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鉴赏的直接表现性
影视鉴赏与影评写作第五讲关于影像
影视鉴赏与影评写作第五讲关于影像第五讲:关于影像关于影像我分三部分进⾏讲解:第⼀部分影像,第⼆部分声⾳,第三部分蒙太奇。
影像是观众与影视艺术接触过程中的第⼀媒介,鉴赏影视作品将从鉴赏影像开始。
当然,对于影视艺术本⾝⽽⾔,影像是众所周知的最基本的艺术构成元素。
影像的基本特质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直观性与符号性。
那么影像的基本特质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直观性与符号性。
作为⼀种视觉形象,影像⾸先呈现出的是直观性,给观看者⼀⽬了然、真实⽣动感觉。
但实际上,影像作为⼀种艺术形作为⼀种视觉形象,影像⾸先呈现出的是直观性,给观看者⼀⽬了然、真实⽣动感觉。
象,是创作者按照⼀定的⽬的,遵循相关的艺术规律,对客观物象进⾏艺术加⼯的结果,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蕴藏了艺术创作影像并⾮是简单的现实复制,⽽是包含了创作者对现实的意图,在很⼤程度上体现的是现的种种表现内涵。
也就是说,影像并⾮是简单的现实复制,⽽是包含了创作者对现实的意图,在很⼤程度上体现的是现实物质世界的超越或重写。
这就使它具有了“符号性”。
读解影像必须意识到影像具备的这种“符号”属性,透过表⾯的直观性,深⼊影像背后,破解“符号”所蕴含的意义。
由此看来,影视影像与其他艺术媒介不同,具有融直观性和写意性、真实与虚幻、再现与表现为⼀体的特点,是⼀个内涵丰富、风格多样的审美对象。
⽽影像的这种特性,是与其独特的构成⽅式和构成元素息息相关的。
⽆论是镜头构成元素还是造型构成元素,本质上都包含了这种内在的双重性。
第⼀部分镜头元素影视影像是借助摄影机或摄像机的镜头拍摄⽽成的,镜头拍摄的具体⽅式、涉及的元素对于影像本⾝有着直接的影响。
⼀、景别从专业⾓度定义,景别通常指的是由于摄影机或摄像机的镜头与被拍摄物距离的远近⽽形成的某种视野,⽤以表现被摄主体与环境的各种关系。
⽽实际上,景别是我们⽇常⽣活中观察事物的经验的体现。
根据我们所在的空间以及观察距离的远近,我们看到的是远近不同的景象。
常见的景别就是按照这种现象进⾏划分的,⼤体有以下⼏种:、远景:指从远距离上拍摄、视野⽐较开阔的镜头。
(完整版)电影作品分析电影鉴赏特点及意义
电影作品分析电影鉴赏特点及意义电影艺术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它综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手段,以其生动逼真的视觉效果,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吸引着亿万观众,其影响力、感染力之大是其他艺术无法望其项背的。
然而,能够真正感受到电影作品的艺术匠心,精当的品评其优劣得失并非一件易事.马克思说:“对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对于以视觉形象为主的电影艺术,不仅需要“辨音律的耳朵”,还需要一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和多方面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在艺术规律的引导下,理解作品的内涵,探求艺术的“真谛"。
电影鉴赏特点及意义电影艺术鉴赏是人们在观看电影时所产生的复杂而微妙的精神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电影作品通过真实可感的艺术形式引起观众丰富的内心感受与体验,使观众理解影片的思想内涵,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情感上的升华并加深对社会生活面貌及本质的认识,获得真、善、美的艺术熏陶.单纯的娱乐或不假思索的接受并非真正的欣赏。
“用思有限者,不能得其神”,欣赏的过程是严肃的,是需要细心品味的。
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感受者和艺术家那样融洽的结合在一起,以至于感受者觉得那个艺术品不是其他什么人所创造的,而是他自己创造的。
真正的艺术作品能够做到这一点,在感觉者的意识中,消除了他和艺术家的区别。
”这虽然是对作品达到的境界的一种界定,但也道出了电影艺术欣赏的内在要求:求得观众与艺术家之间一种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
艺术家用电影作品来传达他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内心的种种感受,而观众通过欣赏充分地感受并力图走进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加以理解以达于某种程度的同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也就是这个意思。
和其它艺术的欣赏一样,欣赏电影也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一方面艺术形象唤起观众的种种审美感受和情感活动;另一方面欣赏者又根据其生活阅历、思想认识对电影艺术作品加以理解、丰富甚至补充。
西方谚语中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并不是说哈姆雷特的性格千变万化,而是指观众根据不同的情感体验对这一形象的不同理解。
影视艺术的特性
第四章影视艺术的特性电影与电视作为两种最年轻的现代艺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的,它们通过展现在银幕和荧屏上的画面及与画面相配合的声音,在多维的时空中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
影视艺术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在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自身的文化意义。
影视艺术虽具有与其他艺术共同的特性,受艺术普遍规律的制约,但它们又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
认识与了解这些特征对我们把握影视艺术的本性、提高影视欣赏和评论的能力和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影视艺术的综合性不仅仅表现在它身上有各种不同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同时还表现在它们又是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综合,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综合。
一、现代科技与影视艺术影视艺术的综合性首先体现在艺术与科技的综合上。
