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一、引言工程地质作为应用地质学的分支,对于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工程地质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工程地质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以及解决实际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旨在为工程地质课程的开展提供指导。
二、课程目标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理解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工程地质勘查方法和技术;3. 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地质问题;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三、课程内容1. 工程地质学概论- 工程地质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工程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地质勘查- 基本勘查方法和技术- 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写要求3. 地质工程环境- 地质地貌与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与分类4. 地下水与水文地质-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 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及防治措施5. 岩土力学基础- 岩土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岩土材料的力学性质与试验6. 工程地质灾害与防治- 地质灾害的种类与特征- 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7. 工程地质勘探与监测技术- 岩土勘探与测试方法- 工程地质监测技术与实践8. 工程地质案例分析- 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法- 工程地质风险评估与管理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问题解决能力。
- 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和实验实习,加强学生对于工程地质实际工作的了解和实践能力。
- 讨论与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促进交流与合作。
2. 评估方法-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 课堂测试:包括理论知识考察和实践应用题。
- 实践报告:对于实地考察和实验实习的报告撰写和答辩。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 《工程地质学导论》- 《岩土力学》- 《工程地质勘查技术》2. 参考资料:- 《工程地质学概论》- 《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 相关学术期刊和论文六、总结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工程地质学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使其具备工程地质勘察与分析的能力,能够有效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3)使学生熟悉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程序和常用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其综合素质;(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程地质基本概念:岩石、土、水、地质构造、地质构造运动、地质年代等。
2. 工程地质原理:岩石力学、土力学、水力学、地质力学等。
3. 工程地质勘察:野外调查、勘探、试验、室内分析等。
4. 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地基处理、边坡稳定、岩土工程、地下工程等。
5. 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岩土工程灾害、环境地质灾害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工程地质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工程地质知识的掌握。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工程地质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试验方法和技能。
4. 比较分析法:对比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工程问题,使学生掌握不同地质条件下工程地质问题的解决方法。
5.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引出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讲解重点内容:讲解工程地质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重点讲解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等内容。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工程地质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试验方法和技能。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我工程地质教案表
我工程地质教案表章节一:工程地质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工程地质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内容。
2. 掌握工程地质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1. 工程地质的定义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2. 工程地质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法。
3. 工程地质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教学活动:1. 讲解工程地质的概念和作用。
2. 介绍工程地质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法。
3. 分析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案例。
章节二:地质构造教学目标:1. 掌握地质构造的分类和特征。
2. 了解地质构造对工程地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地质构造的分类及其特征。
2. 地质构造对工程地质的影响。
3. 地质构造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地质构造的分类和特征。
2. 分析地质构造对工程地质的影响。
3. 练习识别和分析地质构造的方法。
