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13《桥》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13《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桥》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中国农村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出自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故事讲述了一位老共产员在面对洪水来袭时,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本文通过讲述这位共产员的光辉形象,展现了共产员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风貌,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共产员的先进性,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感悟。
但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于共产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可能还缺乏深刻的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启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到共产员的崇高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共产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提高朗读课文的能力。
2.教学难点:体会共产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共产员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共产员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对共产员的无私奉献精神的理解。
5.情感体验: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共产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共产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桥》说课稿
《桥》说课稿一.说教材《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十二篇课文。
《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二、说教法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准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究性教学,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从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三.说学法引导学生主要通过自读自悟,换位思考,自主探究等方法学习本课。
,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
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灾害的切身感受不是很强烈,所以教学中准备借助多媒体课件设置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老汉在这场灾难中所表现出来的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四.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段学生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等词语。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说本文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2.根据课文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幻灯片出示)()的木桥()的山洪()的人们()的老汉3.师:当咆哮的山洪势不可当地冲向窄窄的小木桥时,惊慌的乱哄哄的人们,你挤我拥地跌跌撞撞的来到求生的木桥边,这时桥前早已站着一个老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二)精读课文,感悟人物的高尚品质1.指名朗读7-23自然段,生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老人的语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精品教案+说课稿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就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
这虽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像倒。
”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做了铺垫。
再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他像一座山。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说课第【1】篇〗《桥》说课稿一.说教材《桥》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学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当洪水袭来的时候,在窄窄的木桥前,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
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理解怕不够深入,也理解不了桥的深刻含义。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9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2.通过对文字的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四、说重点难点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进一步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把握,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难点为“理解题目的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引生入境,感悟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换位思考,自主探究等方法感悟文章中心,体会人物思想,领悟文章写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二)感受危况,引生入境。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
(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
(六)课后练笔,延续情感。
《桥》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桥》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桥》是一篇描写桥梁建设的科普性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和事实,介绍了桥
梁的种类、结构和建造过程。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内容丰富有趣,适合初中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桥梁的种类和结构,掌握桥梁建造的基本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普知识水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让学生了解桥梁的种类和结构,掌握桥梁建造的基本过程。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专业术语和工程原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桥梁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桥梁的作用和重要性。
2. 阅读:让学生阅读《桥》这篇文章,并结合课文内容,讨论桥梁的种类和结构。
3. 讲解:解释文章中的专业术语和工程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拓展: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桥梁建设的知识。
5. 练习:设计一些问题和练习,检验学生对桥梁建设的理解程度。
6.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对桥梁建设知识的记忆。
五、板书设计
桥梁建设
- 种类:梁桥、拱桥、索桥
- 结构:桥墩、桥面、桥台
- 建造过程:设计、施工、验收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桥梁建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工程建设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说课稿
第12课《桥》说课稿一.说教材《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微型小说。
作者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在此课学习之前,学生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已经有了比较深的学习基础,这为学好本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和语言感悟能力,对于本课的阅读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理解不够深入。
三、说教学目标由于本课是第二课时,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2、通过抓小说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在创设的情境中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句子进行品读,以读促悟,学习课文独特的表达方式。
3.感受老汉作为老一辈共产党员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伟大品质。
四、说重点难点在确定教学目标基础上,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品读人物语言及神态语句,学习课文独特的表达方式".教学难点确定为"感受老汉作为老一辈共产党员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伟大品质".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一)直接导入,确定“人物"要素大基调.(二)抓人物要素,初识人物形象。
(三)抓环境要素,体会形势危急。
(四)抓情节要素,领悟独特写法。
(五)三要素归一,再识人物品质。
(六)课堂总结,巩固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
