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凝胶法制备Cr2O3-SiO2薄膜

合集下载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工艺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工艺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工艺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制备方法,具有制备过程简单、产物纯度高、粒度均匀等优点。

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工艺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形貌、结构和性能的SiO2材料。

本文主要探讨了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工艺的过程、实验结果及其应用,分析了该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实验主要采用了硅酸酯、氢氧化钠、去离子水等原料,将硅酸酯和氢氧化钠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去离子水,继续搅拌得到溶胶。

将溶胶在一定温度下干燥,得到干凝胶。

将干凝胶在高温下焙烧,去除有机物,得到最终的SiO2产物。

实验过程中,通过控制溶胶时间、固化温度等因素,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工艺参数的SiO2样品。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和粒度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溶胶时间、固化温度等因素,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形貌和粒度的SiO2材料。

当溶胶时间为60分钟、固化温度为400℃时,制备出的SiO2样品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良好的分散性。

XRD结果表明,制备的SiO2为结晶度良好的α-石英相。

SEM表征显示,该条件下制备的SiO2粒子呈球形,粒度分布较窄。

通过控制原料浓度、水解速率等因素,可以进一步调节SiO2的粒度和形貌。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工艺,可以获得具有高纯度和良好分散性的SiO2材料。

实验结果表明,溶胶时间和固化温度是影响SiO2形貌和粒度的关键因素。

当溶胶时间为60分钟、固化温度为400℃时,制备出的SiO2样品具有最佳的性能。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制备过程中有机物的挥发和残留可能会影响产品的纯度和性能。

为了提高制备效率和产品质量,建议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对原料浓度、水解速率等参数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并尝试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添加剂的使用来改善产品的性能。

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工艺的应用领域。

由于SiO2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如高透明度、低热膨胀系数等,可以将其应用于光学、电子、催化剂等领域。

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薄膜资料讲解

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薄膜资料讲解

SiO2制备方法
采用溶胶凝胶法 以硅醇盐或硅卤化物为原料, 以醇作为共熔
剂, 加入酸或碱溶液作为催化剂, 通过硅醇盐 或硅卤化物的水解、缩聚, 形成SiO2 凝胶.采 用正硅酸乙酯( TEOS) 为原料, 典型的Sol- Gel 法( 一步法) 反应为 Si(OC2H5)4+ 4H2O ——Si(OH)4+4C2H5OH
制造超细颗粒及微球体。溶胶-凝胶法制微粉通常从喷嘴或超声 分离装置中喷出溶胶,而后在一定气氛中对微溶胶液滴进行凝胶化 处理。这一方法可对金属盐和金属醇盐的各种先驱体进行工业化 处理,由于反应对象仅仅是水, 引入杂质的可能性小,故溶胶-凝胶 法制备的超细颗粒有粒度细单分散性好,纯度高及重复性好等特点。
流程
化学过程
溶胶-凝胶法的化学过程首先是将原料分 散在溶剂中,然后经过水解反应生成活性 单体,活性单体进行聚合,开始成为溶胶, 进而生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凝胶,经过 干燥和热处理制备出纳米粒子和所需要材 料。
特点
溶胶-凝胶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许多独 特的优点:
1)由于溶胶-凝胶法中所用的原料首先被分 散到溶剂中而形成低粘度的溶液, 因此, 就可 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分子水平的均匀性, 在形成凝胶时, 反应物之间很可能是在分子 水平上被均匀地混合;
制备陶瓷涂层薄膜,如Al2O3涂层 制备陶瓷 ,如纤维SiO2纤维: 其基本原料是Na2 SiO3 制得的聚硅酸,
但是由于聚硅酸的多官能团性,水解缩合时易成为体型结构,为了 得到线型缩合物,必须将其部分酯化后再进行缩合。其方法是将 Na2 SiO3 溶液加入HCl再用T HF萃取分离得到硅酸的THF溶液,然后 加入醇类进行酯化。酯化度( DE )约为50%的聚硅酸酯有利于制得 线型缩合物。当浓度和分子量达到一定范围时,溶胶显示可纺性。 目前,由聚硅酸乙酯( DE= 50% )通过溶胶-凝胶法得到的先驱体溶胶 纺丝再进行热处理到900℃ ,制得连续SiO2 纤维已经工业化生产, 强度约6GPa ,模量约70 GPa ,最高使用温度为1100℃。

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纳米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材料科学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材料开始被研究和应用。

