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浅谈日语教学

合集下载

方案-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听力教学策略探究

方案-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听力教学策略探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听力教学策略探究'认知学视角下的日语听力教学策略探究\xa0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兴起于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的新兴学科,主张以认知为出发点,研究语言形式及意义规律,现已成为语言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认知语言学也为日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教学方法,本研究试将认知语言学理论于听力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力理解能力、提高听力教学质量。

联盟一、认知语言学应用于低年级听力教学低年级听力教学中,词汇的学习和掌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对于刚入门的一年级日语学习者来说,“听懂”的前提是了解每个单词的词义、用法。

因此笔者尝试在一年级的听力教学中引入认知语言学的框架语义理论来进行考查。

框架语义理论的提出者是CharlesJ.Fillmore,他认为“语言中存在一个结构化的范畴系统,它跟一些激活的语境相一致”,“词汇代表的分类(范畴化),每一个范畴都以知识和经验的激活为基础,一个‘框架’作为在对语言意义的描写中起作用的一个概念,是跟一些激活性语境相一致的一个结构化的范畴系统”。

以CharlesJ.Fillmore最著名的“商业交易”框架为例,这一场景中的基本元素为:商品、钱、对商品换钱感兴趣的人以及对用钱换取商品感兴趣的人。

在“交易”过程中,“买”这一动词的重点在于“对用钱换取商品感兴趣的人”对“商品”实施的动作行为,而“卖”则相反,重点在于“对商品换钱感兴趣的人”对“商品”实施的行为。

通过这样的场景,我们可以描写出一系列词的意义及用法。

利用这个“框架”可以对一系列词义的意义用法进行描写。

在一年级的听力教学中,可以尝试应用框架语义理论,为学生尽可能多的创建各种“框架”,提供多种“元素”跟“背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单词,从而提高听解能力。

比如,在讲到位置关系时,听力材料中可能会出现“桌子上有本书” 这样一句话,在给学生进行讲解时,除了说明这一句话的意义及用法之外,还有应该给学生建造更多的“框架”,便于学生对比记忆单词。

认知语言学下的日语基础教学法探索

认知语言学下的日语基础教学法探索

认知语言学下的日语基础教学法探索摘要: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理论和语言学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跨学科产品。

认知语言学在解决日语教学中更棘手的问题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如何将认知语言理论应用于基础日语教学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基础日语;教学法一、国内研究现状认知语言学理论在1980年代在欧美迅速兴起和发展,今天已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果。

随着多学科的渗透,其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外语教学。

日本学者也在欧美学者的基础上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松本和横山洋介编辑的“认知意义理论”编辑了“认知意义理论”。

中国相关学者也在积极开展研究,并在英语和汉语方面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和成就。

中国已经成立了许多中国认知语言协会。

2008年9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由池尚佳彦和潘伟主编的《认知语言学概论》。

在此基础上,认知语言理论正逐步应用于日语教学中,以解决日语教学问题。

提供了新概念中的困难。

二、研究的定位和方法本文旨在促进高校日语教学的发展,定位日语基础日语的实践教学。

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探索了语言学教学中的日语基础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我们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希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高校日语教学的质量,有必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外语人才。

三、认知语言理论认知语言学是由认知理论和语言知识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跨学科理论。

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流能力不是一种简单,独立的能力。

语义与经验密切相关,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认知语言学不仅是一种理论,而且还是一种新的研究和视角方法,着眼于语言与一般认知能力之间的紧密联系。

由于认知语言学将语言表达与意义概念相关联并强调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日语教学中认知语言学的使用对困难的日语和记忆“特殊情况”有了空前的理解。

好结果。

认知语言学在解决日语教学中更棘手的问题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对于某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我们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日语学习的指导作用初探——以听力、词汇、交际为例

