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效应,进行有效提问
黄冈市2013年思品论文评选结果
2013年度全市思想品德优秀论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评比结果通报
各县(市、区)教研室(院、所)、市直各初中学校:2013年度全市思想品德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评比,围绕“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这一主题进行,经各县(市、区)教研室和市直初中学校初评和推荐,并经评委认真审核、复评,共评出优秀论文164篇,其中一等奖61篇,二等奖60篇,三等奖43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76篇,其中一等奖29篇,二等奖28篇,三等奖19篇。
现将具体评比结果通报如下:
一、优秀论文
一等奖(61篇)
二等奖(60篇)
三等奖(43篇)
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一等奖(29篇)
二等奖(28篇)
三等奖(19篇)
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二○一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沟通中的心理学效应
引言:沟通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心理学效应是影响沟通时人们思维和行为的心理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沟通中的心理学效应,特别是沟通中的认知偏差、言语暗示、言语再现、情绪感染和社会认同等方面的效应。
通过了解这些心理学效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沟通中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从而提高沟通的质量和效果。
概述:沟通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和信息的过程,而心理学效应是在沟通中人们思维和行为的心理过程。
在沟通中,人们往往会受到一系列的心理学效应的影响,包括认知偏差、言语暗示、言语再现、情绪感染和社会认同等。
这些心理学效应会对沟通的效果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正文内容:一、认知偏差的心理学效应1. 排除已知偏差:人们往往在沟通中忽视已知的信息,更倾向于关注新的信息。
2. 确认偏差:人们往往更容易接受和记忆与自己已有信念相一致的信息,而忽视相反的信息。
3. 选择性注意:人们在沟通中更容易注意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忽视其他信息。
4. 语境效应: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中对同一信息的解读和理解会发生变化。
二、言语暗示的心理学效应1. 语言模糊性:使用模糊的语言和词汇可以在沟通中传递不同的含义,引发听众的不同解读。
2. 诱导性问题:在提问中使用特定的词语和语气,可以引导对方给出特定的回答。
3. 肯定性语气:使用肯定性的语气可以增强说话者论述的可信度。
4. 负面暗示:使用否定的暗示和语气,可以影响对方的情绪和态度。
三、言语再现的心理学效应1. 复述效应:人们在沟通中更容易记住和传递他人的言论或观点,而忽视其他细节。
2. 错误回忆效应:人们在记忆别人的言论时,容易受到个人偏见和记忆失真的影响。
3. 信息滤波:人们往往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和立场,选择性地传递和接收信息。
四、情绪感染的心理学效应1. 镜像神经元:人们在观察他人的情绪表达时,自己也会产生相同的情绪反应。
2. 情绪传递:人们在沟通中的情绪状态会通过非语言暗示影响对方,产生情绪共鸣。
3. 情绪影响:情绪积极的人在沟通中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支持。
客户心理分析的提问技巧
客户心理分析的提问技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于客户的心理需求越来越重视。
了解客户的心理,深入分析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对企业的销售和营销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想准确把握客户的心理,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
首先,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只有针对性的提问才能引导客户思考,并激发其内心真实的反应。
一味地进行表面化的提问,只会得到客户的肤浅回答,无法深入了解其真实需求。
因此,在提问之前,营销人员要对客户进行调研,了解其行为特点,针对性地准备提问,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客户的心理。
其次,提问要注意方式和语气。
在与客户交谈时,要保持亲切自然的语气,以促使客户产生共鸣,并愿意坦诚回答。
过于严肃和生硬的提问方式会给客户带来压力,使其敏感情绪上升,从而影响提问结果。
交谈时,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问题,避免使用复杂的专业术语,确保客户易于理解和回答。
第三,提问要注重提问顺序。
一般而言,首先要从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入手,以激发客户的思考和反馈。
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客户自由发挥,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洞察。
例如,可以问客户:“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什么印象?”或者是“您希望我们的产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客户自由表达,从而了解到客户的真实需求。
