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定义、范畴、分类及原因

合集下载

工伤保险划分8类

工伤保险划分8类

工伤保险划分8类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认定与待遇支付办法》,工伤保险将工伤事故划分为以下八类:
1.企业内工伤事故:企业内工伤事故是指在职工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包括生产设备故障、操作不当、劳动强度过大、职业卫生问题等导致的工伤事故。

2.工伤事故劳动争议:工伤事故劳动争议是指在工伤认定过程中产生的劳动争议,比如事故责任认定、伤残等级评定等方面产生的争议。

3.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包括交通运输工具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和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运输工具事故。

在参加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的因交通事故导致的伤亡均可申请工伤保险。

4.突发疾病:突发疾病是指在工作岗位上突然发生的、与工作无关的疾病,如心脏病突发、脑溢血、突发性中耳炎等。

5.意外事故:意外事故是指在工作岗位上因受到器物打击、砸伤、扭伤、滑倒、坠落等外来因素的作用,导致身体受伤或者遭受脱出、挤压、淹没等事故。

6.职业病:职业病是指因长期从事某种特定职业工作而致使职工患上的疾病,如煤尘肺、噪声聋、石棉肺等。

7.慢性病急性加重:慢性病急性加重是指在工作岗位上因慢性
病在短时间内急性加重导致的伤害或病情加重。

8.疾病因素作用引发伤残:疾病因素作用引发伤残是指职工在
工作过程中因疾病的发作而导致的丧失工作能力。

根据不同的工伤类别,工伤保险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认定,确定其伤残等级和相关待遇标准,并由统一的社保基金进行支付。

工伤保险的划分使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或患病时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补偿,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伤事故有哪些

工伤事故有哪些

工伤事故有哪些工伤事故是指在劳动过程中,由于意外、突发事件或工作环境等原因导致劳动者受到伤害或致死的事件。

工伤事故种类繁多,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工伤事故及其特点。

1. 高空坠落事故: 这是一种在建筑工地、电力、电信等行业中常见的事故类型。

它通常发生在高空作业时,如楼顶、脚手架、塔吊等。

这种事故致伤或致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没有佩戴安全帽,没有使用安全绳等。

2. 机械伤害事故: 这种事故通常发生在工业制造业中。

劳动者可能因为机械设备故障、操作不当或无防护措施而受伤。

例如,手被夹在机械间、身体被输送带拖动或电锯伤及手臂等。

3. 化学品中毒事故: 在化工、农药、印刷和染料等行业中,劳动者容易接触到各种有害化学物质。

如果没有正确的防护设备和安全操作方法,就会导致中毒事故。

例如,吸入有毒气体、接触到刺激性和腐蚀性化学物质等。

4. 烟尘吸入事故: 在矿山、焊接、砂石行业等,劳动者容易受到烟尘的危害。

长期吸入烟尘会导致职业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病和支气管炎。

5. 火灾事故: 这种事故可能发生在煤矿、工厂、仓库等场所。

火灾可能由于电气设备故障、操作不当、易燃物料存放不当等原因引起。

火灾事故不仅导致劳动者烧伤,还可能导致烟雾中毒和窒息。

6. 交通事故:这种事故发生于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包括卡车、机动车辆和自行车等。

这种事故通常是由于违规驾驶、疲劳驾驶、驾驶设备故障或不良天气等原因造成的。

7. 职业病:职业病是一种长期暴露于特定工作环境中的劳动者患上的慢性疾病。

许多职业病的病因与特定行业相关,如矿工的尘肺病,电焊工的眼部疾病,染料工的皮肤病等。

总结起来,工伤事故的种类非常多样化。

这些事故常常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疏忽大意等原因造成。

为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企业和政府应加强工作场所的安全监管,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设备,并建立健全的紧急预案和应急管理措施。

同时,劳动者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备,以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工伤分类20

工伤分类20

工伤分类20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人身伤害、疾病或者死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被分为20种不同的分类,每种分类都对应着不同的赔偿标准和处理程序。

下面我们将对这20种工伤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1. 直接工伤直接工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疾病或者死亡。

这包括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受到的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工作原因导致的死亡。

对于直接工伤,企业应当及时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医疗救助和工伤保险赔偿。

2. 间接工伤间接工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外,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疾病或者死亡。

比如在外出公干、执行任务或者因工作需要在非工作时间受到伤害。

对于间接工伤,企业也应当给予相应的医疗救助和工伤保险赔偿。

3. 职业病职业病是指因工作环境或者工作条件导致的疾病。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被分为尘肺病、职业中毒、职业皮肤病、职业噪声病等多种类型。

对于患有职业病的职工,企业应当及时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医疗救助和工伤保险赔偿。

