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附目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教材目录第1课魔幻的颜色第2课万花筒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第4课前前后后第5课登山游戏第6课黑与白第7课快乐的回忆第8课星空的联想第9课天然的纹理第10课美丽的花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第12课团包纸工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第14课梦幻的城堡第15课我设计的自行车第16课新颖的电脑第17课会响的玩具第18课电脑美术-画“花布”第19课美术小记者第20课迷人的动画片第1课魔幻的颜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学会用三原色调配三间色的技能,学会运用色彩搭配进行绘画表现。
2、能力目标:通过绘画创作,学会创造性的运用色彩调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原色,会用三原色调配三间色,并能进行绘画表现。
难点:能运用三原色很三间色调配变化丰富的色彩,并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彩笔,现在流行的马克笔,谁来告诉我,这三种颜色是什么?学生:红、黄、蓝。
教师:很好,那我现在做个小魔术给大家看,我把先把红色画在纸上,现在,再把蓝色画在红色的上面,颜色变了,好神奇,是不是?学生:是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魔幻的颜色》2、板书:2、魔幻的颜色二、讲授新课1、出示课件,欣赏三原色和三间色,讲解:三原色是调配不出来的,他的名字叫:红,黄,蓝。
如果我们将三原色当中任意两个混合在一起,都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哲宗调配出来的颜色叫:间色。
2、实验演示:教师出示装有三原色的杯子,再用三个空杯子放在旁边,老师将两个颜色分量的颜色分别在另外空杯子里结合,变成三间色,让学生见证,板书:红+黄色=橙色黄色+蓝色=绿色蓝色+红色=紫色3、学生实践调配颜色,教师指导。
4、出示课件:展示康定斯基的《玛尔努教堂》和霍夫曼的《门》欣赏,小组讨论:画家是如何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表现画面?教师讲解:《玛尔努教堂》的具体形象与景色看上去模糊不清,取而代之的是抽象的点线面和粗犷的笔触以及赋予变化的色彩,画面中红黄蓝色相互交融,在黑色的背景的衬托下和白色的点缀下,如同交响乐的旋律一样,显得和谐而精彩;而《门》用绿色、黑色、和灰色的背景来衬托红黄蓝三原色,方块错而不乱,显得画面突出而有节奏感。
三年级美术教案上册人教版精选5篇
三年级美术教案上册人教版精选5篇美术是人类的艺术类型之一,不同的作品代表了作者不同的人格。
那么各位老师有能把学生们带进美术的世界吗?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美术教案上册人教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三年级美术教案上册人教版精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
2.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3.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2、教师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3、学生观察,并分小组讨论。
二、发展阶段1、"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
2、"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三、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四、课后拓展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板书设计:化平凡为神奇。
篇二:三年级美术教案上册人教版精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画五颜六色的花,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培养学生对画画的喜爱之情。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优秀8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学会唱《童年的小竹笛》这首歌曲;2、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让学生进行艺术构思与创作(绘画、表演、制作等)教学难点: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唤起学生对儿时的回忆,进行创作,以反映儿时的稚爱、童真。
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童谣歌曲的学习,为学生能够和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提高对语言节奏的感受能力,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的和情感,积累合作、交流、反思、创作、分享等方面的体验。
教学准备:1、歌曲《童年的小竹笛》、的光盘或录音带。
2、不同风格、内容的童谣及录像、录音、光盘等资料。
3、绘画、折纸材料及节奏乐器等。
欣赏引导在这个单元主题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弯弯的月亮是娃娃的小床,天上的星星是娃娃的被子,天边的月儿奏出美妙的乐曲,静静的水面仿佛在听你诉说。
妈妈的催眠曲陪伴着娃娃进入了梦乡……教学过程:1、导入:师生共同说一说各自耳熟能详的童谣,边说边表演,并说说个人的理解等,引导学生的兴趣。
2、例如,《小老鼠》: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咪咪咪……猫来了,咕噜咕噜滚下来。
3、《笑一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两只黄狗会抬轿。
4、《不倒翁》:说你呆你真呆,胡子一大把,样子象小孩。
说你呆你不呆,把你一推你歪。
要你躺下去,你又站起来。
5、《鞋子和茄子》:一个孩子,拿双鞋子,看见茄子,放下鞋子,去拾茄子,忘了鞋子。
6、《手指歌》:伸开手,数指头,大牛不吃草,二牛不吃料,三牛不拉车,四牛不上套,剩下五牛要不要?要!二、学唱歌曲:《童年的小竹笛》。
1、引导学生反复听、轻声哼唱、拍手唱、配合律动唱。
2、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等,待音律、歌词、节奏3、准确后可加进行打击乐集体演唱,并录音来反思。
三、进行绘画、制作1、听赏歌曲《小牧童》、《童年的小摇车》和电子琴曲《童谣》,欣赏国画《牧童》,观看美术片《牧童》,引导学生听赏,观察歌与画中的情景寓意及表达的情绪等。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全册
三年级美术教案三年级美术教案第一课故事配画教学目标:1、了解、欣赏故事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欣赏与评价中探索插图的特性,并尝试自己为故事配插图。
3、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植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懂得为熟悉的故事配画。
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教师展出图画指导一下如何插图与文字。
让学生自己选择故事;说一说故事情节。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为故事配图,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记住主题,并且要记住它们用不同的手表现。
二、发展阶段让学生认识配图。
