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教案
《文学、史学与宗教》教案(1)
《文学、史学与宗教》教案【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1、知道屈原及其代表作《离骚》、《天问》等。
2、记住《史记》的作者及写作时代。
3、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
4、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
能力与方法1、从我国农俗端午节引入对屈原的简介。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屈原》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2、介绍司马迁为了事业的成功而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司马迁取得历史学研究巨大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佛教和道教在我国传播的原因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丰富多彩,形成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大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了解司马迁的创作历程,学习他为了事业的成功而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
4、通过对“佛教的传播”和“道教的兴起”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区别,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史学家司马迁的主要成就。
难点:对司马迁及《史记》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阅读法、讨论法、演示法、提问法、讲故事法。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生谈话:过端午节。
端午节: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你是怎么过的呢?PPT图片赛龙舟、吃粽子。
端午节是为纪念古代的一个人:屈原。
学习新课:一、大诗人屈原1、简介屈原,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故事,指导学生观察《屈原》图。
2、代表作《离骚》和《天问》。
3、简介《离骚》。
齐读PPT展示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4、简介屈原在今天的地位,表现人们对他的怀念。
过渡:我们了解了屈原的故事,那么在没有纸的战国时期,这些故事又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还有以前学到的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等等历史画面,是不是人们编造的故事呢?它们都被一部书生动记载了,这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二、司马迁与《史记》1、组织学生预习这部分内容,初步了解司马迁及其著作《史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配套: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配套: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课标解读本标准要求学生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及其意义,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明确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培养学生正确的中华民族文化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为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落实策略1.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主题为出发点,以理解基本观点、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落脚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自主获取新知的能力。
2.坚持启发式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手段,关注过程,实现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方式一:视频导入播放视频短片:《中华世纪坛序》和朗诵《华夏文明之歌》,配一组从古代至近代的文物、古董的图片。
(板书标题)【导语】一组从远古到近代文物古董组成的精美画轴,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华文化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大气磅礴的朗诵,和着说唱历史的放歌,为我们描绘了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画面。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华文化呢?这就是我们第六课要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方式二:图片导入展示图片。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图片。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不仅仅是一次世界的体育盛会,而且也是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的盛会。
那么我们作为中国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学习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方式三:话题导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经典文化,长期以来一直被我们传颂的四大发明……但是,近代的中国落后了,中华文化衰微了。
为了中华文化的振兴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呢?●教学地位分析本课时既是第三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的逻辑延伸和具体化,又是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逻辑起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文学、史学与宗教》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一、导入: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是……(教师语气放缓,等待学生回答)端午节,那么端午节都有哪些节目呢?生: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燃烧艾叶……那么这些活动是为了纪念谁呢?生:屈原……(教师板书屈原两个字)二、屈原: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P125页阅读第一自然段我们来了解一下屈原……2、生读书:边读书边思考:屈原是何时人?他生活在哪个国家?这个国家在当时的状况如何?屈原为当时的国王提出了怎样的建议?国王是否采纳了他的建议?屈原后来的命运如何?屈原有哪些代表作?屈原在我国历史上占据着怎样的地位?3、生读书后:师:屈原生活在哪个时代?生:战国时代!师: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生:战乱师:那么屈原是哪国人呢?生:楚国人师:战过后期,哪个国家最强大?生:秦国师:那么与秦国相比,楚国就相对……(师语气放缓,等待学生回答)弱小师:那么此时,屈原给楚国的国君提出了什么建议呢?生:改革内政,联齐抗秦(这属于战国时期的哪种策略?——合纵)师:那么楚国国君有没有接受他的主张呢?生:没有……师:不仅如此……楚国国君还怎么样?生:楚怀王逐渐疏远了屈原,后来秦国实行离间计,破坏了齐、楚联盟(秦国使用连横策略)把楚怀王骗到秦国,后死在秦国,楚怀王比他父亲更加昏庸……屈原被流放,后来楚国被秦国吞并屈原投汨罗江而死……师:那么我们呢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你此时遇到屈原……你能够想象出屈原是什么状态?什么心情吗?他又会说些什么呢?生:悲愤、悲伤、哀伤……师:(追问)那么从这些心理活动我们可以看出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爱国……师:所以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板书。
