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听课记录完整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优秀
听课记录一:《水调歌头》教师在课前播放了《水调歌头》这首诗的音乐,让学生们先感受一下这首诗的韵律和情感。
然后,教师给学生们讲解了《水调歌头》的背景和意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接着,教师逐句解读了《水调歌头》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内容。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朗读、演唱《水调歌头》,并进行了互动评价。
听课记录二:《噼里啪啦冰雹下》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展示了冰雹的照片,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通过图片和文本的介绍,向学生解释了冰雹的形成过程和造成的危害。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们模拟冰雹下的情景,让学生们感受到冰雹的力量。
最后,教师给学生们展示了冰雹对农田的破坏,引导学生们思考保护农田的重要性。
听课记录三:《野草》教师在课前让学生们观察、感受自然界中的野草,让学生们对野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然后,教师给学生们播放了《野草》的音乐,引发学生们的情感共鸣。
接着,教师逐句解读了《野草》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朗读《野草》,并进行了互动评价。
听课记录四:《根》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们展示了植物的根系图片,让学生们了解根的形态和功能。
然后,教师通过视频和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认识到植物的根对植物的重要性。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们观察植物根的不同种类,并和学生们讨论根的作用。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的根的作用。
听课记录五:《卷云》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们播放了卷云的图片和视频,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教师通过解释卷云的形成原理和特点,让学生们了解到卷云的神秘和美丽。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们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让学生们感受云的变化。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合作创作一幅卷云的画作,并进行了互动评价。
听课记录六:《陆地》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们播放了陆地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对陆地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陆地的特征和功能,让学生们明白陆地对人类的重要性。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思考陆地上的生物和人类的关系。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一、基本信息。
1.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班级:四年级[X]班。
4. 教学内容:[课文题目]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描写春天景色的课文,就展示春天的美景图),提问学生看到图片后的感受。
- 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感觉很美丽,有的说充满生机。
2. 教师顺势引出课文主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7分钟)1. 教师范读课文。
- 教师的朗读声音洪亮、富有感情,在朗读过程中,能很好地把握语调的抑扬顿挫,如读到描写人物激动情绪的句子时,声音高亢;读到描写宁静场景的句子时,声音轻柔。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 学生们开始朗读,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朗读,部分学生还会圈出生字词。
3. 检查初读情况。
- 教师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读音错误,如“倔强(jué jiàng)”,有的学生读成“juè qiáng”,教师进行了强调。
同时,对朗读的节奏和语调也给予指导,例如“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教师指导学生在“小小的”“唯一的”处稍作停顿,以突出情感。
(三)生字词教学(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PPT。
- 生字词有:“蝙蝠、铃铛、苍蝇、障碍物”等。
2. 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教学生字词。
- 对于“蝙蝠”这个词,教师讲解了“蝙”和“蝠”都是虫字旁,与昆虫有关,并且介绍了蝙蝠是哺乳动物,不是昆虫。
- 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教学“铃铛”的“铛”,让学生明白左边的“钅”表示金属,右边的“当”表示读音。
- 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读对的小组加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精读课文(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精读。
- 教师问:“课文中描写[具体事物或情节]的句子有哪些?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 学生们开始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有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相关句子,并举手回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听课记录20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听课记录20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一):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听课记录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生:想!(跃跃欲试)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生: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本节课中,以学生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
没有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关。
当学生透过操作对新知有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
于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
四年级下册听课记录(二套)
一个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厘米?
2、理解——朗读——填空更羸( ),只听得( ),那只大雁(直 ),( 直 ).
3、品读两个“直”.能不能给“直”换个词?(拼命,笔直)师疑问:这是怎么回事呢?课文哪里讲到原因了呢?引入课文最后一段研读,读懂了什么?呈现段落: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自由读语段.填空练习:更羸看到 ,想到 ,更羸听到 ,想到 .
…四、小结.
听课评议
通过说成语让学生能够非常自然的进入到课文中来.揭题后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了弓、雁.在教两个“直”,教师并不是直接的让学生来换词,而是通过朗读、理解、再读的形式有层次的理解字,再来换.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缓冲的过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在下面的学习中,学生会更轻松,学到的东西更扎实.
