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表格教案

合集下载

数学游戏数独——四宫格(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游戏数独——四宫格(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游戏数独——四宫格(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数学游戏数独——四宫格。

数独是一种逻辑性强的数字填充游戏,通过填入数字,使得每行、每列以及每个宫内的数字都不重复。

四宫格是数独游戏的基础形式,适合二年级学生进行初步接触和练习。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独的规则,掌握四宫格的基本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难点:1. 四宫格的解题方法。

2. 学生对数独规则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数独题目和答案。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和草稿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数独题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字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数独的规则:每行、每列以及每个宫内的数字都不重复。

二、探究四宫格解题方法1. 教师出示四宫格题目,引导学生尝试解答。

2.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的解题方法。

3. 邀请解答成功的学生分享解题过程,教师总结四宫格的解题方法。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四宫格题目,学生独立解答。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团队合作游戏1.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名成员。

2. 每组发放一张数独题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 完成后,教师检查并公布成绩,对优秀团队进行表扬。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独的规则和四宫格的解题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板书设计:数独——四宫格规则:每行、每列以及每个宫内的数字都不重复。

解题方法:1. 观察已有的数字,找出可能的答案。

2. 逐行、逐列、逐宫进行排查,确定答案。

作业设计:1. 完成《数学游戏数独——四宫格》练习题。

2. 尝试解答更高级别的数独题目。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数独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导学案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导学案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导学案第一课:加法与减法
教学目标:
- 理解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掌握加法的口算技巧
- 理解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掌握减法的口算技巧
教学重点:
-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 减法的口算技巧
教学过程:
1. 引入加法概念: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示例,让学生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或更多个数值相加的运算。

2. 加法的基本原理: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让学生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包括垂直加法与进位加法。

3. 加法技巧训练: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口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提高口算水平。

4. 引入减法概念: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示例,让学生理解减法是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的运算。

5. 减法的基本原理: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包括退位减法与借位减法。

6. 减法技巧训练: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口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提高口算水平。

教学评价:
-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情况。

- 学生口算练的准确性和速度。

-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辅导,提供反馈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学延伸:
- 在课后作业中,布置一些相关的口算题目或思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例如在
购物或做家务时计算物品的数量和价格。

以上为《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导学案》第一课的教
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

单元简析: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三单元检测与评估(二)完成第39页做一做:2、第44页第7题3、第44页第8题4、第44页第6题6、思考题:2、6;3、9;4、7;5、8四、总结作业练习册2、16 □ 5 □第五单元检测与评估第六单元检测与评估第45—46节。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三、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页的内容。
想一想:1.全班共有( )人。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四、合作探究:
5分钟后比谁学得快、理解的透彻,能够解答以上问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练习
巩固
总结
延伸
过渡:现在小组讨论开始,比一比哪个小组最认真,效率高。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二、目标导学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主学习
认真看课本第3页的内容。
思考:1、同学们是采用什么方法选出参加故事大赛的名单?
2、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3、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么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 1 单元单元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练习一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吗?统计表的作用又有什么呢?生1: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2: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生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师:画“正”字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题。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题。

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

对于第(2)问“你发现了什么?”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

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

三、全课总结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北京版小学数学二下 2.1混合运算表格式 教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二下 2.1混合运算表格式 教案
板书
混合运算
53-24+38=67(人)
53-24+3815÷3×5
=29+38=5×5
=67(人)=25
3×4+77+4×3
=12+7=7+12
=19(人)=19(人)
3、小结规律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道综合算式,在我们刚刚完成的只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是从左往右算的,在只有乘除法的综合算式里我们也是从左往右算的,那么有哪位同学可以试试总结一下规律吗?(总结完黑板展示后同桌互说)
4、例二
刚刚我们在图书馆,现在我们来到了跷跷板乐园,观察一下你们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那你们知道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吗?想一想该如何列式,草稿本完成。
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1、观察探究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出示主题图,问1、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3、那怎么列算式呢(生说师板书)
53-24+38(请生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师:在我们之前的学习是直接在算式的后面写上得数,但是为了能够清楚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能够写出我们的运算结果,所以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个新的书写格式:脱式计算。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新的书写格式,好吗?
生列式师板书并询问学生算式所表示的意思。(除了可以这样写还可以怎么写呢)将算式对比,突出为什么要先算乘法。
5、小结规律
观察这两道算式,想一想我们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请生说)那有没有同学试着总结一下呢(总结完了黑板展示同桌互说)
三、巩固练习
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我们的学习情况,出示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
2、学习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认识和比较数字学习目标•认识10以内的数字。