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日语学习的指导作用初探——以听力、词汇、交际为例

男 人匕 女 人力 映画l 、 话 乙-0 圭中 。l { : c、 = 二
映画c 弓L 人 氮 出圭L 力 。 土 , 、
使用 的 日语词汇及表 达方 式。 21 0 0年一级试题听力 中有这样一例 , 听力原文如下 :
二、 语义扩展理论与词汇学 习 认知语 言学原 型理论 认 为语 义范地位 , 中中心 义项 即原型义项 其 其 往往是人们首先认 知的 , 为是语 义范 畴最 具代 表性 的 被认 义项 。语义范畴 围绕原型意义 向外扩展 。 日 语词 汇学习对 于一词多义现 象也应 当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 。基 本层次 范畴理论体现 在范畴形成 的同时 , 也决定 了词 汇产生 和发 展 的顺序 , 构成 了一定的词汇等级结构。
加 岛、 最初 }公 朋冬扎 峙; 然话题 I ) 岛 : 土全 :宅
力 岛 L 允 。 、 、
女 :\ , 之。 男 : 屯、 映画兄 感勤 L 人 允与力 / / 夕一 才 、 {f、 、’ /
来 , 了思维 与语 言的内在联系 , 以在 日 揭示 所 语学 习中巧妙
第3 l卷 第 8期
2 O 1 1年 8 月




学 报
Vo . 1 No 8 13 , . Au . 0 1 g 2 1
J u n l fXin i g Un v r o r a a nn ie  ̄ o
文 章编 号 :0 6— 3 2 2 1 ) 8— 0 4- 3 10 5 4 ( 0 I O 0 9 0
恰能从思维 的深度 出发考 虑问题 。本 文尝 试从 听力训 练、
女: 扔芑 j扫 芑老呼
映画{ 弓 , = 。 土 )= 7
扫; 托。 、 于 突祭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日语“???”句浅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日语“???”句浅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日语“???”句浅析作者:罗雪梅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11期罗雪梅内容摘要:本文尝试从“话语场、说话者、听话者互相依赖关系”这一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不适合使用“~のだから”句的情况和适合使用“~のだから”句的情况。

同时对“~のだから”和“~から”的区别使用进行比较分析。

以期对“~のだから”句的有效教学法及习得方法提出一个新的视角,减少“~のだから”句的误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のだから”句习得误用一.引言对各国日语学习者来说,“~のだ”句的习得一直以来是一个难题,与之相关联的“~のだから”句在日语学习者笔下和口头交流中也经常被误用。

比起应该使用“~のだから”句却未使用的情形,不该使用“~のだから”句却使用了的情形更让日语母语听话人感到强烈的不快和压迫感。

本文尝试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のだ”句的误用及习得方法。

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第一人池上嘉彦先生指出(2008):“操日语的人喜好被称为‘主观识解’的把握方式。

这里所说的‘主观识解’是指,说话人置身于自己想要进行语言编码的事象当中,将自己知觉到的事象作为自己的体验,以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进行描写。

”近藤(2008)指出:“日语话语具有这样的特征:在话语场中,对于包含听话者认知状况在内的话语场内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对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属性,对话题的选择以及会话的进程等,说话者都会有明确的把握,并以此为依据将自己认知的「モノ?コト」付诸于言语表达。

……要想通过日常会话实现双方的交流,作为必备要素须有话语场、说话者、听话者的存在,此外,还要有作为支持说话者、听话者认知状况的“共同注意”原理。

……“のだ”必须凭借话语场的支撑才能成立,对语境依赖性很强。

……说话者对话语场和话语场中不存在的事物赋予一种主观性关联,通过附加“の”将该事物作为一个整体导入话语场,对这种关联的解读由处于“共同注意”态势中的听话者来完成。

……处于“共同注意”态势中的听话者对说话者导入话语场中的主观性关联予以认同,并通过推理来解读说话者的发话意图。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教学策略.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教学策略.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教学策略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日语教学认知本文是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0098157成果一、引言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和欧洲产生的新兴语言学科,处于语言学研究的前沿。

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为传统的日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和视角。

在日语教学实践中,这种方法优越于其他重视规则的教授方法,是更科学、更体系化的教育方法,对改进外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启示。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该理论创始人Fillmore将框架定义为能与典型情景相联系的“语言选择的任何系统”(1975:124)。

框架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由相关概念组成的概念体系,对其中任何一个概念的阐释势必要牵扯出所有其他相关的概念。

框架为语义理解和描述提供所需概念背景,对框架中概念的解释通常会涉及该框架内的其他相关概念,框架就是已经存在于人脑记忆中的知识结构。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日语听力水平,教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框架理论,按照场景来进行听力练习,比如可以分成购买机票、预订旅馆、在银行办理业务、在邮局邮寄包裹和信件、在饭店吃饭、在商场购物、观光旅游等事件场景,通过这一系列事件不断扩充记忆库的框架数目,丰富听力理解中的背景知识,引起学生提取和联想相关词汇。

