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路线记录内容及记录格式的基本表达格式示例

合集下载

水工环地质调查野外记录要点

水工环地质调查野外记录要点

基本记录格式水工环地质调查除固定水文观测点采用表格记录形式外,其余建议采用单独野外记录簿记录。

基本格式建议如下:年月日星期天气气温﹡地址:(记录到村,详细可以到小地名,如:沟等)﹡目的:1:1万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路线:自至(途径)﹡人员:记录:﹡点号:S1(至Sn,水磨湾地段编号);Q1(至Qn,青庙子地段编号);L1(至Ln,梨树坪地段编号)﹡位置:(以标志性地标为基准,如:××沟口100°方位北20m、或××民居后等)与点位和坐标不是重复的,利于后期寻找或补测。

﹡点位(坐标):(建议大地坐标和地理坐标全部填制)﹡点性:建议除标明水文观测点、工程观测点、环境观测点外,进一步细化,如水文观测点中包括井、泉、民用采水点等,依据实际可进一步划分的应在“描述”栏中详细记录;工程及环境观测点同理,应注意水、工、环是一个整体。

﹡描述:首先详细记录该点地貌、地质情况,其次依据点性做侧重描述。

(考虑到后期开发,应加强矿体周围的观测记录。

)1、水文方面:对象水体的类型(上升泉、裂隙(潜)水、岩溶水、等);对象水体的基本特征:色、味、温度、气味、透明度、流速、流量、水位标高、周围植被发育情况、甚至水生动植物情况等。

依据基本地质对含水层或隔水层进行划分,含水层的富水性、进一步的推测其补给源、排泄渠道及成因。

走访了解对象水体的时间性(长期、季节性、暂时性等)及相应流量等参数做大概了解。

水质方面集中某一时段统一取样,各分部要对水样取样点做到心中有数。

水文观测孔依据规范测定其稳定水位标高并记录,以和后期水文孔抽、注水试验做对比。

2、工程方面:侧重于岩石物理力学方面,重点描述岩石构造,节理,裂隙,稳定性、整体性、(抗)风化程度等,加强层、节理产状的测量和积累,后期要做统计和玫瑰花图等;对构造要加强观察描述,注意不同岩体接触部位的描述。

其次土体的碎石、沙土来源(坡积、残积、洪积、冲洪积等);组成、分布范围、甚至厚度、松散性、稳定性等工程方面的性能。

野外地质记录详细要求以及例子

野外地质记录详细要求以及例子

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1 、野外地质记录要求详细记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即看到什么记什么,如实反映,不能凭主观随意夸大或缩小或歪曲。

但是,允许在记录上表示出作者对地质现象的分析、判断。

因为这有助于提高观察的预见性,促进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记录清晰、美观,文字通达:这是衡量记录好坏的一个标准。

图文并茂:图是表达现地质现象的重要手段,许多现象仅用文字是难以说清楚的,必须辅以插图。

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包括原生沉积的构造、结构、断层、褶皱、节理等构造变形特征,火成岩的原生构造、地层、岩体及其相互的接触关系、矿化特征,以及其他内、外动力地质现象,要尽可能地绘图表示,好的图件的价值大大超过单纯的文字记。

2、野外地质记录内容综合性地质观察的记录,要全面和系统,例如进行区域地质测绘,常采用观察点与观察线相结合的记录方法。

观察点是地质上具有关联性、代表性、特征性的地点。

如地层的变化处、构造接触线上、岩体和矿化的出现位置以及其他重要地质现象所在。

观察线是连接观察点之间的连续路线,即沿途观察,达到将观察点之间的情况联系起来的目的。

观察点、观察线的具体记录内容如下:日期和天气。

实习地区的地名。

路线:从何处经过何处到何处,要写得具体清楚。

观察点编号:可从 No.01 开始依次为 No.02 , No.03 ,…。

观察点位置:尽可能交代详细,如在什么山、什么村庄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米,是在大道旁还是在公路边,是在山坡上还是在沟谷里,是在河谷的凹岸还是在凸岸等,还要记录观察点的标高,即海拔高度,可根据地形图判读出来。

观察点的位置要在相应的地形图上确定并标示出来。

观察目的:说明在本观察点着重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如观察某一时代的地层及接触关系,观察某种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观察火成岩的特征,观察某种外动力地质现象等。

