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描述基本单元为小层

合集下载

储层

储层

储层:凡是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地层的岩石构成的地层叫储层。

储层地质学:是一门从地质学角度对油气储层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评价及预测的综合性学科。

研究内容:储层层位、成因类型、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构造作用、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含油性、储集岩性几何特征储集体分布规律、对有利储层分布区的预测。

有效孔隙度:指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差下(大于常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绝对渗透率:如果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化学反应,在这种条件下所测得的渗透率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剩余油饱和度:地层岩石孔隙中剩余油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残余油饱和度:地层岩石孔隙中残余油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低渗透储层的基本地质特征:孔隙度和渗透率低、毛细管压力高、束缚水饱和度高低渗透储层的成因:沉积作用、成岩作用论述碎屑岩储层对比的方法和步骤:1、依据2、对比单元划分3、划分的步骤1、依据:①岩性特征:指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地层变化、规律及特殊标志层等。

在地层的岩性、厚度横向变化不大的较小区域,依据单一岩性标准层法,特殊标志层进行对比;在地层横向变化较大情况下依据岩性组合②沉积旋回:地壳的升降运动不均衡,表现在升降的规模大小不同。

在总体上升或下降的背景上存在次一级规模的升降运动,地层剖面上,旋回表现出次一旋回对比分级控制③地球物理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性特征及所含流体性质,电测曲线可清楚反映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有自己的特征对比标志可用于储层对比;测井曲线给出了全井的连续记录,且深度比较准确,常用的对比曲线:视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感应测井曲线2、对比单元划分:储层层组划分与沉积旋回相对应,由大到小划分为四级:含油层系、油层、砂层组和单油层。

储层单元级次越小,储层特性取性越高,垂向连通性较好3、划分的步骤:沉积相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岩心沉积相标志研究、单井剖面相分析、连续剖面相对比和平面相分析四种方法岩心沉积相标志的研究方法是以岩石学研究为基础,可分为三类:岩性标志,古生物标志和地球化学标;单井剖面分析是根据所研究地层的露头和岩化剖面,以单井为对象,利用相模式与分析剖面的垂向层序进行对比分析,确是沉积相类型,最后绘出单井剖面相分析图;连井剖面相对比分析主要表示同一时期不同井之间沉积相的变化,平面相分析是综合应用剖面相分析结果进行区域岩相古地理研究的方法。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简答题题库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简答题题库

1、井下断层存在的可能标志是什么,应用这些标志应注意哪些问题?.首先就是地层的连续性被打破,诸如地层的重复、缺少、杂乱排列等等;其次是看到断层碎屑;其他的一些断层的经典标志在井下可能不会太显现;2.(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在这个阶段,埋藏深度较浅,温度、压力较低,有机质除形成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以及早期低熟石油以外,大部分转化成干酪根保存在沉积岩中;(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这个阶段产生的烃类已经成熟,在化学结构上显示出同原始有机质有了明显区别,而与石油却非常相似;(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凝析气和湿气大量形成,主要是与高温下石油裂解作用有关,二石油焦化及干酪根残渣热解生成的气体量是有限的;(四)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已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强烈裂解,变成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残渣在析出甲烷后进一步浓缩,成为沥青或是次石墨。