那么屈原在死之前把他的情感记录下来,这就是他的代表作(师语气放缓,等待学生回答)《离骚》——板书师:可适当介绍一下《离骚》中的词句,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屈原渴望祖国富强的愿望……那么除了《离骚》屈原还有什么代表作呢?生:《天问》板书师:快速背诵关于屈原的知识点二、司马迁与《史记》1、师:学习完了文学,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史学大家(师语气放缓,等待学生回答)司马迁。
《文学、史学与宗教》教学设计
《文学、史学与宗教》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史记》的作者及写作年代,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
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屈子行吟图》,培养学生观察、想像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司马迁取得历史学研究巨大成功之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分析道教、佛教兴起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评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丰富多彩,形成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大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了解司马迁的创作历程,学习他为了事业的成功而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
通过对“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区别,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多样性。
重点:史学家司马迁的主要成就。
难点:佛教、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原因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前收集有关屈原、司马迁的传说与故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1、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2、我们本地人过世之后,如何祭奠?听、讲,集中注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二、大诗人屈原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起来简介屈原的生平事迹。
2、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见识、书上的介绍,谈谈屈原的成就。
3、教师总结,突出其伟大的成就(世界文化名人,被译为多国文字)。
人们为什么纪念屈原?调动参与兴趣听或自己讲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思想教育、同化之。
三、司马迁与《史记》1、开门见山指出司马迁及其《史记》。
抽学生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及事迹。
2、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观察书上的插图,讨论、思考、归纳得出“司马迁写成此书的原因?”3、问:《史记》是怎么样的一本书呢?学生阅读教材,认真思考,特别是理解“纪传体”通史的。
4、指导学生理解“纪传体”通史。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教案】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教案一、新课标标准了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就。
二、内容分析古希腊和古罗马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希腊和罗马两大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摇篮,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两座丰碑。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近代西方文化学、艺术、哲学、科学、史学、法学、体育等无不发端于此。
而古罗马不仅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文明成果,还以其开放的态度吸收和容纳了各种不同的文明,并有所发展。
三、教学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了解希腊和罗马的文学、雕塑、建筑艺术、哲学和法学成就,以及公历的缘起等基本史实。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尊重和欣赏西方古典文化成就,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培养关注人类社会、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总述希腊、罗马辉煌的文化成就,进行导入。
(二)讲授新课1.文学和雕塑(1)教师活动从希腊神话到《荷马史诗》,从人物雕塑到著名建筑遗址。
2.建筑艺术(1)教师活动古希腊人吸收、借鉴古代埃及和西亚的文化遗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希腊文化。
古罗马人继承希腊和东方文化成果,并在奴隶制经济发展繁荣的基础上,创造了罗马文化。
3.哲学和法学、公历的缘起(1)教师活动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众多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2)教师活动(3)学生活动罗马的法学家有权在法庭审案时发表意见,有权解释法律。
(4)教师活动材料研读:真正的法律应该对一切人有效,应该永远有效。
—罗马政治家西塞罗(5)学生活动①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
它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调解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和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课堂总结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文学和雕塑”“建筑艺术”“哲学和法学”“公历的缘起”。
从希腊神话到《荷马史诗》,从人物雕塑到著名建筑遗址,从“原子论”的提出对人类社会的思考,从《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到形成完整的发学系统,从“儒略历”的诞生到不断调整、沿用至今的公历,共同构成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繁盛景象。
22.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红色箭头为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
建筑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宗教信仰自由,严厉打击邪教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学习测评
1.课后练习 2.练习册
开创了一种史书编写的新体裁——纪传体 为后人研究从黄帝到西汉初年的历史 提供了大量的翔实的资料。 同时《史记》还反应出司马迁全面的 历史观和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史记》的文学价值
《史记》书影
《史记》是优秀的文学传记作品, 推动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发展。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建筑
建筑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科技方面
道教的炼丹发明了火药
生活方面
气功、太极拳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联系现实,如何区分正 统宗教和邪教?
