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中语文优质课的案例教案资料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运用文本细读,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3、品味人物对话,感受深陷爱情海泥沼的娜塔莎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电影海报导入二、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三、检查预习:找学生概括节选的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舞会前的准备(侧重于对娜塔莎兴奋、激动和焦急心情的描述),第二部分舞会上的幸福(侧重对娜塔莎在盛大舞会上的心理和与安德来公爵相遇的情节的描述),第三部分为了爱的争吵(侧重对娜塔莎背叛安德来后的心理描述)。
四、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的教学任务。
1、请你用若干个词语准确表达娜塔莎此时的心态。
明确:热情、兴奋、快乐等。
2、能否用“焦急”来表达此时娜塔莎的心态?通过哪些言行表现了这种心态?为什么会有焦急的心态?明确:能。
如:①“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②梳妆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
披着母亲的短宽服。
跑到索尼娅面前,看了她一下,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书写范例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书写范例一、教学目标教案的首要部分是明确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当具体、可操作,并能够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例如:-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古诗十九首》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
-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确保每一个目标都有相应的内容支撑。
例如,如果目标是理解《古诗十九首》,则内容应包括:- 诗歌的文本解读- 作者背景和创作环境的介绍- 诗歌中的文化元素和历史背景- 相关的文学理论知识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互动性。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者播放相关的历史背景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 讲授与互动: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讲解诗歌内容,同时穿插学生的回答和讨论。
-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诗歌朗诵练习,互相评价改进。
- 拓展探究:鼓励学生查找更多关于作者或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需要详细规划每个环节的时间和活动。
例如:1. 导入(5分钟):播放《古诗十九首》的背景介绍视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学生做好笔记。
3. 互动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教师巡回指导。
4. 朗诵实践(10分钟):每组选出代表进行诗歌朗诵,全班评价。
5. 总结反馈(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要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评价与反思教案的最后部分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这包括:- 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试成绩来评估。
- 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需要思考哪些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进,以及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设计(必备四篇)
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设计(必备四篇)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设计(必备四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2、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教学方法: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2、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材处理:《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
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
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
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
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
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多媒体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习作:......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三《苏轼》教案设计
一蓑烟雨任平生——解读苏轼的旷达人生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背所选苏轼的三首诗,增加学生的诗词语感,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整理苏轼的诗词,从初中到高中,从课内到课外,通过背诵、讨论、对比、解读赏析,丰富对于苏轼文学创作、思想变化及其人生态度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逆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赏析三首诗作体悟苏轼在逆境中旷达的胸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策略和方法:从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透过苏轼典型诗词的复习与学习,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体会感悟苏轼在被贬黄州之后的逆境人生中如何以宠辱不惊、超然自适的旷达心态化解苦痛。
教学设计与过程一、激情导入:(2分钟2:30--2:32)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在《东坡突围》中说到:一个记者问他一个问题,“在中国文化史上,您最喜欢哪一位文学家?”他回答:“苏东坡。
”其实,在当代,苏轼不仅拥有很多像余秋雨先生这种重量级的粉丝,而且还有许许多多的文学爱好者,都是他的铁杆粉丝。
比如我就是他的最忠诚的粉丝。