其中,多孔材料已经在分离、催化、传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多孔二氧化硅薄膜是一种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的重要多孔材料,与其他多孔材料相比,其独特的表面性质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溶胶-凝胶法是制备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廉价、易于控制多孔度和孔径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制备大面积、厚度均匀的多孔薄膜。

因此,研究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方法和控制多孔度和孔径等参数对提高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方法,并研究影响其多孔度和孔径的主要因素。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碱催化剂浓度对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结构和孔径大小的影响;2. 各种有机物和其浓度对多孔二氧化硅薄膜孔径大小、孔隙度和孔道形态的影响;3. 热处理对多孔二氧化硅薄膜孔径大小和热稳定性的影响;4. 多孔二氧化硅薄膜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探究。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将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二氧化硅薄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测试技术对其结构、形貌、孔径大小和孔隙度等进行分析和表征。

通过改变不同因素,如碱催化剂浓度、有机物种类和浓度等,制备多孔二氧化硅薄膜,探究各因素对其多孔度和孔径的影响。

在实验中,还将通过热处理方法优化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孔径大小和热稳定性,并预测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四、研究难点和解决方案本研究的难点在于如何控制溶胶-凝胶法中的各项参数以制备多孔二氧化硅薄膜,并且通过优化制备工艺等方式来改善其结构和性能。

在实验中,我们将尝试选择合适的有机物和碱催化剂种类和浓度,以及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等方法来解决。

五、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本研究将为多孔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有望改善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性能和稳定性,特别是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SiO2薄膜的新方法

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SiO2薄膜的新方法
22 D c T . S / G分 析
一 O- i 一 [ i2 S 2 一 SO- O ]
c mp s h drg n b n a d rsr n slc n h d o y c mp u d s d me tto P o o e y o e o d. n eta iio - y rx l o o n e i nain. VA d ce e s l S i e ra o ’ s a rg t n ma e o o ssr cur n te t ema rc s Th o o s sl a fl t ik e si b u m . ge ai k s p ru t t e i h r lp o e s. o u h e p ru i c m c n s sa o t3 i i h
( C H )S H+ —H 0_ s( cH )- O ) O 2 53i O 2 = io 2 54 ( H +
x O2s H C H () 2
l - I
( C H )一 i O + ( H)S ( CH )一 O 2 a 4 s ( H) O i O 2 a4 ( C H )一 O 1j O s( H) 一 ( C r )一 0  ̄ 54 ( H) 一 s — — iO 1 0 2I 4 a
nH 一
规则性 有关 ,和用 阳极氧化 法 和超临界 法制备
孔 S ,的扫 描 电镜 照 片具 有 明 显 的 区别 ,阳极 i O
化法 制作 的多孔 膜为规则 蜂窝结 构 ,在表面一 压
多孔 性 比较好 ,由于 阳极 氧化 法 的固有特点 ,
( c H )S CH + H 0 一 o 2 5 3i 2 5 O 2 H CH Oa s
(、 70 P 15 )作 为致缓 剂和发 泡剂 ,制 作 多孔 s0 薄膜 。碱 催 化使 得硅一 基 化合 物 的溶 解度 增 大 , i2 羟

溶胶-凝胶法二氧化硅增透膜

溶胶-凝胶法二氧化硅增透膜

溶胶-凝胶法二氧化硅增透膜的制备与研究一.实验目的1、了解二氧化硅增透膜的原理及制备方法;2、制造出二氧化硅增透膜;3、探究不同退火温度对二氧化硅增透膜透射率的影响;4、掌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并能利用orgin绘图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二、实验原理1、溶胶--凝胶法A.溶胶--凝胶法原理溶胶--凝胶法是一种条件温和的材料制备方法。

溶胶--凝胶法(Sol--Gel法,简称SG 法)就是以无机物或金属醇盐作前驱体,在液相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

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溶胶--凝胶法就是将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热处理而成的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固体的方法。

近年来,溶胶--凝胶技术在玻璃、氧化物涂层和功能陶瓷粉料,尤其是传统方法难以制备的复合氧化物材料、高临界温度(P)氧化物超导材料的合成中均得到成功的应用。

B.溶胶--凝胶法特点;1)由于溶胶--凝胶法中所用的原料首先被分散到溶剂中而形成低粘度的溶液,因此,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分子水平的均匀性,在形成凝胶时,反应物之间很可能是在分子水平上被均匀地混合;2)由于经过溶液反应步骤,那么就很容易均匀定量地掺入一些微量元素,实现分子水平上的均匀掺杂;3)与固相反应相比,化学反应将容易进行,而且仅需要较低的合成温度,一般认为溶胶一凝胶体系中组分的扩散在纳米范围内,而固相反应时组分扩散是在微米范围内,因此反应容易进行,温度较低;4)选择合适的条件可以制备各种新型材料。