总评:
《惊弓之鸟》是篇老课文,有许多的人上过.听了周老师的课以后,我觉得还是可以生成新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认真的去阅读去推敲都可以做到的.整节课,通过读、讲、分析、理解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更赢是个有勇有谋的一个人.语文教学是以“读”占鳌头!李老师更是通过大量的读,让学生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扎实,这正是现代语文所追求的课堂.
听课评议
教学内容准确,教学方法灵活,重点突出,解决难点,语言流畅,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听课人:所在单位: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听课记录表
授课教师
黄顺勇
学校
班级
二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惊弓之鸟
授课时间
年 9月 21日第一节
课堂教学简况
课前谈话:你认识哪些成语?(龙飞凤舞,画龙点睛,打草惊蛇,叶公好龙……)
四年级听课记录20篇
四年级听课记录20篇一、基本信息。
1.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2.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3. 授课地点:[教室地点]4. 授课年级:四年级。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片段引入课题。
视频中汹涌澎湃的潮水,学生们都被深深吸引。
2. 教师提问学生看后的感受,学生们纷纷用“壮观”“震撼”等词语来形容。
(二)初读课文(7分钟)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个别学生注意坐姿和朗读习惯。
3. 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教师利用PPT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其他学生跟读。
对于“鼎沸”“横贯”等较难的字词,教师进行了重点讲解。
(三)研读课文(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默读课文后回答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
2. 学习潮来前的景象。
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江面平静的特点,如“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3. 重点学习潮来时的部分。
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潮水声音和样子的句子。
- 声音方面,学生找到“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比喻句的妙处,把潮水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形象地写出了潮水声音的低沉和雄浑。
- 样子方面,学生找出“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教师追问学生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感受到潮水出现时的壮观和神奇。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继续读后面描写潮水变化的句子,如“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潮水的动态变化。
(四)总结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学生回答出“奇特、雄伟、壮观”等特点。
2.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收集其他描写自然奇观的文章,下节课进行分享。
小学四年级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小学四年级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听课日期:[具体日期]听课教师:[你的名字]授课教师:[授课老师名字]授课科目:[科目名称,比如数学]授课班级:四年级[X]班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趣又直接)老师走进教室,神秘兮兮地拿出一个小盒子,问同学们:“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魔法盒,这里面装着一个小秘密,这个秘密和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有关哦。
”同学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眼睛都紧紧盯着那个小盒子。
然后老师让一个同学上台来摸一摸盒子里的东西,那个同学摸了摸说:“好像是个长方体。
”老师就说:“哈哈,真聪明,那我们今天就来深入学习长方体的知识。
”这导入就像一个小钩子,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兴趣勾起来了。
# (二)知识讲解(清晰又明白)1. 长方体的特征老师拿出一个长方体模型,放在讲桌上。
开始指着长方体的面说:“同学们,咱们先看这个长方体的面,大家数数看,长方体有几个面呀?”同学们纷纷伸出小手数起来,然后齐声回答:“6个面。
”老师笑着说:“对啦,就像咱们教室的墙角,上下左右前后,一共6个面。
那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呢?”老师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模型,同学们发现相对的面是一样的。
老师就解释道:“没错,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就像咱们的黑板和后面的黑板报墙,它们是相对的面,形状和大小都是一样的。
”接着老师又指着长方体的棱(边)说:“那大家再看看这些边,它们叫棱,那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呢?”同学们又开始数起来,数完后回答:“12条棱。
”老师说:“非常棒,12条棱还分成三组,每组有4条棱,而且每组的4条棱长度都相等呢。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不同颜色的小棒在长方体模型上比划着,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
最后老师指着长方体的顶点说:“这个尖尖的地方就是顶点,那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呢?”同学们回答:“8个顶点。
”老师总结说:“对啦,长方体就是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大家要像记住自己的小秘密一样记住这些特征哦。
”2. 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长方体,然后说:“咱们知道了长方体的这些特征,现在要是想给这个长方体穿上漂亮的衣服,那这件衣服的大小怎么计算呢?这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啦。
四年级听课记录(通用5篇)
四年级听课记录(通用5篇)四年级听课记录(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关听课记录内容,一起来看看!四年级听课记录篇11、导入:(8:00)⑴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⑵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⑶观看录象资料。
(8:09)2、学习课文:⑴集体学习: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
(8:13)②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③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指导理解“抽出”④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
(8:18)⑵小组学习其余部分:①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②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
(8:20)⑶交流讨论:①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
(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②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③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朗读课文。
(8:35)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4、深入理解课文:⑴板书花园、宝库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5、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
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部教案可作听课记录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部教案可作听课记录
第一单元:加减法
课时一:认识加法
-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的基本操作,培养加法计算能力。
- 教学内容:认识加法符号和加法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加法
计算。
- 教学过程:引入加法概念,展示加法的符号和运算法则,示
范和讲解加法计算步骤,进行实例演练。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识别、理解和应用加法的能力。
课时二:认识减法
-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的基本操作,培养减法计算能力。
- 教学内容:认识减法符号和减法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减法
计算。
- 教学过程:引入减法概念,展示减法的符号和运算法则,示
范和讲解减法计算步骤,进行实例演练。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识别、理解和应用减法的能力。
...
