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答疑二

合集下载

小教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教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研究
学 生 平 时 的 课 堂表 现 、 平 时作 业 的训 练 、 读 书 笔 记 写作 情 况 等 和 考 核 成 绩 结 合 起 来 ,设 立 课 程 考 核 的 形 成 性考 核 。对 于 必 要的理论知识, 和 对 文 学作 品 的理 解 、 解读 、 鉴 赏等 内容 , 可 采
取笔试 , 设立 终 结 性 考 核 。形 成 性 考核 与终 结 性 考 核 相 结 合 , 2 . 2积极探 索专题报告教学法 构成一个全面、 完 整 的课 程 考 核 体 系 。 课 程 教 学 中要 注 重 学 生在 课 堂 学 习 中 的 “ 学得 ” , 也 要 重 课 程 教 学 有 效 性 的研 究是 一 项 具 有 现 实 意l 义 的课 题 ,任 视学生在课外的 “ 习得” , 教师 要 有 效 地 指 导 学 生 将 课 内所 学 何 一 门课 程 教 学 都应 服 务 于专 业 培 养 目标 ,这是 课 程 教 学 的 与课外 自习融为 一体 , 培养他们运用现代技术收集、 处理信息 出发点。小教专业 《 中 国现当代文 学》 课程教学的 目的是服务 的能力和习惯, 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 , 能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 于 培 养 合 格 的 小 学 教 师这 一 目标 。 因此 , 课 程 教 学 要 有 基 本 果。在学习 1 9 4 9 — 1 9 7 6时段 《 青春 之歌》 、 《 红豆》 等小说时 , 笔 的目标意识, 不能一味追 随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 , 应有 自己的
1 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效果看 , 明显 好 于 讲 授 方 法 。 众所周知, 课程是为专业建设服务 的, 要服从 于专业培养 2 _ 3 择机 开展课 堂讨论 目标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 内容丰富繁多, 课程 的学 习理应 笔者 曾就大家比较喜欢 的作家余华 的作 品《 活着》 做过尝 贴 近 小 学 教 育 专 业 的 培 养 目标 。小 教专 业 开 设 中 国现 当代 文 试 , 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 学生对作 品的精读、 学课程 , 旨在使学生全面 了解中国现 当代文学 的发展轮廓, 了 分析 、 鉴赏、 研 究成果 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在课堂展示 , 对学生 解 中 国现 当代 文 学 思 潮 及 文 学 流 派 的 基 本情 况 ,掌握 中 国现 的 阅读 、 分析、 鉴赏 、 研 究、 写 作 能力 是一 次 很 好 的 锻 炼 。 当代 文 学 的基 本 常 识 。课 程 学 习 的 重 点 是掌 握 中 国现 代 重 要 3创 建 教 学 资源 库 作家及其代表作的思想 内容和艺术特色,并通过 中国现 当代 网络的高速发展与普及给课程教学带来丰富的教育资源, 文学经典作品的研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 提 高学生 其 巨大 的知识容量为课程教学拓展 了无 限的空间 ,更可以借 文本 阅读能力及鉴赏、 评析各类文学作 品的能力 , 提升 学生 审 此 平 台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笔者 认 为 ,课 程 教 学要 充分 利 美素养 。 用 网络 资 源 , 创 建 课程 教学 资源 库 , 充 分利 用 课 程 资 源 库 , 可 为 贴 近 专 业 发展 , 提 高 课 程 教学 有 效 性 , 课 程 教 学在 保 留 以有 效 拓 展 课 程 教 学 的 内容 ,是一 种 非 常 有 效 的 课程 教学 补 文学经典 内容的同时 , 还应结合小学语文教学 , 对课程 教学 内 充 形 式 。利 用 教 学 资 源库 , 课 程 教 学 可 以跨 越 时 间和 空 间 , 师 容进行重新选取 。笔者认为, 一是要淡化“ 史” 的观念, 以经典 生 也 无 须 见 面 , 就 可 以在 网上 进 行 教 学 、 答疑 。 作家作品为教学的主要载体 , 以经典作品解读勾勒文学史发展 4建构考核体系 历 程 。二 是 要 把 小 学 语文 教 材 涉 及 到 的 及 小 学 生 喜欢 的作 家 课程考核体系 ,是引导学生课程学 习和检查学生 学习效 作 品纳 入 课 程 教 学 。 这样 不 仅 可 以与 学 生 的 职业 发展 建 立 有 果 的有 效 组 织 系 统 。 以往 的课 程 考 核 ,一 般 比较 重视 知识 和 效链接, 更能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 实现课程教学 目标。 理 论 的考 核 , 以书 面 考 试 形 式 为 主 。笔 者 认 为 , 作 为 小 教专 业 2探索教学方法 的现 当代 文 学 课 程 的考 核 , 应 按 照专 业 育 人 的 要 求 , 尽量 遵 循 2 . 1 建立讲授 一接 受与 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 尊重个 性、 发展个性 ” 的教育理念 , 变一元化考试为多元化考 课程教学务必要 改变课堂上教师包场的局面, 尊重并保障 核 。考 核 体 系 的 构 建 , 既要 检 查 学 生 的 知识 能力 , 还要 检 查 其 学 生 的 主 体 地位 , 尝试 以 问题 或 课 题 为 纽带 的探 究 性 学 习 。 讲 学 习过 程 以及 学 习 的 态度 ,同 时还 要 结 合 学 生 的个 性 差 异 和 授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 、 有 目的地借助各种教学手段, 学 习能 力 差 异进 行考 核 , 全 方 位 地 动 态 评 价 学生 的课 程 学 习 。 传授给学生系统 的知识 , 是传统教学中普遍使用 的方法。 但在 如 将 笔 试 与 口试相 结 合 , 期末 考 试 与 日常 教 学活 动 相 结 合 , 把 现实教学中, 往往成了“ 一言堂” , 成了“ 灌输” 教育, 从而影响 了 教学效果。 探 究式 教 学 则注 重 培 养 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 启 发 学 生 主动地探究问题 、 解决问题 。 激发学生 自主探究意识是培养学 生 分析 、 研 究 能 力 的关 键 , 应 切 实贯 彻 在 课程 教学 中 。

汉硕考研七大名校真题及答案解析

汉硕考研七大名校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汉硕考研七大名校真题及答案解析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今年的题目偏重于主观性。

一、分值题型分析专业一:九个大题。

汉语基础知识:填空10小题共20分,选择10小题共20分,名词解释4小题共20分,简答4小题共40分。

汉语应用分析:语音偏误分析1小题共10分,词语辨析(结合偏误)1小题共10分,句式分析1小题共10分,义项分析1小题共10分,文言文翻译一段,共10分。

专业二:七个大题。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填空10题10分,选择10题30分,名词解释4题20分,简答2题20分;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填空题10题10分,简答2题20分,案例分析40分。