4. 交通事故在工作过程中因交通事故导致的伤害、疾病或者死亡,也属于工伤范畴。

比如在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出差途中的交通事故等。

对于这种情况,企业也应当给予相应的医疗救助和工伤保险赔偿。

5. 意外伤害意外伤害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突发事件导致的伤害。

比如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

对于意外伤害,企业应当及时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医疗救助和工伤保险赔偿。

6. 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有毒物质导致的中毒症状。

比如接触化学品、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

对于职业中毒,企业应当及时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医疗救助和工伤保险赔偿。

7. 职业性损伤职业性损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反复受力、姿势不当、工作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损伤。

比如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关节炎等。

对于职业性损伤,企业应当及时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医疗救助和工伤保险赔偿。

各类工伤事故分类

各类工伤事故分类

各类工伤事故分类工伤事故是指在工作场所或因工作而发生的意外事故,造成劳动者受伤、致残甚至死亡。

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不同,可以将工伤事故分为以下几类:1. 机械设备事故:包括因机械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维护不当等原因引起的事故。

如机床操作事故、起重设备事故、运输设备事故等。

这类事故通常会导致受伤、断肢、压伤等严重后果。

2. 高处坠落事故:主要指发生在高空作业场所,劳动者从高处坠落导致的事故。

包括建筑工地坠落事故、楼宇维修事故等。

这类事故往往造成劳动者重伤或死亡。

3. 化学物品事故:指在化工、制药、实验室等作业场所,由于化学品泄漏、误用等原因引发的事故。

例如,化学品溅入眼睛、皮肤灼伤等。

这类事故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很大,有些化学物品还可能引发爆炸、中毒等更为严重的事故。

4. 火灾爆炸事故:包括因火源、可燃物料、缺乏安全设施等原因引起的事故。

如火灾、爆炸、燃气泄漏等。

这类事故往往造成火灾蔓延、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5. 物体打击事故:指在劳动中,由于工具、物品掉落、飞溅等原因造成的事故。

如工地上掉落的砖块、玻璃破碎等伤及劳动者。

这类事故容易导致头部、胸部等部位受伤,严重时可能造成颅脑损伤。

6. 电气事故:包括因电器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电路线路不规范等原因引起的事故。

如触电、电击等。

劳动者在接触电流时,容易导致伤害、烧伤等后果。

7. 突发意外事故:指由于暴风雨、地震、坍塌等突发自然灾害或事故,导致工作场所发生事故。

如建筑倒塌、山体滑坡等。

这类事故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针对以上不同的工伤事故分类,企业和雇主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例如加强设备维护与保养、建立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员工安全培训等,以最大程度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工伤事故的处罚力度,确保劳动力的安全和健康。

工伤事故分为哪几类?具体为哪些类型 工伤事故分类

工伤事故分为哪几类?具体为哪些类型 工伤事故分类

工伤事故分为哪几类?具体为哪些类型工伤事故分类一、工伤事故是如何分类的?一、工伤事故是怎么分类的1、根据损伤原因划分,工伤事故类型可以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窒息以及其他伤害。

2、根据伤害程度,工伤事故可以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和死亡事故。

轻伤事故是指一般伤害不太严重,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3、关于重伤事故,按照劳动部《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试行)》([60]中劳护久字第56号)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为重伤事故:(1)经医生诊断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的。

(2)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的。

(3)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的灼伤、烫伤或非要害部位的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的1、3以上。

(4)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脚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震荡等。

(5)眼部受伤较剧,有失明可能。

(6)手部伤害。

大拇指轧断一节,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任何两只各轧断一节的;局部肌肉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曲的残废可能的。

(7)脚部伤害。

脚趾轧断3只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行走自如,可能残废的。

(8)内部伤害。

内障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9)凡不在上述范围内的伤害,经医生诊断后,认为受伤较重,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各点审查确定。

二、工伤事故的常见类型有哪些种类一、工伤事故的常见类型有哪些种类工伤事故的类型有以下几种:1.按照损伤原因划分,可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器工具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等工伤事故;2.按照损伤程度划分,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和死亡事故三类;3.按照伤残级别划分,总共分为一至十级伤残。

二、工伤鉴定在哪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工伤事故分类

工伤事故分类

工伤事故分类工伤事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突发事件或因工作环境、劳动条件不安全等原因,造成工人受伤、死亡或工伤的事件。

工伤事故的发生对受害人及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和经济负担,所以工伤事故的分类是非常重要的。

工伤事故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一、按照事故的发生原因分类1.自然灾害类工伤事故: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

