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与沟通原则

合集下载

公共关系与媒体沟通

公共关系与媒体沟通

媒体关系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长期规划
制定长期媒体关系管理策略,明确组织 与媒体的关系发展方向。
VS
分层管理
根据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媒体,采取不同的 策略和方式进行管理。
媒体关系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 危机应对:制定危机应对预案,及时应对 和处理危机事件。
媒体关系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有效沟通
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回应媒 体的采访和询问。
03
危机公关与媒体应对
危机公关的定义与特点
危机公关
紧迫性
指在应对和解决组织面临的危机事件中, 通过一系列公关策略和措施,维护和重塑 组织形象的过程。
危机往往突然发生,需要快速反应和决策 。
复杂性
敏感性
危机事件可能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全面分 析和应对。
危机事件容易引起公众关注,对组织形象 产生重大影响。
媒体关系管理的原则与流程
规划与目标设定
明确媒体关系管理的目标和策略,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
信息收集与分析
收集和分析与组织相关的媒体报道和信息,了解媒体的 关注点和需求。
媒体关系管理的原则与流程
媒体接触与维护
建立和维护与各类媒体的关系,包括定期沟通、合作等。
信息发布与监测
根据组织的需求和媒体的关注点,制定和实施信息发布计划,并监测发布效果和反馈。
感谢观看THANKS Nhomakorabea复杂性媒体关系管理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 益和诉求。
媒体关系管理的原则与流程
要点一
真实性
要点二
一致性
组织向媒体传递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不得编造或歪曲事 实。
组织在不同场合向媒体传递的信息必须一致,避免信息混 乱或误导。

第6章公共关系的思想与原则

第6章公共关系的思想与原则

11.论述题: 对我国公共关系事业现状的思考(20年来我国 内地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成就,存在的问题与 不足,解决问题的对策)
“9.11”以后,美国国务院成立了“公 共关系办公室”,白宫成立了“联合信息中 心”。2002年,美国政府又成立了“全球交 流办公室”,以求更有效地改善美国国际形 象和反恐宣传。 美国务院还制作有关美国穆斯林生活的纪 录片;建立了向世界各国宣传美国反恐政策 的专门网站;出版了有30个语言版本的阐释 美国为何要打击恐怖主义的宣传手册;资助 出版了一份介绍美国通俗文化的杂志《Hi》, 并在20多个国家同时发行,等等。
据美国务院国际信息局资料显示,2001年 9月11日以后,国务院为美国官员和专家组织 了1000多次与外国观众进行交流的数字化可 视会议。国务院高级官员也接受了近千次外 国新闻媒体采访,并在全球范围内共赞助了3 万多个学术性、职业性或其他各种类型的交 流项目。
但是,美国政府所开展的这 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动并没有取得 预期效果。
坚持这一原则的意义
有助于社会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 有助于社会组织与新闻媒介搞好关系 有助于社会组织内部树立良好的风气
二、以公众研究为依据
1、研究公众的构成
了解他们对组织所起的作用,制定有针对性的公 关计划
2、研究公众的变化
减少工作的盲目性,争取变为对组织有利的公众
3、把对公众的研究与对问题的研究相结合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组织形象的内容 必须以自身良好的社会行为作基础,有实实 在在的内涵作保证。公关外交并不是万能的。 公共关系必须以事实为基础,离开事实,公 共关系是难以有所作为的 。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内涵? 2.为什么说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 3.为什么说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7 4.简述艾维·李对公共关系的贡献? 5.简述爱德华·伯尼斯对公共关系的贡献? 6.广告与公共关系的信息传播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简述公共关系在西方的发展? 9.为什么说巴纳姆时期是现代公共关系的发端? 10.简述公共关系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题库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题库

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公共关系绪论1.公共关系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自身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和活动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

对于公共关系的这个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予以理解和把握:第一,公共关系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塑造社会组织自身的良好形象。

第二,公共关系是由社会组织通过传播、沟通手段影响公众。

第三,公共关系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活动。

第四,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公共关系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以公众为对象;以美誉为目标;以互惠为原则;以长远为方针;以真诚为信条;以双向传播为手段。

2.公共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搞好公共关系工作,“对于扩大信息交流、促进商品流通、沟通企业联系、建立新型人际关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促进当代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公共关系能够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在社会生活中,公共关系能够促使个人的观念更新,帮助个人能力的提高。

公共关系通过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行为、净化社会风气促使社会互动环境的优化。

3.公共关系的职能有哪些?公共关系以树立和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为目的,围绕这一目的,它在现代组织管理的各个环节上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概括起来,公共关系在组织管理活动中主要有情报功能、参谋功能、宣传功能、协调功能和服务功能五个方面。

4.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和职业原则有哪些?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组织在公共关系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真实性原则、注重公众利益原则、科学性原则。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公共关系要求公关从业人员必须严格恪守公共关系的职业原则。

具体说来,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当而且必须遵循如下职业原则:尊重并维护公众利益和个人尊严。

遵守社会公德。

以事实为依据。

诚实信用。

遵纪守法。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发展1.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公共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现象。

它是近现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政治民主化浪潮日益高涨和大众传播日益现代化的产物。

公共关系学章节重点

公共关系学章节重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学绪论。

1.什么是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有效塑造自身形象,运用传播手段实现组织与公众双向沟通的管理科学与艺术。

2.公共关系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三大要素: 主体,客体,媒介)1)公共关系主体一社会组织和公众人物2)公共关系客体一公众3)公共关系媒介一传播3.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是什么?①从主体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

②从对象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有关的所有对象;人际关系包含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

③从内容看,公共关系处理组织事务与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是私人事务。

第二章公共关系历史沿革1.公共关系是由哪两个美国人创立的?艾维•李、爱德华•伯尼斯2.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条件是什么?①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②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政治条件。

③传播手段和通迅技术的进步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

④尊重人的需要和情感的经营管理思想的形成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文化心理条件。

第三章公共关系职能1.公共关系具有哪些职能?收集信息;咨询决策;传播与沟通;形象管理;宣传引导;协调关系。

第四章.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1.什么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2.公共关系部的类型。

(p51)①部门所属型②部门直属型③领导直属型④职能分散型3.、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

(p53)①综合服务咨询公司②专项业务服务公司③特定行业服务公司4.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①诚实高尚的品德②较强的自信心③广博的知识④较强的学习能力第五章公共关系客体——公众1.公众的涵义是什么?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

公众的特定含义是指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

2.公众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p66)①整体性②共同性③相关性④多样性⑤变化性3.如何对公众进行分类?(P68)①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划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四种。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课件第六章 公共关系沟通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课件第六章 公共关系沟通

二、公共关系沟通的要素
信息 发送者 接收者 编码 渠道 反馈 噪音
第一节 公共关系传播原理
一、传播与公共关系传播
传播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特有的, 反映了个人之间、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个人之间交换、 传递新闻、事实、意见和感情的信息过程。 公共关系传播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交互的传递、交流、 沟通和反馈的行为和过程。公共关系传播的主要作用 是沟通组织与公众,主要内容是信息和观点,基本手 段是运用各种媒介形式。
第四节公共关系沟通障碍及其克服
一、公共关系沟通的主要障碍