三、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阅读首先用眼睛扫描文本中的文字符号,然后传递给大脑。

大脑感知了输入信息后,对它们进行分析加工,以解码语义。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已有的知识构成一个认知结构,即知识体系。

它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多个范畴系统、区分不同范畴的规则和使各个范畴间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

各个范畴系统所包含的内容是人们感知世界的基础,每一个范畴系统至少有一套规则来规定一个事物或事件是否可归入该范畴。

Langacker认为图式建立在所有成员的共同特征的基础上,一个图式可以涵盖该图式的所有成员。

在日语阅读理解中,教师更应重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填补知识结构中有关外国文化背景知识空缺。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学等各类学科。 认知语言学 中的很多理论概念都是 以心理学作
为基础 , 研究语言编码与语言主体之间的联系。对于认 知语 言 学 理 论 在 日语 教 学 中 的应 用 , 我 国研 究 者 取得 了 一 定 的 研 究 成 果, 提 供 了许 多有 效 解 决 E t 语 教 学 中 的 实 际 问 题 的方 法 , 为 其 在 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奠定 了坚实基础 。 由于认知语言学将语 言 概念与语言形式紧密联 系在一起 , 将语 言与思 维的内在联系准 确地解 释 , 因此 , 认知语 言学理论在 日语教学 中还可 以让学 生 易于理解和掌握 日语 中的重点和难点 。 认 知 语言 学 理 论 应 用 于 日语 教 学 的必 要 性 分 析
的条条框框 , 并对其 使用上的异 同进行分 析 , 虽然 这种策 略可
以讲解清晰 , 但是不利于学生掌握 , 更 无法让学生熟练应用 。 但 是应用认 知语 言学理论却可 以解决 上述 问题 , 比如对 于 L 、 J 『 土 j 乏弓 j 等意义相 近的助 动词 的学 习 , 对 于『 二
毫无规则的词 汇记忆变得轻松简单 , 提高 了学生学 习 口语 的主
动性。 2 . 日语 语 法教 学与 认 知语 言 学理 论
合理统一的解释 。 然而认知语言学理论 的诞 生恰恰为语言学 习 和语言教育提供 了新 的学习思路和 学习方法 , 从 思维的深度 对 复杂语言现象做 出解释 , 让学生茅塞顿开 。 因此 , 认知语 言学理 论在 日语教 学 中的应 用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关键词 : 认知语 言学理论 ; 日语教 学; 应用 兴起于上世纪 8 0年代末 9 0年代初 的认知语言学 , 具有 广 阔的研究范围 , 不仅涉及到对语 言意 味 、 语言应用 、 语 言语 法和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研究领域和课题-日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研究领域和课题-日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研究领域和课题-日语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近年来中国认知语言学在语法研究、翻译、文学、诗学、外语教学方面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是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英语和汉语的研究上。

本课题旨在以认知语言学理论来指导具体的日语教学活动,具体从语义、听力、翻译、阅读、口语等教学入手,对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个较为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同时也考察了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局限性。

二、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研究领域和课题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学提出了许多解释语言的新思路,将语言与人的感官体验结合起来,使语言研究变得不再枯燥乏味。

国内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数量不断增长,主题范围不断扩大。

这些主题包括:第一阶段的汉语语法认知、语言与认知的关系、隐喻和转喻;第二阶段的认知语用、认知语义;第三阶段的语法化、概念合成、心理空间、认知语言学在翻译、文学、教学、词典学等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束定芳,2012)。

在日语教学中,我们确立了以下三个课题。

1.认知语义研究。

认知语义学是以体验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意义理论,人们以具体的、常见的意义为基础,依靠类推来认识不常见的、抽象的意义,其中隐喻是最重要的一种手段。

在日语教学研究中,我们利用认知语义学对语义的研究成果,以常用多义词义项的划分与释义为研究对象,探究词的认知语义框架。

方法上借鉴了John R.Taylo(r1996,2008)的语义分析法,首先从射体(trajector)和界标(landmark)的关系确定其空间用法,再从上下方向和容器等意象图式探讨其派生义,将义项群体系化,最终明确其语义扩张路径和语义构造,揭示语义背后人的认知机制。