2.设备故障类工伤事故:如机器设备故障导致的意外伤害。

3.人为失误类工伤事故:如操作不当、操作错误等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

4.火灾爆炸类工伤事故:包括建筑火灾、化学品爆炸等造成的事故。

5.高处坠落类工伤事故:如从高处摔下、坠落导致的伤害。

二、按照伤害程度分类1.轻微伤工伤事故:受伤者仅受到轻微的伤害,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劳动能力。

2.一般伤工伤事故:受伤者因事故受到较重伤害,需要一定的治疗和康复,但不影响劳动能力。

3.重伤工伤事故:受伤者因事故受到严重伤害,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并可能导致劳动能力的丧失。

4.死亡工伤事故:工人因事故导致不幸死亡。

三、按照行业分类1.建筑工地类工伤事故:包括建筑工地上的各类事故,如高空坠落、物体砸伤等。

2.交通事故类工伤事故:指工人在上下班途中或工作期间发生的车辆碰撞事故。

3.电力行业类工伤事故:指电力工作人员在电力设备维护、检修或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4.化工行业类工伤事故:包括化学品泄漏、爆炸等事故引起的伤害。

四、按照职业分类1.农民工工伤事故:指农民工在农村或城市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2.建筑工人工伤事故:指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人发生的工伤事故。

3.工厂工人工伤事故:指在工厂进行生产或加工工作的工人发生的工伤事故。

4.运输工人工伤事故:包括司机、快递员等从事运输工作的人员发生的工伤事故。

工伤事故的分类有助于对工伤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和预防措施,减少和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

同时,对不同级别的工伤事故进行分类,也有助于为受伤者提供不同的救济和赔偿措施,保护其合法权益。

工伤事故分类

工伤事故分类

工伤事故分类对工伤事故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故的特点,研究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根据不同的事故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按伤害情况分类1.重大人身险肇事故重大人身险肇事故是指险些造成重伤、死亡或多人死亡的事故。

2.轻伤轻伤是指负伤后需要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但未构成重伤的伤害。

3.重伤经医诊断为残废,或者可能成为残废,或虽不至于成为残废,但伤势严重的伤害。

重伤的范畴如下:(1)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手术才能挽救生命的。

(2)人体要害部位灼伤、烫伤或虽非要害部位,但灼伤、烫伤面积占全身1/3以上者。

(3)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腕骨、腿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震荡等。

(4)眼部受伤较剧,有失明的可能。

(5)手部伤害:1)大拇指轧断一节;2)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任何两指各轧断一节;3)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屈的残废可能的。

(6)脚部伤害:1)脚趾轧断三只以上者;2)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自由行走自如的残废可能的。

(7)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8)凡不在上述范围内的伤害,经医师诊断后,认为受伤较重,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各点,由企业行政会同基层工会作个别研究后提出意见,报请当地劳动主管部门审查确定。

4.死亡(二)按一次事故伤亡人数分类(1)轻伤事故,是指只有轻伤而无重伤的事故。

(2)重伤事故,是指负伤职工中有1—2人重伤,而无死亡的事故。

(3)死亡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

(4)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5人或重伤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

(5)特别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以下同)或虽不足10人,但死亡加重伤总数在10人以上的事故。

特大火灾事故分类如下:①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下同);②重伤20人以上;③死亡加重伤20人以上;④受灾50户以上;⑤直接财产损失一百万元以上。

工伤分类目录

工伤分类目录

工伤分类目录工伤分类是根据工伤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工伤可以分为四大类别:一般工伤、一般职业病、重大事故灾难和特别重大事故灾难。

一、一般工伤:一般工伤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因工作原因而受到的人身伤害、直接经济损失和其他非人员因素的损害。

一般工伤受害者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因工作而造成的意外伤害:比如在工作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身体伤害,如坠落、切割、烫伤等。

2.因工作而引发的职业病:职业病是指由于工作环境、工作过程等工作原因引起的一类慢性疾病,如尘肺病、职业性中毒等。

3.因工作而导致的伤残和死亡:当工伤事故造成伤残或死亡时,都属于一般工伤范畴。

二、一般职业病:一般职业病是指由于从事某种职业引起的疾病,经医学检查和鉴定有一定因果关系的。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特定职业病:特指一些特定的职业所致的疾病,如尘肺病、放射性疾病等。

2.常见职业病:指一些较为普遍的职业病,如噪声性聋、有机溶剂中毒等。

3.行业性职业病:指某一行业范围内发生的职业病,如农业职业病、矿业职业病等。

三、重大事故灾难:重大事故灾难是指发生在生产、工作过程中的严重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工程项目事故:如建筑工程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等。