但是,溶胶一凝胶法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原料金属醇盐成本较高;有机溶剂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性;整个溶胶一凝胶过程所需时间较长,常需要几天或儿几周;存在残留小孔洞;存在残留的碳;在干燥过程中会逸出气体及有机物,并产生收缩。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薄膜的研究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薄膜的研究
10 l 20 l 5 和 0 的加入量 , 别滴 入到 质量 为 1 分 0g 的溶胶 溶液 中 , 用磁力搅 拌器 剧烈持续搅拌 1 i. 0mn 搅拌均匀后 密 闭放 置 , 察 并 记 录胶 凝 时 间 ( 里 观 这 把溶胶 失去流动 性所需 的时 间记 录为胶凝 时间 ) .
2 Su hn n esyo T cnl y G agh u 16 1 G agog .ot C iaU i rt f eh o g , u zo 04 , u dn ) h v i o n 5 n
A s at T ee eto tyt adt prt eo e ig iei t l e r es f E S( t ehl r oict) bt c: h f c f a l s m ea r ngln m es — l o s o O t r ty ot si e r s c a s n e u l t nh o g p c T e a h la
A t dy o iia fl spr pa e y s lg lm eho su fslc m e r d b o - e t d i
ZH ANG e y a AO F . i g K — u n ,C u xa n
( . un dn stt o o n t l G agh u 16 0 G agog 1G agogI tu frnadSe , u zo 04 , u dn ; ni e I e n 5 n
维普资讯
总第 19期 5 20 0 7年 1 2月




S m.1 9 u 5 De e e 2 o c mb r o 7
SOUTHERN METALS
文章 编 号 : 09— 7o 20 )6— 0 2一 3 10 9 o (07 O 0 1 o

溶胶_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无机膜的实验研究_邱春阳

溶胶_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无机膜的实验研究_邱春阳

6
第 34 卷第 2 期 结构从而得到改善。
玻璃与搪瓷
凝胶在干燥过 程中, 随着有 机溶剂 及水分 的逐渐 蒸 发 , 凝胶会逐渐收缩 , 如果凝胶收缩不均匀 , 就会出现表面 应力, 这种应力会引起凝胶结构的弹性形变。当干燥至一 定程度后, 凝胶的框架结构已变为刚性 , 这 时如果框架结 构承受不住应力的压缩, 就会导致凝胶框架破坏 , 使凝胶 产生裂纹或碎裂。在二氧化硅溶胶中掺杂 DM F 后 , 当溶 剂蒸发时, DM F 能够均化并降低凝胶内部所产生的应力,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二氧化硅凝胶的塑性形变和蠕动, 保持 凝胶框架的完整性, 从而抑制二氧化硅薄膜的龟裂。这种 作用机理已被 Ram an 和孔结构分析实验所证实 膜的微孔分布、 结构与干燥速率
[ 11] [ 10]
。无机
图 3 DM F 对渗透通量的影响
有密切关系, 干燥速率过快时 , 低分子的水和醇挥发快, 易凝胶, 但水解不
完全, 产生较大的应力 , 易使膜开裂; 干燥速率过慢 , 虽然成膜不易开裂 , 但凝胶时间较长, 在实际应用中受限 制。 由于 DM F沸点比水高 , 气化晚 , DMF分子在溶胶 - 凝胶过程中通过化学作用与二氧化硅形成复合结构 , 不但减小溶胶的胶粒直径, 而且降低凝胶干燥时产生的表面张力, 通过热处理 , DM F 分子逸出, 可以获得疏 松、 孔径较小的二氧化硅薄膜。由图可以看出 , 不加 DM F 时, 构成凝胶网络的质点和网络间隙大小不均匀, 引起凝胶干燥过程中应力分布不均, 从而导致膜层开裂 , 因此膜的分离性能下降 , 并且渗透通量不稳定, 曲线 出现跳跃。相反 , 加入 DM F 后, 膜的性能明显改善。说明在制备无机膜时加入 DMF 有助于膜性能的提高。 2 . 3 溶胶浓度对膜性能的影响 图 4 表示的是溶胶浓度对渗透比的影响。其中浓稀结合方式是指前 5 次采用较浓的溶胶涂膜 , 然后再 用稀溶胶涂膜。由图 4 可以看出 : 采用稀溶胶和浓稀结合的方式进行涂膜, 其效果明显高于浓溶胶涂膜。用 浓溶胶涂膜 , 因为所得的膜层较厚, 易出现缺陷 , 导致性能下降。其它两种涂膜方式相比较 , 由图可知从渗透 比角度来看 , 虽然镀膜效果即最大渗透比相差无几 , 但是采用浓稀溶胶结合镀膜 7 次即可达到最大值 , 而稀 溶胶则需要 10次才可达到最大值。此外 , 再从渗透通量角度来比较, 从图 5 可见由浓稀溶胶结合所制备的 膜其渗透通量明显大于稀溶胶涂膜时的渗透通量, 并且在最大渗透比时 , 浓稀结合方式涂膜其渗透通量是用 稀溶胶涂膜的 5倍。我们知道, 溶胶胶粒的大小与溶胶浓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较浓的溶胶可以获得粒度较大 的胶粒 , 由于基体孔径较大 , 如果一开始就用较低浓度的溶胶 , 因为溶胶的胶粒较小, 胶粒会进入基材微孔内 堵孔 , 使有效透过气体的膜孔径变小, 结果导致扩散阻力加大, 渗透通量下降。而如果最初几次涂膜采用 浓度高、 成胶粒度大的溶胶 , 使溶胶能够在基材表面微孔 架桥 , 类似于在基体上构成 过渡层 ; 以后几次 涂膜, 采用浓度较低的溶胶 , 能够在 过渡层 上形成较薄的、 孔径细小的分离层 , 从而提高膜的性能。再从 膜的厚度及其结构考虑, 溶胶的浓度大 , 所涂的膜较厚 , 膜层容易龟裂 , 膜的性能较差。如果先用 浓溶胶 架桥 后 , 再用稀溶胶浸涂 , 膜层较薄 , 每次涂膜后缺陷修复较好 , 膜层结构得到完善。 虽然用浓溶胶涂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iO2––TiO2复合薄膜的自然超亲水性能的研究word精品文档11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iO2––TiO2复合薄膜的自然超亲水性能的研究word精品文档11页