在构建语义网络时有两大问题必须解决:一是中心义的认定,二是意义扩张途径的确定。

关于中心义的认定,Jonh R.Taylor (2008)在参考Langacker(1988b),FillmoreAtkins (2002),TylerEvans(2003)之上总结了以下7点:(1)为理解多义词其他意义的前提;(2)具体性易被高度认知;(3)较难受用法上的限制;(4)最易被视作意义扩张的起点;(5)使用频率高;(6)最早获得意义;(7)在中立语境中最早被想起。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日语学习中词汇的学习伴随始终,而词汇中的惯用语又被认为是最难掌握因此也是最难习得的部分。

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对日语惯用语的习得进行一番探讨。

一、认知语言学简介认知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语言及其结构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所制约,因此认知语言学就被定义为是"一个以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并将其概念化的方法、策略作为基础和依据来进行语言研究的语言学流派"(王丽,等,2008)。

翟东娜(2006)指出,虽然对认知语言学做研究的学者众多,研究的角度也较多样,但具有共性的是探求语言与人类认知活动之间的关系,是语言与人类基于自己的经验而形成的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的对象是语义、句义和语篇的意义等。

二、认知语言学与日语教学随着对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其研究成果也不断地被应用到外语教学中来。

认知语言学为日语教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

学习日语不单是对日语语言规则的死记硬背,它更是学习者的一种认知活动。

通过检索期刊,我们可以发现,认知语言学对我国日语教学研究产生的最大影响,便是人们从中认识到应运用语义学的原理来对日语中的多义词进行研究,其中运用较多的理论有原型理论、意象图式、隐喻概念、事态把握理论和相互主观化原理等,涉及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

名词当中的人体词最多。

从认知语义角度进行研究,能更有效地理清日语一词多义中的各个义项的语义扩展轨迹,从而使日语学习者可以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三、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在人身体的各部位中,"头"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头"一词在语言使用中就呈现出其多义性。

本文将选取日语中"头"的惯用语来进行认知语义分析,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讨论之前,我们先明确下列几个概念。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听力教学策略探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听力教学策略探究

F l r , 认 为 “ 言 中 存在 一 个 结 构 化 i moe 他 l 语
的 范 畴 系 统 , 跟 一 些 激 活 的 语 境 相 一 它
参考 文献
【】 纯 . 1蓝 认知 语 言 学 与 隐 喻研 究 . 京 : 北 外 语 教 学 与研 究 出版 社 , 0 5 7 . 2 0 : 5
己既 有 知 识 的储 存 量 , 解 考试 过 程 中 , 听 可
的 设 定 , 以 让 学 生 在 某 一特 定 背 景 下 通 以 在 短 时 间内 对 所 听到 的 内 容 进 行 正 确 的 可
以 以 于听力教学 实践 , 旨在 培 养 学 生 听 力 理 解 过 联 想 或 对 比 记 住 更 多 的 单 词 , 及 说 话 信 息 处 理 和 信 息加 工 , 达 到 灵 活 应 对 能
1认知语言学应用于低年 级听力教学
握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一 个 环 节 。 于 刚 入 门 的 对

内容 。
低 年 级 听 力 教 学 中 , 汇 的 学 习 和 掌 2认知语言学应用于 日本语能力测试教学 行 情 景 分 类 教 学 , 助 于 激 发 学 生 学 习兴 词 有 日语 专 业 的 学 生 二 年 级 之 后 都 要 面 临 趣 , 高学 习效 率 , 时 在应 对 能 力 测 试 过 提 同 级 考 试 教 学 中 , 情 景 分 类 的 复 习 方 式 应 用 新 年 级 E 语 学 习者 来 说 , 听 懂 ” 前 提 是 着 一 个 挑 战一 一 日本 语 能 力 测 试 。 的 日 l “ 的
框架语 义理论来进行 考查。
框 架 语 义 理 论 的 提 出 者 是 C a ls . h r e J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使役句”教学中的导入研究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使役句”教学中的导入研究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使役句”教学中的导入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使役句”教学中的导入效果。

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理论和使役句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揭示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导入研究设计的实施,我们发现学生在掌握使役句结构和用法时,认知语言学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引入日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