然后,在了解到客户的整体需求之后,可以逐渐进入到细节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更加具体和深入,必要时可以运用一些矛盾性的问题,以揭示客户内心的真实动机和隐含需求。
例如,可以问客户:“您觉得哪个方面是我们产品相对不足的地方?”或者是“您对我们的服务有什么不满意之处?”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企业抓住客户的痛点,并及时进行改进。
最后,提问要注重倾听与总结。
提问并不是只有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倾听客户的回答,并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归纳。
通过倾听客户的观点和需求,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进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在倾听客户回答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客户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这些细节也能反映客户内心的真实想法。
巧借“3+1≠5-1”心理加减法,创新育人方法
巧借“3+1≠5-1”心理加减法,创新育人方法罗田理工张跃飞【内容摘要】育人先育心,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不断创新教育方法,“3+1≠5-1”心理加减法是一种运用人们心理普遍存在的特点选用的育人方法,许多时候它轻易地破解了教育过程中的不少难题,具有“四两拨千斤”的神奇作用。
作者在系统阐述心里加减法效应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育人过程中五点操作方法:即先抑后扬、先夺后予、先多后少、先奖后夸、先冷后热。
【关键词】心理加减法育人方法方法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千百年来教育者们一直在探索与实践。
时至今日,虽然找到了一些育人技巧和方法,但在实践中面对不同的学生和问题,依然让教师常常束手无策、黔驴技穷。
仰天长叹:孺子不可教也。
是学生真的不可教吗?回答是否定的。
之所以变成如此局面,多数时候是因为教师育人方法陈旧落后,缺乏创新意识。
实践证明:人的行为塑造或重建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有关,教育学生不能撇开人的心理活动。
每个人都存在着一个或多个致命的心理弱点,教师若能捕着并施之恰当的心理教育,学生就会将教师的教诲和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型。
曾经有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一条巷子口常有人乱倒垃圾,于是有人在墙上写了一行字:请不要乱倒垃圾。
垃圾还是倒了一堆,第二天那行字改为:此处禁止乱倒垃圾。
垃圾还是倒了一堆,第三天那行字改为:此处倒垃圾者罚款五元。
垃圾还是倒了一堆,于是第四天那行字改为:此处倒垃圾者罚款一百元。
垃圾还是倒了一堆,于是第五天那行字改为:此处倒垃圾,全家死光光。
第六天,那里没有一点垃圾,以后也没有。
为什么前几次“警告”、“罚款”提示,左邻右舍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乱倒垃圾依旧我行我素,原因在于先前的告示过于老套,不足以让人产生心理震慑、改变行为。
“此处倒垃圾,全家死光光”,巧妙抓住了人性中的心理弱点,人们可以不认道德、不睬权威、不理法制、却迷信死亡的心理活动,让左邻右舍惧怕而不得不改变行为。
因此,育人应先育心,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是一种触及到人潜意识的教育,许多时候远比传统的教育方法有效。
行为心理学-教你读心术
行为心理学--教你读心术一、助你成功的10个万能谈话技巧1。
以最婉约的方式传递坏消息句型:我们似乎碰到一些状况…你刚刚才得知,一件非常重要的案子出了问题,如果立刻冲到上司的办公室里报告这个坏消息,就算不干你的事,也只会让上司质疑你处理危机的能力,弄不好还惹来一顿骂,把气出在你头上。
此时,你应该以不带情绪起伏的声调,从容不迫的说出本句型,千万别慌慌张张,也别使用"问题"或"麻烦"这一类的字眼;要让上司觉得事情并非无法解决,而"我们"听起来像是你将与上司站在同一阵线,并肩作战。
2。
上司传唤时责无旁贷句型:我马上处理。
冷静、迅速的做出这样的回答,会令上司直觉的认为你是名有效率、听话的好部属;相反,犹豫不决的态度只会惹得责任本就繁重的上司不快。
夜里睡不好的时候,还可能迁怒到你头上呢!3。
表现出团队精神句型:安琪的主意真不错!安琪想出了一条连上司都赞赏的绝妙好计,你恨不得你的脑筋动得比人家快;与其拉长脸孔、暗自不爽,不如偷沾他的光。
方法如下:趁着上司听得到的时刻说出本句型。
在这个人人都想争着出头的社会里,一个不妒嫉同事的部属,会让上司觉得此人本性纯良、富有团队精神,因而另眼看待。
4。
说服同事帮忙句型:这个报告没有你不行啦!有件棘手的工作,你无法独力完成,非得找个人帮忙不可;于是你找上了那个对这方面工作最拿手的同事。
怎么开口才能让人家心甘情愿的助你一臂之力呢?送高帽、灌迷汤,并保证他日必定回报;而那位好心人为了不负自己在这方面的名声,通常会答应你的请求。
不过,将来有功劳的时候别忘了记上人家一笔。
5。
巧妙闪避你不知道的事句型:让我再认真的想一想,三点以前给您答复好吗?上司问了你某个与业务有关的问题,而你不知该如何做答,千万不可以说"不知道"。
本句型不仅暂时为你解危。
也让上司认为你在这件事情上头很用心,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启齿。
不过,事后可得做足功课,按时交出你的答复。
黄冈市2013年思品论文评选结果
2013年度全市思想品德优秀论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评比结果通报
各县(市、区)教研室(院、所)、市直各初中学校:
2013年度全市思想品德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评比,围绕“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这一主题进行,经各县(市、区)教研室和市直初中学校初评和推荐,并经评委认真审核、复评,共评出优秀论文164篇,其中一等奖61篇,二等奖60篇,三等奖43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76篇,其中一等奖29篇,二等奖28篇,三等奖19篇。