(继续写下去,将每个单元的教案进行详细描述)
第六单元:面积和周长
(同上)
...
总结
本教案总结了四年级下册数学全部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并提供了可用于听课记录的详细教案。
每个单元的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内容。
通过严谨的教学设计
和实例演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下册听课记录15篇-听课笔记小学数学四下
小学四年级下册听课记录15篇-听课笔记小学数学四下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上,五年级的学生研究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老师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想象分蛋糕的场景,并用圆片代替蛋糕,让学生自由讨论,引出了数学问题。
老师顺势引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并通过例题的操作和讨论,让学生探究新知。
学生归纳总结了通分的规则,并进行了反馈练。
最后,老师进行了全课小结,让学生回顾研究收获和注意事项。
在课外延伸环节,老师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思考分蛋糕的方案的可行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还培养了协作精神和素质。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在练的设计等方面还有改善提高的空间。
以下是对文章中每段话的小幅度改写和格式修正:听课教师:XXX一、创设情境导入在课堂上,XXX老师出示两堆苹果,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研究的快乐。
通过这种方式,老师注重搭建探索数学问题的平台,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
二、教授新课1.大象过生日图在这个环节,老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
她出示了一张大象过生日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小动物们都来了哪些,同时也引出了午餐的问题。
通过操作和排列,学生们逐渐了解了每种小动物的数量。
2.统计的定义在这一部分,老师通过回顾前面的研究内容,引出了统计的定义。
学生们通过分、排、数的过程,了解了统计的概念。
3.统计表在这一部分,老师介绍了统计表的作用,并出示了一张表格,让学生们填写。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了解了如何使用统计表,同时也感受到了统计的价值。
三、巩固运用1.统计鲜花在这一环节,老师让学生们将小动物送的鲜花进行分拣,并按颜色、形状进行排列。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巩固了之前研究的知识。
2.根据分得情况,完成统计表。
在这一环节,学生们根据分拣好的鲜花情况,填写了统计表。
通过这个过程,他们了解了每种花的数量,以及不同花之间的比较关系。
重视实践操作对于学生的研究十分重要。
实践操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操作方法的掌握。
四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30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30篇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会应用解答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理解加法的意义。
2. 难点。
- 理解加法意义的内涵,能准确判断加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 教师通过展示课本上的主题图(一群小朋友在植树),提问学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 学生回答看到了一些小朋友在种树,有的挖坑,有的浇水等。
-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到图中的数量关系,如左边有3人挖坑,右边有2人浇水,一共有多少人在植树呢?2. 新授。
- 教师板书算式:3 + 2 = 5(人)。
- 接着问学生,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有学生回答是把左边的3人和右边的2人合起来。
- 教师顺势引出加法的定义: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 教师又列举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如妈妈买了4个苹果,爸爸又买了3个苹果,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解释算式表示的意义。
3. 练习巩固。
-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了几道简单的加法算式,如1 + 4、2 + 3等,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义。
- 然后让学生做课本上的练习题,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4. 课堂小结。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问学生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要理解把数合并起来的这种运算就是加法,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加法运算。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导入部分利用主题图吸引学生注意力,能较好地引出加法的意义这一概念。
2. 在新授环节,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解释算式意义等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教学方法较为得当。
3. 练习环节中,练习题的难度适中,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但可以增加一些有挑战性的拓展题。
4. 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重点内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能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听课记录15篇
⼩学四年级下册听课记录15篇⼀.创设情境导⼊出⽰两堆苹果1、两堆苹果:第⼀堆⼀⼀对应排列,第⼆堆杂乱排列,红苹果多还是绿苹果多?哪⼀堆能让你清楚地看出来?2、同意第⼀堆的举⼿。
3、第⼆堆为什么不能?乱4、怎么样排才能像第⼀堆?先分开,再对齐。
【评:复习前⾯学过得⽐⼀⽐的知识,引导学⽣体会统计的⽅便性,帮助学⽣尽快融⼊其中。
还可进⼀步为下⾯的学习作铺垫,红苹果⽐青苹果少1个,反过来青苹果⽐红苹果多1个。
