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环境心理学)

合集下载

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研究分析(共五则)

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研究分析(共五则)

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研究分析(共五则)第一篇: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研究分析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研究分析摘要:本次认知地图研究是以吉林建筑大学为调查对象,对学校进行更进一步地了解。

在本次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影响校园意象的要素是:建筑、场所、道路、标志、边界、区域。

得出学校的公共意象范围、意象空间结构、同一性、认知意象元素和特殊意象元素。

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校园内的可意象性强与弱的环境并对这些环境从认知地图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找到环境建设中成功的和有待改善的方面,成功的方面在以后的环境建设中给予支持,对有待改善的方面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且调查主要是通过开放性的调查问卷与意向图。

关键词:认知环境、意象、校园、地图正文:一、调查对象概况:吉林建筑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学校始建于1956年,时为国家城市建设部设立的新中国首批十所建筑类专门学校之一。

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开始举办本科教育。

1997年学校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等次。

学校已成为吉林省城乡建设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基地和决策咨询与服务基地。

2013年更名吉林建筑大学。

学校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1亿元人民币,校区占地面积9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

学校设有图书馆、行政馆、公共教学馆、实验楼、土木教学馆、逸夫建筑艺术馆以及文体中心等教学中心。

其中吉林建筑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37484.5平方米,设有7个阅览室,研究间一个,有阅览座位2800席。

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其中纸质图书为112万册,电子图书76万册;藏有中外文报刊1400种,其中中文期刊1008种,外文期刊92种,中外文报纸112种。

藏书结构以建筑科学为主要特色,兼有理工、文学艺术、经济、管理、法律、交通及其它各学科藏书。

以校园为例说明认知地图的含义及特点

以校园为例说明认知地图的含义及特点

以校园为例说明认知地图的含义及特点
认知地图是一种用于组织和表达思维的图形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理解复杂的信息。

以校园为例,我们可以用认知地图来展示校园的含义及特点。

1.含义:校园是一个包含学校建筑、学生、教师、学科等要素的场所。

在认知地图中,我们可以将校园作为中心主题,围绕它展开相关的信息。

2.特点:认知地图可以展示校园的多个特点和细节。

例如,可以用分支来表示不同的建筑,如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也可以用分支来表示不同的活动,如体育比赛、社团活动等。

这些分支可以连接到更详细的信息,例如具体的课程、活动安排、参与人员等。

3.层次结构:认知地图可以按照层次结构组织信息,将校园的各个层面展示出来。

例如,可以在主分支下创建子分支,表示不同的学科领域或学生组织。

这种层次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校园的组织结构和内部关系。

4.关联性:认知地图可以展示校园内不同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通过连接分支或使用箭头,我们可以显示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例如,可以展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课程和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等。

5.可视化:认知地图通过图形、颜色和图标等可视化元素,使信息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来
表示不同的信息类型,使用图标来代表特定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呈现校园的特点。

总的来说,认知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展示校园的含义及特点,将复杂的信息以清晰、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校园的相关信息。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园认知地图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园认知地图研究

St y o ia t r l e c ce i ur c u r ud fd s se i y l n o o nty f c m m un t ia t r p e e i n pln a l a in o iy d s se r v nto a pp i to c
校 区不是正南北走 向 , 主要道 路相互 垂直 ; 校 区以南北 ( 二 体育场 、 车库楼等 ) 。调查 结果表 明, 被试 者普 遍认为一 校 区总
为主导 , 东西 略弱 。通过两个校 区的调查分 析与研究表 明 由于一 平 面的大概形状是 矩形 , 其次 为不规则 图形 , 极少数 人认 为是梯 校 区 不 是 正 南 北 走 向 , 以人 们 绝 大 多数 选 择 标 志 物 定 位 法 来 寻 形 ; 所 二校区认为是矩形 和不规则 图形人 数相近 , 极少 数人认 为是 找目 ; 标 而二校区属于南北走向 , 以相对较多人选择东西南北方 梯形 。总体看来 , 所 两校的意象结构方向明确 、 核心肯定 、 架构模式则 2 通过一个灾害应对周期内的特征 , ) 以此为 突破 口, 综合 《 城 防灾规划设计不应只是停 留在设计 表面 , 应该是 有实际可操作性
1 研 究方法
本文以哈尔滨工业 大学 为调查对 象 , 进行 了以获得评 价性意 象为主要 目的的认知地 图研究 。主要研究方法 为调查问卷 ( 包括 绘制校园草图及语言描述等 ) 和观察访谈等方法 。
园使得校 园核心不 连贯 , 整体有 被割裂 的感觉 ; 而二校 区 的教学
区则通过主楼连成一片。就形态 而言 , 一校 区的主核沿 近东 西向 展开 , 二校 区的主核则 围绕主楼 由南向北延伸 J 。

1 ・ 2
第3 7卷 第 3期 20 11年 1月

校园认知调研报告

校园认知调研报告

校园认知调研报告校园认知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校园认知调研旨在了解学生对校园环境和学习资源的认知水平,进一步了解校园教育体系的问题,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改进建议。

本次调研主要以大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二、调研方法及流程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编制问卷并在校园内进行发放,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1. 编制调查问卷: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设计了一份包括校园环境、学习资源等多个方面的问卷。

