰自己,穿的的姐姐们剩下的旧衣裳,甚至有时还得赤脚;她想要上大学,可是那对于她而言那只是奢侈品;她渴望一段真正的爱情,却因为一场大病扼杀在了摇篮里。
生活在宗法父权下的女性,除了选择逆来顺受,没有任何主导自己命运的权力和力量。
马克思曾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很显然,我们的主人公川嫦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
她的父亲是遗少,家里虽然拮据,却死要面子。
“为门第所限,郑家的女儿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出路。
可见,川嫦是没有机会取得经济独立的。
没有经济的支持,自然就没有话语权。
起初,我们可以看到,川嫦是有自己的思想的。
在姐姐们都出嫁以后,川嫦并不忙着找对象,她希望她爹有了钱以后可以送她上大学,好好地玩两年,从容地找个合适的人。
但依附于父权下的她,想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在她的愿望还没有得到是实现时,她的母亲,郑夫人已经托了大小姐为川嫦找对象。
这也就有了后来的与章云藩的恋爱。
在川嫦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女性在长期压制下被扭曲的思想,即便川嫦有着对更高理想——上大学的追求,但她最终的目标仍然是找个合适的人。
在男权中心思想的影响下,川嫦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始终无法摆脱从属于男性这一传统。
其次是人性的自私与冷漠对川嫦的伤害。
这不仅表现在她生病前的不得宠及受欺负。
更表现在她生病后,周边人的态度。
当川嫦缠绵于病榻时,她的亲人早已厌倦了这劳神又伤财的事。
郑先生父母并非不爱她,只是这爱若与钱比起来就显得苍白无力不值一提。
当面对川嫦即将逝去的生命时,“郑先生道:‘不是我说丧气话,四毛头这病我看过不了明年春天。
’说着,不禁泪流满面。
”可是听到要买西药时,他却舍不得了,生怕为她白花了钱而影响一家人的日后生活,甚至连她每天吃两个苹果也要发怒,因为他连养姨太太的钱都没有了。
而母亲呢?因为怕给女儿治病让丈夫知道自己有私房钱,竟忍心眼睁睁看着女儿慢慢地死去,她那有限的母爱终归抵挡不了金钱力量的冲击。
文本通过这对川嫦周边人的行为的描述生动
再现了人性的自私与冷漠。
而川嫦也因为明白这一点而觉得自己是拖累,最终在孤独中死去了。
爱情的悲剧色彩。
文本说到,川嫦起初见章云藩的印象“起初觉得他不够高,不够黑……他说话也不够爽利……措词也过分留神了些……”,从川嫦对于恋爱对象的标准也可以看出,在饱受环境的折磨后,她把希望寄托在男性的身上,希望藉此得以解脱。
所以与其说川嫦最后是爱上了章云藩,倒不如说章云藩是川嫦在饱受压抑的生活中拼命想要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
在当时的背景下,章云藩是她尚心仪且唯一有可能的结婚对象。
可就是这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那个曾对她说“我总是等着你的”的男人,在她病了两年后终是有了新欢。
在得知章云藩有了新女友后,川嫦执意要见上一见,她的固执和任性令人叹惋。
,相貌平平然而丰满健康的余美增小姐令她失望的同时又自惭形秽。
此时章云藩已成为她心中最理想的爱人,她实在不甘心让另一位平常的女子日后再发现他的缺点。
这一次会面给了她致命的打击,也让她彻底绝望了,这绝望其实是来自女性对男性和男权社会的依赖以及对自身价值的不确定,正如张爱玲所说:“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川嫦的这种对男性的依赖以及自身的懦弱也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花凋》为我们展现的是在男权社会里被放逐的女性无助的挣扎,她们因为被折断了翅膀而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只能在牢笼一样的环境里做无力和绝望的挣扎。
文本讲诉的是一个发生在悲剧时代的悲凉的故事,是女性自我意识毁灭的故事。
文本无处不穿透着作家对于现代女性的人生感悟,但张爱玲也无法无法回答她们的出路在哪里,只留下忧伤的叹息。
这是张爱玲的困惑,也是一个时代的困惑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