息 传 播 沟 通 渠 道 障

二、信息传播沟通渠道障碍主要表现
传播沟通媒介或方法选择不当 信息传播沟通方式相互冲突 信息传播时空距离过长 外部环境干扰
三、公共关系沟通障碍的克服 提高信息发送者的基本素质 树立双赢的沟通理念 建立正式、公开的沟通渠道 做好沟通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重视沟通过程中信息接收者的反馈
公共关系沟通与一般的人际关系沟通有何区别?。 公共关系沟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公共关系沟通中的语言艺术有哪些? 什么是倾听的艺术? 公共关系沟通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六、激励法 激励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通过激 发鼓励,促使或影响人们动机和行 为。1.尊重激励;2.赞美激励;3.情感 激励;4.参与激励;5.理解激励。
七、模糊法与暗示法 模糊法是恰当地使用一些不确定的, 或不精确的模糊语言,促使可能潜在 的冲突变得含蓄委婉。模糊法需要感 情、技巧、得当和真诚的综合运用。 暗示法是用含蓄的话或肢体语言使人 领会理解的一种语言艺术。1.点化暗 示;2.引发暗示;3.图像暗示。

公共关系学随堂练习附答案

公共关系学随堂练习附答案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和涵义1. 公共关系的实质内涵是 DA.信息 B组织C 公众 D传播沟通2. 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 AA.公众关系 B人际交往C 人群关系 D单双向管理3. 公共关系是一种 AA.组织的活动和功能 B 个人的事务和技巧C 人人有份的关系和意见 D个人的人际关系4. 公共关系是一种 DA.人事职能 B 财务职能C.销售职能 D传播沟通职能5. 公共关系状态指的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 AA.社会关系状态和公众舆论状态 B 财务关系状态C 行政归属状态6. 现代公共关系活动主要指 AA.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公关管理事务 B 个人日常的礼貌行为C 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传播行为7. 公共关系的英文是 AA.Public Relations B. Public Relation C. Publication Relations D Publication Relation8.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AA.双向交流 B单向交流 C 双向管理 D单双向管理9. 公共关系的实质内涵是DA.信息 B组织 C 公众 D传播沟通10. 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 AA.公众关系 B人际交往 C 人群关系 D单双向管理11. 公共关系传播活动区别于其他传播活动的特征之一是 CA.以宣传产品为目标 B 以灌输政治信仰为目标 C 以塑造形象为目标12. 公共关系状态指的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 AA.社会关系状态和公众舆论状态 B 财务关系状态 C 行政归属状态13. 现代公共关系活动主要指 AA.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公关管理事务 B 个人日常的礼貌行为 C 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传播行为14. 公共关系状态指的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 AA.社会关系状态和公众舆论状态 B 财务关系状态 C 行政归属状态15. 公共关系的涵义有多种指代,其中最常见的有 ACD ;A、公共关系状态B、公共关系理论C、公共关系意识D、公共关系活动E、公共关系学科16. 公共关系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BDE ;A、公关案例B、公关理论C、公关技巧D、公关史E、公关实务17. 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是 ABCD ;A、收集和向外界传递信息B、建立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C、使组织有一个融洽协调的环境D、为决策层提供决策咨询E、一切为了谋求本组织利益而活动18. 协调关系是 ABCDE ;A、组织的一种广结人缘的工作B、为了争取公众对组织的谅解和支持C、为组织在公众中树立起一种“可亲”的形象D、要使公众对组织产生信任感,为组织树立起一种“可敬”的形象E、为组织创造一个“人和”的环境19. 公共关系是 ABCDE ;A、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B、从属于组织总目标的C、组织整体功能中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D、组织职能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E、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受控制、持久的过程20. 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一个单独的“公关策略”,是在原有的4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6P's之中,增加了 BE 两个因素;A、产品策略B、政治权力C、价格策略D、渠道策略E、公共关系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和发展1. 艾维·李是公共关系学创立的鼻祖,他的最根本的公共关系理念是 B ;A、凡宣传皆好事B、说真话C、双向对称D、投公众所好2. 公共关系产生的原因是 B ;A、生产力改变B、市场经济C、人际关系复活D、有剩余产品3. 公安、税务和上级管理部门属于 C 公众;A、组织公众B、社团型公众C、权力公众D、媒体公众4. 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帮助组织制定相应的对策,这称为 BA. 开发B. 论题处理C. 危机管理D. 公共事务5. 标志我国公共关系走向职业化和行业化的道路的事件是 BA、1986年上海公共关系协会成立B、 2000年推行公关员职业上岗考试C、1985年深圳大学设立公共关系专科6. 传播主体向相对集中的较大的公众群体进行传播 AA、公众传播B、大众传播C、小团体传播7. 公安、税务和上级管理部门属于 C公众A、组织公众B、社团型公众C、权力公众D、媒体公众8. 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帮助组织制定相应的对策,这称为 BA. 开发B. 论题处理C. 危机管理D. 公共事务9. 现代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第一本公共关系专着是 D;A.公共关系学 B.舆论 C.有效公共关系 D.公众舆论的形成10. 世界上第一个在企业内部设立公关部的是 A;A.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B.美国福特汽车公司C.日本本田公司 D.日本松下电器公司11. 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这是公共关系产生的C ;A.文化条件 B.历史条件 C.政治条件 D. 经济条件12.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的前提是C ;A. 加强宣传 B.扩大组织 C.研究国情 D.积极应用13. 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BCD 发展阶段;A、孕育时期B、导入阶段C、迅速发展时期D、稳定成熟发展时期14. 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经历了 ABCD 阶段;A、孕育期B、产生期“说真话”时期C、发展期“投公众所好”时期D、“双向对称”时期15. 公共关系学是 AC 相结合的产物;A.管理学科 B 电子学科 C 传播学科 D 人文学科16. 现代信息社会中管理学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日益重视 ABCDA.传播资源 B 信息资源 C 关系资源 D 形象资源公共关系的功能及应用范围1. 协调内部关系,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是公共关系的 D 功能;A收集信息B辅助决策C传播推广D沟通协调2. 公共关系的首要功能是 BA树立组织形象B协调关系网络C提高个人素质D优化社会环境3. 公共关系传播最基本的功能是 BA强化舆论,扩大影响 B引导舆论,控制形象C创造舆论,告知公众 D传播舆论,造成声势4. 在部门隶属公关机构中,比较灵活,便于掌握的形式是 CA归属销售部B归属广告部C归属接待部D归属办公室5. 公共关系职能应用的新趋势是 DA市场公共关系的热潮B金融公共关系的兴起C政府公共关系的兴起D全球沟通与合作的趋势6. 企业公共关系的首要的、基本的目标是D ;A监测社会环境 B协调公众关系 C进行双向沟通 D树立良好形象7. 发挥收集信息、监测环境的作用,即作为组织的预警系统,通过各种调查研究方法,收集信息、监视环境、反馈舆论、评估效果,以帮助组织对复杂、多变的公众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维持组织与整个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反映的是公共关系的 AA信息功能 B参谋功能 C宣传功能 D协调功能8. 