13.桥人物服务服务(神圣,伟大)环境情节因为我的整个教学流程是围绕小说三要素来进行的,而且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和情节描写都是为人物描写服务的,所以我在环境和情节两个要素上都打了一个指向人物的箭头,整篇文章通过三要素的描写,体现出人物神圣伟大的品质,所以把人物的品质也写在人物下方,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七、说教学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朗读重点语句,以读促悟,体会人物性格特征,但由于时间关系,朗读形式还不太多,如果时间再充足一点,效果应该会更好。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桥》人教(部编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文本结构:理解课文的叙述结构,分析事件发展的顺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章分析能力。
举例:在讲解“桥像一条龙”的比喻时,教师可通过展示图片或实际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比喻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类似的创作。
2.教学难点
-情感理解: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限制,可能难以完全体会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如主人公对家人的牵挂与牺牲精神。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桥》这篇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刻画、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亲情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和表达亲情。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桥》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亲情的伟大。从教学过程来看,有几个方面我觉得做得不错,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的基本概念。《桥》通过山洪暴发这一背景,展现了主人公在危难时刻的勇敢与担当。这些描写和刻画帮助我们理解亲情的深刻内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案例。作者如何通过桥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出主人公对家人的牵挂和牺牲精神。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拟人这两个修辞手法和课文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桥》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桥》说课稿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洪水来袭时的紧张和危险。
然后,我将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那座窄窄的木桥上,面对着汹涌的洪水和无助的群众。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这种紧张和危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支书的舍己为人的精神。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重点关注老支书的言行举止,感受他那种不顾个人安危,舍己为人的精神。
同时,我将引导学生思考老支书的行为对群众的影响,以及他所表现出来的员的精神。
(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课文标题“桥”,并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让学生理解桥的深刻含义,即员的使命和责任。
(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包括构思、语言、修辞等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课后练笔,延续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写一篇感想或小作文,延续对文章的情感和思考。
同时,我也将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课堂教学的重点就进入了如何更好地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
为此,我采用了引生入境的方法,以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环境和人物。
首先,我让学生找出描述自然环境的句子,并画出相关的场景,读出句子中所呈现的情感和写作手法。
接着,我让学生说出形容形势危急的词语,以进行词汇积累和运用的综合练。
其次,由于学生对洪水比较陌生,我出示了洪水的图片,并设疑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其中,为下文理解人物的表现埋下伏笔。
随后,我让学生找出描述人们表现的句子,并交流体会。
然后,我引导学生联想到哪些词语,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最后,我将教学重点转移到老支书身上,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老汉的内心想法,体会老汉在生死关头时刻为群众着想,并引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以加深对精神品质的理解。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2.《桥》人教(部编版)
12.《桥》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国家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题是《桥》。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小说。
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并且认真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根据对教材特点的把握,我将《桥》的说课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老支书身上那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正是文章要向我们弘扬的。
2、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位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课文中人物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探索文本的冲动,朗读感悟法,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以及讲授法,点拨法等。
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运用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程序(一)开门见山,聚焦洪水1、利用提示性谈话,提出阅读要求:边读课文边用笔勾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
努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适时用课件出示这些句子或词语,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体会洪水的可怕。
部编版6年级上册语文经典12 桥(说课稿)
《桥》说课稿一、说教材:《桥》是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桥说课稿。
面对突如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也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第四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习课文时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放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二、说教学方法:(1)运用情境教学法。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一些描写自然环境的词句想像面对死亡威胁的情景,感受当时的情况危急。
(2)运用朗读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范读,品读,对比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等,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3)运用讨论法。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三、说学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指导学生运用勾画圈点法,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的主旨;采用朗读法、讨论法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程序: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五个环节完成教学任务。
一、悬念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那个黎明究竟发生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桥》这篇课文,一起去看个究竟。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2 课《桥》一等奖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桥》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13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桥》,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桥》是出自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
本单元一共包含三篇文章,它们都是小说,其目的就是引导初步感知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本文讲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洪水把希望让给别人,把死和危急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奉献的意义,体会小说的魅力。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抽象思维能力仍有待发展。
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文章语言的分析和感受力仍有欠缺。