在中西方影视发展的历史上,我们能够发现:影视艺术的发展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可以说电影电视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也是一部科技发展的历史。
因为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和发明都给影视艺术带来新的灵感和新的发现,没有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电影和电视,这也正是影视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的地方。
以电影为例,正是19世纪后期欧洲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繁荣,才为电影的诞生准备了充分的外部条件。
电影与电视的最基本构成元素是画面和声音,它们都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在六十余年的电影发明过程中,许多科学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我们知道,最早的电影是没有声音和色彩的,经过科学家们三十余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声音和色彩。
电影发展的历史,经历了一个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立体电影,从全景电影到香味电影、动感电影的过程,其中的每一次变化都与科技紧密相连。
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电影发生更大的变化,艺术家们利用高科技在银幕上既能创造出极其真实的几百万年前的恐龙世界,又能够描绘出人类至今未能发现的宇宙空间。
《电影鉴赏》课程标准
《电影鉴赏》课程标准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影的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电影艺术的各个方面,并能从专业角度评价电影质量。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掌握电影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培养对电影表现形式、叙事结构、主题和意义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熟悉电影的历史、发展和分类;- 掌握电影鉴赏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术语;- 理解电影的技术和艺术要素,包括摄影、音效、剪辑等;- 了解电影的叙事结构和故事构建;- 能够从专业角度评价电影质量,包括剧情、表演、导演技巧等;- 培养对不同类型和风格电影的鉴赏能力。
3.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电影的分类与类型;- 电影的表现形式和技术要素;- 电影的叙事结构与故事构建;- 电影中的主题与意义;- 电影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4. 课程评估与考核学生的课程评估与考核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度、课堂讨论等):30%;- 作业与项目(包括电影评论、分析报告等):40%;-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电影分析题目):30%。
5. 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参考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电影艺术》(作者:David Bordwell、Kristin Thompson);- 《电影和文化研究入门》(作者:Duncan Petrie);- 《电影鉴赏与分析入门》(作者:张闻);- 其他相关教材和论文。
6. 注意事项本课程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鼓励学生观看并分析各类不同风格和类型的电影。
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电影鉴赏能力,课程将采用小组讨论、影片赏析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以上是《电影鉴赏》课程的标准内容,请学生们按照课程要求积极参与学习,更好地提升自己对电影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电影艺术 第七讲 电影艺术鉴赏的特点和角度
3.从艺术接受的形态来看,是一种感性活动,强 调直观性。
4.从艺术接受的环境来看,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 完成。
电影艺术鉴赏的特点和角度
★电影艺术鉴赏的微观角度
1.情节,如《泰坦尼克号》 2.声画语言,如《罗拉快跑》 3.表演,如《雨人》
第七讲
电影艺术鉴赏的特点和角度
电影艺术鉴赏的特点和角度
★电影艺术鉴赏的特点 ★电影艺术鉴赏的微观角度 ★电影艺术鉴赏的宏观角度 ★电影艺术鉴赏的比较角度
电影艺术鉴赏的特点和角度
★电影艺术鉴赏的特点
1.从艺术接受的功能来看,是一种文化消费,是 按照艺术美和影视美的规律和原则,对作品进行 感受、体验、理解和判断,从而获得精神愉悦。
冲突为基础。如《魂断蓝桥》
2.小说式结构:通过生活横断面所构成的场面的
不断积累和叠加,委婉细致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
形象特征。如《远山的呼唤》
3.散文式结构:以神为主,形散而神不散。如
《城南旧事》
电影电视艺术欣赏
《摩登时代》
有史以来欣赏人数和次数 最多的电影 生产线工人,码头工人,更夫 、酒店服务生,小人物的人生 悲剧,对于“美国梦”最贴切的 嘲弄和讽刺 缺乏理性的疯狂 笑中带泪的艺术效果
1.线形结构:以事件的因果关联为叙述动力
来推动叙事进程的结构模式。有单线式和多线式
结构(《秋菊打官司》、《通天塔》)。有顺序
结构和倒序结构。
2.时空交错结构:几条不同时空线索交织发
展。从本质讲是一种意识流的结构,表现结构的
内向性特点。如《英雄》、《广岛之恋》
电影艺术的情节和结构
★时空角度的电影结构类型
3.回环式套层结构:以多层叙述为叙事动力,
第八章 影视鉴赏
第八章 影视鉴赏
题意蕴,观众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视角、评价标准、审美观念等做出不同的理解和阐释。陈凯歌说,《霸王别姬》“并非表现 同性恋的电影”,与“我以前的几部作品一样,《霸王别姬》所要阐述的,仍然是关于人性的主题。影片写的是两个京剧男演 员和一个妓女的爱情故事,在爱情展开的 50 年间,我们国家发生了许多剧烈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断分化着三人之间的感情关 系,也改变着他们的命运”;“但是,影片并不是要表现中国 50 年的历史的演进, 而是以此做背景, 表现人性的两个主 题—— 迷恋与背叛”。从陈凯歌的阐述里,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影片要着力表现和挖掘的主题意蕴和文化内涵。