二、真题综合分析专业一部分,共九道题目,整体来讲,考察的主要是现代汉语和部分古代汉语知识。

第一、二两道大题是填空和选择题,总共有20个小题,每题2分,主要考察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和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比如(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按照笔顺规则,汉字“乃”的第一笔是(勤思解析:横折折折钩);"不耻下问”中的“耻”是词类活用中的(意动)用法;下列没有歧义的一项是(D)(A进口汽车、B路边种着树、C洗得干净、D咬死了猎人的鸡)。

笫三题是名词解释,语流音变、复合词、词类、复句等都是常见的现代汉语词语,釆用问什么答什么的形式即可。

简答题考察轻声的作用,分析“死和活、冷和热”两对反义词的不同,从语法、语义角度分析所给的歧义句,分析保留古代汉语特点的语法现象等,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是可以做对的。

应用分析部分是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和汉硕经典试题词语辨析,今年词语辨析是结合留学生的偏误例子分析“了解和理解”的区别,勤思提醒:大家还是按照各自的思路从词性、搭配、语义等方面回答并结合偏误分析的相关知识进行辨析可能会更加全面,另外提醒大家重视举例。

还有两道题LI比较灵活,主要是分析所给句式的特点和“花”的义项归纳、各义项关系之间发展演变等,一方面考察大家灵活应变能力,同时也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辅导答疑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辅导答疑

答 :第 一 种 分 法 : 时 间 1 1 9 7年 1月 一14 9 9年 9月 左 系 。分 为 1 8世 纪 以 前 的 人 文 主 义 ,8世 纪 以 来 的 人 道 主 1 2 右 的 用 白 话 文 ( 代 汉 语 ) 写 作 的 文 学 。 第 二 种 分 法 : 义 ,0世 纪 以 来 的 人 本 主 义 三 个 时 段 。 中 国 现 代 作 家 对 现 11 至 今 。 第 三 种 分 法 : 清 ( 8 5 至 14 97 晚 19 ) 9 9年 9 月 左 人 文 主 义 的认 识其 实 相 当模 糊 , 带上 中 国式 的 功利 色 彩 。 右 。 四 种 分 法 : 清 至 今 。 岗 认 为 与 “ 代 ” 应 的 是 第 晚 林 现 对 “ 代 ” 与 “ 代 ” 应 的 是 “ 史 ” 当 代 文 学 不 能 一 直 古 , 当 对 历 , 当代 下 去 , 现 代 只 有 三 十 多 年 , 不 合 逻 辑 ; 且 , 而 这 而 所 代 文 学 就是 近 三 十 年左 右 的文 学 。
现 就 会、 创造 社 、 派 、 派 、 月 派 、 丝 派 、 翼 文学 等等 。 底 的精 神 洗 礼 , 实 主 义 运 动 的 展 开 , 不 可 能 是 以 人 京 海 新 语 左
而 第 四 , 还可 以 与 某 些 文 学 现 象 相 关 , “ 力 叙 事 ” 它 如 暴 现 性 自省 的 社 会 批 判 为 己 任 , 只 能 是 以 对传 统 文 化 的 批
文学 是 外 国 文学 的 中国转 达要 深 刻 得 多 。
二 、 么 是 中 国现 代 文 学 思 潮? 什
史 性 概 念 , 指 发生 在 1 特 9世 纪 的 现 实 主 义 运 动 。 真 实 客 观 地 再 现 社 会 现 实 , 型 理 论 , 及 历 史 性 的 要 求 是 现 典 以 中 国 现 代 的 鲁 迅 、 盾 、 金 、 舍 、 钟 书 、 圣 茅 巴 老 钱 叶 陶 、 树 理 等等 作 家 都 是 现实 主义 作 家 , 学 研 究 会 、 赵 文 语

复旦大学中文课程(文学写作)

复旦大学中文课程(文学写作)

复旦大学文学写作招生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院系说明:本系拟招收70%左右推免生。

专业代码050126 专业名称文学写作招生人数 2研究方向01 小说写作研究与实践02 散文、传记写作研究与实践03 大学写作研究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706写作④809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复试科目专业知识综合能力考试方式口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文学语言基础知识二考试方式笔试文学语言基础知识一考试方式笔试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绩权重50%备注 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

招生院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院系说明:本中心拟招收30%左右推免生,欢迎跨学科申请推免生。

专业代码060103 专业名称历史地理学招生人数17研究方向01 历史人文地理02 历史自然地理03 边疆历史地理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13历史学基础④--无复试科目历史地理综合知识考试方式口试和笔试历史地理文献阅读能力考试方式笔试专业外语考试方式口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国古代史考试方式笔试中国自然地理考试方式笔试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绩权重50%备注 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

中文专业基础课程古代汉语Ancient Chinese 3 3 54 本课程是中文系学生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各个方面——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细致的了解,并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变化、发展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

本课程一个学期上完,每周三课时。

中文系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现代汉语(上)Modern Chinese 2 2 36 本课程是中文系学生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各个方面--语音、词汇、文字、语法、修辞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细致的了解,并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变化、发展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导读》学习指南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导读》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本课程主要以具体作品的鉴赏为主,引导学生体味不同的作家的风格,初步了解分析作品的不同角度,在审美的熏陶中培养文学的感悟能力、体验能力。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因而,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传达并不是讲授的重点,重点在于作品的鉴赏,学生应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尽量多读作品、贴近作品,并在独立的思考中形成自己的判断,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著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文学现象比较多。

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需要了解足够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基本知识,并对当前文学研究现状有所涉及。

文学史知识不是本课程的重点,却是学好本课程的前提;它是在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及本科阶段《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等课程的基础上,着重于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进行审美教育的。

如果学生没有相关基础知识,需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本课程。

一、总体要求:1.要熟悉课件内容,课件最少应看两遍。

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下两种读物:《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钱理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此为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自学指导》李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此为辅。

2.了解一些代表性作家的基本情况,笔名,生平,时代背景,代表性作品及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3.认真阅读课件提到的文学作品,并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

同时初步了解如何评价作品,具备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能力。

4.通过论文写作训练,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二、学习方法:本课程总体上突出两个环节:首先,是“读”:1.要集中主要精力阅读教材中的选文,而且要根据教材的指导,读作品的全书,并选读作家的其他作品。

2.在阅读之初,不查看任何参考资料,直接切入读原文,用心去感受,要特别重视与珍惜自己阅读的第一印象;在反复的独立阅读中,积累一些对作品的想法以后,再去读参考资料,以启发自己积极思考,并开拓阅读视野。

