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发放登记表1

合集下载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储存、保管、发放管理制度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储存、保管、发放管理制度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储存、保管、发放管理制度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储存、保管、发放管理制度(一)储存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专人负责、专柜加锁。

对进出专柜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建立专用帐册,进出逐笔记录。

内容包含:日期、凭证号、领用部门、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发药人、复核人和领用人签字,做到帐、物、批号相符。

第二类精神药品严加管理,单独保管,专柜专锁。

(二)药库应加强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双人双锁管理,每月定期盘点,做到帐物相符,帐帐相符。

(三)药房管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人员要作好出入库登记。

要做到两人复核。

(四)药房管理麻醉药品人员每月对所管理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盘点,要做到帐物相符,帐帐相符。

(五)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购入、储存、发放、调配、使用实行批号管理和追踪,必需时可以查找或者追回。

(六)依照规定保管好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各种登记。

篇2: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采购、验收管理制度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采购、验收管理制度(一)采购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当凭《麻醉药品购用印鉴卡》,依照年度采购计划,到具备麻醉药品经营资格的指定单位购买。

(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要依据实际使用情况,保持合理库存。

(三)购买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不得自行提货且付款要采取银行转帐方式。

(四)库房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人员必需做到双人验收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且清点到最小包装,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并作好验收登记。

(五)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入库验收必需做到货到即验,双人开箱验收,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

入库验收应采用专簿记录,登记内容包含:日期、凭证号、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情况、验收结论、验收和保管人员签字。

(六)在验收中如发现缺少、破损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应要求双人清点登记,及时上报医院领导批准并加盖公章后向供货单位查询、处理。

防暑降温药品发放记录表最新文档

防暑降温药品发放记录表最新文档

防暑降温药品发放记录表最新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最新文档,欢迎下载)防暑降温药品发放记录表注:为避免高温中暑严重者特配备仁丹、复方黄连素片于材料员处。

“奥韵·雅苑”二期4#、5#楼工程项目部制XDG-2021-10号(原西郊宾馆)地块定销商品房开发建设项目防暑降温发放物品方案江苏南通二建集团2021年7月1日防暑降温发放物品方案1、目的:进入盛夏季节,日照强度高,高温天气持续,为切实做好夏季施工现场防暑降温工作,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其他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特制订本方案措施。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江苏南通二建集团XDG-2021-10号(原西郊宾馆)地块定销商品房开发建设项目部。

3、具体规定:3.1 认真落实防暑降温责任制。

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抓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的一系列要求,要以对一线施工人员生命和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落实责任制,制定应急预案,狠抓防范措施落实,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要密切关注有关高温天气的气象预报,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严格实行“抓两头、歇中间”的避高温措施,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原则上,气温超过37℃,严禁11:00至15:00进行室外作业。

3.3 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在夏季根据施工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加强现场巡查,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3.4 保证现场饮水供应充足.现场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饮料、茶及各种汤类等,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事件。

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方案解读

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方案解读

组织领导
3.乡镇卫生院负责将叶酸分发到各村卫生室,指导村卫生室规范科 学发放,并对村卫生室组织发放和管理进行监督。 同时, 乡镇卫生院负 责辖区内高危待孕妇女的叶酸发放和管理。
4.村卫生室村医负责了解本村育龄妇女的孕育状况,为本村准备怀 孕的妇女发放叶酸并进行随访管理,完成有关叶酸发放和服用信息的收 集、整理和上报;及时上报本村高危待孕妇女信息,并负责其服用情况
表4:叶酸服用与随访信息登记表 表6:叶酸月报表 表5:叶酸季报表 附件:叶酸服用知情同意书 表7:增补叶酸知识与叶酸服用回访调查表
表2: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药品领取与人群发放登记表 附件:叶酸服用知情同意书 4、县区妇幼保健机构 表3:增补叶酸项目药品出入库登记表 表6:叶酸月报表 表5:叶酸季报表
信息报送
村医负责叶酸发放和服用信息的收集、整理,按月上报; 乡镇卫 生院负责按季度统计并上报本辖区内叶酸发放和服用信息(含民政、 计生部门发放的数据)。县以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按月、按季度 统计辖区内叶酸发放和服用信息,并逐级报送。
监督管理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落实 项目方案要求,逐级分发至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 确保科学规范发放,严禁发放过期药品,严禁在发放过程 中收取费用、搭车售药等行为。
6.新增应服用人数:本季度新增的准备怀孕的妇女人数。数据来源于《待孕(含新婚)妇女花名册》及《孕产 妇健康管理登记册》。 7. 新增服用人数:本季度新增的叶酸服用人数。数据来源于《叶酸服用与随访信息登记表》。
8.新增叶酸服用依从人数:指本季度新增孕中期孕妇中,怀孕前服用小剂量叶酸,从开始服用至怀孕头三个月 的天数中服用天数占80%及以上的人数。数据来源于《叶酸服用与随访信息登记表》。 9.增补叶酸知识调查人数:至少占产妇人数的10%。数据来源《增补叶酸知识与叶酸服用回访调查》。