摘要: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iO2––TiO2复合薄膜是由一种SiO2聚合溶液和任一种TiO2聚合溶液的母液(MS)或派生的TiO2的结晶悬浮液(CS)沉积而成。

用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经110或500℃热处理的MS和CS复合膜的化学结构组成。

亲水角的测量结果表明,富含TiO2的MS 薄膜表现出光诱导超亲水性,但在紫外光缺失情况下不能保持0度亲水角。

相反,CS复合膜在较大组成范围内表现出自然和持久的超亲水性。

在SiO2–TiO2界面对复合膜的超亲水性能进行了增强酸度分析,并且讨论了MS和CS膜的相对化学结构组成。

简介:在紫外线照射下锐钛矿晶型的TiO2首先表现出光诱导超亲水性。

通过诱导的光生电子(e–)/孔(h +)对使TiO2发生氧化还原(Ti4+ +e- Ti3+和2O2-+2h + O2)产生表面氧空位(O2)。

通过对分子或解离的大气水吸附,表面氧空位可以由OH基团饱和,从而产生超亲水表面即表面显示亲水角为0。

超亲水表面对水比对碳(污染)掺杂具有更高的亲和力。

因此,吸附在表面得污染物很容易被清水冲洗掉从而不须要任何洗涤剂就可产生一个自清洁表面。

然而,当复合膜表面置于黑暗中时,由于羟基中的氧被空气中的氧置换,光诱导的超亲水性能可以转变为疏水性。

从实际情况考虑,复合膜的表面不能永久性地被紫外线照射如阳光。

因此,一个理想的自洁表面有两个评判标准,即光诱导超亲水性能及其在紫外光缺失条件下的持久性。

Machida等人[ 3 ]首先报道了随着复合膜中SiO2的摩尔分数从10–30 % 增加过程中的TiO2薄膜的最佳光诱导亲水性能即复合膜可以在黑暗中保存的时间。

RENet[ 4 ]也报道了SiO2—TiO2薄膜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可以增强对底物附着力。

结果表明,SiO2含量的增加不仅提高了锐钛矿型的TiO2的光诱导超亲水性能也提高了其光催化活性[ 5,6 ]。

为了探究复合SiO2–TiO2薄膜自清洁作用的应用,Guan[ 7 ]研究了光催化和光诱导超亲水性能之间的关系。

溶胶_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锡薄膜

溶胶_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锡薄膜

溶胶2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锡薄膜潘庆谊 张剑平 董晓雯 程知萱 施利毅(上海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上海 200072) 摘 要 以无机物(SnCl4・5H2O)为前驱物采用溶胶2凝胶技术、浸渍涂布法制备二氧化锡薄膜。