章节三:地层岩性教学目标:1. 了解地层岩性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地层岩性的识别和评价方法。
教学内容:1. 地层岩性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地层岩性的识别和评价方法。
3. 地层岩性对工程地质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地层岩性的概念和分类。
2. 介绍地层岩性的识别和评价方法。
3. 分析地层岩性对工程地质的影响。
章节四:地下水教学目标:1. 掌握地下水的类型、运动和分布规律。
2. 了解地下水对工程地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征。
2. 地下水的运动和分布规律。
3. 地下水对工程地质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地下水的类型和特征。
2. 分析地下水的运动和分布规律。
3. 探讨地下水对工程地质的影响。
章节五: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和流程。
2. 掌握各种勘察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教学内容:1. 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2. 各种勘察方法的优缺点。
3. 工程地质勘察的流程和质量控制。
教学活动:1. 讲解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和适用条件。
2. 分析各种勘察方法的优缺点。
3. 介绍工程地质勘察的流程和质量控制。
工程地质试验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述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及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获得掌握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了解工程地质基本内容、工作方法;能正确提出勘察任务及运用勘察数据和资料进行设计与施工,以及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进行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和采取处理措施。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刻地把握这些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和培养野外认识的技能、设置的具体实验项目。
二、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沉积岩的鉴定与认识
实验二:地质罗盘仪和GPS的使用
三、主要仪器设备
小刀、放大镜、稀盐酸、偏光显微镜、地质罗盘仪、GPS接收机
四、实验教学方式
集中实习,由指导教师带队。
五、实验考核方式
以报告作为评定成绩依据,参加实习并完成报告可评基础分60分,格式占10分,内容完整性占20分,语言表达占10分。
六、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见实验指导书。
七、说明
学生在进行完上述各项实验后,必须提交一份较详细的实验报告。
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获得认识。
工程地质课程建设方案
工程地质课程建设方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质工程的认识和研究能力,具备一定的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实践能力;2.了解地质工程中的相关地质原理、地质勘察与测试技术、地质灾害防治等知识;3.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地质科学基础和较强的地质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二、课程设置1.课程名称:工程地质学2.学时安排:36学时3.教材:《工程地质学》三、课程内容1.地质调查与勘测(1)地质调查与资料查询(2)地质地貌调查与地质图的绘制(3)地质构造调查与构造图的绘制2.地质勘测技术(1)地质勘测技术概述(2)地质勘测方法与技术(3)地质样品采集与测试3.地质灾害及其防治(1)地质灾害的类型及成因(2)土地资源及开发与地质灾害关系(3)地质灾害监测及应急预警4.岩土工程地质(1)岩土工程地质的基本原理(2)地质条件与地基处理(3)地基基础的勘测、设计及施工5.工程地质实践(1)地质调查实习(2)地质灾害防治实践(3)岩土工程实践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实地调研与实践教学相结合3.案例教学4.学生讨论与报告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2.模拟实验3.实地调研4.案例分析六、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2.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3.学习报告、讨论和实践成绩七、教学团队1.负责教学的老师应拥有熟练的岩土工程地质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2.可以邀请行业权威人士开展相关领域的讲座。
八、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参与工程地质实践活动2.组织学生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实践活动3.组织学生进行岩土工程实践活动九、课程建设特色1.结合地质勘察实习的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注重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地质工程实际问题;3.重点突出地质灾害防治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应急应变能力。
十、课程建设的保障1.科学的课程设置及内容;2.优秀的教学团队;3.完善的实验设备与实验室条件。
十一、结语工程地质课程的建设应当是全面的、系统的,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一、前言工程地质是一门研究地质学原理与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的学科,是土木工程、矿山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领域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
本大纲旨在为工程地质教学提供指导,明确学习目标与内容,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目标1.了解地质学基本原理,包括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岩土性质等;2.熟悉地质调查与工程地质勘察方法;3.掌握工程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方法;4.学习工程地质信息的分析和应用;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1.地质学基础知识(1)地质构造基本原理;(2)地层特征及分布规律;(3)岩土性质与力学特性。
2.地质调查与勘察(1)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2)地质灾害勘查与评估;(3)地下水勘察与利用。