现将具体评比结果通报如下:
一、优秀论文
一等奖(61篇)
二等奖(60篇)
三等奖(43篇)
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一等奖(29篇)
二等奖(28篇)
三等奖(19篇)
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二○一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巧用心理效应 提高英语教学
程 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 提高的要求 已经大大偏离了 自已的初衷 ,这 高教学效率。 果。 本文着重探讨系列位置效应、 登 门槛 效应、 是因为,人们都希望在别人 面前保持一个 比 四、巧用 “ 反馈效应 ”,提高教学效果 超限效应及反馈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较一 致的形 象,不希 望别人 把 自己看作 “ 喜 反馈原来是 物理学 中的一个概念 ,是指 把放大器 的输 出电路 中的一部分能量送 回输 【 关键词 】 I 心 理效应 ;英语教 学;系列 怒无常”的人,因而,在接 受别 的人要求, 对别 人提供帮助之后,再拒绝别人 就变得更 加困难了,如果这种要求给 自己造成损失并 不大的话 ,人们往往 会有 一种 “ 反 正都 已经 我既是英语老师又是心理老师。所以我 帮了,再帮一次叉何妨”的心理 ,于是 ,登 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心理学原理在英语教学 中 门槛效应就发生作用了。 的重要性。英语 教学是一种师生的互动双边 为此 ,我在英语教学 中根据学 生基础 知
、
蜘蛛、 雏菊、啤酒、 舞蹈、雪茄 、 火星”等等, 请被试者按照一定顺序 学习这 些词 ,然后让 他们进行 自由回忆 ,想 到哪个单词就说 出哪 个单词 。结果发现 ,最先学 习的单词 和最后
在教学 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提 问、作业 、测 来一个拼 “ 单词大王” 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j £ ; 验等方式获取反馈信息 ,以便对教学过程进 再用小组积分法 给予鼓励 ,效果更佳。课堂 行调整 ,并适 时进行 反馈,使 学生知道 自己 对 自己的学习过程做 出 修正 , 上适 当的竞 赛,学 生乐 于参 与,乐 于争先 , 的学习结果后 ,
地前进 ,继续有常 态的进度外 ,第一组与第 三组的情况 大为转变:即第一组 的学习成绩
有效问题
有效问题 ---课堂中灵动的音符好听的歌人人喜欢,有效的数学课就象优美动听的歌,使人赏心悦目。
而有效问题就是课堂中灵动的音符,由师生共同谱写,奏响有效课堂的精彩乐章。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课堂中的有效问题:一、有效的问题棋道中有句俗话:“一子下错,满盘皆输。
”课堂提问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也往往有此惊人的联动效应。
那么,哪些问题才是科学有效而富有艺术韵味呢?联系自身的教学实践及观摩学习,我概括了以下四类:( 1)趣味性的问题课堂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于问题的趣味性激发的。
学生就像一池水,教师的提问便是投石激水,往往一些灵感火花便是在这样的提问中产生。
一般趣味性的问题我们多用来创设情境,在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提出。
尤其在低段,我们经常能听到很多这样的问题。
比如很多老师都听过的《图形拼组》一课,在引导学生探讨长方形、梯形、圆形与正方形的关系时,根据课的情境,提出了“小熊的口袋破了你能替小熊换个正方形的口袋吗?”这样一个充满童趣的问题,它显然比直接问“长方形怎样可以变成正方形呢?”要生动、有意义得多!再如《年、月、日》的教学,课伊始教师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2004年小明要过第13个生日了,而奶奶却才过第16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新鲜有趣的问题能吸引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与探究。
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编排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够为老师们设计趣味性的问题所借鉴。
数学课中的趣味性问题必定是包涵了数学的内涵与要求的,不能等同于纯娱乐的、纯游戏的问题,为了趣味而趣味,这样的问题就没有数学价值,自然不具备有效性。
( 2)挑战性的问题。
数学问题如果没有趣味性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则能够挑起学生的好胜心。
一个有效的数学问题应该具备的特征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一定障碍但又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有关,经过学生的深入思考是可以为学生理解与接受。
在探究性学习中,挑战性问题的作用更为突出,因为问题的本身就是数学课的灵魂,没有问题,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无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于提问
二、有效“提问”组织学生学习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
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
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
(一)有效“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技术与艺术兼而有之)。