第八章 影视鉴赏
2.科教片 科教片全称为科学教育片,是以传播科学知识和推广新技术经验为基本目的的影片。科教片既要有严格的、精确的科学性, 又要讲究完美的、精湛的艺术性。 科教片的样式很多,根据宣传目的和社会作用的不同,科教片可以分成以下五种样式: (1)科教普及片。 科教普及片指为普及科学知识而摄制的影片。大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等各种知识都在表现的范围内。它要求 在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时能准确、通俗、形象生动,力求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2)科学技术推广片。 科学技术推广片指为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和经验而制作的影片。它对各行业中具有推广价值的科学理论、先进技术和经验进 行形象化介绍,使观众能得其要领。 (3)科学研究片。 科学研究片是为协助科学研究工作而制作的影片。它供专业科学人员观察研究。 (4)科学片。 科学片指为配合科学教学制作的影片。它能帮助教师进行教学,以弥补其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材的不足,增强学生对某学 科知识的理解范围讲,电视是一种新的传媒,更是一种新的文化。整个电视节目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电视艺术作品只是这个大系 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在探讨电视艺术类别的时候,首先必须着眼于整体电视节目系统的分类,并以此作为基础和依据, 才能使电视艺术作品的分类更为合理、科学。依据电视节目的内容,大体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别: (1)新闻类。 电视新闻片,指用电视方式对正在或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它可以从不同领域、用不同手段传播世界的各类新闻信息, 以满足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需求。 (2)教育类。 电视教育片,指的是一种知识性的电视教育节目,具有纪录片的特色,声画结合地解说科教知识和信息。 (3)服务类。 电视专题片或电视报道片,其内容主要为民众和社会日常具体的需要,提供生活服务的。还有根据真人真事拍摄的纪录和 报道片。 (4)文艺类。 电视文艺片 ( 即电视艺术片 ),指艺术性、娱乐性强的节目,包括电视剧、音乐、戏曲、舞蹈、杂技、电影、绘画等内容。 当然,它们不再是原有的艺术形态,而是经过“电视化” 的电视艺术新样式。
电影欣赏鉴赏
电影欣赏鉴赏电影是一种具有强大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能够带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还能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等方式传递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在现代社会中,电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在电影中找到快乐、感动、思考和启发。
本文将介绍电影欣赏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欣赏电影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部分电影欣赏的重要性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电影能够为观众提供娱乐和放松的机会。
在艰难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观看一部好电影可以帮助我们暂时忘记烦恼,放松身心,获得片刻的快乐。
其次,电影还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传递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一部优秀的电影往往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思考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例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通过对囚徒的奋斗和希望的描绘,向观众传递了对自由和希望的珍视,以及对不公正的社会现象的思考。
最后,电影还是一种文化交流和认知的方式。
通过观看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电影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其他文化的价值观、观念和历史,拓宽我们的视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第二部分欣赏电影的技巧和方法要更好地欣赏电影,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技巧和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一部我们感兴趣的电影类型。
不同类型的电影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例如爱情片、悬疑片、动作片等。
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电影类型,我们能够更容易地与电影产生共鸣,并更好地欣赏其中的细节和情感。
其次,观看电影时,我们可以注意电影的表现形式和技巧。
电影是一个以影像和声音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我们可以关注电影中的画面构图、镜头运动、色彩运用等技巧,以及配乐和音效等音频方面的表现。
这些技巧和表现手法常常能够增强电影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电影。
另外,我们还可以关注电影中的剧情和人物。
良好的剧情和精心塑造的人物角色是一部优秀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思考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是否紧凑有趣,人物形象是否丰满立体,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主题和思想。