先了解故事情节,抓好故事中心,用图画来表现故事情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图画。
出示两个故事。
让学生自己为其配图写画。
学生继续尝试其它故事。
三、收拾与整理四、课后拓展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学生自己找一个故事,为其配图写话。
第二课流动的笔触教学目标:1、传授学生尝试运用不同形式的笔触,自由表达想象中的画面。
2、训练学生进行笔触和物象之间的联想,丰富学生的笔触表现力。
3、让学生艺术中去体会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学生如何运用笔触去表达自己的想象。
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展示范作提出要求,让学生了解笔触自然过度,向学生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二、发展阶段向学生展示不同形式的点和线。
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线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各种工具来摸索各种各样的笔触,并进行比较。
让学生看,去欣赏课本中展示的绘画作品,加深对笔触的认识。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笔触去创作。
三、收拾与整理学生通过学习,对笔触有所了解,让学生自己去创作。
第三课实用美观的生活用品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基本形体,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间概念。
2、能根据物体的特征,用线描的方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体。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课我们的社区教学目标: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难点: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
教学准备:彩色笔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语:同学们,随着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
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社区。
(板书课题)2.什么叫社区?(自己居住的小区一带;农村叫村庄)、3.谁来想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些什么?是怎样的?4.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都非常关心,了解得可真多!二、新授。
1.那么,通过课前的了解,你觉得自己社区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把你所了解到的讲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交流,指名描述)师:真羡慕你们的社区!2.在这么美的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怎么样呢?有些什么有益的活动呢?(学生描述)3.师:社区里的人们真是生活的有滋有味啊!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是怎样来夸自己的社区的?4.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
(1)社区全貌(线描):表现了社区的繁华与热闹。
(2)海岛(色彩):表现了社区的宁静与朴素。
(3)健身、下棋(线描):表现了社区健康、活力的生活。
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确表现的形式(线描与色彩)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反映社区,表现社区的哪些方面(环境与生活)。
三、学生作业。
1.想一想,你准备夸一夸社区的哪方面?你想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学生们都是比较熟悉的,只是还没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在这堂课上的任务就是去引导学生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去发现美,认识美,并创造美。
把同村的学生分为一小组描绘自己社区的生活,他们都显得十分乐意,作业效果也很出色。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颜色教学目标- 能够认识并说出红、黄、蓝、绿、紫、橙、黑、白、粉红等基本颜色。
- 能够用一句话简单描述颜色的特点。
- 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感觉和颜色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彩色画纸、颜色填涂工具、彩色卡片、彩色图片等。
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呈现不同颜色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提问。
2. 引导学生认识红、黄、蓝、绿、紫、橙等基本颜色,并让他们逐渐熟悉这些颜色的特点。
3. 进行颜色填涂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对颜色的理解。
4. 制作彩色卡片,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描述找到相应的颜色卡片。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尝试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它们的颜色。
- 给学生布置颜色相关的作业。
第二课:认识形状教学目标- 能够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矩形等基本形状。
- 能够用一句话简单描述形状的特点。
- 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对形状的感觉和形状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彩色画纸、剪刀、形状卡片等。
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提问关于形状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矩形等基本形状,并让他们逐渐熟悉这些形状的特点。
3. 进行形状剪切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对形状的理解。
4. 制作形状卡片,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描述找到相应的形状卡片。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尝试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形状。
- 给学生布置形状相关的作业。
...(继续编写其他课程内容,按照相同的格式进行组织)总结本教案包括了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的教学内容。
通过认识颜色、形状等基本元素,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感知能力和辨别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动手参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对美术领域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全套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全套教案教案一:认识颜色