2、试述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1)埋深:0-1000米;(2)温度:10-60度;(3)演化阶段:沉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碳化作用的泥炭-褐煤阶段(4)作用因素:浅层以细菌生物化学作用为主,较深层以化学作用为主(5)主要产物:生物成因气、干酪根、少量油(6)烃类组成特征:烃类在有机质中所占比例很小(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1)深度:1500~2500—3500米;(2)温度:50~60—150~180度(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的前期,有机质成熟,进入生油门限(4)作用因素:热力+催化作用;(5)主要产物:大量石油,原油伴生气,湿气,残余干酪根;(6)烃类组成特征:正烷烃碳原子数及分子量减少,中、低分子量的分子是正构烷烃中的主要组成组分,奇数碳优势消失,环烷烃及芳香烃的碳原子数也递减,多环及多芳核化合物显著减少(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1)深度:4000-6000米;(2)温度:180-250度;(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后期,碳化作用的瘦煤-贫煤阶段,有机质成熟时期;(4)作用因素:石油热裂解、热焦化阶段;(5)产物:残余干酪根及液态烃,热裂解产生凝析气、湿气及干酪根残渣;(6)烃类组成:液态烃急剧减少,低分子正烷烃剧增,主要为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四)深部高温生成气阶段(1)深度:>6000米;(2)温度:>250度,高温高压;(3)作用阶段:变生作用阶段,半烟煤-无烟煤的高度碳化阶段;(4)作用因素:热变质;(5)主要产物:湿气、凝析气、干酪根残渣,深部高温高压下热变质成干气和石墨。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 技术规范
2020/11/3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目录
n 一、前言 n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1.精细油藏描述的范围 n 2.规范性引用文件 n 3.术语和定义 n 4.不同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n 5.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n 6.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n 7.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成果图件、数据体要求)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4.不同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n 开发初期精细油藏描述 n 开发初期精细油藏描述是在油田正式开发方案实施后,在开
发基础井网全部完钻的新增资料基础上进行的精细油藏描述。 n 开发初期精细油藏描述的任务是油藏地质再认识,落实构造
形态、断层、油气水分布状况及砂体连通、油气水界面、储 层参数等,检查开发方案设计的符合率,修改原有的地质模 型,为储量复算、开发调整等提供地质依据。描述成果是建 立开发初期的地质模型。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一、前言
n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 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n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 港油田分公司、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司
n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窦松江 李桂林 何鲁平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目录
特征参数,主要包括:排驱压力(MPa)、中值压力(MPa)、最大孔喉半径
(μm)、孔喉半径中值(μm)、吼道直径中值(μm)、相对分选系数、
孔喉体积比、孔隙直径中值(μm)、平均孔喉直径比、低渗与特低渗储层
的启动压力(MPa)等。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6. 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地层小层划分

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地层小层划分

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地层小层划分X姜官波(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15) 摘 要:小层划分与对比是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工作的基础,是描述储层形态及其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前提,其对比精度和准确性关系到是否能发现以前漏掉的一些储集层。

王家岗油田断裂复杂,钻遇断点多,单砂体较薄,划分对比较困难,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储量和产量来自薄储层,本文就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小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共划分5个砂层组,24个小层,此划分及对比在油田开发上更加趋于可观合理。

关键词:王家岗油田;沉积旋回;层序地层学;小层划分;小层对比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3—0151—02 所谓“小层”,通常是指单砂体或单砂层,属于油田最低级别的储层单元,为油气开发的基本单元。

小层对比划分工作是油田地质研究,特别是油砂体研究中最基础的工作之一,需要在大分层的基础上进行,是一项大工作量、高度细致的工作,其划分结果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开发方案的部署与实施的效果[1]。

因而,合理地划分小层,对于油田注水开发分析、油藏数值模拟、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方案的编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研究区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地层的实际对比中主要存在以下难点:该区块断裂系统复杂,钻井钻遇断点较多,地层对比与地震解释存在矛盾比较突出;工区范围大,断层多,钻遇目的层不完整,可选取的标准井比较少。

由于滩坝砂沉积,砂体发育为薄互层,单砂体对比较困难。

对此,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本文充分利用了油田开发资料,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及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强调等时对比,应用地震、测井、钻井录井资料,以正确的对比模式、沉积相模型作宏观控制,综合考虑构造、沉积旋回、油水关系、沉积微相和油藏动态信息等多种因素,开展全区砂层组和小层的对比,为进一步油田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1 区域地质概况王14断块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王家岗油田主体部位,地理位置处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以南,广饶县东北。

油藏描述概念总结

油藏描述概念总结

一名词解释1. 储层表征(ReservoirCharacterization ):定量地确定储层的性质、识别地质信息及空间变化的过程。

2. 油藏地质模型是将油藏各种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及分布定量表述出来的地质模型。

是油气藏类型、几何形态、规模、油藏内部结构、储层参数及流体分布的高度概括。

3•储层静态模型针对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的一个(或)一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

4•储层参数分布模型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在三维空间变化和分布的表征模型。

5.确定性建模确定性建模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即试图从已知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如井 点出发,推测出点间确定的、唯一的、真实的储层参数。

从上式可以看出,胶结率反映了胶结作用降低砂体原始孔隙体积的百分数,亦即反映了胶结作用的强度。

7•油层组油层组为岩性、电性和物性、地震反射结构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砂层组的组合,是一相对的“不等时同亚相”沉积复合体。

&储能参数储能参数(h 、炉、S )eo1. 油藏描述:油藏描述(ReservoirDescription ),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用地质、地震、测井及计算机手段,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油藏在三度空间特征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体系。

2. 储层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是比静态模型精度更高的储层地质模型,它具有对控制点间及以外地区的储层参数能作一定精度的内插和外推预测的功能。