10 地质路线调查工作指南

10 地质路线调查工作指南

路线地质调查工作指南内容包括:调查规范、记录格式、手图要求、路线小结、路线地质调查质量要求、野外地质路线调查提供的材料。

(一)调查规范不同精度要求的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可参考不同比例尺铀矿地质填图中实测地质剖面测量和地质路线调查规范。

(二)路线地质调查野外记录薄格式(1)日期:2014年3月17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邹家山矿区(2)路线:L001 自。

经。

至。

(3)手图号:(4)任务:矿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

断层(或。

层位,。

蚀变带);(5)人员:(6)点号:(如:0066)(7)点位:GPS座标(8)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9)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10)描述:岩性特征、构造特征等如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颗粒大小、形状、含量。

地质构造、矿化、蚀变、地貌特征、露头情况等(11)样品及样品编号:D001-1 细粒花岗岩用于同位素年龄样1件(12)照相:相片序号(编号)、位置、镜头方位、照片地质现象简述等(13)产状:5°∠60°(产状性质、位置)(14)路线信手剖图(15)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16)点间:如D001SE650m,沿途为………(三)路线小结路线小结的主要内容包括:(1)工作进展:即布设该条路线的目的达到与否;(2)完成实物工作量:包括路线长度、空程距离、观测点数、不同观测点数;(3)主要成果:各种岩石组合特征,及其所反映出来的岩石填图单位、地质构造、地质体和矿(化)带的划分对比及其相互之间的演化关系;(4)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路线填图精度和质量方面的天气、植被、覆盖、交通、人员、地质体出露、工作环境等客观因素;(5)工作建议:主要应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地质记录内容2010.03.02

地质记录内容2010.03.02

野外地质记录内容一、地质找矿路线野外记录内容目的任务:如查证某异常;沿走向追索控制***矿**号铜矿(化)体;填制某平面地质草图等。

参加人员:记录参与人员的姓名及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

点号:如001、002等。

点位:*******E *******N点性:如界线控制点、岩性控制点、构造控制点等描述:1、露头情况(基岩出露良好、一般、差,岩石风化程度强烈、一般);2、本点岩性(1)名称,颜色(风化面颜色、新鲜面颜色),结构、构造。

(2)沉积岩的颗粒成分、颗粒大小、颗粒磨圆度、分选性,测定层系组厚度、细层厚度、交错层细层的最大倾角及倾向、层理类型(薄、中、厚、层理明显程度)、岩层产状。

(3)变质岩的结构(变余、变晶、交代、变形结构等)、构造、矿物组成、矿物的定向排列等特征。

(4)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组成、接触关系、接触带情况、捕虏体特征、产状。

(5)火山岩的斑晶成分及特征、基质特征、气孔的分布、大小、数量、产状。

(6)脉岩的岩性、规模、接触关系、产状等。

3、构造(1)断层、节理的描述:地貌标志、构造标志、地层标志、两盘的地层及产状变化、断层面产状及断距、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断层破碎带的宽度、断层岩的类型(断层泥、断层角砾岩等)、断层级别、性质;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

(2)褶皱描述:形态(对称、不对称、平缓、开阔、闭合、紧闭、等斜、直立、斜歪、倒转褶皱等)、完整程度、规模、组成翼部及核部的岩性特征、产状(岩层产状及褶皱产状)等(单个观测点所见的褶皱多为小褶皱)。

4、矿化蚀变:矿化蚀变矿物、强度、范围、分布特征等。

5、点间描述(上点到本点岩性变化情况)6、样品编号、采样位置、所采样品之岩性;素描图、照片、信手剖面等。

路线小结:1、路线长度、定点数、样品类型及数量;2、地层;3、侵入岩;4、变质岩;5、构造;6、矿化蚀变;7、存在问题及进一步工作建议。

二、槽探编录以规范为标准,一般编录一壁一底,矿体与顶、底板的样品要采在槽底中间位置,注明采样位置,分别装袋保管。

2野簿记录格式1-2

2野簿记录格式1-2


描述:

产状:

标本:

素描。。。。。。
• (2)20m N+30m 50m NO003沿途为。。。。。。
•于25米处采地球化学样品(样品编号)
8、野簿记录示范2
坐标与GPS: x=xxxxx
NO02
y=XXXyy
经度: 纬度: 高程:
点位:太平山南坡162.9高地北侧鞍部 露头:人工,一般
点义:本溪组与马家沟组地层分界点( C2b O1m )。 描述:
秭归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野簿记录格式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秭归野外教学团队 2018年9月
• 本章共有四个知识点 • 一、记录主要内容 • 二、定点记录格式 • 三、野外手图勾绘内容与野簿记录格式说明 • 四、信手地质剖面图与素描图绘制规范
• 知识点1:


记录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基站、日期、天气 (一)路线 (二)任务 (三)手图号 (四)航片号 (五)参加人员 (六)定点
• 点间(1) NO后呈红褐色,新鲜面呈灰绿色(岩性特
征描述、标本、照片、素描。。。。 );

(2)5m N+3m 8m 沿途为本溪组红柱石角岩(岩性特征

描述、标本、照片、素描。。。。)

.

.

.

.

.

.

(6)26m N+3m 29m NO03 沿途为本溪组红柱石角岩(岩性
外,要重点描述断裂带特征、产状及力学性质。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7、接触关系及依据 (1)性质: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断层接触。。。 (2)依据:产状、岩浆、接触界面。。。。。。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采样要求doc资料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采样要求doc资料

野簿的记录格式野外记录簿(简称野簿)是专门用来记录野外地质现象的观测结果。

这些观测结果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性资料,是同学们每天辛勤劳作的汗水结晶。

因此,要分外爱惜野外记录簿,注意保存,不要随意丢失,也不要随意撕页。

野簿记录的格式虽然没有统一的规范,但是应该简明扼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楚,方便自己和他人阅读。

一般要求用铅笔记录野簿,而不是用钢笔或圆珠笔。

这是考虑到野外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造成野簿受潮或被水浸泡,铅笔的字迹或线条不容易散开,从而便于及时补救。

翻开野外记录本,右页是划线页,记录文字描述的内容;左页是方格网页,记录的则是图件,也可带少量说明文字(图6-7-1)。

每次出队前要求事先在划线页上用铅笔画两条竖线,分别距划线末端约1-1.5厘米。

这样,划线页被划分成左侧、中间(主体)和右侧三部分,每部分都记录着各自不同的内容。

野簿的记录是随着野外地质观测路线的开展,记录下路线上每个观察点上的观测内容。

每条路线的开始都要求单独另起一页记录,在该页上面写清楚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和工作地点。

每个观察点要填写和描述的内容包括点号、点位和点性三方面。

点号:所有的观察点都要连续编号,采用“TS”或“No.”等为前缀的阿拉伯数字,如“TS05”或“No. 23”。

点位:每个观察点位置可以根据地质图或附近标志明显的地貌或人工参照物来确定,象山峰、垭口、沟口、小路分岔、路标、桥梁等等都可以用来做参照物。

例如,图6-7-1的TS02号点的位置是“羊山东沟沟口水库西岸公路拐弯处”。

每个观察点的位置和编号都需要在地质图上表示出来。

点性:观察点的布置一般选择重要的地质界线,如地层单元内部或彼此之间的接触界线、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侵入体内部的岩相分界、断层等等,也可以是构造如褶皱转折端和节理统计处、化石、矿化点等等。

观察点上,要尽可能地详细观察和描述地质现象,内容包括地质现象的组成、岩石学特征、地质时代、形状和规模等多方面。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采样要求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采样要求

野簿的记录格式野外记录簿(简称野簿)是专门用来记录野外地质现象的观测结果。

这些观测结果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性资料,是同学们每天辛勤劳作的汗水结晶。

因此,要分外爱惜野外记录簿,注意保存,不要随意丢失,也不要随意撕页。

野簿记录的格式虽然没有统一的规范,但是应该简明扼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楚,方便自己和他人阅读。

一般要求用铅笔记录野簿,而不是用钢笔或圆珠笔。

这是考虑到野外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造成野簿受潮或被水浸泡,铅笔的字迹或线条不容易散开,从而便于及时补救。

翻开野外记录本,右页是划线页,记录文字描述的内容;左页是方格网页,记录的则是图件,也可带少量说明文字(图6-7-1)。

每次出队前要求事先在划线页上用铅笔画两条竖线,分别距划线末端约1-1.5厘米。

这样,划线页被划分成左侧、中间(主体)和右侧三部分,每部分都记录着各自不同的内容。

野簿的记录是随着野外地质观测路线的开展,记录下路线上每个观察点上的观测内容。

每条路线的开始都要求单独另起一页记录,在该页上面写清楚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和工作地点。