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以上对于教材的分析和对于学情的把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正确读写、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体会老汉的无私奉献,受到情感上的熏陶。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课文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所以:我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我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秉着快乐学习的宗旨并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一方面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中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我采用朗读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说教学过程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环节一:视频导入,激发求知欲上课伊始,我会播放洪水来临的视频,帮助学生体会洪水的可怕以及受到迫害的人们的可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桥》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为主要目标,通过让学生了解和思考桥的形象、功能和象征意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文本解读《桥》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描写桥的形象和功能来引发学生对桥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绘了过桥的体验和激动的心情,同时也渗透出对桥的敬畏和敬重之情。
2. 课文结构该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开篇、形象描写、桥的功能和象征意义。
开篇部分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形象描写部分通过具体描写桥的外貌来帮助学生形成对桥的形象感知,桥的功能部分介绍了桥的作用和桥梁工程的重要性,象征意义部分则探讨了桥作为人类文明和情感纽带的象征。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通过文本直接描述来使学生对桥的形象和功能进行准确把握,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文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桥的形象和功能中抽象出桥的象征意义,并学会通过文字表达这种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桥的形象、功能和象征意义,能准确理解文本中的描述,感受桥的美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使学生能言之有物地表达对桥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对人类文明的敬仰之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珍视文明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音频设备: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朗读材料3.多媒体设备:显示课文的电子版或幻灯片4.教学辅助材料:学生练习册、教学图片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你们出门走在马路上或者过大桥的时候,有没有留意过桥的外貌和它的功能呢?桥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2. 学习桥的形象(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桥的形象特点。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桥》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桥》说课稿中卫市第六小学张晓帆一、说教材这篇课文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2课。
是一篇叙事写人的小小说。
该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特点,并结合高年级段学生特征,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情感态度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含义。
四、说教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
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悟情的过程中。
五、说学法:向学生传授“学法”。
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这是我这次说课的重中之重,在整节课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合理,并结合自己的优势声情并茂的朗读,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视频来感受形势危急,教师诵读。
交流:感动之一:(第一次喊话)老支书的壮举: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在这里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老汉的嗓音为什么沙哑了,试想之前发生了什么,让学生展开讨论,感受好汉的辛劳。
并第一次体会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的回答会比较肤浅,但我并不做回答。
通过“拥戴”“像一座山”体会威望如山、才沉稳如山、威严如山则、责任如山、大爱如山。
在指导朗读时,采用的是补白的方式,教师渲染气氛,师生合作完成。
感动之二:(第二次喊话)老汉的壮举: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2《桥》说课稿
12《桥》说课稿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如海学校陈泽学一、说教材《桥》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引导学生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这篇课文处处充满着人性的美,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塑造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威信、沉稳、果断地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沙哑、呻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在读中感受老支书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感受他崇高的人格魅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的高贵品质和人格魅力。
2.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3.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表达方面的特点。
四、说教法、学法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性阅读和感悟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但文本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和场景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较难被文中老汉的形象、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对文章以“桥”为题的理解。
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计划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1.情境教学法。
让学生抓住文中一些渲染环境的词语和句子,想象面对死亡威胁的情景,切实感受当时的生命垂危,从而更好地理解老支书的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
2.朗读法。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朱熹也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篇课文语言简练,人物语言的刻画也很有表现力。
让学生用多种形式的读,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效果。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精品教案+说课稿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小说是虚构的” 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桥》、《穷人》两篇精读课文和《在柏林》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桥》描写了老支书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撤离,舍己为人的故事;《穷人》记叙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十分贫穷的情况下,收养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
课文赞美了穷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在柏林》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凄楚的故事:一位后备役老兵已经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但还是被迫把妻子送进疯人院后再去参战。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
《语文园地》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2.单元重点:(1)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与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
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2)习作时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在学习这三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去想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要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观察,从生活中提起素材,再加以想象,从而成为创编生活故事的基础。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找词找句,圈圈点点划划,读读体会的感悟方法。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12.桥(说课稿)
桥说教材《桥》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学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当洪水袭来的时候,在窄窄的木桥前,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
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理解怕不够深入,也理解不了桥的深刻含义。
说教学目标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8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2.通过对文字的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说重点难点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进一步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把握,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难点为“理解题目的含义”。
