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范本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心理因素
自我意识增强
初中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 关注自己的形象、地位和价值,并希 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当他们的期望得 不到满足时,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
独立性需求
初中生渴望独立,希望摆脱父母的束 缚,自己做决定。当他们的独立性需 求得不到满足时,可能会产生逆反心 理。
社会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有 很大影响。家庭氛围紧张、父母 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导致孩子
3
逆反心理影响广泛
逆反心理不仅影响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 系,还可能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
针对性建议提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和家长应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 健康课程、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自己和 他人,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改进学校教育方法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普遍性
调查数据
根据多项调查数据显示,初中生逆反心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多数初中 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逆反心理,其中以初二、初三学生最为明显。
原因分析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对外 部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然而,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他们往往对一些问题 产生片面或偏激的认识,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对初中生生活的影响
学习方面
逆反心理可能导致初中生对学习 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他们可能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
甚至逃课、作弊等。
人际关系方面
逆反心理可能导致初中生与家长 、老师或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 他们可能对长辈的教诲产生抵触 情绪,与同学产生矛盾和冲突。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近年来,初中生逆反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更深入
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和表现,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以下是调查报告的内容。
调查对象,我校100名初中生。
调查时间,2022年5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1.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家庭因素,家庭纷争、家长过分严厉等。
学业压力,学习成绩不理想、升学压力等。
社交问题,与同学关系紧张、被排斥等。
心理问题,情绪波动大、自尊心脆弱等。
2.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情绪化,容易发脾气、情绪波动大。
拒绝合作,不愿意配合老师和家长的要求。
反社会行为,违反校纪、逃课等。
自闭,不愿意与人交流、沉默寡言。
3. 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看法:
60%的被调查者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对外界压力的一种表现。
30%的被调查者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良行为,需要及时纠正。
10%的被调查者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病态心理,需要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干预。
调查报告总结,初中生逆反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原因多种多样,表现也各不相同。
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这一问题,为初中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以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近日,本人对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进行了调查,并就此撰写了以下的自查报告。
首先,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
这种心理表现在他们对家长、老师和社会规范的抗拒和反抗上。
在调查中,有高达8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有过逆反心理的表现,比如不听从家长的安排、故意
违反学校规定等。
其次,调查还发现,初中生的逆反心理主要源于对权威的挑战和对自我价值的
探索。
在这一阶段,他们开始渐渐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因此会对传统的权威和规范产生怀疑和反感。
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地探索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希望通过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来获得认可和尊重。
最后,调查还发现,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由于逆反心理的影响,他们在学校表现不佳,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也较为紧张。
而另一部分受访者则表示,他们逆反心理的表现并不影响学习和生活,反而让他们更加自信和独立。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也需要引起家长和老
师的重视。
他们需要给予初中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和尊重,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成长阶段,健康成长。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调查对象: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调查目的: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和成因,为相关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样本选择:选择一所初中学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样本数量为100人,男女比例相近。
问卷设计:将问卷分为三部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逆反心理表现和逆反心理成因。
调查结果和分析:1. 个人基本信息:- 年龄分布:调查对象的年龄集中在13岁到15岁之间,15岁的学生比例最高,占45%。
- 性别分布:男女比例基本相近,男性占51%,女性占49%。
- 家庭背景:学生们来自不同类型的家庭,包括单亲家庭、核心家庭和大家庭。
2. 逆反心理表现:- 学校表现:调查结果显示,有45%的学生对学校行为规范抗拒,包括不守纪律、迟到早退等;有35%的学生表现出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和不合作行为;有20%的学生有逃学倾向。
- 家庭表现:有60%的学生对家庭规矩抗拒,包括不按时完成作业、不遵守家里的规定等;有25%的学生和家人产生争吵和冲突;有15%的学生逃离家庭环境的意愿。
3. 逆反心理成因:- 家庭因素:父母过于宠溺和放任、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成员不和谐等是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成因。
- 学校因素:学校的严厉纪律和过分要求、老师的过分批评和惩罚等会导致学生逆反情绪的产生。
- 社会环境:同伴的引导和影响、社会压力等也会对初中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结论和建议:逆反心理在初中生中较为普遍,可能与他们正处于思想、情感和身体上的发展阶段有关。
逆反行为表现出来的方式不同,但其主要成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为了解决初中生逆反心理问题,建议以下方向进行干预:- 家庭教育:父母需要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关注和尊重孩子的需求,适度引导和教育,避免过度放任和过度要求。