的确,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他横空出世,成为大宋王朝文化天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苏轼,以他的天才、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别致,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笔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和一个个传为佳话的谜团。
苏轼,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著名的文化巨人,让我们走近这位与众不同的文化巨人,品读出他跌宕传奇的别样人生。
二、温故知新(3分钟2:32--2:35)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仓库,迅速梳理一下我们已学过的苏轼的名篇佳作。
1、学生回顾已学苏轼诗词文的名篇目(3个学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定风波》。
点评:很好,看来苏轼的作品深入人心,耳熟能详。
2、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课件展示名句。
这些同学们都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有个共同点,都体现了苏轼的什么情感呢?(生齐答:旷达情怀)过渡2:(对,旷达一直是苏轼最具魅力的原因之一),今天,我们要进一步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共同探究苏轼的旷达的心路历程,更深刻领悟其旷达的原因,那么苏轼究竟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
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选取了《古诗十九首》中的《静夜思》作为教学文本。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通过对月光下寂静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张月夜景色的高清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 简单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做铺垫。
自主学习- 学生默读诗文,标注不理解的词句。
- 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讲解- 逐句解读诗文,讲解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 强调诗中“床前明月光”与“举头望明月”之间的联系,以及“低头思故乡”所蕴含的深层情感。
互动探究- 分组讨论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 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
拓展延伸- 邀请学生尝试仿写一首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的诗歌。
- 分享交流,评价同学作品,鼓励创新和个性化表达。
总结反思- 回顾诗歌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诗歌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 对学生的仿写作品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创意和语言运用。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课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课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文学地位和历史背景。
2. 通过人物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其与情节发展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红楼梦》简介: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概览。
- 主要人物介绍: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 人物关系网:家族关系、友情与爱情线索。
- 人物命运与社会背景的联系。
教学方法1. 讲授+讨论: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3. 文本分析:选取典型章节进行深入分析,挖掘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内在联系。
4. 影视对比:观看相关影视剧片段,比较原著与影视改编的差异。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通过播放《红楼梦》的经典片段或音乐,营造氛围。
- 简要介绍《红楼梦》的文学地位和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知识讲解- 详细讲解《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和主要内容。
-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角色定位。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讨论其性格特点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 角色扮演:小组成员根据分配的角色进行简短的情景再现。
- 文本分析: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选定章节,深入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
影视对比- 观看影视剧中的相关片段,讨论与原著的异同。
- 引导学生思考影视作品如何再现和改编文学作品。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红楼梦》中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原著,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选择一位小说人物,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人物分析报告。
- 鼓励学生观看《红楼梦》的影视剧,并写下自己的观后感。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1.教学目标:(1).如何发掘感动点,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美丽。
(2).观察生活,精心选材,写一篇记叙文2.学情分析: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并且提出了高中生要“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
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这一写作专题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挖掘感动点。
对于高一新生而言,记叙文这一文体并不陌生,但如何在叙述生活经历中写出感动人心的文章就需要教师专业的指导。
因此在教学中,选取“亲情”这一常见的话题,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用学生的习作和视频来指正写作的方向和引起学生创作的欲望。
3.教学重点:观察生活,写一篇表现真情实感的记叙文教学难点:挖掘感动点,运用细节描写,定格瞬间4.课时安排:1课时5.课前预习和练习任务:(1).自学课本《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了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从哪些方面入手?(2).重点阅读黄方国《父亲》选段(3).下面这段文字,不够感人,请运用恰当的方法,加以修改,使之生动感人。