1第一讲-声律启蒙-2课时解析

1第一讲-声律启蒙-2课时解析

大学语文授课教师:财经传媒系曾锋《大学语文》教材语言运用文学审美文化承载心灵关怀内容安排第一讲声律启蒙 2课时第二讲笑话里的语言学南腔北调 2课时第三讲如何理解现当代诗歌 4课时第四讲古典诗词 4课时第五讲散文:余光中“文章诊所”:论朱自清的散文 2课时辩论 2课时第六讲世说新语 4课时第七讲小说文本细读《丈夫》、《倾城之恋》等 6课时第八讲儒道佛概说 4课时第九讲解味红楼 2课时考试方式第十五或十六周随堂考,第十六或十七周答疑。

开卷,不能抄袭。

共三题。

试题示例:1、赏析或评论下面的文学作品,角度不限,要求准确理解材料,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严禁抄袭。

(30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段)2、赏析或评论下面的文学作品,角度不限,要求准确理解材料,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严禁抄袭。

(30分)(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段)3、分析和评价下面的材料,要求准确理解材料原意,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严禁抄袭。

(40分)(哲学、文化、教育、文艺、历史等方面的理论著作选段)考试安排考试时,请大家在《广东金融学院期末考试专用答卷册》首页学号、姓名。

另,如有同学认为自己的分析确有独到深刻的发现和心得,需要和老师探讨,希望老师仔细、“挑剔”地评阅答卷,请在学号上画圈提示;如觉得时间仓促,只希望不挂科,就不必作此提示。

因为缺考可能不予补考,所以请各位组长务必通知到本组每一位同学,必须本组每一位同学都有短信或邮件回复给组长(无须给老师回复)表示知悉。

已经接到通知而缺考,则责任自负。

各组有通知不到的成员,请组长及时(至少考试前一星期)告诉我,我的手机:。

要通知到每一个同学,很费时间和精力,所以每位组长酌情加平时成绩。

谢谢各位组长,辛苦各位了。

第一课声律启蒙声律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

古典诗歌的用韵与对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启蒙启蒙,在我国古代又有开蒙,发蒙、训蒙、养蒙等别称。

启蒙主要是指对八到十五岁的少儿所实施的小学教育。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它的作者是谁?A. 茅盾B. 老舍C. 巴金D. 鲁迅答案:D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作品?A. 《狂人日记》B. 《边城》C. 《阿Q正传》D. 《呐喊》答案:B3. “新感觉派”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哪位?A. 郁达夫B. 郭沫若C. 徐志摩D. 张爱玲答案:D4. 《围城》一书的作者是谁?A. 钱钟书B. 张恨水C. 茅盾D. 老舍答案:A5. 以下哪位作家以其“乡土文学”著称?A. 沈从文B. 张恨水C. 丁玲D. 萧红答案:A二、填空题1.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________》,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始。

答案:《呐喊》2.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中国________时期社会的各种矛盾。

答案:三十年代3. 张爱玲以其独特的文风和对都市生活的深刻描绘而著称,其代表作之一《金锁记》描绘了上海滩上的爱恨情仇。

答案:上海滩4. 老舍的《茶馆》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话剧,它通过一个________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沧桑变化。

答案:茶馆5.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代表作,这部小说通过三代人的生活变迁,展现了中国________社会风貌。

答案:农村三、简答题1. 请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答:“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它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封建主义和迷信。

这场运动推动了文学语言的现代化,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语言。

同时,它也鼓励了文学创作的民主化和大众化,使得文学作品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普通人的生活,从而丰富了文学的题材和形式。

2. 请介绍鲁迅的文学创作特点。

答:鲁迅的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鲜明的现实批判性。

他的作品经常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如《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

鲁迅的语言犀利、形象生动,善于运用讽刺和夸张的手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OBE教育理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应用

OBE教育理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应用

OBE教育理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9-29T02:37:10.8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9期作者:张孝凤[导读] 本文将从OBE理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理念实施和成效取得两方面入手,对OBE理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应用作初步的探索。

张孝凤湖北恩施学院 445000)摘要:OBE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将从OBE理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理念实施和成效取得两方面入手,对OBE理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应用作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应用《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新中国成立后由王瑶等前辈建立的,是一门专门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文学发展演变历史、创作成就的学科,是高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作为一门经典课程,采取的教学主要是以文学史为线索,以作家作品为讲析重点、教师讲析与学生试析、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及音像作品赏析相结合等传统的教学方式。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这种简单固定的教学程式已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到底今天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王晓明曾经指出:“现在人力市场最需要的,不是对于某一种专业的精通,而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一种自我更新的能力。

……高级劳动力是什么?就是所谓‘素质’好的人,他可以不断地自我调整,跟上劳动力市场新的需要。

”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引入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OBE理念进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课堂教学是可行之举。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现状(一)教学目标与时代脱节。

中国现代文学史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史”为线索,对具体文学流派及经典作家作品进行分析,从而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当代文学专题答疑题

当代文学专题答疑题

当代文学专题答疑题1、请简要谈谈,对文艺界来说,“双百方针”的成果主要有哪些?答:“双百方针”的提出为我国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其成果主要表现为:①它鼓舞了大批来自“五四”新文学传统下的老作家的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第一次文代会以来,在五四新文学传统和解放区文学传统间的隔阂。

②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提倡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论”,提倡文学写人性,恢复人道主义传统。

③在文学创作上实现突破,出现了一批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创作,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开始成熟。

2、简述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文艺理论体系。

答:《纪要》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推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的纲领和宣言书。

其中,把建国以来文艺界、理论界提出的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观点拼凑成“黑八论”。

而“根本任务论”和“三突出”是江青反革命集团文艺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

“根本任务论”强调文学作品应满怀热情、千方百计地去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使其成为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文艺批评的根本标准。

而“三突出”则指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它经过姚文元的审订加工,被四人帮作为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和必须遵循的原则。

3、当代文学思潮的多元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答:当代文学思潮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理论批评的多元化和创作思潮的多元化。

在理论批评上,新时期宽松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信息的频繁交流给文坛带来前所未有的活跃与繁荣,逐渐形成多种方法、派别并存的批评格局。

其中影响较为广泛的是心理学批评、形式批评、文化批评和社会—历史批评。

而在创作思潮上,多种创作潮流并存的同时,各潮流之间也相互渗透影响。

主要的创作潮流有现实主义潮流、浪漫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思潮和通俗文学,形成多元化的局面。

4、简述新时期文学中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三个层面。

答:人道主义文学思潮既是新时期文学潮流的起点,又是诸多创作潮流的思想基础。

它贯穿于新时期文学中,并沿着三个层面发展:①通过对现实的观照和对历史的反思,批判种种摧残人性的社会现象,弘扬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权利、关注人的命运。

触摸童心和诗语--《花的学校》文本解读

触摸童心和诗语--《花的学校》文本解读

触摸童心和诗语——《花的学校》文本解读□黄铁成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是印度诗人、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作品,选自《新月集》。

译者是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郑振铎。

整首诗以儿童的口吻、欢快的语调、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描绘了一个欢乐、热闹的场景。