在组织管理决策过程中,发挥着咨询、建议、参谋的作用,协助决策者考虑复杂的社会因素,平衡复杂的社会关系,从社会公众和整体环境的角度评价决策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后果,使决策目标能够反映公众的利益,使决策方案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力和社会应变力,使决策实施的效果利于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反映的是公共关系的 BA信息功能 B参谋功能 C宣传功能 D协调功能9. 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组织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争取公众对组织的了解和理解,提高组织及其产品、人员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公众舆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反映的是公共关系的 CA信息功能 B参谋功能 C宣传功能 D协调功能10. 运用各种协调、沟通手段,为组织疏通渠道,发展关系,广交朋友;减少摩擦,协调冲突,化敌为友,成为组织运转的润滑剂、缓冲器,成为组织与各类公众交往的桥梁,为组织的生存、发展创造“人和”的环境,反映的是公共关系的DA信息功能 B参谋功能 C宣传功能 D协调功能11. 通过教育引导和中介性服务,一方面在组织内部培育良好的公众意识,另一方面在公众中培育对组织的关注与好感,促使组织和公众相互适应、相互需要和相互配合,在和谐的关系中共同发展,反映的是公共关系的DA信息功能 B参谋功能 C宣传功能 D服务功能12. 公共关系的参谋作用是从 CA科学技术系统的角度提供咨询建议 B 行政人事方面提供咨询建议C 社会公众和整体环境角度提供建议13. 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是 ABCDE ;A、收集信息B、辅助决策C、传播推广D、协调沟通E、提供服务14. 专业公共关系公司的基本职能有 ABCD A、公共关系咨询 B、传播信息 C、组织活动 D、人员培训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1. 组织内部设公共关系部的短处是 AA易受组织内部主观因素的束缚 B 了解内情,便于协调C客观性较强2. 聘请公关顾问公司的长处是BA.运作成本较高 B 客观性强C 了解内情,便于协调3. 1903年——1906年首创世界上最早的公关公司的是 DA.爱德华·伯纳斯 B 卡特利普C 巴纳姆D 艾维·李4. 世界上第一个在企业内部设立公关部的是A ;A.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B.美国福特汽车公司C.日本本田公司 D.日本松下电器公司5. 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是 A;A.人员形象的内涵B.人员形象的外显C.文化形象的内涵D.文体形象的外显6. 情调、风格、含义是C;A.文化形象的内涵B.文化形象的外显C.标识形象的内涵D.标识形象的外显7. 公关部门设在行政办公室是一种D ;A.部门隶属型 B. 独立形C.部门并列形 D.高层领导直属形8. 公共关系主要被用于C ;A.政治组织B.经济组织C.各类社会组织D.社会团体9. 公共关系主体处于公共关系的 A 位置;A.核心 B.一般 C.次要 D.被动10. 聘请公关顾问公司的长处是BA.运作成本较高 B 客观性强 C 了解内情,便于协调11. 公关人员的业务专长应该是AA.传播沟通技术与业务方面 B 行政人事专业方面 C 市场推销技巧与业务方面D财务业务方面12. 双方互为传播的主、客体,随时调整传播的角色,是 AA.人际传播的一大特色 B 大众传播 C.新闻传播13. 在部门所属型的公共关系中,把公共关系职能定位于传播功能,主要是因为将公共关系部归属于BA、销售部门B、广告宣传部门C、接待部门D、办公室14. 公共关系协会在伦敦成立的时间是 D;A、1903年B、1987年C、1948年D、1955年15. 公关人员的业务专长应该是 AA.传播沟通技术与业务方面 B 行政人事专业方面C 市场推销技巧与业务方面D 财务业务方面16. 作为客户选择专业公关公司应着重考虑 ACEFA、地理位置B、领导级别C、公司咨信D、广告内容E、人员素质F、收费标准17. 公共关系公司的基本类型包括 ABCA、咨询策划公司B、专项业务服务型公司C、综合服务型公司D、宣传广告型公司18. 公共关系部的主要特点是 BCE ;A、领导性B、专业性C、服务性D、指挥性E、协同性19. 公共关系的主体包括 ABCDA、组织机构B、公共公司C、公共关系工作人员D、公关社团20. 组织设立自己的公共机构特点有 BCA、了解内情B、便于协调C、适应性强D、较为客观公正21. 18、公共关系公司作为专门为客户提供公关服务的专业机构,其类型是 BCDA、智力型B、信息型C、服务型D、传播型22. 公共关系部门的内部分工有 ABCA、对内关系B、对外关系C、合作关系D、专门技术制作23. 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有 ACDA、专项专门服务公司B、专门业务服务公司C、广告制作公司D、综合服务咨询公司24. 公共关系意识包括 ABCDA、沟通交流意识B、立足长远意识C、创新审美意识D、塑造形象意识E、改革开放意识25. 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的道德规范有 ABCDA、公正B、正派C、对社会负责D、真实E、保密26. 培养公共关系人员的方向有 ABCEA、智力型B、通才型C、专业型D、专才型E、能力型27. 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新特点是 ABCDEA、理论的整合化B、实务的专业化C、手段的现代化D、教育的层次化E、地位的战略化28. 公共关系职能应用的新趋势是 ABCDA、市场公共关系的热潮B、金融公共关系的兴起C、政府公共关系的兴起 E、全球沟通与合作的趋势第三章公共关系的对象1. 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 A ;A、公众关系B、人际关系C、人群关系D、社区关系2. A是公关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个部分;A、媒介公众B、社区公众C、消费者公众D、名流公众3. 不受空间限制,传播范围最广大的大众传播媒介是 CA、电视B、报纸C、广播D、杂志4. 被称为“无边界的媒介”的是 DA、广播B、电视C、有线电视D、因特网.5. 公安、税务和上级管理部门属于 C 公众;A、组织公众B、社团型公众C、权力公众D、媒体公众6. 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帮助组织制定相应的对策,这称为 BA. 开发B. 论题处理C. 危机管理D. 公共事务7. 着名记者、社会名流一般属于DA.受欢迎公众 B 不受欢迎公众 C 边缘公众 D被追求公众8. 公共关系状态指的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 AA.社会关系状态和公众舆论状态 B 财务关系状态 C 行政归属状态9. 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是 A;A.内部公众B. 顾客公众 C.媒介公众 D. 政府公众10. 媒介公众作为“把关人”具有 D;A. 确定议题的功能 B.授予地位的功能 C.公众代表的功能 D.A和B11. 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分,可将公众分为C ;A.顺意公众、逆意公众B.内部公众、外部公众C.首要公众、次要公众D.顺意公众、外部公众12. 内部公众是A ;A.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 B. 一种“准自家人”C.一种传播性最强的公众 D.A与B13. 公安、税务和上级管理部门属于C 公众;A、组织公众B、社团型公众C、权力公众D、媒体公众14. 公众的特征有 ABCD;A、整体性B、共同性C、相关性D、多样性15. 根据公众的发展过程,公众分为A、潜在公众B、知晓公众C、行动公众D、非公众16.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将公众区别为ABCA、顺意公众B、逆意公众C、边缘公众D、首要公众17. 公众心理特点有 ABCDE ;A、心理需求的广泛性B、利益追求的共同性C、信息暗示的易受性 C、行为模仿的普遍性E、情绪感染的强烈性18. 尊重公众的原则具体表现为 BCD ;A、影响公众、活用礼仪B、尊重公众的个性爱好和性格特制C、尊重公众应当具有的公民权利D、尊重公众的人格E、尊重公众的财富和地位第六章公共关系传播与媒介1. 自我与他人、个人对个人的传播活动属于B ;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2. 组织与公众沟通的重要途径就是运用 D ;A、公关广告B、人际传播C、网络D、大众传播3. 传播主体向相对集中的较大的公众群体进行传播 AA、公众传播B、大众传播C、小团体传播4. 通过记者招待会形成舆论效果是一种A、大众传播方式B、人际传播方式C、两极传播方式5. 知名度要产生正面的积极的效应,必须以 CA、人力、物力为基础B、人事关系为基础C、美誉度为基础6.理论的首创者是 CA、拉斯韦尔B、格鲁尼格C、拉扎斯菲尔德D、伯尼斯7. 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进行传播,是 DA、群体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8. 