2.生产过程事故:如化工事故、矿难等。

3.社会生活事故:如火灾事故、森林火灾等。

四、特别重大事故灾难:特别重大事故灾难是指发生在特定领域、特定行业或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严重事故,造成了特别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核辐射事故:如核反应堆事故、核泄漏等。

2.矿山灾难事故:如矿井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

3.大型交通事故:如飞机、火车、船只等大型交通工具的事故。

以上是我国工伤分类的基本目录,不同的工伤类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危害程度,明确分类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措施和救助措施的制定,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安全。

工伤和事故有什么区别

工伤和事故有什么区别

工伤和事故有什么区别工伤和事故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听到的词汇,它们都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息息相关。

然而,很多人对于工伤和事故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甚至有些人将它们视为同一概念。

那么,工伤和事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工伤的概念。

工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人身伤害、疾病或者死亡。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工伤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发生的,而且是因为工作原因导致的。

比如,工厂里的工人在操作机器时不慎被机器夹伤,这就属于工伤范畴。

而事故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并不局限于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

事故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因特定原因而引起的意外事件。

这个特定原因可能是人为的,也可能是自然的。

比如,交通事故、家庭意外、自然灾害等都属于事故的范畴。

与工伤不同的是,事故并不局限于工作场所,而是包括了更广泛的范围。

因此,可以看出工伤和事故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生的地点和原因。

工伤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因工作原因导致的,而事故则是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因特定原因引起的意外事件。

这两者虽然有区别,但都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息息相关,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面对工伤和事故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首先,预防工伤和事故是非常重要的。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做好个人防护。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安全,比如注意交通安全、防范家庭意外等。

其次,一旦发生工伤和事故,及时的急救和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学会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做好自我保护,同时也要学会正确的急救方法,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

最后,对于工伤和事故,我们也应该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之,工伤和事故虽然有区别,但都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息息相关。

我们应该加强安全意识,预防工伤和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要学会正确的急救和处理方法,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1至5类工伤

1至5类工伤

1至5类工伤
工伤分为五类,分别是一类工伤、二类工伤、三类工伤、四类工伤和五类工伤。

下面将分别对这五类工伤进行详细介绍。

一类工伤是指意外事故导致的不幸伤害,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工伤认定条件。

只有通过工伤认定委员会的审核才能被认定为一类工伤。

一类工伤包括轻伤、重伤和死亡三种情况。

轻伤是指因意外事故而受到轻微伤害,能够恢复工作能力;重伤是指因意外事故而受到严重伤害,需要一定时间休养才能恢复工作能力;死亡是指因意外事故而导致工人丧失生命。

二类工伤是指职业病和因工负伤。

职业病是指职业环境中所致的各种疾病。

因工负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的要求而造成的身体损伤。

只有经过工伤认定委员会的认定,才能获得二类工伤的待遇。

三类工伤是指在工作期间受到暴力伤害、袭击或挟持,导致身体伤害的情况。

只有受到公安机关立案认定的暴力伤害事件才能被认定为三类工伤。

四类工伤是指工作中受到非暴力伤害导致的身体伤害,例如由于工作环境、工作设备、工作条件等因素导致的身体伤害。

只有经过工伤认定委员会的认定,才能获得四类工伤的待遇。

五类工伤是指工人自愿参加社会公共利益活动期间,受到事故伤害或因公殉职。

只有公安机关认定为事故或因公殉职的情况,
才能被认定为五类工伤。

对于工人来说,遭受工伤是非常不幸的事情,工伤保险的设立为工人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

对于企业来说,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加强安全管理是预防工伤的关键,只有保障工人的安全,企业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各类工伤事故分级

各类工伤事故分级

各类工伤事故分级工伤事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意外事故导致工人受伤或死亡的事件。

根据伤害程度的不同,工伤事故可以分为几个级别,下面将介绍各类工伤事故的分级。

一、一般事故(一级工伤事故)一级工伤事故是指工人在工作中发生轻度损伤或仅需医疗抢救即可恢复的事故。

这类事故通常对工人的身体健康没有长期影响。

例如,轻度划伤、扭伤、小面积烧伤、轻微化学灼伤等。

二、重大事故(二级工伤事故)二级工伤事故是指工人在工作中发生较大伤害,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或对工人造成轻度残疾的事故。