要深入解读这首作品,可以从触摸诗语入手,感受语言背后的童真。

阅读《新月集》中的其他诗作,还可以了解诗人泰戈尔的整体风格和作品特质,进而更好地解读诗人对儿童、自然和世界纯真的爱。

一、解读诗语直面文本,品味语言。

《尚书》有言:“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好的诗歌,抒发的是作者的心灵之声。

真诚、纯洁、质朴,才能感动人。

反复诵读这首散文诗,可以直接感受到上述特质:在人称和语调上,诗作以孩子对妈妈诉说心声的方式,讲述了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想象。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反复朗读这样的童心独白,就像当面聆听一个天真的孩子在和妈妈说话,纯真可爱,令人陶醉。

在句式和结构方面,虽然全诗长句较多,但读来并不拗口,长句、短语形成了有意思的节奏切换与组合。

诗歌开头两节描绘雷鸣、落雨、起风、花开等景象,三、四两节写了孩子天真的猜想,“罚他们站墙角”的想法与生活契合,真实可爱,让人忍俊不禁,五、六两节描绘花儿绽放的情景,七至九节又用自言自语的童言描绘了花孩子张开双臂急急忙忙朝着妈妈奔去的场面。

其中,第八节的两个长问句就像是孩子兴奋地朝着妈妈在倾诉、追问,又略带炫耀,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和音韵美。

在用词和修辞方面,诗作也是精彩纷呈。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把“你可知道”放在称呼之前,儿童稚气、天真又略带得意的形象跃然纸上。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拟人等手法与孩子天真的想象、大自然真实的景象融为一体,读来充满趣味。