试验用药物接收、保存、发放、回收、退还的SOP

试验用药物接收、保存、发放、回收、退还的SOP

试验⽤药物接收、保存、发放、回收、退还的SOP试验⽤药物接收、保存、发放、回收、退还的SOPI⽬的规范药物临床试验中试验⽤药物的接收、保存、发放、回收、退还,确保试验药物质量,保证药物正确使⽤。

II范围适⽤于本机构所有临床试验。

III规程试验药物是指临床试验中⽤作试验或对照的药物或安慰剂。

本机构试验药物采⽤中⼼化管理,指定药物管理专员负责试验⽤药物的管理。

特殊项⽬需要由专业组进⾏管理的,需在启动前得到机构办批准,并遵循相应专业组的SOP。

1试验⽤药物的接收1.1申办者按储存要求运送试验⽤药物,机构药物管理员在接收时,需核对如下项⽬:1.1.1试验⽤药物的药检报告;试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批号、包装、药物编号、有效期等信息是否与实际药品⼀致1.1.2运输过程中的条件是否与贮存条件相符并附上运输温度记录,随货温度如有超温,需进⾏记录、暂停发药并⽴即通知申办⽅1.1.3低温运送药物:⾸先要核对温度计的编号与送货单上登记的编号是否⼀致,再记录温度,核对⽆误后要求快递员在温度记录单签上姓名、⽇期1.1.4药物包装:检查药物的外包装是否完好,包装的标识是否清楚。

如有包装破损、外观异常情况,需进⾏登记并通知申办⽅1.1.5标签:药袋、⼩盒、⼤盒均需贴标签,内容为——试验编号、×××临床试验⽤药物、药名、药物编号、规格、⽤法⽤量、注意事项、贮藏条件、有效期、批号、⽣产⽇期、⽣产⼚家等1.1.6药物编号:凡双盲试验⽤药物,双盲药物每盒均有药物编号,接收时要检查药物编号是否与运送单上号码⼀致,如果出现不⼀致时与即时与该项⽬的申办⽅联系;试验⽤药物与阳性对照药或安慰剂在包装、标签等⼀些外观特征上⼀致1.2信息核对⽆误后,在《试验⽤药物接收登记表》(附件1)上与申办⽅共同登记并签名,并将快递单原件及复印件粘于表格背后2试验⽤药物的保存2.1试验⽤药物由药物管理员保存于GCP药房加锁专⽤储藏柜或冰箱中,严格按照其保存条件要求进⾏储藏2.2试验⽤药物存放期间每⽇通过温控系统监测最⾼最低温度及湿度,每⽉打印当⽉温湿度记录存档。

医院药品发放操作规程

医院药品发放操作规程

医院药品发放操作规程
医院药品发放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药品发放程序,保证发放药品数量准确,确保质量。

责任人:
药库管理人员。

内容:
1.药品出库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出”和按批号发货的原则,凡不合格的药品一律不得发货。

2.药品出库单根据药房申领单打印出库单,出库单一式三联(药库保管、药库会计、领药部门各一联),药品出库单须注明部门名称、品名、规格、数量、批号、效期、单价、总金额。

3.药品出库药品保管员核对出库凭证内容,无误后发货交各药房与单据核对,双方签字。

4.发现以下情况应停止药品发货或配送:
4.1药品包装内有异常响动或液体渗漏。

4.2外包装出现破损,封口不牢,衬里不实,封条严重损坏等现象。

4.3包装标志模糊不清或脱落。

4.4药品已超出有效期。

5.特殊药品、化学危险品、易制毒化学品应有单独出库凭证,实行双人发货,核对和签字制度。

感谢您的阅读!。

医疗机构药品发放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药品发放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药品发放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疗机构药品发放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药品的发放管理,包括但不限于西药、中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三、管理要求1. 药品购进: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采购药品,确保药品来源合法可靠。

2. 药品储存:医疗机构药品储存应符合相关规定,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3. 药品发放: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药品发放流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合理。

四、药品发放流程1. 临床医生开具处方:在诊疗过程中,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开具药品处方。

2. 药品审核:药剂师根据医生处方审核药品种类、剂量和用法,确保处方合理、安全。

3. 药品发放:在审核通过的处方下,药剂师负责发放药品,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5. 药品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管理台账,记录药品的购进、储存和发放情况。