真正感受母亲深沉的爱,是在医院醒来的那个深夜。
那天夜里,我睁开眼睛,看着周围的环境,心里满是慌张。
我知道,这里是医院。
可是,我怎么会在医院呢?转过头,看见母亲侧趴在床边,她的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
心头一阵酸楚,我转过头,眼泪流下来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背景乐:《时间都去哪了》)人情感的爆发,往往有其特定的“感动点”,第一次看到东方喷薄而出的朝阳,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大;读到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对生命的美好有了更深的感受;听到纯净柔情的乐曲,内心也变得澄澈宁静。
那么在写作中如何发掘感动点,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美丽?二、写法借鉴与指导(一)检查预习任务1.如何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生回答,师板书)2.学习黄方国《父亲》选段思考:文段哪些语句可见作者被感动?作者借助什么描写手法传达这份感动?(生讨论分析)3.师生共评学生习作,在实践中得出写作理论(多媒体展示)(例文一:转过头,一眼便瞧见母亲。
湖州市第三届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课堂实录(教案)
湖州市第三届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课堂实录(教案)《种树郭橐驼传》教学实录湖州中学徐雪莉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上学期学过一篇文言文《秋水》,是否还记得它选自哪一部书?生:《庄子》。
师:在《庄子》中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德充符》中记载着这样的个人物:鲁有兀者王骀(tái),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
闉(yīn qí)跂支离无脣(chún)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dòu)肩肩。
(兀者:断足之人;闉跂支离无脣:曲足、驼背、无唇之人;脰:颈项;肩肩:瘦小的样子。
)这两个人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畸形残疾却有过人的本领。
我们猜猜看,他们是真实的人物还是虚构出来的呢?生:虚构的。
师:庄子正是用夸张的手法告诉我们只要有过人的本领,形体上的缺陷就会被忽略。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柳宗元笔下的一位驼背种树人郭橐驼。
请每一位同学出声读一遍文章,遇到不认识或不确定的字请你举手向我示意。
(学生自由读文章约4分钟。
)下面请大家一起读一遍文章。
(约3分钟)这位郭橐驼和《庄子》中的这两个人物有哪些相似之处?生:郭橐驼的身体也是残疾畸形的,也有过人的本领:树种得好,而且还懂政治。
师:郭橐驼的为人怎么样?生:他是个驼背,乡里人给他取外号“驼”,他不仅不生气,还说“甚善,名我固当”,并且自己也叫自己“橐驼”。
可见他很豁达、乐观,这种自信也许正暗示着他也许是个“世外高人”。
师:很好,橐驼的为人确实是形丑而豁达,身残而自信。
橐驼种树种得极好,我把它概括为:天下奇绝。
请一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其他同学们来找一找“绝”在哪里?生:“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无论是把树作为观赏的豪富人还是卖果子为生的人都争着雇佣他,可见他的技术很全面。
生:“或移徙,无不活”,我们常说“树挪死,人挪活”,但郭橐驼种的树移植了还能活,这也是他奇特之处。
生:“硕茂,早实以蕃”,他种的树枝繁叶茂,结果早且多,说明他种的树质量高,品质优。
高中语文课例分析报告范文
高中语文课例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本文将以某一高中的一节语文课例为对象,进行分析报告。
该课例的主要内容为《红楼梦》中贾母的教诲和思想内涵,探讨贾母作为一个复杂多面的形象在小说中的功能与意义。
通过对课例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贾母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以及《红楼梦》整体故事的主题和思想。
2. 课例内容概述本节语文课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课前导入、教学环节和课后延伸。
2.1 课前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红楼梦》的封面和插图,引起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贾母的性格特点和关键事件。
2.2 教学环节第一部分:贾母的长寿寄语教师根据小说中贾母的长寿寄语,针对其中的几个关键词逐一进行讲解和分析,如“好丈夫”、“三从四德”、“勉励孩子”等。
教师通过解释这些词语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贾母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并反思这些观点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第二部分:贾母的温情教诲教师选取小说中几个关于贾母与贾琏、宝玉的对话片段,带领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温情和关爱。
教师通过师生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贾母对于后代的期望和教育方式,以及这些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第三部分:贾母形象的多面性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说中贾母的形象描写和行为表现,分析其多面性。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贾母身上的矛盾和复杂性,如她公正严厉的一面和温柔慈爱的一面等。
通过这一部分的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贾母作为一个形象在小说中的丰富意义。
2.3 课后延伸课后,教师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则现实中的新闻或故事,通过贾母的教诲进行分析和解读。
教师还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以扩展学生对于贾母形象的理解和了解。
3. 教学目标和效果评价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贾母的形象和教育观的深入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文本和探究复杂人物形象的能力。
同时,通过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思考和思想拓展的能力。
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能否对贾母的形象和教育观进行准确理解和分析。
高中语文课赛课教案