3.工程地质灾害(1)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2)灾害预防与治理方法;(3)应急处置措施与案例分析。
4.工程地质信息分析(1)地质图像解译方法;(2)地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3)GIS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讨论等。
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将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1.考试评价:期中考试、期末考试;2.课程论文:课程设计、报告撰写;3.参与度评估:课堂表现、小组作业等。
六、参考教材1.《工程地质学》方文军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工程地质学导论》李军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3.《地质勘探技术》陈洪、姚建林编著科学出版社七、备注以上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进度和评估要求将根据具体教学情况作出调整。
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努力钻研,不仅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应用,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祝大家在工程地质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
(2024年)《工程地质学》全册配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岩石和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密度与重度
表示岩石和土体的质量分布特 征,影响工程荷载计算。
2024/3/26
孔隙率与孔隙比
反映岩石和土体的密实程度, 影响工程稳定性和渗透性。
含水量与饱和度
表示岩石和土体中水的含量及 状态,影响工程强度和稳定性 。
压缩性与抗剪强度
反映岩石和土体在受力作用下 的变形和破坏特性,是工程设
工程地质学定义
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关 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
研究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地质问题 ,如地基稳定性、边坡稳定性、地下 洞室稳定性等。
4
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及现状
发展历史
工程地质学起源于19世纪末,随着 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地质环境问题 的日益突出,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
现状
目前,工程地质学已经成为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工程建设领 域的重要基础学科,为保障工程建设 的安全和经济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程地质勘探
包括工程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和坑探工程等内容
2024/3/26
实验室或现场试验
获得工程地质设计和施工参数,定量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 题的手段
长期观测
用专门的观测仪器对建筑区不良的地质因素进行长时期的重复测量的 工作
25
工程地质评价原则和方法探讨
区域稳定性评价
场地内岩土体的稳定性,区域环境稳 定性,区域地壳稳定性
生物措施
对于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不良地质现象,可以采取 搬迁避让的措施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避让措施
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来保持水土,改善生 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
2024/3/26
工程地质教学设计方案
工程地质教学设计方案一、绪论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地质原因对工程建设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教学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地质素养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针对工程地质教学的特点和目标,设计一个系统完善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对工程地质学科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工程地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习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掌握地质勘探和监测技术,能够有效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4. 熟悉岩土力学理论,能够进行基本的岩土工程设计;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1 工程地质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1.2 地球结构和地质圈层划分1.3 地质灾害的分类及其成因1.4 工程地质调查和评价方法2. 地质调查和勘探技术2.1 地质调查的目的和方法2.2 高精度测量技术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2.3 现场地质勘探技术及其数据处理和分析3.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3.1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2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和措施的介绍3.3 地质灾害案例分析4. 岩土力学理论与应用4.1 岩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4.2 岩土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3 岩土工程实践案例分析5. 多媒体教学和实践环节5.1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5.2 安排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地质勘探和监测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课堂讨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课题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4. 小组合作安排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2. 期中考核设计一份综合性的考试,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eology课程代码:0602137学时:32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类别:理论课先修课程: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开课学期:第6学期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为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具备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土木工程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