我们得出结论认为,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于提高日语学习者的语言认知水平有积极作用。

我们也指出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研究领域,以更好地应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于语言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理论、使役句、日语教学、导入研究、认知语言学、实证研究、研究结论、拓展研究、局限性、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学习外语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必备技能之一。

对于日语这样一种非母语的语言来说,学习者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其中包括语法结构的学习。

使役句作为日语中一个重要的句型结构,常常会令学习者感到困惑。

由于使役句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学习者往往难以准确地掌握其用法和结构。

在这样的背景下,认知语言学理论应运而生。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结合了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学科,旨在研究人类语言习得和使用过程中的机制和原理。

通过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使役句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

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为日语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使役句的结构和用法。

1.2 研究意义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学教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对于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和语言习得的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使役句”教学中的导入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相关知识和对使役句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日语使役句的教学中,以期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浅谈日语教学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浅谈日语教学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浅谈日语教学前言: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认知语言学开始在欧美等地区兴起,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认知语言学主要强调认知和语言编码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我国,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日渐成熟,将其应用到了外语教学之中,为包括日语在内的外语教学提供基础,同时为传统日语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机会。

一、认知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是通过认知理论与语言知识相结合,从而产生的一个跨学科理论。

在认知语言学影响下,让人类语言沟通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能力。

认知语言学在理论上将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含义联系在一起,强调思维语言的内在关联,这使得认知语言学可在日语教学中进行巧妙应用,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认知语言学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日语学习问题中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很多特定语言现象中,学生可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

传统研究理论认为,每种语言都有其特定规律,而对一些繁杂的语言现象,一般无法用理论做出合理解释。

而认知语言学刚好能加深人们对语言学习的思维深度,得出最令人信服的解释。

当人们在日语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认知语言学知识,必定会让学生茅塞顿开,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画龙点睛之笔。

二、认知语言学与日语教学的全面结合(一)在词汇教学方面的应用一般来说,人们对外来语言的学习,属于一种对新事物认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习惯于利用自身所见所闻尝试对新事物进行理解。

反过来,在日语教学中,会利用多义词的词义区对基本日语知识进行认识和学习。

首先,利用脑海中已有的学习观念对日语词汇范畴进行确定,并对其难度等因素进行有效评估,再利用原有的词汇积累对词汇进行派生,以此实现对生词的理解,进一步分析出词汇含义背后所涉及到的语言学习途径。

简单来说,当学生面对一个生僻的日语新词时,教师首先应对词语含义进行合理解释,尤其是要做好中心含义的介绍,此时,学生就会通过生活和学习中常见事物对词语进行理解;其次,教师要确定对词义的扩张方向,通过认知概念和各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将所学词语内涵进行引申,进而让学生学会该词语具体应用方法。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认知语言学理论作为语言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对于日语教学之中所出现的各类难点问题,都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启发下,笔者将从语义扩展等几个方面探索日语教学,希望本文的成文可以为语言学理论与日语教学的交叉点,做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理论;日语教学;语义扩展;应用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在第二代认知科学以及体验哲学的理论背景之下,逐渐产生发展起来。

乔治·雷可夫(George Lakoff)、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及朗奴·兰盖克是其主要创立人。

其兴起的主要目的是反对当时的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

认知语言学主要是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来支撑自身理论的建设,其中主要包含了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人工智能等,主要是针对语言学的天赋逐渐的产生发展起来。

对于语言教学的发展与创新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

所以笔者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在日语教学的相关领域之中然所其可应用的范围,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指导日语的日常教学工作。

一、日语教学的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日语专业发展较为缓慢,在九十年代以后具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取了很多标志性的成果,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之中,我们仍旧出现了很多缺陷与弱点,笔者为此进行了如下几点总结:(一)教学资源不平衡,从我国高校的日语教学现状来看,日语专业在所有的科目教学之中存在发展不平衡的想象,尤其是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北方与南方的茶币较大;同时在专业的开设上,专业书籍与教师队伍,以及对外交流活动、专业建设等方面,教师的设置学历与其他专业相比,学历较低,教学的主要任务依靠外籍教师的现象较多。

尤其是新建高校的日语专业,整体发展水平仍旧有限。

(二)教研内容有待深化,基于教学资源不平衡的现象,很多学校的日语教师仅少数可以从事主要的日本专业课程教学,在外教为主力教师团队的情况,教学的相关研究工作发展就显得更为缓慢了。