说教法、学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引生入境,感悟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换位思考,自主探究等方法感悟文章中心,体会人物思想,领悟文章写法。
说教学过程本课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二)感受危况,引生入境。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
(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
(六)课后练笔,延续情感。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我将以检测学生课前预习的字词入手,并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词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事情。
2019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优质课说课稿
2019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优质课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桥》。
第四单元教学主题是“小说”。
通过《桥》、《穷人》两篇精读课文及《在柏林》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引导学生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桥》是第四单元第1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谈歌创作的一篇微型小说。
课文句子简短,篇幅短小,人物少,故事情节简单,节奏变化紧凑,构思结构精巧,但有着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故事讲了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撤离,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课文共有27个自然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6自然段)写黎明时分,山洪暴发,村庄里一片混乱;第二部分(7-13自然段)写在危急关头,老汉挺身而出,组织群众撤离;第三部分(14-23自然段)写桥塌了,小伙子失去了生命,老汉也以身殉职;第四部分(24-27自然段)写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二)教学目的
1.会写“咆、淌、废”等生字,能掌握“拥戴、呻吟、搀扶”等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桥的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桥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该课文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记叙文,通过作者对家乡桥的生动描绘,展示了家乡的自然美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化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 激发学生对家乡美景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珍惜和感恩。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1. 单元重点:本文是该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两篇课文的延伸,也为后续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语文素养:本文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家乡桥的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对家乡一座桥的喜爱和怀念。
文章以桥为主线,通过对桥的结构、周围环境以及与桥相关的人和事的描绘,展现了家乡桥的独特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优美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家乡美景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珍惜和感恩。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桥的深厚感情。
(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内容的讲解和引导,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克服难点,提高语文素养。
四、说教法在教学《桥》这篇课文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为我们报告的是一些动人的故事,在教学课文时要入情入境,捉住那些冲动我们的地方,领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这篇课文作者满怀蜜意地塑造了一位平凡的老共产党员的灿烂形象,面临狂奔而来的大水,他以本身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奉上超已往世亡的生命桥,用本身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去世亡桥梁。
课文情节跌荡升沉,扣民气弦;语言简洁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要领上很有特色。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一是引导学生在动人故事中受到情绪的熏陶和熏染,领会作者表达的头脑情感;二是资助学生在念书思索中意会作者的表达要领。
二、说学生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能力。
对于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是对于老汉的高尚品质恐怕理解的不够深入,也不容易联想到桥的深刻含义。
三、说教法在教学中,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感悟,让学生自己从课文重点词、句子、段落感悟,从而理解文本,体会出老汉身上的品质,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四、说学法学生读悟结合,老师及时点拨。
五、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八、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同学们,每年的夏季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时候,连续降雨容易造成山洪暴发。
桥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该是多么重要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桥的扣人心弦的故事。
(这一导入让学生感受了课文的氛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桥》第课时说课稿
《桥》第课时说课稿《<桥>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2 课《桥》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桥》是一篇微型小说。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洁生动,极富韵味。
本文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单元以“小说”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而《桥》这篇小说通过简短的篇幅,生动地刻画了一位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形象,为学生理解小说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和对情节的深入分析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同时,本文所描绘的洪水场景和老支书的崇高精神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理解难度,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突破。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3、通过对文中重点语句的品读,感受洪水的肆虐和可怕。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文中描写洪水的语句的品读,感受洪水的凶猛和可怕,为下文体会老支书的形象做铺垫。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其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桥》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引导学生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这篇课文处处充满着人性的美,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塑造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威信、沉稳、果断地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沙哑、呻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在读中感受老支书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感受他崇高的人格魅力。
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性阅读和感悟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
的部分。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但文本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和场景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较难被文中老汉的形象、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对文章以“桥”为题的理解。
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计划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1.情境教学法。
让学生抓住文中一些渲染环境的词语和句子,想象面对死亡威胁的情景,切实感受当时的生命垂危,从而更好地理解老支书的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
2.朗读法。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朱熹也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篇课文语言简练,人物语言的刻画也很有表现力。
让学生用多种形式的读,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效果。
通过朗读、感悟、交流,让学生领会课题“桥”不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更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身躯架起的生命之桥!