每个观察点要填写和描述的内容包括点号、点位和点性三方面。

点号:所有的观察点都要连续编号,采用“TS”或“No.”等为前缀的阿拉伯数字,如“TS05”或“No. 23”。

点位:每个观察点位置可以根据地质图或附近标志明显的地貌或人工参照物来确定,象山峰、垭口、沟口、小路分岔、路标、桥梁等等都可以用来做参照物。

例如,图6-7-1的TS02号点的位置是“羊山东沟沟口水库西岸公路拐弯处”。

每个观察点的位置和编号都需要在地质图上表示出来。

点性:观察点的布置一般选择重要的地质界线,如地层单元内部或彼此之间的接触界线、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侵入体内部的岩相分界、断层等等,也可以是构造如褶皱转折端和节理统计处、化石、矿化点等等。

观察点上,要尽可能地详细观察和描述地质现象,内容包括地质现象的组成、岩石学特征、地质时代、形状和规模等多方面。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是地质学家在野外进行地质勘察、地质调查、地质研究等工作时,对所观测到的地质现象、地质构造、岩石、矿产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的一种记录形式。

通过野外原始记录的整理和分析,能够有效地提高地质勘查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可靠依据。

一、野外原始记录的格式野外原始记录的格式,通常分为纸质记录和电子记录两种形式。

纸质记录是指地质学家在野外使用各种便携式的记录本、纸张进行记录,而电子记录则是在野外使用电脑或移动设备等电子设备进行记录。

不同的记录格式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存在差异,具体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场地环境进行选择和决定。

在纸质记录方面,记录本通常分为多个版块,包括:调查者、日期、地点、天气、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矿产、采样等若干方面。

每个版块都要标注清楚,记录内容要精简、准确、规范。

比如在野外地质调查时,对于每个地点进行的纪录,应包括地点名称、GPS坐标、照片等信息,地形地貌应详细描述,进行简单的剖面图和地图绘制,地质构造应详细描述,进行绘制图解,岩石应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其构成成分、颜色、纹理、结晶状态等,并进行采集样品,矿产应简要描述,并采取样品和标记。

在电子记录方面,采用类似于纸质记录的格式编写调查报告,而且可以将拍摄的照片、绘制的图解等附加到报告中。

同时,在编写记录时也需要注意使用专业地质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

这种模式兼备了纸质记录和电脑数据处理的优点,以便快速准确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二、野外原始记录内容野外原始记录的内容要以准确、全面、规范为原则,具体应包括以下方面。

1、调查人员信息记录在记录中应详细描述调查人员的姓名、单位、联系方式、工作岗位、证书号码等信息,以便于日后查询和检索。

2、日期和地点记录野外勘察的记录中,时间是尤为重要的要素,因此要求在记录中保证日期的精确,以及准确标注地点名称、地点经纬坐标、对应的GPS坐标等要素信息。

探槽地质描述记录

探槽地质描述记录

探槽地质描述记录
1、记录顺序以编录基线为单位,从0—1基线开始一段接一段依次进行。

岩层分层界线位置、断层线位置、标本采集位置、产状测量位置等都应以投影时在基线上的交点距离为准。

(如第1层0-4m,第2层4-7.5m,第3层7.5-10m……,分层位置的量取统一,以该层在槽底的交点,铅直投影至基线上)。

2、岩性描述与矿层(体)描述要求分层进行,如一条基线包涵了两种岩性层时,应分段进行描述,如果几条基线只控制了一种岩性层时,则将几条基线距离合并作一次性描述。

3、表中“地质描述”一栏,主要是:岩石名称,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征、成分、结构构造);岩矿石名称、矿化特征、穿插关系、厚度;地质体及地质构造特征、产状等。

4、坡度、分层位置、断层位置、矿体(层)顶底板位置,产状及手标本、刻槽样等位置数据都要求素描图和文字记录完全一致。

1万填图路线记录要求

1万填图路线记录要求

填图路线记录要求地质填图路线以地质点为主体,务必连续观察,分段记录R,不同岩性、岩性组合、矿化带、构造带、标志层、地层要以B划分。

一、记录格式与要求:1、P地质点记录内容地质点要定在重要界线及构造、矿化等处,点间距离除追索路线、顺走向路段外,不得大于100M,须有控制点。

地质点描述:界线点其内容主要是地质点前后或左右附近的地质情况。

描述要求地质名词术语化、规范化,尽量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

地质点描述中必填项必须完善,岩性不仅要写岩性名称,在岩性名称后需加岩性代号。

例如:灰岩(LS)灰岩夹板岩(LS+SL)A、沉积岩描述1、岩石学特征: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各成分的目估含量、粒度大小,胶结物成分、含量;2、沉积层序特点:层理类型及韵律、基本层序、层面构造,产出厚度特征及规律、接触关系等;3、地层产出层序正常和倒转的确定依据,褶皱、断裂、结核、生物遗迹(标志层)岩相分析等;4、矿化蚀变特征。