“问题的有效性不仅仅在于词句,其有效性还在于音调的变化、重读、词的选择及问题的语境。
提问有很多方式,每种方式都能决定它是否会被学生理解为一个问题,会被理解成一个怎样的问题。
”[3]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教师将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
虽然好的提问有明显的教学价值,但是似乎教师们很少关注如何有效提问的主题。
第一,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第二,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
问题可分为记忆型的、理解型的和应用性的。
学生在课堂上有哪些表现?这些表现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这是教学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教学设计、课堂规划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并不否认学生存在的不可变因素,如接受知识的快慢程度、对某一知识点的领悟能力等,这种差异是学生客观存在的,它们应该属于不可变因素的范畴。
但是,由于课堂设计的不同,学生随之而产生的一些表现,则是可变的,因而,可以认为是属于可变因素的范畴。
那么,这些可变因素是什么呢?一、学习环境教育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环境的设置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有很大的影响,同一堂课、同一个学习内容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一个宽敞的教学环境里,学生感觉到自由的空间而产生自由思想的暇想,在一个机械工厂里,面对各种各样的机器,机械专业的学生会产生急切地操作机器的愿望。
由此,人们也根据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出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理实一体教学法等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说明了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表现的重要影响。
“皮格玛利翁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皮格玛利翁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河北省三河市张营小学河北省廊坊市 065201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与1968年发表了题为《教室中的皮格玛利翁》的报告。
他们将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交给老师,并说这些孩子智力超常,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测验,发现他们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再过一段时间再测试,他们的成绩仍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是教师对这些“超常”儿童充满了期待,格外地关注,热情的鼓励,激起了孩子们的热情所致。
这一实验证明,相信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对其进行鼓励,他们就真的会有很大进步,说明了关注与鼓励的重要性。
这一效应,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孩子的提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与实践,我发现“皮格玛利翁效应”可以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的各个领域,并能收到良好效果,现就我对这一效应的应用和发现的问题进行简要总结如下:1.“皮格玛利翁效应”在提问中的应用课堂提问的过程,是教师向被提问的孩子表示期待,关爱、信赖的好机会。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有的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问题,认真思考,积极回答;有的学生虽然也想回答,但总怕自己的答案不准确,甚至出现错误,想举手又不肯定;有些同学认为自己是差生,反正也不会,干脆不去思考,更不去回答;而有些人则是存在懒惰心理,不愿去想问题,思考时常开小差,影响学习成绩。
这些情况不论出现哪一种,教师都不能急躁,要妥善进行处理,恰当的运用“皮格玛利翁效应”。
如果说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圆满,这一效应运用起来就不会麻烦,直接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孩子们提高自信心,相信自己能行就可以了。
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够漂亮,那么运用这一效应就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既不能批评,又不能虚伪地表扬。
那怎么是好呢?我认为,遇到这种情况首先不能够着急,要有耐心地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发现学生回答的正确之处,只要发现优点,我们就可以借机鼓励,并要求孩子努力回答好这一问题。
心理咨询中的基本技术
倾听的作用
倾听能够引导求助者讲述出自己的故事,因 而它具有治疗的功能。
对于那些遭受分居或离婚、失业或亲人死亡 的求助者,倾诉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失落 为何物的途径。
倾听=
关注 + 聆听 + 反馈
开放的姿态; 身体前倾; 目光接触; 安全的环境。
挑起话题; 最低限度的鼓励; 少提问; 体贴的静默。
13、你能否化解对他人的不满而不会使自己感到不 舒服?
