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动改革升放 中实现高水平的发展 , 中有条件 的地 区要率 先实 教育 经费保障机制 改革 ,加大农村教师数量和质量的投入 , 其 逐
现 现 代 化 ; 发达 地 区要 加 快 改革 开放 , 挥 资 源 优 势 , 展优 步缩 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间的过大差距 。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 欠 发 发 势 产 业 , 家要 加大 对 这 些地 区 的支 持 力度 。 四 是健 全 分 配 政 进文化。应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国 始终把 社会效 益放 深 加 策, 使社会 主义初级 阶段 不可避 免存在 的收入差距保 持在合法 在 发 展 文 化 事业 和 文 化 产 业 的 首 位 , 化 文 化 体 制 改 革 , 强
四、 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 , 加强环 境保 护, 为构建社会主义
一
善 社 会保 障 体 系 , 分 体 现 以人 为 本 的 治 国方 略 。把 农 村 社 会 和 谐 社 会 提 供 良好 的 自然环 境 充
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发展方 式, 决环境 问题。一 解
方面淘汰落后产能 , 另一方严格执行产业政策 , 因势 利导, 乘势
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 的公共文化服务体 和适度的范围。为此必须取缔 非法收入 , 整顿不合理收入, 调节 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
还 担 过 高 收入 。对 侵 吞 公 有 财 产 和 用 偷 税 逃 税 、 权钱 交 易 等 非 法 手 系 。此 外 , 要 切 实 有 效 地 加强 对 文 化 事 业 的 管理 , 任 文 化 事 段 牟 取 利 益 的 , 决 依 法 惩 处 ; 凭 借 行 业 垄 断 和 某 些特 殊 条 业 的指 导 者 、 织 者 、 控 者 、 务 者 , 教 育 、 络 、 播 、 坚 对 组 监 服 对 网 广 新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重要思想原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注重协同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的全面满足。
它既强调发展的速度要加快,经济要持续增长,也要求发展的质量要提高,经济要转型升级;既注重现代化建设,也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和导向。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
在和谐社会中,人民的生产生活更加富裕,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充分实现,文明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社会风气更加文明向上。
和谐社会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的是全体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思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导。
在经济建设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强调经济发展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共同富裕;在政治建设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在文化建设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文化事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建设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然而,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仍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城乡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社会道德风尚的不健康现象,需要加强社会文明建设,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
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积极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成的一种新的发展观。
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战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人是发展的主体和最终目的。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要造福人民,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这一理念体现在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
在经济结构调整上,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在农村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教育医疗上,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加强教育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
在社会保障上,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是指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协调、平衡,避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资源等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指要考虑发展的长远性和可持续性,不能以牺牲未来代价的方式获取短期的经济增长。
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在经济发展上,要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政治建设上,要追求民主和法治有机结合,实现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在文化发展上,要追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实现文化多样性和社会进步。
在社会建设上,要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
只有全面推进科学发展,才能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幸福。
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各个方面的发展,确保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结构。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论文导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即“坚持以人为本。
关键词: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社会和谐。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协调,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
1、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研究和解决中国发展中遇到的中的问题,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按照“五个统筹”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实质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某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
在经济和社会协调的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我们就能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旨在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通过统筹发展、优化结构、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综合手段,促进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总体和谐。
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利益最大化,要把人的需求和利益放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首位,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2.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特别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注重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坚持发展方式转变。
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单纯追求增长为主、无视资源环境成本等负面影响的发展模式转变为注重质量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战略。
4.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创新是发展的主要动力,要扩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在全社会推动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5. 坚持公平正义。
科学发展观要求推动公平正义,这既包括经济领域的公平分配、公正竞争等,也包括社会民生领域的公正保障,特别是加强弱势群体的保障和扶持。
科学发展观的途径包括:1. 坚持政府主导。
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发展。
2. 推进市场化改革。
创新发展模式和机制,建立市场化的经济体系,完善市场监管、产权保护等机制和法律法规。
3. 加强社会治理。
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公平正义等,要加强社会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4. 加强文化建设。
要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强化现代文明建设,提升全社会文化素质,培养良好社会风尚。
5. 增加对外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际竞争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发展观提高到统筹全局的高度,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发展,这使发展的内涵更清晰,明确了发展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此基础上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强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明确的指出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发展,而且这个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