文学概论问题答疑材料

文学概论问题答疑材料

文学概论问题答疑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二、文学活动的构成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基本要素或环节构成;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基本要素或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发展的客观基础;作者是文学生产的主体,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作品是使上述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四者是相互依存、无法分割的,因此,只有在对文学活动的整体关照和把握中,才能准确地认识文学活动的本质特征;一世界和作者世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这是摹仿论、再现论的立论依据;从这一环节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对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的反映活动;作者是文学活动的创作主体,通过创作作品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这是表现说、抒情说的理论依据;从这一环节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作者的心灵、情感表现活动;二作品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中介,文学所反映的世界和文学所表达的情感终究要在作品中表现出来;这是语言形式本体论的立论基础;从这一要素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语言、形式的创造活动;三读者读者是文学活动的接受主体,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接受,作者创作的作品才能实现其价值;这是接受美学、读者反映论的理论基础;从这一要素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读者的再创造活动;三、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发生1、关于文学发生问题的几种学说巫术仪式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2、文学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成;二文学活动的发展1、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或外部规律经济是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和最终决定因素;但经济、物质生产与文学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往往存在着不平衡关系;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社会心理等也是影响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2、文学发展的内部原因或外部规律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传统——纵向本民族文学传统,横向吸收他民族文学传统;在批判地继承的基础上革新创造,推陈出新,既超越本民族文学传统,又超越他民族文学传统,促使文学的健康发展;考核要求:实记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文学起源的四种学说、物质生产发展与文学生产发展不平衡的含义;领会文学发生、发展规律的理论;四、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基本层次构成;其中,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部分;文学是属于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特征;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他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二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1、无功利与功利文学的无功利性:文学并不寻求直接实际利益的满足,具有审美超越性; 文学的功利性:文学间接地或内在地力求审美地掌握世界,认识并反映现实;文学的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无功利性总实现着间接的功利性;2、形象与理性文学是形象的,是指它总以审美形象的特有方式存在着,只能通过直觉的方式去把握;文学是理性的,是指在文学的创造和接受过程中都存在在理性思考;文学的形象性是直接的、外在的,理性是间接的、内在的;3、情感与认识文学是情感的,它总凝聚着作家或读者的审美情感;文学是认识的,它总包含着作家或读者的理性认识;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性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深处总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五、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1、文学与话语文学是一种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文学作为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话语行为或话语实践;2、文学与话语蕴藉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政治话语、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话语不同,具有“蕴藉”特点,从而具体地表现为话语蕴藉;文学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依靠话语而存在,是显示在话语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话语具有蕴藉性;有蕴藉性是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3、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话语蕴藉具体地体现在两种较为典型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 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一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考核要求:识记文学的含义、话语、话语蕴藉、审美意识形态等概念;解释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内容及话语特征;六、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二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一三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四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七、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按照马克思对社会历史客观过程的分析,人类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领域,人类为了满足自身这两种生活的需要,必须要从事物质的和精神的生产,这就构成了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1、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内涵和关系2、精神生产的特殊性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1、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2、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八、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一文学创造的客体1、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2、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文学创造的课题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二文学创造的主体1、关于文学创造的主体的种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旁观者”与“移情者”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九、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一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文学创造中主体把握客体的特殊心理活动形式;这也是文学创造的主客体的特殊性;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二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关系不是主体对客体的单项运动,而是主客体之间的双向运动;首先是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其次,创作主体的主导型、能动性、创造性又集中体现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概括、综合、虚构、想象和情感化、观念化上,也就是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是指在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中,主体从选择具体客体开始到对具体客体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也就是说,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考核要求:识记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主体概念;理解和掌握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的区别;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双向运动;十、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再谋职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1、回忆与沉思回忆: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沉思: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2、想象与联想想像imagination: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在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联想association: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3、灵感与直觉灵感inspiration: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其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直觉intuition: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作用;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把握,发觉故事或现象背后的内蕴;4、理智与感情理智: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感情:分为情绪和情感,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者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5、意识与无意识意识: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无意识: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却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二构思方式构思方式: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象,发展、完善意念,并建构作品整体的具体方式;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和陌生化;1、综合2、突出和简化3、变形与陌生化十一、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艺术概括是要求作家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艺术概括的特点是:以社会生活中的个别性、偶然性去表现普遍性、必然性;艺术概括的规律是:在观照、描述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中,实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在主体与客体的能动介入把握中,实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十二、形式创造形式创造是要求作家赋予自己的创作对性以艺术形式,它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技巧使之呈现出外在形态;形式创造的规律是:从内容出发选择与创造形式;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重视形式自身独立的审美价值;一文学与艺术形式二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三形式美问题考核要求:理解并记忆艺术真实、艺术概括、情感把握、形式创造的含义、特征或规律;理解“有意味的形式”的含义;十三、学作品的类型根据文学创造主客体关系和文学反映现实方式的不同,可将文学作品划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一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于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逼真性;二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于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虚幻性;三象征型文学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于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朦胧性;四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在古代的文学活动中,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文学类型初步形成; 在近代的文学活动中,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文学类型充分发展,现实主义、理想主义、象征主义分别成为其典型形态;现实主义文学;理想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在现代的文学活动中,文学类型出现了多向演变的态势;十四、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根据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不同结构形式,可将文学作品分为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等不同体裁;一诗诗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与表达情感的文学体裁;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二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于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三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于以人物台词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剧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四散文与报告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情感与境遇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考核要求:理解各种类型、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含义和特征;了解和掌握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十五、文学典型一典型论的发展典型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我们从审美的角度对典型进行把握和观照;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文学典型的特征性;这是指性格描写的“特出的东西”’;它包括两曾含义:其一,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统摄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二,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艺术魅力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性审美效应;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它们源自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籍性;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就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人物是在典型中形成的,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性格形成的基础;典型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对典型环境发生反作用;二者互相依存;十六、意境一意境概念的形成及界定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二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三意境的分类中国古典问论提供了意境的两种分类;第一种是清朝刘熙载从意境的审美风格上提出的分类,即明丽鲜艳的美;热烈崇高的美;悲凉凄清的美;和平静穆的美四种意境;第二种则是王国维提出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分类;十七、文学意向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审美意象意象是“一种理性观念的最完美的感性形象显现”;它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哲理性荒诞性;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审美意象的形象是荒诞性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三审美意象的分类作品本文审美意象可以从表意的方式着眼将其分为两类:寓言式意象;符号式意象;三大层次的概念,意境、意象的类型;考核要求:解释典型人物、典型环境、意境、意象的含义;领会作品本文各层次的特征,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意境、意象的特征;十八、叙事性作品第一节叙事界定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叙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文学叙事包括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效果;二是叙事是话语的虚构;二叙事的涵义与特征三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四叙事的构成“叙事”一般包括三方面的涵义:叙事内容;这是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叙事内容包括故事、结构、行动;叙事话语;这是叙事作品中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句本身;它包括叙事的本文时间、故事时间、和叙事视角;叙事动作;这是作为一种行为而存在的支配叙事话语的“叙述”本身,包括叙述者和接受者两个基本因素;第二节叙述内容一故事1、事件:是由所叙述的任务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根据实践在股市中德关系和作用可以将事件分为两类:一类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事件;另一类是塑造生动形象的事件;还有的事件同时兼具几种作用;2、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要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而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3、人物:人物在叙述故事中的作用具有二重性:既有推动情节发展的“行为元”和“角色”者二重特性并不总是吻合的;4、场景:是人物行为与环境的组合,故事通过场景而显现为具体生动的形象;二结构结构包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两个方面;表层结构是由叙述顺序构成的,即在叙述的前后顺序中形成的句子和句子、事件和事件之间的关系;深层结构是超出具体叙述内容的内在意义关系,即具体的叙述话语与产生这些话语的整个文化背景之间的深层意义关系;三行动行动主要分析的是故事中行动的一般逻辑形式,即由“可能性—变为现实—产生结果”这样的三段式组成的行动序列以及若干序列复合的形成;第三节叙述话语一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事件状态,而“文本时间”也可称为“叙事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二视角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的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决定的;传统的叙事作品中主要是采用旁观者的口吻,即第三人称叙述;较晚进的叙事作品中第一人称叙述的多了起来;第二人称叙述是较为罕见的特殊现象;第四节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动,显然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一叙述者与作者二叙述者与声音三叙述者与接受者考核要求:识记叙事学、事件、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行动源于角色、行动逻辑、视角、感念的含义;理解叙事的特征;运用叙事学理论分析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分析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第一节抒情界定抒情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抒情性话语的修辞方式以及不同的抒情角色等问题;一抒情与抒情性作品抒情性作品是一种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来表现作家内心情感活动的文学作品类型;抒情性作品主要是抒情诗和抒情散文;中国戏曲文学作品也具有抒情性;四抒情与现实五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六抒情与宣泄第二节抒情性作品的构成一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抒情内容和抒情话语是抒情性作品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抒情内容是指本文所表现的某种特定的情感过程和意义;抒情话语则不同于普通话语,突出了话语的表现功能,具体表现为强调话语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抒情性作品还有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三个结构要素;1、声与情2、景与情第三节抒情方式一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抒情方式包括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和抒情角色两个方面的内容;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是抒情作者在抒情写意时的用语方法;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很多,常见的有比喻与象征、倒装与歧义、夸张与对比、借代与用典等;二抒情角色抒情角色则是指作家在抒情性作品中表现情感时所处的地位;常用的有两种类型:第一人称抒情方式;代言的抒情方式;考核要求:解释叙事视角、叙述者、抒情角色的概念;领会叙事、抒情的构成问题;二十、文学风格第一节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向契合时呈现的特色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第二节风格的定义和内涵在现实生活中,风格一般只认得个性、作风、气度以及习惯化的行为特点;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第三节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中外理论家从不同角度对风格进行分类;黑格尔按照审美理想区分出严峻、理想和愉快的风格;威克纳格则从文体的角度区分出智力、想象和情感的风格;我国古代的风格理论十分丰富;有简、繁两法;。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第一次答疑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第一次答疑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第一次答疑问题
1、本课程学习内容有哪些?哪些是学习重点?为什麽说他们
是重点?(必答)答“本课程共学习十个专题,重点章节
是五四小说、现代话剧、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三四
十年代的诗歌,其中五四小说和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
是重中之中,后期考试以上都会考到,所以要认证学习。

2、2本课程重点阅读作品有哪些?你准备读哪些?怎样阅
读?(必答)答:重点阅读作品有:《阿Q正传》、《狂人日
记》、《在酒楼上》、《铸剑》、《沉沦》等,鲁迅、闻一多、
郁达夫、郭沫若等作家的作品,时间充足的话我会全部都
拜读,我准备在网上在线阅读或者是下载到电子书中在工
作之余,欣赏。

3、你如何在较少的时间里挤时间参加本课程的学习活动?你
是否知晓网上答疑的时间与交作业的具体时间,及内容?
(必答)
答:由于在单位上的是行政班,早上8点到晚上7点都在上班,所以很少有时间上课完全部的2节课程,我会私下挤出时间去学习该门课程。

也会积极抽出时间去上老师的课。

网上答疑两次,分别是9月29日和11月24日晚;作业分别在10月19日、11
月21日、12月14日(暂定)交。

考研,消防,资格考试,等资料请百度搜索-学资学习网。

iuyiuy

iuyiuy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帝贤中学赵玉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重点: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一、情境引入:听介绍,猜作家。

(此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学过他的《风筝》,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他就是鲁迅。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展示目标:(指名读,其余学生边读边记。

)三、自学文本自学指导一:速读课文,划出生字词,然后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6分钟比谁学得好。

交流研讨:(内容以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为主)1.指名读。

2.听写质疑答疑:1.第9段中的德语部分如何读?2.哪些是多音字?专项训练: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确záo( ) 菜qí( ) 桑shân( ) 斑máo( )cuán( )成脑suǐ ( ) 蝉tuì( ) 倜tǎng(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班蝥消释绅士盔甲B.渊博签赏秕谷罕见C. 书塾臃肿觅食恭敬D.质朴缠络绣象和蔼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作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自学指导二:浏览课文,思考:1.本文课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2.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