3. 有效厚度夹层是指在工业油流的储层中达不到有效厚度标准的各类岩层。

4. 流体单元模型流体单元模型是由许多流动单元块体(指根据影响流体在岩石中流动的地质参数在储层中进一步划分的纵横向连续的储集带,在该带中,影响流体流动的地质参数在各处都相似,并且岩层特点在各处也相似)镶嵌组合而成的模型,属于离散模型的范畴。

5. 随机建模是指以已知的信息为基础,以随机函数为理论,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一组等概率储层模型的方法。

小层对比划分研究——以欢喜岭油田锦16块为例

小层对比划分研究——以欢喜岭油田锦16块为例

镇 组L3。欢 喜 岭油 田锦 1 块 于楼 油 层处 于 辽河 坳 陷西 部 凹陷南 部 ,是 被南 、北 2条断 层夹 持 的背 斜 构 2] _ 6
造 ,轴 向呈 NE S 的 长条 状 。沙一 段沉 积 时期 ,盆地 基底 断 裂活 动相 对 较 弱 ,处 于裂 陷衰 减 的地 质 时 —W
是一 项 大工作 量 、高 度细 致 的工 作 ,其 划 分 结 果 的合 理 与 否 ,直 接影 响 到 开发 方 案 的部 署 与实 施 的效 果 。因 而 ,合 理 地划 分小 层对 于 油 田注水 开发 分 析 、油 藏数 值模 拟 、油 田开 发方 案 、调 整方 案 的编制 等 具 有 重要 的指 导 意义 [ 。为此 ,笔 者根 据辽 河 盆地 锦 1 】 ] 6块 油藏 研 究 ,从 原 则 和 方 法 上 对小 层 对 比划 分
2 2 连 井骨 架 剖面对 比 .
选择 剖 面时 ,应 选择 在 全 区均 匀 分 布 、主力 开发 区块 重 点 加 密 、可 全 面 反 映 研 究 区 地 层 及 砂 体 展 布 、满足 控制 砂体 研究 精 度需 求 的剖 面 ,并且 要 求剖 面 的延 伸方 向与物 源水 流 方 向平行 或垂 直 ,尽 量远
[ 收稿 日期] 2 1 —1 0 1 1—2 3 [ 基金项 目] 中国石 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攻关项目 (S 0 2 ) J155。 [ 作者简介] 许晓 宏 ( 9 5 ) 1 6 一 ,男,1 8 年 大学毕业 ,博士 ,教授 ,现主要从 事油 藏描述 、数学地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95
期 ,主 干断 裂 活动 降低 ,下降 幅度 较小 ,主要发 育 冲积 扇 和扇 三角 洲 沉积 - 。据现 有勘 探成 果 表 明 ,沙 4 ] 河街 组 为辽 河盆 地 主要 油气 富集 层 位 ,沙一 段 为该 区 主要 油气 富集 层位 。

PKKR公司油田注水管理工作细则(草稿)

PKKR公司油田注水管理工作细则(草稿)

PKKR公司油田注水管理工作细则(试行)PKKR 油田公司2015年7月目录一、总则 (3)二、组织机构及职能 (3)三、油藏地质、工程 (4)四、开发层系划分和井网论证 (9)五、油藏分注与配注 (10)六、注水效果分析与评价 (12)七、动态监测 (16)八、注水调控 (18)九、注水工艺 (20)十、注水工艺适应性分析 (25)十一、地面工程 (26)十二、地面工艺适应性分析 (27)十三、注水过程管理 (28)十四、注水作业管理 (36)十五、注水台帐管理 (37)十六、注水指标管理 (38)一、总则油田开发注水是一项系统工程。

油藏工程、钻采工程和地面工程要相互结合,系统考虑,充分发挥各专业协同的系统优势。

为进一步规范油田开发注水管理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质量标准,注水工作确保“注好水,注够水,精细注水,有效注水”,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水平,依据《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注水管理规定》,结合PKKR油田实际,特制订本细则。

二、组织机构及职能PKKR油田公司成立油田注水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油田公司xxx担任,副组长由油田公司xxx担任,成员由油田公司xxx担任。

领导小组组长职责:制定油田公司油田精细注水工作思路及方向;审定油田公司油田精细注水方案、年度工作量计划;落实油田公司油田精细注水工作专项费用;协调油田公司油田精细注水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职责:组织编制油田公司油田精细注水方案、油藏配注方案、年度工作量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编制油田公司油田精细注水专项费用计划;组织油田精细注水方案现场实施,跟踪年度精细注水工作量实施进度,分析现场实施效果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跟踪监督各项注水工作的开展情况,重点工程、重点措施现场跟踪,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组织检查配注执行情况,保证配注方案的执行;达不到配注方案要求的层段可采取储层压裂、酸化改造、地面增压等增注措施,超注层段要采取控制注水措施。