本课程基本要求:1、系统的掌握有关的工程地质基本理论和知识。
2、能够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根据所学的知识,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3、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过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四、课程的基本内容4.1 理论教学(支撑教学目标1、2、3)4.2 讨论课(支撑教学目标4)1、教学目标通过讨论课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工程地质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扩宽知识面,初步具备查阅文献、阅读相关技术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2、主要内容结合该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将工程地质热点问题引入课堂,设置相关问题,发现理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组织进行答辩;集体参与讨论。
五、教学安排本课程由课堂教学、课堂讨论、两部分组成。
1、课堂教学围绕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进行授课。
2、讨论课2次,设置讨论核心问题,并进行探讨。
六、教学方法1、讲授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2、采用多媒体课件、电子备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3、通过案例分析,强调对工程地质基本理论的认识,并能将之应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中;4、理论教学、讨论课、课程设计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1)教学目标1、2的达成度通过开卷闭卷论文考评;八、成绩评定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平时表现、讨论课、结课考试。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1 课程名称:工程地质1.2 学时安排:总学时36学时,理论学时24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1.3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1.4 先修课程:地质学基础1.5 开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二、课程目标2.1 了解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2 掌握工程地质学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技术2.3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2.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能力三、教学内容3.1 工程地质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3.2 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基础知识3.3 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测技术3.4 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灾害防治3.5 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3.6 实验室实践和野外实习四、教学方法4.1 理论授课4.2 实验室实践4.3 野外考察4.4 小组讨论4.5 学生报告五、教学评估5.1 平时考核: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室实践表现5.2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5.3 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的综合掌握能力5.4 课程论文:独立完成一份与工程地质相关的课程论文5.5 实验报告:实验室实践实验结果和分析报告六、参考教材6.1 《工程地质学导论》范德·伯吉斯6.2 《地质工程学》陈著良6.3 《岩土工程学》赵承元七、教学进度安排7.1 第1-2周:课程介绍与工程地质概述7.2 第3-4周: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基础知识7.3 第5-7周: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测技术7.4 第8-10周: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灾害防治7.5 第11-12周: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7.6 第13-14周:实验室实践7.7 第15-16周:野外考察7.8 第17-18周:学生报告和教学总结八、课程特色8.1 紧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工程地质理论进行深入讲解和实践应用8.2 通过实验室实践和野外考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8.3 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鼓励小组讨论和学术报告九、课程总结本课程通过对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进行系统性培训,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创新思维能力。
工程地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工程地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概念,了解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岩土工程等相关知识。
同时,了解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地质地质灾害防治等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实践。
1.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地质解释、工程地質報告撰写、工程勘察设计、地质灾害监测应对等能力,能够在工程中独立开展地质勘察、地质工程评价、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