六、药品发放注意事项1. 药品发放应为患者个体化、定制化服务,不得随意更改处方。

2. 药品发放时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发放到正确的患者手中。

3. 对于一些易滥用药品,如止痛药、镇痛药等,必须严格控制发放数量和频次。

4. 发放药品时要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告知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等。

5. 对于特殊患者,如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需要特别关注用药安全和用药指导。

七、药品发放记录医疗机构应建立完整的药品发放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患者个人信息、处方药品信息、发放药品信息、用药指导情况等。

八、药品发放安全1. 药品发放台应设置在有良好光线和通风的地方,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2. 药品发放台上应配备必要的药品发放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确保发放药品的卫生安全。

3. 药品发放台应定期消毒和清洁,保证发放药品的卫生安全。

九、药品发放违规处理对于违反药品发放管理制度的行为,医疗机构应当依照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对相关人员予以处罚。

十、附则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药品发放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管理措施。

口服药发放登记本

口服药发放登记本

口服药发放登记本血糖监测登记本脑血管疾病护理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剧烈、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呼吸脉搏慢,即有再次出血或脑疵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好降颅压、止血等抢救工作;如突然失语、肢体瘫痪程度加重、意识障碍加深等,可能有新的栓塞形成,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脑梗死应用肝素抗凝或选用链激酶、尿激酶或rt-PA 溶栓治疗者,每日测KBTT1次,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口腔粘膜、牙龈和皮下出血及血尿、黑便等;备好鱼精蛋白锌、6一氨基己酸等药物对抗治疗。

对症护理: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呕吐严重者,应积极做好降低颅内压的治疗。

2.高热、抽搐、瘫痪、失语者按相应的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1.急性期绝对卧床脑梗死者取平卧位;脑出血者床头抬高15o~30o;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卧床4~6周,复发者延长8周。

尽量避免移动头部和不必要的操作,每2~4h翻身1次。

2.病情危重者24—48h内禁食,48h给予鼻饲流质;神清而无吞咽困难者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给予低脂或低盐饮食。

3.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

健康指导: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痊愈后不宜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及剧烈的体育活动,生活有规律,避免情绪激动,定期检查,女性患者1—2年内应避免怀孕。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因某种原因在短期内使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和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出量急剧下降,体循环或肺循环压力急剧上升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以急性左心衰竭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或心跳骤停。

现就我科近几年来救治急性左心衰竭所致肺水肿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急性心源性肺水肿16例。

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男11例,女5例,年龄32~72岁。

2 护理体会患者入院后护理组必须分工明确,按护理程序有条不紊、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

医疗诊所药品清点表

医疗诊所药品清点表

医疗诊所药品清点表
本文档旨在提供医疗诊所药品清点表的模板,以便对诊所内的药品进行准确的清点和管理。

以下是清点表的内容:
药品清单
使用说明
1. 按照药品清单中的序号填写药品名称、厂商、批号、有效期至和数量。

2. 在每次使用药品时,记录下使用的数量,并在清单中相应的药品数量栏中更新剩余数量。

3. 定期检查清单,确保药品库存充足,并及时补充药品。

4. 如果库存中的某个药品使用完毕,请及时更新清单,并订购新的药品。

注意事项
- 清单中的药品信息必须准确无误,包括药品名称、厂商、批号和有效期至等。

- 药品的有效期至必须严格遵守,过期药品不能使用。

- 药品的存放要求必须符合规定,避免受潮、变质等情况的发生。

- 清单中的药品数量要经常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使用本清点表可以有效地管理医疗诊所的药品库存,确保药品的准确清点和管理。

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并更新清单。

口服药的发放流程及注意事项

口服药的发放流程及注意事项

口服药的发放流程及注意事项
口服药的发放流程及注意事项
口服药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药物给药方式,其发放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口服药的发放流程:
1.医生开具药方: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开出相应的药方。

2.药房调配药品:药房药师根据药方中所列出的药品名称、剂量和规格等信息,调配出相应的药品。

3.护士核对药品:护士在发药前应认真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规格等信息是否正确,确保发药无误。

4.发药:护士将核对无误的药品发放给患者。

5.记录:护士应在病历上记录患者服用药品的情况,包括药品的名称、剂量、规格、服用时间等。

二、口服药的注意事项:
1.服药前要了解药品性质:在服用口服药前,患者应了解药品的性质、剂量、副作用等信息,确保正确、安全地服药。

2.按时按量服药:患者在服用口服药时,应按照医生开具的药方,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按量服用,不得随意更改药量或服药时间。