14、你是否常主动地给别人一些忠告或建议? 15、有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你更愿意相
信人是可变的? 16、如果与你打交道的人让你感到不舒服,你的情
绪会低落,甚至可能回避?
评定方法
奇数题“是”得1分,偶数题“否”得1分。 如果你的得分在12分以上,那么一般来说,你已具
的观点给予建议。)
2、应该这样回应
澄清:我听到你说自己没用,并憎恨自己, 这种感受是因为你没有被提升?还是因为没 有勇气与总经理谈谈导致的?
情感反映:听起来好像因为没有被提升,再加 上缺乏勇气去找总经理沟通,你对自己很失望.
你是这样回应对方的吗?
3、来访者:我真蠢,我怎么会相信这样一个 人。
咨询者:你怎么可以这样批评老师,不管怎么样, 他总是你的老师。
(分析:武断、主观地批评来访者,否定和中止了 他的感受,完全缺乏共情。)
4、应该这样回应
释义:你觉得班主任言行不一,举止粗鲁。
情感反映:听起来好像对对班主任言行不一, 举止粗鲁的行为很愤怒。
咨询中常犯的错误
仅从自己的角度看待求助者的问题。 没有抓住求助者的痛苦所在。 不尊重、不接纳求助者。
咨询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沉锚效应(心理学知识)
在谈判中,他们经常会选择有利的数据和事实说服对方,让他们屈服。举例来说,一家公司要再租一栋办公楼。经过考察,他们发现了一个位置和设施都比较理想的商务楼,于是,公司老总安排市场部经理与这家房产商见面。双方一落座,房产商就开出了合同条件:
为对方设限,已经让不少商家尝到了甜头,所以,好多营销公司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都会有这么一项——善用营销语言,让他按照你的想法走下去。这无疑就是在教营销人员如何给客户设定沉锚陷阱,以达到目的。此举虽显不厚道,但却是有效。比如,我们在电话局申请安装电话时,经常会听到如下对话:
工作人员:“要不要长途授权?”
除了优先效应,还会产生晕轮效应,定型效应以及泛化效应,晕轮效应、定型效应我们在前面光环效应和定型化效应中分别作过介绍,这里不在赘述。而泛化效应,则是指第一印象的定型特征会被泛化到其他特征中,比如,认为某人好,就一切都好、完美无缺等。
绕开沉锚陷阱
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你经常会遇到一些要你决策的事情,比如说采购计划,那么请你考虑一下,在决定是否采购新设备之前,你会遇到哪些情况?