组织召开注水工作会议,监督检查和通报油田精细注水工作进展情况,协调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1. 精细油藏描述的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精细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主要任务、基础资
料、描述内容及描述成果。

本标准适用于“注水开发的碎屑岩油藏”,对于其它不同类
型、不同开发方式油藏的精细油藏描述可参照本标准或已颁
布的行业技术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1.精细油藏描述的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不同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5.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6.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7.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成果图件、数据体要求)
(2)构造及断裂特征描述 结合对油藏构造形态、倾角,断层分布及其密封性和裂缝发 育程度的认识完善下列描述。 构造描述 在新增资料(特别是钻井与地震资料)的基础上不断修正以 前对储层构造的认识,分级描述构造的类型、形态、倾角、 闭合高度、闭合面积等 断裂特征 在新增静动态资料的基础上,不断修正以前对断层的认识, 分级描述断层的分布状态、密封性、延伸长度及断层要素。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6. 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一)精细油藏描述基本内容 (3)储层描述 :储层描述基本单元为小层或单砂层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d) 储层分类 对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及试油试采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确定分类标准,并对孔隙结构和储层进行分类,描述各类储层的物性及 孔喉特征。 e) 储层粘土矿物分布特征 确定出储层粘土矿物的主要类型及含量,描述其在储层中的分布特征。 f) 储层敏感性分析:描述储层的敏感性特征。 g) 储层评价:通过以上的储层描述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

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南阳凹陷魏岗油田北部地区小层划分与对比——以核桃园组三段二亚段为例

南阳凹陷魏岗油田北部地区小层划分与对比——以核桃园组三段二亚段为例

南 阳 凹 陷 魏 岗 油 田北 部 地 区小 层 划 分 与 对 比
— —
以 核 桃 园 组 三 段 二 亚 段 为 例
张 远 ,彭 冰 璨 ,宋 俊 杰 ,王 宇 (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1 o o )
[ 摘 要] 前人研究表明南 阳凹陷魏 岗油田北部地 区核桃 园组地 层精细划分 程度较低 ,小层 的划分 结果 尚不
统 一 。 针 对 该 区研 究现 状 及 存 在 的 问 题 , 以 层 序 地 层 学 、 沉 积 学 等 理 论 为 指 导 , 综 合 利 用 地 质 、 测 井 、
地 震 等 技 术 , 完成 了研 究 区核 桃 园 组 三 段 二 亚 段 ( E z h ; ) 小 层 精 细 划 分 与对 比 的工 作 ,将 E 。 h ; 划 分为 1 O 个 小 层 ,其 中 E h ; 一 、E 。 h ; 一、E z h ; ~、 E h 。 砂 体 较 发 育 , 为 主 要储 集 层 和 产 油 层 。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江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2 0 1 3 年9 月 第3 5 卷 第9 期
J o u r n a l o f O i l a n d G a s T e c h n o l o g y( J . J P I )S e p . 2 0 1 3 V o 1 . 3 5 N o陷 ; 魏 岗油 田 ;小 层 划 分 ;地 层 对 比
[ 中图分类号]T E 1 2 1 . 3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 0 0 0— 9 7 5 2( 2 0 1 3 )0 9— 0 0 1 5 —0 3
1 区域 地 质 概 况
南 阳凹陷属 于南 襄盆 地 的一个 次级 构造 单元 ,为一南 深北 浅 的 中新 生代 箕状 断 陷湖盆 ,具 有南 北分 带东 西 分块 、凸 凹相 间 的构造 格局 。根 据 凹陷 的沉积 特征 可将 凹陷分为 3个 构造 带 ,即南 部断超 带 、中