最新-认知语言学下的基础日语教学法探索 精品

最新-认知语言学下的基础日语教学法探索 精品

认知语言学下的基础日语教学法探索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理论和语言学融合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跨学科产物,认知语言学对于解决日语教学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可以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本文探讨如何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基础日语教学当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认知语言学;基础日语;教学方法1国内研究现状认知语言学理论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欧美出现并迅速发展壮大,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令人仰慕的成果。

随着多学科间的渗透,其研究成果正日渐被应用到外语教学中。

比如和主编的《应用认知语言学》、和主编的《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和主编的《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手册》,这些论著都是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及二语习得研究的结晶。

日本学者在欧美学者的基础上也做出了这方面的研究,松本曜主编的《認知意味論》,籾山洋介主编了《認知意味論のしくみ》。

中国的相关学者正也积极的进行着研究,在英语和汉语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和成果。

我国已召开多次中国认知语言学会。

2008年9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池上嘉彦和潘钧主编的《认知语言学入门》,在此基础上认知语言学理论正逐步应用于日语教学之中,为解决日语教学中的难点提供了全新的理念。

2研究的定位和方法本论文以推进高校日语教学发展为立足点,定位日语专业基础日语的实际教学。

以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在教学中探索认识语言学角度的基础日语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期待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提高高校日语专业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现代化社会需求的外语人才略尽绵薄之力。

3认知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是由认知理论和语言学知识相融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理论,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交流能力不是一种单纯的、独立的能力,是与经验有着密切的关联,语义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认知语言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式和角度,着重诠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间的密切联系。

由于认知语言学将语言表达形式同含义概念关联起来,强调思维与语言的内在联系,所以日语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于日语难点的理解,记忆特例等都具有前所未有的好效果。

日语教学中认知语言学(二)论文

日语教学中认知语言学(二)论文

日语教学中的认知语言学(二)摘要日语教学中引入认知语言学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日语句的生成。

本文选取描述听觉体验过程的「感じル」句为例,着眼于其句义结构和句法框架,对参与人类听觉体验活动的要素及其语言表达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句义结构句法框架听觉活动一、研究目的与对象目前,认知语言学作为近年的研究热门,在日语语言学研究方面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

笔者尝试将认知语言学运用到日语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日语句子的表达与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关系。

本文选取了表述人类听觉活动的「感じル」句作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其句义结构及语法框架的对应关系,旨在对日语教学有所助益。

首先,请看下面这个例句:遠くに囁きを感じた。

该句的句法框架可以用「np1に+np2を+感じる」来表示,其中,「囁き」所描述的是耳朵这个听觉器官所感知到的外界声音,而「遠く」则是该声音发出的地点。

因此,该句的句义结构可以用“声音的出处(听觉内容的出处)+声音(听觉内容)+听觉活动”来表示。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例句的研究,弄清「感じル」句在描述听觉活动时,其句义结构以及句法框架之间的制约关系。

二、听觉活动听觉活动这一过程与视觉活动一样,有体验者、体验手段(耳朵)、听觉内容等多个参与要素,但并非都成为句子的构成要素。

其中听觉内容是不可缺少的,并且可以用名词、连体修饰节或连用修饰节来表达,下面分别从听觉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研究。

2.1名词(1)音を耳で感じ、ハーモニカの穴番号を目視することなく修正する。

在例(1)中,下划线的「音」是发源于外界的声音,「耳」则是感知其声音的体验手段。

体验者通过听觉活动感知到「音」的存在。

因此,该句具有“体验者+体验手段+声音+听觉活动”的句义结构以及「?(np1は)+np2で+np3を+感じる」的句法框架。

其中,声音以及体验手段分别由np3和np2来表达。

(2)そんな声を耳元で感じ、ぞっとして飛び起きた。

日语词汇教学认知语言学应用探析

日语词汇教学认知语言学应用探析

日语词汇教学认知语言学应用探析概要:词汇的学习记忆是日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日语学习的难点。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

传统的语言学理论对学习语言学习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如何让学习更有效率是所有研究关注的焦点。