2. 发放问卷:我们将问卷发放给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完毕。

3. 数据收集与分析:我们对填写完毕的问卷进行回收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通过统计学方法,得出了调查结果。

三、调研结果分析1. 校园环境认知: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校园环境评价较高,认为校园干净整洁、设施齐全。

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对校园环境不满意,提出了校园绿化和维护的问题。

2. 学习资源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对学校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学习资源的认知水平普遍较高。

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对学校学习资源的了解较少,存在一些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3. 教育体系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对学校的教育体系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学质量较高,与自己的专业对口情况良好。

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对教学质量存在一些疑虑,尤其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

四、调研结论及建议1. 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应加大对校园环境的绿化和维护力度,提高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2. 学习资源开放度:学校应加强学习资源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学生对学校学习资源的了解程度,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3. 教师教学力量:学校应加强教师的教学培训和考评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

4. 调研持续进行: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定期进行类似调研,及时了解学生对校园教育体系的认知和意见,对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

五、总结通过本次校园认知调研,我们了解了大学生对校园环境、学习资源和教育体系的认知情况。

第07讲 5.2-校园认知地图案例研究

第07讲 5.2-校园认知地图案例研究

学校环境设计
n
2. 教室座位设计有哪几种,并简述座位与学 习成绩的关系。 传统教室空间的排列方式是秧田式的,这 种方式适合于教室的影响处于主要支配地位。 教室桌椅可以采用马蹄形设计,或者矩形设 计,这样可以增加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 减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感。 坐在教室中间位置的学生普遍得高分,随 着座位偏离教室中心位置,学生的分数也逐 渐下降。如果让学生自己选择座位,选择坐 前排的学生通常都是成绩好的。女性比男性 更喜欢选择坐在教室的前排。
主校区北部意象
学生公寓意象
解放广场意象
存在的问题
n
吸引力较差 缺少公共空间 缺乏空间节点和标示物 景观、绿化不足
n
n
n
校园评价地图——校园环境设计
n
1.学校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设计中应该注 意什么?☆ ⑴ 物理环境。 对教学活动的效果发生重大影响的环境因 素主要有:学习环境中的空气、温度、灯光、 色彩、声音和建筑材料。教室里空气新鲜能 使人大脑清醒,心情愉快,从而提高教学效 率;如果空气污浊,则容易使人大脑昏沉, 大大降低教学效率。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分析图书馆设计中应考虑 的因素?
n
⑶ 材料和质地。在图书馆的设计中可采用 各种不同质地(坚硬、光滑、陈忠)的材料 (木料、玻璃等)。图书馆在装饰时要整洁、 典雅、自然、和谐,使读者感到在其中读书 是一种享受。 ⑷ 听觉环境。一个安静或伴有轻松舒缓音 乐的环境可使读者有一个好的心情,而一个 嘈杂有噪音的环境则会破坏读者的情绪和心 境,不利于学习。
物理环境
n
用脑时需要有适当的光线强度。并保 持用脑环境温度适宜,颜色在促进人的智 力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颜色还决定了 儿童对学习环境做出何种反应。音量适中、 悦耳动听的声音则可以使人轻松愉快;使 人进入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环境心理学校园认知地图

环境心理学校园认知地图

校园的总平面形状
启真湖有 80%的学生提到,有近 25%的学 生提到主卧龙山,近 20%的学生提到静悟园, 近 20%的学生提到学生中心和操场。 启真湖风景优美,植被丰富,碧波荡漾,十分 适合休憩和娱乐。 这说明学校在加强校园中心景观美化方面的工 作是十分成功的。
带同学参观的地点
问卷结果统计
大约有 90%的学生提到体育馆,另有 50%的学生提到活动中心,还有 20%的学 生提到了南餐,近 20%的学生提到云餐, 近 15%的学生表示没有。 体育馆位于主要出入口一侧,体量巨大, 造型奇特,与周围规整严谨的建筑风格形成 对比,较为突出。 可见建筑的外观形状是吸引力的要素之一。
校园建筑标志物
50%的学生回答“道路”,30%的学生回答 “广场”。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这两个没有被完全割裂 断开的区域之间的分界还是基本清晰的。
教学楼与宿舍楼之间如何分界
问卷结果统计
绝大多数同学回答是教学东楼,也有部 分同学提到数字化。 教学东楼出入口较多,识别性差,4栋 教学楼组合在一起,体量较大,交通较为复 杂。 过大的建筑会让人迷失方向。
开放式问卷的制定:问卷制定遵循两点原则。 第一,结构性意象和评价性意象的调查相结合。 第二,指向清晰的问题与指向模糊的问题相结合。
开放式问卷调查
通慧园
有近 50%的学生认为数字化大楼是校园的地 理中心,还有近 10%的人指出是通慧园,这两 者位置相近。有近 30%的人认为是是学生活动 中心,这与前两者的回答出入较大。还有少数学 生指出校园的地理中心是云天元餐厅。
校园比较有特色的环境或建筑
问卷结果统计
大约有 45%的学生的回答为低调稳重, 20%的学生对建筑表示没有太大的感觉,还 有10%的学生认为颜色太过灰暗。 可见学生普遍认识到校园内建筑的形式 统一性,也有学生反映建筑太过相似的问题。

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环境心理学)

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环境心理学)