•学习按大小比较10以内的数字。

•学习按大小比较10以内的数词。

教学内容•数字的认识•比较数字的大小•比较数词的大小教学活动•数字卡片游戏:学生通过游戏认识数字,并且学习按照数字大小进行排序。

•比大小游戏:学生通过游戏比较数字的大小,加深理解。

•数词排序活动:学生通过活动理解数词的大小关系。

回家作业完成课堂上的练习册。

第二单元:加法运算学习目标•认识加法运算符号。

•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加法运算。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符号的认识。

•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实际问题的加法运算。

教学活动•数字拼图:学生通过拼图游戏,认识加法运算符号。

•认识加法:通过示例和练习,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法运算。

回家作业完成课堂上的练习册。

第三单元:减法运算学习目标•认识减法运算符号。

•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减法运算。

教学内容•减法运算符号的认识。

•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实际问题的减法运算。

教学活动•数字拼图:学生通过拼图游戏,认识减法运算符号。

•认识减法:通过示例和练习,学生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减法运算。

回家作业完成课堂上的练习册。

第四单元:数字的顺序和排列学习目标•掌握数字的顺序和排列方法。

•学习数字的逆序排列。

教学内容•数字的顺序和排列方法。

•数字的逆序排列。

教学活动•数字排列游戏:学生通过游戏练习数字的顺序和排列方法。

•逆序排列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字的逆序排列。

回家作业完成课堂上的练习册。

第五单元:认识长短和重复的规律学习目标•认识长度的基本单位:厘米。

•学习描述长度的词语:长、短。

•学习重复的规律。

教学内容•长度的基本单位:厘米。

•描述长度的词语。

•重复的规律。

教学活动•长度测量活动: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认识厘米作为长度的基本单位。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3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3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3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教案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准备: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2、明明今天过生日,他带来了生日蛋糕和我们共同分享,我们一起为他唱个《生日歌》,好吗?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二、玩中学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2、分一分。

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三、全课小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四、布置作业1、调查一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教学内容:例1、例2(8-9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

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

(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

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

(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5.完成“做一做”第1题。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6.练习:说一说。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表格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表格版

环节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我市的体育馆在哪里吗?有进去参观过吗?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百。

(教师相应板书)
②要想知道这些小棒的根数,我们还是
要亲自数一数。

和刚才比,小棒的数量
更多了,要怎样数才能数得快,还能让
人很容易地看出结果?
师:9个一百再加上1个一百是10个一
百,10个一百是一千。

“千”和我们学
过的“一”“十”“百”一样,也是一个
计数单位。

师小结:当小棒的数量特别多的时候,
我们用“百”作计数单位,一百一百地
数,我们知道了:10个一百是一千。

(教
师相应板书)
③师:这里有一个大正方体,它是由很
多小正方体组成的。

你们猜一猜大约有
多少个小正方体?说一说你判断的依
据。

师小结:结合数小棒的经验,一个一个
地数,发现一列是十个小正方体。

十个
十个地数,发现一层是一百个小正方
体。

一百一百地数,发现总共有一千个
小正方体。

(出示课件)
④师:在刚才数数的过程中,9个一、9
个十、9个百,再增加一个相应的计数
单位之后,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出
示课件)
活动意图:学生先自主选择数数的单位,然后在经历数数的过程中见证了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课时设计记录表课题第一课时认识厘米主备人时间学科数学备注教学内容分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学生基础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知识与能力: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教学难点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教法情景教学法,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教具准备直尺,米尺学具直尺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新授一、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数学。

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汇报。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巩固1厘米的表象。

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3.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二)、用厘米量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表格式)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表格式)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表格式)目录1.第一单元:十以内的加减法–加法口诀表–减法口诀表2.第二单元:二位数的认识–十位数与个位数–补数计算3.第三单元:数字排列–十以内数字排列–十位数与个位数的比较4.第四单元:认识面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5.第五单元:时间和日历–时钟读法–一天的时间第一单元:十以内的加减法加法口诀表+ 0 1 2 3 4 5 6 7 8 9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1 123456789 10 112 23456789 10 11 123 3456789 10 11 12 134 456789 10 11 12 13 145 56789 10 11 12 13 14 156 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7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8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9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10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减法口诀表- 0 1 2 3 4 5 6 7 8 9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1 1 0 -1 -2 -3 -4 -5 -6 -7 -8 -92 2 1 0 -1 -2 -3 -4 -5 -6 -7 -83 3 2 1 0 -1 -2 -3 -4 -5 -6 -74 4 3 2 1 0 -1 -2 -3 -4 -5 -65 5 4 3 2 1 0 -1 -2 -3 -4 -56 6 5 4 3 2 1 0 -1 -2 -3 -47 7 6 5 4 3 2 1 0 -1 -2 -38 8 7 6 5 4 3 2 1 0 -1 -29 9 8 7 6 5 4 3 2 1 0 -110 10 9 8 7 6 5 4 3 2 1 0第二单元:二位数的认识十位数与个位数•十位数:数字“5”在数字“56”中表示的是多少?•个位数:数字“6”在数字“56”中表示的是多少?补数计算•如果有一个数是56,那么它的补数是多少?第三单元:数字排列十以内数字排列•请将以下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8,5,1十位数与个位数的比较•在数字“45”和“53”中,十位数的大小关系如何呢?第四单元:认识面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5cm,它的面积是多少?•一个长方形的长为8cm,宽为4cm,它的面积是多少?第五单元:时间和日历时钟读法•现在时钟上的指针分别指向3和9,现在是几点钟?一天的时间•请根据以下日程安排,填写一天的时间表:–8:00-8:30 早上起床–9:00-10:00 课堂学习–12:00-12:30 午餐时间–18:00-19:00 做作业–20:00-21:00 晚间活动以上内容为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的表格形式内容。