高中语文优质课赛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1.2 教学内容选取适合高中生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韵律、修辞和表达技巧。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来进行教学。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利用纸质教材和参考资料,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文章和文学作品的电子版,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组织3.1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话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讨论与分享: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2 教学组织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学生作业评价: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表达能力。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文学作品:选取适合高中生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
教学教材:利用现有的语文教材和相关教辅材料。
多媒体资源:制作PPT、查找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加教学的生动性。
5.2 教学材料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习资料: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讲评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讲评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文学的内涵和意义;- 掌握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方法;- 提高文学作品鉴赏和欣赏能力。
1.2 能力目标通过本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发展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多种文学分析方法对作品进行解读;- 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1.3 情感目标通过本堂课的研究,学生将培养:- 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情感投入;- 爱好和热爱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案的教学内容为:《红楼梦》第一回。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可以利用课前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谈谈对《红楼梦》的初步认识以及对红学研究的了解程度。
3.2 重点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创作主题等重要信息。
重点讲解其中的经典语段,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3.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文学语段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就其中的特点、主题等进行讨论。
3.4 总结回顾通过学生展示和讨论,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收获。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学生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 课件投影仪- 研究资料:《红楼梦》第一回文本、相关阅读材料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兴趣。
但在组织小组讨论环节时,需注意时间控制,以充分保证每个小组都能有足够的发言机会。
七、参考资料- 李时中,刘炳森主编.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达标评价指南》.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红楼梦》。
高中语文获奖示范课教案
高中语文获奖示范课教案
该教案选取了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对作品深入细致的解读,引导学生领略文
学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导入新课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一个与作品主题相关的小故事、一段引人深思的问题或者一组震撼人心的图
片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教师会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逐段进行解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注重文字的表面意义,更深入挖掘作者的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以及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
己的见解,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这样的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教案中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课堂活动。
例如,学生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创作一段以作品
为灵感的现代诗歌或短剧。
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文学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
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还特别强调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课程的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思考作品对他们的启示,以及如何将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融入到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去。
这样
的环节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富有感染力,能够很好地把握课堂节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使课堂更加
生动有趣。
初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
初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教案的核心是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并吸收知识。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案设计需要围绕几个关键要素展开:1.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案开头要清晰地列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点、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例如,对于一节以古诗文为主题的课程,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理解诗文内容,掌握其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自信。