梧州学院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学生:卢启建摘要:本文通过对梧州学院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得出学校的公共意象范围、意象空间结构、同一性、认知意象元素和特殊意象元素。

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校园内德可意象性强与弱的环境并对这些环境从认知地图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找到环境建设中成功的和优待改善的方面,成功的方面在以后的环境建设中给与支持,对有待改善的方面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且调查主要是通过开放性的调查问卷。

关键词:认知环境、校园内、意象、认知地图正文:一、对研究对象的概述梧州学院的前身是原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创立于1985年。

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广西大学梧州分校的基础上建立梧州学院。

学院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梧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是一所多科性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学院位于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之称的梧州市桂江西畔,校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校园面积800多亩,现有三个校区,按地理位置分为北校区、西校区和东校区。

校舍面积23万多平方米,综合教学大楼、体育馆、图书馆等标志性建筑处于广西高校前列。

学院占地面积将达1652亩,校舍面积将达46万平方米,另有发展预留用地1119亩。

同时,梧州市人民政府还同意将梧州市体育场和梧州市游泳馆纳入《梧州学院扩建总体规划》整体建设,采取梧州市投资,梧州学院管理,梧州市和梧州学院共用的建设模式。

学院以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等学科为主,适度发展法学、理学、教育学、农学等学科,设有32个本科专业,还设有19个高职高专专业。

建有“十一五”期间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重点建设实验室和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

二、调查方法思路:1.资料收集:调查的前期阶段,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对学院总体情况有所了解,包括建筑、道路、绿化、学校历史发展······2.开放式问卷调查:了解认知情况,和进一步完善公众认知地图。

环境心理学校园意向研究实例

环境心理学校园意向研究实例

华南农业大学校园环境意向研究报告校园认知地图研究1、研究对象概述1.1学校概况华南农业大学是广东省和农业部“九五”“十五”共建“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从2001年起划归以广东省管理为主,已有100多年的办学历史。

2005年4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次。

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区,占地550多公顷,环境优美,绿树葱郁,花香四季,景色宜人,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

1.2被试者个人背景在校学生:年龄、文化背景大致相同,使用规律比较简单——教学区、宿舍区、学生活动区以及生活服务区中活动,对校园各项设施比较熟悉。

对华农熟悉的非学生人群(附近居民、教师等):使用频率相对较高,使用时间也相对校学生较长,对校园环境整体把握度比较高。

游览人群:无固定的游览路线及时间,对校园环境的熟悉度不高,使用场地比较集中,如湿地公园。

2、校园空间形态结构分析方向:华农大校园认知地图以东西为主导,南北略弱。

其中,南北与东西道路的提及频率(人次)之比为248:255。

南北方向活动比较频繁,主要原因有主校区建筑主要呈南北走向(洪泽湖与行政楼间的道路贯穿南北,直通北门,一系列建筑分布在道路两旁,如图书馆、行政楼、红满堂、教三、公共管理学院、食品学院、理学院等),另外,三角市具有各种生活服务功能(如银行、市场、文具店、西点屋和饭堂等)。

因此成为学生(在教三上下课)和游人(观光、办事和探友等)的主要聚集区。

53%的意向图上北下南,15%为上南下北,9%为左南右北,3%为左北右南,其余为方向不明的。

倾斜角度较小的道路或跨越多条斜路仍然被认知为东西向或南北向;但倾斜角度较大(30°~45°)的斜路在人们意向中显得分外突出。

核心与层次:排除宿舍因素,华农大以行政楼与图书馆为核心。

华农大主核呈偏心状,偏向西南方向。

根据同意线的分布来看,校区分布较为合理,没有出现很大的悬殊。

被试者对行政楼和图书馆周边的环境都比较熟悉,熟悉-不熟悉的梯度变化大,主要体现在主校区与六一研究生宿舍区、嵩山教职工宿舍区和树木园。

学校的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学校的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学校的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学校的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引言: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学校、家庭、工作场所等。

学校作为每个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其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学校的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展开,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调研问题:1. 学生对学校环境的整体评价是如何的?2. 学校的物理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何影响?3. 学校的社交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何影响?4. 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何影响?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共发放500份问卷,有效回收400份。

问卷主要包括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对学校环境的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 学生对学校环境的整体评价:通过统计数据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环境持积极的评价态度,其中72%的学生认为学校环境舒适宜人,68%的学生认为学校环境安全可靠。

2. 学校的物理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物理环境是学校环境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7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教室光线良好,6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教室布局合理。

然而,仍然有部分学生表示学校的餐厅噪音过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学校的社交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学校的社交环境是学生交流和互动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6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班级氛围友好和融洽,5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和睦。

然而,仍有10%的学生表示在学校中经常受到欺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 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条件,对其心理健康具有关键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水平持肯定评价,77%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教育制度合理。

然而,仍有20%的学生表示在学校中存在学业压力过大的问题,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影响。

认知地图调研报告

认知地图调研报告

认知地图调研报告认知地图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随着信息爆炸和技术进步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和任务,如何高效地整理和管理这些信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认知地图作为一种图形组织和展示信息的工具,在帮助人们理清思路,提高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人们对认知地图的认知程度、使用频率以及认知地图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价值。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

问卷中包括了对认知地图的了解程度、使用频率、使用场景、使用方式以及对认知地图的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调研对象覆盖了不同年龄、教育背景和职业领域的人群,以便全面地了解人们对认知地图的认知和使用情况。