政府减少因办事程序错误而造成低效率现象和扯皮现象而采取的办法是 A;A.办事公开B. 领导决定 C.班子协商 D.新闻发布9. 形成公众关系和影响公众舆论的前提是D ;A.大众传播 B.组织形象 C.社会交往 D.传播沟通10. 传播的基本要素是 C;A.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B.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传播反馈C.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D.A与B11. 在各种传播方式中,人情味最浓、情感沟通效果最好的是 D;A. 人际传播B. 大众传播C.公众传播 D. 组织传播12. 在各种传播方式中,信息反馈最困难的是C ;A. 人际传播 B.小团体传播 C.大众传播 D.提高美誉度13. 传播的基本要素是 D;A.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B.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传播反馈C.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D.A与B14. BBS布告板系统是指A ;A. 通过个人电脑联网形成的沟通系统B.通过可视电话联网形成的沟通系统C.图文传真系统形成的沟通系统 D.通过手机联网形成的沟通系统15. 公共关系传播活动区别于其他传播活动的特征之一是C ;A.以宣传产品为目标 B. 以灌输政治信仰为目标C.以塑造组织形象为目标 D. 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目标16. 大众传播的特征有 ABCA、受众多、范围广B、可利用报纸、杂志等进行间接传播C、传播速度快D、可直接反馈17. 以下 AB 是展览会的主要特征A、形象生动B、传播方式具有复合型C、沟通具有双向性D、内容多样性18. 以下属于公共关系广告类型的有 BCDA、观念广告B、信誉广告C、商业广告D、公益广告第七章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1. 组织形象的基础是D ;A、员工形象B、管理形象C、机构形象D、产品形象2. 知名度是 CA、社会评价好坏程度的指标B、表示关系好坏的尺度C、评价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3. 宣传型公关的效果侧重于 AA.提高组织的知名度 B.加强与公众之间的情感 C.提高组织的美誉度4. 在市场竞争中,公共关系主要是一种 AA.产品品牌声誉和企业形象竞争的主要手段 B;赢得投资的手段C.击败对手的竞争手段5. 当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时,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应采取的公关活动方式是C ;A.建设型公关 B. 防御型公关 C.进攻型公关 D. 矫正型公关6. 公共关系传播活动区别于其他传播活动的特征之一是C ;A.以宣传产品为目标 B. 以灌输政治信仰为目标C.以塑造组织形象为目标 D. 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目标7. 交际型公关的效果比较突出的是 A;A.感情的联络B.提高知名度C.美誉度的改善 D.既可以提高知名度,又可以改善美誉度8. 实际形象即B ;A.组织自己所期望的社会形象 B.社会公众和舆论对组织的客观评价C.自我设计的形象 D.最理想的形象9. 知名度要产生正面的积极的效应,必须以 CA.人力、物力为基础B.人事关系为基础C.美誉度为基础10. 民航代理实行“里程卡”活动,积累一定航程,便可获得一张“免票”,不花钱飞一程;这种做法 DA、宣传性公关B、建设性公关C、防御性公关D、维护性公关11. 危机事件的处理,对新闻界的策略一般是 CA、各抒己见B、有结论再与新闻媒体联系C、统一发言口径D、封锁消息12. 在市场竞争中,公共关系主要是一种 AA.产品品牌声誉和企业形象竞争的主要手段 B;赢得投资的手段C.击败对手的竞争手段13. 在市场营销中,公共关系侧重于 ABCDA.塑造企业整体形象 B 强化企业形象的市场影响力C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D 创造长期的营销环境14. 组织形象最基本的构成指标是 ABA.知名度 B 美誉度 C 支持度 D 认同度15. 社会组织主动向公众介绍自己,给公众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属于 CE ;A、矫正型公关B、维系型公关C、建设型公关D、服务型公关E、宣传型公关16. 组织形象定位的三要素是DEFA、组织B、媒介C、公众D、主体个性E、传达方式F、公众认识17. 高美誉度/低知名度是一种较为BC 的公共关系状态A、理想B、安全C、稳定D、保守18. 美誉度与知名度是 AB 的关系A、基础和前提B、口碑和名气C、口碑的好与坏的关系19. 标识形象的外显部分包括CDA.风格 B 含义 C 商标 D 字体的颜色和形状第八章公共关系实务一公共关系调查1. 适用于规模不大的人口总体的抽样方法是 D;A. 间隔随机抽样B. 分层随机抽样 C.分区多级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2. 进行民意测验的主要工具是B ;A.问卷法 B. 抽样 C.资料分析 D.实施调查3. 在公关调查中,对于了解某些历史性问题的一种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D;A. 民意测验 B.抽样调查 C.公众代表座谈会 D.资料分析4. 电话调查的一个优点是 AA.速度快、范围广、回答率高 B.调查对象有充裕的时间,认真考虑,从容作答 C.可以相互探讨,深入探讨,加深印象5. 公关调查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 B ;A民意测验 B公众代表座谈会 C资料分析 D新闻采访6. 主要应用深度调查和直接访问的调查问卷 ;A开放式问卷 B封闭式问卷 C主观式问卷 D主客观式问卷7. 在民意测验的调查方式中成本较高的一种是 A ;A面访调查 B通讯调查 C电话调查 D深度调查8. 民意测验的最后阶段工作是 B ;A发放问卷 B撰写调查报告 C回收调查表 D资料分析9. 新闻发布是一种 D ;A人际传播 B两级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10. 对提出的问题事先拟好若干答案,要求调查对象选择一个或数个答案,属于封闭式问卷中的哪种形式 B ;A两项选择 B多项选择 C对比选择 D排序选择11. 答案比较规范,便于定量分析是 B ;A开放式问卷的优点 B封闭式问卷的优点 C开放式问卷的缺点 D封闭式问卷的缺点12. 某一问卷中“除了喝的开水外,您是否饮用饮料”这一提问方式属于D ;A对比选择 B排序选择 C多项选择 D两项选择13. 调查若直接走访被调查者,当面听取被调查者的意见属于 C ;A通讯调查 B深度调查 C面访调查 D电话调查14. 调查者将统一的问卷邮寄给调查对象、要求填写后寄回的调查方式属于A ;A通讯调查 B电话调查 C深度调查 D面访调查15. 评估公关效果的方法有 ABCD ;A、内部、外部监察法B、直接观察法C、传播检查法D、公众行为检查法E、领导检查法16. 公共关系调查的主要作用是 ABCDA、实施环境监测B、提供信息保障C、开展问题预警D、塑造组织形象17. 基于调查对象范围变量的分类,公共关系调查方法可以区分为 ACDA、抽样调查B、问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第九章公共关系实务二公共关系宣传1. 新闻发布会是一种 B ;A.直接传播 B.两级传播 C.三级传播 D.多级传播2. 宣传型公关的效果侧重于 AA.提高组织的知名度 B.加强与公众之间的情感 C.提高组织的美誉度3. 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进行传播,是 DA、群体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4. 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大量发表指责企业丑行的文章和漫画,在历史上被称为BA.便士报运动 B 清垃圾运动揭丑运动 C 报刊宣传运动5. 1923年,爱德华伯纳斯出版的第一本公关专着是 BA.前景宣言 B.公众舆论的形成 C.舆论 D.有效的公共关系6. 运用报纸和广播等宣传自己,是属于 D;A交际性公关 B服务性公关 C社会性公关 D宣传性公关7. 不受空间限制,传播范围最广大的大众传播媒介是 CA、电视B、报纸C、广播D、杂志8. 组织与公众沟通的重要途径就是运用 D ;A、公关广告B、人际传播C、网络D、大众传播9. 报纸、杂志、电视属于企业的 D ;A、政府公众B、社区公众C、名流公众D、媒介公众10. 下列属于公共关系专项活动的有 D ;A、电话接待B、来访者接待C、编写宣传材料D、记者招待会11. 下列对新闻传播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CA、新闻传播具有客观性B、新闻传播具有趣味性新鲜性C、新闻传播的免费性D、新闻传播的可信性12. 19世纪30年代,在美国由纽约太阳报领头,掀起了一场 B ;A、制造新闻运动B、揭丑运动C、便士报运动D、民意测验运动13. 报纸传播信息的优势有ABCD ;A、传播面广和传播迅速B、具有新闻性,阅读率高C、文字表现能力强D、便于保存和查找14. 广播传播信息的弱点是ABD ;A、储存性差B、公众选择性差C、公众自主性较强D、只有声音,注意力易分散15. 广播传播信息的优势有 ACDA、传播面广B、储存性强C、传播迅速D、感染力强16. 电视传播信息的优势有 ABDA视听结合,传达效果好B 纪实性强,有现场感 C 交互传送,便于沟通 D传播迅速,影响面广17. 杂志传播信息的弱点有 BCDA.内容详实 B 出版周期长 C 声势小 D 理解能力受限。