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根据教学目标,精心挑选适宜的文本材料,并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内容应涵盖必要的背景知识、文本解析、语言特点等,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文本。
3.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结合现代教育理念,采用讨论、合作、探究等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对文本情感的体验。
4. 互动环节的设计: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教学评价的合理性:教案中应包含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如通过小测验、作业或课堂表现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 课后延伸的拓展性:为了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教案应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研究课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以《桃花源记》这一经典古文为例,教案可以设计如下:- 引入阶段: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理想世界的短故事,激发学生对“桃花源”概念的好奇心。
- 教学阶段:逐段讲解《桃花源记》的内容,分析作者陶渊明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手法,同时穿插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
- 实践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发现“桃花源”的过程,增强学生对文本情境的感受。
- 总结阶段:引导学生讨论现代社会中“桃花源”的意义,鼓励他们联系现实生活,发表自己的见解。
-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桃花源”理想的理解和向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教案XXX《再别康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2、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3、当堂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难点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教学的重点;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三、教学设想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
四、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有一座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有一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有一首诗,清新空灵,载誉中华。
你想欣赏这座桥,走进这个人,感受这首诗吗?”今天,让我们研究XXX的再别康桥二、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XXX(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XXX。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XXX,攻读博士学位,”XXX说XXX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的确是一语中的。
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XXX短暂的人生的旅途中既表现出这位旷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亦流露出这位生活在乌托邦之国中的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
当然若是论XXX 的散文深义,它恐怕既无XXX之深刻尖锐及宏阔感,XXX及沧桑感,但就其抒情性特征则是任何一位现代散文家不可比拟的,它的散文始终充溢着饱满的激情,哪怕是颓废,读来亦痛快淋漓,决无缠绵有泥淖之感。
他爱做梦,梦是唯美的,又是飘摇的,她会很跳跃,如美丽的天使与你玩捉迷藏,会时不时俯下微笑着的脸膛,然后又迅即离去,却留下一绢幽幽灵动的轻纱。
XXX就是个寻梦、追梦的孩子,他在重逢XXX因时曾伤感的说:一生中有太多的梦从指缝中溜走了,也许就只能用诗来网住梦的残影。
三、简要情况-康桥情结),由此引出对《再别康桥》的示范朗诵。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XXX所在地。
1920年秋,XXX 经美国到伦敦,在XXX、XXX研究,1922年上半年由XXX 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
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
高中语文优质课的案例分析与探讨
高中语文优质课的案例分析与探讨近年来,我指导了不少青年教师在省内外开设各种类型的公开课。
2010年11月,我指导一位教师参加福建省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并获得了省一等奖,这促使我不断地思考怎样的课才算得上优质课,上好优质课的奥秘在哪里?哪些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心智发展特点的内容需要我们去解密呢?我想,一节优质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准确快速地把握教材精髓,内化教材主干知识,更要把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进而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
本文以在福建省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的课例《巩乃斯的马》为案例,从四个方面谈谈对构成一节优质语文课要素的理解。
一、精心选择“抓手”作为教学突破口“抓手”原义是指人手可以把持(抓握)的部位,只要把手“抓”住了,人便有了依托,有了凭借,如果没有“抓手”,某些活动和工作就无法开展或展开不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选择“抓手”,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浅显的艺术效果。
一个巧妙的教学抓手就好像一根省力的杠杆,选对了,抓准了,抓牢了,它就会使文本思路、学生学路、教师教路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就有了基础和凭借,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这次赛课的课题是语文版(必修二)的一篇文章《巩乃斯的马》,文章篇幅较长(约3400多字),意蕴丰厚。
要让高一的学生通过短短的一课时来全面把握马的形象,深刻领会作品深邃的内韵,难度非常大。