教学目标
- 让学生能够认识并说出常见的颜色名称。
- 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区分能力。
- 能够简单描述物体的颜色。
教学准备
- 彩色纸、彩色铅笔、彩色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1. 通过展示彩色纸,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颜色,并说出颜色名称。
2.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并描述物体的颜色。
3. 给学生分发彩色绘画工具,让他们用颜色标记不同的物体。
4. 鼓励学生用所学颜色描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进行小组分享。
教学延伸
- 在课后让学生观察家中的物品,用所学颜色进行分类。
- 鼓励学生用所学颜色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
教案二:认识形状
教学目标
- 让学生能够认识并说出常见的形状名称。
- 培养学生对形状的感知和区分能力。
- 能够简单描述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 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 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并说出形状名称。
2.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并描述物体的形状。
3. 分发彩色纸、剪刀和胶水,让学生根据形状剪切纸片,然后
将纸片拼贴成不同的图形。
4. 鼓励学生用所学形状描述自己喜欢的物品,并进行小组分享。
教学延伸
- 在课后让学生观察环境中的物体,用所学形状进行分类。
- 鼓励学生用所学形状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
(文档内容不可确认,请自行参考)。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在展示评价作品时,我请学生展示自己小组想到的方法并请学生结合作品,谈一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欣赏用染纸和创作作品制作的工艺品。让学生了解我们制作的作品也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
学生展示自己涂好的色卡,分小组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总结出配色方法,教师板示:红+黄=橙 红+蓝=紫 黄+蓝=绿。学生在交流中得出把其中的一种颜色多一些或少一些会得到色相不同的效果。这一部分我采用让学生自己变魔术的方法在实践中找到三原色调和成间色的知识,可以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牢固,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十五课
星空的联想
通过学生课前查询资料了解宇宙特点,相互交流启发想象,通过欣赏一些科幻片,开拓学生思路。
第十六课
新颖的电脑
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
第十七课
电脑美术
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图画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四方连续纹样。
第十八课
会响的玩具
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
(1)朋友们到一个神秘的大森林里去旅行,会遇到哪些困难?险境?假如你是巨人,你会怎么帮助他们?
(2)假如你是巨人,在愉快的节日里,你会为小朋友们做哪些事情呢?(3)假如你是一个巨人,你还有哪些办法能使我们的地球变得和平、安宁、清洁和美丽呢?(请把你的想法与同学共享,看看谁的想法新奇、有趣。)(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了解不同的表现方法,体验在《大人国与小人国》里的快乐。
周次
完整教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
完整教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名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学生,内容涵盖了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的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造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美术基础知识:学习基本的美术术语和概念,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2. 绘画技巧:学习不同的绘画技巧,如铅笔、水彩、蜡笔等。
3. 艺术欣赏:欣赏和分析经典的艺术作品,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
4. 创作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经典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基本的美术术语和概念,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
3. 绘画技巧教学:示范不同的绘画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艺术欣赏:欣赏和分析经典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
5. 创作实践:给学生提供创作的素材和工具,指导他们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
6. 总结和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收获。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材。
2. 素材:绘画纸张、铅笔、水彩、蜡笔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3. 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经典的艺术作品和绘画技巧。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掌握绘画技巧。
3.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创作。
以上是一份关于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的完整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人教版全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人教版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理解美术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美术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3. 美术的基本技巧和材料。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3. 示范:展示美术的基本技巧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5.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强调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第二课:线条与形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