B、变质岩的描述1、岩石学特征:颜色、结构构造(包括原先变余构造)及变质矿物成份及含量、分布,变质特征;2、描述不同类型变质岩(接触变质,动力变质、区域变质等)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组合规律、地质产状及地质成因。

3、矿化蚀变特征及后期构造叠加等。

C、侵入岩描述岩石学特征:岩石名称、颜色(包括风化颜色)、结构构造、组成矿物百分含量(目估)、斑晶和基质、蚀变及矿化情况等。

内部接触关系:是突变的或是过渡的(脉动或涌动)。

原生构造和叠加变形构造的观察及测量:流面、流线、包体及斑晶的定向、流动变形构造、叠加变形构造;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产状;接触变质和围岩蚀变的宽度和强度,有无分带现象和矿化;包体和捕虏体的大小、含量、形态、变形、分布等情况;岩脉的类型、规模、产状、序次等。

地质构造观察内容D、地质构造野外观察记录1、褶皱构造的调查:分为露头尺度和区域性构造褶皱。

褶皱的调查主要是鉴别褶皱是层褶还是片褶,褶皱叠加作用。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1.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1.野薄记录格式日期:年月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路线:( 如:自经至 )手图号:航片号:任务:(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断层(或层)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点号:(如:0066)座标: X:Y:GPS: (经度纬度高程)位置:(如: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标本: (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点间:(如: (1) 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2) 650m s+850m1500m: 沿途为………(3) 1500m 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2. 野薄记录格式说明①每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附近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一、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的格式1.标题:记录这份野外原始记录的总标题,简洁明了,能够表明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

2.调查地点:详细记录调查地点的名称、地理坐标等信息,以确保调查人员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接下来的内容。

3.调查时间:准确记录调查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每个观察或采样点的具体时间。

4.观察结果:详细记录在野外调查中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和变化。

例如,山体上的岩层、断裂带的存在、岩石的结构和组成等。

5.采样信息:记录采样地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数量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对采样的样品进行编号和标记,并将其保存在特定的容器中。

6.测量数据:记录在野外调查中进行的各种测量数据,如地形测量、地震测量、地壳运动监测等。

每个测量项目都应该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数据的单位和准确度。

7.地质图:根据地质调查的需要,制作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地质图。

地质图上可以标注地层、断裂带、矿体分布等信息。

8.照片:为了能够更好地让读者了解野外实地情况,可以在原始记录中插入相应的照片,以反映现场的真实情况。

二、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的内容在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中,需要包含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调查目的:简要介绍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例如,是为了搜寻矿产资源,还是为了研究地质灾害等。

2.调查方法:详细描述野外调查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工具。

例如,使用放射性测量仪器、导线测量、拍摄航空照片等。

3.现场观察:记录在调查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地层、岩性、断裂带等。

详细描述其特征、形态、展示规模和活动特点等。

4.样品采集:详细记录样品的所在位置、编号、采集方法、采样时间等信息。

对不同类型的样品,例如岩石、土壤、矿石等,进行分类记录,并标注其重要特征。

5.测量数据:准确记录各种测量数据的数值、单位和测量时间。

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6.结果分析:根据野外观察、样品采集和测量数据等,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和归纳总结。

进一步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地质调查路线记录内容及记录格式的基本表达格式示例

地质调查路线记录内容及记录格式的基本表达格式示例

新疆区调路线记录内容及记录格式路线编号:L1007目的任务:1:50000路线地质调查(或矿产路线调查)人员分工:记录:掌图:手图编号:路线方向:(空三行)点号:D0001(居中)点位:X=16566550 Y=4255660 Z=2249点性:地层分界点(岩性分界点、岩性控制点、侵入体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化石点)地质描述:点北:岩性名称具体描述需另起一行,注意微观与宏观(构造、岩石的分布状态、完整性、成层性等等,及地层单元的划分依据)现象的描述首先描述露头类型:(天然、人工),(好、良好、较好,一般、差),沿(水沟、小路、陡坎、采石场等)出露。