】⼆.教授新课1.⼤象过⽣⽇图⼤象伯伯过⽣⽇,⼩动物们都来祝贺他,都来了哪些⼩动物呢?中午,给⼩动物们准备午餐,每种⼩动物吃多少?不知道该给⼩动物们准备多少份⾷物,我们来帮帮它,好吗?先把⼩动物分下来(学⽣分)同时3个⼈进⾏操作。
排⼀排(注意对齐)(⽼师⽰范)从这个图上知道什么?每种⾷物的数量。
是⼤家最想知道的,因为要准备午餐。
⼩猪最少,⼩猴最多。
2.统计的定义想⼀想刚才是怎样分⽔果的,⼜是怎样帮助⼤象伯伯的?学⽣总结,⽼师板书:分,排,数,这个过程叫统计。
3.统计表⼤象伯伯要到超市去采购⾷物了,可是他的记性不好,⼩动物的数量他总是记不清,我们怎么帮他记住呢?图中有5、4、3,怎样知道⼩猴⼏只,⼩猪⼏只?⽼师这⼉有张表,会不会填?介绍统计表的作⽤,引出统计表的需要。
【评:设计故事是为了创设感兴趣的童话情境,吸引学⽣的注意,激发学⽣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个故事是学⽣所熟悉的,便于学⽣提出问题,调动学⽣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让学⽣在具体情境中产⽣统计的需要,感受统计的价值。
让学⽣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数学学习意识和统计意识。
】三.巩固运⽤1.统计鲜花帮⼤象伯伯第⼆个忙,把⼩动物送的鲜花分⼀分。
怎样来分?把花拿出来。
按颜⾊、形状。
分好后怎样?排⼀排,排在格⼦⾥。
学⽣⾃⼰动⼿操作。
2.根据分得情况,完成统计表。
(展⽰学⽣作业)看着表你知道了什么?每种花的数量,哪种最多,哪种最少。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15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15篇一、教学目标。
1. 会写“螺、谙”等生字,能正确读写“敬亭山、洞庭湖”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 教师通过展示美丽的山水图片,引出古代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从而导入新课。
- 提问学生对古诗的初步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字词学习。
- 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 重点讲解“螺”字的写法,强调字形结构。
- 让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3. 古诗讲解。
- 逐句讲解诗句意思,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通过描述鸟儿飞走、云朵飘走,烘托出诗人的孤独。
-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提问学生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孤独。
- 采用同样的方法讲解另外两首古诗,注重诗句中描写景色的词语,如“白银盘里一青螺”描绘出洞庭湖山水的和谐之美。
4. 朗读与背诵。
- 教师播放配乐朗读音频,让学生模仿朗读。
- 组织学生分组朗读比赛,评选出优秀小组。
-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填空等形式辅助背诵。
5. 课堂总结。
- 回顾三首古诗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 强调学习古诗的意义,鼓励学生多读古诗。
三、教学评价。
1. 优点。
- 教学环节紧凑,从导入到字词学习、古诗讲解、朗读背诵到总结,环环相扣。
-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通过逐句分析和提问,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 朗读训练形式多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 建议。
- 在讲解古诗时,可以让学生多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增加课堂互动性。
- 可以补充一些关于诗人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创作背景。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漓江、无瑕”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 教师问学生是否去过桂林,让去过的学生简单描述桂林的景色。
小学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三篇听课简介1.逐张放映PPT,生对图片进行认真观察感受。
2.教师根据图片内容相机提问。
问题设置:1.你怎么判断这是秋天?2.如果秋游时你来到这里,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3.这幅图片与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有关,想一想是哪个词?4.你能说出井井有条的反义词吗?你能用这幅图片(棉花)说一句话吗?要求:比喻、拟任。
(句式已给出)[激励评价语]1.“你愿意留在这里不回来吗?”2.“坐姿可与更端正些吗?”3.“XX你重复XX的回答。
”4.口令提示:屏息凝视——洗耳恭听。
三、初读课文(一)合作朗读课文“请带着刚才欣赏秋天美得心情一起来读课文!”分工:找一名男生第一节、一名女生第六节、一组读一节、全班齐读第七节。
激励措施:小组加分。
(二)生字、生词的预习反馈(过渡语)“同学们读的不错,可是你们经过了我的关,你才真正厉害!”方式:1.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带拼音),请学生一行行地读。
2.一生有读不准的,请另一个来读以此进行纠正。
3.一生读的很好,让其带着大家读![激励评价语]1.“掌声送给这个播音主持人!”2.“词语来了,xx接着来!”3.“xx的坐姿依然很端正!”(三)自由读课文学生读完后教师采访学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激励评价语]1.“我现在是秋天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你们!”2.“可以再想一想吗?没想好,再给你一点时间吧!”听课时间:9月22日听课班级:四年级教师:王**听课内容:飞向月球教学流程: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同学们,每到中秋,人们都喜欢赏月诵月。
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也很多。
谁能列举一二。
(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等)2、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你又知道哪些呢?3、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月球心驰神往,渴望着有一天能够登上月球,而这个梦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终于实现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当年登月情况的课文《飞向月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四年级下册听课记录(二套)