这类事故对工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但通常不会导致严重后果。

例如,严重烧伤、手指断裂、失明一只眼睛等。

三、特别重大事故(三级工伤事故)三级工伤事故是指工人在工作中发生严重伤害或导致永久性残疾的事故。

这类事故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可能导致终身残疾。

例如,严重骨折、颈椎损伤、失去双腿等。

四、特别重大事故(四级工伤事故)四级工伤事故是指工人在工作中发生严重伤害或导致永久性残疾且可能造成工人死亡的事故。

这类事故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并可能导致工人丧失生命。

例如,严重烧伤、头部重伤、严重中毒等。

五、重大灾难事故(五级工伤事故)五级工伤事故是指在工作现场发生严重事故,造成大量工人伤亡的事件。

这类事故通常需要大规模的救援和灾后重建。

例如,建筑倒塌、矿井爆炸、火灾等。

以上是对各类工伤事故分级的简要介绍。

工伤事故的分级主要是为了对事故进行评估和处理,并制定相应的救援措施和赔偿政策。

及时的事故分级和处理,可以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权益和安全。

工伤范围目录

工伤范围目录

工伤范围目录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的意外伤害或者职业病所致的身体损伤。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工伤的范围和认定标准,对于工伤范围的了解对于保障职工权益、维护劳动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工伤范围进行详细的目录说明,以便广大职工和用人单位了解相关规定。

一、工伤的定义和范围1. 工伤的定义工伤是指在劳动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因工作原因受到的意外伤害或者职业病所致的身体损伤,包括因工受伤、因工致残、因工死亡。

2. 工伤的范围工伤范围主要包括因工受伤、因工致残、因工死亡三个方面。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伤;-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外执行公务受伤;-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外,但与工作有关的受伤;- 因公交通事故受伤;- 因公事务出差、办公、参加工作集体活动受伤;- 因公执行任务受伤;- 在工作场所内突发疾病;- 在工作场所内突发意外事件;- 因工作原因引起的职业病。

二、工伤认定的程序和标准1. 工伤认定的程序工伤认定程序包括申报、鉴定、复核等环节。

职工在发生工伤后,应及时向用人单位申报,并按照规定进行医疗救治。

用人单位应及时将工伤情况报告劳动保障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将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鉴定。

对于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核。

2. 工伤认定的标准工伤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是否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发生;- 是否符合工伤的定义和范围;- 是否符合职业病的诊断标准;- 是否经过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

三、工伤保险的权益和待遇1. 工伤保险的权益工伤保险的权益主要包括医疗费、工伤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亡职工家属抚恤金等。

2. 工伤保险的待遇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工伤情况和程度不同,包括医疗费用、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亡职工家属抚恤金等。

四、工伤预防和保护措施1. 工伤预防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规范作业程序,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确保劳动安全。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为了准确、完整地统计工伤事故,国务院于1984年公布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这一标准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定义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对人造成伤、亡、残、丧失劳动能力和影响职工身体健康的意外事件。

该标准具体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为以下五大类:1、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砸伤等造成的人身伤害,不包括因机械、车辆、电器设备所引起的伤害。

2、机械伤害:指被机械设备、工具等运动部件所造成的伤害,不包括因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3、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被起重物(包括吊具、索具)打击造成的人身伤害。

4、触电:包括雷击伤害。

5、灼烫伤:包括烧烫伤。

除了这五大类,其他造成职工生理机能或组织器官不可逆的损伤,或者因此而引起死亡、残废、丧失劳动能力或影响职工正常工作能力的意外事件,也都视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

为了更好地执行这一标准,企业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同时,针对这些事故分类,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此外,对于工伤事故的报告和处理,也有明确的规定。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企业应立即报告工伤事故,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总的来说,《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标准来统计和处理工伤事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水平,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_GB202486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这些事故,我国制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标准的制定背景、分类方法以及实施效果,以期提高大家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事件。

这些事故不仅给企业和员工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声誉。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伤害方式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伤害方式

文章标题:深度解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与伤害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是一个备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职工伤亡事故可能带来不仅是人员和财产上的损失,更可能带来企业的信誉和社会责任压力。

对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分类标准和伤害方式的深入理解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一、了解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1.1 定义和范畴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是指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导致职工受伤、逝去或者发生其他严重后果的事故。

其范畴涵盖了工伤、职业病和其他在职期间的伤害事件。

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有明确的分类标准,根据伤害类型、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指标进行细致划分。

1.2 分类标准的重要性明确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有利于企业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和处理。

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型,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救助措施,降低职工伤亡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保障水平。

1.3 个人观点对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分类标准,我认为应该在明确标准的更加关注事故的根本原因和潜在隐患,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和控制,以减少职工伤亡事故的发生。

二、探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伤害方式2.1 事故伤害方式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伤害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机械伤害、化学物质伤害、高空坠落、触电等。

而在不同行业和环境中,伤害方式也存在差异性,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和控制。

2.2 伤害方式的防范和控制针对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伤害方式,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完善相关安全设施和安全标识,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严重程度。

2.3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企业应该充分重视伤害方式的防范和控制,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强化安全管理措施,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是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