关羽战败后,“降汉不降曹”,进入曹操麾下。对关羽青眼有加的曹操偶与关羽论及天下英雄,关羽说自己的三弟张飞: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及至曹操在荆州击败刘备欲追而歼之,在当阳遭遇张飞时,我们看罗贯中的精彩描述:
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葛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曹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起望西奔走。
给新入职教师的77条建议
给新入职教师的77条建议工作认识1.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熬过工作适应期,在“熬”中成熟、成长。
2.要远离不怀好意的负能量老教师,更不要被他们“洗脑”。
3.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尽快适应学校工作节拍;恰当定位工作预期。
4.处理违纪学生要有成本意识;一定要用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教育效益。
5.工作成绩与自己大学所学学科、成绩关系不大;当教师后在岗位上所学的内容最有效;短板决定你发展的高度。
6.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不要受“砖家”误导,跟学生要保持适当距离。
7.学会保护自己;学会与学生斗智斗勇;8.先苦干再巧干;9.巧用心理效应,给学生“过招”,注意心里效应在工作中的运用。
工作要求10.规定时间内、按规定要求完成规定的事;11.尽量用脑力劳动取代体力劳动,增加自己工作科技创新的含量,提高脑力劳动在工作中所占的份额;12.一次把事情做(说)到位,重复、返工、补救要付出沉重的代价;13.把没有效率的苦劳转化为有效率的功劳,不言说过去的辉煌,只说现在的新成就;14.你没权利也没能力评价孩子的未来,一切皆有可能;15.公共场所要传递正能量,不要让自己一时负面情绪影响团队心情;16.每个孩子都是一种珍贵存在,不言弃、不抛弃每一个学生,润泽中等生、关爱潜能生,心育优等生;17.工具决定速度,路径决定效率,短板决定发展高度,细节决定成败;18.教育学生要有成本意识,要用最小代价换取最佳教育学生效果;工作性质(自我约定)19.每个孩子任何微小的进步,都能让我陶醉在成就感之中。
20.保护孩子的自尊,是我自己人格健康的表现。
21.批评、指责、讽刺、挖苦、辱骂、关禁闭以及身体虐待,这些行为我永远做不出来,因为那是职业的耻辱。
22.我从来不将孩子的不当行为看作是“错误”,那只是他们生活“资历”太浅,还不足以知道应该怎么做。
我的任务是不断地帮助他,直到他学会为止。
23.我觉得,塑造的力量体现在孩子内心深处的“触动”。
因此,能让孩子“内疚”的纪律约束,才是最伟大的教育力量。
有效提问的方法
有效提问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向他人提出问题,而如何有效地提问是一
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有效的提问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获取所需信息,促进沟通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如何有效提问。
首先,要清晰明了地表达问题。
在提问之前,我们需要对自己要问的问题有清
晰的认识,避免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
这样可以让被问者更容易理解问题的要点,从而更快地给出答案。
同时,清晰的问题也能帮助我们避免在交流过程中出现误解或歧义。
其次,要避免主观臆断和带有偏见的提问。
在提问时,我们应该尽量客观中立,避免在问题中暗含自己的观点或偏见。
只有客观中立的问题才能得到客观中立的答案,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或获取信息。
另外,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语气。
在提问时,我们应该尽量用礼貌的语气,避
免使用过于强硬或不礼貌的措辞。
礼貌的提问方式可以让被问者更愿意回答我们的问题,从而更快地获取所需信息。
此外,要善于倾听和理解被问者的回答。
提问并不仅仅是问出问题,更重要的
是能够倾听和理解被问者的回答。
只有在理解了被问者的回答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进一步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
最后,要善于总结和归纳。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总结和归纳被问者的
回答,从而更好地理清思路,进一步深入提问或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有效提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获取
所需信息,还能促进沟通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提问技巧,从而更好地适应各种交流场合,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巧用心理效应,进行有效提问
巧用心理效应,进行有效提问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调节教学进程,缓解课堂气氛,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必须要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设计。
而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用生活中常见的心理效应,将会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一、提问有“法”——利用鸡尾酒会效应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在人声嘈杂的联欢会上,如果哪个角落突然传来你的名字,你马上就会警觉起来,有时候你还能听到某个熟人似乎也来到晚会了,你的耳朵似乎能过滤声音,总是能听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种现象被称为鸡尾酒会效应。
这种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鸡尾酒会效应,在课堂提问中同样也非常重要,它提醒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方式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成为学生的注意中心,而不是成为学生交头接耳时的注意背景。
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讲究提问方式,做到提问有“法”。