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我们的日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它也更多的强调人文因素,也大大拓宽了日语词汇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在日语词汇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所以我们的日语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语言学的重要作用,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切实的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日语词汇学习效果和日语能力。

认知语言说也是以概念结构和语义为中心,从而探索人类认知的方式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的语言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注重点更多的在语法和语法规则的学习和掌握,而对词汇的教学和学习则不够重视。

对日语学习同样如此,日语专业学生使用的教科书无论是《新编日语》还是最近投入使用的《综合日语》来说,对日语词汇的学习都不够重视,学习方式的缺失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迫使学生花大精力在日语词汇上死记硬背,但是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免得一词多意的时候就变得无所适从。

认知语言学为日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思路,而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方向。

一、范畴化和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在日语词汇教学的应用认知语言学认为词汇的含义不仅是外界物的指示,更具体的可以说就是人们将所认识的世界的范畴化过程,范畴化其实是对不同事物就行划分和统一的过程,将具有相似特性的不同事物划分为同一类事物。

范畴可以分为下位范畴,基本层次范畴和上位范畴三种,下位范畴具有最大的特殊性,最普遍的范畴是上位范畴,而基本层次范畴是处于这两者之间的概念层次,以说过为例,水果这一概念就是上位范畴,是一种普遍性概念,而苹果、橡胶、梨子、桃子等概念属于基本层次范畴,对物体性质的属性有一定的区分,而下位概念就比如说苹果中“红富士苹果”、“烟台苹果”等等。

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双重主语表达研究

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双重主语表达研究

《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双重主语表达研究》摘要:根据今泉分类法,“象は鼻が長い”本主语“象”,具有“鼻が長い”的属性,句中“彼”是整句主语,是“本主体”,“長男”是属性部分“結婚する”主语,是“属性主语”,由此可见,双重主语句中,除了整句主语“本主体”外,还有属性部分主语“属性主体”摘要:日语教学中,讲授“~は~が”语法现象时,经常会举“象は鼻が長い。

(大象鼻子长。

)”这样的例子,殊不知“象は鼻が長い。

”在日语语法学界是一个很有名的语法现象。

“象は鼻が長い。

”是由“象の鼻が長い。

(大象的鼻子长。

)”中主语部分的修饰成分转换为主题的。

但是“象の鼻が長い。

”却不是最自然的日语表达,自然的日语表达应该为“象は鼻が長い。

”。

汉语与日语不同,习惯将整个主语部分进行主题转换。

日语允许出现两个主语,即“大象”和“鼻子”。

我们称该现象为双重主语现象。

刘琳(2010)指出“日语中存在双重主语句,但是汉语只有一个主语,双重主语句并没有被认识”。

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日语的主语表达。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日语双重主语表达一、双重主语的分类及特征一个完整的日语句子是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

例如:(1)花が咲く。

(花开。

)句中的“花”为主语,“咲く”为谓语,而本文提到的“象は鼻が長い。

(大象鼻子长。

)”按照语法规则,呈现了如下结构:象は鼻が長い。

(主语1)(主语2)(谓语)在该句中,出现了“象”和“鼻”两个主语同时存在,构成双重主语句。

山田孝雄(1936)指出“一个完整句中,我们意识到的东西都是以先叙述的概念阶层关系为依据。

”但是有比较特殊的句子,例如:(2)ボクはウナギだ。

(我是鳗鱼。

)(3)太郎は納豆だ。

(太郎是纳豆。

)以上例句,直译成汉语就是(2)“我是鳗鱼。

”、(3)“太郎是纳豆。

”。

在这样的句中,表示两个概念的阶层关系时,并不能使“ボク”和“ウナギ”、或者“太郎”和“納豆”两个体言(即名词)的语法位置有关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浅谈日语教学
作者:李易宣
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20期
前言: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认知语言学开始在欧美等地区兴起,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认知语言学主要强调认知和语言编码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我国,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日渐成熟,将其应用到了外语教学之中,为包括日语在内的外语教学提供基础,同时为传统日语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机会。

一、认知语言学理论
认知语言学是通过认知理论与语言知识相结合,从而产生的一个跨学科理论。

在认知语言学影响下,让人类语言沟通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能力。

认知语言学在理论上将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含义联系在一起,强调思维语言的内在关联,这使得认知语言学可在日语教学中进行巧妙应用,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认知语言学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日语学习问题中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很多特定语言现象中,学生可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