小层划分与对比

小层划分与对比
(3)能明显反映岩性上各个标志层的特征;
(4)能反映各类岩层的分界面;
(5)技术经济条件成熟,能大量获取,广泛应用,测量精度高;
图5地层对比技术路线图
2.1选取资料
小层划分中广泛应用的资料是测井资料,但测井资料种类很多,因此必须在研究岩性和电性关系的基础上对众多的测井曲线进行多信息综合分析后精选出几种曲线作为层组划分及油层对比的工具,所选取的资料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能明显反映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特征;
(2)能明显反映各级旋回特征;
储层单元的成因分析是小层单元划分的基础。对于储层单元,尤其是小层,可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以沉积、构造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划分。本次研究中将以传统的小层对比方法和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的小层对比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在目的层小层划分中将二者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划分结果更为真实。
1.1传统的旋回—厚度对比法
1.2.2.2地层旋回的等时对比
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是在依据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和建立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格架后进行的。它是同时代地层与界面的对比,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砂对砂、泥对泥对比,也不是旋回幅度和岩石类型的对比,而是根据在一个旋回中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地层发育特点进行对比。
Cross认为,可容空间增加到最大值或减少到最小值单向变化的极限位置为基准面旋回的转换点(turnround point),它是基准面旋回二分时间单元的划分界线,并在地层记录中某些位置表现为地层不连续面,某些地理位置则表现为连续的岩石序列,因此可作为时间地层对比的优选位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强调注意确定什么时候岩石与岩石对比、岩石与界面对比或面与面对比。不仅一个完整旋回可以和相邻另外一个完整旋回对比,也可以将向上变细的半个旋回和另一个向上变粗的半旋回对比,甚至可以和无沉积记录的一个面进行对比。实际对比过程中,总的原则是先进行较大旋回对比,然后依次进行较小旋回的对比。在一个基准面升降旋回中同一地质时期不同地点的沉积环境,有的地段发育了完整的旋回,有的地段只有上半个旋回,有的地段只有下半个旋回,而有的地段却没有沉积物沉积。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考试必备名词解释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考试必备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气母岩)。

2.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层称为盖层。

3.岩性标准层:是指且有岩石特征明显、岩性稳定、厚度大小、分布广泛等区域性对比标志的岩层。

4.沉积旋回:(或称韵律)是指垂直地层剖面上具相似性的岩石有地重复出现。

5、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深约20~130m)之下,地温随埋臧深度而有规律的增加,现将尝试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内,地壳上那些曾经稳定下沉,并接受了巨厚沉积物的统一沉降区称为沉积盆地。

在沉积盆地中,如果发现了且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这种沉积盆地就可视为含油气盆地。

7、油气藏:在地下岩层的运移过程中,当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几何形态阻止油气进一步运移时,油气就会在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

8、异常地层压力:在正常压实条件下,作用于隙流体内的压力即为静水柱的压力。

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

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压力异常。

9、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10、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11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一各场所。

12、石油:是储存于地下岩石空隙(孔、洞、缝)中的、天然生成的、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13、油气田:指受单一局构造、地层岩性因素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臧、气臧、油气臧的总和。

如果在这个受某一局部或地层性因素控制的范围内只有油臧,称为油田;只有气臧,称为气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藏工程》期末复习资料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藏工程》期末复习资料三
油藏工程复习资料
石工 07-5 班
第一章 1、油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油气田:受同一局部构造面积内控制的油气藏的总和。 油藏工程: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试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商业价值的油田,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 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至开发结束。油藏工 程是一门以油层物理和渗流力学为基础,进行油田开发设计和工程分析方法的综合性石油科学技术。 2、详探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所开展的工作、及其目的和任务(或成果) 。 解决的问题:1.以含油层系为基础的地质研究;2.储层特征及储层流体物性; 3. 储量估算; 4.天然能量评价; 5.生产能力 开展的工作:1.地震细测工作 4.开辟生产试验区 2.钻详探资料井(取心资料井) 5.基础井网布置 3 .油井试油和试采
石工 07-5 班
汽油比在构造高部位的井中不断升高,当气顶达到构造高部位井时,气油比将变得很高 采收率比溶解气驱大很多,为 20~40%,气顶驱比溶解气驱自喷时间更长 4.水压驱动(刚性水驱) 油层压力保持不变、 边底水或注入水推至油井后油井开始见水、 含水不断上升,产油量开始下降,但液量保持不变 生产汽油比等于原始溶解气油比。 4.水压驱动(弹性水驱) 当压力降到达边缘以后,油层压力将不断下降 若保持井底流压为常数,则产量将不断下降 由于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所以气油比等原始溶解气油比 5.重力驱动 油藏压力迅速下降 构造低部位的井气油比低,构造高部位的井的气油比将会增加 二次气顶形成于未饱和油藏中,直到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重力驱才发挥作用 产水量低或不产水,采收率变化范围大 6.刚性气驱 油藏压力保持不变 驱替前期气油比和产液量保持恒定 后期驱替前缘到达出口端后气油比上升,产液量下降