总结回顾通过对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和伤害方式的深入探讨和了解,我们不仅对事故的发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能够针对性地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职工的工作安全保障水平。

20类工伤事故详解

20类工伤事故详解

20类工伤事故详解1. 摔倒跌伤: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地面湿滑、杂物堆积等原因,容易造成员工摔倒跌伤。

2. 高处坠落:工作中需要爬高作业,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带或脚手架等设备,导致坠落造成伤害。

3. 机械伤害:与机械设备操作不当有关,例如被机械夹住、切割、压伤等。

4. 触电事故:与电气设备有关,如触电、电击、电弧灼伤等。

5. 化学品中毒: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有毒化学品,没有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导致中毒。

6. 烫伤烧伤:与高温、火源有关,如烫伤、火灼伤等。

7. 呼吸系统疾病: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暴露于有害气体、粉尘等,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8. 肌肉骨骼损伤:与长时间重复动作、姿势不当等有关,如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9. 眼部损伤:与工作环境中飞溅物、粉尘、强光等有关,如眼睛被异物划伤、化学品灼伤等。

10. 职业性皮肤病:与接触有害物质、湿热环境等有关,如湿疹、皮炎等。

11. 噪声聋:工作环境中长期暴露于高噪音,导致听力受损。

12. 振动损伤:与长期接触振动设备有关,如手臂震颤综合征等。

13. 放射性损伤:与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有关,如放射性皮炎、白血病等。

14. 粉尘肺:在工作环境中长期吸入有害粉尘,导致肺部受损。

15. 高温烫伤:与高温工作环境有关,如烫伤、烧伤等。

16. 冷冻伤:与低温工作环境有关,如冻伤、冷烫伤等。

17. 气体中毒:在封闭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有害气体,导致中毒。

18. 物体打击伤:由于物体掉落、飞溅等造成的打击伤害。

19. 粉尘爆炸事故:在工作环境中粉尘浓度过高,遇到明火或静电等因素导致爆炸事故。

20. 气体爆炸事故:与气体泄漏、积聚等有关,遇到明火或静电等因素导致爆炸事故。

以上就是20类工伤事故的详细解析。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正确使用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遵守相关规定,以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同时,企业和雇主也应该提供安全培训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工伤事故发生的原因

工伤事故发生的原因

工伤事故发生的原因工伤事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条件不安全或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职工受伤或遭受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下面列举了一些可能导致工伤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工作环境不安全工作环境的不安全是导致工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工作场所狭小拥挤、通道堆放杂物、设备老化损坏、电气线路故障等都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此外,气候恶劣、灰尘噪音过大、低头弯腰工作等工作环境因素也可能造成劳动者身体损伤。

二、操作不当操作不当是工伤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工作人员缺乏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容易疏忽大意,导致事故的发生。

比如机械设备操作不当、电器操作不当、动火作业不慎引起火灾等,都是因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工伤事故。

三、危险物资暴露危险物资暴露是导致工伤事故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产业部门,工人们接触到了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比如化学品、放射物质等,这些物质如果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防护措施,就容易引发中毒、化学烧伤等事故。

四、缺乏安全培训缺乏安全培训也是造成工伤事故的潜在因素之一。

一些单位对新员工的安全培训不够到位,或是对老员工的安全教育缺乏持续性,导致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和措施不够了解,增加了事故的发生几率。

五、管理不善工作场所的管理不善是造成工伤事故的根本原因。

管理层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工伤事故的发生率。

如果企业管理不善,缺乏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缺乏明确的责任划分,以及对安全隐患的及时整改等,就会让劳动者处于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

六、个人行为不慎有时候,工伤事故发生的原因还与个人行为不慎有关。

一些员工可能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马虎大意、违章作业等不良行为,容易引发事故。

如不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私自操作危险设备、擅自更改工作程序等都可能造成工人受伤。

综上所述,工伤事故发生的原因种类繁多,但都与工作环境、操作方法、个人行为、安全培训和管理等方面有关。

为了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管理者和劳动者共同应加强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时修复工作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巡查,以确保员工的身体安全和职业健康。

工伤事故性质

工伤事故性质

工伤事故性质
工伤事故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导致的工人或职工伤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事件。

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意外伤害:意外伤害是最常见的工伤事故性质之一。

这类事故通常由于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环境不良或其他突发原因导致。

例如,从高处坠落、机械设备操作失误导致的创伤、触电等。

2. 职业病:职业病是由长期暴露于有害物质或特殊工作环境中而导致的职工健康损害。

在某些行业中,如化工、矿山、建筑和农业等领域,职业病普遍存在。

这类事故不一定发生在某一时间点,而是在长时间接触有害因素后逐渐产生的。

3. 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工人或职工吸入、接触或摄入有害物质后导致身体中毒。