电影作品的四大鉴赏方法
电影作品的四大鉴赏方法领略内在的主旨我们曾经说过,欣赏电影首先要入情入境,全身心地投入作品中,与剧中人物同悲欢,引起情感的共鸣。
但是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
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拘泥在作品中而不能自拔,也就难以识得作品的真面目。
因而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通观全局,理解作品主旨。
这在电影艺术欣赏中是至关重要的。
主旨是一切作品的最高指挥,是其灵魂所在。
电影的人物、情节、细节、对话、表演、结构乃至各种表现手段都统帅于其麾下,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没有对主旨的深入理解就无法体味出作品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
失去了对主旨的依附,我们对于其他元素的理解也必然失于空泛、流于肤浅,甚至曲解原意。
以影片《人生》、《廊桥遗梦》为例,它们都描写了爱情,却都不仅仅为爱情而写爱情,都在以爱情为依托,表现更深远的思想。
把握整体构架不同的结构往往体现着艺术家独特的艺术构思。
结构的优劣对于影片的成败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爱森斯坦曾说过:“如果一部影片中充满了良好的建筑材料,但却没有组成一个建筑艺术的整体,没有得到技术上的合理安排,那就不必指望有什么不可抗拒的感染力”。
影片正是通过结构把人物情节加以合理安排,主次分明、和谐匀称地构成完整统一的艺术整体。
因而了解了作品的结构,我们也就能大致把握其整体的框架,进而从细处开掘,领会导演的艺术构思,理解影片的主题。
探求连接意趣不停运动着的画面构成了电影,也造就了电影艺术得天独厚的魅力。
这些画面如同散乱的珠子,需要一条隐含的“红线”将它们穿接起来形成一串精美绝伦的项链,其艺术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就要求观众能够连点成线,在变幻不定的画面中,细心寻找出贯穿前后的内在线索,对那些形式上散落的却又一脉相承,丝丝联系的情节点,加以整体把握,才能体会出导演独特的艺术匠心。
于细微之处见功夫前面我们提到过影片的欣赏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要入情入境达到“情动于中,默会于心。
电影艺术鉴赏考试资料
电影艺术鉴赏考试资料一、电影与人类文化电影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人类精神文化传播最重要的载体,也是世界奇观的文化窗口,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传媒之一。
1.电影的产生它是西方近代文明的产物,借助近代科学、机械学、化学以及摄影技术而生。
1896年是西方电影史的分水岭。
背景:①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_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②社会变化、人类精神需求及商业利益驱动过程:1895年,卢米埃尔____兄弟拍摄电影在巴黎首映,标志电影诞生。
20世纪初,美国人_格里菲斯___拍摄和导演了《一个国家的诞生》等,被称为“电影艺术之父”。
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_默片__”。
“默片时代”的喜剧电影大师是卓别林。
这一时期,苏联电影事业迅速发展,拍摄了《_战舰波将金______》等影片。
1927年以后,进入__有声电影_时期。
1935年,第一部_彩色___电影《浮华世家》问世。
二战后,电影技术迅速发展,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等相继问世。
a.试验阶段19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诞生前的技术准备,也叫做发明期。
1832年,普拉多根据“视像暂留原理”发明“诡盘”,它能使被描绘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活动起来,产生画面分解而形成视觉上的不同形象,标志着电影发明进入科学实验阶段。
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运用幻灯,放映原始的动画。
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试制成功“摄影枪”。
1888年,法国人雷诺—“光学影戏机”诞生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也称“西洋镜”。
--凿孔影片(1894)1895年,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研制成“活动点影机”(能摄影、放映、洗印。
16格/s)1895.3.22巴黎法国科技大会《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1895.12.28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火车到站》、《工厂的大门》《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此日定为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也成为“电影之父”。
影视艺术鉴赏的基本特点
影视艺术鉴赏的基本特点摘要影视艺术鉴赏通过对影视艺术的观赏达到对美的体验、乃至对生命的体验,从而获得身心的愉悦与快乐。
它除了具备艺术鉴赏活动的基本特征外,还因其独特的形态而具有被动性、亲和性、感受性等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影视艺术鉴赏被动性亲和性感受性影视艺术鉴赏是指通过对影视艺术的观赏达到对美的体验、乃至对生命的体验,从而获得身心的愉悦与快乐。
影视鉴赏活动是人类审美创作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艺术鉴赏活动的一种具体的、特定的表现形式。
相对于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戏剧、文学等其他艺术样式来说,影视艺术是新兴的、独立的现代艺术,因此,影视鉴赏除了具备艺术鉴赏活动的基本特征外,还因其独特的形态而具有鲜明的特点。
影视艺术鉴赏的主要特点是:一、被动性在鉴赏其他艺术样式的时候,观众或读者可以自己决定看什么和怎么看:然而,观众在鉴赏影视艺术作品的时候却完全没有选择的自由。
创作者首先规定好了影视作品表现的内容,不仅题材和故事情节是创作者已经设定好了的。