- 学校管理:学校应该制定合理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取积极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注意事项:以上报告仅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不代表所有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全部情况。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_2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心理学家早就注意到儿童在初中阶段心理上的特殊变化。
前苏联心理专家达维多夫的研究结论指出,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危机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
处在初中年龄儿童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给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机会。
教育得好,初中生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得不好,则可能会使初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反感情绪就油然而生。
从而漠视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
一旦产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会变得很难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困难,不少十分聪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与疏导,不能顺利度过“危机年龄”段而丧失成才机会的。
这不能不引起教育者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因此,对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我校社区环境差,生源差。
本学区小学升初中时,经过重点学校两次筛选后进入我校。
小学六年苦读,未进入重点校,这本身便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挫折。
在这一挫折下产生逆反心理是现状之一。
此外,我校教师竞争意识强,总希望经过三年努力使自己教的学生在中考成绩上能赶上重点校学生的中考成绩。
而这一目标又常常难以实现,于是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支配下,则有可能产生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这是初中生因受挫而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之二。
因此,及时地调查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疏导,这正是调查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3、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我校心育课题研究的需要我校心理教育课题是《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的调查及其疏导》,课题研究的核心是通过正确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逆反心理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出于一种反抗情绪而表现出的非常规思维和行为模式。
由于初中阶段正是青春期的开始,受到了众多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影响,因此逆反心理在初中生群体中尤为常见。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以及处理逆反心理的方法,以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和指导。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了48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逆反心理表现形式、逆反心理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三、调查结果分析1.逆反心理表现形式根据调查结果,初中生逆反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反抗型逆反:表现为对权威、规则等方面持有反感情绪,不服从学校和老师的安排,常常故意违反纪律和规则。
(2)固执型逆反:表现为坚持己见,对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置之不理,无论对错都要争辩,不愿妥协。
(3)自卑型逆反:表现为在外表上表现得目中无人,拒绝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合作,内心却深感自卑和无助。
2.逆反心理的原因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多个因素有关: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的过度溺爱或者束缚,不合理的期望以及对孩子教育方式的苛刻要求都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同伴关系: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逆反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受同伴的影响,一些初中生会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而采取逆反的行为。
(3)学业压力:初中的学习压力较大,对于一些在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通过表现出逆反心理来逃避学业的压力。
3.逆反心理的解决方法(1)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需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其进行积极沟通,理解孩子内心的困惑和挫折,并给予支持和鼓励。
(2)加强学校的教育引导:学校需要加入逆反心理教育的内容,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3)提供积极的解决方法:对于初中生的逆反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会自我放松和管理情绪的方法,如培养他们从事体育运动或各类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和积极应对压力。
有关于青少年叛逆心理的研究报告(共5篇)

有关于青少年叛逆心理的研究报告(共5篇)第一篇:有关于青少年叛逆心理的研究报告有关于青少年叛逆心理的研究报告现如今青少年的反叛现状是越来越明显,这也是令家长,老师无比头痛的问题。
但我们必须要探讨的就是什么是叛逆心理?青少年什么会产生叛逆心理?产生了又如何去解决?家长,老师应该如何去对待逆反期的青少年?叛逆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变态心理了一.是叛逆心理?叛逆心理是指逆反心理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情绪色彩和内在的意识,具有对立性质或者否定性质的心理倾向。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这一时期又被称为“暴风骤雨时期”、“危机时期”。
这一时期的个体往往要经历较为激烈的内心冲突和外部冲突的磨练,情感两极化明显,也易出现挫折感、悲观等心理不平衡现象。
二.为么青少年会产生叛逆心理?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
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
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以上位者自居的方式抵消长辈对他们带来的威压感。
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1.孩子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一般叛逆心理都是出现在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并未完全成熟,但自身却认为自己已经足够成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生理上身体迅速变化,生殖成熟。
认知发展上市具有抽象思维。
社会化发展上是人格独立,两性关系的建立。
同时在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接触范围增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的丰富,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与父母,老师的价值观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很多事情上的认识会有很大的不同,争执也就从此而来。
家庭教育的方式错误从上面可以看出,矛盾就这样出来了,可是大部分家长都无法了解孩子在心理生理上的变化,一味的要求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不允许反抗,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
关于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的研究性学习报告[5篇范文]