那么,在教学中如果能找到一个“抓手”作为着力点,让学生快速、准确地进入文本,进而与文本对话,把握作品深刻的内涵,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因此,这堂课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应该从什么地方作为突破口是我最先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文本结构与作品主题的探究,我觉得《巩乃斯的马》的创作思路恰好依次折射出了新时期三种文学现象: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是这三种文学现象的综合体。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湘夫人》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湘夫人》教案湘夫人》是一首瑰丽奇幻、幽深含蓄、婉转委曲的诗歌作品,后代学者对其评价很高。
本课时旨在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通过名人评论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不同层面感受诗歌的魅力,加强阅读体验的交流,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引用《文心雕龙》的作者___对___的文字赞美,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惊艳”之处的感受。
在诵读涵咏环节,教师可以配乐诵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由朗诵,感受诗歌丰富意蕴。
在探究交流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诗歌语言的摇曳婉转之美、人物情感的伤情之美、意境的凄清优美、作品中人物的纯净高尚之美、寓意的深厚含蓄之美。
教师可以归纳学生意见,总结诗歌鉴赏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在拓展引申环节,教师可以指出作品的耐人寻味之处在于,不仅感情、理想,而且人世间一切难以达到的追求、失意和惆怅的情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产生共鸣,故经典值得一辈子去读,去从中获得上下求索的执着力量。
同时,教师可以引用___的观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最后,教师可以归纳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收获。
___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
由于___大夫等人的嫉妒,他遭到了群小的诬陷和___的疏远。
___被___收买,致使___断交,___被命令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然而___又一次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___联盟未能成功。
最终,___被秦扣留并客死秦国,___继续实施投降政策,___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在楚辞中,___的诗歌描写了___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九歌》是楚辞中的篇名,共十一篇。
其中,《湘君》和《湘夫人》的传说相传为___与___、___所化。
___率大军南巡,娥皇、___亦相随而行,留于湘水之滨。
后___不幸于___去世,___、___接到噩耗,亦投水而殉,后___化身___,___、___化身湘夫人,同为湘水之神。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做到正读、情读,并完成全诗背诵。
2、通过诵读,把握诗歌情感,并理解丰富的人物形象。
3、感受曹操的“忧”的内涵,从历史和人生的高度认识曹操,并能积极对待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把握诗歌情感,并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在诵读中准确把握全诗内容和情感。
教学方法:1、诵悟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畅谈你心目中的曹操形象三、诵读环节1、正读。
读准字音,初步感知。
2、意读加情读方法点拨:A、把握全诗情感基调B、理解诗歌中词语、句子的含义C、把握诗人抒情脉络D、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四、整体感知(一)把握全诗情感基调诗歌能够流传千古,是因为在每个时代都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请各位同学找出全诗情感色彩最浓的字。
(二)小组探究:请分小组品读全诗,并思考你将怎么诵读,为什么这样处理?你的诵读能感染小组的人吗?五、展示按照讨论诗句顺序来发言,只需谈其中一点即可六、拓展并探究讨论曹操忧的内容和根源,练习本诗和以下诗歌谈谈你对曹操的新认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七、课后作业1、写作练习写一写,忧思梦想大比拼,生于忧患,让忧思给梦想插上隐形的翅膀。
2、定时作业练习。
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宝黛初会》Word版
《宝黛初会》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分析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2.学习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手法。
学习重难点:分析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导入:国外有句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来认识林黛玉,以及她一生的知己——贾宝玉。
我们读人之心,品物之性要“观其貌,辨其言,察其行,审其思”,从描写的方法上说“观其貌”就是看肖像描写,“辨其言”就是看语言描写“察其行”就是看动作描写“审其思”就是看心理描写。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方法来一起认识林黛玉和贾宝玉。
一、初次见面(惊、笑)宝黛初会时,两人都有一种什么感觉?(似曾相识、一见如故,心有灵犀),两人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第一回中提到的“木石前盟”的故事,哪位同学来读一下?(“木石前盟”的故事)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作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并幻化人形,修成女体。
绛珠仙草(林黛玉)在顽石(贾宝玉)下世之时,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宝黛的爱情在初会之前就有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让人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所以,两人见面后才有了相同的感觉,相同的感觉却有着不同的表现,哪两个字分别写出了两人不同的表现。
(惊、笑)一“惊”属于什么描写?(心理描写),一“笑”属于什么描写?(动作或神态描写,笑说的内容是语言描写)交换一下这两个字读一下,好不好?“惊”反映出林黛玉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笑”反映出宝玉率真直爽的性格特征。
惊含蓄内敛笑率真直爽脂砚斋曾评点说:“一存于中,一发乎外,可见文于下笔必推敲的准稳,方才用字。
”二、宝玉眼中的黛玉1.宝玉眼中的黛玉是怎样的?抽一男生读对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高三语文专题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高考语文的考点和要求。
2. 熟悉高考试题形式,提升解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 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作文分数。