宗教是一种悠久的社会历史现象,我国宗教倡 导信徒融于社会,造福人群,维护社会和谐,拥护 , 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邪教的根本点在于具有反世俗生活和反国家反 社会反科学。如“法轮功”,以各种非法方式扰乱 社会秩序,害人夺命。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二、司马迁与《史记》
阅读第126页,回答下列问题:
1. 司马迁的生活的时期、代表作。 司马迁,西汉时期人,我国伟大 的史学家,代表作有《史记》 2.《史记》的体裁、记述时限、 体例。 《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全书共130 篇, 50 多万字分为本纪、书、表、世 家、列传五大部分。 明初抄本《史记》
(七年级历史教案)文学、史学与宗教教案
文学、史学与宗教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记忆《史记》的作者及写作时代2、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3、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4、培养观察想象力和探究分析、归纳、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从我国农俗端午节引入对屈原的简介2、介绍司马迁为了事业的成功而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
3、正确认识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区别,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史学家司马迁的主要成就难点:佛教、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原因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突破:再现历史原貌,结合社会现象,把本课的重点放进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分析,对于本课的难点,可通过展示一系列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屈原、司马迁头像图 2、道教圣地青城山的组图 3、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学生准备:1、收集附近的道教或者佛教文化场所及相关资料 2、查找屈原的作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欣欣向荣的学术思想,今天我们共同去了解战国到东汉时期我国文学、史学和宗教等文化内容的发展状况。
2、引导:大家都知道,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要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
而据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古代的一个人的,这个人就是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屈原。
3、简介屈原及《离骚》、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故事。
●二、司马迁与《史记》1、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屈原的故事,那么在没有纸的战国时期,这些故事又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它们不同于传说,因为像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等等历史画面,被一部书生动记载了,这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着的《史记》。
2、组织学生预习这部分内容,结合辅栏介绍,初步了解司马迁及其所着的《史记》。
3、简介司马迁的生平,并出示其头像图。
4、讲解:《史记》记述了从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共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几种形式,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新体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悔,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的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的,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见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精讲”】一、文艺复兴运动一个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一个发源地:意大利。
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
四点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宗教文化的钳制;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
二、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1)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它不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内开展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3)文艺复兴运动是以资本主义萌芽为经济基础,以反封建反教会为内容,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为目的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三、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1.背景:中世纪的德国一直处于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的状态,罗马天主教教廷在德国势力最大、剥削与压迫最多,“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2.直接起因:1517年,教皇以修缮教堂为名,大量出售“赎罪券”,激起了德国各阶层民众的愤慨。
3.兴起: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4.宗教改革带来的变化: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简化了宗教礼仪;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5.影响: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使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四、马丁·路德学说中人文主义色彩马丁·路德强调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让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和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
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教案设计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希腊、罗马的文学、雕塑、建筑、哲学、法学、历法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以及公历的缘起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材料、制作学习卡片、交流、分享有关文化遗迹、历史人物和文化现象等方面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和欣赏西方古典文化成就,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培养关注人类社会、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突出成就难点:希腊哲学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狐狸和山羊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然不能成功地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
公山羊渴极了,四处找水喝,终于发现了这口井。
他探着头,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水好不好喝。
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一边喝水,一边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是天下第一井水,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它痛饮。
一心只想喝水的山羊信以为真,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不与狐狸共同商议爬上去的办法。
狐狸早有准备,他叫山羊说:“我倒有一个方法,你用前脚趴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不就都得救了吗?”公山羊同意了它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脚,跳到他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到了井沿上。
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逃离。
公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
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了。
”本故事出自于《伊索寓言》,《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
大部分为动物寓言。
(二)、讲授新课一、文学与塑像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体现在神话、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史学、法学、体育等各个方面。
特点:“神人同形同性”。
2 、《荷马史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教案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教案赛》。
《伊里亚特》主要叙述了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的故事。
《奥德赛》讲叙的是特洛伊战争结束以后,希腊联军的“智囊”奥德修斯渡海返乡的故事。
《荷马史诗》有神话、传说内容,也反映出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状况。