听课评议
通过说成语让学生能够非常自然的进入到在教两个“直”,教师并不是直接的让学生来换词,而是通过朗读、理解、再读的形式有层次的理解字,再来换.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缓冲的过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在下面的学习中,学生会更轻松,学到的东西更扎实.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听课人:所在单位: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教师听课记录表
单位:(盖章)2011年4月10日
授课教师
石绍琼
授课班级
五年级
授课时间
、4、10
授课学科
语文
授课课题
再见了,亲人
授课地点
五年级教室
授课过程
一、整体感知,提示训练点.
1、学生读书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小学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共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篇一听课简介上课时间:20XX 年4月10日上午年级:四年级地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轻抚“春天”1、老师板书:“春天”2、播放课件,让学生谈自己眼中的春天。
3、出示文本:“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
桃花开了,月季花也开了。
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
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1)品读理解“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 。
(2)板书:触摸4、读题:触摸春天。
【我的观课感:轻柔的音乐,美丽的图片,春的景色展现在孩子的眼前。
触动着学生,感受着美好!情境的创设给学生进入文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感知课文,走进“春天”1、打开书和安静一起触摸春天,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盲童安静如何走进春天的?她触摸到了什么?2、出示词语,正音,理解“磕磕绊绊”,范写“瞬”字。
生试写,感受盲童的生活不易。
流畅穿梭悄然拢住奇迹磕磕绊绊多姿多彩扑腾曲线缤纷弧线瞬间清香袅袅花繁叶茂【我的观课感:和老师关注学生的读音,尤其是“悄”字,借助多音字的组词帮助学生理解。
从词语的色彩、声音、气味、动作,让学生发现文字的魅力,字里的灵性。
写“瞬”字,完成后,闭上眼睛再写一个“瞬”字。
不流畅、写得磕磕绊绊,引申到盲人的感觉。
初次走进了“安静”。
】3、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选用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方法。
【我的观课感:用词语进行概括课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的结构。
并引导学生关注“奇迹”。
】三、品读体悟,触摸“春天”1、感受奇迹。
(板书:奇迹)想见证奇迹吗?默读一到四自然段,把令你惊奇的地方画下来。
2、交流。
(1)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
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引导学生读,读出“奇迹”,读出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我的观课感:抓住“流连”“整天”,对比盲姑娘的平时生活,感受安静的“奇迹”。
】(2)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她慢慢的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露珠的月季花。
四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
四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一、听课基本信息。
-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 听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四年级[X]班。
- 授课课文:[课文题目]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者讲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引出课题。
2. 这种导入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产生好奇。
(二)初读课文(7分钟)1. 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巡视教室,关注学生的朗读情况,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2. 读完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
3.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生字的字形结构,讲解生字的字义。
- 例如“蝇”字,教师说:“蝇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虫’字旁,表示和昆虫有关,右边是‘黾’,这个字合起来就是苍蝇的‘蝇’。
”4. 教师让全班学生齐读生字词,加强记忆。
(三)精读课文(2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学生经过阅读后回答:“作者先到金华城,然后进山,一路上经过了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最后出洞。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
- 对于“孔隙”这部分的描写,教师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孔隙的窄小的?”学生找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等语句。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具体描写小船的大小来衬托孔隙窄小的写作方法。
3.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教师对课文的主题和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书面作业。
2. 拓展作业。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2. 问题引导法。
- 在精读课文环节,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课文的结构、描写方法和主题思想等。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精品