2. 线条和形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3. 线条和形状的创造和变化。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线条和形状构成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线条和形状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和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3. 示范:展示线条和形状的创造和变化方法。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创作以线条和形状为主题的作品。
5.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强调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第三课:色彩与构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和构图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构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色彩和构图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和构图精美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色彩和构图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示范:展示色彩和构图的应用方法。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创作以色彩和构图为主题的作品。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五篇
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编整理了⼩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师你好⼀、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教学⽬标: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能抓住教师的形象神态进⾏描绘,培养⾃⼰的观察⼒。
2、能记忆或想象画出师⽣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培养⾃⼰的绘画表现⼒。
3、掌握贺卡设计的⽅法步骤,能制作⼀张尊师卡⽚送给⾃⼰喜欢的⽼师,表达⾃⼰的⼼意,提⾼⾃⼰的动⼿设计能⼒。
4、在充满⽣活情趣的绘画与制作中,增进师⽣之间的感情。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教学重点:掌握贺卡设计的⽅法步骤,能制作⼀张尊师卡⽚送给⾃⼰喜欢的⽼师,表达⾃⼰的⼼意,提⾼⾃⼰的动⼿设计能⼒。
四、教学难点:能记忆或想象画出师⽣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培养⾃⼰的绘画表现⼒。
五、教学准备:卡纸。
六、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本课围绕“⽼师”这个主题,将表现性绘画和⼿⼯制作融⼊到师⽣情感交流之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将激活学⽣对教师的美好印象。
语⾔的交流、⼼灵的对⽩、细节的把握将再次勾勒师⽣学习⽣活的直观画⾯。
活动⼀重在启发学⽣观察、记忆⾃⼰喜欢的教师的形象特征,教学可作如下安排:引导记忆——学习讨论——提供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上课前讲发⽣在某位教师(或者是⾃⼰)⾝上的故事,让学⽣猜猜这位教师是谁,并引导学⽣对结果进⾏推理分析:“你是怎样猜出来的?”,“这位教师外形有何特点?”,“你还知道他(她)喜欢⼲什么?”,通过交流学习讨论引发学⽣对教师的注意和记忆。
在学习指导中可通过⽰范画或学习作业的展⽰观察,让学⽣重温“⾃画像”那⼀课中⼈物的基本画法,抓住⾃⼰喜欢的教师的特点进⾏独特的创作表现。
作业之后,可将作业进⾏展⽰,先让学⽣们猜猜画上是哪位教师,再请作者本⼈进⾏介绍,⾸尾呼应,结束本课的学习。
活动⼀作业表现仅仅是教师个体形象,活动⼆与活动⼀⽐较,要表现的⼈物更多,情节更⽣动。
2024年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色彩的奥秘第1节:色彩的识别与命名第2节:色彩的搭配与运用2. 第2章:线与形状的世界第1节:线条的表现力第2节:形状的组合与创意3. 第3章:有趣的拼贴画第1节:拼贴画的制作方法第2节:拼贴画的创意实践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线条和形状的基本知识,提高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与运用;形状的组合与创意。
2. 教学重点:色彩、线条和形状的基本知识;拼贴画的制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教学挂图等。
2. 学具: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1)展示不同颜色的水果、衣物等,让学生识别并说出颜色的名称。
(2)展示不同形状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形状的特点。
2. 新课内容:(1)色彩的识别与命名: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三原色、间色等,并进行课堂实践。
(2)色彩的搭配与运用:介绍色彩搭配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3)线条的表现力:讲解线条的基本类型,如直线、曲线等,并进行课堂实践。
(4)形状的组合与创意:讲解形状的基本知识,如三角形、圆形等,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实践。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奥秘:色彩的识别与命名、色彩的搭配与运用。
2. 线与形状的世界:线条的表现力、形状的组合与创意。
3. 有趣的拼贴画:拼贴画的制作方法、拼贴画的创意实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彩色铅笔或水彩笔画一幅描绘自己房间的画。
(2)用线条和形状创作一幅有趣的画作。
2. 答案:(1)描绘房间的画:要求色彩搭配合理,画面丰富。
(2)线条和形状的画作:要求线条流畅,形状组合富有创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全册
践行
教师课后总结反思
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板书
设计
2.万花筒
一、万花筒
二、色彩
三、观察
教后
反思
课题
3.大人国与小人国
主备人
执教者
教学内容
大小概念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导学目标
探究目标
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情感目标
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知识目标
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导学
重难点
重点
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
难点
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画面中的大与小
教学准备
课件玩具、纸、笔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
新课
活动一:
1、请学生观看《格列佛游记》电影片断。
2、讨论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来到大人国、小人国的?你都看过那些这方面的书?