另起一行,描述岩石: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面、风化面),风化程度(强中弱),赋存状态(致密坚硬、松散、破碎),结构、构造,结晶程度(岩浆岩、变质岩),矿物成分(含量)、颗粒大小、形状(沉积岩颗粒磨圆度、变质岩与岩浆岩的等粒不等粒结晶或重结晶程度等)、矿物特征。

岩层组合特征(岩层组合、层厚/板理/片理等厚度,各层比例)产状。

空一行点南:岩性名称具体描述需另起一行,描述要点同点北空一行首先注明该点两侧产状,或将产状放在岩性描述之后。

(注意产状不能空缺,分界点两侧产状必须都要测量。

断层点要测量断层产状,如断层120°∠45°)另起一行,描述接触关系:侵入、整合、角度不整合、断层(注意:接触不能空缺,特殊接触关系要说明其依据)空一行围岩蚀变:蚀变类型、蚀变矿物、组合特征、分布范围、蚀变强弱、重叠关系;蚀变与构造、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等。

空一行矿化:分布范围、产状(产出形态)、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物组合关系、粒度变化、矿化强度,矿化与岩性、蚀变、构造间的关系。

(有矿化现象的要重点描述并取样)空一行构造:包括褶皱、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片理等。

主要描述其形态、性质、规模、产状、发育程度、空间关系、与岩性关系。

对断层破碎带要详细描述其结构面特征,破碎带的宽带、破碎程度、充填物性质,角砾成分(磨圆度、粒度大小)、断层性质等。

《地质填图记录格式》

《地质填图记录格式》

《地质填图记录格式》人员分工:路线目的:路线号:i—l(组号—线号)点号:d00l位置。

位于×××高程点(或明显的地物)××方向××米。

gps数值:经距纬距高程性质:分界点(控制点)描述。

内容包括岩性、地(岩)层或岩体产状、地质构造特征、矿化及矿产特征、目测矿石品位、围岩蚀变特征、地质界面产状、标本及样品编号以及主要的素描图、路线信手剖面和照片。

岩性分界点应对观察点两侧的岩性特点分别进行描述。

点间地质:要求观察和记录连续,自本点至下点之间不同的岩性分层要有方向、米距。

如:自本点向北,××米为×××岩。

每条路线结束后,应有简明扼要的路线小结。

第二篇:填图记录与小结格式×幅地质填图l××路线小结(另起页,仿床三小,居中,段前、后.5行,1.25倍行距)路线小结与前文间勿用过多的回车符,而用插入命令中的“分隔符”→,选点分页符正文部分全为宋体五号,1.25倍行距,首行空2字符。

主要总结内容如下。

本路线主要是为了查明…(或(控制)…,追索…,圈闭…),始于d××于终d××。

一、主要工作量(一级标题加粗)①路线长度××km,②定地质点×个,③照片×张,素描×幅,④主要样品:标本薄片×,…全岩稀土微量×,…。

二、主要在成果与认识(一级标题加粗)(一)主要地质填图单元路线所控制的主要填图单位有①…、②…。

①…。

简要介绍本填图单位的主要特征,与其他填图单位的区别标志,接触关系,主要依据。

②…。

同①…介绍。

(二)构造特征①断裂、②褶皱、③节理。

④…。

(三)沉积环境或矿化蚀变或脉岩或…(四)新发现(如无可不写)三、存在问题与建议(一级标题加粗)1.因…,××填图单位与××填图单位接触关系(或××构造产状)不清,或新发现××岩类、××构造、××脉岩…因…控制不够,预计在本路线之西(或其他方向)可能延伸通过,建议相邻路线予以重视…2.本条路线上d××处××岩性发现了孔雀石化/辉铜矿转石/蓝铜矿转石,填图小组对其延伸走向上进行了追索,因地形条件困难,仅控制矿化延长约××米,未能控制全面,建议建议相邻路线予以重视。

地质记录本的记录格式

地质记录本的记录格式

地质记录本的记录格式
地质记录本的记录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时间:记录观察和测量时间。