![关于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的研究性学习报告[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e79bcc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a.png)
关于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的研究性学习报告[5篇范文]第一篇:关于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关于青少年叛逆心理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导入:青少年是最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的人群,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
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研究人员:罗曦(明阳学校,高53班)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对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调查研究,了解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各个方面,得出一套对于青少年叛逆的教育对策,从中让青少年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状况,使之健康成长。
研究内容:搜集案例及资料,得出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及其表现。
研究主要方法和手段:上网搜集相关案例及资料,查阅书籍,询问心理老师等。
研究过程:共青团长沙市委、长沙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长沙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联合长沙倍腾学校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工作机构,以湖南省会长沙市为中心,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近两万个家庭和1万名12岁至18岁的青少年进行了教育模式和行为方式的分析研究。
调查表明,13岁至16岁的年龄段中,青少年厌学、网瘾、暴力倾向等行为特征表现明显,而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根据专业的分析研究,具有厌学、辍学、休学、叛逆、网瘾、暴力倾向等行为特征的青少年称之为“困惑青少年”,其中超过90%的“困惑青少年”集中在13岁至16岁这个年龄段,其中又以13岁至15岁为最多。
调查显示,“困惑青少年”呈低龄化与扩大化趋势。
其突出表现为:一是“网瘾”现象。
98%的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由此引发的各种偷盗行为已成为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类型。
二是“与父母沟通困难”现象。
占叛逆青少年56%。
三是“早恋”现象。
占叛逆青少年的27%(这仅仅是家长所了解到的数据)。
四是“叛逆”现象。
最新中学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最新中学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最新关于中学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最新关于中学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一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会发生,为了更好的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效地配合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调查小组针对初中生逆反心理做了问卷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
11至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危机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
处在初中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给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机会。
教育得好,初中生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得不好,则可能会使初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反感情绪就油然而生,从而漠视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
一旦产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会变得很难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困难,不少十分聪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与疏导,不能顺利度过危机年龄段而丧失成才机会的。
因此,对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黄遵宪纪念中学的学生生源地复杂,学生都是经过重点学校筛选完后进入此校的。
小学六年苦读,未进入重点校,这本身便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挫折。
在这一挫折下产生逆反心理是现状之一。
此外,可能是由于本校的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好,然而又常常难以实现,于是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支配下,则有可能产生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这是初中生因受挫而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之二。
因此,及时地调查初中生逆反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为其能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打基础,这正是本次调查初中生心理现状的目的。
二、调查的目的、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目的是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分析导致此种心理的内外因素,为寻求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验证初步疏导的效果。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调研报告2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调研报告2标题: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在面对权威的制约、家长的约束或社会规范时产生反叛、抗拒、排斥的情绪和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变化,逆反心理在初中生群体中日益普遍,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调查旨在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及对策,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1. 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100名初中生。
2. 调查工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构化问卷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
3.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认知程度、表现形式、原因探究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等方面的调查。
三、调查结果分析1. 调查对象对逆反心理的认知程度:超过90%的调查对象表示对逆反心理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10%的调查对象对逆反心理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存在认知偏差。
2. 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形式: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抗拒家庭约束、不服从学校规章制度、不合作的态度、故意违反社会规范等。
3. 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结果,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学校教育环境不完善以及个体心理问题。