公共关系传播与沟通

公共关系传播与沟通

公共关系传播与沟通简介公共关系传播与沟通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和沟通工具,旨在建立、维护和改善组织与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公共关系传播与沟通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互信关系,提高组织形象与声誉,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

传播与沟通的意义传播与沟通在公共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传播与沟通,组织能够与各种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地互动,并传递出有利于组织的信息。

同时,传播与沟通也能够帮助组织了解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公共关系传播与沟通的要素目标受众在进行公共关系传播与沟通时,需要明确目标受众。

目标受众可以是组织的员工、客户、股东、媒体等各类利益相关者。

不同的目标受众有不同的需求和关注点,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受众进行针对性的传播和沟通。

传播媒体传播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而新媒体包括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选择适合的传播媒体可以更好地传递信息,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

内容与信息传播与沟通的内容与信息对于建立互信关系和影响受众意见具有重要作用。

传播与沟通内容应该真实、准确、具有说服力,并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

同时,信息的传递方式也需要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受众的接受方式。

反馈与评估在进行公共关系传播与沟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反馈与评估。

通过反馈与评估,可以了解受众对于信息的理解程度和反应,从而及时调整传播与沟通策略,提高传播效果。

公共关系传播与沟通的实践案例苹果公司的公共关系传播与沟通苹果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其公共关系传播与沟通策略备受关注。

苹果公司通过定期发布新产品、参与社交媒体互动等方式与消费者进行互动。

此外,苹果公司还通过举办产品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与媒体进行沟通。

这些传播与沟通策略有助于提升苹果公司的品牌形象,并增加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接受度。

麦当劳的公共关系传播与沟通麦当劳是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公司之一,其公共关系传播与沟通策略也备受瞩目。

公共关系方法手段与传播媒介

公共关系方法手段与传播媒介

公共关系方法手段与传播媒介1. 引言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PR)是一种战略性沟通和管理的工具,旨在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关系是企业成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公共关系的方法手段以及传播媒介。

2. 公共关系方法手段2.1 媒体关系媒体关系是公共关系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组织可以通过新闻稿、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将自身的信息传达给公众。

媒体关系的建立需要考虑合适的新闻角度、时机和媒体选择,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2.2 社交媒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成为了公共关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组织可以与公众进行实时互动,传递信息并回应公众关切。

社交媒体的优势在于其快速、广泛的传播效果,可以迅速形成舆论影响。

2.3 事件营销事件营销是指通过组织或参与特定事件的方式来传播组织的信息。

例如,企业可以赞助某个社区活动或慈善项目,以提高公众对企业的认知和好感度。

事件营销可以有效地引起公众的关注,并将组织与正面的社会价值联系在一起。

2.4 线下活动除了在线传播手段,线下活动也是公共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组织可以组织各种与其业务相关的活动,如会议、展览、座谈会等,与公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线下活动可以加强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理解,提高组织形象和信任度。

3. 传播媒介3.1 报纸传统报纸是公共关系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通过在报纸上发布新闻稿、广告或专访等形式,组织可以将信息传达给广大读者。

虽然报纸在数字时代面临挑战,但在某些领域和目标受众中仍保持一定的影响力。

3.2 电视电视作为一种视听媒介,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

通过电视台的采访、广告或赞助等方式,组织可以将信息传递给观众。

电视媒介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声音和画面感强,能够更直观地传达信息。

3.3 广播广播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传媒形式,在很多地方仍然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通过广播电台的节目、广告或赞助等形式,组织可以将信息传达给听众。

第六章 公共关系的媒介——信息的传播与沟通

第六章  公共关系的媒介——信息的传播与沟通

2、选择性理解(Selective Perception)
选择性理解是受众心理选择过程的第二个 环节,也就是消者接受信息传播的第二关。 选 择性理解,是指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作出不 同的意义解释和理解。如果说选择性注意是人 们对信息的一些零散捕捉,那么选择性理解则 是对所注意信息作有意义的思考。 影响受传者的选择性理解的心理因素包括需 要、态度和情绪三个方面。
3、选择性记忆 (Selective Retention)
记忆是一定时期内神经联系的形成和巩固。 如果人们感知过的事物,在事过之后并不消失, 在大脑皮质上形成暂时神经联系,以痕迹形式保 留在头脑中,就是记忆。人们往往只记忆对己有 利的信息,或只记自己愿意记的信息,而其余信 息往往被忘却了。这种记忆上的取舍,就叫选择 性记忆。
4、“3S”之间的关系
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是 信息受传者的心理选择过程的三个环节。三者 之关系如图3所示:
这三个环节(3S)可以看成是受众 (消费者)心理的三层“防卫圈”,信息 如果不合乎受众的个人需求,则被挡在 “防卫圈”之外。
五、议题设置论
1、议题设置论产生及含义 议题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功能。此课题 是20世纪70年代传播理论研究中最热门的课题之一, 其中传播学学者麦库姆斯是其中最杰出的研究者。 1972年,麦库姆斯等经过研究认为,大众传播对某 些议题的着重强调和这些议题在公众中受重视的程度 构成强烈的正比关系。或者说,在大众传播中越突出 某一事件,多次、大量地报导某一事件,就会使社会 中的公众突出地议论这一话题,这便是“议题设置”。
1、高度开放,超越时空 2、个性鲜明,双向互动 3、多媒体,超文本 4、低成本
本章小结
1、公共关系传播是现代企业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有计划地与公众 进行交流与共享的活动过程。 2、公共关系沟通是公关人员运用公关技巧,促进企业与公众的信息 双向交流,改变公众的观点或态度,从而使企业与公众达成共识 的过程。