2. 地点:记录观察和测量地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地理坐标、高程等。

3. 人员分工:记录参与观察和测量的人员分工情况,如负责人、测量员、记录员等。

4. 路线目的:记录本次观察和测量的目的,如地质填图、矿产调查等。

5. 路线号:记录本次观察和测量的路线编号。

6. 点号:记录观察和测量的地点编号。

7. 位置:记录观察和测量的具体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高程等。

8. 性质:记录观察和测量的性质,如分界点、控制点等。

9. 描述:记录观察和测量的详细描述,包括岩石的岩性、地层或岩体产状、地质构造特征、矿化及矿产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地质界面产状、标本及样品编号以及主要的素描图、路线信手剖面和照片等。

对于岩性分界点,应对观察点两侧的岩性特点分别进行描述。

10. 点间地质:记录从当前观察点至下一个观察点之间不同的岩性分层情况,包
括方向、米距等信息。

11. 路线小结:记录本次观察和测量的总结,包括主要发现、分析等信息。

以上是常见的地质记录本格式,具体格式可能会因不同行业或不同需求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地质填图记录格式及各类样品采集技术要求

地质填图记录格式及各类样品采集技术要求

1. 野薄记录格式日期:年月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路线:( 如:自经至)手图号:航片号:任务:( 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断层(或层)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点号:(如:0066)座标: X: Y:GPS: (经度纬度高程 )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标本: (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照相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点间:(如: (1) NO0066SE 650m 650m: 沿途为………(2) 650ms 850m1500m: 沿途为………(3) 1500mssw 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2. 野薄记录格式说明①每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附近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

3 普通地质实习内容格式-3周

3 普通地质实习内容格式-3周
泥晶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 蒸发岩等
滨岸-浅海陆棚相纵向序列
后滨 前滨 临
滨 过渡带
陆棚泥
浊流沉积的层序模式
潮坪相的垂向层序
实习主要内容
地质构造、矿产:共3天,断层的分析和判别方法,重
晶石矿。 实测剖面:1天 室内作图:1大张柱状图。
内容提要
一、实习内容
二、记录格式
三、注意事项
记录格式与要求
买一本软皮本做草稿本(野外用),1H铅笔记录 铅笔记录保存时间长,有利于将来重复查阅资料
多画素描图、信手剖面图(三要素) 图名:刘家场地区下奥陶统南津关组平行层理素描图 比例尺:估算比例尺(1:1000)
方位:剖面延伸方位
记录格式与要求
多画素描图、信手剖面图(每天一条剖面,报告中要附)
泥盆系:云台观组、黄家磴组,写经寺组
石炭系:长阳组、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大埔组、 黄龙组
陆棚盆地 碳酸盐岩台地源自P3滨岸沼泽缓坡/陆棚
P2
眼球状灰岩、沥青质、硅质条带;缓坡
P1
滨岸沼泽
P1
威尔逊(Wilson,1975)的碳酸盐岩相模式
威尔逊(Wilson,1975)的碳酸盐岩相模式
地层、沉积中的记录格式
路线小结(每条路线一个小结)
格式: 地层单位总结→各地层单位的主要岩性→各组代表的环境→环境
变化(纵向上的)→环境变化旋回(浅→深→浅) → 海平面变化
旋回(上升→ 下降)。
内容提要
一、实习内容
二、记录格式
三、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首先:会议室桌、椅(特别是椅子)不能搬出去!! 作息时间安排: 上午安排:早上6:00起床,6:30点吃饭,7:00出发,吃完饭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区调路线记录内容及记录格式
路线编号:L1007
目的任务:1:50000路线地质调查(或矿产路线调查)
人员分工:记录:掌图:
手图编号:
路线方向:
(空三行)
点号:D0001(居中)
点位:X=16566550 Y=4255660 Z=2249
点性:地层分界点(岩性分界点、岩性控制点、侵入体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化石点)
地质描述:
点北:岩性名称
具体描述需另起一行,注意微观与宏观(构造、岩石的分布状态、完整性、成层性等等,及地层单元的划分依据)现象的描述
首先描述露头类型:(天然、人工),(好、良好、较好,一般、差),沿(水沟、小路、陡坎、采石场等)出露。

另起一行,描述岩石: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面、风化面),风化程度(强中弱),赋存状态(致密坚硬、松散、破碎),结构、构造,结晶程度(岩浆岩、变质岩),矿物成分(含量)、颗粒大小、形状(沉积岩颗粒磨圆度、变质岩与岩浆岩的等粒不等粒结晶或重结晶程度等)、矿物特征。