例如,工人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重金属或农药等,会导致中毒反应。

4. 职业性心理疾病:职业性心理疾病是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心理创伤或工作环境不良而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例如,工作过度紧张、长时间工作、职务冲突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职业性心理疾病。

5. 职业性眼耳疾病:长期接触噪音、辐射、化学物质等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可能导致工人或职工出现视力下降、耳聋等职业性眼耳疾病。

工伤事故的性质多种多样,其中意外伤害是最为常见的。

对于不同性质的工伤事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职业健康检查等。

同时,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等也是必要的措施。

只有通过有效的防范措施和管理,才能有效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和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工伤事故分为几类

工伤事故分为几类

一、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

二、按照损伤程度划分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和死亡事故三类。

1、轻伤事故,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伤害后果不太严重的事故。

2、重伤事故,是指职工伤亡事故中负伤严重的事故。

3、死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工作劳动中致死的重大伤亡事故。

三、按照伤残级别划分分为1-10级共10个伤残等级,其中1级伤残等级最严重,10级伤残等级最轻。

每个伤残等级鉴定和赔偿标准都不同。

另外我们除了要知道工伤事故分类,还要了解工伤事故的处理流程:1、工伤认定程序发生工伤后用人单位不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必须在1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的申请,劳动者要提出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

劳动者提出工伤申请后,劳动部门可以根据情况依法决定是否受理。

劳动者对劳动部门不受理工伤认定不服的,可以在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或者在3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劳动部门受理其工伤认定的申请。

2、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劳动部门认定职工的受伤属于工伤后,如果劳动者认为其伤害有可能构成残疾的,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职工可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在60日内(情况复杂的,最多可延长30日)作出鉴定结论。

单位或者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后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该再次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3、工伤赔偿劳动仲裁程序最终认定为工伤了,如果单位不主动支付工伤保险待遇,那么职工必须在收到工伤认定或者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后60日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事故名称

工伤事故名称

工伤事故名称工伤事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导致劳动者受伤、致残或死亡的事件。

工伤事故常常给劳动者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生活和经济困扰,是一个社会和法律关注的重点。

1. 高空坠落事故:这是一种常见的工伤事故,特别是在建筑工地上发生频率较高。

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工人在高处作业时从楼梯、脚手架或建筑物上摔落。

这种事故严重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导致严重的躯体伤害或死亡。

2. 机械伤害事故: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故障或操作不当,导致工人受伤,如手指被夹、手臂被切割等。

这种事故通常发生在机械操作员或维修工人身上,尤其是在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

3. 化学品事故:在处理或接触危险化学品时,如不正确使用或防护,可能引发爆炸、中毒等事故。

这些事故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尤其是那些在化工厂或实验室工作的人员。

4. 火灾事故:在一些工业设施或建筑物中,火灾是造成工伤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

火灾可以由电气故障、火源不当使用或不当存储可燃物等原因引起。

这些火灾不仅对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可能对周围环境和其他人群造成巨大危害。

5. 交通事故:在一些需要工人长途驾驶或操作机动车辆的工作中,交通事故是一种常见的工伤事故。

这种事故可能由疲劳驾驶、违反交通规则或驾驶技术不合格等原因引起。

交通事故可能导致工人严重受伤甚至死亡。

6. 高温烫伤事故:在一些需要经常接触高温或热物体的工作中,高温烫伤事故经常发生。

例如,焊接工人在操作熔化金属时可能被溅热金属烫伤,炉工在处理高温物体时可能被烧伤。

这种事故不仅导致皮肤烧伤,还可能导致呼吸道或其他器官受损。

7. 坍塌事故:在建筑工地或矿山等场所,由于地质条件、施工不当或人为失误等原因,可能发生土方工程或矿山开采中的坍塌事故。

这种事故可能导致工人被埋压、掩埋或受困,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

8. 职业病事故: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工作方式引起的疾病,长期暴露于有害物质或工作条件下的工人易受到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93699
工伤事故定义、范畴、分
类及原因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工伤事故定义、范畴、分类及原因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工伤事故定义及范畴
(一)工伤事故定义
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亡、急性中毒事故。

工伤事故是由伤害部位、伤害种类和伤害程度三个方面构成的。

(1)伤害部位:头、脸、眼、鼻、耳、口、牙、上肢、手指、下肢、足、肩、躯干、皮肤、黏膜、内脏、血液、神经末梢、中枢神经。

(2)伤害种类:挫伤、创伤、刺伤、擦伤、骨折、脱臼、烧伤、电伤、冻伤、腐蚀、听力损伤、中毒、窒息。

(3)伤害程度:我国分为死亡、重伤、轻伤。

国外分为死亡、丧失劳动能力、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不能劳动、要医疗但不停工、无伤害。