沉积成因储层的小层对比技术与方法

沉积成因储层的小层对比技术与方法

界线定在细粒沉积物所对应
的电测曲线处。
依据:由于河流强烈的切割
作用,不同时期河道位置的
继承性,每期河流沉积物都
主力相带水下分流河道叠置砂体细分对比模式
可能被后来的河流冲刷改道,
不同时期河道砂迭置成厚度
较大的复合砂体。
3.地层划分对比以沉积模式为指导
叠置厚砂层分层处理
1. 以研究区的沉 积模式为指导
1.传统的旋回—厚度对比法
• 1. 对比原则: • a.逐级细分对比原则; b.“等厚切片”对比原则; • 2.对比步骤:标志层对比;沉积旋回对比;岩性厚度对比; • 3.应用实例:垦西油田K71井一个井间小层对比实例
是否仍具
有一定的 使用范围?
➢沉积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沉积物理 性质的改变,形成沉积旋回,而这种 沉积旋回在测井曲线上必然有所反映, 如图中第5 小层的尖灭就是在第5、 6、7 旋回的控制下造成的;
然后运用相序递变规律、沉积旋回和 反演结果在地层格架内对比砂层组;
最后利用模型以及岩性和厚度比例对 比单砂层。
(3)对比的步骤: a.构建大套地层等时格架; b.在地层格架内对比砂层组; c. 对比单砂层;
井震联合分级控制小层对比研究思路(据于兴河,2006)
(4)应用实例
井震联合控制下的砂层组对比图(据于兴河,2006)
三、地震和测井资料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应用简介
•1.测井资料在地层对比中的应用简介
•a. 测井曲线是地下各种地质信息的综合反映; •b. 从测井曲线中,提取小层对比信息是获得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c. 测井曲线的小层对比信息主要包括岩性特征、厚度特征、位置特征、曲线形态特征和邻层特征; •d. 地层对比最基本的依据是测井曲线的形态和异常峰值的方向和幅度等特征与层段、层组或层位间的对应关 系,对比按照曲线在同一岩层或同一层段上的最大相似性原则进行。

第六章_储层

第六章_储层

第六章油气储层储层是油气赋存的场所,也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直接目的层。

储层研究是制定油田勘探、开发方案的基础,是油藏评价及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重要依据。

本章从储集岩类型入手,系统介绍储层非均质性、裂缝性储层、储层建模及综合分类评价等内容。

第一节储集岩类型在自然界中,把具有一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其中的流体在一定压差下可流动的岩石称为储集岩。

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简称储层。

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可进行不同的储层分类。

一、按岩石类型的储层分类根据岩石类型,可将储层分为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和其它岩类储层。

其中,前二者亦可称为常规储层,后者可称为特殊储层,意为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储层。

《石油地质学》[56]已系统阐述了各种岩类储层的基本特征和控制因素,在此仅简要介绍。

1.碎屑岩储层主要包括砂岩、粉砂岩、砾岩、砂砾岩等碎屑沉积岩。

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在部分较细的碎屑岩中可发育裂缝。

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储集空间的发育则受控于岩石结构和成岩作用,部分受构造作用的影响。

2.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储集空间包括孔隙、裂缝和溶洞。

与碎屑岩储层相比,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储层的形成和发育受到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综合控制。

3.其它岩类储层包括泥岩、火山碎屑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等。

泥岩的孔隙很小,属微毛细管孔隙,流体在地层压力下不能流动,因此,一般不能成为储集层。

但是,在泥岩中发育裂缝,或者泥岩中含有的膏盐发生溶解而形成晶洞时,泥岩中具有连通的储集空间,可成为储集岩。

火山碎屑岩包括各种成分的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其特征与碎屑岩相似,但胶结物主要为火山灰和熔岩。

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其次为裂缝。

火山岩储集岩主要指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喷出岩,包括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流纹岩等。

储集空间主要为气孔、收缩缝及构造裂缝。

岩浆侵入岩和变质岩都有不同程度的结晶,故亦称结晶岩。

2020年XXX 油藏工程-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参考答案

2020年XXX 油藏工程-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参考答案

2020年XXX 油藏工程-第一阶段在线作业参考答案1.油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勘探阶段、开发阶段和生产阶段。

2.二次采油主要采取面积注水方式。

3.在连接注水井和生产井的直线上,压力梯度最大。

4.流度比为20时,反七点系统的井网波及系数最高。

5.当产液吸水指数比为4时,较好的油水井数比可能为0.5.6.盖层岩石的封堵性不是传统油藏描述的主要部分,包括储层构造、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以及储层流体的分布及性质。

7.复杂断块油田勘探开发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常规的详探井网难以探明油藏情况。