而且从银幕和荧屏上所传达出来的影像内容也都已经完全确定,观众只能被动地观看这些内容:另外,创作者通过规定摄像机的摄制方位和运作方式,强制性地规定了观众只能按照它所设置的视点、视界和目光移动的轨迹,去观看影视作品在银幕和荧屏上的视觉形象,观众没有选择观看角度的余地。
因此,在影视鉴赏的过程中,观众的欣赏只能随着以导演为代表的创作者的指挥棒打转转,从而使影视鉴赏呈现出鲜明的被动性特征。
影视鉴赏的被动性,还源于进行影视鉴赏的观众和以导演为代表的创作者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滞后性。
在影视作品的创作阶段,无论是导演的“导”,还是演员的“演”,都是在远离观众的情形下进行并完成的,不会直接面对观众,在影视作品的放映阶段,观众面对的仅是在冷冰冰的银幕或荧屏上播映的视觉图像,而不是演员活人的现场表演。
总之,交流与沟通的双方――创作者与观众总有一方不在场,这就无法实现在戏剧舞台上观众与演员之间现场的、即时的、活生生的交流与沟通。
影视艺术特性
第四章影视艺术特性第一节画面一、影视画面的符号性影视画面这种艺术符号的本质决定了它的两个基本特征:1.再现性2.表现性二、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1.景别大特写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大远景2.焦距3.镜头运动推、拉、摇、移、跟是镜头运动的5种基本形式4.角度平视镜头俯视镜头仰视镜头三、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1.构图构图一般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即主体——构图的中心、陪体—-主体的陪衬物、环境——主体或者也包括陪体所处的环境。
构图类型构图原则2.光光的质量光的方向光的亮度光调3.色彩色彩的配置:色彩的变化:色调:四、场面调度第二节声音一、人声1.人声与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塑造2.人声与影视作品整体艺术风格的创造3.人声与画外空间的创造二、音响1.音响还原逼真感2.音响刻画人物3.音响表达情思4.音响创造空间三、音乐1.抒发感情2.参与叙事3.展现环境4.创造节奏四、声与画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离声画同一和声画对位“静默”第三节蒙太奇一、蒙太奇的功能1.叙述故事2.表达情感3.阐述思想4.创造风格二、蒙太奇的类型和特征1.平行蒙太奇2.交叉蒙太奇3.重复蒙太奇三、长镜头1.叙述的完整感2.表意的丰富性3.画面的开放性第四章影视艺术特性影视艺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简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用声音和画面的运动组合所形成的视听语言将观众带进了逼真与想象合一的审美世界。
因此,如果说文学的艺术特性体现在文字上,绘画的艺术特性体现在静态的画面造型上,那么,影视的艺术特性则体现在运动着的画面、声音以及完成画面与画面、画面与声音组合的蒙太奇之中。
第一节画面一、影视画面的符号性影视画面是指通过电影摄影机或电视摄像机,记录在感光胶片(电影)或磁带(电视)上,最后在银幕(电影)或屏幕(电视)上还原出来的视觉形象。
影视画面利用人类的视觉心理及生理特征(视觉暂留原理和透视原理),将一个二度的由静止画面构成的平面视觉形象转化为具有三维立体感的运动图像。
电影艺术鉴赏 考试资料
一、电影与人类文化电影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人类精神文化传播最重要的载体,也是世界奇观的文化窗口,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传媒之一。
1.电影的产生它是西方近代文明的产物,借助近代科学、机械学、化学以及摄影技术而生。
1896年是西方电影史的分水岭。
背景:①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_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②社会变化、人类精神需求及商业利益驱动过程:1895年,卢米埃尔____兄弟拍摄电影在巴黎首映,标志电影诞生。
20世纪初,美国人_格里菲斯___拍摄和导演了《一个国家的诞生》等,被称为“电影艺术之父”。
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_默片__”。
“默片时代”的喜剧电影大师是卓别林。
这一时期,苏联电影事业迅速发展,拍摄了《_战舰波将金______》等影片。
1927年以后,进入__有声电影_时期。
1935年,第一部_彩色___电影《浮华世家》问世。
二战后,电影技术迅速发展,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等相继问世。
a.试验阶段19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诞生前的技术准备,也叫做发明期。
1832年,普拉多根据“视像暂留原理”发明“诡盘”,它能使被描绘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活动起来,产生画面分解而形成视觉上的不同形象,标志着电影发明进入科学实验阶段。
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运用幻灯,放映原始的动画。
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试制成功“摄影枪”。
1888年,法国人雷诺—“光学影戏机”诞生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也称“西洋镜”。
--凿孔影片(1894)1895年,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研制成“活动点影机”(能摄影、放映、洗印。
16格/s)1895.3.22巴黎法国科技大会《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1895.12.28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火车到站》、《工厂的大门》《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此日定为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也成为“电影之父”。
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段
(插入《蝴蝶梦》初进曼特利庄园的女主人公 “我”与女管家丹佛斯太太的一段对话)
2、旁白
旁白是台词的画外运用,是超然于影视画面时 空之外的解释性语言。
影视中的音乐实际上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作品,
是为观众提供了一系列无意识的支持,参与创作。 (插入《卡萨布兰卡》音乐) (插入《魂断蓝桥》音乐) (插入《橘子红了》音乐)
谢谢!