三、调研结果分析1. 认知地图的认知程度调研结果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对认知地图有所了解,其中大多数人了解认知地图是一种图形化的信息组织工具,用于整理、归类和展示思维过程。

2. 认知地图的使用频率调研结果显示,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使用过认知地图,其中约30%的受访者每周使用一次或更频繁。

然而,仍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从未使用过认知地图,主要原因是不了解或不熟悉。

3. 认知地图的使用场景调研结果显示,受访者在工作和学习中普遍使用认知地图。

其中,在工作中,认知地图被用于项目管理、会议记录、思维导图等;在学习中,认知地图被用于整理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总结笔记等。

此外,还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在私人生活中也使用认知地图来安排旅行计划、管理个人事务等。

4. 认知地图的使用方式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使用电子工具(如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创建和管理认知地图。

同时,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更喜欢使用纸质认知地图,认为手写的认知地图更有创造力和个性。

5. 认知地图的评价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认知地图持积极评价。

他们认为认知地图能够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提高效率、激发创造力,并且易于分享和与他人合作。

湖南农业大学09级《校园认知地图论文 》

湖南农业大学09级《校园认知地图论文 》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班级:09级园林一班姓名:* * 学号:20094173710* 课程论文题目:湖南农业大学校园认知地图研究课程名称:环境心理学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老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湖南农业大学校园认知地图研究* * 09级园林一班学号:20094173710*摘要:本次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农大校园认知地图的考察和研究,得出学校环境的公共意象范围、意象空间结构、一般意象元素和特殊意象元素。

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校园内的意象性强与弱的环境并对这些环境从认知地图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找到环境建设中成功的和有待改善的方面,成功的方面在以后的环境建设中予以支持,对有待改善的方面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认知环境、湖南农业大学、意象、问卷调查、认知地图正文: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什么叫意象。

人们把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为“意象”或“表象”,而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则被称为“认知地图”。

通过本次调查的目的可以知道主要调查的场所就是湖南农业大学校内环境。

主要被试对象是分布在各个公寓的在校大学生。

我总共在学校各公寓随机调查了95人,其中芷兰公寓12人,金岸公寓25人,丰泽公寓25人,东湖公寓28人。

其中包含了动医,园林,英语,计算机,资环,土地管理,会计,室内设计等多个专业的学生。

调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画农大认知地图草图;二是问卷调查。

然后通过自己的统计和归纳,得出以下这几部分内容。

(一)湖南农业大学的公共意象图我总共收到48位同学的农大校园认知地图的草图,通过总结、归纳和统计,我把同学们所提及到的意象综合起来绘制了下面这张湖南农业大学的公共意象图。

通过这张总的公共意象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下几个一般意象:1.区域,即公共意象范围图中图标表示的范围就是在同学们的认知地图草图中出现的频率比较多的地方。

其中图书馆是出现的次数最多的地方,基本上每个同学的草图中都出现了图书馆。

由于调查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学区和公寓出现的频率也比较大。

校园认知地图调查

校园认知地图调查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班级:园林3班姓名:刘小宁学号:201041738126 课程论文题目:《校园地图认知调查研究》课程名称:《环境心理学》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校园认知地图调查研究学生:刘小宁(园艺园林学院园林3班,学号:201041738126)摘要:对同学们的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了解同学们对校园的认知情况和了解情况,。

对学校的方向、架构模式、识别情况、熟悉情况等,向同学们进行了问卷调查。

再对问卷调查资料的经过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问卷调查校园研究分析学校高校校园作为中等尺度环境,其使用者相对单纯——年龄、文化背景大致相同;使用规律比较简单——三点一线为主,即:寝室——教室——食堂;组成元素比较完整——像小城镇。

作为研究对象,便于获得具有典型意义的结论。

另一方面,由于使用者定期更换(每年都有新生入学),来访者众多,因而校园与环境认知关系更为密切。

几乎成为新来者对某些校园的共识。

因此,对高校校园的研究也有利环境认知域本身的深化。

一.研究对象概述本次研究我们选择了我们学校湖南农大作为研究对象。

农大是一所综合性农学类,占地有2000千多亩,学生人数有万人以上。

本次调查以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被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以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

在各个宿舍区,不分专业、的对同学们随机发放填写问卷,此次调查总共发放150张问卷,实收回145份。

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识别特征(如找路是否容易)、结构特征(方向、主次等)和景观的评价。

对这些调查资料加以汇总进行研究分析。

二.问卷资料的归纳和讨论1.方向农大校园以南北为主导,东西略弱,这也可能和坐北朝南的亚文化习惯有关。

在调查表上关于对学校分布方向的调查时,根据调查的结果统计,在145份调查表中有63%的同学选择了南北方向,27%的同学认为是东西方向,23%的同学认为没有明显的方向,其余的同学则认为是成角分布。

2.架构模式农大校园可划分为由几条轴相交而成,以修业广场—图书馆—芙蓉广场—二食堂的连线可定为主轴;以修业广场和图书馆之间的沿那条红枫路划线可定为红轴;以丹桂路一带,可定为香轴;翠柳湖、寸草亭、逸苑一带可定为蓝轴。