3.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如何?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

交流研讨:(1-8)快乐(10-24)乏味质疑答疑:1.第9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课后练习二、2小题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综合训练: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确凿.(záo)斑蝥.(máo)菜畦.(qí)B.皂荚.(jiá) 桑葚.(sân) 油蛉.(líng)C.珊.(shān)瑚秕.(bǐ )谷蝉蜕.(duì)D.盔.(kuī)甲骨髓.(shuǐ) 倜.(tì)傥2.解词:鉴赏人迹罕至人声鼎沸。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实施细则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实施细则

开放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课程实施细则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的性质《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同时也是为配合同一学年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而设置的。

意在通过该课程学习,提高本专业学员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课时,共3学分,开设一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所选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个部分。

含括了现代和当代的著名作品。

第一学期教学内容为小说部分,第二学期教学内容为散文、诗歌、戏剧部分。

课程对教材所选作品做了“精读”与“略读”的区分。

“略读”要求对作品有一个总体的感悟与把握。

“精读”则要求在总体感悟与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文本的细读,细心揣摩作品的语言和写法。

每一篇作品写有《阅读提示》,目的是启发思考,并不预设某种“标准答案”。

学员可以根据个人的感受与理解,对所提示的问题做出自己的解说,也可以在提示范围之外对作品做出自己的解读。

学习本课程最基本的要求是“多读”。

首先是要集中精力读所选的作品,特别是“精读”作品。

此外,希望有精力与兴趣的学员,能读作家的未选入的代表作,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量。

二、教学媒体使用1 、文字教材本课程以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为基本教材。

《导读》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2 、录像教材本课程录像课为重点辅导型,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作家作品的认识。

3 、计算机课件本课程计算机课件( CAI )为网络版,主要用于网上教学辅导。

网络课件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重点难点问题分析,二是各章综合练习题与自测,三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内容,以使学生开启视野,扩展知识,提高水平。

4、网上辅导是辅助教学媒体,承担师生互动进行信息传递、答疑、讨论咨询及提供教学辅助资料的任务。

大学语文与写作复习答疑

大学语文与写作复习答疑

《大学语文与写作》复习答疑第一讲唐且不辱使命一、本文属什么体裁的著作?作者是谁?《战国策》属国别体杂史著作,由西汉学者刘向整理和定名。

二、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本文通过唐且使秦的故事,表现了弱国在外交上赢得的胜利,歌颂了唐且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不惜用生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爱国精神。

三、本文在构思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本文在构思上的突出特点是,以秦王的面部表情变化为基本线索展开叙述。

秦王面部表情的变化过程:先是“不悦”;然后“怫然怒”;最后“色挠”。

四、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来扩大你的领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老百姓生气,也不过是脱掉帽子光着脚,用自己的头撞地而已。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秦王脸色沮丧,直身跪在地上向唐且道歉。

第二讲秋水(节选)一、本文属什么体裁?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论说文。

二、庄子的文章有何特点?《庄子》中的文章大都构思精巧,想象丰富,多采用寓言形式,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文学性最强。

三、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它对人们有何启迪?本文通过河伯观海的寓言故事,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个人的认识和作为十分有限,不可自多。

这个道理启迪人们不可囿于个人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四、本文在构思上有何特点?本文在构思上的特点是采用寓言形式阐述哲理,使抽象的哲理变得具体形象。

五、本文在论证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本文在论证方法上的特点是采用逐层推进的论证方法,使结论自然而然地凸现出来。

(先由小到大:江一海;再由大到小:四海之在天地一毫末之在马体)六、本文开头一段文字中,河伯先后产生了哪两种不同的观点?河伯改变观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开头一段文字中,河伯先后产生了两种观点:开始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后来知道天外有天。

这两个观点体现了河伯认识上的变化。

河伯改变观点的根本原因是他看到了大海,长了见识。

“鲁迅研究四题”重点难点答疑

“鲁迅研究四题”重点难点答疑

“鲁迅研究四题”重点难点答疑问:鲁迅少年时代的生活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答:绍兴的周氏家族,在清朝后期曾是一个十分兴盛的名门旺族。

在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清军勾结英法联军击败太平军后,在绍兴大肆烧杀。

周家在这场兵燹中,各房的财产损失惨重,大伤元气。

鲁迅出生时,周家已从大户没落为小康,并且一直在走下坡路。

1893年,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因科场案入狱,周家从此一蹶不振。

这年,鲁迅被送往母亲鲁瑞乡下的娘家避难,过了一段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压抑和刺激,一方面,认识到了封建阶级的腐朽和没落,认识到了社会的虚伪和冷酷,另一方面,也使他看到了农民的痛苦和不幸。

紧接着,他父亲周伯宜吐血卧床,一病不起,鲁迅便开始了每日出入当铺和药店的终日奔波,更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识。

后来他在《呐喊?自序》中曾说出了自己当时的感受:“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他后来的创作,无论是杂文还是小说,都受到这段生活的深刻影响。

问: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答:主要是在他求学期间。

1898年,鲁迅在南京求学期间,受到了康梁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他读到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天演论》后,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在他的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观察世界、认识现实的思想武器。

1902年,21岁的鲁迅考取了官费留学日本的名额,怀着救国的理想进入日本人专为中国留学生进入各种专门学校而开设的补习学校东京弘文学院,当时的东京正是中国革命党人海外活动的中心,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新小说》等报刊成为了留学生们的精神食粮。

鲁迅在课余也开始接触国外的文学作品,以翻译的形式创作了历史小说《斯巴达之魂》,同时也与他的同乡好友许寿裳一起开始了中国国民性的探讨。

后来,许寿裳在《我所认识的鲁迅》中回忆说:“我们又常常谈着三个相联的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1904年,鲁迅从弘文学院毕业后,离开东京,去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介绍(doc 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介绍(doc 7页)

华锐学院中文系系级重点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我院中文系第一批重点建设的两门课程之一。

学校对我系的重点课程的建设极为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采取了诸多相应措施,进行了非常有效的目标责任管理,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现将本课程建设的整体构想和基本做法简单介绍如下:一、课程目标(1)学习本课程将使学生获得对中国文学(现当代文学阶段)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的正确认识,通过文学史的教学,力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2)通过文学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美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家作品。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和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阅读、评析各类文学作品的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研究文学现象的能力,能写出符合学位要求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

二、课程定位与学习要求《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我院中文系所有师范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作为一门基础专业课,其对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熟练扎实的专业技能的中文师范教育的专业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从微观上赏析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进而提高其文学作品的赏析、批评及创作能力,为以后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以及从事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宣传等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作为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理论课程,其课程教学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同时体现师范特色和人文特色。