岩层组合特征(岩层组合、层厚/板理/片理等厚度,各层比例)产状。

空一行
点南:岩性名称
具体描述需另起一行,描述要点同点北
空一行
首先注明该点两侧产状,或将产状放在岩性描述之后。

(注意产状不能空缺,分界点两侧产状必须都要测量。

断层点要测量断层产状,如断层120°∠45°)另起一行,描述接触关系:侵入、整合、角度不整合、断层(注意:接触不能空缺,特殊接触关系要说明其依据)
空一行
围岩蚀变:蚀变类型、蚀变矿物、组合特征、分布范围、蚀变强弱、重叠关系;蚀变与构造、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等。

空一行
矿化:分布范围、产状(产出形态)、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物组合关系、粒度变化、矿化强度,矿化与岩性、蚀变、构造间的关系。

(有矿化现象的要重点描述并取样)
空一行
构造:包括褶皱、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片理等。

主要描述其形态、性质、规模、产状、发育程度、空间关系、与岩性关系。

对断层破碎带要详细描述其结构面特征,破碎带的宽带、破碎程度、充填物性质,角砾成分(磨圆度、粒度大小)、断层性质等。

接触关系(岩体):接触带特征,侵入岩岩相变化、原生构造;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接触带产状变化
空一行
照片:记录格式:点处或距D0001北东方向100m处拍摄照片ZP0001/1 照片内容;镜头方向。

注意照片要有内容或现象描述;
空一行
素描:记录格式:点处或距D0001北东方向100m处素描图SM0001/1 素描内容。

注意素描图要有图名、线比例尺、方位、图例等;
空一行
样品:记录格式:点处或距D0001北东方向100m处取标本样B0001/1 名称。

注意:每条路线上必须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地质点配有照片或素描图。

空两行
点间地质:
0~100m:
另起一行
100~300m:
另起一行
300m~D0002点:
注意:岩性简单说明,特别应重视宏观现象的描述与总结。

(1)记录的地质现象要有准确位置(对应某个地质点的方位和平距)。

(2)应记录地质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并说明与已知地质点有无差异或变化,一般不进行岩性描述,对新发现的不够分层精度的岩石可作描述。

(3)路线上尽可能多地实测岩层产状,注意产状变化并分析原因。

空四行
点号:D0002
点位:X= Y= Z=
点性:
地质描述:
注意:
信手剖面图:每条填图路线,在该路线前两页方厘纸页绘制信手剖面图,其比例尺可为1∶2.5万(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地形起伏设定),但平距、构造线与分层线位置、地层与构造产状的标绘应相对较准确。

剖面方位、比例尺、图例等均应齐全。

特别要注意剖面正反手的画法。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另起页),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路线工作量(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地质认识(地层的划分特征总结,每个地层组段的岩石组合,构造特征,矿化现象等); 三、存在问题及对相邻路线的工作建议。

新疆区调剖面记录内容及记录格式
剖面名称(编号):新疆温泉县牙马特一带下元古界温泉岩群下岩组实测地层剖面
目的:调查测区温泉岩群变质岩岩石类型、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人员分工:分层、记录:记表及草图:前测手、标记、照相:后测手、采样:
手图编号:
剖面方向:
空三行
点号:D0001(居中)
点位:X=16566550 Y=4255660 Z=2749
点性:地层分界点(岩性分界点、岩性控制点、侵入体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化石点)
地质描述:
点北:
点南:
描述要点与路线记录内容一致(产状、接触关系不能空缺,样品、照片、素描)
空两行
导线号:0-1
导线方位α:坡度β:斜距L:
(0) 0~50m:
具有描述要点与路线记录内容一致
空三行(每一层之间)
(1)50~100m:
具有描述要点与路线记录内容一致
空四行(每一导之间)
导线号:1-2
方位α:坡度β:斜距L:
(2) 0~20m:
(3) 20~50m:
产状标记方法(记录或信手剖面):层理140°∠30°;次生面理50°∠40°,可在产状前注明S0、S1、S2或糜棱片理等;断层120°∠45°;节理320°∠70°;轴面A40°∠50°;枢纽Fh30°∠60°;线理L3000∠10°等。

注意:
1、记录本内不得记与野外地质调查无关的内容。

2、记录本内不得用像皮擦掉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的内容,可以用铅笔划掉。

3、地质描述注意宏观与微观资料的全面性。

4、路线地质记录必须连续、完整,有路线通过的图面必须有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