4. 应对策略:为了应对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应注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改变过于严厉或过于放纵的教育方式;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并提供合理的规章制度;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怀,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四、结论和建议初中生逆反心理是一个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初中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心理支持。
建议:1. 家长和教师应加强沟通,关注和理解初中生的心理需求。
2. 学校应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并提供适宜的心理教育课程。
3. 社会组织和社区应提供支持,建立更多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以满足初中生的需求。
通过深入研究初中生逆反心理,将能更好地了解其原因和表现形式,为解决初中生逆反心理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策略,有助于其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
初中生叛逆心理危害研究报告

初中生叛逆心理危害研究报告
一、前言
叛逆是青春期必经的一个阶段,但过度的叛逆行为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本文旨在探究初中生叛逆心理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初中生叛逆心理表现
1.情绪波动大:初中生由于身体发生巨大变化,情绪容易波动,但过度的情绪波动可能是叛逆心理表现之一。
2.与家长沟通困难:初中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与父母意见不合时容易产生矛盾。
3.追求刺激:初中生渴望新鲜感和刺激,可能会进行冒险行为或尝试禁止事物。
4.反感传统观念:初中生开始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对传统观念产生反感。
三、初中生叛逆心理危害
1.影响学业:过度的叛逆行为会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业成绩。
2.伤害自己:追求刺激导致冒险行为,可能会对自己造成身体伤害。
3.伤害他人:过度的叛逆行为可能会导致与家长、老师等人产生矛盾,
进而伤害他人。
4.心理问题:叛逆行为可能会引发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
四、初中生叛逆心理危害解决方法
1.加强沟通: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与孩子达成共识。
2.引导正确价值观: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孩子尊重传统观念和规则。
3.培养兴趣爱好: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和投入度。
4.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初中生出现过度的叛逆行为或心理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五、结语
初中生叛逆是正常的青春期现象,但过度的叛逆行为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引导正确价值观,并培养兴趣爱好,如有必要,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生健康成长。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背景与目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青少年阶段。
初中生逆反心理表现为对学校、家庭等权威机构产生负面情绪,不听从规定和规则,甚至可能做出不良行为。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为学校和家长提供参考。
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计对10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
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和对逆反心理的态度及表现,访谈则是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表现进行的。
结果基本信息调查对象中男生47人,女生53人,年龄在13至15岁之间。
问卷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有逆反心理,其中男生占比略高于女生。
90%以上的学生家庭有两个或以上孩子,60%以上的家庭教育方式上讲究传统制度和规矩。
对逆反心理的态度及表现调查结果显示,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中,80%以上对学校行为规范表示不满意,60%以上不喜欢听课或者上课,50%以上经常逃学、不交作业或者上课打瞌睡。
在家庭方面,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中,70%以上表示经常与父母产生矛盾,50%以上不愿意接受父母或家长的建议和指导。
同时,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中,60%以上有消极自闭情绪,25%以上有暴躁易怒情绪。
分析与讨论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主要在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和环境。
在学校方面,过于严格和死板的规范和制度,没有足够的关怀和鼓励,导致学生产生对学校行为规范的反感和不满。
在家庭方面,忽视个体差异,轻视交流和互动,给予刻板的教育和约束,导致学生产生对家长或家庭的不信任和抗拒。
从心理角度来看,初中生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情绪表现。
对于无助和不被理解的感受,学生往往会产生逃避和自闭的情绪;对于过分约束和压抑的感受,学生往往会产生暴躁和易怒的情绪。
解决方案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教育环境。
学校和家庭应该打破禁区和壁垒,加强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关怀和认同。
2.培养自我认知和情绪控制能力。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调查报告:逆反心理在初中生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选取了100名初中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
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学校规定的抗拒:大部分初中生对学校规定感到不满和抵触,认为这些规定限制了他们的自由。
他们可能拒绝穿校服、不参加晨读或自习等学校组织的活动。
2. 对教师的不合作:有一部分初中生表现出对教师的不合作,不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要求或指示,并表现出对教师的抵触情绪。
3. 对家长的反抗:一些初中生在家庭中也表现出逆反心理,拒绝执行父母的要求,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
调查还发现,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可能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自我认同问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产生了困惑和不安。
他们试图通过对现有规则和权威的抵触来寻找自我认同。
2. 独立性的追求:初中生期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而学校和家庭的规定限制了他们的行动和自由,引发了逆反心理。
3. 心理压力的累积:一些初中生承受着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压力,包括学业压力、社交压力等。
在无法有效应对压力的情况下,逆反心理可能会成为他们释放情绪的一种方式。
结论:逆反心理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对学校规定、教师要求和家长的抗拒和反抗。
逆反心理的产生与初中生身份认同的困惑、自主权的追求以及心理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针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调适应对十分重要,学校和家长应积极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认同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调查报告3篇

初中生调查报告3篇10月22日星期三下午 06:10摘要:一、问题的提出 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为更好的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早就注意到儿童在初中阶段心理上的特殊变化。
前苏联心理专家达维多夫的研究结论指出,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不可忽视的年龄阶段,我们必须加强调研,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更好的指导这一关键时期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键: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心理学家早就注意到儿童在初中阶段心理上的特殊变化。