传统研究理论认为,每种语言都有其特定规律,而对一些繁杂的语言现象,一般无法用理论做出合理解释。

而认知语言学刚好能加深人们对语言学习的思维深度,得出最令人信服的解释。

当人们在日语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认知语言学知识,必定会让学生茅塞顿开,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画龙点睛之笔。

二、认知语言学与日语教学的全面结合
(一)在词汇教学方面的应用
一般来说,人们对外来语言的学习,属于一种对新事物认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习惯于利用自身所见所闻尝试对新事物进行理解。

反过来,在日语教学中,会利用多义词的词义区对基本日语知识进行认识和学习。

首先,利用脑海中已有的学习观念对日语词汇范畴进行确定,并对其难度等因素进行有效评估,再利用原有的词汇积累对词汇进行派生,以此实现对生词的理解,进一步分析出词汇含义背后所涉及到的语言学习途径。

简单来说,当学生面对一个生僻的日语新词时,教师首先应对词语含义进行合理解释,尤其是要做好中心含义的介绍,此时,学生就会通过生活和学习中常见事物对词语进行理解;其次,教师要确定对词义的扩张方向,通过认知概念和各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将所学词语内涵进行引申,进而让学生学会该词语具体应用方法。

例如,在讲解餐桌一词中,教师可以先将桌子(テーブル)一词引入,随后将其内在含义进行扩展,可向上引申为厨房家具,向下引申为吃饭。

(二)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在一个日语句子中,其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当属于格助词,学生在学习中应着重把握格助词的掌握和使用。

日语中格助词义项较多,在含义上多为抽象表达,容易为学生学习制造困难。

在传统日语教学过程中,对格助词方面没有制定出规范的教授方式,几乎分散在了每一堂日语学习课上,这对学生日语学习带来了很大影响。

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格助词的诸多义项,均是由格助词本身义项所衍生,组成了基本的格助词义项体系,在格助词使用过程中,原本义项相近的格助词区别就在于表达者的最终意图和不同语境环境下所发出的不同语言。

因此,教师在日语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学生对格助词的理解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格助词本身含义进行理解,通过对比、比喻等方式对其含义进行深度扩展,构成一个格助词含义网格表,让学生在日语语法学习中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对相近格助词含义的区分和理解,分析它们之间存在哪些联系,又存在哪些区别,例如,当人们决定去干某件事时,由于决定是自己主观所做,可以选择「名词+にする」或「动词+ことにする」来对句子进行表达;而对于别人等客观条件下所产生的决定,可以用「名词+になる」或者「动词+ことになる」,这种格助词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对日语语法思维的有效表达。

另外,教师还要根据语句的构成和分布排列顺序要求较低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同一要素下不同编码所产生的语句含义进行理解和区分,从而实现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在日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便是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而每一种文化中所涉及到的文化底蕴均不相同,日语和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习惯成为了二者沟通交流的屏障,这也是我国日语教学中需要突破的重点问题。

为了将这一问题有效解决,我国日语教师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日本民众的行为习惯和文化传承进行探究,将日本人的语言认知体系掌握,并根据我国实际环境和文化,制定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日语表达模式。

整体来说,日语以简练为主,与语境关联密切。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语境引导,让学生理解一片文章中涉及到哪些对话情景,通过全文理解,便可以提高学生日语交际能力,避免在交流过程中因为文化的不同,而对语言含义产生误解。

例如,「会議までには間に合うよう作ってきた予定でしたが、申し訳ありません」「ったく」。

「ったく」这句话的理解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其实它是以省略句的形式表达出「まったく困ったもんだ」的含义,可翻译为“真是的”等。

日语学习中,学生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非常简单的句子,学生们就是无法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含义。

虽然传统日语教学中对于该问题并没有做出明确解释,但大多数教育学者都认为,认知语言学在类似问题研究中具有很大优势。

综上所述,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我国日语教学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元素,与语言认知的基本过程相结合,在关注文化沉淀的同时,对学生在日语学习中的感受进行认知,丰富了日语教学的基本手段,更提高了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学习兴趣。

但在实际教学方式推广过程中,对认知语言学理论不理解的大有人在,相关人员需要对该理论进行大力推广,为我国学生外语学习提供基础。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