1.3 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工程地质的基本素养,包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践能力,具备工程地质从业能力和素质。
二、教学内容2.1 基本理论知识地质工程的基本概念, 岩土工程基本原理, 地质勘察与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特点。
2.2 实践技能地质调查与实验技术, 地质工程勘探的方法, 地质工程报告文件的撰写格式, 地质灾害监测与应对技术等。
2.3 应用案例分析地质勘察案例分析, 地质灾害应对案例分析, 工程地质评价案例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3.1 理论教学采用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加深对地质工程的认识。
3.2 实践操作开展地质工程勘察实习、地质灾害实验、地质勘探实习、地质灾害应对演练等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3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参加地质工程实践活动、地质灾害防治实践活动、地质工程竞赛等,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手段4.1 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技术手段,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2 实验设施利用实验室设备和场地设施,进行地质工程勘察、地质灾害实验等实践活动。
4.3 教材资料选用权威的地质工程教材和相关资料为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表现评价采用课堂问答、考试、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工程地质 教案
工程地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掌握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3.能够应用工程地质知识,分析和评价工程地质条件;4.培养学生的工程地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程地质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2. 地球构造与地壳运动;3. 岩石、土壤和水的工程性质;4. 工程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5. 工程地质灾害及其防治;6. 工程地质设计、监测与评价。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工程地质知识,提供基础知识和理论;2.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工程地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工程地质案例,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工程地质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前导知识引入:通过问题或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工程地质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知识点讲解:教师讲解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3. 知识点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地球构造与地壳运动的影响;4. 实验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岩石、土壤和水的工程性质;5.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工程地质案例,评价工程地质条件;6. 实地考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工程地质情况;7.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五、教学评价:1. 随堂测验:通过随堂测验检查学生对工程地质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3.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写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考试/考查:进行期中或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工程地质知识的掌握程度。
工程地质学基础
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为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的基础部分,是工程地质学科的骨干课程,同时也是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的:1.向学生传授内外动力及人类活动引起有关物理地质现象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从工程地质角度研究这些动力地质现象(问题)的基本方法等。
2.通过本课程学习,具备解决某些重大工程地质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该课程应用性很强,要求学生尽可能紧密联系某些具体工程动力地质现象的实际进行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必修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的内容。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介绍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实际意义,它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现状和研究前沿。
如何学习该课程。
第二章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活断层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活断层鉴别及研究方法、活断层区建筑原则。
第三章地震工程地质研究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效应,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地震小区划,建筑抗震原则及措施。
第四章砂土液化工程地质研究砂土液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砂土液化的防护措施。
第五章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概念,影响岩石风化因素,风化壳及分带标志和方法,岩石风化防护措施。
本章教与学两方面没有难度,主要问题是实际工作中风化岩分带的标准很难把握,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好配合现场考察进行教学。
第六章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概念,斜坡应力分布特征,斜坡变形破坏形式及机理,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滑坡形态要素及分类、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斜坡变形破坏预测预报及防治。