研究了凝胶的脱水与晶化过程,得到经600℃热处理后凝胶晶化完整。

同时对不同粘度的涂布液与成膜厚度以及不同提拉速度与成膜厚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较好的直线关系。

膜厚与提拉速度的关系式为t≈V0158。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二氧化锡 薄膜 厚度1 引言二氧化锡(SnO2)薄膜具有高导电率、高透明度、化学性能稳定等独特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光电材料、太阳能电池、气体传感器等方面。

可做透明电极、带电防护膜、微波反射膜等[1,2]。

二氧化锡薄膜的性能依赖于制备方法。

采用喷涂、C VD、电蒸发、溅射等方法制备二氧化锡薄膜等工作已有不少报道[3],它们各有优点,但均需昂贵的设备。

采用溶胶2凝胶技术制备二氧化锡薄膜,既具有低温操作的优点,又可严格控制掺杂量的准确性,而且还克服了其它方法在制备较大面积薄膜时的困难,因此该法方法简单,易于实施[2]。

本研究以无机物四氯化锡(SnCl4・5H2O)为前驱原料,加入少量溶胶作助剂,采用溶胶2凝胶技术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锡凝胶。

再加入粘合剂,以浸渍涂膜法,制备二氧化锡薄膜,研究该凝胶的脱水和结晶过程及二氧化锡薄膜形成过程中膜厚与凝胶的粘合及与提拉速度的关系,并对影响薄膜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2 实验方法211 纳米SnO2凝胶的制备以分析纯四氯化锡为前驱体,在室温下用去离子水配成015m ol・L21的溶胶,控制一定的搅拌速度,滴加2m ol・L21氨水及少量溶胶形成助剂表面活性剂,使溶液pH=7,形成良好溶胶。

在40℃恒温静置获得凝胶[4]。

212 二氧化锡薄膜的制备以倾滤法将上述所得凝胶洗净,离心分离,加入不同量的成膜助剂PVC及去离子水,用超声波振荡器充分分散,使之形成成膜凝胶涂布液。

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及涂层材料

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及涂层材料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料分子通常包含金属氧化物、氮化物 、碳化物等,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浓度等) ,可以精确控制化学反应的进程,从而制备出具有特定结构 和性能的薄膜或涂层。
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及涂层材料的物理原理
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及涂层材料的物理原理主要涉及流变 学和相分离。在溶胶阶段,原料分子在溶剂中形成均匀混 合的体系,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体系逐渐失去流动性, 形成弹性凝胶网络。
02 03
后处理方法
后处理方法包括热处理、退火处理、表面处理等。热处理 是通过加热使材料内部的应力得到释放,退火处理是通过 适当的退火工艺使材料内部结构更加稳定,表面处理则是 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性质来提高其附着力和耐磨性等性能 。
后处理注意事项
在后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时间和气氛等条件 ,以避免对材料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后处理过程也 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用途进行适当的选择和控制。
涂覆厚度
涂覆厚度对薄膜及涂层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过薄的涂层可能无法满足性能要求,过厚的涂层则可能导致涂层不 均匀或产生裂纹。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工艺条件确定适当的涂覆厚度。
涂覆注意事项
在涂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基材的清洁,避免杂质的混入,同时要控制涂覆速度和溶胶粘度,以保证 涂层的均匀性和质量。
05
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及涂层材 料的应用实例
在光学领域的应用实例
光点, 广泛应用于眼镜、显示屏、太阳能电 池等领域。
防雾涂层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防雾涂层能够 有效降低水滴在光学表面上的附着力 和接触角,减少雾气生成,提高光学 系统的清晰度和可靠性。
THANK YOU
溶胶的性质
溶胶的性质包括粘度、电导率、光学性质等。粘度是溶胶流动性的度量,电导率是溶胶导 电性能的度量,光学性质是指溶胶对光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性能。这些性质对溶胶的涂 覆和凝胶化处理具有重要影响。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凝胶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凝胶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如盐酸、 硫酸等,以加速水解和聚合反 应。
干燥处理
将制备好的凝胶进行干燥处理, 除去残余溶剂和水分,得到 SiO2凝胶。
03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凝胶的实 验步骤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器材
确保实验室内具备所需的实验器 材,如烧杯、搅拌器、滴管、称 量纸等,并确保其清洁干燥。
试剂准备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好适量的硅 酸乙酯、乙醇、蒸馏水等试剂, 并确保其质量合格。
玻璃材料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玻璃材料具有高透过率、低反射率 、高硬度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在光学、电子和建筑等领 域有广泛应用。
吸附剂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吸附剂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容、可调 孔径等优点,在气体分离、废水处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02
SiO2凝胶的制备原理
SiO2凝胶的化学性质
稳定性
SiO2凝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不易与 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目前,溶胶凝胶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制备技术,尤其在制备纳米材料和特种 陶瓷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溶胶凝胶法的应用领域
陶瓷材料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陶瓷材料具有高纯度、高致密性、高强 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
催化剂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长寿命 等优点,在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将制备好的SiO2凝胶进行洗涤 ,去除杂质,然后进行干燥处
理。
实验后处理与注意事项
废液处理
01
实验结束后,应将废液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验记录
02
实验人员应及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安全警示
03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材料及其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纳米SiO2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催化剂、生物医药、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溶胶-凝胶法作为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因其操作简便、可控制备等优点,在纳米SiO2材料的制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材料的工艺过程、影响因素及产品性能,并探讨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