儿童认知地图研究--以小学校园为例

儿童认知地图研究--以小学校园为例

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hildren's cognition of spatial environment,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map is briefly reviewed, and the cognitive map of children is interpreted and analyzed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Taking the primary 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using the cognitive map method, we extract the elements of cognitive map depicted by children. The public cognitive maps are depicted and classified, so as to explore children's spatial cogni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number of image elements of children's cognitive map is about 7.6, places, signs and buildings are the main status of children's environmental image. In children's public cognitive map, the agreement rate of image elements is generally low and it is difficult to form a highly consistent environmental identity. With the growth of children's age, the cognitive map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the Landmark Representation to the Survey Representation, but on the whole, children's cognitive map is still mainly based on the Route Representation. Keywords Cognitive map, Children, Primary school campus,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建筑环境心理学》第4讲认知地图法

《建筑环境心理学》第4讲认知地图法

(三) 圈域图示法
圈域图示法是指在比例尺适宜的地图上, 要求被调查者指示出调查对 象地的范围, 并进一步要求被调查者将特定的圈域或边界点、 分节 点等记录下来的方法。
一般而言, 圈域图示法多应用于研究居住社区的范围、 城市中心的 范围等。
该方法与其说是使用地图, 不如说是使用被严格限定的道具, 因而 能够确保答案作为数据的统一性, 还可以减轻回答者的负担, 使调 查简单易行。但是, 用该方法能够调查把握的事项仅限于比较单纯的 特定事物, 分析结论也比较简单。
研究顺序
首先向被访谈的市民指出了调查对象地的范围 应让被调查人员熟悉统一的绘图比例和符号 访谈市民绘制草图的顺序和时间也被调查人员记录下来
(二)限定描画法
限定描画法的使用旨在弥补自由描画法的不足之处: 受制于被调查者 的绘图表现能力。并且, 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分析的难度。
调查中首先使用事先记录下来的, 标记有对象地区内主要空间要素位 置形状的地图, 给予被调查者, 要求他们描画出地图上隐去的其他 部分。
2、认知地图法研究目的与调查方法
在研究个人的意识空间时, 大体把握对空间认知程度的研究与把握 喜好、 态度、 评价程度的研究区别很大。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 同样 为探求图示而进行调查, 具体的方法也不一样。
相对而言, 描画或图示的方法适合调查空间认知程度。
3、调查方法的种类与特点
(一)自由描画法
(图4~6)中的数字代表在各自然公园中被辨认指出的风 景点编号。(图4)有6处风景点被指认, 且编号1 的风 景点具有较高的指认率, 所以属于依靠1个突出风景 点的类型。(图5)也有6处风景点被指认, 但是编号1、 2、 3、 4 的风景点都具有较高的指认率, 所以是拥 有多个使人印象深刻的风景点类型。而(图6)仅有5 处 风景点被指认, 且指认率都不高, 所以属于不存在 使人印象深刻的风景点类型。

环境行为心理学—认知地体

环境行为心理学—认知地体

具有民族气息的绿色栖息地
以建筑起、以景色收,诠 释了人不自然的结合
景观轴线—没有变化的绿地
最美的地方——净土
红色的砖墙具有传统的气息, 杏黄色的树叶给建筑清新的感 觉,两者在颜色、质感、体量 都呈现了明显的反差,给人美 的感受
Hale Waihona Puke 无设计校园每一栋建筑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如果把他们按空间顺序排布, 你的感受是乱、杂,最后剩下 的只是……

树丌仅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 气,成群的树荫可以使校园充 满文化的底蕴,给人一种校园 的气息,百年树人。
迚入校园,最先看见的是一个4、5层的现代风格的楼,据说里面的主要功 能是做各种报告,过了这个建筑,是一片绿地,应该是一个绿化景观轴线 一直延伸到校园西头,在轴线边上有着相互对称的古建筑,其功能大多数 作为了办公楼,其中最大的古建筑居中,作为礼堂使用,有两个外观觃整, 大致是个盒子的形状,构成感强烈,依次排列在它正北方向,校园西南侧 的民族博物馆的古建筑风不图书馆的近代建筑风、刚建成的理工楼的现代 风相互对比。校园整个布局是南部是静谧、古朴、幽美、典雅的学习区和 办公区,景观轴带落入其中,北部则是活力、丰富、和谐、温馨的生活区。 这是一个花园式的校园,处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大树,树木种类繁多,绿化 景观做的丰富多彩,四处可见供人们休息的长椅,在长椅边上一定有大树 笼罩。 这次参观中央民族大学校园,一个丌大的学校可以看到在校园中各个时期 的建筑,有古建筑、近代的、还有现代的,这些建筑在校园中,或融合、 或突兀、或显眼、或普通。有些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现代的富有构成感 的钢架,一边是古代的灿烂夺目的琉璃瓦,还有些建筑通过连廊的形式相 互连接,将丌同时期的建筑合为一体,扩充了相互的功能。
环境行为心理学—认知 地图

大学校园空间认知地图案例研究

大学校园空间认知地图案例研究

大学校园空间认知地图案例研究-----以沈阳师范学院为例简介:结合沈阳师范学院新校园总体规划创作,对高等院校中心区的标志性作用,空间层次的形成,校园环境生态观的确立进行了探索,并阐述了现代高校空间环境的人文观念。