9.对于小断块油藏,为了形成“一注一采”关系,井网应设置为300m井网局部加密。

10.储层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为直线时,表明岩石处于弹性变形阶段。

11.在井底压力先降低再恢复到初始值的过程中,井的产量会下降。

D、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我的答案:ABCD此题得分:2.5分12.在油田详细勘探阶段,打资料井、查明地域地质条件、部署基础井网和圈定含油边界都是重要的工作。

13.合理产量意味着储层岩石一定处于弹性变形阶段。

14.在原始油层条件下,凝析气田呈现气相单相状态。

15.当油藏压力降至饱和压力以下时,出现的驱动方式为溶解气驱。

16.注水开发可以看作是刚性气驱。

17.弹性气驱油藏开采到一定阶段将转变为溶解气驱。

18.在刚性水驱油藏开采过程中,油藏压力不变,产液量不变。

19.划分开发层系时,各层系应具有储量相近的特点。

20.对于地饱压差较大、天然能量较充足的油田,中期注水较为合适。

21.试油资料主要包括产量数据、压力数据、物性资料和温度数据。

22.采油速度较快导致油藏压力迅速降低、层间干扰严重、开发井数目远未达到计划时产量不随井数明显增加以及油田出现水窜都是需要考虑对油气田进行驱动方式调整的情况。

23.开辟生产试验区应遵循位置和范围具有一定代表性、具有足够连通性连接整个油田、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以及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的原则。

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气藏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以塔河油田为例200604

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气藏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以塔河油田为例200604

2 超深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系列
通过联合攻关, 自 1998 年起所开发的超深层强 非均质性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方法系列, 具有国 际先进水平, 其主要技术可分为两类:( 1) 以大型溶 洞、中小溶洞群为检测目标的振幅变化率分析技术、 地 震 反 射 结 构 分 析 技 术 、频 率 差 异( FDA) 分 析 技 术;( 2) 以裂缝溶洞发育带为预测目标的地震三维 相干体分析、三维可视化古地貌古水系分析、地震属 性提取、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等。在实际应用中, 总结出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地 震响应模式,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 陈红汉, 王群奇, 林忠民.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流体包裹体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 2002.
50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 第 11 卷 第 4 期
3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精细描述 技术
图 2 内幕缝洞发育带地震响应特征
强反射“, 串珠状”短强反射 ; 高 频 吸 收 强 , 强 FDA 异常。
洞缝系统特征 振幅平面图上具有网状不连续 性异常, 呈有规律的簇形条带状展布。
在实践中, 笔者还总结了不同地震预测技术在 不同区块的有效性, 提高了预测和表征碳酸盐岩缝 洞型储层发育带的精度, 从而进一步完善了适合于 塔 河 油 田 碳 酸 盐 岩 大 型 溶 洞 、缝 洞 发 育 带 的 地 震 预 测方法技术系列。例如, 不连续性检测分析方法对 塔河油田缝洞系统的预测效果最好, 吻合率在 77% ~95% ; 频率差异分析对塔河 3 区 ( 按先后开 发的次序顺序命名) 的地震预测效果较好。地震波 能量衰减因子不同的频率在各区块的响应结果差 异明显, 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储层类型对不同频带 的 地 震 波 的 吸 收 有 所 差 别 。一 般 高 频 衰 减 对 岩 溶 洞 穴型储层为主的地震预测效果最好, 例如塔河 4 区 ( 图 1 位 于 塔 河 4 区 ) 51 口 钻 井 的 吻 合 率 可 达 90% , 而对塔河 3 区以裂缝型储层为主的地震预测 的效果差些, 钻井的吻合率仅有 60% 。振幅变化率 对塔河 7 区的地震预测效果好, 是由于该区放空漏 失 在 地 震 上 表 现 为 强 振 幅 的 串 珠 状 反 射 。塔 河 南 部 由于上奥陶统覆盖厚度大, 岩溶发育程度明显比塔 河主体部位差, 钻遇大型缝洞储层的几率变小, 储 层 主 要 为 良 里 塔 格 组 裂 缝 型 、一 间 房 组 孔 隙 型 或 孔 隙—裂 缝 型 。 S105、S106、S97 和 S110 等 井 出 现 的放空或漏失现象, 主要是钻遇了裂缝发育带, 因 此对该区域的储层预测主要是针对加里东期中— 晚 期 岩 溶 和 裂 缝 作 用 形 成 的 储 层 发 育 带 。由 于 断 裂 对相干和振幅变化率的地震响应在该区块比较敏 感, 因此适宜采用这两种方法预测该区域的有利储 层发育区。