二、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材料1. 制备原理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溶胶到凝胶的转变过程来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在制备纳米SiO2材料时,主要利用硅源(如正硅酸乙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缩合,形成溶胶,然后通过溶剂挥发或热处理使溶胶转化为凝胶,最后经过干燥、热处理等工艺得到纳米SiO2材料。

2. 制备工艺过程(1)原料准备:选择合适的硅源、溶剂、催化剂等原料。

(2)溶胶制备:将硅源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加入溶剂中,通过水解缩合反应形成溶胶。

(3)凝胶化:通过溶剂挥发或热处理使溶胶转化为凝胶。

(4)干燥与热处理:将凝胶进行干燥、热处理等工艺,得到纳米SiO2材料。

3. 影响因素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材料的工艺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原料种类及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种类、催化剂等。

这些因素均会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和产率。

三、产品性能及表征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SiO2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

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测试等手段对产品进行表征,可得到其晶体结构、形貌、粒径等信息。

四、应用研究1. 催化剂领域纳米SiO2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

在石油化工、环保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生物医药领域纳米SiO2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制备生物医药载体、药物缓释材料等。

无机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钒薄膜的方法[发明专利]

无机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钒薄膜的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243162.6(22)申请日 2018.03.23(71)申请人 天津工业大学地址 300387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72)发明人 党媛媛 张政 左德堂 黄金栋 刘俊成 (51)Int.Cl.C23C 18/12(2006.01)(54)发明名称无机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钒薄膜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机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钒薄膜的方法,其步骤如下:(1)前驱体的制备;(2)基片的清洗;(3)提拉法镀膜;(4)退火处理:将镀完膜的石英玻璃片放入管式炉中,先将管式炉内抽真空,随后升温退火处理得到二氧化钒热致变色薄膜。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所需要的成本低,前驱体原料易得,制备过程简单易行,工艺重复性好,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CN 108728829 A 2018.11.02C N 108728829A1.无机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钒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前驱体的制备、基片的清洗、提拉法镀膜和退火处理;(1)前驱体的制备:将称量的V 2O 5粉末置于马弗炉中升温至800-850℃,保温10-30min,待粉末完全熔融后迅速取出,倒入去离子水中,放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搅拌,然后静置陈化;(2)基片的清洗:将基片先后放于丙酮、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15-30min,然后再放入稀盐酸溶液中超声清洗0.5-1h,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并用氮气吹干备用;(3)提拉法镀膜;(4)退火处理:将镀完膜的石英玻璃片放入管式炉中,先放入一定量的铜网,再将管式炉内抽真空,随后升温退火处理得到纯相的二氧化钒热致变色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钒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称量的V 2O 5为5g,所述去离子水为200-300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胶凝胶法制备Cr-Si薄膜
实验目的:
1.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新材料技术对整个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将起着引领、支撑的关键性作用。

2.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培养我们具有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本实验项目以制备高性能Cr2O3——SiO2薄膜为目的。

3.本实验的开展将有助于我们掌握制备材料的常用方法,提高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4.该实验还帮助我们了解和认识了溶胶—凝胶法制备陶瓷薄膜的相关工艺和仪器。