表现手段的两大构成元素
一、视觉元素 二、听觉元素
一、视觉元素
视觉元素是影视艺术传达生活和艺 术内容的中心元素。包括
画面、镜头和蒙太奇。
(一)画面
由于影视能逼真地再现现实生活,因 而在影视作品中最富于再现力的是视觉画 面。连续的画面运动是影视区别于其他艺 术的最大特征。
1、构图
构图的含义:影视作品中,运用镜头成 像特性与造型手段,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和意 图赋予相关的造型因素(如光影、线条、色 彩)。 影视构图的基本要素:主体、陪体、环境、 景别
主观镜头
摄影(像)师将摄影(像)机镜头当作影视片中某 一个人物的眼睛来观察和表现生活,并随着这个人 物的动作而移动时,这就是主观镜头。
(插入《辛德勒名单》主观镜头)
主观镜头表示的是角色的视觉,常常 带有创作者的主观色彩,也是强加给观众 的视觉,迫使观众暂时站在角色的立场上, 与角色一起去体验,从而与影视片中的人 物产生相似的主观感受,并对影片产生高 度的参与意识。
主体
是影视画面中的主要对象。可以是一个(组)对象;可 以是人或事物;可以是主角或配角。总之,是要表达的 中心。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性表现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性表现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性表现。
一部电影的音乐不仅能够为观众带来视听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的运用,电影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塑造角色、推动情节发展,从而提升整部电影的艺术品质和观赏性。
本文将从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和艺术性表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1.情感表达电影音乐能够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要素,直接触动人们的情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情感变化和角色内心世界。
比如在悲剧场景中使用悲伤的音乐可以加深观众的悲伤情绪,帮助观众更好地情感共鸣,使电影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2.氛围营造电影音乐可以帮助营造电影的氛围和情境,比如通过不同类型的音乐来表现不同的场景氛围,比如紧张的氛围、轻松的氛围、恐怖的氛围等。
通过音乐的引导,观众能更好地融入到电影所表现的环境中,增强电影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3.情节推动电影音乐还可以通过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推动电影情节的发展。
比如在紧张激烈的动作戏中使用快节奏的音乐,可以增加观众的紧张感和刺激感,使电影情节更加生动有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强电影的观赏性。
4.人物塑造电影音乐可以为不同的角色创造各自的音乐主题,通过不同的音乐主题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从而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
一个鲜明的音乐主题能够使角色更加鲜活和有个性,增加角色的艺术魅力。
5.整体配合电影音乐还需要与影像、对白等其他要素进行协调配合,形成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画面。
良好的音乐配合可以提升整部电影的质感,使电影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二、电影音乐的艺术性表现1.创作手法电影音乐的艺术性表现首先体现在作曲家的创作手法上。
优秀的电影音乐往往需要作曲家具备扎实的音乐功底和创作技巧,能够根据电影的情节、题材、风格等特点进行合理创作,做到既符合电影情感需要,又具有独特的音乐艺术魅力。
2.音乐风格电影音乐的艺术性还体现在其音乐风格的多样性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艺术鉴赏的直接表现性电影艺术的直接表现性,表现为形象的“逼真性”电影艺术视觉形象的直接表现性,还能够从“逼真性”的美学特征方面去加以理解和把握。
电影艺术的逼真性,从现实渊源来讲,能够追溯到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照相阶段,卢氏兄弟所拍摄的那些早期的影片,无非是对客观现实世界做机械式、照相式的实录而已。
