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辛词比较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辛词比较研究

高一2班李新琦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词学领域历来以苏轼、辛弃疾并称,他们被视为南、北宋时期词坛上豪放派代表词人。虽同为豪放派词人,苏辛却同中有异。

一.词风:苏词乐观旷达,辛词慷慨沉郁

总体上王国维《人间词话》概括简炼准确:“东坡词旷,稼轩词豪”。但犹未尽,因为“豪”其实是两人的共同处,而异处在于东坡词豪放旷达、稼轩词雄豪沉郁。故清代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说“苏之自在处,辛偶能到;辛之当行处,苏必不能到。”贴切、精当地指出了苏、辛词的主要差异。

苏词的豪放词主导倾向是雄健、旷逸,表现了苏轼雄姿英发、风流倜傥,渴望建功立业的热情,作品格调明净如水又光彩照人,豪放而不显得压抑、飘逸而旷达。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词是熙宁八年会猎所作,词人自谓‚老夫‛姑且如少年一样狂放,左手牵猎狗,右手擎猎鹰,武士乘马飞驰;极写了出猎的场景。词人意气风发大呼让全城人来看我象孙权射虎那样不平凡的身手吧!场面

壮阔,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的英武,雄姿英发、热情奔放。下片以‚鬓微霜,又何妨!‛傲然自信的笔调,希望如魏尚那样立功边疆,其精神积极昂扬。苏轼就是以健笔劲毫使词从意境、格调、笔势上贯注了豪迈纵放的精神。

此外,苏词具有乐观旷达的境界。词人在历经挫折、几度沉浮时也表现出身处逆境随遇而安的自得和豁然大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这些词名令人精神振奋,充满了对人生的博大超迈的襟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开篇突兀而起,风雨忽至,穿林打叶声不绝于耳,然而词人却呤啸着徐步前行,虽然竹杖芒鞋,却也轻快无比,词人只需‚一蓑烟雨任平生‛就行了。这里的风雨不单纯是自然界的风雨,也指政治、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词人处变不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谈笑人生。下片骤雨已过雨后天晴,酒意在风雨的洗礼中散去,沐浴着雨后的清凉,回首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之处,既已云消雾散,一切都成为过去而又感到轻松平静,表现出坦荡、无私的胸怀。‚归去‛也暗含归隐而去,只要远离险恶官场,也就不必担心是风雨还是晴了。这首词通过日常景物表达了具有普遍人生意义的生活哲理,抒写了苏轼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处世态度。词中渗透了强烈的感情色彩,‚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这些句子使全词格调明快、潇洒。

雨中、雨后的意象清新明净、艺术境界清旷。词人面对排挤、贬逐不是抗争不懈,而是以‚最高的轻蔑是无言‛的藐视态度,不以外物所动,不为外力所屈,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表现了我行我素、超逸达观的精神世界,词的境界旷达清新,渗透出挺拔英武之气,既有庄子‚齐物论‛超越顺逆的思想,又让人领悟出只有无私无荣利才能无畏的哲理。

这是因为他生长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当时赵宋统治者提倡儒、道、佛兼蓄,苏轼也受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熏陶,博采三家之长灵活运用。以忠君爱民的入世思想从政,参用佛老思想,以老庄‚等荣辱、齐死生、忘得失‛的态度解脱逆境苦闷,佛教思想又促使他随缘自适、乐观旷达,‚游于物之外‛则‚无所往而不乐‛以安然的态度应物。因此虽然他一生处于新、旧党争之中,几起几落,但他自立于污浊的现实之上,身处惊险、坎坷依然保持泰然自若的风范。所以苏词‚自在处‛即自我旷达之处,是其它词人难以达到的。

辛词的旷达词不多,但还是有些,如《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菩萨蛮》)。《哨遍》‚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君试思,方寸此心微。总虚空并包无际。‛是用《庄子》齐物论来言世事纷争高低之无谓,表现出超旷出尘的思想。《沁园春》‚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表现出对仕隐恩怨不心介怀的胸襟。《水龙吟.题瓢泉》‚稼轩何必长贫,放泉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为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以安贫乐道‚乐天知命故不忧‛的旷达来自慰投闲臵弃。《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农村夏夜里美丽的景色,词人对农村丰年由衷的喜悦,

整首词流畅自然、格调欢快,这在辛词中是少数,故曰:‚苏之自在处,辛偶能到‛。

辛词以豪放沉郁为主,境界宏大奇丽,笔酣墨浓,壮怀激烈又经久不衰,以至到了垂暮之年依然豪气排空、响彻云霄、铿锵有声,具有雄奇阔大、汪洋恣肆、百折不回的气势。这是由于他处于南北分裂的时期,拯救国难、爱国抗战已成为时代主调,国家危亡、大厦将倾,有识之士不可能臵身于度外,再去寻求人生的解脱。加之词人不只是一介书生,而是一位具有现实斗争经验,亲受战火洗涤的抗金将领,其雄才大略、以天下为已任,志气高远,有一股英雄豪气。爱国忠君、忧国忧民的思想贯穿词人的一生,他抚世感时寄托于词,热情颂扬了抗金爱国的事业,抒发驱逐外寇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因此辛词高扬爱国主义旗臶,更富有战斗性。辛词中表现出来的战斗雄姿、叱咤风云的勇武,不可一世、纵横沙场的英雄气慨是苏词无法比拟的。‚犹记红旗清夜,千骑月临关。‛(《水调歌头.三山用赵丞相韵》)、‚燕兵夜娖银胡籙,汉箭朝飞金仆姑。‛(《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描写了词人少年时突入金营生擒叛徒、轰轰烈烈的事迹,这些战斗场景的描写,词人总是表现出热情的歌颂和豪迈的英姿。

辛词中意象雄奇宏大、豪气纵横,‚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同父见和‛)、‚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这些景象生动、夸张,极度想象。这种纵横天下、浩然磅礴的战斗豪情一泻无余,是苏词中少有的,辛词比苏词更显英雄本色。

辛词更有一大特点是沉郁顿挫、慷慨悲凉。词人执著一生,始终以抗金报国为念,英雄虽跃跃欲试、壮心不已,但长期不被信任,被闲臵排挤一生,英雄苦于无用武之地,又不能看到河山破碎坐视不管而自得其乐,这种报国无路、状志难酬的不平之气在胸中压抑了数十年,喷发在词中,其词慷慨激昂、郁塞悲壮,没有苏词那样随遇而安的乐观、明快飘逸的格调。‚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更体现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执著,也隐含了慷慨蕴藉的悲壮之美。这首词突出的表现了辛词独特的审美特征,曲折、婉转、豪壮、悲凉、顿挫、沉郁,用典较多,也正是沉郁的情感内容所决定的。但是依然执著追求,慷慨激宕、纵横开阖、一气贯注,具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和悲壮美。

辛词有的还寓悲壮于平淡之中,即淡笔写浓愁、细笔写大志,平淡中寓不平,词境含蓄沉郁。《丑奴儿.书博山道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词人南归后许多时候罢官在家,即使为官也有志难伸,内心悲苦长期愁绪难排、抑郁不乐。真正体味了深愁却说不出、不愿说出口,这才是深沉的痛苦!而秋天在愁苦之人的眼中,是衰老没落的象征,词人晚岁逢秋本极凄凉,他并不以悲叹对待,反而轻松的说‚天凉好个秋‛,至深的爱国情感、壮志未遂的满腔忠愤,以至淡之语首出,摧人心神,含蓄而更耐人寻味。

词人时常还巧妙地针砭世俗庸流,借古讽今,嘻笑怒骂以抒不平之气。如《沁园春.将止酒》‚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