实验原理:
1.溶胶的制备
溶胶(So1)是在分散介质中分散了基本单元尺寸为lnm一1OOnm固体粒子(胶体粒子)而形成的分散体系。

在Sol—Gel薄膜技术中,溶胶的制备可分为有机途径和无机途径。

有机途径是通过有机醇盐的水解与缩聚而形成溶胶;无机途径则是通过某种方法制得的氧化物小颗粒稳定悬浮在某种溶剂中而形成溶胶。

(1)有机醇盐水解法
有机醇盐水解法是Sol—Gel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指采用金属醇盐为前驱体溶于溶剂(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溶质与溶剂问产生水解或醇解反应,反应生成物聚集成几个至十几个纳米左右的粒子并形成溶胶。

溶胶的形成过程如下所示:
①水解反应:金属醇盐M(OR)n(n为金属M的原子价)与水反应为:
②缩聚反应,可分为失水缩聚和失醇缩聚:
失水缩聚:
失醇缩聚:
反应生成物是各种尺寸和结构的溶胶体粒子。

利用醇盐水解法制备的陶瓷薄膜有SiO2、TiO2、PbTiO3、BaTi03、PZT、LiNb03等陶瓷薄膜。

(2)无机盐水解法
无机盐水解法是指采用无机盐(如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最为前驱物,通过胶体粒子的溶胶化而形成溶胶。

其形成过程为,通过调节无机盐水溶液的PH值,使之产生氢氧化物沉淀,然后对沉淀长时间连续冲洗,除去附加产生的盐,得到纯净氢氧化物沉淀,最后采用适当的方法如利用胶体静电稳定机制等使之溶胶化而形成溶胶。

Fe3O4、Ni(OH)2、Sn02、NiO、In203等陶瓷薄膜均可采用无机盐水解法制备。

(3)熔融——淬冷法
熔融——淬冷法是采用无机氧化物作为前驱物,加热至完全熔融状态,然后迅速将其急淬于冷水中并快速搅拌均匀,通过无机氧化物粒子迅速溶解并进而聚集成胶体粒子溶胶化而形成溶胶。

以V2O5熔胶的制备为例说明熔融——淬冷法形成溶胶过程。

溶胶制备过程如下图所示。

V2O5粉末不溶于水,但熔融的V2O5淬冷于水时,体积迅速膨胀扩散,并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同多矾酸,通过调节PH值,就能形成稳定
的V2O5溶胶。

(4)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制备溶胶广泛用在电致变色材料WO3、MoO3、V2O5溶胶的制备。

WO3溶胶的制备是将一定浓度的Na2WO4水溶液通过颗粒度为0.3mm~1.2mm的强酸性磺化聚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酸化后而得到的。

当然离子交换法并不局限于在交换树脂中,也可以利用碱金属盐与强酸共混研磨,使其碱金属离子与H+ 发生交换而制备溶胶。

2.薄膜涂覆工艺
采用溶胶—凝胶法工艺制备陶瓷薄膜的涂覆方法很多,如浸渍提拉法、旋转涂覆法、喷涂法及电沉积法等。

(1)浸渍提拉法
浸渍提拉法是将整个洗净的基板浸^预先制备好的溶胶之中,然后以精确控制的均匀速度将基板平稳地从溶胶中提拉出来,在粘度和重力作用下基板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液膜,紧接着溶剂迅速蒸发,于是附着在基板表面的溶胶迅速凝胶化而形成一层凝胶膜。

浸渍提拉法所需溶胶粘度一般在0.02~0.05 泊,提拉速度为1~20cm/min。

薄膜的厚度取决于溶胶的浓度、粘度和提拉速度。

(2) 旋转涂覆法
旋转涂覆法是在均胶机上进行,将基板平固定于均胶机上,滴管垂直基板并固定在基板正上方,将预先准备好的溶胶溶液通过滴管滴在匀速旋转的基板上,在均胶机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溶胶迅速均匀铺展在基板表面。

均胶机转速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基板的尺寸,还需考虑到溶胶的基板表面的流动性能(与粘度有关)。