关键字:中心场所环境氛围生态系统一塑造具有标志性和凝聚力的校园中心区基地位于沈阳市区以北近郊,规划总用地面积54万m2,规划建筑面积21万m2,分三期建设实施,预计于2010年底全部竣工。

基地现状为荒废的水稻田地,平坦开阔,条件比较宽松,一切从头开始。

高等院校的校园是教学和生活兼顾的场所,从功能上讲,这里仿佛就是一个小城市。

正如城市具有典型的市中心一样,校园也应具有核心。

向心性是人心理上的一种渴求,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表征,也是人类对空间认知的出发点。

作于是我们把对校园空间个性的把握落在了中心区的塑造上。

新校址用地虽开阔平坦,但基地边界零乱不规则,难于把握。

为统一用地,进而控制整个校区,在基地中心设计了一个圆,直径380m。

圆形具有极强的向心性,并且在众多的形式之中具有显而易见的视觉突出性。

学校的主要功能区域——教学区就设在这一划定的圆形用地内。

圆形路网以内的用地又被划分为九块,形式如《洛书》中描绘的中国传统的宇宙图示——九宫格。

九宫格之中宫的位臵无论从传统观念上、功能组织上,还是从几何构图关系上都是整个区域的中心,这决定了其作为教学区乃至整个校区的中心广场的地位。

而教学区的各主要建筑则依主次分别占据九宫格内的其他地块,共同限定、围合着广场空间。

新教学区在圆形路网的控制下自成一体,位臵显要、特色鲜明,符合中国人传统的空间意识和心理需求;严格的几何关系、充满理性的布局与教学区严谨有序的性格相和谐;开阔低平的广场空间与教学科研区开放性的学术氛围相一致。

中心广场也以其具有显著特色的空间格局在校区整体环境的大背景下脱颖而出,成为校园的标志性场所。

二创造多层次的空间环境氛围总结国内外高校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高等院校的校园环境应具备三个主要功能:满足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员工的生活需求;通过良好的环境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即“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给涉足校园的来访者文明优雅的观赏环境。

湖南农业大学认知地图

湖南农业大学认知地图

湖南农业大学校园认知地图研究摘要:本项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研究对象,采用认知地图法。

评价地图不仅揭示了环境的可记忆特征,而且叠加的地图表明了共同的偏爱和对环境外观的改进建议。

通过调查可表明调查对象的公共意象范围、意象空间结构(方向、核心与层次、架构模式)、同一性、一般意象元素(建筑、道路、场所、标志、区域和边界)、特殊意象(中心、简略意象、感觉品质)。

从而解决空间问题、接受新环境信息和加强交往功能。

关键词:认知地图、问卷调查、意象正文:一、研究对象的概述本项研究的对象为校园环境及其使用者,但重点在于环境特征,选择湖南农业大学作为具体研究对象。

湖南农业大学1951年建校,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占地面积2.27平方公里,北领东湖秀色,南润浏阳河风光,学生人数在万人以上。

被试者为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分属园林专业、植物科学与工程专业、机制专业、材料化学专业、金融专业。

被试者来自五湖四海,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认知水平、绘图和文字表达能力。

研究采用认知地图法:要求被试者根据记忆迅速画出校园平面草图,填写问卷并接受访谈,其内容包括识别特征(如找路是否容易)、结构特征(方向、主次等)和景观评价。

将这些资料加以汇总进行比较研究。

二、公共意象范围图中圈出区域就是83%的公共意象范围。

此范围内的建筑在人们的个人认知地图中出现率较高。

由于被试者均为学生,故在图中公共意象的范围主要在教学区。

三、意象空间结构(一)方向校园以南北为主导,东西为辅,形成大致相当的棋盘形。

南北方向活动频繁(上下课,进出校园)53%的意象图为上北下南,其余均为上南下北。

(二)核心与层次校园主要以图书馆为核心向两侧的教学区辐射形成层次及以学生住宿区为核心向两侧的市场、小区辐射形成层次。

(三)架构模式校园三大分区较为明确,以东西走向的神农北路、朴诚路、奋勉路为区分线。

神农北路以北为学生公寓Ⅰ区,神农北路以南、朴诚路以北为新教学楼区,朴诚路以南、奋勉路以北为活动区及学生宿舍Ⅱ区,奋勉路以南为老教学楼区。

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校园认知地图调研报告

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校园认知地图调研报告

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校园认知地图调研报告摘要:采用绘草图、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了同学们对校园认知地图的了解情况,其中包括:校园环境的公共意象范围、意象空间结构、同一性、一般意象元素以及特殊意象元素。

据问卷中综合整理并加之自己的见解看法,对校园部分区域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以期营造一个更加优美的校园。

关键词:认知环境、校园、问卷调查、认知草图正文:一、研究对象概述:本次研究对象为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

校区位于永川区双竹镇,卫星湖与黄瓜山将其围绕其中。

可谓是依山傍水,风光也是十分秀丽的。

但就校区来说,整体识别度较高,植物覆盖率很高。

校区内绿树掩映,香樟、小叶榕为主打树,其余常见树种也是遍布校园各个角落。

就建筑而言,因为为老校区,所以现代化气息较弱,大多为70-80年代的老式建筑,基调主要为灰色。

其中的各种设施,包括活动设施、生活设施等都不太完备。

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对学校的总体评分在70-80分,得分稍显低。

二、本次调查,主要在校园内,针对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形式获取信息。

调查对象设计各个专业,各个年级,共30人。

整理之后得到如下结论:据30份认知草图汇总、分析后所得的校园认知草图据图可知:a.公共意象范围图中黑色加粗边框区域是在同学们的认知中出现次数最多、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香樟大道、星湖广场、桃花岛、二教、三教、四教以及食堂是每位同学都提到的,而四教以及其西部,包括音乐学院的区域频率就相对较小。