3.注意饮食限制:有些口服药物需要注意饮食限制,如禁止同时食用某些食物或饮料。

患者应在服用口服药时注意遵守医生的饮食要求。

4.避免忘记服药:患者应当遵守医生的指示,准确服用药物。

如有时忘记服药,应尽快补药,但不要在不同的时间内重复服用药物。

5.注意副作用:口服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有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如头晕、恶心、呕吐等。

患者在服用口服药时,应注意观察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结余药品登记表

结余药品登记表

结余药品登记表一、引言在医疗体系中,药品的库存管理是一项重要而棘手的任务。

为了保证药品的供应充足,防止药品过期,我们需要定期进行药品盘点,并对药品的结余进行登记。

本文将介绍结余药品登记表及其使用方法,以期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进行药品管理。

二、结余药品登记表的设计结余药品登记表是一种用于记录药品库存状态的表格,通常包括药品名称、生产批号、有效期、库存数量等基本信息。

还可以包括药品的生产厂家、存放位置、采购日期等附加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每种药品的库存状况,为后续的采购和调配提供依据。

三、结余药品登记表的填制与使用1、准备工作:在进行药品盘点前,需要准备好结余药品登记表,并确保表格的信息填写完整、准确。

2、盘点药品:按照药品的分类和存储位置,逐一核对药品的名称、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信息,并记录在结余药品登记表中。

3、核对信息:将盘点结果与原始库存数据进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如发现药品的数量或信息有误,需要及时调整。

4、数据分析:根据盘点结果,对药品的结余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例如,可以分析某种药品的使用频率、库存预警线等,为后续的采购计划提供依据。

5、调整库存:根据盘点结果和数据分析结果,对药品的库存进行调整。

对于使用频率高的药品,可以适当增加库存量;对于过期或损坏的药品,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6、更新记录:每次盘点后,都需要及时更新结余药品登记表中的数据信息,确保库存信息的准确性。

四、结余药品登记表的作用与意义1、掌握药品库存状况:通过结余药品登记表,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每种药品的库存状况,包括数量、有效期等信息,为后续的采购和调配提供依据。

2、提高药品管理效率:通过定期盘点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药品管理中的问题,提高药品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防止药品过期和损坏:通过对药品的库存进行调整,我们可以合理安排药品的使用顺序和存储位置,有效防止药品过期和损坏。

4、辅助决策制定:通过对药品的使用频率和库存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为采购计划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5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储存保管发放制度

5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储存保管发放制度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储存保管发放制度
1.储存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专人负责、专柜加锁。

对进出专柜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建立专用帐册,进出逐笔记录。

内容包含:日期、凭证号、领用部门、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发药人、复核人和领用人签字,做到帐、物、批号相符。

第二类精神药品严加管理,单独保管,专柜专锁。

2.药库应加强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双人双锁管理,每月定期盘点,做到帐物相符,帐帐相符。

3.药房管理麻醉药品、第--类精神药品人员要作好出入库登记。

要做到两人复核。

4.药房管理麻醉药品人员每月对所管理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盘点,要做到帐物相符,帐帐相符。

5.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购入、储存、发放、调配、使用实行批号管理和追踪,必需时可以查找或者追回。

6.依照规定保管好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各种登记。

药品登记发放管理制度

药品登记发放管理制度

药品登记发放管理制度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确保药品的合理使用,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品登记发放管理制度。

药品登记发放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通过规范的制度和流程管理药品的登记和发放,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防范药物滥用、误用和药品浪费。

同时,药品登记发放管理制度也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对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和规范化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药品登记管理1. 药品采购管理(1)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购药品,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药品采购登记制度,对每批次的药品采购信息进行登记备案,包括品名、规格、生产厂家、批号、数量等信息。

(3)采购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药品采购,对医疗机构内部的采购流程和诸多环节进行规范管理。

2. 药品存储管理(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合理的药品存储体系,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2)医疗机构应当对药品进行分类存储,并设置相应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保障药品的保存质量。

(3)药品的存储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药品进行检查,防止过期药品的存储和使用。

(4)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调配制度,对需要调配的药品进行清单登记和备案。

3. 药品登记管理(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药品登记制度,对医疗机构内购买的药品进行登记备案。

(2)登记管理人员应当对药品的登记信息进行认真核实,确保登记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登记台账,对每批次的药品进行登记备案,并建立电子数据库,实现对药品信息的快速查询和溯源管理。

二、药品发放管理1. 药品发放申请(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规范的药品发放申请流程,确保患者合理用药。

(2)患者或其家属在需要用药时应当向医护人员提出用药申请,并提供相关的诊疗信息和个人信息。

(3)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用药申请进行认真审核,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 药品发放审核(1)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用药申请进行审查,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情况,合理确定用药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