3.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和自然环境的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通过抓住重点来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以山洪图片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山洪的威力。
由图片建立直观印象,为后面学习课文时,感受情势的危急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以向同学请教。
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
(1)注意:
“废”的里面是“发”,不要少写一点。
(2)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
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自由朗读中认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并借助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我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随机指导。
同时也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生字词的识记方法及写字的注意要点。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解决生字词,获得学习的满足与成就感。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4.根据故事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给课文分段:
起因(1-6段):村庄突遇山洪
发展(7-13段):老汉疏导撤离
高潮(14-23段):桥塌殉职
结果(24-27段):祭奠英灵
让学生在疏通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故事情节,梳理内容,为后面的重点研读分析做好铺垫。
(三)再读课文,感受险情。
(第1—6段)
1.读课文第一部分(1—6段),找出文中描写雨水(或洪水)可怕的句子。
2.学生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分析修辞体会当时的环境危急,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在读中表现出洪水的凶猛、危险的迫近。
3.感受人们的紧张。
引导学生圈点勾画相关词语,体会人们的心情,感受当时的紧张氛围。
结合词语,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感受当时情势的危急。
引导代入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是什么感受?渲染紧张的气氛,加深学生的感受,为体会老支书的高大形象和高尚品质做铺垫。
(四)研读文本,感悟精神。
1.全班齐读第7—23段。
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学生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关句子(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
①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②不说话的老汉会想些什么?
引导入境想象,体会人物心情,感受人物形象。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让学生抓住短句的表达和标点符号蕴含的感情,感知人物形象。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
引导学生抓住态度、语言的描写,丰富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体会老汉的高尚品质。
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一颗为人民群众的心。
(4)“老汉突然冲上前……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
引导学生抓住动词,体会人物形象,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老汉的凶。
引导性提问: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他的儿子)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面,就意味着他死的危险更大,老汉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从哪里看出来?激发学生阅读后文的兴趣,同时为感知老汉的崇高精神做铺垫。
(5)“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
①抓住“吼”“用力”“推”等词来理解老汉对儿子的爱。
②既然老汉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从队伍中拉出来呢?
通过对语言、动作、表情、态度等描写的分析,让学生对老汉的认识逐渐丰满起来,感受老支书的高尚品质。
同时自然的过渡提问,引起对下文的探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三部分(7—23自然段)。
(五)学习结尾,抒发感情。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部分(第24—27自然段)。
2.思考:课文为什么在最后才交待两人的关系呢?
3.想像说话:祭奠时,老太太在坟前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4.写话抒情: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书的坟前,你想怎样赞颂这位老共产党员呢?大家想一想,把它写下来,最好用上“桥”这个字。
启发性提问,让学生感知小说设置悬念的写法和好处。
创设情境,想象说话,让学生转换角色,深刻感受老支书和儿子的感人形象,升华情感。
同时紧接着让学生写话抒情,将自己内心的情感用笔抒发出来,加深情感的熏陶。
(六)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文章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呢?
在理解文章内容、深刻感受老支书的感人形象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理解文题“桥”的深刻内涵,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难度了。
学生已经对老支书的形象有了认知,同时前面的分析中对老支书语言的反复朗读,也能感受到一个共产党员对人民的热忱与责任,此时再分析课题的含义,也是对老汉为代表的这一共产党人形象的拓展和升华。
(七)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这篇课文是根据谈歌的小小说改编的,全文只有六百来字,却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它好在哪儿?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4)通过自然环境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刻画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让学生思考、交流这篇课文好在哪儿,既是对全文的再次回顾,同时也是让学生通过这一分析,感受小说的魅力,激发课后阅读小说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将受到的情感教育通过读的形式外化出来。
(八)课文小结。
课文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了远离死亡的生命桥,自己却同儿子一起被洪水吞没。
课文歌颂了老共产党员这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根据课文情节展开,按故事的发展依次提炼内容,概括板书,最后总结中心,得出“桥”的意义。
层次清晰地帮学生串起故事内容,引导认识小说的情节,感知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熏陶。
起因(1—6)山洪暴发村民逃生
桥发展(7—13)指挥过桥稳重果敢连心桥、
高潮(14—23)保全他人父子牺牲生命桥
结果(24—27)洪水退去祭奠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