这是从我国长期以来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一、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五个方面来理解。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帮助人民;“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目标,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是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相适应和良性循环;“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统筹兼顾就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
优秀范文: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优秀范文: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在我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有着一些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首先,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经常会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环境的保护,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而科学发展观则强调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我通过学习,明白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其次,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社会发展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更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只追求物质层面的满足。
而科学发展观则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我通过学习,明白了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关注教育、文化、健康等方面,只有在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基础上,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最后,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贫富分化严重、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
而科学发展观则强调了社会公平和正义,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
我通过学习,明白了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在推进社会公平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深入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我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积极参与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为实现国家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①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③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④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五个统筹的实质和内涵:①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②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
③真正做到这“五个统筹”,还有赖于制度的创新,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五个统筹”是从全国总体情况提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在实践中,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各异,统筹协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火主义的本质属性。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要把改革创新的精神贯彻到各个环节,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化, 是马克 思 主义关 于发展 的世 界观 和方法 论 的集 中 体 现 , 推 进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建 设 、 治 建 设 、 化 建 是 政 文 设 、 会建 设 全 面 发 展 必 须 长 期 坚 持 的重 大 战 略 思 社
想, 因此 , 也是构 建社 会主义 和谐 社会 的灵魂 和核 心 。 ( ) 一 以人 为本揭 示 了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会 建设 的
刘 民 渡
( 中央社会主 义学院,北京 10 8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属性 , 构建 社会 主义 和谐社会 是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本质
要求 。科 学发 展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指导方针 。发展 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必须坚持 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 科学发展观是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 社会 的灵 魂和核 心。因此 , 我 们必须用科学发展 观统领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 关键词 : 科学发展观 ; 以人为本 ; 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发 展是 科学发 展观 的第 一要义 。发 展是 硬 道理 , 是解决 我 国所 有 问题 的关 键 。坚 持 和贯 彻 科 学发 展 观, 就要 时 时刻刻 牢 记 发 展是 硬 道 理 这一 战 略要 求 ,
挥人民的首创精神 , 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 走共同富
裕 的道路 , 进人 的全 面发展 , 促 做到 发展 为 了人 民 , 发
社会 建设 的根本 途径
科 学发 展观 的核心 是 以人 为本 。坚 持 以人 为本 , 就是 以人 的全 面 自由发 展 为 目标 , 终 把 实 现好 、 始 维 护好 、 发展好 最广 大人 民 的根 本利 益作 为党 和 国家 一 切工作 的 出发点 和落脚 点 。尊重人 民的主体 地 位 , 发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全面统一。
首先,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也就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只有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才能构筑起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一个经济发展迅速但政治不民主,文化领域落后,社会矛盾尖锐,环境恶化的社会,无法称之为和谐社会。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还强调协调发展。
社会的发展不是单一方面的,而是多个方面的协调推进。
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建设相结合,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只有协调各个方面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增长。
只有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构筑起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学发展观还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正义。
一个和谐社会必须确保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要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一个公平正义、权益保障充分的社会体系,消除贫困、贫困落后地区差距,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公平。
此外,构建和谐社会还要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但仅有经济发展还不足以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立足于人民的全面发展,注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倡导科学发展观和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重大现象。
它是一种新形势下新的发展理念。
在这里提出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径:一是尊重人的尊严与利益。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尊重个人的人格尊严和基本利益,必须维护自身权益,让人人有权自由发展,让人人正当享受社会的收益。
二是反对任何形式的相互歧视。
和谐社会不是应该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而是鼓励每一个人尊重他人、关怀他人,让人人获得均等机会发展,让每一个人共同分享和谐社会的成果,构建和谐的伦理标准。
三是具有普惠性的法律秩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落实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推动司法体系改革,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和法治水平,以便有效保护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权益,建立法制社会,营造公平和谐社会。
四是建立安全的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完善社会治安保障体制。
只有建立安全、舒适、有序的社会环境,才能营造和谐的气氛,让家庭和谐,企业、社会、学校和谐,个人和社会共处和谐。
五是形成新的社会伦理形态和文化精神。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把人民向科学文明发展引领,鼓励人们接受新的文化理念和伦理行为,形成谦虚、孝敬、积极、分享的精神和行为,促进国计民生、社会和谐稳定。
科学发展观和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仅是政策方针,更是指导个人行为的标准。
必须从社会现实出发,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和谐度原则,在体现人人有序发展、每个人各得其所的目标下,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为实现共同繁荣共同进步而奋斗。
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动 荡 等 问题 , 经 济 增 长 并没 有给广 大人 民带 来更 多 的 实 惠 ,
未 能 实 现 持 续 的 增 长 和 真 正 的 发 展 . 反 而 使 社 会 各 个 方 【断 的
稳 定和协调感急剧 F 降。 世 界发展实践表 明 , 发展绝不仪 仪
是经济 的增长 , 而应该是包括经 济 、 政治 、 文化 、 社会的全
面 发 展 , 应 该 是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由此 可 见 和 谐
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之间在未来发展上 , 相辅相成 , 密不可
分。
正 像认识有一 个 随着发展 的实践不 断深化和 升华 的过程
一 样 , 指 导改革的 认识也有一 个随着改革的实践不 断深 化和
机制 , 它是社 会动 力机 制和 平 衡 机制 的统 : 同时
既是一
种 价 值 目标 ,
是 义
一
种 不 断推进 的现 实 的社
会 历 史过程 , 它 是价 值 日标 和 社会 历 史过 程 的统
二 .