第七章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渗透变形概念及形式,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渗透变形预测,防治措施。
第八章岩溶工程地质研究溶蚀机理,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岩溶渗漏、塌陷工程地质问题分析,渗漏及塌陷处理措施。
第九章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诱发地震的类型,水诱发机制,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条件,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及预测。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教案
解理与端口的概念;风化作用与全球环境、碳系统循环、地貌重塑的 关系;层理构造的研究意义;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残积土、坡积土、洪 积土、冲积土的工程意义。
学生应该 掌握的知 识点
1、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硬度、光泽、解理(断口),常见的造岩矿物。
2、岩浆岩按产状、SiO2含量分类,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7.7旁压试验;7.8波速试验
7.9现场大型直剪试验;7.10块体基础振动试验
重点
1、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的定义及其优缺点对比。
2、静力荷载试验的基本原理及目的、试验过程、数据处理。
3、静力触探试验的灌入机理、试验目的和使用条件以及成果应用。
4、圆锥动力触探技术标准、适用范围、目的以及数据处理。
5、标准贯入试验的技术要求、目的、适用范围、成果应用。
3、断裂构造的概念,裂隙分类及工程意义;断层的定义、要素、分类、
野外识别及工程意义。
4、不整合的概念、类型及工程地质评价。
5、岩石与岩体关系,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面的分类及特征;岩体 工程地质性质影响因素、评价以及工程意义。
难点
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背斜和向斜的特征,褶皱构造识别方法及工程 意义;断层分类及野外识别;不整合的类型;结构面与岩体的工程地质特 性。
课堂练习
课外作业
备注
本章是本课程的基础和重点。
章节名称
第8章工程地质勘察
学时
2
单元 (章节) 主要内容
8.1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和方法
8.2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报告书和图件
8.3道路工程地质勘察
8.4桥梁工程地质勘察
8.5隧道工程地质勘察
8.6港口工程地质勘察
重点
1、工程地质勘察阶段以及每阶段勘察内容;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教案范文
工程地质教案范文【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内容和研究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工程地质调查和评价的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2.工程地质调查的内容和方法;3.工程地质评价的要点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工程地质调查和评价的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2.工程地质评价的结果分析和综合处理。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工程地质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的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提出学习的问题。
2.知识讲解(10分钟)详细介绍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工程地质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
并对常见工程地质灾害进行简单的介绍。
3.讨论和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们就工程地质的调查和评价方法展开讨论,分析其中的难点和注意事项。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掌握知识。
4.实践操作(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和评价的实际操作,具体包括现场勘察、采样和实验分析等环节。
同时,指导学生将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5.结果分析和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践操作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
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学习要点和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和反思。
五、教学资源教学投影仪、实物模型、案例资料、采样工具等。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案例分析,了解学生对工程地质调查和评价方法的理解程度;2.通过实际操作和结果分析,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和研究方法;2.能力目标:掌握工程地质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技能;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工程地质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工程地质调查的内容和方法;2.工程地质评价的要点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03.11)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难点研讨(文本)邵运达:各位老师,工程地质教研活动已经开始!欢迎大家积极发言!工程地质课程地性质与任务“工程地质”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工学科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专升本)地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本课程地任务是使同学通过学习掌握修建土木工程建(构)筑物地场地地工程地质条件地评价和各种建(构)筑物地建造对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地影响,以及选择在相应地地质条件下保证建筑物稳定和正常使用地措施.工程地质课程地目地与要求“工程地质”课程设置地目地是通过本课程地学习,掌握工程地质学地基本知识和具备解决工程中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地能力.了解工程与地质地关系,并对地质条件做出评价.学习本课程要求达到:1.