第一单元:说故事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如何根据图片或文字说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老师先给了我们几幅图片,让我们根据图片说出故事的开头、发展和结尾。
然后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故事应该具备情节合理、人物生动、环环相扣的特点。
接着,老师给我们选择了一篇短文,要求我们一起朗读和理解。
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有逻辑地讲述一个故事,并且做到声情并茂。
第二单元:游园会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写游园会的通知。
老师先给了我们一篇通知,要求我们理解其中的内容。
然后,老师提醒我们注意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时间、地点和内容。
接着,老师把我们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写一篇关于学校游园会的通知。
最后,老师请几个小组同学上台念出自己所写的通知,并进行点评。
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如何书写一份规范、准确的通知,并且锻炼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第三单元:语文大会这节课是我们班的语文大会。
在这次大会上,我们上台表演了各种语文节目,包括朗读课文、默写古诗词、讲解成语故事等。
通过这次大会,我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还锻炼了自信和表达能力。
同时,在观看其他同学表演时,我也学到了一些新知识,比如一些富有创意的诗朗诵和精彩的故事讲解。
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激发了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第四单元:我的家乡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写一篇有关家乡的作文。
老师首先让我们自己动手想一想,家乡有哪些特产、风景和节日。
然后,老师给了我们一些写作指导,比如如何引出主题、突出重点和合理安排篇幅。
接着,老师让我们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话题,并开始动笔写作。
最后,老师请几个同学上台念出自己所写的作文,并互相评论。
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如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乡,展现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第五单元:观察鸟类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鸟类。
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不同种类的鸟类,包括鸽子、麻雀和黄鹂等。
然后,老师带领我们到校园里观察鸟类。
在观察过程中,老师指导我们如何辨别鸟类的特征,包括身体的形状、颜色和行为习惯等。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20篇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20篇一、教学目标。
1. 正确读写“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相关的词语,如“笼罩、横贯”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 - 4自然段。
3.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 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很震撼,有的说感觉潮水力量很大。
2. 初读课文。
-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同桌互相检查读音。
-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重点纠正了“鼎沸”“浩浩荡荡”等词语的读音。
3. 研读课文。
- 潮来前。
- 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
- 学生回答:“江面上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教师追问从这些描写中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说能体会到平静,仿佛在等待一场盛大的表演。
- 潮来时。
- 教师播放潮来时的视频,同时让学生朗读第3 - 4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水声音和样子的语句。
- 学生找到“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描写声音,“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描写样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感受潮水的雄伟气势。
-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通过重音、语调的变化来体现潮水的汹涌。
- 潮头过后。
- 学生自主阅读第5自然段,概括潮头过后的景象特点。
学生回答江水依旧奔腾不息,但气势逐渐减弱。
4. 总结全文。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钱塘江大潮的特点是雄伟壮观。
- 提问学生学完课文后的感受,学生表示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感到惊叹。
5. 作业布置。
- 背诵课文第3 - 4自然段。
- 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景观。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虎、操、占”等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听课记录范文10篇
5、谈谈汽车带给人类方便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困扰,思考改进方法。
6、观看概念车图片,学生思考“想设计一款什么样的车?”(小组讨论)
四、创造表现
1、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造型能力进行有选择性的绘画表现。
(教师指导:1、汽车一般都由车头、驾驶室、车厢、车轮这几大部分组成,
听课记录范文7(数学课)
授课教师
xxx
听课教师
xxx
教学内容
答司马谏议书
授课时间
3月9日
授课地点
**中学
授课班级
五年级2班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写信原因目的
学生齐读第一段
1、议事不合,不蒙见察
2、冀见恕
二、措辞有何特点
1、彬彬有礼(蒙教、上报、见恕)
2、语调含蓄委婉(强聒、不宜卤莽、冀君实或见恕)
3、暗藏锋芒(终必不蒙见察、不复)
1-34-67-8
读了课文,你知道是一场怎样的雨?