科学 发展 观 与和 谐社会 的辩 证 关 系
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辩证 关系主 要体现
在两个方面 : 一 方面 , 落实科学发展 观 与构建和谐
中 国共产 党对 于 社会 主 义 建 设规律 、 社 会发展 规律 、 共 产 党
执政规律的认 识达 到 了新的高度 , 标志着马克思主 义 的中国
化 , 标 志 着 马克思 主 义 和 新 的 中 国 国情 相 结合 达 到 了 新 的 高
度和阶 段 。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具体 内容包 括 :
第一 ,
以人 为本 的发展观 。
第二 , 全面发展 观 。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来 的 。 进 入 新 世 纪 新 阶 段 , 国 发展 呈 现 一 系 列 新 的 阶段 性 我
照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总 体 布 局 , 持 生 产 发 展 、 活 富 坚 生 裕 、 态 良好 的 文 明 发 展 道 路 , 设 资 源 节 约 型 环 境 友 好 型 生 建 社 会 , 现 速 度 结 构 质 量 效 益 相 统 一 、 济 发 展 与 人 口资 源 实 经 环境相 协调 , 使人 民在 良好 生 态 环 境 中 生 产 生 活 , 实现 经 济
历 史任 务 。
【 关键词】 科 学发展观
和谐社 会
国 战 略 、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 力 把 握 发 展 规 律 、 新 发 展 理 可 和 “ 个 代 表 ” 党 三 重
要 思 想 为 指 导 , 据新 的 发 展 要 求 , 中 全 党 智 慧 , 出 了 以 根 集 提 人 为 本 、 面 协 调 可持 续 发 展 的 科 学 发 展 观 。科 学 发展 观 是 全 与 马 克 思 列 宁 主 义 、 泽 东思 想 、 小 平 理 论 和 “ 个 代 表 ” 毛 邓 三 重 要 思 想 既 一 脉 相 承 叉 与时 俱 进 的科 学 理 论 . 我 国经 济社 是 会 发 展 的 重 要 指 导 方 针 。 发展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必 须 坚持 是 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具 有 积 极 的 引导 作 用。 以人 为 本 ” 基 本 原 则 , 筹 发 展 是 主 要 方 式 , 态 和谐 则是 重要 目标 。 的 十 六 大 、 七 大 都提 出 了建 “ 是 统 动 党 十
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注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福祉: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社会民生条件,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全民共同富裕。
3. 坚持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发展,要求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科学发展观要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强调政府的服务功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5.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科学发展观强调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福祉,坚持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会姓名:王木滨指导教师:张慧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伴随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在自然环境、区域发展、社会思潮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并且做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决策。
在此,就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做一分析。
一、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关键所在(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基于当前一些不和谐现象的出现伴随我国改革开放而引进的一些国外企业和一些乡镇企业的日益出现,大气污染、河流污浊、垃圾围城等一些人的自身发展与自然界不和谐的现象不断显现。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企业自身发展、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大瓶颈。
环境问题也成为阻碍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一大棘手问题。
如果不加以合理的处置和协调,那么大自然将会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实施毁灭性的报复。
中国共产党正是在看到了我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的现象的情况下,适时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人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符合自然环境的客观规律。
“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不适宜人的需求的条件加以转变,及时改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这一现象。
这些正是体现了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关键所在,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所在。
想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就在于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协调发展。
但正是由于当前我国社会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现象,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很有必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直集中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着重体现在“以人为本“的重要核心上,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正是提出“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的关键之所在。
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07年提出的,旨在引导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以GDP论英雄、以发展为硬道理的发展观念的纠正和超越。
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之一,是一个既体现党的基本路线、又反映人民群众愿望的全面建设。
和谐社会,是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和谐相互融合的社会形态。
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平衡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落实,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实现。
再次,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理念,可以促进各领域的平衡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最后,科学发展观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基本要求相符,以人民群众的幸福为目标,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在实践中,科学发展观应当成为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因。
在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需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始终以人民的利益、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最终目标。
同时,更需要激发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总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出路和路径。
我们应当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积极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迈上新台阶。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一、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呢?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个新概念。
它们既有不同的内涵,又有共同的特点。
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回答的是“什么叫发展、怎么样发展”这一根本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回答的是“什么叫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
显然,科学发展观是管总的。
但是,它们要解决的问题和根本要求,却都是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也就是要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中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协调好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全面考察这两者关系,可以进一步看到,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和根本保证,同时它也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
十六大的一个重大贡献,是提出了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一要牢记“机遇”这两个字,即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二要贯彻落实“全面”这两个字,即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了贯彻十六大精神,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前提下,进一步强调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做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而且要实现“社会更加和谐”这一重要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面 临的主要问题
●对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公平问题要做 全 面的、科学的分析。解决分配领域的公平问题, 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 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千百年来所追 求的真正的公平“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能实 现”;在共产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平的实现 程度是不一样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分配的尺 度相同,但由于每个人的能力和家庭状况等不尽 相同,分配结果事实上很难做到公平。我国现在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公平,只是相对的公平。
一.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辩证关系
●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也好,“五个统筹”也好,都是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理念、 发展思路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 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则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方面反映和检 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 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调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基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质和竞争力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各地区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能力不断提高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能力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
摘要:本文主要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
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内在统一性理论阐释、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灵魂和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量源泉和最终落脚点,这几方面对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进行阐述。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统一一、前言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的重要指导思想。
怎么样正确的理解科学发展观及其和谐社
会的关系?
