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大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

(学科建设办公室,2003年3月)

一、我校学科建设工作指导思想

全面规划,突出重点,促进交叉,提高内涵。

二、未来我校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

学科水平是高等学校质量和水平的主要标志,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我校学科建设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利用我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积极进行老专业改造和新专业建设。全面拉动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快速发展。在研究生培养层次,注重将科学研究与国民经济发展相结合,积极参加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技术竞争,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稳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凝炼学科方向,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

我校在选择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时,首先应充分预见到学科发展的趋势,瞄准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科学发展的前沿,对我校学科发展从高端进行设计。其次,要切实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体现可能性。最后,应充分利用我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大力推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不断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增强我校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3、汇聚学科队伍,创建人才健康成长的学术氛围

我校学科队伍建设主要从三个层次进行谋划:一是学科带头人建设工程,二是学术带头人建设工程,三是学术骨干和优秀教学骨干建设工程。将采取引进培养并重的原则,其目的在于探索建设“学科带头人+ 创新团队”的学科建设新模式。

4、构筑学科基地,为学科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科基地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我校目前必须要着眼于改善技术设备,建设一流的实验室、工程中心,包括一流的仪器、设备、制剂、信息、工作空间以及工作氛围,努力为科研人员提供一流的研究平台,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学科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通过共建、共管等方式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促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加强基地的维护和运营管理,努力实现良好的循环。

三、学科建设工作的目标、规划(包括学科群规划)

(一)至2005 年底主要目标

1、特色优势本科专业2〜3个;

2、硕士点数量6〜8个;

3、重点建设学科(三个层次);

(1 )拟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2 个)

(2)已有硕士点的学科(4〜6个)

(3)拟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3〜5 个)

4、省级重点学科数量1〜2个;

5、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

(二)至2010 年底主要目标

1 、特色优势本科专业6〜8 个;

2、硕士点数量15〜20 个;

3、重点建设学科;

(1 )拟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4 个)

(2)重点学科:已有硕士点的学科(12〜16 个)

(3 )拟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5〜8 个)

4、省级重点学科数量5〜6 个;

5、省级重点实验室3〜4 个;

6、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 个。

四、未来8 年我校学科建设的措施与办法

(一)人才队伍建设

1 、学科带头人建设工程

(1 )院士引进与培养规划

①院士引进相关政策

②院士评审的基本条件

③我校院士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拔标准

④建立院士培养基金

(2)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培养规划

培养目标:通过对具有博士导师能力和水平的教师进行扶持和培养,明确学科带头人,使其逐步具备整合和提升二级学科综合水平的能力,为我校2010 年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申请在教学与科研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作任务:为学校重点扶持的博士导师层次的人才提供人员、资金、实验室等方面的支持,为其科研与学术能力的提高搭建高水平的事业平台。

措施:

①整合学术梯队,使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比例,稳定在

一个合理的结构;

②提升梯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能够保证在国家级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获

得各级科研课题数以及各类获奖数连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2、学术带头人建设工程

培养目标:在二级学科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培养具有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工作任务:根据研究方向与重点建设二级学科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资金、人员、设备的支持。

措施:

①优化学科方向;

②重新组合人员结构。

3、学术骨干和优秀教学骨干培养规划结合目前我校的学分制、大学生创新工程等工作的要

求,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教育思想先进,教学水平高,具有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及毕业

论文能力的教师。

(二)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三)学科基地建设工程

1 、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

①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符合我省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目标,或前沿、交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②人才队伍:学术带头人不少于3人,实验室主任不超过60岁,科研人员总数不少于20 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在读博、硕士研究生不少于10 人;

③硬件条件:科研用房面积1000 平方米以上,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00 万元以上,统

一管理,开放式使用;

④科研能力: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少于5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资助强度

50 万元以上的科研项目不少于3 项,科研项目总经费1000 万元以上,或人均科研经费不少于10 万元/年,或年均竞争性科研经费(不包括单位、政府经常性拨款)不少于100 万

元;

⑤运行管理:依托一级法人单位跨学科组建,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⑥支持与投入: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连续投入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经费不少有500万

元。

2、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指标参照省级实验室指标的1/3-2/3 )

(四)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与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是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但目前我校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总体上还没有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稳定连续的研究方向和领域,缺少高级别重大科研课题的拉动作用

(2)没有形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能提供高水平学术研究和科技开发成果的学术队伍;

(3)承担国家各类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的数量不多,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科技攻关项目还是空白,申报国家级项目的整体中标率还低于平均水平,每年申报国家及地方政府科研项目的不足百人,与我校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比例不相称;

(4)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有自己明确的研究方向,基层领导与教师缺乏教学科研并举的意识,科研意识淡薄,普遍认为科研是极个别人的事情(或感觉无从下手)

(5)科学研究缺少从概念层面上进行设计的创新性研究,一些教师还没有重视利用我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进行学科交叉、融合,以形成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在选题上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

(6)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差,能形成社会效益和生产力的项目还很少;

(7)科技管理工作还远没有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的高度;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1.实施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培育工程

(1)重大和重点项目培育

为了发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重大拉动作用,体现科研项目在学科建设方面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有可能冲击国家科技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