它所强调的是电影的“照相本性”,而在理论渊源上,当推高举纪实大旗的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和德国的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巴赞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一文中这样写道:“摄影与绘画不同,它的独特性在于本质上的客观性”,他认为摄影的美学特性在于揭示现实世界的真实性,摄影机只有客观真实地再现了世界的原貌,才具有完整性。
而克拉考尔则认为,电影从其本质上来说无非是照相的一次延伸,“照相跟未经改动的现实有一种明显的亲近性”。
影片只有忠实地纪录和揭示物质现实,其采用的方法才是所谓的“电影的方法”。
这种逼真性要求表现在观众面前的影像与现实当中的被摄物必须具有同质性,惟其如此,才会获得观众的心理认同。
1.电影艺术的直接表现性,表现为对具体有形的事物的逼真再现在相对应科学技术条件的支持下,电影的摄影机能够客观真实地纪录和再现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飞禽走兽、花鸟虫鱼。
宏观视野中的人以及人的社会生活,还能够将那些个体细小甚至是人的肉眼无法捕捉到的微观世界里的分子原子乃至细菌微生物等逼真地表现出来。
无论动态的还是静态的人和物,都能够通过电影的摄影机达到逼真纪录和再现的目的。
2.电影艺术的直接表现性,表现为对抽象无形的事物的逼真再现客观现实世界中存有的事物或者现象,除了具体有形的外,还存有着大量抽象无形的,诸如人的情绪、意识、回忆、梦幻等心理世界的活动。
按照克拉考尔的理解,这也属于物质现实的范畴。
在电影艺术当中,同样能够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将这种无形的事物以直观的视觉形象表现出来。
电影艺术视觉形象的不纯粹性即使电影艺术具有“逼真性”的美学特征,表现在受众视觉感官面前的形象就是事物本身未经修改的原始状貌,但是,经过艺术家精心选择后纳入画框的各种视觉形象,往往可能昭示着非同寻常的涵义。
表现在以下方面:(一)镜头内部意象表现的不纯粹性电影画面中的很多意象,当其表现在观众面前时,往往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暗含着某种深刻含义,尤其是一系列的意象并置和累积的时候。
《贫民窟百万富翁》当中,遍地的垃圾、肮脏狭窄的巷道、横流的污水、蜷缩在角落的狗、不同景别累积剪辑的石棉瓦的屋顶、特写的警察的战靴等等,这个系列的意象的表现,无需额外的评论和解说,贫民窟百姓窘迫的生活惨状和被压迫的现实触目惊心。
在一些充满暴力的影片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意象:倒塌的墙顷、尚在燃烧的草屋、横陈的尸体、流淌的鲜血、迎风招展的破败的旌旗、劈断的车轴等等,观众不但仅看到了这些意象,更是看到了血腥与杀戮、愤怒与反抗、绝望与耻辱……当摄影机的镜头缓缓表现这样的意象时,此刻,它似乎不但仅承担再现功能,而是在思考着什么。
通过这个系列感性的意象,观众从中体味到了视觉形象本身的不纯粹性。
似乎聆听到了某种无言的诉说,领略到表层意象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意蕴。
(二)光影表现的不纯粹性光影是指光线、阴影和投影的总称。
在电影艺术中,光影是客观的自然现象,更是电影艺术重要的语言之一。
光影既能够完成对客观事物状貌和轮廓的勾勒,又能够表达某种特殊的情感和涵义,光影的表现同样具有不纯粹性。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光线的作用仅仅是用来创造立体感,阴影的作用是用来暗示物体的三维特征。
而实际上,在人类原初阶段对光明的渴望和对黑暗的畏惧所形成的“原型”心理中,就使得光和影有史以来就具有了象征的意义。
所以,在很多国家古老的哲学准则和神学教义中,“白天和黑夜变成了象征善和恶的两种对立的视觉形象。
在圣经中,光明被用来象征上帝、基督、真理、美德和救世主,而黑暗却被用来象征邪恶和妖魔。
”由此,教堂里白天照射进来的日光和夜晚闪烁烛光,不再仅仅只有自然属性,而是“象征神性的光芒。
”电影诞生之后,光和影的象征意义为电影艺术家在文本中表达某种情绪和情感、揭示事物和现象的深刻含义提供了可能。
所以,在电影艺术中,基调明快的高调光影往往寓意阳光、祥和、欢乐、自由……基调昏暗的低调光影则寓意阴暗、抑郁、痛苦、禁锢……《教父》、《纽约黑帮》中,采用低调光影将黑道人物笼罩在一片阴暗之中,象征着他们无比邪恶的生活世界。
光影在细节上的使用同样也揭示着深刻的涵义。
C勃朗的影片《玛丽瓦里夫斯卡》中有样一个场面:房间里,拿破仑正在对下属发号施令。
几支蜡烛插在低矮的烛座上。
在烛光的映照下,他们半明半暗的脸和身体的影子投射到身后的墙上。
墙上,是一幅巨大的欧洲地图。
拿破仑在他的那群部下中间,时而边踱步边谈话,时而做手势下命令,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就在这个刹那间,那幅巨大的欧洲地图出现在摄影机的镜头前,拿破仑那紧握拳头的影子则从巨幅地图上慢慢伸过。
这里,光影的表现就具有了不纯粹性,有着抽象而丰富的涵义: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在导演费穆1948年拍摄的影片《小城之春》中:礼言和玉纹夫妻俩在昏暗的房间里颇为客气地谈论妹妹与志忱的事情。
导演在处理这场戏时,光影的处理颇为考究。
在对话的俩人之间,不经意地加进了女方身子的投影。