二、教学内容1. 高考语文考点梳理:对各个考点进行逐一介绍,包括基础知识点、重点难点和解题技巧。
2.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解析过去几年高考试题,分析试题命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3. 作文指导:对高考作文要求进行解读,并进行写作指导和示范。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和解题技巧。
2. 组织讨论法:安排学生针对不同的考点进行小组讨论和答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年高考试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临场应变能力。
4. 写作指导法:通过针对性的写作指导,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关键要素和技巧。
四、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并激发学生对高考语文的重视和学习兴趣。
2. 教师进行高考语文考点的讲解和解题方法的示范,同时与学生互动讨论,解答疑问。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针对不同的考点,进行深入探讨和解答问题。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高考语文试题分析,解析命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5. 教师进行作文指导,分析高考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示范写作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6.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梳理重点内容,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的积极程度。
2. 试题解答评价:评估学生在解答高考语文试题时的准确度和解题思路的合理性。
3. 作文评价:评估学生的作文水平,包括观点的表达、结构的完整性、语言的准确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高考语文考点的介绍、试题分析和作文指导的内容。
2. 教学参考书: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
3.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在线的高考语文试题和作文范文,以及相关解析和讲解视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高中语文优质课的案例近年来,我指导了不少青年教师在省内外开设各种类型的公开课。
2010年11月,我指导一位教师参加福建省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并获得了省一等奖,这促使我不断地思考怎样的课才算得上优质课,上好优质课的奥秘在哪里?哪些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心智发展特点的内容需要我们去解密呢?我想,一节优质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准确快速地把握教材精髓,内化教材主干知识,更要把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进而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
本文以在福建省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的课例《巩乃斯的马》为案例,从四个方面谈谈对构成一节优质语文课要素的理解。
一、精心选择“抓手”作为教学突破口“抓手”原义是指人手可以把持(抓握)的部位,只要把手“抓”住了,人便有了依托,有了凭借,如果没有“抓手”,某些活动和工作就无法开展或展开不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选择“抓手”,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浅显的艺术效果。
一个巧妙的教学抓手就好像一根省力的杠杆,选对了,抓准了,抓牢了,它就会使文本思路、学生学路、教师教路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就有了基础和凭借,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这次赛课的课题是语文版(必修二)的一篇文章《巩乃斯的马》,文章篇幅较长(约3400多字),意蕴丰厚。
要让高一的学生通过短短的一课时来全面把握马的形象,深刻领会作品深邃的内韵,难度非常大。
那么,在教学中如果能找到一个“抓手”作为着力点,让学生快速、准确地进入文本,进而与文本对话,把握作品深刻的内涵,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因此,这堂课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应该从什么地方作为突破口是我最先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文本结构与作品主题的探究,我觉得《巩乃斯的马》的创作思路恰好依次折射出了新时期三种文学现象: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是这三种文学现象的综合体。
教学之初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三种文学现象,并以此为“抓手”来感受作者怎样一步步地从绝望中思考“文化大革命”给我们民族带来灾难的原因到对“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性实质进行深刻的反思,直至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这样的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
通过对这三种文学现象的了解,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刻画在作者心中的“巩乃斯马”的形象,更准确深入地把握作品的主题——以“马”为核心形象引起了作者对于世界的思考,通过马联想到人生不朽的壮美和潜藏在其深层的忧郁,联想到流淌于民族精神中的英雄豪气与进取精神,呈现出崇高深邃的气韵与精神。
一个巧妙的教学抓手就如一把打开文本奥秘的钥匙,一旦拥有了它,你就能深入探究文本潜藏的秘密,不仅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而且能使他们迅速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高效率地达成教学目标。
这是优质课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二、根据学情营造认知“落差” 叶澜教授认为,一节优质课首先是有意义的课。
有意义的课就要有变化,就是要根据学情营造认知“落差”。
试想,假如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课前没有什么不同,没有形成认知上的“落差”,还停留在原先的认知水平,那么,这样的课还有什么效率可言?课堂教学必须讲究效率,这效率往往就从“落差”上体现出来。
教学起始阶段,我没有按照常规教学进行作者和背景的简介,而是让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画出作者由马所引发的情感起伏变化曲线图,并以这个作为贯穿全课的线索。
学生一开始对作者由马所引发的情感不甚理解,画出的曲线图千姿百态,但不管怎样,在画线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思路,尤其是对作者的情感变化总算有了初步的体会。