公共关系的媒介之传播

公共关系的媒介之传播

评估结果的应用
优化传播策略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公共关系传播策略, 提高传播效果。
提升品牌形象
通过公共关系传播活动,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ABCD
改进传播内容
根据受众反馈和数据分析,改进传播内容的质量 和形式,提高受众的接受度和参与度。
危机应对经验总结
通过对危机事件的应对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 教训,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和水平。
公共关系的媒介之传播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公共关系传播概述 • 公共关系传播的媒介 • 公共关系传播策略 • 公共关系传播效果评估 • 公共关系传播案例研究
01
公共关系传播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双向对称模型
公共关系传播是组织通过各种媒介与公众 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旨在建立和 维护良好的公共关系。
通过双向对称模型的应用,组织 可以更好地与公众建立互信关系
,提高组织的形象和声誉。
双向对称模型的优点与局限性
01
双向对称模型的优点在于强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有助于建立互信关 系,提高组织的形象和声誉。
02
此外,该模型还有助于组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和创新 能力。
03
然而,双向对称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建立 和维护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渠道,同时也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和协调。
04
公共关系传播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传播覆盖率
评估公共关系传播活动覆盖的受众范 围,包括媒体覆盖、社交媒体覆盖等 。
传播影响力
衡量传播内容对受众的影响程度,包 括话题热度和讨论度等。
品牌形象提升

第六章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与沟通原则

第六章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与沟通原则

• B.电视在传播信息中的优缺点。 • 电视在传播信息中的优点主要有:a.视听兼 备,图声并茂,生动逼真,感染力强,是人 们“直接”观察世界的“窗口”;b.手段先 进,传递信息神速,超越时空力极强。 • 电视在传播信息中的缺点主要有:a.电视画 面转瞬即逝,既不容选择,也不便查考;b. 电视的复制设备价格昂贵,复制相对困难;c. 电视接收机不如收音机携带方便。
双向沟通原则的实施 双向沟通原则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以下两个 方面: 1.创造沟通的共识区域,即沟通双方具有共同 的经验范围。 2.具备反馈意识。一方面是指沟通双方在互相 理解后要有反应,它包括信息反馈的主动、及 时、对路和适量等;另一方面是指沟通双方应 根据反馈来作自我调节,它实际是用结果(输 出信息的实践结果)对原因的反作用来调节沟 通,使沟通的双方轮流充当施控者与受控者, 彼此都对对方的行为产生制约力。
• 2.数学模式 • 1949年美国信息学家C.香农和W.韦弗在合 著的《传播数学原理》 • 信源、发射器、信道、接受器、信宿、噪音 • 反馈 、噪源(干扰) • 我们将此传播过程用图11-2、11-3表示。
• 3.系统模式 • 1963年德国学者马莱兹克提出的反映复杂 社会传播过程的模式。 • 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媒介在传播过程 中各自都受到来自许多方面的影响,三者 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交叉影响。 • 我们将此传播过程用图11-7表示。
2.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指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 的沟通交流。它是一种最常见、最 广泛的一种传播方式。其表现形式 分为面对面传播和非面对面传播两 种。前者一般通过语言、动作和表 情等媒介进行交流;后者主要通过 电话、电报和书信等媒介进行交流。
• 人际传播的特点: 对象明确 近距离直接传播
简便易行 使用广泛、频繁

《公共关系学[JG]》课程总结

《公共关系学[JG]》课程总结

《公共关系学[JG]》课程总结第一章公共关系导论公共关系是是一种管理职能。

它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通过公共关系,公立的和私人的组织、机构试图赢得同他们有关的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借助对舆论的估价,以尽可能协调他们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依靠有计划的、广泛的信息传播,赢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

公共关系旨在传递有关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其他组织的信息,并改善公众对于其态度的种种政策或行动。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通过双向信息传播,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赢得公众支持合作,最大限度地获得事业成功的一种管理功能和经营艺术。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

以组织的目标分类可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和宗教组织,以组织的活动方式分类可分为赢利性组织、非赢利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

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

公众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利益关系,并对目标有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包含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

公共关系的中介是传播。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传递社会文化的功能,为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塑造组织形象提供必要条件。

组织传播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源泉,对于稳定组织成员,应付外部环境,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促进组织成员同心协力完成组织公关活动的既定任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人际传播中,个人代表组织的交往行为往往能直接影响对方对其组织的印象;通过人际传播,增进人际间的密切关系,为公共关系铺垫桥梁。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公共关系也发生了较大的演变。

古代公共关系是朴素自发的公共关系思想,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强烈的政治色彩和伦理色彩以及传播手段简单的特点。

现代公共关系首先在美国兴起,现代公共关系是商品经济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产物,现代公共关系形成的条件有:美国政治体制民主色彩较浓;美国国民有较强的平等意识和群体观念;美国市场体系发育比较健全,经济发达;传播技术手段先进。

公共关系管理规定(3篇)

公共关系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共关系活动,提高公共关系工作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从事公共关系活动的各类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公共关系活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公共关系活动应当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组织或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得虚假宣传、误导公众。

(二)合法性原则:公共关系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三)诚信原则:公共关系活动应当诚实守信,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损害他人利益。

(四)社会责任原则:公共关系活动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公共关系事业发展,对在公共关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公共关系机构与人员第五条公共关系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专门从事公共关系咨询、策划、实施、评估等业务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第六条公共关系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登记注册,取得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社会团体法人证书;(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设施设备;(三)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四)有符合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五)有良好的信誉和业绩。

第七条公共关系人员是指从事公共关系活动,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

第八条公共关系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三)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四)取得国家规定的公共关系专业资格证书。

第三章公共关系活动第九条公共关系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企业形象策划;(二)危机公关处理;(三)新闻发布与传播;(四)市场调研与品牌策划;(五)政府公关与公共事务;(六)员工关系管理;(七)客户关系管理;(八)社区关系管理;(九)国际公关。

第十条公共关系活动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明确目标与任务;(二)制定活动方案;(三)组织实施;(四)评估效果。

第六章 公共关系的传播

第六章   公共关系的传播

三、公共关系传播的一般过程 美国传播学家哈罗德· 拉斯韦尔提出了一个著名传播过 程的模式,即5个“W”——who(谁),say what(说什么), through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对 谁),with what effect(产生什么效果)。 将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应用到公共关系程中来,我们可 以得到以下结论: “谁”指传播者,即公共关系人员; “说什么”指传播内容,即有关公共关系的信息; “通过什么渠道”,指公共关系传播采用何种传播媒介, 人际传播或大众传播; “对谁”指受传者,即社会公众; “产生什么效果”,指公众是否收到了信息,公众的态度 是否受到影响,公众的行为有没有因传播而产生变化。



公共关系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类: 一是信息的传播,二是情感的传播。 信息的传播是公共关系传播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 一方面,要广泛收集公众的信息、社会环境的信息,在对 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及时向组织的决策层汇报,为组织 做出决定、制定计划提供信息来源,这样才能保证做出的 决策能投公众之所好,应公众之所需。 另一方面,组织要在公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印象,获得广泛 的合作与支持,又必须积极宣传自己,传递有关本组织的 新情况、新政策、新产品、新行动,多从正面传播有利于 组织的信息。 情感是人类共有的东西,组织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在组织与 内外公众之间进行情感交流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内容。
人内传播的特点 1)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信息处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 孤立的,他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 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他的本质是社会实 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间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主动 的反映 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3)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米德“自我与客我”理论 人内传播是一个“主我”、“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社会 过程,互动的介质是信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 是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作为 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客我",他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 性的体现。"客我"可以改变"主我","主我"也可以改变"自我",二者 之间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公共关系的传播沟通方式

:公共关系的传播沟通方式
沟通的要素包括信息的内容、信息的编码方 式、信息的传递渠道、信息的接收者和反馈 等。其中,信息的内容是指要传达的信息本 身,信息的编码方式是指如何将信息转化为 符号形式,信息的传递渠道是指信息传递的 方式和媒介,信息的接收者是指信息的目标 受众,而反馈则是沟通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