3、出示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难点
理解三原色及间色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颜色、纸、笔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
新课
活动一:听老师讲故事,加入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怎样?并请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
活动二:
1、说说你知道的颜色有哪些?
2、你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来的吗?
探究
新知
活动三:
1、请学生也来变变看。用红和蓝、蓝和黄交朋友。看看变成什么颜色?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
新课
活动一:
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影视资料。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近大远小)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12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12篇)三年级上册篇1课题:校园里的花课时:1课时施教时间:10月8日——10月10日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的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
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大小不同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加完整。
3.通过写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现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
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在写生过程中能否画出花、枝、叶、杈的形态及前后穿插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在美术教室每一组的桌上摆上一盆植物,再准备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活动一:引导思考: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得如此美丽。
培养学生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二:观察自己组桌子上的植物,通过讨论说一说:植物的枝叶是怎样生长的?叶片或花瓣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是如何穿插的。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
有的茎干粗壮,有的很细弱,有的叶肥厚。
教师引导学生讲述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和花瓣的形状特征。
活动三:教师以讲台上的芦荟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教师简单示范构图与如何写笔写生,着重于绘画的先后、各部分的枝叶、花瓣;根据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
画面的背景可以用点、线、面有规律的组合,或用一种花纹的重复组合。
学生作业:对自己桌子上摆的植物进行写生。
活动四:展示作品,讲评。
展示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启发学生用纸和其他材料通过剪、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和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札记:孩子们对校园里常见的花还真是没怎么观察过,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认真地观察并表现了校园里的花,这才感叹道:“原来我们学校有这么多的花呀,原来这些花都这么美呀!”我借机告诉他们:“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
三年级美术教案-全册教案(上册)图文版 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教案-全册教案(上册)图文版人教版教学目标•了解水彩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能够灵活应用•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风格和特点,能够进行简单仿制•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重点•水彩画的绘制方法和技巧•中国民间艺术的特点和风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的水彩画技巧灵活应用到实际绘画中•如何在仿制中国民间艺术的同时,加入个人创意和思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水彩笔、水彩颜料、画板、画纸、中国民间艺术相关图片•学生准备:书包、水彩笔、水彩颜料、画板、画纸教学过程第一课:水彩画基本知识和技法1.教师介绍水彩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包括水彩笔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水彩颜料的调配方法、水彩画的湿画法和干画法等。
2.给学生发放水彩笔、水彩颜料、画板和画纸,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练习水彩画的绘制。
3.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绘画进行指导和纠正,引导学生提高水彩画的技巧。
4.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练习使用所学水彩技巧绘制出一幅自己喜欢的画作。
第二课:中国民间艺术的风格和特点1.教师介绍中国民间艺术的风格和特点,包括鲜艳的色彩、简洁明快的线条、夸张和形变的形式等。
2.教师展示经典的中国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其特点和风格。
3.让学生自己在画板上简单仿制中国民间艺术作品,并且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
4.教师对学生的绘画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将中国民间艺术的特点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5.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仿制中国民间艺术,并且创作出一幅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堂教学,我认为学生们收获颇丰。
在第一节课中,学生们掌握了水彩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也通过实践运用了所学知识,提高了水彩画的技巧和水平。
在第二节课中,学生们了解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风格和特点,并且尝试简单仿制,并且加入自己的创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虽然这两节课教学时间不长,但是通过这两节课,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也正是我们教学的初衷。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色彩基础- 课时一:认识主要颜色- 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红、黄、蓝三种主要颜色,并能够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 教学内容:介绍红、黄、蓝三种主要颜色,呈现相关图片和实物进行示范。
- 教学活动:观察颜色,说出颜色名称的游戏。