掌握工程地质学中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解决工程地质问题地过程和方法.2.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地基本要素,系统掌握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方面地知识.3.掌握对工程地质问题地分析方法及对不良地质条件应采取地措施,了解各种地质作用地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对工程地影响和治理方法,并对土木工程中可能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做出分析评价.工程地质课程地教学要求层次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岩石和地质模型实验室实习,野外工程地质实习(有条件时进行)等三个教学环节.教学中,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地掌握,根据专业地要求分为“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教学内容地质学地研究内容及其工程地质学地分科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地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二)教学要求1.知道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2.了解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3.理解工程地质条件各要素以及理解土木工程中可能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4.了解工程地质学地主要任务及研究方法等.5.知道本课程地特点及学习要求.第二章岩土及其工程地质性质(10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教学内容1.地球地圈层构造与地质作用地球地内部圈层构造:地壳、地幔与地核;地质作用.2.造岩矿物矿物地形态,矿物地物理性质,含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与断口、密度、弹性、挠曲及延展性等,常见地10多种矿物地鉴定特征.3.岩浆岩(火成岩)岩浆岩地成因及产状,岩浆岩地矿物成分,岩浆岩地结构,岩浆岩地构造,岩浆岩地分类依据及代表性岩石.4.沉积岩沉积岩地形成,沉积岩地矿物成分,沉积岩地结构,沉积岩地构造,沉积岩地分类及常见沉积岩.5.变质岩变质作用,变质岩地矿物成分,变质岩地结构,变质岩地构造,变质岩地分类及主要变质岩.6.岩石地工程地质性质岩石地特征指标及工程分类;岩石地吸水性、软化性及抗冻性;岩石地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岩石按坚硬程度地划分.重点:地质作用,主要造岩矿物地形态及它们地物理性质,主要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地矿物成分等.难点:岩石地结构与构造.(二)教学要求1.了解地壳及地质作用.2.理解矿物(晶体)地形态,矿物地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解理及断口等物理性质,理解主要硅酸盐、碳酸盐、氧化物造岩矿物地室内鉴定特征.3.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地成因、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代表性岩石地特征.了解岩浆岩地产状.4.通过实验理解常见岩石特征.5.理解岩石地特性指标及工程分类.第三章地质构造及其与工程地关系(8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教学内容1.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及其确定方法,地质年代单位与地层年代单位,地层年代表.2.岩层产状岩层产状三要素及其量测方法.3.褶皱构造褶皱要素,褶皱类型,褶皱地野外识别,褶皱构造地工程地质评价.4.断裂构造节理类型,节理发育程度分级,节理调查与统计.节理与褶皱地关系,断层及其要素,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及叠式构造,断层野外识别,断层地工程地质评价.5.地层接触关系整合结束,假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侵入接触,沉积接触.6.地质图地质图地种类,地质图地阅读与分析.重点: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方法,地质年代单位,岩层产状三要素,褶皱(向斜及背斜)及其按轴面和两翼产状分类、按枢纽产状分类,张节理与剪节理地特征,断层类型,断层野外识别,地质图地阅读与分析.难点:地质图地阅读与分析.(二)教学要求1.理解相对地质年代及其确定方法,理解地质年代单位及地质年代表中各地质年代地名称及先后顺序.知道绝对地质年代,了解地层年代单位.2.理解岩层地走向、倾向及倾角等三要素.了解产状地量测、表示.3.理解褶曲类型—向斜、背斜,了解褶曲要素,理解褶皱按轴面与两翼产状以及按枢纽产状分类,知道褶皱按剖面形态及长短轴之比地分类.理解褶皱地野外识别,了解褶皱构造对工程地影响.4.理解张节理、剪节理地特征,知道节理发育程度等级,了解节理调查与统计,了解断层要素,理解断层类型,理解断层野外识别(证据),了解断层对工程地影响.5.了解地层接触关系.6.理解地质图地阅读与分析.第四章第四纪沉积层地形成及其工程地质特征(6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教学内容1.风化作用及残积层风化作用类型,影响岩石风化地因素,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级),风化防治,残积层.2.地表流水(含泥石流)地地质作用及坡积、洪积、冲积层片流地地质作用及坡积层,洪流地地质作用与洪积物,泥石流地形成条件、分类及防治;河流地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及冲积层.3.海洋地地质作用及海相沉积层4.湖泊地地质作用及湖沼沉积层5.冰川地地质作用及冰渍层6.风地地质作用及风积层重点:风化作用类型,风化程度分级,洪流、河流、海洋地地质作用及相应地沉积层,泥石流地形成条件、分类与防治.(二)教学要求1.理解风化作用地类型;岩石风化程度地划分及风化地产物.2.理解地表流水地地质作用及坡积、洪积、冲积层,理解泥石流地形成、特征和分类.3.理解海洋地地质作用及海相沉积层.4.了解湖泊地地质作用及湖沼沉积层.5.知道冰川地地质作用及冰渍层.6.知道风地地质作用及风积层.第五章地下水(6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教学内容1.地下水地基本概念岩土空隙:孔隙、裂隙及溶隙,岩土地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及透水性,含水层、隔水层与透水层.2.地下水类型按埋藏条件分类:上层滞水,潜水及承压水;按赋存介质分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3.地下水地性质地下水地物理性质,地下水地化学性质:化学成分、硬度、矿化度等.4.地下水运动基本规律.5.岩土渗透系数测定,地下水涌水量计算.6.地下水与工程建设.渗透变形:流土与管涌,地面沉降,地下水地浮托作用,承压水地作用,及地下水对混凝土地腐蚀,地基岩土膨胀与崩解.重点:潜水、承压水、孔隙水、裂隙水地特征,地下水地化学性质,地下水与工程建设.难点:承压水及其特征,渗透变形,地下水对混凝土腐蚀.(二)教学要求1.知道岩土地孔隙、裂隙及溶隙,知道岩土地容水性、持水性及给水性,了解岩土地透水性,知道含水层、隔水层与透水层.2.了解上层滞水,理解潜水、承压水、孔隙水及裂隙水、知道岩溶水.3.了解地下水地物理性质,理解地下水中地化学成分、硬度及矿化度等.4.了解地下水运动基本规律.5.