传播沟通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提出对公共关系从业者的建议与启示
• 建议 •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关注行业动态和新兴技术,了解公众的需求和行为习惯。 • 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与媒体、合作伙伴和内部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 培养创新思维:勇于尝试新的传播手段和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 启示 • 重视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了解受众的需求和行为习惯,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提供支持。 • 以公众为中心:关注公众的需求和反馈,以公众的利益为导向进行传播活动。
信息发布
在危机发生后,及时、准确地 发布信息,澄清事实。
媒体关系
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确保信 息得到准确、公正的报道。
03
传播沟通策略
确定传播目标与受众
目标明确
明确传播的目标和受众,以及希望通过传播达到的效果。例如,提高品牌知 名度、树立企业形象、推广新产品等。
受众细分
根据目标受众的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等因素进行细分,以便更好地确定 传播内容和形式。
建立联系
公共关系的传播沟通可以建立与公 众之间的联系,使公众了解组织的 信息和价值观。
传递信息
传播沟通可以传递有关组织的产品 、服务、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使公 众更好地了解组织。
塑造形象
传播沟通可以通过对组织的形象塑 造,提高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度和好 感度。

公共关系的传播与沟通PPT课件

公共关系的传播与沟通PPT课件

沟通障碍与技巧
01
沟通障碍
沟通障碍是指影响沟通效果的一切因素,包括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心
理因素等。这些障碍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或被误解。
02
有效沟通技巧
为了克服沟通障碍,实现有效沟通,需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包括明确
沟通目标、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注意非语言信号、倾听等。
03
反馈与倾听
反馈是沟通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同时,
TH传播与沟通理论
传播模式
线性传播模式
这种模式认为信息是由信源发出, 经过某种媒介,到达信宿。其特 点是传播的单向性,没有反馈机
制。
双向对称模型
该模型强调传播的双向性,即信 息不仅从信源传到信宿,而且信 宿也会对信源产生反馈。这种模 式更符合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传播。
控制论模式
以控制论为指导,强调信息的循 环和反馈,以及系统各部分之间
文化活动
组织文化活动,展示组织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危机公关
危机预警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危机事件。
危机处理
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危机事件,减少负面影响。
危机后的恢复
在危机处理后采取措施恢复组织的形象和声誉。
04
公共关系沟通策略
双向对称模型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
双向对称模型概述
双向对称模型是由双向对称模型理论家格鲁尼格和亨特提出的,该模型强调公共关系实践 中双向对称的重要性,即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与互动。
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提升组织形象
危机应对
良好的公共关系有助于提升组织的形 象和声誉,增强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 度。
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有效的公共关系 管理可以帮助组织迅速应对,降低危 机对组织的影响。

2014自考公共关系学考点:选择应用传播沟通媒介的五原则

2014自考公共关系学考点:选择应用传播沟通媒介的五原则

这篇《2014⾃考公共关系学考点:选择应⽤传播沟通媒介的五原则》是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选择应⽤传播沟通媒介的五原则 (⼀)根据⽬标受众的特点选择传播媒介 受众是传播的⽬标和对象,是信息的最终归宿。

公共关系⼈员的⼀切传播最终都以受众是否接受、接受多少信息作为评判是否成功的依据。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受众对组织的认同程度更是关系到组织的⽣死成败。

因此,对受众的研究和考察成为⼀种必需。

1、要根据⽬标受众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媒体。

⽬标受众的实际情况包含了他们的年龄、民族、⽂化⽔平、信仰、社会阶层等。

2、根据⽬标受众对媒体的接触率及习惯来选择媒体。

在进⾏媒体选择时,公共关系⼈员要充分考虑到⽬标⼈群对媒体的接触率和收视习惯。

3、要根据⽬标受众的居住区域的⾃然状况、⽓候条件、⽣活⽔平等来选择媒体。

(⼆)根据特性及影响⼒选择传播媒介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的媒体适宜刊播不同的信息。

在选择媒体时,除了要考虑媒体的特性外,更要注意它的影响⼒。

因为媒体尤其是⼤众传播媒体具有“授予地位”的功能。

声誉好、影响⼒⼤的媒体能使你所要传递的信息“⼤放异彩”。

1、是对媒体质的⽅⾯的考察。

如媒体的权威性、可信度、媒体环境等。

媒体信誉好、社会地位⾼,借助于媒体产⽣的“晕轮效应”,所要传递的信息更能取得⽬标受众的认同。

2、对媒体量的⽅⾯的考察。

它包含了媒体的涵盖⾯、接触⼈数、每年⼈的成本等,可通过媒体的覆盖域、接触率、到达率、暴露频次及有效达到率来评估。

(三)根据信息的特点选择传播媒介 作为传播的内容,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特点。