(二)工伤事故范畴
工伤事故范畴是指工伤事故统计中受伤害人员应包括的范围。

包括在册职工、外来实习者(即临时工、合同工、代培工、实习生)、来矿参观、参加劳动和检查工作的人员等。

二、工伤事故分类
对工伤事故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故的特点,研究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根据不同的事故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按伤害情况分类
1.重大人身险肇事故
重大人身险肇事故是指险些造成重伤、死亡或多人死亡的事故。

2.轻伤
轻伤是指负伤后需要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但未构成重伤的伤害。

3.重伤
经医诊断为残废,或者可能成为残废,或虽不至于成为残废,但伤势严重的伤害。

重伤的范畴如下:
(1)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手术才能挽救生命的。

(2)人体要害部位灼伤、烫伤或虽非要害部位,但灼伤、烫伤面积占全身1/3以上者。

(3)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腕骨、腿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震荡等。

(4)眼部受伤较剧,有失明的可能。

(5)手部伤害:
1)大拇指轧断一节;
2)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任何两指各轧断一节;
3)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屈的残废可能的。

(6)脚部伤害:
1)脚趾轧断三只以上者;
2)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自由行走自如的残废可能的。

(7)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8)凡不在上述范围内的伤害,经医师诊断后,认为受伤较重,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各点,由企业行政会同基层工会作个别研究后提出意见,报请当地劳动主管部门审查
确定。

4.死亡
(二)按一次事故伤亡人数分类
(1)轻伤事故,是指只有轻伤而无重伤的事故。

(2)重伤事故,是指负伤职工中有1—2人重伤,而无死亡的事故。

(3)死亡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

(4)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5人或重伤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

(5)特别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以下同)或虽不足10人,但死亡加重伤总数在10人以上的事故。

特大火灾事故分类如下:
①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下同);
②重伤20人以上;
③死亡加重伤20人以上;
④受灾50户以上;
⑤直接财产损失一百万元以上。

根据劳动部,劳安字(1990)9号文关于《特别重大事故
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有关条文解释的规定,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称为特别重大伤亡事故:
①民航客机发生的机毁人亡(死亡40人及其以上)事故。

②专机和外国民航客机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机毁人亡事故。

③铁路、水运、矿山、水利、电力事故造成——次死亡50人及其以上,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l 000万元及其以上的。

④公路和其他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在500万元及其以上的事故(航空、航天器科研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除外)。

⑤一次造成职工和居民100人及其以上的急性中毒事故。

⑥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三)按事故类别分类
它是按职工受到伤害的原因进行分类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劳动部颁发的分类标准,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击伤等
伤害,不含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包括挤伤、压伤、撞伤、倾覆伤害等);
(3)起重伤害(指起重设备或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伤害);
(4)机械伤害(包括绞、碰、碾、割、戳等);
(5)触电(包括雷击伤害);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包括从架子上、屋顶上、架线电杆上坠落以及平地上坠落到地坑等);
(10)坍塌(包括建筑物、堆置物、土石方倒塌等);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14)火药库爆炸(指火药与炸药在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发生的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包括化学品爆炸,炉膛、钢水包爆炸等);
(19)中毒(煤气、油气、沥青、化学物质、一氧化碳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

三、工伤事故的原因
根据安全系统工程的逻辑分析,导致工伤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环境条件)、管理缺陷。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1)忽视和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误操作。

(3)不注意。

(4)疲劳。

(5)身体有缺陷。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环境条件)
(1)设备和安全装置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变化。

(2)工作地点面积偏小或其他缺陷。

(3)工作环境不良。

如照明、温度、湿度、噪声、振动、颜色、通信等存在问题。

(4)外部的、自然的不安全状态,存在危险物质和有害物质。

(5)工具、材料的放置不合理。

(6)安全防护装置失灵或损坏。

(7)防护用具、防护用品的缺乏或缺陷。

(8)作业方法不当。

(三)管理原因(管理上存在的缺陷)
(1)教育培训不够,操作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素质低,经验不足。

(2)技术缺陷,工业建、构筑物及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设计、选材、安装、布置、维护、检修有缺陷,或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等存在不当之处。

(3)劳动组织编制不合理。

(4)对工作现场缺乏检查或检查不到位。

(5)对工作现场情况缺乏了解,指挥有错误。

(6)未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7)挪用安全措施经费,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

(8)操作人员身体上、精神上的缺陷,如疾病,视力、听力不佳,疲劳过度,醉酒,人的感观错觉,劳动态度不端正,不负责任,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等。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