前苏联心理专家达维多夫的研究结论指出,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危机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
处在初中年龄儿童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给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机会。
教育得好,初中生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得不好,则可能会使初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反感情绪就油然而生。
从而漠视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
一旦产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会变得很难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困难,不少十分聪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与疏导,不能顺利度过“危机年龄”段而丧失成才机会的。
这不能不引起教育者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因此,对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我校社区环境差,生源差。
本学区小学升初中时,经过重点学校两次筛选后进入我校。
小学六年苦读,未进入重点校,这本身便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挫折。
在这一挫折下产生逆反心理是现状之一。
此外,我校教师竞争意识强,总希望经过三年努力使自己教的学生在中考成绩上能赶上重点校学生的中考成绩。
而这一目标又常常难以实现,于是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支配下,则有可能产生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这是初中生因受挫而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之二。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初中生逆反心理对学校的影响
01
学风学纪问题
逆反心理可能导致初中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进而引发学风学纪问
题。
02
人际关系问题
逆反心理可能影响初中生的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使师生、生生关系
紧张。
03
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逆反心理可能影响初中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
04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02
积极寻求帮助,主动与家长、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困惑和问
题,以便获得更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缓解学习压力,从而减
03
少逆反心理的发生。
针对家庭和学校的建议
• 家庭方面 •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给予关爱和支持。 • 建立积极、民主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引导他们正确看待问题。 • 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 学校方面 • 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 加强师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习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并对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 访谈。
02
初中生逆反心理现状分析
初中生逆反心理概述
初中生逆反心理指青春期阶段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 对家长、老师或同伴的不服从、不配合、不接受、不信任等 。
初中生逆反心理通常是由于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不平衡、自 主意识增强等原因所导致。
03
逆反心理可能影响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导致学习成绩
下降。
初中生逆反心理对家庭的影响
亲子关系紧张
逆反心理可能导致初中生与家长沟通不畅,关系紧张甚至产生矛盾。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14185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标准范本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20xx年10月22日星期三下午06:10摘要:一、问题的提出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为更好的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早就注意到儿童在初中阶段心理上的特殊变化。
前苏联心理专家达维多夫的研究结论指出,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不可忽视的年龄阶段,我们必须加强调研,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更好的指导这一关键时期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键字: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心理学家早就注意到儿童在初中阶段心理上的特殊变化。
前苏联心理专家达维多夫的研究结论指出,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危机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
处在初中年龄儿童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给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机会。
最新关于中学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1)

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会发生,为了更好的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效地配合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调查小组针对初中生逆反心理做了问卷调查。
关键词:初中生逆反心理一、问题的提出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危机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
处在初中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给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机会。
教育得好,初中生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得不好,则可能会使初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反感情绪就油然而生,从而漠视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
一旦产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会变得很难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困难,不少十分聪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与疏导,不能顺利度过“危机年龄”段而丧失成才机会的。
因此,对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黄遵宪纪念中学的学生生源地复杂,学生都是经过重点学校筛选完后进入此校的。
小学六年苦读,未进入重点校,这本身便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挫折。
在这一挫折下产生逆反心理是现状之一。
此外,可能是由于本校的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好,然而又常常难以实现,于是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支配下,则有可能产生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这是初中生因受挫而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之二。
因此,及时地调查初中生逆反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为其能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打基础,这正是本次调查初中生心理现状的目的。