部编教科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教科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教科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精
品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长方形四种图形。

2. 培养学生观察图形、比较大小、尝试归纳的能力。

3. 研究使用尺子测量图形的边长。

教学内容
1. 通过展示图形卡片认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长方形四种图形。

2. 研究使用尺子测量图形的边长。

3. 进行图形边长的比较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图形、比较大小、尝试归纳的能力。

4. 进行图形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四种图形的共同点和区别。

5. 运用学过的知识填写图形属性表。

教学重点
1. 研究使用尺子测量图形的边长。

2. 进行图形边长的比较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图形、比较大小、尝试归纳的能力。

教学难点
进行图形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四种图形的共同点和区别。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内容,出示图形卡片,让学生说出卡片上的图形的名称。

2. 出示实物图形,研究使用尺子测量图形的边长。

3. 进行图形边长的比较活动,让学生观察图形、比较大小、尝试归纳的能力。

4. 进行图形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四种图形的共同点和区别。

5. 运用学过的知识填写图形属性表。

6. 教师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四种图形,并学会使用尺子测量图形的边长,能够进行图形边长的比较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图形、比较大小、尝试归纳的能力,进行图形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四种图形的共同点和区别,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是一份重要的指导教师教学的工具,它既能够提供必要的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又能够方便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

教案表格式分为三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下面将分别说明每一部分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只有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中,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1.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在本次课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基本的数学概念、知识技能和数学思维方法等。

在列出知识目标时,要注意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以便确保学生可以轻松理解并掌握学习的知识点。

2.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是指在本次课程中,希望学生在思维、观察、交流、表达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制定能力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并与知识目标相互结合。

3.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是指在本次课程中,希望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情感态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在制定情感目标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情感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案表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中,教学内容分为几个部分:课程重点、难点、联想和拓展。

1. 课程重点课程重点是指本次课程中最为重要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通常是融入到教学中的核心部分。

在标注课程重点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依赖程度来进行分析和设置,以便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 课程难点课程难点是指本次课程中比较复杂或容易引发学生疑问的部分。

在标注课程难点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来进行选择和引导,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提高。

3. 联想和拓展联想和拓展是指本次课程中与知识点或内容相关的扩展性活动,可以是复习、巩固、拓展和创新等。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本单元的研究内容是让二年级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通过研究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生能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在学情分析中,强调了学生已经研究了比较、分类,能正确进行计数的基础,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并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同时,本单元的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如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

重点在于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本单元课时安排为3课时,其中2课时用于数据收集整理,1课时用于练。

这样的课时安排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同时也有时间去练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研究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研究表内除法(二)以及研究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口算基础上,开始研究除法。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但是小学生缺乏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通过教材设计和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单元主题图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平均分,并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含义,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更积极地研究。

数学教案二年级下册表格式

数学教案二年级下册表格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数学教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发展逻辑思维、培养数学素养的重要课程。

而数学教学的效果也取决于教案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安排。

良好的教学教案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以下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帮助。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阐述了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教学安排的核心。

教师必须清楚地明确教学目标,以便于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在安排教学目标时,要注意针对性、科学性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教师在讲课时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讲解这些内容,深入浅出地解释,让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难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针对这些难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适当选择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示范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具体课程需要所设计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编写教学过程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情况,结合教材实际情况,加强实践性训练。

逐步地、循序渐进地展开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及时总结并回顾本次教学的过程和结果,从自身的角度分析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反思,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调整。

同时,也可以探索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是只要我们认真设计教学教案,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可以让学生学有所成,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反思
3
课题
解决问题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
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
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
课题
解决问题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
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
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
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
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
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
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
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
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
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
的愉悦。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
7
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 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 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 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 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 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 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 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 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 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5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 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 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 5 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 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 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 2 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 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 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 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 3 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 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 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 吗?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
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
引到画面上来。
1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 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 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 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 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 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 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 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 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
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
吸引到画面上来。
4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 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 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 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 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 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 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 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 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6
课后反思
课题
解决问题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
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
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
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
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 1 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 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 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 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 4 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 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 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 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 吗?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