- 课时二:认识色彩的明暗变化- 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辨别色彩的明暗变化,并能够简单运用。
- 教学内容:展示不同明暗程度的颜色,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辨别。
- 教学活动:绘制明暗色块,运用明暗变化为图片增添立体感。
...第六单元:色彩运用- 课时一:认识冷暖色- 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冷暖色,并能够在绘画中灵活运用。
- 教学内容:介绍冷色和暖色,呈现相关图片和实物进行示范。
- 教学活动:绘制冷暖色调的风景画。
- 课时二:认识色彩的情感表达-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不同色彩所代表的情感,并能够运用在绘画创作中。
-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色彩的情感表达,呈现相关图片和实物进行示范。
- 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情感表达的绘画创作。
...第十单元:创意构思- 课时一:认识线条表现形式- 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线条的不同表现形式,并能够在绘画中运用。
- 教学内容:介绍直线、曲线、动态线条等不同线条表现形式,呈现相关图片和实物进行示范。
- 教学活动:绘制不同线条表现形式的图画。
- 课时二:培养创意思维- 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创意思维,提高绘画创作的独立性。
- 教学内容:介绍培养创意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 教学活动:进行创意绘画创作。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的概要,每个单元包含多个课时,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人教版全集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人教版全集第一课:认识颜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颜色及其混合原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颜色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
教学内容1. 颜色的基本概念2. 颜色的混合原理3. 颜色的应用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颜色的事物,引导学生认识颜色。
2. 讲解:讲解颜色的基本概念,如红色、蓝色、黄色等,以及颜色的混合原理,如红加蓝等于紫,黄加蓝等于绿等。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颜色进行绘画创作。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颜色认知和绘画练习。
5.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二课:画人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人物画的基本技巧2. 人物形象的表现3. 情感的表达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人物画像,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
2. 讲解:讲解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如比例、线条、阴影等,以及如何表现人物形象,如表情、动作、服饰等。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画人物,并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人物绘画练习。
5.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三课:剪纸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剪纸表达自己的创意。
教学内容1. 剪纸的基本技巧2. 剪纸艺术的特点和魅力3. 创意表达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剪纸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剪纸艺术。
2. 讲解: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切、刻画等,以及剪纸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制作剪纸作品,并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剪纸创作练习。
5.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四课:认识形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形状及其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册)美术全册教案全册教材分析(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点、线、面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进度周次内容第一周《魔幻的颜色》《万花筒》第二周《万花筒》《大人国与小人国》第三周《大人国与小人国》第四周《前前后后》第五周《天然的斑纹》第六周《校园里的花》《最受尊敬的人》第七周《今天我值日》第八周《有趣的鞋》第九周《团包手工》第十周《巧巧手》第十一周《变废为宝》第十二周《梦幻中的城堡》《我设计的自行车》第十三周《星空的联想》第十四周《新颖的电脑》《电脑美术》第十五周《会响的玩具》第十六周《美术小记者》第十七周《迷人的动画片》第十八周期末测评课题:魔幻的颜色课时:1课时施教时间:8月30日——9月1日教学目标: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处的第三个颜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
教学准备:学生:颜色、纸、笔等教师:塑料杯、颜色、实物投影等教学重、难点: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间色并指导色彩的出处。
2、理解三原色及间色的概念。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听老师讲故事,加入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怎样?并请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
活动二:1、说说你知道的颜色有哪些?2、你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来的吗?3、给学生介绍三个小伙伴:红黄蓝4、老师讲两个有红和黄色的瓶子的颜色分别到入一个空瓶子中。
看产生了什么变化?5、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活动三:1、请学生也来变变看。
用红和蓝、蓝和黄交朋友。
看看变成什么颜色?2、产生的这些颜色在生活中那里存在?3、在倒颜色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颜色倒的多与少会影响所产生的颜色的深浅。
)4、请学生再做练习。
活动四:小结:橙=红+黄绿=蓝+黄紫=蓝+红活动五:1、考一考:请学生来做小老师考考大家。
2、总结出原色与间色的概念。
活动六:1、调—调、画—画创造一幅美丽的画。
染一染、吹一吹、印一印感受魔幻的色彩。
请学生用以上任何一种形式来完成一幅画。
2、作品展示活动七: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来进行交流。
教师小结。
教学札记:其实对于三原色以及原色、间色之间的关系,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就已经接触过了,但用原色和间色来进行色彩调配练习时,就不那么容易把握了。
许多孩子把颜色调得很厚、很脏,或是没有计划的胡乱调,作业效果一团糟。
所以我在指导时具体引导学生发现调色时毛笔蘸水的多少,调色时毛笔怎样转动调得匀,涂色时笔触怎样……这些虽然不是教学重、难点,却是决定绘画效果的重要因素,掌握了这些细节,学生作业时就简单多了。