(3)雕塑成就:《掷铁饼者》简介:《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学生欣赏培养欣赏能力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雕塑选择的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那,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
虽然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也是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4.学习第二部分:建筑艺术(1)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简介: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帕特农原意为贞女,是雅典娜的别名。
此庙不仅规模最宏伟,坐落在卫城中央最高处,庙内还存放一尊黄金象牙镶嵌的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
特点:顶部三角形、长方形主体建筑、前面有圆柱。
(3)罗马万神殿简介: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
拜占廷皇帝福卡于公元609年将它作为礼物赠给教皇博尼法乔四世,后者将它改为教堂,用以供奉殉难圣母。
这座殿堂内部比例协调,十分恰当:直径与高度相等,约四十三米。
大圆顶的基座从总高度的一半的地方开始建起。
殿顶圆形曲线继续向下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球体与地相接。
这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思考:希腊和罗马的建筑艺术有什么区别?生答: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
特点是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
罗马建筑艺术特点: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
5.学习第三部分:哲学和法学哲学成就:(1)简介:德谟克利特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宇宙万物是有微小的“原子”组成。
历史第6课初中教案
历史第6课初中教案
教学内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兴起背景和主要特点。
2. 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化对西方文化产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兴起背景。
2.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主要特点。
3. 古希腊罗马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让学生观看一段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介绍视频,引起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
1. 讲述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兴起背景和主要特点。
2. 解释古希腊罗马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三、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四、展示(10分钟)
请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以及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理解。
五、潜化(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古希腊罗马文化对当代世界的启示,以及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文化。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论文或制作一份PPT介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历史、特点和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文学、史学与宗教教案(优秀篇)
《文学、史学与宗教》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知道屈原的成就,记住《史记》的作者及写作时代,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
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
2、能力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读《佛教传入中国路线图》、中国佛教道教的建筑图等,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司马迁取得史学研究成功的原因和佛教广泛传播的原因以及佛教道教的社会影响,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归纳、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丰富多彩,增加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屈原和他的诗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了解司马迁的创作历程,学习他为追求理想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精神。
通过对佛教道教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区别正统宗教与邪教,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及突破:史学家司马迁的主要成就;通过教师讲解、引导突破。
难点及突破:佛教道教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再通过结合现实生活与历史原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活动中突破难点。
三、教学手段与策略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展示,结合现实,利用学科渗透法、问题探究法等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屈原、司马迁画像和峨眉山、青城山风景图,导入课题。
一、大诗人屈原通过提问请学生回答有关屈原的事迹,教师再对屈原生平作总结,通过师生共同赏析屈原诗歌让学生了解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正是他这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才让中国人民如此爱戴,并让学生回答今天纪念屈原的方式;通过赏析《离骚》诗句,教师明确指出屈原所创作的诗歌形式被称为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和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并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屈原的爱国事迹和文学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加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二、司马迁与《史记》1、过渡:介绍史学著作的体裁: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纪传体【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史学体裁,丰富知识,为介绍《史记》体裁打下基础。
初中第6课历史教案
初中第6课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初中历史第6课的内容并掌握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讲解初中历史第6课的内容,传授相关知识。
2. 难点:让学生理解和吸收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课本:初中历史教材第6课内容。
2. 教具:教学投影仪、幻灯片。
3. 学具:学生笔记本电脑、纸笔。
四、教学流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讲述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讲解:老师用教学投影仪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逐步讲解相关知识点,并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讨论。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或讨论互相学习,巩固课堂内容并相互交流。
4. 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和题目。
2. 总结课堂内容,做好笔记。
3. 阅读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书籍,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初中历史第6课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习效果比较
明显。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需要
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川教版七上第五学习主题第6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古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
古印度佛教圣地菩提伽耶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的古印度(天竺)。其创始人悉达多〃乔达摩(约 前566~前486),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思是“释迦族的贤人”。西汉末年东汉 初年,佛教经西域传入我国内地。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佛教逐渐流行起来,对思想文化 乃至政治、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前句是说其历史学成就;后句是说其文学成就。总之,《史记》 是文学的历史,也是历史的文学,是文学与史学的高度统一。)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清朝乾隆年间编辑《四库全书》时,诏定二十四部史书为正史,称二十四史。即: 《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 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四史》 都是纪传体史书,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被称作“正史除《史记》外,其余都属断代史。
✿《史记》的文学价值
《史记》是优秀的文学传记作品,推动了中国传记文 学的发展。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
看动画片“司马迁写《史记》” 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一巨著?