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处于分散阶段,要想成为学生注意的中心,就必须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学习即生活,对于思想品德课堂尤其如此。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生活中的兴趣所在,除了关注社会热点及重大事件外,还要从学生的身边取材,选取符合教学内容的材料来设置问题。
提问方式多样化。
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化,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首先,设置的问题类型应该多样化。
其次,在选择学生进行回答时,也要注意使用不同的艺术。
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选择学生进行回答:随机点名式、好差兼顾式、小组推选式、举手回答式及集体回答式。
各种方式交错使用,不但能较好地达成教学效果,还能使课堂提问面向全体,使所有学生在教师提问后都能集中注意力,对问题进行深刻全面的思考。
二、提问有“度”——避免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现象。
运用心理效应为有效学习服务
河 南省 新蔡 县化 庄 乡中心学校 李 晓光
从心理学 角度说 ,学生 的有效学 感觉疲劳 时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 , 以降 这 些 微 不 足 道 的 细节 , 串起 了学 生 习作
习, 关键在于有效 的心理参与。 因此 , 我 低 身体 的疲 劳感 。
试 图通过心理 效应与学生 学习有机结
生有 效 学 习 中的 重 要 意 义 。
一
成长的历程。或许一次过高的要求 , 让
“ 鲶 鱼” 五, 预设策 略 : 每个 班级 中 学生开始迷茫而无所适从 ; 或许教材 中
一
合 的教学实践 , 论证心理效应在促进 学 都有一部分 活跃 的学生 , 他们犹如鱼舱
鲶 鱼 效应 张弛 结 合
个不够合理的编排 , 让 习作渐渐远离
、
中的“ 鲶鱼 ” , 不论带头 发言 , 还是 即兴 学生 , 远 离生活 ; 或许应试教 学的一次 表演 ,都 能起到很 好的激励 和促进作 次 机 械 训 练 ,让 学生 厌 倦 悄 然 而 至 ; 或
渔 民 为 了 不让 捕 获 的 沙 丁 鱼 常 在 用 。 教 师 在进 行 教 学 预 设 时 , 不 妨 有 意 许教师每一个小小的忽视 , 浇灭 了可能 长途 运 输 中死 去 , 在鱼 舱 中混 杂 了 几 条 思地作 人为安排 , 让他们在课堂上按教 燃烧 的火星 。 习作教学 , 不再快乐 , 不再 鲶鱼。 鲶 鱼 昆 入 鱼 舱后 , 四处 游 动 , 沙 丁 师 的 意 图答 题或 表演 , 给整 个 课堂 带 来 真 实 , 不再 有 效 。 鱼 发 现 这 一 异 己分 子 后 ,也 会 紧 张 起 活 力 。 三、 巧试 “ 禁果效应” 重 在 激 励
心理学关键词
第一章洞悉人性,拿捏分寸1、利用首因效应,在第一次见面时留下好印象: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出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
通常,人在初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很深刻,人们会自觉地依据第一印象去评价某人或某物,今后与之打交道的过程中的印象都被用来验证第一印象。
2、善用“近因效应”,让对方将不快改为好印象:“近因效应”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后者最后一瞬间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留存很长时间,不但鲜明,且能左右整体形象。
如果你在与人初会的过程中,犯下了某种错误,或是表现平平的话。
可以在分手之前,做一个良好的表现,以改变对方对你原来的印象。
3、善于倾听是赢得对方良好感的关键:只有用心倾听,我门才能获得说话者所要表达的完整信息,也才能让说话者感觉到我们的理解与尊重。
用心倾听向对方表达的是:“我关心你的遭遇,你的生活和经历是重要的。
”4、尽量让对方说,引导对方多说:“设问”是了解对方心理的一大利器,也是接近哪些难以接近的人的最好办法。
通过巧妙地设问,让对方多多谈论自己。
要知道,人们在谈论自己的时候,总是高兴的、投入的,只要对方高兴了,便容易与你形成互动。
5、没有沉默,一切交流:沉默不代表没有声音。
人际交往中,适时沉默是一项有效的心里技巧。
保持适当的缄默,让自己身在暗处,令人难以琢磨,反而更能占据主动。
沉默与精心选择的词具有同样的表现力,就好像音乐中心音符于休止符一样重要,能产生更完美的和谐,更强烈的效果。
6、恰当地发问,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提问是一门艺术、你选择的提问语言,引入问题的方法等等,都能戏剧性地影响他人回答问题的质量。
恰当的提问能够引导被问对象的谈话,帮助你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肤浅或者糟糕的提问得到的只能是无效信息,甚至可能是别人的拒绝。
7、声音是一面镜子,善用声音表现自我:声音像一面镜子,它能传递出人们许多潜在的信息,直接影响沟通效果。
与人沟通,我们必须重视声音的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心理效应,进行有效提问
发表时间:2014-02-21T10:31:11.700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7期供稿作者:王秀娟[导读] 提问方式多样化。
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化,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王秀娟山东省潍坊渤海实验学校261057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调节教学进程,缓解课堂气氛,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必须要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设计。
而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用生活中常见的心理效应,将会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一、提问有“法”——利用鸡尾酒会效应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在人声嘈杂的联欢会上,如果哪个角落突然传来你的名字,你马上就会警觉起来,有时候你还能听到某个熟人似乎也来到晚会了,你的耳朵似乎能过滤声音,总是能听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种现象被称为鸡尾酒会效应。