课题:万花筒课时:2课时施教时间:9月1日——9月8日教学目标:1.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 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 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1. 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 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 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
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学生: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
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节:活动一:玩一玩传着看看、玩玩万花筒,教师提示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找一找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
活动二: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活动三: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学生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活动四: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己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作业展示,评价。
札记:有一位学生在画的时候想到了像剪窗花那样把纸折几下,在一个单元格里画出几何图形,再对印到其他格里。
我及时肯定了这种办法,孩子们纷纷效仿,不一会就像做游戏一样完成了作业。
第二节活动一:教师展示用粘贴方法表现的万花筒,引起学生兴趣。
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简单的制作万花筒中的图案。
分组尝试一下。
活动二:各组向大家介绍、交流自己组找到的简便方法。
(学生很难将对称图案表现得很精确,但这并不重要,重在找到方式方法)再想一下,除了用彩色纸,还可以用什么材料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讨论)交流:用扣子、小粘贴、橡皮、夹子、小花片……活动三:试着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一次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活动四: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边,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
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
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札记:现在的万花筒里的花片都是塑料的了,反而不如以前用纸片做的效果好。
有一位学生拿来了她妈妈小时候玩过的万花筒,在班里传来传去,惹得同学们十分羡慕。
有了这个五彩缤纷的宝贝,孩子们的思维便被调动起来了,作业的效果还真不错。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施教时间:9月7日——9月15日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准备:学生:玩具、纸、笔等教师:电脑图片、动画资料、实物投影、玩具等教学重、难点:1、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
2、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画面中的大与小。
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活动一:1、请学生观看《格列佛游记》电影片断。
2、讨论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来到大人国、小人国的?你都看过那些这方面的书?3、出示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活动二:1、将同一辆玩具车分别放在不同的背景下,为什么有时显得非常大,有时显得非常小?(小组讨论)2、教师举例:雕塑《汤匙桥》《衣夹》等(电脑展示)3、请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务举例说明物体的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
(微缩景观等)活动三:请学生思考:1、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2、你想用那几样物体的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时来到大任过还是小人国?3、画面的主体是什么?4、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小?活动四: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活动五:交流作品初稿。
提出修改意见。
札记:以前学生画人总是画小了,现在有了大和小的对比,构图比以前好多了。
第二课时活动一:继续完成上节课的作业。
活动二:作品交流展示。
教师从构图及色彩方面进行总结。
活动三:游戏:大人和小人:每个同学将自己画的人剪下来,随意找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看看自己的是大人还是小人,再找另一位同学的进行比较,看看又变成大人还是小人了?课后拓展: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札记:我找到了《格列维游记》的故事碟片,放了一段给学生们看,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同样的一个人在大人国和小人国不同的遭遇和感受。
这使学生们感受到了很多,在创作画时想象出了诸如:在小人国一下子割了一亩麦子,在大人国住在苹果屋里……想象力的的丰富促使了画面效果的丰富。
课题:前前后后施教时间:9月14日——9月22日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 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 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1.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2.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节活动一: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影视资料。
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
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近大远小)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
教师举例: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活动二: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系的?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找一找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习?教师在黑板上画升国旗时前面的旗台和升旗手,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添画两队升旗的队伍,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先画前面的)活动三:小组讨论,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评价与总结: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布置下节课带剪贴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