下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阐述。
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
会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是一个提纲挈领、内涵丰富的命题和判断。
近一段时间以来,这一命题已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瞩目与探询。
那么,应当如何理解这个命题和判断呢?1、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关于发展的哲学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总的看法、哲学思考和根本
观点,它揭示了发展的内涵、实质、基础、途径、目标、方法、规律和图景,本
质上是一种发展哲学,是关于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哲学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
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则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发展应当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应当统筹兼顾这一部分人的发展与另一部分人的
发展,这一区域的发展与另一区域的发展,当代人的发展与后代人的发展,经济
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就迫切需要把关于发展的认识提
升到哲学的重要地位,从哲学思维的角度给予解读和解答。
2、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的实践本性。
这大体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比如从比较
注重GDP 数字的增长到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从沿海开放到西
部大开放、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从一部分人先富到共同富裕;从效率优先、兼
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
到科学发展观,表明科学发展观是在实践中形成,就是说发展观也是“发展”的。
以为发展是一成不变,不能与时俱进的,显然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
关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关键是在实
践中落实,是落实到实践中。
3、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的整体联系联系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也是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的基本观点
和方法。
三、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内在统一性理论阐释1、二者共同围绕着同一个
主题—发展这是由当前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我国当前最大的基
本国情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
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
尽管经过了20 年的
高速度、跨越式、非均衡的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和综合国力也
稳步上升。
但当前社会还存在/生产力水平总体上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性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
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等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科
学发展观的实施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始终如一高举发展这面
大旗,在发展中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二者共同贯穿着同一主线—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
人的发展是评价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尺度,社会发展要以是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其价值判断标准。
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目标理想
和一个实践过程,更离不开人这个因素。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前提和目的的统一。
无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还是和谐社
会根本目标都体现了人类从物化劳动向人化劳动的转变;都体现了马克思在《共
产党宣言》中所倡导的人类理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
条件。
”以人为本思想正是这个伟大理想的现实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共同价值取向的现实体现。
四、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和指导思想1、科学发展观
高扬了“以人为本”的价值旗帜,奠定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
坚持“以人
为本”,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就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和避免阶级对立,消除和避免根本性的社会
冲突,实现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治国
理念的集中体现。
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和理念,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
人民群众,在执政的过程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就能够
从根本上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为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奠定基础,从而为实现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奠定基础。
2、科学发展观坚持了发展是硬道理,突出了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从而也就为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因为只有发展,才能使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才能够使中国的社会主
义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够解决我国当代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与问题,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3、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的科学辩证法,指导我们在全面、协调的发展过
程中实现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提出了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指明了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全面发
展过程。
还提出了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国外发展“五个统筹”的方针。
五、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量源泉和最终落脚点首先,和
谐社会的构建是实现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的力量源泉。
我们党所要构建的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在这样的和谐社会中,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法治健全,公平和正义得到充分体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充分的协调和
处理,各种机制运行有序,社会管理完善,人民安居乐业。
这样的和谐社会是实
现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蓝图和理想,是实现“五个统筹”的力量源泉。
社会和谐才能使科学发展观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
其次,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和最终实现目标。
我们党在革
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党中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
为本,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结束语总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统一性,认真的
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的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科
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1]魏淑元.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大连
海事大学.2013 年3 月,第2 期,166-168.[2]李同果.从系统论的角度解读科学发
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2 年4 月,第4 期,243-247.[3]张志蓬.对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的哲学思考.哲学堂.2013 年10 月,第9 期,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