• 【中华上下五千年】072司马迁写《史记》 _标清.flv
1.司马迁由于受牵连受宫刑之苦,借史记表达自己的感慨,同时寄予活下去的力量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探究天与人的关系,开通古今的变化,写出自成一家的著作。)
——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正义而死就比泰山还
重,而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已而死就比鸿毛还轻。)
重庆市马王坪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学习主题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学案
《第五学习主题第6课文学、史学与宗教》学案
过程与方法:阅读、小组交
教学过程:
【导】
武王统兵伐纣、陈胜揭竿而起、项羽破釜沉舟、张骞持节出使。
这一幕幕早已逝去的历史场面,如今却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再现这些历史场面的?在浩瀚的史籍中,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为人们了解远古至西汉前期的历史,提供了系统翔实的资料。
【学】
1学生阅读导语。
2学生弄清本课学习目标。
(教师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学生阅读)
3学生围绕本课学习目标,自学一遍。
(结合教材,完成《同步练习》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的知识预览台)
【议】1《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
2谈谈宗教的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练】:1司马迁用毕生的精力写出不朽的史学名著。
它贯通古今,是我国第一部、著作。
2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产生于古代的佛教传入我国。
3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尊奉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为教主。
【练】:课后作业《同步练习》第22 节文学、史学与宗教的课堂小比拼
1
22
四、佛教、道教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文学、史学与宗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记忆《史记》的作者及写作时代
2、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
3、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
4、培养观察想象力和探究分析、归纳、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从我国农俗端午节引入对屈原的简介
2、介绍司马迁为了事业的成功而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
3、正确认识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区别,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史学家司马迁的主要成就
难点:佛教、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原因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突破:再现历史原貌,结合社会现象,把本课的重点放进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分析,对于本课的难点,可通过展示一系列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屈原、司马迁头像图 2、道教圣地青城山的组图 3、布置学生搜集资料
学生准备:1、收集附近的道教或者佛教文化场所及相关资料 2、查找屈原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欣欣向荣的学术思想,今天我们共同去了解战国到东汉时期我国文学、史学和宗教等文化内容的发展状况。
2、引导:大家都知道,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要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
而据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古代的一个人的,这个人就是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屈原。
3、简介屈原及《离骚》、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故事。
二、司马迁与《史记》
1、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屈原的故事,那么在没有纸的战国时期,这些故事又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它们不同于传说,因为像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等等历史画面,被一部书生动记载了,这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2、组织学生预习这部分内容,结合辅栏介绍,初步了解司马迁及其所著的《史记》。
3、简介司马迁的生平,并出示其头像图。
4、讲解:《史记》记述了从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共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几种形式,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新体例。
史学界对《史记》的评价,认为它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
鲁迅先生对《史记》也给了很高的评价,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充分肯定了《史记》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学著作。
5、继续引导:正因为司马迁为中国史学作出如此大的贡献,后人为了纪念司马迁,在他的故乡韩城修建了太史祠,用于纪念这位伟大的史学家的不朽功绩。
从阅读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司马迁是在受了宫刑以后,坚韧完成了这部历史著作的,那么,我们要向司马迁学些什么呢?
6、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司马迁取得成功的原因
三、佛教和道教
1、引入:我国古代文化真是异彩分呈,前面讲了思想、文学、史学,接下来,我们将要了解宗教。
在我国的西汉、东汉时期有两大宗教,一种是由国外传入的佛教,另外一种是土生土长的道教。
2、设问:为什么这两大宗教能很快地兴盛起来,佛教是怎样传入我国的,道教是怎样产生的,两教的教义一样吗?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3、讲解佛教和道教的教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了解到佛教教义是慈悲为怀,主张忍耐、顺从,生死轮回有报应;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
佛教和道教在中国传播的原因,一方面是统治者提倡,因为迎合了统治者麻痹人民、加强统治的需要。
另外一个方面,饱受困苦的人民在心理上得以安慰。
宗教的传播麻痹了人民的反抗意识,成为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也带来了愚昧和迷信,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赞成部分。
4、展示我国佛教、道教场所的组图,让学生感受宗教文化在我国的兴盛。
5、小结本课
板书设计:
一、端午节屈原(《离骚》)二、司马迁与《史记》
1.《史记》
①纪传体通史②本纪、世家、列传、书、表③史学价值④文学价值
2.司马迁成功的原因
三、佛教与道教
1.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产生
2.教义
3.影响
作业布置:
达标训练:
1. 创造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著有《离骚》、《天问》等优秀诗篇,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
A.屈原
B.王昭君
C.关羽
D.杨守敬
2.《史记》是我国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第一部()
A 纪传体通史
B 纪传体断代史
C 编年体通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3.司马迁跟陈胜一样具有首创精神。
司马迁的首创精神主要体现在()
A 首创编年体
B 肯定了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C首创纪传体 D 文笔优美,语言简洁,记述客观公正
4.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A 战国时期
B 秦朝
C 西汉末年
D 东汉末年
5.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
其根本原因是
()
A 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 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 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D 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6.道教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在民间兴起的时间大约在()
A 秦朝时期
B 西汉时期
C 东汉时期
D 三国时期
7.道教之所以被封建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
A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 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C 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D 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8. 洛阳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佛门弟子尊为“祖庭”。
后来,寺就成了中国僧院的泛称。
这座白马寺建于()
A 秦朝
B 西汉 C三国 D东汉
9.材料解析:
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
本纪以叙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
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你能说出《史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