其实,这不但仅是一个简单的身子投影,更是蒙在两人之间心灵的阴影。
通过这个独特的光影意象,有效地揭示了夫妻之间长久以来的隔膜。
色彩表现的不纯粹性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表现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可能,当彩色胶片发明之后,电影就实现了将七彩斑斓的现实世界搬上银幕的梦想。
跟光影一样,色彩是构成电影画面的基本元素,同时也是电影重要的语言之一。
色彩既能够是对事物本身颜色构成的真实反映,同时,某种特定的色彩,更是寄托电影艺术家某种情感情绪,揭示某种深刻涵义的符号。
鲁道夫阿恩海姆这样说道:“色彩能够表现情感,这是一个无可辩驳是事实。
”色彩有冷暖之分。
通常情况下人们把红色、黄色称作暖色调,蓝色、绿色称作冷色调。
科学实证研究表明,冷暖不同的色调能够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不同变化。
阿恩海姆认为,红色能够使人联想到火焰、鲜血和革命。
绿色能够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的清新。
蓝色能够使人联想到水的冰凉。
所以,“红色被描写成一种充满刺激性的和令人振奋的色彩;黄色是一种安静和愉快的色彩;蓝色则被描写成一种抑郁和悲哀的色彩。
”歌德则把黄、红黄、朱红等成为积极地或主动的色彩,把蓝、红蓝、蓝红等成为消极的或被动的色彩。
他认为红色是“帝王的颜色”。
因为它能够表现某种崇高、尊严与严肃。
而黄色是一种“愉快的、软绵绵的和迷人的颜色”。
蓝色则是“空虚的和冷酷的颜色”。
正是色彩有着如此特殊的规定性,在电影艺术中,导演就通过不同色彩的使用,达到传递某种深刻的理念和意义的目的。
电影《蓝》是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洛夫斯基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经典作品。
这部影片的影像风格最为突出的莫过于贯穿全片的蓝色基调。
蓝色的糖纸、蓝色光线、蓝色的池水、蓝色的灯饰、蓝色的房间。
作为一种冷色调的蓝色,成为文本中一个非常突出的意象。
从浅层次上讲,她所代表的是一种孤独、忧郁、凄楚感伤的基调,而从深层次上讲,蓝色所代表的却是一个庄严的主题:贯穿全片的对自由追求的主题。
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中灰色和红色的使用,揭示的则是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的精神和情感的压抑。
法国电影《疯狂夜》中,红色则起警示作用,意味着危险、暴力和死亡。
构图表现的不纯粹性银幕四条黑边所构成的方框世界,决定了电影只能将经过选择和过滤的影像信息表现在观众面前。
这种选择和过滤在某种水准上就是对构成画面诸多要素的布局与组合,也即是电影摄影画面构图。
独具匠心的摄影构图,不但提供了某种形式趣味,更能揭示某种意蕴,画面构图本身也可能表现出一定的不纯粹性。
在摄影构图中,不同的拍摄角度除了能够表现对象所处的方位与地势之外,还能表达不同涵义。
仰角度蕴含崇高、庄严、景仰、敬畏之意,俯角度则蕴含卑微、压抑、贬斥、低下之意。
根据鲁迅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阿Q正传》中,庭审那场戏,镜头过县太爷的肩俯拍跪在地上的阿贵,寓意其低下卑微的地位以及任人宰割的命运。
电影《刮痧》中,斜角度仰拍的画面中,大厅顶部丰富杂乱的色彩造型以及耸立在无比压抑空间中的美国国旗等要素组合,显示出了西方文化的强势和压迫性。
在其他构图方式亦然。
电影《毕业生》中,男主人公“班”驾车送罗宾逊夫人回家,在客厅里,摄影机镜头以罗宾逊夫人的左腿为前景,并从其胯下拍摄对面的“班”,这种独到的构图方式,寓意大学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班”在罗宾逊夫人肉体诱惑下青春的迷失。
弗朗索瓦特吕弗导演的《四百下》中,镜头是主人公面部表情的大特写,而前景是布满整个画框(布满式构图)、横斜交叉成格子状的铁围栅,如此的构图设计,传达出主人公内心的渴望、紧张、焦虑和身陷囹圄般的心情。
艺术创作的目的不但仅在于对客观物质现实的自然再现,也不但仅满足于取悦受众的感官,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协助受众理解理解社会、历史、人生的目的。
在电影创作中,镜头或画面、光影与色彩、构图等方面,除了具有高度的“再现”功能之外,在很多时候,更具有深刻的“表现”功能。
鲁道夫阿恩海姆这样说到:“所有的艺术都是象征的。
”他认为,即便艺术作品看上去完全是由一系列中性的要素排列起来的,其中也蕴含着某种象征性。
电影艺术视觉形象的不纯粹性,实际上就是这种象征性。
这种象征性,从符号学的观点来看,其实也就是“能指”后面隐藏着的”所指”。
即使电影“语言”主要是非语词语言的视觉直接表现,但是它同样具有“符号性”,具有深刻的符号意指功能。
所以,在电影艺术鉴赏中,除了看到艺术形象的直接表现之外,更应该尝试去把握直接表现后面的不纯粹性,去把握其所传递出来的象征性,把握“能指”后面隐藏着的“所指”。
电影艺术鉴赏的直接表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