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导语 收获课堂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设计导语收获课堂喜悦
导语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运用建立教学情境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行为。如何设计导语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呢?下面试对语文课导入的技巧作一简要阐述。
表演激趣,导入新课。在上《口技》这篇课文时,事先我把一张树叶含在嘴唇,学着鸟的叫声吹了几下,然后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能不能模仿出一些这样的声音来?顿时,教室里狗叫声,鸡叫声,牛叫声……一时齐发。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我这样引导:普通的嘴,竞能将如此多的声音模拟得惟妙惟肖,真是令人叹为“听”止。我们把这种艺术叫做口技,它是中国传统曲艺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我们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表演的形象性、直观性渲染了气氛,能一下子激发起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音乐激趣,导入新课。大多数学生对《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较为熟悉。因此,上朱自清的《春》这一课,一开始我就打着拍子唱到“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很多学生听了就忍不住跟着唱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想唱歌想展示自己的欲望非常强烈,教师应因势利导,一则顺应他们的心理,二则便于教师进行下一步的教学。等到学生一唱完,我就让学生闭上眼睛再想象朱自清笔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春天?这样导入设计可谓水到渠成。通过音乐唤醒了生活场景在头脑中留下的表象,沟通了书面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发了学生与语言文本的对话。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实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从内心感觉出发,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整体探寻课文内容。
歇后语激趣,导入新课。歇后语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教师若能根据课文内容将歇后语这一特点运用到新课的导语中来,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众所周知,文言文上起来比较乏味。如《孙权劝学》一课,如果一开始,教师就叫学生朗读课文,然后翻译字词,再到把握主旨,一节课下来平淡无奇,老师讲得枯燥,学生听得犯困。笔者在上这一课时,先来几句歇后语对接比赛,学生都能很快争着说出来了。这时,我便故意卖个关子,跟他们说下面的一句谁要是最先说出来就获得比赛的第一,说罢我便在黑板上写上歇后语前半句“秀才遇到兵——”大多数同学马上接上“有理说不清”。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我话题一转,迅速把学生引到课文中来,今天,我们将领略到一位秀才和兵的较量。这位秀才能把他所遇到的兵说得心服口服。你们知道这个秀才是谁,这个兵又是哪个?这个足智多谋的秀才又是如何将目不识丁的一介武夫变成一个儒将?顺着
我的引导,学生很快就进入到课文学习的内容上来。再如上《伤仲永》和《皇帝的新装》时,我就分别用了“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与“狐狸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两个歇后语来影射仲永和骗子。这样的导入很容易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之火。课堂的火点燃了,如果老师再吹上一阵风,那么课堂之火就会烧得越来越旺。学生的兴趣激发了,接下来课文的朗读、学习就容易得多了。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教授新课时,巧妙的设问,往往能引起学生高度的思维,积极地思考问题。笔者在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时,在黑板上写了“1+1=?”许多学生看了都感到出乎意料。什么语文老师在给我们上数学,并且问题那么简单。于是他们不假思索地回答等于2。我又再抛出另一个问题“走一步,再走一步等于多少步?”“两步。”“那作者为什么不用两步作为课文的题目而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呢”?这一下学生答不上来了。急于知道答案的学生很快地投入到课文当中去。很快他们明白了原来课文题目暗指的是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不仅能把学生很快地引到课文的内容当中,而且帮助他们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堂课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人胜;一堂课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导语是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我们广大教师应当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