接着,我让学生相互比较大家呈现出来的不同曲线图,相互评点,相互修改,在比较、评点、修改中学生不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每一次的评点,每一次的修改,认知的“落差”都在不断缩小,认知的水平都在不断提升,最后师生达成认知的共识,师生合力共同完成情感变化曲线图,这节课的教学核心体会“作者寄寓的感情”迎刃而解。
我认为,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上下工夫,准确了解学情,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营造认知“落差”。
有“落差”,才有实效;有“落差”,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有“落差”,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有“落差”的语文课堂,才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课堂。
三、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高潮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高潮应是师生在课堂中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紧张、情绪最高涨、课堂气氛最活跃的阶段,也是一堂课诸多教学环节中最精彩、最动人、最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环节。
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总是十分自然而巧妙地设计、应用与控制教学高潮,使之非常和谐与自然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在《巩乃斯的马》教学中,我在写马的两个场面上下工夫力求营造教学高潮。
1.科学地调控教学时间形成高潮有研究发现,45分钟时间随着学生生理的变化呈现出一种动态。
在45分钟之内,学生的生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波峰——波谷——波峰——波谷的起伏发展规律。
依据这种发展规律,教师可借鉴工业生产中的优选法公式,选取一堂课的最佳部位,这个最佳部位就是这节课的高潮,即第14分钟和37分钟。
而这两个时间段恰好对应写马的两个场面,教师正好诱领学生心理进入最高波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佳境界。
2.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形成高潮 (1)用浸透情感的语言形成高潮。
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学习的至妙之法,要求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散文教学更离不开朗读。
字词章节的分解永远无法代替散文情感内蕴的把握。
脱离了朗读的散文教学只能使文章失去原有的韵味与情致,使一篇篇动人的诗篇变成一具具没有灵魂的躯体。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多次朗读文本,品味文本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拉近他们与文本的距离,促使他们在朗读中领会文本所赞扬的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领悟文本所寄托的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当然,优秀教师自身也总能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火候,诱发学生的激情,撞击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让学生在浸透情感语言的氛围中进入教学高潮。
(2)在有效的互动对话中形成高潮。
有效的互动对话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
学生与作者的互动,让学生与文本中的形象进行心灵的交流,给学生人格以深远的影响;学生与文本的互动,能激活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建构以学生生活为本的知识结构;师生间的互动,能促进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生生之间的互动,有益于他们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在教学中,可把全班分为A、B、C三组,围绕以下三个话题思索并提出问题:1.马的性格和精神?2.个人的生命态度?3.民族的生命内涵?让学生在积极的对话中使教学深度触及学生情绪,形成教学高潮。
(3)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达成高潮。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例如展示“雪夜纵马狂奔”“夏日暴风雨中群马奔腾”这类形象化的教学视频,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对形成教学高潮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当然,我们在追求课堂教学高潮的同时,也要防止教学高潮出现过频的现象,更不能哗众取宠,为高潮而高潮,因为这容易分散教师的教学重点,分散学生的学习重点和课堂的注意力。
四、加强情感体验,努力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必须把情感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让它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一节优质课要突破单纯地注重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进而指向学生的精神领域,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巩乃斯的马》的教学中,我把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披文以入情”,让学生在涵泳朗读的基础上充分体验文本的情美、意美,让他们把握住跳动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脉搏,激发他们去体验、去思考、去感悟思想情感的真谛。
那么,教学中我是如何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进行触动心灵的有深度的体验呢? 作品以“马”作为核心形象引起了作者对于世界的思考,通过马联想到人生不朽的壮美和潜藏在其深层的忧郁,联想到流淌于民族精神中的英雄豪气与进取精神。
我认为,这种崇高深邃的气韵与精神浸透了作者的生命体验,这与作者的感性的叙述、描写分不开。
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重点体悟文章中写马的两个场面,特别是那个万马奔腾的场面:“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雪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
”在这个惊心动魄的大舞台上,巩乃斯的马酣畅淋漓地释放生命的激情,它们洋溢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进取不息的昂扬的斗志,使学生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让学生心灵深处,有了一次不寻常的生命体验。
总之,选择“抓手”,营造“落差”,把握高潮,加强体验,这些都是揭开语文优质课奥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但不管怎样,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对人内在精神的唤醒和激励,是塑造一个精神丰满、光彩照人的“人”。
提高教育教学的“含人量”是我们教师的终生追求,是一节优质课的永恒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