四、默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哪些句子写雨下得很大?可以用横线画出来。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好习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生:第五自然段:雨越下越大,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树房子都看不清了。用因为所以说说。
生:因为所以
师:还有谁会说?
2、课的延伸部分,老师是用点来装饰蝴蝶图案。我觉得可以是出示其他动物身上的点,如:斑马。很好说明点的形式不单是圆点,也可以是长条的,为下节课《动物身上的斑点》作准备。
听课记录范文3(体育课)
授课教师
听课教师
张xx
教学内容
跳跃
授课时间
09月8日
小学四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数的⼤⼩⽐较》 《⼩数的⼤⼩⽐较》听课感受 4⽉24⽇下午,县教育局组织5名优秀教师来我校进⾏“送教下乡”活动。
在听了市级教学能⼿⾼艳梅⽼师的《⼩数的⼤⼩⽐较》⼀课后,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浅谈如下: ⼀、导课新颖、激发兴趣 古⼈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培养学习兴趣是提⾼学习能⼒,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师本节课就抓住了这⼀关键。
新颖的导课⽅式使学⽣从新课开始就产⽣强烈的求知*。
如在上课前在⿊板正中两排⽅格(),然后依次提问学⽣:(1)你看到了什么?(2)如果都在第⼆个格⼦上点上⼩数点的话,哪个数⼤?那个数⼩?(3)如果都在第⼆个格⼦上点上⼩数点的话,那个数⼤?学⽣在回答的过程中,我始终猜想⽼师到底要讲什么?不但激发了学⽣的学习积极性,也引起了我极⼤的兴趣。
⾼⽼师创设的这⼀新颖的求知情景,⼤⼤激发了学⽣乐学、爱学的内驱⼒,诱发了学⽣的学习兴趣。
⼆、练习设计独特 练习是⼩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个重要环节,通过⼀定数量的练习,可以使学⽣牢固掌握⼤纲教材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思维、品格、⾝⼼等智⼒因素和⾮智⼒因素的发展。
通过练习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验学⽣学习数学的能⼒,评价教与学的⽔平。
⾼⽼师在新课中通过⼤量有效的练习,师德本节课取得了较⼤的成功。
课堂中采⽤游戏的形式进⾏教学,⽼师指名上台转转盘,其余学⽣在练习本上的⽅格⾥填写数字,与⽼师、同学⽐输赢(也就是谁最后填写出来的⼩数⼤谁就赢,反之则输),利⽤学⽣好胜的特点,使每层练习富有挑战性和思考性,教学效果显著。
三、业务素质⾼ ⾼⽼师在教学中语⾔精炼、幽默、亲切,教学⽅法灵活,课堂驾驭能⼒较强,令我⼗分佩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课评议
通过说成语让学生能够非常自然的进入到课文中来。揭题后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了弓、雁。在教两个“直”,教师并不是直接的让学生来换词,而是通过朗读、理解、再读的形式有层次的理解字,再来换。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缓冲的过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在下面的学习中,学生会更轻松,学到的东西更扎实。总评:《惊弓之鸟》是篇老课文,有许多的人上过。听了周老师的课以后,我觉得还是可以生成新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认真的去阅读去推敲都可以做到的。整节课,通过读、讲、分析、理解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更赢是个有勇有谋的一个人。语文教学是以“读”占鳌头!李老师更是通过大量的读,让学生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扎实,这正是现代语文所追求的课堂。
1、自由读语段。指名读,齐读。师:同学们,这里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却讲了好几层意思,你们说说,这段话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
2、理解——朗读——填空更羸( ),只听得( ),那只大雁(直 ),( 直 )。
3、品读两个“直”。能不能给“直”换个词(拼命,笔直)师疑问:这是怎么回事呢课文哪里讲到原因了呢引入课文最后一段研读,读懂了什么呈现段落: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自由读语段。填空练习:更羸看到 ,想到 ,更羸听到 ,想到 。
生3:它还有无数条相等的高。
……
师:谁知道怎样求圆柱侧面积呢?