本课程教学要做好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有充分的了解和较全面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内容的设计、专业技能的培养等工作。

现代汉语专题网上答疑集锦

现代汉语专题网上答疑集锦

现代汉语专题网上答疑集锦问:本课程教学重点内容有哪些?答:本课程教学重点内容如下:第一章要注意普通话的内涵解释和汉语拼音方案的运用。

第二章要注意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把握。

第三章要注意的内容是语素的分类、合成词的分析。

第四章重点要注意短语的结构类别、层次分析和句子分析。

第五章要注意汉字的结构和规范分析。

第六章特邀注意网络语言的特点和规范分析。

问:本课程教学难点有哪些?答:本课程使用的教材《现代汉语专题》,已经是第三次更换教材,本课程第一次使用的教材是《现代汉字学纲要》,第二次使用的教材是《现代汉语专题教程》,两本教材都是北京大学教授编的,内容质量不用说,水平肯定高,但是不适合电大教学需要,因而遭到了很多批评。

现在这本教材是完美自己组织学者编写的,内容充分考虑到了电大学生的实际和学习需求,同时也接受了前两部教材的教训,因而现在的教材,教学内容比较浅显,特别适合自学。

因此,我们认为本课程的难点问题并不是很多。

需要特别注意的难点问题主要有:第二章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分析描写,第三章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分析,第四章短语结构层次分析。

当然,具体到每一个学生,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学习方法的不同,存在的难点问题可能会有差别,我们欢迎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来交流研讨,我们一起解决。

难点内容其实是因人而异的。

对于有些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来说,本课程可能就没有难点问题,特别是本课程新编教材在内容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电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表述上也便于自学,对于相关名词概念有解析,对于理论问题则是条分缕析,便于把握理解。

但是对于基础不太好,特别适合专科属于非中文专业毕业的学生,那么自学就要困难一些,难点问题也会多一些,这就需要多下功夫。

问:本课程有哪些热点问题?本课程直接涉及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运用与规范问题,直接涉及到到当前语言文字很多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都值得讨论。

1.推广普通话问题,这里涉及到推普与方言的关系问题,还要不要保留方言的生存发展空间?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到底应该如何看待?2.保护方言具有什么样的文化价值?在我们越来越强调文化多样性的今天,方言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什么样的关系?3.影视剧表演是否应该使用方言?4.译制片可否使用方言?有无使用方言表达的自由?5.还有哪些异形词需要进一步规范?有没有必要规范?6.汉字微调,有没有必要?是不是还需要进一步微调汉字?第一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意义有哪些?答:第一,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项法律,确立和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它的制定与颁行,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有了法律上的依据,这必将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答疑二十九、论文学革命の主要内容、成就和历史意义。

要点:①内容:A、在文学语言和形式上,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复古、拟古、师古の形式主义倾向,提倡文学の现代体式和多样化の表现手法。

B、在文学观念上,批判和否定“文以载道”和消遣游戏等传统文学思想,提倡表现人生,反映时代の积极の现实主义の文学思想。

C、在文学内容上,反对封建旧文学和鸳鸯蝴蝶派一类文学,提倡人の文学,表现个性解放和民主主义思想,反映反帝反封建の主题。

②成就:A、产生了新文学,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并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出现了新の主题,新の题材,新の人物。

B、新文学用白话代替文言,使白话文学立于文学正宗地位;C、进行了新诗の创建和小说形式の革新,并引进了话剧等新文学体裁。

③意义:A、文学革命是一场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の彻底の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の革命,是文学观念、文学思想内容和文学语言形式の大解放和大革命。

B、文学革命使中国从禁锢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新の时代。

C、文学革命批判旧传统の革命精神,面向世界,勇于吸收の开放意识,冲破旧の束缚の自由创造精神,对新文学の发生和发展都具有重要の意义。

二十、新月诗派关于新格律诗の提倡对新诗发展の作用是什么?要点:①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の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の精神,最有代表性の作家是闻一多和徐志摩。

②在理论上,徐志摩认为诗与音乐、美术是同性の,闻一多则主张诗应有音乐の美、绘画の美和建筑の美,这三美主张是新月诗派理论主张の核心。

③在创作上,他们卓有成效地实践了自己の理论主张。

④新月诗派以自己の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对新诗の艺术形式进行了积极の探索,使新诗在艺术技巧上得到了丰富和提高,为提高新诗の艺术性以及为新诗の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の贡献。

二十一、语丝社对现代散文の发展有哪些贡献?要点:①语丝社の主要刊物是《语丝》周刊,该刊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等。

②主要从事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

③形成一种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幽默泼辣の“语丝文体”,对后来の散文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对现代散文の发展做出了重要の贡献。

代表作家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等。

二十二、初期革命文学倡导の主要主张及其意义和偏颇是什么?要点:①主张:A、肯定文艺の上层建筑性质。

在此基础上强调文艺の社会作用,要求文学要反映实际の社会生活,表现时代、民族和民众の伟大精神,与反帝反封建の斗争结合;反对把文学当成游戏和消遣の工具以及为艺术而艺术の观点。

B、强调艺术与生活の密切联系,提倡革命の现实主义の创作原则,要求作家要投身革命事业,培养革命感情,深入劳动群众,正确认识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

C、要求所有进步作家和艺术家结成文艺界反帝反封建の联合战线。

②意义:A、体现了中共及其领导の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对新文学の要求,促进了新文学与中国革命の联系和结合;B、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中国新文学运动の实际,提出了新文学建设与发展の重大理论问题,从而初步形成了中国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革命文学理论の建设和发展,起了开拓和奠基作用;C、扩大了革命思想の宣传,为后来の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及其创作准备了条件,起了先导作用。

③偏颇:A、理论上不够系统、明确,显得粗浅浮泛;B、对文学の多方面の功能认识不足,因而过分强调文学与革命の统一性,忽视了二者の差异性和文学の相对独立性;C、对文学の艺术特征重视不够,大多数倡导者并非文学家和艺术家,缺乏文艺实践和号召力。

二十三、怎样看待鸳鸯蝴蝶派及其创作?要点:①鸳蝴派の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和消遣の工具,是一种逃避现实の文学思想;②鸳蝴派小说是清末民初一个重要の小说流派,其好の主流是言情小说,坏の支流是黑幕小说,就其主流而言,属于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の文学,不能将之视为新文学の对立面或现代文学の逆流,也不能将其与封建旧文学并列;③鸳蝴派重视文学の娱乐作用,有其合理の一面,但把游戏和消遣作为文学の唯一目の是错误の。

④鸳蝴派小说中一些较好の作品有一定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应予以重新重视,不可一概否定。

⑤鸳蝴派之出现,有其社会和文学自身の原因,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の过渡期间,其在小说形式和技巧等方面起一定の承前启后の作用。