兰馨路室内篮球场以西部分鲜少有人记得并提起。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大家的认知里,校园以星湖广场为中心,建筑为主体,放射状向四周分布扩张。

b.意象空间结构1.方向:校园以东西走向为主,南北走向为辅,呈网状分布。

东西走向有图书馆至音乐学院主要为教学区,南北走向从校门至食堂包括多种场所(运动、娱乐、生活)。

2.核心与层次:星湖广场桃花岛二教三教上图为学校中心位置的位置调查柱形图显示。

由上图易知,在30名被调查学生中,70%的人认为星湖广场为学校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梧州学院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学生:卢启建摘要:本文通过对梧州学院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得出学校的公共意象范围、意象空间结构、同一性、认知意象元素和特殊意象元素。

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校园内德可意象性强与弱的环境并对这些环境从认知地图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找到环境建设中成功的和优待改善的方面,成功的方面在以后的环境建设中给与支持,对有待改善的方面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且调查主要是通过开放性的调查问卷。

关键词:认知环境、校园内、意象、认知地图正文:一、对研究对象的概述梧州学院的前身是原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创立于1985年。

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广西大学梧州分校的基础上建立梧州学院。

学院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梧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是一所多科性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学院位于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之称的梧州市桂江西畔,校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校园面积800多亩,现有三个校区,按地理位置分为北校区、西校区和东校区。

校舍面积23万多平方米,综合教学大楼、体育馆、图书馆等标志性建筑处于广西高校前列。

学院占地面积将达1652亩,校舍面积将达46万平方米,另有发展预留用地1119亩。

同时,梧州市人民政府还同意将梧州市体育场和梧州市游泳馆纳入《梧州学院扩建总体规划》整体建设,采取梧州市投资,梧州学院管理,梧州市和梧州学院共用的建设模式。

学院以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等学科为主,适度发展法学、理学、教育学、农学等学科,设有32个本科专业,还设有19个高职高专专业。

建有“十一五”期间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重点建设实验室和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

二、调查方法思路:1.资料收集:调查的前期阶段,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对学院总体情况有所了解,包括建筑、道路、绿化、学校历史发展······2.开放式问卷调查:了解认知情况,和进一步完善公众认知地图。

3.认知草图调查:本调查和分析主要针对梧州学院北校区,通过调查发现根本问题,并进行认知草图的意象描绘。

三、认知草图调查1.认知草图的问卷制定,以认知地图构成五要素理论为依托,考虑到非专业性,根据被试者的意象,由相关本专业的同学协助描绘出梧州学院的认知草图,区分出校园中的道路、建筑、标志物、节点、区域、边界等元素。

2.认知草图的调查方法:统计图上面的五要素被提及的频繁率和强度,整理合成公众认知地图。

四、认知草图调查结构统计对不同个人的认知地图进行统计分析,用百分比表示不同要素在所有个人认知地图中德出现率,并结合图例绘出反应这一统计结果的平面图。

得到“公众认知地图”按照图面显示结果看,标志要素的出现率达到100%,成为公共认知地图中最主要的元素,这其中包括在校园区域范围内具备象征性的标志物,它们体现了再不同区域范围内的标志性,节点要素的出现率也要达到100%,但是节点的数量不如标志要素丰富。

道路要素的出现率为93%。

边界要素出现率为67%,区域要素出现率较低,没有过半数,可见梧州学院标志节点道路是主要意象要素,边界要素次之,区域是更为次要的意象要素。

1.节点:节点是观察者可以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节点与人的关系密切。

节点首先是连接点,也是简单的聚焦点。

学院实验楼十字路口的可意象性最强,学生多把这一节点作为绘图起点,校门口、宿舍楼、图书馆意象清晰,位置准确。

由于教学楼分布集中,对于南北楼、主教学楼,综合楼,一栋教学楼,有所难区分。

对于实验教学楼和一栋教学楼的丢弃现象严重;对于十字路口通往学生宿舍区一段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标示,对于其他道路则存在丢弃或定位不准的现象。

一栋教学楼草坪在大多数学生的认知地图中都有标示,但意象的清晰度比主教学楼要弱,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节点的范围和建筑标志不请,对于图书馆能够准确意象,对于报告厅多媒体教学区存在丢弃意象,四栋建筑没有取得对位关系:学生对内部的标志物、绿地划分方式、道路连接关系意象不清晰,其余方向环境没有标示。

2.道路:认知草图中德道路的绘制主要集中在交通密集的环线上,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草图上都有反映,但存在意象不准确的问题,学生对道路从A7到体育馆的一段有丢弃现象,类似的存在的路段丢弃现象还有东校门口路段、体育馆出口路段(土产仓)。

其余学生能较为清晰的意象出道路分布。

3.标志:校园内标志物以建筑为主,反映集中的标志物有主教学楼、图书馆、报告厅,还有新落成的A11,其中某些标志物不需要依附与特定的道路系统而能被意象,比如:主教学楼、图书馆、新食堂。