生:圆柱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点评:关于圆柱相关知识的回答,学生很积极有6名同学发言,教师能适时,及时跟进。建议教师板书学生回答的纲要。
练习1:补充条件,只列式不计算:(用小黑板出示)
一个圆柱 ,高5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请你先补充条件,再列计算式子。
听课人:余开勇所在单位:仁和小学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仁和小学听课记录表
授课教师
王国舒
学校
仁和小学
班级
六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圆柱表面积的应用》
授课时间
2013年4月20日第 一节
课堂教学简况
一、复习圆柱知识。
师:我们学过圆柱,知道了哪些知识?生1:它有两个相等 Nhomakorabea,一个侧面。
生2:它的侧面展开图有可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四年级下册听课记录
仁和小学听课记录表
授课教师
王明旺
学校
仁和小学
班级
六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圆》
授课时间
2013年3月20日第 一节
课堂教学简况
师:我们学到现在,我们认识到了半径,圆心,直径。(写错字,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把字改过来。下面利用我们的工具,圆片、尺子这是就是我们的工具,。。。。这是我们的研究方法,下面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研究一下,小组互相讨论。开始。生讨论。8时59分师:同学们有什么新发现,就把它写到我们的发现单上面去。9时3分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发现,哪个小组跟大家生:在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直径师:你是怎么发现的通过怎样的生:通过对折。然后打开,就发现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师:你还有什么发现生: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师:你是通过怎样发现的生:通过对折。这就是圆的半径,打开就是圆的直径。师: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圆是一个对称的图形。我是折出来的。师:第2个问题:在同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你是怎样发现出来的。生:我是通过比一比和量。我只量了3条,是4厘米。生:量了5条,2厘米。()生:我们画的圆大小不一样。师:应该画在同一个圆里。板书:同一个圆。 无数条,相等。(应该强调相等)9时8分 师:打开书本完成第一题,填写下表。生动手。(师补充板书:d=2r r=d/2 )生:半径是。。。直径是。。。生2:直径是。。。半径是。。。生3:师:他们说得对不对做对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正方形,你能在正方形里画一不圆吗在书里画。生:动手9时12分师:拿两本书,我们看一下,他们两个画的圆一样大吗(太小了,可能看不清,可放在投影上。)生:因为他们的直径不一样。两脚之间定的距离不一样。师:所以我们得出,画圆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生:直径和半径。师:要画出最大的圆,半径是多少2厘米,同学们再试着画一下。(生动手画,师巡视)师:我们可以看出,原来正方形还可以画出最大的圆。()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生:。。。。。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圆,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我们就能看到很多数学中的问题,同学们放学后去观察一下,好不好
一、导入揭题板书:惊弓之鸟这个成语里面藏着两样事物,是什么(弓,鸟)出示图文:弓(认识“弦”字),箭,大雁(大雁排成“一”字形,爱惜小雁)范写“雁”字。学生写三个。
二、检查预习,了解大意
1、检查生字词:大王 更羸 愈合 裂开 孤单失群 悲惨重点指导:课文中那个大王是哪个国家的(引出“魏国”“魏王”) 范写“羸”,区别“赢”。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再次读通顺。
3、检查课文大意:你能用一句话说说更羸是谁生:更羸是古时候魏国着名的射箭能手。理解“能手”。读好句子。在这篇文章中更羸做了一件怎样奇怪的事情呢(更羸只要一拉弓,大雁就射了下来)
三、精读课文引入重点段研读:课文哪一段在写这奇怪的事情呢?呈现段落: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听课评议
教学内容准确,教学方法灵活,重点突出,解决难点,语言流畅,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听课人:余开勇所在单位:仁和小学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仁和小学听课记录表
授课教师
黄顺勇
学校
仁和小学
班级
二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惊弓之鸟
授课时间
2013年 9月 21日第一节
课堂教学简况
课前谈话:你认识哪些成语(龙飞凤舞,画龙点睛,打草惊蛇,叶公好龙……)
生交流。师:我们都是这么想的,看看课文是怎么来写的?再读课文语段。
A、感受“大雁”是怎样掉下来的?给课文排一排顺序。
B、交流:听到弦响——心里害怕——直往上飞——伤口裂开——直掉下来
C、小结:推理。
D、连起来读语段。师:你来推测一下更羸在怎么想?出示:更羸仔细看了看,心想:( ),然后,他指着大雁对魏王…
生1:底面周长5厘米,S侧=5×5。
生2:底面直径8厘米,S侧=×8×5。
生3:底面半径4厘米,S侧=2×4××5。
师:S侧=ch=∏dh=2∏rh
点评:练习1的设计很好,所需的三种情况,在一个题目中全部展现了,为学生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只列式不计算,提高了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