具有不同特点的信息宜采⽤符合信息特点的媒体。

(四)根据竞争对⼿的媒介运⽤状况选择传播媒体 组织信息的媒体传播必须考虑其竞争对⼿的媒体选择,就不得不与竞争对⼿展开“信息战”。

(五)根据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选择传播媒介 公共关系经费的短缺,应充分考虑到本组织的经营特点和⽀付能⼒,因为“适宜才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和其成员之间、 组织和其所处的环境之间进行的沟通 交流。组织与其成员之间的传播两种 形式:一种是职能传播,其沟通方向 是垂直沟通;一种是非职能传播,其 沟通方式是平行的横向沟通。 组织传播的特点是具有目的性和可控 性。
4.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指的是职业传播者通过大 众传播媒介将大量复制的信息传递给 分散的公众的一种传播活动。
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
在信息沟通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因 素的影响和干扰,从而形成沟通障碍。 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主要可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传者的因素。 (1)缺乏明确的传播目的。 (2)语意的差别。 (3)有用信息不足。
第二类:传递过程中的因素。信息传 递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主要有: (1)时机选择不当。 (2)空间距离障碍。 (3)传播媒介选择的合理性。 第三类:受众的因素。 (1)受众个体结构中需要系统和意 向系统的差异。 (2)受众对信息的• 美国著名公共关系学者詹姆斯· 格鲁尼格在 卡特里普开放系统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双 向平衡-非平衡模式。 • 运用这个模式,传播人员收集公众关于组 织管理层决策的信息,还要运用广博的知 识和对公众的了解,对组织高层管理人士 提出咨询意见和操作传播 的方式,努力寻 求对公众与组织之间的冲突的化解,促进 组织与公众的互相理解。
公关传播的一般性目的,根据传播效 果,可以分为四种: 1.引起公众注意。 2.诱发公众兴趣。 3.取得公众的肯定态度。 4.促发公众的支持行为。
(二)、双向沟通原则
是指传播双方互相传递、互相理解的信息 互助原则。 这一原则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沟通必须由两人以上进行; 二是沟通双方互为角色,任何一方都可传递 信息,也可反馈信息; 三是沟通双方相互理解并有所交流。
1.印刷类传播媒介
• 是指以可视的语言文字符号传递社会信息 的各种载体,也称文字传播媒介 • 主要有:报纸、杂志、书籍、图片、画册、 宣传单等等。其中,报纸、杂志是最主要 的印刷类传播媒介。 • 户外传播媒介也属于印刷类传播媒介,诸 如旗帜、灯箱、车贴、楼牌、店牌、立柱 式广告牌、POP等
(1).印刷类传播媒介的特征
(四)、传播的类型 根据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一般可 将传播分为四种类型 : 1.自身传播 自身传播,也叫人的内向交流,即 传播的“双方”集于一身,本身内 部进行的交流。这种传播的特点是 主我(I)与宾我(Me)之间的内向 沟通。它是一切传播的基本单位和 细胞。
• 自身传播的特点: 传播量大 内在形式 交流基础
(三)、公关传播的特点
作为公关传播,就是公关主体为了实现 特定的公关效益而有目的、有意识的进 行的各种传播方式的总和。 比较公关传播与新闻传播、艺术传播等 传播类型而言,公关传播具有下列特点: 1. 劝服色彩浓厚 2. 充分利用接近性 3. 传播媒介和渠道的多样性 4. 周密的为公众提供便于行动的信息
2.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指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 的沟通交流。它是一种最常见、最 广泛的一种传播方式。其表现形式 分为面对面传播和非面对面传播两 种。前者一般通过语言、动作和表 情等媒介进行交流;后者主要通过 电话、电报和书信等媒介进行交流。
• 人际传播的特点: 对象明确 近距离直接传播
简便易行 使用广泛、频繁
• 大众传播的特点: 受者广泛、分散 传播者职业化 借助人工媒介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五) 一般传播过程的模式
• 1.拉斯韦尔“五W模式” • Who→Say What→ Through Which Channel→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 我们将此传播过程用图11-1表示。
3.新型传播媒介
是指近年来利用新型技术及材料发 展起来的传播媒介,主要有:计算 机网络、多媒体、“短信”、光碟、 新型户外传播媒介等。这里主要介 绍计算机网络Internet(因特网)。
Internet是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 网络互联而成的、主要采用TCP/IP协议的 计算机网络以及这个网络所包含的全世界 范围内的巨大信息资源。从网络角度讲, Internet是一个国际性的计算机网络集合体, 它集现代通信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于一 体,是一种计算机之间实现国际信息交流 和共享的手段;从信息资源的角度来讲, Internet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源,大到超过任 何人的想像力。
• B.杂志传播信息的优缺点。 • 杂志传播信息的优点主要有:a.时 效长;b.针对性强;c.印刷精美, 表现力强,易产生心理上的认同。 • 杂志传播信息的缺点主要有:a.出 版周期长;b.声势小;c.受理解能 力的限制大。
2.电子类传播媒介
是指运用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设备及 其产品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主要有: 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等等, 其中广播、电视是最主要的电子类传 播媒介,它们对语言文字信息等具有 很强的放大功能。
• A.记录性。 • B.扩散性。 • C.渗透性。 • D.准确性。
(2).印刷类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 A.报纸传播信息的优缺点。 • 报纸传播信息的优点主要有;a .传播面广; b. 传播迅速;c. 具有新闻性,阅读率高;d. 文字表现力强,便于保存和查找;e.传播费 用较低。 • 报纸传播信息的缺点主要有:a.时效短;b. 信息易被忽略;c.受理解能力的限制大;d. 色彩单调,缺乏动感。
(二)、传播的基本要素和隐含要素 1.传播的基本要素 传播的基本要素主要有: 信源(传者),即信息的发出者; 信宿(受者),即信息的接受者。 信息,即传播的内容和符号(内容的表现 形式)两部分的综合体,公共关系传播的 信息是广义的包括情感在内; 媒介,原指中间物,这里指用以记录和保 存信息并随后由其重现信息的载体; 信道,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渠道。 反馈,指受者对传者发出信息的反应。
(六)、公共关系传播的模式 1.两级传播模式
媒 介 意见领袖 受 众
2.公共关系的开放系统模式
反馈 (有关与公众关系的 信息:预期与观察)
组织的结 构、计划与项目
(外部:维持或重新界定预期的关系)
期望与公众的关系 (目标和目的)
输出 (外部:针对公众 的行动与传播)
公众的知 识、素质和行为
输入 (公众采取的行动 或关于公众的信息)
(三)、平衡理论原则 1.平衡理论的内容 是指传者利用“相似性”的人际吸引 为中介,通过沟通与受着产生认同, 达到协调的原则。平衡理论又叫做 “A-B-X”模式,是由美国社会学者纽 科姆(T· Newcomb)提出的。平 M· 衡理论是关于受众态度的理论之一, 所以也叫做“态度结构模式”。
A与B是否协调不仅决定于他们之间的 认识和吸引程度,而且在于他们对X的 态度,如果不一致就会引起紧张不协 调,而沟通能改变他们的态度,使紧 张消除,求得平衡。
2.传播的隐含要素 传播的隐含要素指对传播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的因素,被看作公共关系传播的“软件”。 传播的隐含要素主要有: ⑴编码:信息的发出者根据传播对象的特点,按 照一定的规则把内容制成符号的过程。 ⑵译码:信宿收到信息后,将信息符号译成自己 理解的内容的过程。 ⑶干扰:信息传播过程中使信息失真的因素。 ⑷共同经验:信源与信宿之间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⑸环境:一切传播活动都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进行, 不同的社会环境,同样的传播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 2.数学模式 • 1949年美国信息学家C.香农和W.韦弗在合 著的《传播数学原理》 • 信源、发射器、信道、接受器、信宿、噪音 • 反馈 、噪源(干扰) • 我们将此传播过程用图11-2、11-3表示。
• 3.系统模式 • 1963年德国学者马莱兹克提出的反映复杂 社会传播过程的模式。 • 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媒介在传播过程 中各自都受到来自许多方面的影响,三者 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交叉影响。 • 我们将此传播过程用图11-7表示。
(1).电子类传播媒介的特征
• A.时效性。
• B.远播性。 • C.生动性。 • D.技术性。
(2).电子类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 A.广播在传播信息中的优缺点。 • 广播在传播信息中的优点主要有:a.传播面 广,受限较少;b.传播迅速,“同步新闻” 深受欢迎;c.感染力强;d.具有多种功能。 • 广播在传播信息中的缺点主要有:a.传播效 果稍纵即逝,信息储存性差;b.听众受节 目顺序限制,只能被动接受;c.听众注意力 易分散。
双向沟通原则的实施 双向沟通原则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以下两个 方面: 1.创造沟通的共识区域,即沟通双方具有共同 的经验范围。 2.具备反馈意识。一方面是指沟通双方在互相 理解后要有反应,它包括信息反馈的主动、及 时、对路和适量等;另一方面是指沟通双方应 根据反馈来作自我调节,它实际是用结果(输 出信息的实践结果)对原因的反作用来调节沟 通,使沟通的双方轮流充当施控者与受控者, 彼此都对对方的行为产生制约力。
(七)、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媒介:实现信息传递所需凭借的工具、方 法、手段、技巧等的总称。 传播媒介:是人类用来传播信息的工具(简 称传媒)。传媒是联络传播主体与传播对 象的桥梁和中介,是信息内容的载体,具 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不同传播方式之间的重要区别,就在于传 播媒介的区别。
• 一般所说的四大传播媒介是指报纸、 杂志、广播、电视,第五大传播媒介 是指Internet。 •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可分为印刷类传 播媒介、电子类传播媒介、非语言传 播媒介、综合性传播媒介和新型传播 媒介
• B.电视在传播信息中的优缺点。 • 电视在传播信息中的优点主要有:a.视听兼 备,图声并茂,生动逼真,感染力强,是人 们“直接”观察世界的“窗口”;b.手段先 进,传递信息神速,超越时空力极强。 • 电视在传播信息中的缺点主要有:a.电视画 面转瞬即逝,既不容选择,也不便查考;b. 电视的复制设备价格昂贵,复制相对困难;c. 电视接收机不如收音机携带方便。
(1).Internet的服务功能
• • • • • • 电子函件(E-mail) 文件传输(FTP) 网络新闻 Gopher WAIS World Wide Web (WW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