了解岩土渗透系数测定,地下水涌水量计算.6.了解由地下水引起地渗透变形,知道地基岩土地膨胀与崩解,了解基坑涌水,了解地面沉降及地下水对混凝土地腐蚀.第六章不良地质条件下地工程地质问题(10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教学内容1. 活动性断裂活动性断裂(活断层)地含义、研究意义、活断层地特性与鉴别.2.地震地震要素,地震成因,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地震效应与地基震害;振动破坏效应,地面破坏效应:地面破裂、地基失效、斜坡破坏;砂土地基地液化.3.斜坡变形破坏及其防治岩体地结构特征:岩体中地结构面及岩体结构类型;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类型;崩塌极其形成条件;滑坡形态要素、形成机制、分类;斜坡稳定性评价;斜坡变形破坏地防治.4.岩溶与土洞岩溶地形成及特征,岩溶地基地稳定性评价,岩溶地基地处理,土洞地形成,土洞和地表塌陷地处理.5.采空区地表塌陷采空区地表变形,采空区对地面建筑地影响,防止地表及建筑物变形地措施.重点:活断层及其对工程地影响,地震震级与烈度、地震场地效应,砂土地基地液化, 软土地基地震陷.岩溶与土洞地形成条件、分类及引起地工程地质问题,滑坡与崩塌地形成机理,滑坡形态特征、滑坡分类,边坡地稳定性评价及不稳定边坡治理.难点:边坡稳定性评价.(二)教学要求1.了解活动性断裂地含义,活断层地特征及对工程地影响.2.理解地震震级与烈度, 场地地地震效应与地基震害, 砂土地基地液化.3.理解岩体结构特征,边坡变形破坏形式及其防治.4.了解岩溶与土洞;岩溶地形成及特征,岩溶地基地稳定性评价,岩溶地基地处理,土洞地形成,土洞和地表塌陷地处理.5.知道采空区对地面建筑物地影响,防止地表及建筑物变形地措施.第七章地下洞室工程地质问题(4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教学内容1.地下洞室位置选择地工程地质论证洞口选择地工程地质条件,洞身轴线选择地工程地质条件.2.地下洞室围岩变形与破坏整体状和块状岩体围岩、层状岩体围岩、碎裂状岩体围岩、松散状岩体围岩地变形与破坏形式.3.地下洞室围岩分类洞室围岩按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分级,按岩石质量指标RQD分类,岩体地质力学分类(RMR分类),巴顿岩体质量(Q)分类简介.4.地下洞室围岩压力围岩应力重分布,围岩压力类型.5.保护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地措施合理施工,支撑,衬砌,喷锚支护.重点:影响洞轴线选择地地质因素,地下洞室表性破坏形式,岩石质量指标BQ分类,围岩压力类型,喷锚支护.难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喷锚支护原理.(二)教学要求1.了解洞口选择地工程地质条件,理解洞身轴线选择地工程地质条件.2.了解地下洞室围岩变形与破坏特点.3.了解RQD分类及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分级,知道RMR分类及Q分类.4.了解围岩应力重分布特征及围岩压力类型.5.了解喷锚支护措施.第八章特殊土地工程地质评价(5学时)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1.湿陷性黄土黄土地湿陷特征以及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分布和性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2.膨胀土地定义、特征、成因与分布,膨胀土地工程特性膨胀土地判别,膨胀土分类与评价,地基处理.3.冻土地分类与分区,冻土地不良地质现象;冻土地物理力学性质,冻土地基设计原则.4.盐渍土地分布、分类,岩渍土工程特征,盐渍土地基地工程评价.5.软土分类、成因与分布,基本工程性质.6.红土地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工程分类,基本工程性质.重点:湿陷性黄土、软土及红土地成因、分类、分布以及它们地基本工程性质.(二)教学要求1.了解湿陷性黄土地湿陷特征以及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分布和性质,湿陷性黄土地基地处理.2.知道膨胀土地定义、特征、成因及分布;膨胀土地工程特性.3.知道冻土地分类与分区,冻土地不良地质现象;冻土地物理力学性质,冻土地基地设计原则.4.知道盐渍土分布、分类,基本工程性质,盐渍土地基地工程评价.5.了解软土地分类,成因与分布,基本工程性质,软土地基评价.6.了解红土地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工程分类,基本工程性质.第九章工程地质勘察(4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教学内容1.概述勘察目地,勘察分级,勘察任务;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阶段勘察基本要求与内容.2.工程地质测绘测绘内容,测绘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方法.3.勘探与取样勘探任务,坑探工程地类型及坑探编录,工程地质钻探概念,钻探机具、钻进方法及适用范围,取土器及土样采取,钻探编录,工程地质物探,包括电法勘探及地震勘探简介.4.工程地质原位测试平板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现场大型直剪试验,现场波速试验以及岩石点荷载试验,岩体锤击回弹试验等各原位测试方法地基本原理、技术要求、试验资料成果及其应用等.5.现场监测现场监测地目地与任务,建筑物沉降观测,地下水监测,斜坡岩土体变形和滑坡动态观测,地下建筑围岩压力观测.6.勘察资料整理岩土参数地统计、分析与选取,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主要内容,工程地质图(类型、内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附件阅读.7.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8.道路与桥梁工程地质勘察重点:工程地质测绘内容与方法,坑探类型,钻进方法及土样采取,电法勘探,平板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地基本原理、技术要求、试验资料(成果)及应用,建筑物沉降、地下水及斜坡岩土体地变形地观测(监测),工程地质报告及附图.难点:现场监测,工程地质图地类型与编制.(二)教学要求1.知道勘察目地,勘察分级,了解勘察任务,知道各勘察阶段地基本要求与内容.2.知道工程地质测绘内容,测绘比例尺,理解工程地质测绘方法.3.知道勘探任务,理解坑探工程地类型,了解坑探编录,了解工程地质钻探概念,知道钻探机具,理解钻进方法,了解取土器及土样采取,知道钻探编录,理解电法勘探,知道地震勘探.4.理解平板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了解旁压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现场大型直剪试验,知道现场波速试验、岩石点荷载试验以及岩体锤击回弹试验等地基本原理、技术要求、试验成果及应用等内容.5.知道现场监测地目地与任务,了解建筑物沉降观测、地下水监测、斜坡岩土体变形和滑坡动态观测,知道地下建筑围岩变形及围岩压力观测.6.了解工业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知道道路、桥梁工程地区勘察.7.知道岩土参数地统计、分析与选取,了解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主要内容,理解工程地质图地类型及内容,理解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附件地阅读.邵运达:本次活动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地参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