这种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鸡尾酒会效应,在课堂提问中同样也非常重要,它提醒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方式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成为学生的注意中心,而不是成为学生交头接耳时的注意背景。
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讲究提问方式,做到提问有“法”。
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处于分散阶段,要想成为学生注意的中心,就必须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学习即生活,对于思想品德课堂尤其如此。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生活中的兴趣所在,除了关注社会热点及重大事件外,还要从学生的身边取材,选取符合教学内容的材料来设置问题。
提问方式多样化。
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化,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首先,设置的问题类型应该多样化。
其次,在选择学生进行回答时,也要注意使用不同的艺术。
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选择学生进行回答:随机点名式、好差兼顾式、小组推选式、举手回答式及集体回答式。
各种方式交错使用,不但能较好地达成教学效果,还能使课堂提问面向全体,使所有学生在教师提问后都能集中注意力,对问题进行深刻全面的思考。
二、提问有“度”——避免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现象。
要想让课堂提问更加有效,一定要注意避免超限效应的出现。
因此,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做到适时有度,对提问频率及提问时机进行适当把握。
提问频率的把握。
整堂课一讲到底被认为是“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
而频繁的提问却往往借着“讨论式”的幌子而被人们容忍。
事实上,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往往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大回答问题的肓日性,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超限效应的发生,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的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同时,对问题频率的把握除了问题数量不能太多太滥以外,还要注意在提出一个问题后,根据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也能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
提问时机的把握。
要避免超限效应的发生,除了要注意提问频率,对提问时机的把握也很重要,即教师的提问要选择最佳时机,在不同的时间提出适宜的问题,主动地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
在把握提问时机时尤其要注意两点:不该反复重复的问题不要过多重复,这样即使时机把握得再好也会给学生留下哕嗦的嫌疑,招致学生的反感。
把下课时间作为增大课堂容量的方法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占用下课时间拖堂进行提问,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导致超限效应的出现。
三、提问有“生成”——利用头脑风暴效应
运用头脑风暴效应进行课堂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在实施时一定要注意提问有“生成”,即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生成新的疑惑或问题,只有当学生能因为教师的问题而生成新的问题时,他们的思维才会变得更加活跃。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
当然,提问有“生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心预设,还要随机应变处理动态生成问题,妥善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两者的关系。
记得在讲述“关爱父母,学会孝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去旅行,在乘坐高山缆车的时候,缆车运行到中途时,突然坠落,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父母用力将孩子高高地托起,孩子得救了,而他们却永远离开了深爱的孩子。
并配上了歌手韩红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创作的一首歌《天亮了》。
提问时我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在这悲伤的歌声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顿时,整个课堂显得格外安静,空气似乎凝结,大家都沉浸其中,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鸣。
大家都为这伟大的父爱、母爱而感动,而这正是我要的效果。
突然,一个男生大声问道:“老师,这缆车的质量为什么这么差?经营者为什么这么不负责任?否则,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了!”他的回答与质疑,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开始“化悲愤为力量”,寻找悲剧发生的原因,谴责经营者的欺诈行业、唯利是图,然后又讨论到做人的原则问题。
学生的讨论似乎偏离了我预设的轨道,但对于学生的回答,我没有过多的评价,只是适时地问了一句:“这些道理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刚开始还叽叽喳喳的,过一会竟然全都安静下来了,因为他们全都想到了平时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教育。
虽然这一意外的“头脑风暴”占用了课堂不少时间,但经过适时引导后学生的思维不但又回到了主题,而且体会更加深刻。
因而在后一环节“说说我的父母”,许多学生都回忆起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表示父母对子女的爱太伟大、太无私了,要好好地孝敬父母。
整堂课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