有些标志物需要依附特定的道路系统,当道路不被意象时,建筑也没有被意象,这类建筑有校医室、总务处。

景观标志物业师校园标志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意象最为清晰集中的是A1男生宿舍楼出来的草坪,此外还有A3女生宿舍楼出来的鱼池,还有30%的学生标识出实验楼十字路口的景观标志物。

4.区域:教学区在学生的图纸上呈现为一栋草坪、主教学楼正门广场、实验楼十字路口向四周辐射的一个大区域范围。

而对于处于主教学楼的中间楼的可意象性不强学生对自己所住的宿舍楼的位置最为清晰,并能够对其周边宿舍进行绘制,对于与自己宿舍楼较远的宿舍楼不能标识区域内部情况。

对教师宿舍区存在丢弃现象,其中步埠路口教师宿舍楼丢弃十分严重,但对操场及运动场有较为准确的意象,对运动及休息区的区域归属问题不能简单的从图上得出,要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才能确定。

5.边界:学生对学校东面临207国道一侧正门一段的校内外边界意象清晰,能准确标明门口在边界上的具体位置。

学生对南、西、北方向上得校内外边界位置不清楚,80%的学生的图纸上校园在这几个方向没有边界。

对校园内部的边界来说,学生对校园内部边界忽略现象严重,各区域多通过区域名称进行界定,而很少有学生勾画出边界的具体位置,因此可收集到的资料较少,需要进一步调查才能确定边界位置所在。

五、结构意象1.校园的地理中心有近乎50%的学生认为主教学楼是校园的地理中心,还有近40%指出是图书馆,两者个有优势,主教学楼宽广、雄伟,配以红顶更是吸人眼球,图书馆地势高,更具欧化风格。

还有少数学生指出新建成的A11学生宿舍楼是地理中心,一般我们说中心节点或区域,这条路在部分学生处于地理中心位置,体现出这条道路的特殊性。

2.如果有朋友来学校带他(她)到哪里参观图书馆有80%的学生提到,说明学校在加强校园中心景观美化方面的工作是成功的。

有近60%的学生提到了主教学楼,根据本文的理解,图书馆和主教学楼是校区中德重要组成部分。

3.校园比较有特色的环境或建筑回答中反映出自然的环境以及工人建筑前面。

有近80%的学生提到一栋教学楼的草坪,近70%的学生提到是主教学楼前面的大草坪对工人的反映,以主教学楼的反响最集中,其次是图书馆,有很多提到新落成的A11学生宿舍楼,学生对建筑反映也很集中,这反映出学生对特色的理解是带有时代特点的。

六、要素案例校门、主教学楼广场、图书馆:主教学楼功能特殊,意义重要,最能体现校园的精神风貌,因此成为重要的节点空间,具有研究价值。

主教学楼广场是学院内最大的广场,在调查中学生反映最为集中的节点空间。

对主教学楼广场评价的问题,有40%认为好,也有学生用“很大”、“壮观”、“气派”形容,有40%的学生反映广场缺乏大树,日晒严重,没有进行规划建造等问题。

关联性:主教学楼广场是北校区唯一的大型广场,是校园内外结构单元之间的重要转换点,与之联系的路道也众多。

从节点内部看,广场方向清晰,并且由于校门——一栋教学楼——图书馆三者组成了一条清晰的轴线。

连续性:主教学楼两侧的教学楼基本对称,建筑总体上相似、体量相当、材料质感统一。

简洁性:主教学楼广场方形空间,空间开敞、完整、简洁、容易被认知。

建筑造型也比较简单,使人的视线没有被周围的建筑分散。

而是沿着轴线汇聚到图书馆,强化了轴线。

结束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直接关系到年轻人的成长和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个命运,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对梧州学院校园认知地图的研究,能够从环境认知方面为校园环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为梧州学院教育教学提供了保障。

调查结果本文通过对梧州学院校区的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1.获得了梧州学院校区公共认知地图。

2.发现了校园环境中意象清晰和不清晰的环境所在。

3.对梧州学院具体意象要素案例进行认知地图影响因素方面的分析,发现了影响具体案例认知地图形成的主要因素,对认知地图不清晰的环境提出了改造和发展建议。

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方面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对梧州学院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还有待进一步完善:1.论文在进行环境评价时只选择了学生群体为主的调查主体,没有对教师群体进行调查,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在对校园的使用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2.论文选定的意象要素案例只是在校园内在的环境认知方面具有典型性德案例,对校园内其他环境的调查和分析还有待进行。

3.对梧州学院的环境的研究还要从环境形势美、环境舒适性、环境使用方式等多个角度进行,这样才能是校园建设更具有依据性、方向性。

本文只是从环境认知方面进行的调查和分析,对其余方面的调查和分析还有待以后的深入研究。

七、参考文献(1)林玉莲胡正凡编著. 《环境心理学》第二版中国建筑出版社(2)M.W.艾森可M.T.基恩著《认知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邹德侬方千里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期刊(4)林玉莲. 认知地图的研究与应用(5)朱东风郑瑞山. 大学校园非正式场所精神探究(6)林玉莲. 东湖景区认知地图研究(7)费彦. 现象学与场所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