二十四、鲁迅在两个口号论争中の主要意见是什么?要点:在两个口号の论争中,鲁迅写了《论我们现在の文学运动》和《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二文,阐述了对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の意见;①主张一切文学应在抗日口号下统一起来,而不是在“国防文学”口号下联合起来,因为这一口号既排斥了非国防主题の作品,又忽视了革命文学の领导责任。

鲁迅の意见体现了党の统一战线内部有团结有斗争の策略思想,反对了左の关门主义和右倾(放弃领导权)偏向。

②鲁迅提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既批评了主张国防文学の某些左翼领导人の宗派主义,也批评了赞成民族革命战争の大众文学の有些作家对此口号の错误解释。

二十五、鲁迅关于革命文学の主要观点及其意义是什么?要点:①肯定无产阶级文学の发生有其社会历史背景;②批评创造社、太阳社夸大文艺の作用,指出其是唯心之谈;③在肯定文艺の宣传作用の同时,强调不能忘记文艺の特征,因而要求革命文学要“先求内容の充实和技巧の上达”;④批评革命文学不敢暴露黑暗,艺术上“拙劣到连报章记事都不如”;⑤从生活和实践の角度,批评了那些有旧意识残留の自封为革命文学家の唯我独革の宗派主义;⑥鲁迅の意见,是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の重要贡献。

二十六、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讲话の主要内容是什么?要点:这篇讲话の主要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思想建设方面の意见,鲁迅着重针对小资产阶级作家对革命抱着不切实际の幻想这一思想而敲起警钟,指出这样の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为右翼作家の,并从作家与社会斗争实际,作家与革命、作家和大众の关系三个方面对此作了深刻の论述,这对于基本上还属于小资产阶级世界观但却自以为已经无产阶级化了の许多左翼作家是极其中肯の诤言。

第二部分是有关组织建设方面の意见。

鲁迅分别阐述了“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の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注重实力”;“战线应该扩大”,“应该造出大群の新の战士”;“联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目の为必要条件の”等四个重要课题。

这是针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容易动摇の弱点和宗派情绪而提出の一些意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十七、新感觉派小说在内容和艺术上の主要特点是什么?要点:①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の生活百态,着重描写都市人们の病态生活、畸形の两性关系及心理等,表现沉溺在过度声色享乐中の都市人们所感受の精神痛苦,人际关系の冷漠,以及沉重の空虚感、疲倦感和心理变态。

②艺术上の特点是:注重主观感觉意象の刻意追求和小说形式技巧の花样翻新,节奏快、色彩浓。

二十八、简述民族主义文学の文学主张及其反动性。

要点:①鼓吹要建立“文艺の中心意识”,声称“文艺の最高意义就是民族主义”。

,②其目の是借民族主义抹煞阶级斗争,以民族意识否定阶级意识,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来反对和取代左翼文艺运动;③而其所谓の民族意识,实质上是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の混合。

二十九、如何认识和评价1940年前后关于民族形式の论争?要点:①起因于毛泽东在两篇文章中提出の“中国气派”和“民族形式”问题,提出后陆续在延安、重庆展开讨论,国统区の讨论出现不同意见。

②向林冰の主要观点是,认为民间形式是民族形式の中心源泉,否定五四以来新文艺の形式;③葛一虹の主要观点:肯定新文艺の形式,对旧形式全盘否定,认为“作为封建残余反映の旧形式无法逃脱其死灭の命运”,“只是历史博物馆里の陈列品”,④郭沫若认为民族形式の核心源泉,毫无疑问の是现实生活;许多作家则在批评向林冰の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建立新文艺の民族形式问题;茅盾认为建立民族形式要吸收民族文艺の优秀传统,要学习外国文学の伟大作品,要发扬五四以来の优秀作风,还要深入今日の民族现实。

⑤胡风把民族形式和现实主义,大众化问题联系在一起,认为民族形式是反映了民族现实の新民主主义内容所要求所包含の形式,而只是真实地反映了民族现实の文艺才能为大众所享有,因而从本质意义上说,现实主义の文艺正是大众化の文艺。

胡风の见解,独到而深刻。

⑥这场讨论,对新文艺向民族化、大众化方向の发展,起了积极の影响作用。

三十、简述现实主义和“主观战斗精神”问题の讨论。

要点:①这场讨论,实际上是进步文艺界对胡风文艺思想の讨论。

②为了克服抗战文学中の客观主义和主观公式主义倾向,胡风提出了“主观战斗精神”,这是胡风文艺思想核心所在。

③胡风认为,文艺创造,是从对于血肉の现实人生の搏斗开始の,因而要求作家一方面坚强主观力量,另一方面要主动深入客观现实の感性对象之中,作家の思想及主观精神只有和客观现实对象の感性表现结合为一体,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也才能克服客观主义和主观公式主义の偏向。

④胡风の观点,在当时就受到一些人の责难。

1948年,邵荃麟、林默涵、胡绳等在香港发表批评文章,胡风撰文答辩,论争涉及文艺理论の许多问题。

⑤这场讨论,从1945年始,一直延续到建国前。

三十一、简述王实味の过失及其处理错误。

要点:①1942年2月,王实味在《谷雨》上发表《政治家·艺术家》一文,强调文艺要暴露黑暗,提出要“大胆地但适当地揭破一切肮脏和黑暗”,这“比歌颂光明更重要”,主张“文艺着重暴露革命队伍内の黑暗”。

这在理论上是片面の和错误の,也是违背现实主义原则の。

②1942年3月,王实味在《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野百合花》,在暴露延安黑暗方面,也确有以偏概全之处,给人以一团漆黑之感,这是不符合延安实际状况の。

③由于以上原因,在文艺整风中,中央研究院及延安文艺界对王实味展开了激烈の思想批判,这是必要の。

但把王实味作为托派反革命分子,国民党特务来斗争处置,最后错误处决,则是完全错误の,严重地混淆了思想问题和政治问题及两类不同性质の矛盾の界线,是一个深刻の教训。

三十二、简述鲁迅战斗和创作の三个高峰。

要点:①1918年,鲁迅参加了《新青年》编辑活动,与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青年同人结成一条战线,向封建文化发起攻击,他这一时期写の小说集《呐喊》,以彻底反封建の深刻思想和成熟の艺术,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の基石。

他同时在《新青年》发表了一系列战斗の杂文,对封建思想道德展开猛烈批判。

五四时期,是鲁迅战斗和创作の第一个高峰期。

②五四落潮后,《新青年》团体分化,黑暗势力强大,封建传统深固,使鲁迅陷入暂时の苦闷彷徨之中,他感到黑暗の重压,产生孤独感和寂寞感,他一面坚持韧の战斗,一面作严格の心灵自剖,寻找新の战友,探索新の道路,从1924年—1926年这三年中,他边战斗边探索,结出了丰硕の创作之果,小说集《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这是他战斗创作の第二个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