油藏基本概况

油藏基本概况

第一章油藏基本概况永安油田气顶边底水油藏主要包括永12断块和永66断块,含油层位沙二3、5、6、7四个砂层组,12个含油小层,含油面积3.28Km2,地质储量1516X104t,含气面积1.5Km2,天然气储量6.83X108m3,含油饱和度65%,平均孔隙度35%,原始地层压力17.13MPa,饱和压力16.63MPa,以三角洲河口坝沉积为主体,含油井段集中,一般在1410-1800米,单层厚度一般大于10米,具有反韵律沉积特征,以高渗透储层为主,泥质胶结,胶结疏松,易出砂,构造系统相对简单,原油性质以中低粘度为主。

断块自1969年投入全面开发,1977投入注水开发,后经过两次综合调整,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由于对气顶底水油藏缺乏进一步的认识,后期挖潜开发模式不配套,致使油藏开发效果较差,开发难度增大,块间差异变大。

因此,有必要研究气顶底水油藏的开发特征、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状况及剩余油挖潜方式,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

在项目研究中,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永安油田气顶底水油藏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和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并以油藏数值模拟为手段对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技术——水平井技术的各项参数进行了优化。

经过研究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课题规定的内容和各项指标任务,主要完成工作量如下:(1)重新建立了永12、永66断块的测井解释模型,完成测井二次解释101口;(2)重新建立了永12、永66断块的地质静态模型、流体模型、生产动态模型等三大模型。

(3)完成了永12、永66断块沙二3-7的16个时间单元的沉积微相图;(4)完成永12、永66断块顶面构造图16张,小层平面图16张,完成了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变异系数、含油饱和度等值图各16张和剖面图各2张;(5)完成了永12、永66断块渗流特征研究,主要包括粘度、密度与含水变化图版各2张,储层敏感性相关图形、表格各5份,储层润湿性报告1份;(6)完成了永66断块8块岩心驱油效率实验,完成了驱油效率与注入倍数图版2个;(7)完成了101口油水井的分产分注,并对16个时间单元的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层描述基本单元为小层。

1)沉积微相描述
①岩石相及组合
描述不同岩石相类型的沉积特征以及其组合特征。

②测井相
依据岩心组合与测井曲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各类微相的测井响应模式,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全区单井沉积微相划分。

③沉积微相
ss="MsoNo
rmal" style="text-indent:
27pt; line-height: 22.5pt;">确定出沉积微相类型,并描述不同沉积微相的特点,包括岩性、沉积构造、沉积韵律等。

④平面微相展布特征
描述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并编制出各小层的平面沉积微相图。

2)地应力及裂缝描述(裂缝油藏重点描述)
①地应力
描述地应力状况,包括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方向和大小。

②裂缝描述
结合以前对裂缝的认识,分组系描述裂缝性质、产状及其空间分布、密度(间距)、开度等。

3)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①孔隙类型
描述薄片、铸体、电镜观察到的储层孔喉情况,参考成因机制,确
定储层孔隙类型(原生孔、或次生孔、或混杂孔隙类型等)。

并描述不同孔隙类型的特征。

②喉道类型
确定对储层储集和渗流起主导作用的喉道类型并描述其特征。

③孔隙结构特征参数
描述各类储层的毛管压力曲线特征,确定其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主要包括:排驱压力(MPa)、中值压力(MPa)、最大孔喉半径(μm)、孔喉半径中值(μm)、吼道直径中值(μm)、相对分选系数、孔喉体积比、孔隙直径中值(μm)、平均孔喉直径比等。

④储层分类
以渗透率为主对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分类标准,并对孔隙结构和储层进行分类,描述各类储层的物性及孔喉特征。

⑤储层粘土矿物分布特征
确定出储层粘土矿物的主要类型,描述其在储层中的分布特征。

⑥储层敏感性分析
描述储层的敏感性特征。

⑦储层评价
通过以上的储层描述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

4)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
①储层物性
研究储层的“四性”关系,建立储层物性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根据模型解释储层物性参数。

②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a.层内非均质性
描述砂层内渗透率在垂向上的差异,确定其非均质特征参数(渗透率非均质系数、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及突进系数等)。

划分层内夹层的成因类型,描述夹层分布特征及其对储层分隔和连通性的影响。

b.层间非均质性
根据储层隔层分布特征和非均质特征参数(厚度、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及突进系数等)综合描述储层层间非均质性。

c.平面非均质性
描述储层砂体在平面上的分布形态、规模及连续性,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平面非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