二、调查的目的、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目的是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分析导致此种心理的内外因素,为寻求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验证初步疏导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编号:FS-DY-20759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会发生,为了更好的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效地配合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针对初中生逆反心理做了问卷调查。
为确保调查的成功,我特做了以下准备工作,首先随机抽取调查对象为七年级一班和十二班的同学:一百名同学,其中男生五十名,女生五十名;调查形式为固定时间统一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
第一步:对青少年逆反心理进行初步认识确定调查问题,整理调查问卷;第二步:派发调查文件,收集调查结果;第三步:对所收集的调查文件进行整理研究,并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归纳。
再运用统计分类汇总表等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得出结论。
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初一阶段的学生百分之四十二
有过逆反心理,关于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父母与家庭、学校与学习占了百分之六十八,其中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占百分之五十五,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达到百分之九十三,关于逆反心理对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很大影响的占百分之五十九,学生对于逆反心理多采用和同龄人交流的方式来缓解的占百分之八十六。
基于此我感觉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工作:第一,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内因。
调查结果显示父母与家庭、学校与学习是造成孩子逆反心理关键因素,这两个方面恰恰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和见证人,老师的重要角色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孩子是因为老师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老师应在这个环节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要做好孩子和家庭的沟通工作,做好关于学习兴趣的提高工作,让孩子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家庭,感谢学校,感谢同学,在感恩的过程中顺便把消极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因素;第二,重视孩子的角色意识,尊重孩子。
调查结果显示接触对象不尊重自己引来的逆反心理的占百分之五十五,孩子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孩子是一个完整的
个体,他希望在各项活动中得到别人的尊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找到被尊重的感觉。
在生活中教给孩子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这一理念,让孩子在尊重中找到快乐成长的源泉,降低逆反心理造成的消极影响;第三,正确引导孩子关注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对孩子的成长过程的影响达到百分之九十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孩子对大众媒体所关注的事件的价值观的正确取向,用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教导孩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人生信念。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中教会孩子学会辨别、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学会理解、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通过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孩子明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保持清醒的同时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发展,从而养成健全的人格,健康成长;第四,开展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交流、成长。
在家庭教育中对家长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长逐步改变教育方法,不要老是采
用包办为监护的方式。
第二,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力,与孩子商谈,平等商讨,不要用命令的口气,粗暴,强制更是错的。
第三,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
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应采用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的语气。
在学校教育中对老师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倾注“师爱”,融洽师生关系。
第二,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处理问题应注意调查,尊重事实、并善于激励。
因此,教师在对待学生处理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一碗水端平”,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应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分厚薄。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去处理问题,在深入实际,调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公正合理的结论,并注重班级群体舆论的正确引导,从而使教师处理的问题得到学生广泛的赞同和支持。
第三,教师的教育要严而有度,讲究艺术,并善于运用“暗示效应”。
做为暗示的实施者和学生心目中的崇拜者――教师,应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人际吸引力的同时,还应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提出切实
可行的要求,并灵活运用教育技巧,尤其应注意巧妙运用“暗示效应”,尽量少用命令方式提出要求。
第四,对于已经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应对症下药,因势利导。
因为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调查结果显示,当孩子有了逆反心理后多采用和同龄人交流的方式减缓这一情形的占百分之八十六,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工作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创意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活动中孩子既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增加交流的欲望,还可以化烦恼于无形,自然而然的消除了逆反心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如原来举行的读书超市,书香晨会等,孩子们在读书中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更收获了友谊,活动是孩子健康成长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快乐因素。
对学生的建议。
第一,学会理解。
学着从积极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
其实这均为善意的。
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也会误解人。
只要我们抱着宽容态度去理解,也就不会逆反了。
第二,把握自我。
常提醒自己,要虚心接受父母、老师的教育,遇是要尽力克服自己,要认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
海阔天空”。
另外,要与他们常接触,向他们请教,多多沟通。
第三,学会适应。
要提高心理上适应能力,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
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明白了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我们常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是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我会更加努力!
Foonshion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Fonshion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