根据实际经验,基板直径或表面的对角线尺寸与均胶机转速的关系可参考表1。

薄膜的厚度取决于溶胶的浓度和均胶机的转速。

(3) 喷涂法
喷涂法主要由表面准备、加热和喷涂三部分组成。

先将洗净的基板放到专用加热炉内,加热温度通常为350~50O℃,然后用专用喷枪以一定的压力和速度将溶胶喷至热的基板表面形成凝胶膜。

薄膜的厚度取决于溶胶的浓度、压力、喷枪速度和喷涂时间。

SnO2电热膜的制备通常采用此法。

(4)电沉积法
电沉积是利用胶体的电泳现象,将导电基板(通常镀上一层ITO导电膜)浸人溶胶中,然后在—定的电场作用下使带电粒子发生定向迁移而沉积在基板上。

薄膜的厚度取决于溶胶的浓度、电压的大小及沉积时间。

W03 、MoO3膜的制备有时也采用该种方法。

由于实验原料和实验室条件等因素,本实验决定采用无机盐(硝酸盐)前驱物水解法制备Cr2O3-SiO2薄膜。

实验仪器及试剂:
实验仪器:
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马弗炉、烧杯、量筒、移液管、电子天平
实验试剂:
硝酸铬、正硅酸乙酯、乙醇、蒸馏水、盐酸(催化剂)
实验步骤:
1. 试剂用量的计算和称量
根据要求:
(1)正硅酸乙酯:乙醇=3:1(体积比);
(2)水:正硅酸乙酯=5:1(摩尔比);
(3)正硅酸乙酯:盐酸0.0007(摩尔比);
(4)氧化物浓度:10%~20%
计算后得实验所需试剂量:
蒸馏水:69ml;
正硅酸乙酯:173ml;
乙醇:58ml;
硝酸铬:86.39g;
适当滴加几滴HCl即可。

2.胶体溶液的配置
(1)将称量好的各试剂加入事先准备好的,用蒸馏水清洗过的干净大烧杯中。

(2)把烧杯放在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上,设置温度为40℃适当转速下保温30min。

(3)至胶体溶液有一定粘度但无明显团聚可停止加热搅拌,放置24~28h待用。

3.玻璃基片的清洗
(1)选取大小和厚度尺寸符合要求的玻璃作为成膜基片,用蒸馏水清洗后用不吸水的细线绑住基片两端是基片可以被横向竖直悬挂而不歪斜。

(2)用酒精棉球擦拭玻璃基片,然后晾干。

(保证基片上无明显异物)
4.浸渍、提拉法制膜
(1)将清洗干净的基片固定在可放入干燥箱的铁架上,使其能够水平悬挂。

(2)将玻璃基片完全浸入胶体溶液后以1~20cm/min的速度提拉至脱离溶液。

5.干燥和烧结
(1)将浸渍、提拉出的玻璃基片放入干燥箱中,在110℃下干燥30min 后取出。

(2)根据玻璃基片表面成膜情况选择是否重复步骤4.(2),一般至
少重复3次可获得较好薄膜。

本实验重复两次,薄膜成型较差。

团聚现象较为严重,可能是浓度过高。

(3)将最终干燥过的玻璃基片放在氧化铝坩埚中至于马弗炉中烧制,烧结温度500℃,保温30min。

实验结果:
实验最终得到的玻璃基薄膜照片如下:
图(1)为本次实验得到的两块Cr2O3-SiO2薄膜玻璃基片
图(1)中薄膜呈现脱落和不均匀的性状。

部分区域粒子过度团聚导致结晶过度,或是由于玻璃基片膨胀系数小于薄膜而导致在冷却时收缩过于剧烈是薄膜破裂脱落。

还有一些区域薄膜极稀,可能是加入硝酸铬含量过多,导致溶液粘度过大,流动性较差。

下图为浸渍-干燥一次和浸渍-干燥两次的对照实验图片:
图(2)为浸渍-干燥两次后烧成的玻璃基片
图(3)为浸渍-干燥一次后烧成的玻璃基片
由对照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1)一次浸渍-干燥通常无法得到质量较好的致密薄膜
(2)多次浸渍-干燥确实可以有效提高薄膜致密程度和所获得薄膜的质量
(3)首次浸渍-干燥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的成膜质量
实验总结:
总的来说这次实验并不算成功,但是我们正是需要从这种不成功中积累可以提高以后实验成功率的经验。

以下是我个人就本次实验所做的总结:
1.理论氧化物摩尔含量应在10%~20%之间,实际含量应稍低。

含量
过高会使溶液粘度太大,粒子易团聚。

2.搅拌时要尽量保证转子在烧杯中央,使搅拌溶液时有保证溶液不
翻腾的最大转速。

3.浸渍-提拉时,浸渍一定要完全,提拉速度一定要合理。

否则无法
获得均匀薄膜,所以提拉宜慢不宜快。

4.选择玻璃基片时除了满足尺寸要求外,还要尽量选择热膨胀系数
稍大于薄膜的玻璃基片。

这样在烧结冷却时,较大热膨胀系数的基片可以使薄膜更加紧密。

5.重复浸渍-干燥过程可以减少之前薄膜缺陷,多次浸渍-干燥-烧成
也能有效减少薄膜缺陷。

但首次成膜质量最为关键,需要特别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